期刊文献+
共找到170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薯茎腐病室内药剂筛选及田间防治效果评估
1
作者 柴荣耀 游雨欣 +6 位作者 邱海萍 倪剑萍 郭峻宁 张震 李斌 沈升法 王艳丽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3期647-651,共5页
通过室内毒力测定及大田试验进行药剂筛选,筛选出对甘薯茎腐病的有效防控药剂,以期为甘薯茎腐病的防治提供新的途径。采用含毒介质法中的最低抑制浓度法,对19种药剂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并在此基础上选取6种防治效果较好的药剂开展田间防... 通过室内毒力测定及大田试验进行药剂筛选,筛选出对甘薯茎腐病的有效防控药剂,以期为甘薯茎腐病的防治提供新的途径。采用含毒介质法中的最低抑制浓度法,对19种药剂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并在此基础上选取6种防治效果较好的药剂开展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室内毒力测定中溴硝醇的抑菌效果最强,抑菌最低有效浓度为4.69 mg·L^(-1),其次为噻霉酮、中生菌素、春雷霉素(加收米)、土霉素、硫酸链霉素、春雷·噻唑锌,抑菌最低有效浓度分别为7.50、18.25、28.13、37.50、75.00、150.00 mg·L^(-1)。大田试验选取的6种药剂中,春雷·噻唑锌的防治效果最佳,可达82.16%,其次噻霉酮、中生菌素、溴硝醇和春雷·中生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9.55%、77.18%、76.56%、75.02%,均可作为田间甘薯茎腐病的有效防控药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茎腐病 防控 药剂筛选 田间防治效果
下载PDF
木霉菌对玉米茎腐病的田间防治效果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2
作者 许蓉 姚佳欢 +5 位作者 邱新月 沈晓强 张作刚 畅引东 苏朝棉 姚艳平 《山西农业科学》 2024年第4期133-141,共9页
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近年来,玉米茎腐病的危害面积和危害程度逐年增长,造成玉米产量降低和品质下降,严重影响了玉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筛选出防控玉米镰孢茎腐病的优势生防菌株,为玉米茎腐病的绿色防控提供备选材料,以前... 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近年来,玉米茎腐病的危害面积和危害程度逐年增长,造成玉米产量降低和品质下降,严重影响了玉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筛选出防控玉米镰孢茎腐病的优势生防菌株,为玉米茎腐病的绿色防控提供备选材料,以前期室内筛选到的6株木霉菌株为研究对象,将玉米种子分别通过木霉发酵液包衣处理和孢子悬浮液浸种处理后,采用田间随机区组试验测定不同木霉菌株对玉米茎腐病的田间防治效果,并分析其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木霉菌株种类、处理方式和病原菌种类不同,对玉米茎腐病的防治效果和玉米产量的影响也不同;其中绿色木霉T43和康氏木霉KS包衣处理对禾谷镰孢茎腐病的防治效果分别达到54.21%、32.71%;绿色木霉T43浸种处理后,接种拟轮枝镰孢菌的前提下,玉米产量为6 760.24 kg/hm^(2),促生率达48.63%;康氏木霉KS浸种处理后,接种禾谷镰孢菌的前提下,玉米产量为6 353.74 kg/hm^(2),促生率达61.26%。从供试的菌株中,筛选出绿色木霉T43和康氏木霉KS作为优势生防菌株,绿色木霉T43的包衣处理对禾谷镰孢茎腐病表现出较好的防治效果,绿色木霉T43和康氏木霉KS浸种处理对玉米产量具有较好的增产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茎腐病 禾谷镰孢菌 拟轮枝镰孢菌 木霉菌 田间防治效果
下载PDF
