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长期不同施肥红壤性稻田水稻产量和氨挥发的变化
被引量:
6
1
作者
高翠民
梅新兰
+3 位作者
商庆银
杨秀霞
沈其荣
郭世伟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3-68,共6页
采用密闭室法测定长期不同施肥制度下双季稻田氨挥发速率及其影响因素,并分析双季稻田氨挥发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节肥型有机无机结合农业施肥处理(JF处理)的水稻产量与全肥型有机无机结合农业施肥处理(OM处理)和单施无机肥(NPK处理...
采用密闭室法测定长期不同施肥制度下双季稻田氨挥发速率及其影响因素,并分析双季稻田氨挥发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节肥型有机无机结合农业施肥处理(JF处理)的水稻产量与全肥型有机无机结合农业施肥处理(OM处理)和单施无机肥(NPK处理)的差异不显著,显著高于单施化学氮钾肥(NK处理)的产量;双季稻氮素农学利用率(NUEA)以JF处理的最高,早稻和晚稻分别为17.4和8.9 kg.kg-1,显著高于NK处理;双季稻氨挥发累积量以OM处理最高(86.2 kg.hm-2),NK处理次之(78.2 kg.hm-2),显著高于JF处理(60.7 kg.hm-2);氨挥发速率主要受田面水NH4+-N质量浓度的影响。由于气温和降雨的影响,施早稻分蘖肥后氨挥发速率显著高于施基肥后的,而施晚稻基肥和分蘖肥后的没有差异。因此,JF处理在稳定产量的基础上,能够减少氨挥发量,并且提高了土壤中有机质和全氮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制度
氨挥发
水
稻产量
田面水nh
4+-N质量浓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施用鸡粪稻田土壤氮磷养分淋洗特征研究
被引量:
13
2
作者
刘勤
张斌
+4 位作者
谢育平
李江涛
张金福
袁熳熳
王德建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1期91-95,共5页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长期施鸡粪稻田不同鸡粪施用量下氮、磷养分淋洗特征及其潜在的环境效应。结果表明,田面水NH4^+-N和No3^--N浓度在施鸡粪初期均较高,且施鸡粪增加其浓度。NH4+-N在30cm、60cm、90cm渗漏液中平均浓度分别为1.05...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长期施鸡粪稻田不同鸡粪施用量下氮、磷养分淋洗特征及其潜在的环境效应。结果表明,田面水NH4^+-N和No3^--N浓度在施鸡粪初期均较高,且施鸡粪增加其浓度。NH4+-N在30cm、60cm、90cm渗漏液中平均浓度分别为1.05—1.48mg·L^-1、1.08—1.91mg·L^-1和1.02—2.38mg·L^-1,不同层次之间浓度没有明显差别;同一层次NH4^+-N浓度随鸡粪用量增加而增加。渗漏液No3^--N浓度与NH4^+-N浓度值相比,含量略高,沿土壤剖面呈上低下高趋势;施用大量鸡粪能明显增加土壤渗漏液中No3^--N含量。稻田田面水总磷浓度在鸡粪施用初期达到最大值,且随着鸡粪用量增加而明显增加;随后逐渐降低;但整个生长季含量均超过0.1mg·L^-1。不同层次渗漏液总磷含量变化差别不大。总磷在水稻生长季前期较平稳,8月初有1显著高峰,磷淋洗量与鸡粪用量明显相关。长期施鸡粪稻田土壤氮、磷具有较高环境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粪
水
稻田
土壤渗漏液
田面水nh
4^+-N
NO3^--N磷
淋洗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稻虾共作模式下秸秆还田对稻田氨挥发的影响
被引量:
2
3
作者
佀国涵
彭成林
+6 位作者
袁家富
夏贤格
程建平
徐祥玉
贾平安
谢媛圆
周剑雄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60-368,共9页
稻虾共作模式是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一种新兴的稻田复合种养生态模式。基于田间试验,采用通气法研究冬泡无秸秆还田、冬泡+秸秆还田和冬泡+秸秆还田+养虾处理对稻田氨挥发损失的影响,以期为评估稻虾共作模式稻田氮素损失提供数据支撑。...
稻虾共作模式是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一种新兴的稻田复合种养生态模式。基于田间试验,采用通气法研究冬泡无秸秆还田、冬泡+秸秆还田和冬泡+秸秆还田+养虾处理对稻田氨挥发损失的影响,以期为评估稻虾共作模式稻田氮素损失提供数据支撑。结果表明,水稻季氨挥发量占当季施氮量的5.84%~6.49%,主要发生在水稻基肥期和分蘖肥期,且以分蘖肥期氨挥发损失占分蘖肥比例为最高;相对于冬泡秸秆不还田处理,冬泡+秸秆还田处理增加了基肥期氨挥发通量和氨挥发损失量,但在分蘖肥期和穗肥期的氨挥发损失量有降低趋势;在冬泡+秸秆还田基础上养殖克氏原螯虾,基肥期氨挥发损失量降低15.01%,但穗肥期氨挥发损失量增加29.09%,且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但氨挥发总损失量与冬泡+秸秆还田处理之间差异未达显著水平;氨挥发通量与田面水NH 4^(+)-N浓度、田面水pH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可见,稻虾共作模式下秸秆还田虽然未降低氨挥发总量,但改变了不同施肥期氨挥发特点,这为优化稻虾共作模式下施肥方式和降低稻田氨挥发提供了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虾共作模式
秸秆还田
氨挥发
田面水nh
4+-N浓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耕作方式对早稻-再生稻稻田氨挥发的影响
被引量:
4
4
作者
孔盼
夏苏敬
+1 位作者
张海维
朱建强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627-1633,共7页
为比较不同耕作方式下早稻-再生稻稻田的氨挥发排放差异,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以中稻品种丰两优香1号为材料,按冬前是否翻耕和插秧前旋耕情况,设置4种耕作方式:翻耕一次旋耕一次(T1)、翻耕一次旋耕两次(T2)、不翻耕旋耕两次(T3)和不翻耕旋...