滴灌条件下诱抗剂对向日葵列当田间防治效果的研究
3
作者 段锐 石胜华 +7 位作者 杨旭 包婷婷 李昊宇 刘志达 张宇宽 张之为 杜磊 赵君 《北方农业学报》 2024年第3期128-134,共7页
【目的】探究施用植物诱抗剂对田间向日葵列当的防治效果,为综合防控列当提供新思路。【方法】利用滴灌系统田间施用锦苗标靶、甲壳素枯草芽孢杆菌、锦苗标靶与甲壳素枯草芽孢杆菌混合及清水(CK),在4个不同调查时间点(7月20日、8月10日... 【目的】探究施用植物诱抗剂对田间向日葵列当的防治效果,为综合防控列当提供新思路。【方法】利用滴灌系统田间施用锦苗标靶、甲壳素枯草芽孢杆菌、锦苗标靶与甲壳素枯草芽孢杆菌混合及清水(CK),在4个不同调查时间点(7月20日、8月10日、8月15日、9月30日)调查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包头市固阳县的向日葵列当寄生率和寄生程度,研究两种植物诱抗剂对列当寄生向日葵生产指标和产量的影响。【结果】滴灌锦苗标靶,两地向日葵列当寄生程度与CK相比均显著降低(P<0.05),分别降低2.95、6.27、3.97与1.11、4.99、4.08;两地向日葵株高和产量均显著增加(P<0.05),株高分别增加39.15、36.97、20.66、22.50 cm,产量分别增加892.80、984.00 kg/hm^(2)。滴灌甲壳素枯草芽孢杆菌,列当寄生程度在不同调查时间点与CK相比都显著增加(P<0.05),两地寄生程度分别增加5.71、3.77、1.91与1.36、14.12、13.03,向日葵各项生长指标与CK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锦苗标靶与甲壳素枯草芽孢杆菌混合滴灌,两地列当寄生率和寄生程度与CK相比均显著降低(P<0.05),寄生率分别降低79.60%、31.80%、19.00%与36.67%、81.00%、35.67%,寄生程度分别降低7.25%、9.69%、8.80%与1.33%、6.01%、5.61%;向日葵株高、花盘直径和产量与CK相比均显著增加(P<0.05),株高分别增加23.08、33.49与14.08、11.33 cm,花盘直径分别增加6.18、4.44 cm,产量分别增加796.80、835.20 kg/hm^(2)。【结论】锦苗标靶和滴灌相结合能够作为一项措施整合到向日葵列当绿色防控技术体系中对列当进行有效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向日葵列当 滴灌 植物诱抗剂 田间防治效果
下载PDF
7种生物源杀虫剂对茶棍蓟马成虫的室内毒力与田间防治效果 被引量:1
4
作者 黄禹禹 张凤阁 +4 位作者 黄安 王新茹 蔡晓明 修春丽 陈宗懋 《中国茶叶》 2023年第4期42-47,共6页
茶棍蓟马[Dendrothrips minowai Priesner(Thysanoptera:Thripidae)]是茶园重要的区域暴发性害虫,然而田间防控主要依靠化学农药,严重影响茶叶质量和安全。为筛选适宜有机茶园防治茶棍蓟马使用的药剂,本文评价了7种生物源杀虫剂对茶棍... 茶棍蓟马[Dendrothrips minowai Priesner(Thysanoptera:Thripidae)]是茶园重要的区域暴发性害虫,然而田间防控主要依靠化学农药,严重影响茶叶质量和安全。为筛选适宜有机茶园防治茶棍蓟马使用的药剂,本文评价了7种生物源杀虫剂对茶棍蓟马成虫的室内毒力和田间防治效果。室内生测结果表明,7种生物源杀虫剂对茶棍蓟马成虫的毒杀活性最高的为6%鱼藤酮微乳剂(2.450 mg/L),其次为10%多杀霉素悬浮剂(3.394 mg/L)、0.6%苦参碱水剂(7.606 mg/L)、0.5%藜芦碱可溶液剂(11.539 mg/L)、0.3%印楝素乳油(15.215 mg/L)、5%天然除虫菊素水剂(25.121 mg/L),而30%茶皂素水剂(518.758 mg/L)对其毒杀活性较低。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防治效果最理想的是10%多杀霉素悬浮剂,其750倍液药后1~7 d防效均高于96%;其次是0.5%藜芦碱可溶液剂、6%鱼藤酮微乳剂和0.6%苦参碱水剂,其最高防效均高于90%。综上,10%多杀霉素悬浮剂、0.6%苦参碱水剂、0.5%藜芦碱可溶液剂和6%鱼藤酮微乳剂对茶园中茶棍蓟马成虫有较好的防治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棍蓟马 生物源杀虫剂 室内毒力 田间防治效果
下载PDF
200 g/L四唑虫酰胺悬浮剂对灰茶尺蠖的田间防治效果
5
作者 梁少茹 赵丰华 +3 位作者 蒋双丰 郑杰 付群英 党永超 《湖北农业科学》 2023年第12期89-93,共5页
为探究200 g/L四唑虫酰胺悬浮剂对灰茶尺蠖(Ectropis grisescens Warren)的田间防治效果及安全性,于2021年8月、9月进行2次田间药效试验,选用常用农药30%唑虫酰胺悬浮剂、240 g/L虫螨腈悬浮剂、25 g/L联苯菊酯乳油作为对照,对四唑虫酰... 为探究200 g/L四唑虫酰胺悬浮剂对灰茶尺蠖(Ectropis grisescens Warren)的田间防治效果及安全性,于2021年8月、9月进行2次田间药效试验,选用常用农药30%唑虫酰胺悬浮剂、240 g/L虫螨腈悬浮剂、25 g/L联苯菊酯乳油作为对照,对四唑虫酰胺防治灰茶尺蠖的效果进行研究与评价。结果表明,喷施农药后3 d,2次试验200 g/L四唑虫酰胺悬浮剂90~150 mL/hm2防治效果分别为84.29%~89.44%、69.40%~78.69%;喷施农药后7 d,2次试验200 g/L四唑虫酰胺悬浮剂90~150 mL/hm2防治效果分别为94.81%~97.71%、86.28%~94.36%;喷施农药后14 d,2次试验200 g/L四唑虫酰胺悬浮剂90~150 mL/hm2防治效果分别为84.82%~87.89%、80.14%~85.40%;在8月、9月3龄以内幼虫占比分别为90.74%、32.55%的条件下,2次试验200 g/L四唑虫酰胺悬浮剂防治效果、速效性、持效性均优于对照药剂唑虫酰胺、虫螨腈、联苯菊酯,且8月防治效果明显高于9月。200 g/L四唑虫酰胺悬浮剂能够有效防治茶园灰茶尺蠖,浓度为90~150 mL/hm2对茶树生长安全。在灰茶尺蠖幼虫3龄内采取喷药措施防治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唑虫酰胺 灰茶尺蠖(Ectropis grisescens Warren) 田间防治效果
下载PDF
40%氟菌·唑醚悬浮剂的研制及其对马铃薯晚疫病田间防治效果 被引量:12
6
作者 张鹏 王文桥 +5 位作者 黄啟良 孟润杰 赵建江 马志强 韩秀英 张小风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5期3142-3150,共9页
【目的】筛选对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抑菌活性高的杀菌剂氟吡菌胺和吡唑醚菌酯的最佳混配比例,将其加工成悬浮剂(suspension concentrate,SC)并确定其在田间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方法】采用叶盘法测定氟吡菌胺和吡... 【目的】筛选对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抑菌活性高的杀菌剂氟吡菌胺和吡唑醚菌酯的最佳混配比例,将其加工成悬浮剂(suspension concentrate,SC)并确定其在田间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方法】采用叶盘法测定氟吡菌胺和吡唑醚菌酯的不同配比混合物对致病疫霉的毒力并根据Wadley公式计算增效系数,选择具有增效作用的混配组合;采用流点法、黏度曲线法确定润湿分散剂,通过"湿法"研磨工艺加工不同助剂含量的样品,调节样品的流变学特性,逐步优化配方;确定最终配方后,采用"湿法"研磨工艺加工悬浮剂样品,测定其对马铃薯晚疫病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氟吡菌胺和吡唑醚菌酯以10﹕1和1﹕4混合时对致病疫霉毒力表现增效,增效系数分别为1.56和1.66;40%氟菌.唑醚悬浮剂的最佳配方为:氟吡菌胺≥8%、吡唑醚菌酯≥32%、1%Terwet1004、2%Tersperse2700、2%Morwet D425、0.5%硅酸镁铝、4%乙二醇、3%SAG630、水≤47.5%;在用量为480、360、288 g a.i./hm2时,40%氟菌.唑醚悬浮剂对马铃薯晚疫病的田间防治效果分别为94.38%、92.20%、88.22%。【结论】氟吡菌胺和吡唑醚菌酯混配使用对致病疫霉具有不同程度的毒力增效作用;按照选定的配方加工成的40%氟菌.唑醚悬浮剂样品粒径小,悬浮率高,贮存稳定,在田间条件下对马铃薯晚疫病有优异的防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0%氟菌 唑醚悬浮剂 配方筛选 马铃薯晚疫病 田间防治效果
下载PDF
六种杀菌剂对柑橘炭疽病菌的室内毒力和田间防治效果 被引量:18
7
作者 蒲占湑 黄振东 +1 位作者 胡秀荣 李红叶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22-126,共5页
为了筛选高效、低毒、无公害的防治柑橘炭疽病(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的杀菌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分别测定了吡唑醚菌酯、嘧菌酯、咪鲜胺、唑醚·代森联、甲基硫菌灵和丙森锌对柑橘炭疽病菌的室内毒... 为了筛选高效、低毒、无公害的防治柑橘炭疽病(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的杀菌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分别测定了吡唑醚菌酯、嘧菌酯、咪鲜胺、唑醚·代森联、甲基硫菌灵和丙森锌对柑橘炭疽病菌的室内毒力。室内测定结果表明:6种杀菌剂对柑橘炭疽病菌菌丝抑制的有效中浓度(EC50)分别为0.81,2.58,0.066,4.97,1 555.15和237.98μg·mL-1,吡唑醚菌酯、嘧菌酯、咪鲜胺和唑醚·代森联对该病孢子萌发EC50分别为0.93,14.34,4.47和5.29μg·mL-1。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嘧菌酯、咪鲜胺、丙森锌和唑醚·代森联在试验剂量下对炭疽病的防效在95%以上。综合室内外试验结果得知,嘧菌酯、咪鲜胺、丙森锌和唑醚·代森联是防治柑橘炭疽病的有效药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炭疽病 杀菌剂 毒力测定 田间防治效果
下载PDF
绿色组装防控技术对亚洲玉米螟的田间防治效果评定 被引量:3
8
作者 康晓慧 白雪 +1 位作者 付菊梅 蔚慧欣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13期76-79,共4页
通过6种绿色组装防控技术对亚洲玉米螟的田间防治效果进行评定,分别对挽回产量损失率、防治效果、增产率等相关指标进行统计。结果表明,6种绿色组装防控技术的挽回产量损失率分别为10.75%、9.84%、10.04%、9.38%、12.5%、10.42%,防治效... 通过6种绿色组装防控技术对亚洲玉米螟的田间防治效果进行评定,分别对挽回产量损失率、防治效果、增产率等相关指标进行统计。结果表明,6种绿色组装防控技术的挽回产量损失率分别为10.75%、9.84%、10.04%、9.38%、12.5%、10.42%,防治效果分别为57.46%、57.43%、62.54%、65.78%、79.09%、74.37%,增产率分别为11.35%、10.12%、13.42%、7.79%、16.34%、13.67%。综合来看,6种组合模式防治效果最佳依次为生物导弹+白僵菌、性诱剂+白僵菌、杀虫灯+白僵菌、杀虫灯+生物导弹、生物导弹+性诱剂、杀虫灯+性诱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玉米螟 绿色组装防控 田间防治效果
下载PDF
两种昆虫病毒制剂对菜粉蝶和小菜蛾的田间防治效果 被引量:5
9
作者 匡石滋 王晓容 +3 位作者 张慧 吴洁芳 石尧清 黄炳雄 《仲恺农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25-27,31,共4页
采用菜粉蝶(Pierisrapae)颗粒体病毒和芹菜夜蛾(Anagraphafalcifera)核型多角体病毒制剂及两者的混合制剂对菜粉蝶和小菜蛾(Plutellaxylostella)进行了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两种病毒制剂对菜粉蝶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15d最终防效在93%... 采用菜粉蝶(Pierisrapae)颗粒体病毒和芹菜夜蛾(Anagraphafalcifera)核型多角体病毒制剂及两者的混合制剂对菜粉蝶和小菜蛾(Plutellaxylostella)进行了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两种病毒制剂对菜粉蝶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15d最终防效在93%以上;芹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制剂及两者的混合制剂对小菜蛾也有良好的防治效果,15d最终防效在89%以上,其效果均分别优于化学农药毒死蜱88%和84%的防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粉蝶 小菜蛾 颗粒体病毒 核型多角体病毒 毒死蜱 田间防治效果 生物防治 农业害虫
下载PDF
不同杀菌剂对柑橘黑斑病田间防治效果比较 被引量:1
10
作者 蒲占湑 黄振东 +2 位作者 胡秀荣 陈国庆 李红叶 《浙江柑橘》 2011年第2期25-27,共3页
柑橘黑斑病,其病原为Guignardia aciticarpa。又称柑橘黑星病,为我国出口预警重要病害及欧盟高度关注的检疫性病害。病原真菌或有症鲜果一旦被检出,将被禁止入境。浙江胡柚、桠柑、温州蜜橘、棍橘、本地早等柑橘品种有不同程度的感... 柑橘黑斑病,其病原为Guignardia aciticarpa。又称柑橘黑星病,为我国出口预警重要病害及欧盟高度关注的检疫性病害。病原真菌或有症鲜果一旦被检出,将被禁止入境。浙江胡柚、桠柑、温州蜜橘、棍橘、本地早等柑橘品种有不同程度的感病,该病主要为害柑橘果实,在柑橘果实上表现为黑斑型和黑星型。黑斑型一一果实表面初生淡黄色或橙色的病斑,后扩大为圆形或不规则形的黑色大斑;黑星型一一在近成熟的果面上初生红褐色小斑点,后扩大为圆形红褐色病斑。大的病斑严重影响了果实的外观,降低了果品的商品性。柑橘黑斑病成为发展柑橘精品果栽培,制约柑橘出口的瓶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品种 黑斑病 田间防治效果 杀菌剂 检疫性病害 柑橘果实 病原真菌 黑星病
下载PDF
几种杀菌剂对温州蜜柑黑点病的田间防治效果
11
作者 蒲占湑 黄振东 +3 位作者 杜丹超 胡秀荣 李永杰 金国强 《浙江柑橘》 2022年第3期21-24,共4页
柑橘黑点病(citrus melanose)因发病部位和时期不同又叫树脂病、流胶病、沙皮病和蒂腐病,柑橘黑点病一直是柑橘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之一。其病原为Diaprthe citri(Fawcett)Wolf,可以感染导致果实、叶片、幼苗黑点病,果实褐色蒂腐病和成年... 柑橘黑点病(citrus melanose)因发病部位和时期不同又叫树脂病、流胶病、沙皮病和蒂腐病,柑橘黑点病一直是柑橘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之一。其病原为Diaprthe citri(Fawcett)Wolf,可以感染导致果实、叶片、幼苗黑点病,果实褐色蒂腐病和成年枝干流胶病[1]。浙江种植的柑橘以鲜食为主,果实感染黑点病严重影响精品果的外观品质,降低柑橘生产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生产 褐色蒂腐病 流胶病 温州蜜柑 黑点病 田间防治效果 外观品质 发病部位
下载PDF
草莓根腐病防控生物药剂筛选与田间防治效果验证 被引量:7
12
作者 任晶晶 刘政源 +4 位作者 王勇 冯俊涛 何军 吴华 马志卿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456-1465,共10页
草莓根腐病是陕西关中地区草莓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之一。采用组织分离法对引起草莓根腐病的病原菌进行分离,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方法鉴定其为茄腐镰刀菌Fusarium solani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4... 草莓根腐病是陕西关中地区草莓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之一。采用组织分离法对引起草莓根腐病的病原菌进行分离,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方法鉴定其为茄腐镰刀菌Fusarium solani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4种植物源农药对上述两种镰刀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1.5%苦参•蛇床子素水剂(AS)对尖孢镰刀菌的抑菌活性最强,EC_(50)值为2.7μg/mL,0.3%苦参碱乳油(EC)对茄腐镰刀菌的抑菌活性最强,EC_(50)值为4.5μg/mL。选择室内抑菌活性较高的3种植物源杀菌剂和3种微生物菌剂(枯草芽孢杆菌、多粘类芽孢杆菌和哈茨木霉菌)为供试药剂进行田间试验,发现1000亿芽孢/g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WP)600倍液对草莓根腐病的防治效果最好,达69.25%,10亿芽孢/g多粘类芽孢杆菌WP 800倍液、1.5%苦参•蛇床子素AS 700倍液、2亿芽孢/g哈茨木霉菌WP 200倍液防治效果分别为63.14%、62.84%和59.74%。因此推荐使用枯草芽孢杆菌WP、多粘类芽孢杆菌WP、苦参·蛇床子素AS和哈茨木霉菌WP作为草莓根腐病的田间防治药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源农药 草莓根腐病 病原菌分离鉴定 抑菌活性 田间防治效果
下载PDF
集琦虫螨克对棉花叶螨的田间防治效果
13
作者 陈战锋 郭志勇 +2 位作者 范立更 万新卫 樊丙让 《河南科技》 1998年第2期17-17,共1页
集琦虫螨克对棉花叶螨的田间防治效果河南省植保植检站陈战锋郭志勇太康县植保植检站范立更万新卫樊丙让棉花叶螨是棉花生产上最主要的害虫之一,由于长期单一使用化学药物,导致其抗药性逐年增强,常规农药防治效果欠佳。为探计新型生... 集琦虫螨克对棉花叶螨的田间防治效果河南省植保植检站陈战锋郭志勇太康县植保植检站范立更万新卫樊丙让棉花叶螨是棉花生产上最主要的害虫之一,由于长期单一使用化学药物,导致其抗药性逐年增强,常规农药防治效果欠佳。为探计新型生物杀虫杀螨剂--集琦虫克对棉叶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叶螨 田间防治效果 生物杀虫杀螨剂
下载PDF
5种药剂对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的田间防治效果 被引量:8
14
作者 王家哲 付博 +4 位作者 任平 李英梅 杨辉 叶彩萍 张锋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07-911,共5页
为筛选适宜在田间应用并对马铃薯腐烂茎线虫具有高效、低毒、低残留防治效果的药剂,选用10%噻唑膦GR、98%棉隆GR、1.8%阿维菌素WP、5%辛硫磷GR、5%丁硫克百威GR,在前茬发病均匀的马铃薯地块进行沟施或土壤熏蒸,采用"Z"字型法... 为筛选适宜在田间应用并对马铃薯腐烂茎线虫具有高效、低毒、低残留防治效果的药剂,选用10%噻唑膦GR、98%棉隆GR、1.8%阿维菌素WP、5%辛硫磷GR、5%丁硫克百威GR,在前茬发病均匀的马铃薯地块进行沟施或土壤熏蒸,采用"Z"字型法取样,统计发病率、病情指数、防治效果和保产率。结果表明,10%噻唑膦GR、98%棉隆GR、5%丁硫克百威GR施药后45 d和90 d的虫口减退率分别为88.8%和91.4%、90.1%和87.6%、61.1%和57.0%,而1.8%阿维菌素WP和5%辛硫磷GR杀灭线虫作用效果较差。10%噻唑膦GR和98%棉隆GR对茎线虫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7.4%和86.3%,其次为5%丁硫克百威GR、5%辛硫磷GR和1.8%阿维菌素WP,防治效果分别为66.8%、61%和53.0%。10%噻唑磷WP和98%棉隆WP对马铃薯的保产效果最好,保产率分别达78.3%和77.2%,其次为5%辛硫磷WP、5%丁硫克百威WP和1.8%阿维菌素WP,保产率分别为51.1%、56.1%和38.3%。因此,10%噻唑膦WP和98%棉隆GR对茎线虫减退率、防治效果和田间保产率均优于其他药剂,其中10%噻唑膦WP具有更经济、更方便、更稳定的田间防治效果,应用潜力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腐烂茎线虫 杀虫剂 田间防治效果
下载PDF
番茄叶霉病菌对咯菌腈敏感基线的建立及田间防治效果评价 被引量:8
15
作者 禾丽菲 陈乐乐 +4 位作者 肖斌 赵时峰 李秀环 慕卫 刘峰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475-1483,共9页
【目的】番茄叶霉病是危害温室番茄的重要病害之一,其致病菌对常用杀菌剂已产生不同程度的抗性,亟待开发高效替代药剂。研究旨在探索番茄叶霉病菌(Fulvia fulva)对咯菌腈的敏感性,建立敏感性基线,明确咯菌腈在田间的防治效果。【方法】... 【目的】番茄叶霉病是危害温室番茄的重要病害之一,其致病菌对常用杀菌剂已产生不同程度的抗性,亟待开发高效替代药剂。研究旨在探索番茄叶霉病菌(Fulvia fulva)对咯菌腈的敏感性,建立敏感性基线,明确咯菌腈在田间的防治效果。【方法】在山东济南、泰安、聊城、潍坊、莱芜、淄博6个蔬菜产区采集感叶霉病的番茄叶片,经分离纯化后,培养得到126株番茄叶霉菌株;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测定咯菌腈对3株代表菌株菌丝生长、分生孢子萌发和芽管伸长3个生长发育阶段的抑制活性;利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不同地区的126株菌株对咯菌腈的敏感性,并建立敏感性基线。通过两年的田间试验,评价咯菌腈的保护作用和治疗作用。【结果】咯菌腈对番茄叶霉病菌芽管伸长和菌丝生长均有较强的抑制活性,平均EC50值分别为0.30和0.80μg·m L^(-1),而对孢子萌发抑制作用较弱,平均EC50值均>100μg·m L^(-1)。不同地区番茄叶霉病菌群体间对咯菌腈的敏感性均无显著差异。其中,潍坊地区叶霉菌株对咯菌腈敏感性最高,平均EC50值为0.43μg·m L^(-1);淄博地区叶霉菌株敏感性相对较低,平均EC50值为0.79μg·m L^(-1)。泰安、济南、聊城、莱芜地区的叶霉菌株敏感性无显著差异,平均EC50值分别为0.65、0.75、0.71、0.58μg·m L^(-1)。咯菌腈对供试菌株菌丝生长的EC50值在0.16—1.69μg·m L^(-1),平均值为0.64μg·m L^(-1),敏感性频率呈单峰曲线分布,符合正态分布,可作为番茄叶霉病菌对咯菌腈的敏感性基线。2016—2017年田间试验表明,咯菌腈对番茄叶霉病均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咯菌腈在60.75 g a.i./hm^2剂量下对番茄叶霉病保护作用和治疗作用防治效果分别为72.21%—75.02%和61.94%—70.65%,均显著高于对照药剂苯醚甲环唑100 g a.i./hm^2、代森锰锌700 g a.i./hm^2和甲基硫菌灵540 g a.i./hm^2,与氟吡菌酰胺150 g a.i./hm^2防治效果差异不显著;咯菌腈有效成分为40.50 g a.i./hm^2时对番茄叶霉病保护作用和治疗作用的防治效果分别高于对照药剂甲基硫菌灵540 g a.i./hm^2的保护和治疗防治效果。2017年咯菌腈有效成分为20.25 g a.i./hm^2时对番茄叶霉病保护作用和治疗作用的防治效果分别显著高于对照药剂代森锰锌700 g a.i./hm^2和甲基硫菌灵540 g a.i./hm^2的保护作用和治疗作用的防治效果。咯菌腈对番茄叶霉病的保护作用均高于治疗作用。【结论】咯菌腈对番茄叶霉病菌菌丝生长和芽管伸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而对孢子萌发基本无抑制作用,山东省6个蔬菜产区番茄叶霉病菌对咯菌腈相对比较敏感。该药剂在番茄叶霉病的田间防治中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叶霉病菌 咯菌腈 敏感基线 田间防治效果
下载PDF
1.3%苦参碱AS对甘蓝桃蚜的田间防治效果 被引量:2
16
作者 丁俊兴 张安盛 +1 位作者 刘凤华 庄乾营 《山东农业科学》 2013年第9期94-95,共2页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1.3%苦参碱As对甘蓝桃蚜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666.7m^2用量40~32.5g的处理,药后7d的防效为94.10%-92.01%,是绿色蔬菜生产中防治桃蚜的较好药剂。
关键词 1 3%苦参碱AS 桃蚜 田间防治效果
下载PDF
两种多杀霉素制剂对棕榈蓟马的室内毒力与田间防治效果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金萍 侯峥嵘 +4 位作者 孙贝贝 赵晨 王超 郭喜红 尹哲 《湖北农业科学》 2018年第6期64-66,77,共4页
研究自主研发的2种多杀霉素制剂对棕榈蓟马(Thrips palmi Karny)的室内毒力和田间防治效果。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2种多杀霉素制剂对棕榈蓟马具有较高的毒力,48 h的LC_(50)分别为0.576 mg/L和0.983 mg/L;田间试验结果表明,2种多杀霉素... 研究自主研发的2种多杀霉素制剂对棕榈蓟马(Thrips palmi Karny)的室内毒力和田间防治效果。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2种多杀霉素制剂对棕榈蓟马具有较高的毒力,48 h的LC_(50)分别为0.576 mg/L和0.983 mg/L;田间试验结果表明,2种多杀霉素制剂对棕榈蓟马均具有良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5%多杀霉素悬浮剂对棕榈蓟马防治效果更佳,药后1~14 d的防效均在79%以上,药后3 d防效最高,达90%以上;45%多杀霉素水分散粒剂防治效果次之,药后1~14 d的防效均在69%以上,药后3 d防效最高,达8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杀霉素 棕榈蓟马(Thrips palmi Karny) 室内毒力测定 田间防治效果
下载PDF
5种新农药对假眼小绿叶蝉的田间防治效果 被引量:5
18
作者 吴全聪 雷永宏 +4 位作者 谢沛余 朱素梅 朱雪英 李阳 严芳 《茶叶》 2012年第1期24-26,共3页
假眼小绿叶蝉是我国茶园重要害虫之一,为了寻找有效、安全的防治药剂,在浙江遂昌开展了15%茚虫威EC等5种新农药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15%茚虫威EC 50 ml(a.i)/hm2(下同)、24%虫螨腈SC 108ml、22%氯氟氰菊酯.噻虫嗪ZC 66 ml药后1-21 d... 假眼小绿叶蝉是我国茶园重要害虫之一,为了寻找有效、安全的防治药剂,在浙江遂昌开展了15%茚虫威EC等5种新农药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15%茚虫威EC 50 ml(a.i)/hm2(下同)、24%虫螨腈SC 108ml、22%氯氟氰菊酯.噻虫嗪ZC 66 ml药后1-21 d的防治效果在80%~90%之间,与10%吡虫啉WP 90 g的90%左右相比差异不显著,表明其速效性与持效性均较好;24%氰氟虫腙SC 216 ml药后1-14 d的防效为28.95%~70.62%,极显著低于吡虫啉;25%吡蚜酮WP 150 g均显著低于吡虫啉。5种药剂对茶树及其他生物未见不良影响。生产上可将15%茚虫威EC、22%氯氟氰菊酯.噻虫嗪ZC、24%虫螨腈SC作为该区防治假眼小绿叶蝉的轮换药剂,逐渐替代10%吡虫啉W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药 假眼小绿叶蝉 田间防治效果
下载PDF
寄生蜂田间防治效果评价方法探讨 被引量:2
19
作者 陶忠祥 许丽月 +1 位作者 王进强 周明 《热带农业科技》 2015年第1期39-41,共3页
提出对寄生蜂防治效果评价不应仅局限于寄生率,而应根据不同的防治对象和情况,参照杀虫剂田间药效计算方法,采用相应的公式统计防治效果,同时结合例子详述不同情况下的计算公式。
关键词 寄生蜂 田间防治效果 计算方法
下载PDF
4种新药剂对抗性油菜菌核病田间防治效果的评价 被引量:6
20
作者 张夕林 于正茂 李晓霞 《农药科学与管理》 CAS 2005年第9期17-19,共3页
关键词 田间防治效果 油菜菌核病 对抗性 新药剂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评价 沿江地区 技术试验 高产优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