为比较不同耕作方式下早稻-再生稻稻田的氨挥发排放差异,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以中稻品种丰两优香1号为材料,按冬前是否翻耕和插秧前旋耕情况,设置4种耕作方式:翻耕一次旋耕一次(T1)、翻耕一次旋耕两次(T2)、不翻耕旋耕两次(T3)和不翻耕旋耕3次(T4),观察4种耕作方式下土壤氨挥发、田面水NH4+-N变化及产量,以期为早稻-再生稻稻田有效降低氨挥发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2019年水稻各生育期不同处理的氨挥发累积量分别占施氮量的6.6%—18.8%、5.6%—13.7%、9.5%—25.2%和7.9%—21.9%,其早稻和再生稻各处理氨挥发排放强度均达到显著水平,各处理氨挥发通量、累积量及排放强度大小均为T3>T4>T1>T2;耕作方式既影响氨挥发又影响早稻产量,不同耕作处理下水稻产量均呈现T2>T1>T4>T3的趋势,即氨挥发与水稻产量呈现此消彼长的关系,T2的氨挥发损失最小而产量最高,主要原因是该耕作方式通过改善土壤结构减少了氮素损失。以上分析表明,翻耕一次旋耕两次(T2)可减少氨挥发排放,促进水稻生长发育,有利于提高水稻产量,是值得推荐采用的适宜早稻-再生稻生产的耕作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挥发通量
氨挥发强度
耕作方式
田面水nh
4+-N
早稻-再生稻
江汉平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长期不同施肥红壤性稻田水稻产量和氨挥发的变化
被引量:
6
1
作者
高翠民
梅新兰
商庆银
杨秀霞
沈其荣
郭世伟
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出处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3-68,共6页
基金
国家973计划项目(2005CB121101)
文摘
采用密闭室法测定长期不同施肥制度下双季稻田氨挥发速率及其影响因素,并分析双季稻田氨挥发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节肥型有机无机结合农业施肥处理(JF处理)的水稻产量与全肥型有机无机结合农业施肥处理(OM处理)和单施无机肥(NPK处理)的差异不显著,显著高于单施化学氮钾肥(NK处理)的产量;双季稻氮素农学利用率(NUEA)以JF处理的最高,早稻和晚稻分别为17.4和8.9 kg.kg-1,显著高于NK处理;双季稻氨挥发累积量以OM处理最高(86.2 kg.hm-2),NK处理次之(78.2 kg.hm-2),显著高于JF处理(60.7 kg.hm-2);氨挥发速率主要受田面水NH4+-N质量浓度的影响。由于气温和降雨的影响,施早稻分蘖肥后氨挥发速率显著高于施基肥后的,而施晚稻基肥和分蘖肥后的没有差异。因此,JF处理在稳定产量的基础上,能够减少氨挥发量,并且提高了土壤中有机质和全氮含量。
关键词
施肥制度
氨挥发
水
稻产量
田面水nh
4+-N质量浓度
Keywords
fertilization systems
ammonia volatilization
rice yield
nh
4 +-N concentration in soil surface water
分类号
S147.2 [农业科学—肥料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施用鸡粪稻田土壤氮磷养分淋洗特征研究
被引量:
13
2
作者
刘勤
张斌
谢育平
李江涛
张金福
袁熳熳
王德建
机构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出处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1期91-95,共5页
基金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KZCX3-SW-435)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D05B08)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SCXZ-YW-N-037)资助
文摘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长期施鸡粪稻田不同鸡粪施用量下氮、磷养分淋洗特征及其潜在的环境效应。结果表明,田面水NH4^+-N和No3^--N浓度在施鸡粪初期均较高,且施鸡粪增加其浓度。NH4+-N在30cm、60cm、90cm渗漏液中平均浓度分别为1.05—1.48mg·L^-1、1.08—1.91mg·L^-1和1.02—2.38mg·L^-1,不同层次之间浓度没有明显差别;同一层次NH4^+-N浓度随鸡粪用量增加而增加。渗漏液No3^--N浓度与NH4^+-N浓度值相比,含量略高,沿土壤剖面呈上低下高趋势;施用大量鸡粪能明显增加土壤渗漏液中No3^--N含量。稻田田面水总磷浓度在鸡粪施用初期达到最大值,且随着鸡粪用量增加而明显增加;随后逐渐降低;但整个生长季含量均超过0.1mg·L^-1。不同层次渗漏液总磷含量变化差别不大。总磷在水稻生长季前期较平稳,8月初有1显著高峰,磷淋洗量与鸡粪用量明显相关。长期施鸡粪稻田土壤氮、磷具有较高环境风险。
关键词
鸡粪
水
稻田
土壤渗漏液
田面水nh
4^+-N
NO3^--N磷
淋洗
Keywords
Chicken manure, Paddy soil, Leachate, Field surface water, Ammonium, Nitrate, Phosphorus, Leaching
分类号
S141.3 [农业科学—肥料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稻虾共作模式下秸秆还田对稻田氨挥发的影响
被引量:
2
3
作者
佀国涵
彭成林
袁家富
夏贤格
程建平
徐祥玉
贾平安
谢媛圆
周剑雄
机构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植保土肥研究所
农业农村部废弃物肥料化利用重点实验室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潜江市农技推广中心
出处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60-368,共9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8YFD0301305,2017YFD0301400,2016YFD0200807)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重大研发成果培育项目(2017CGPY01)。
文摘
稻虾共作模式是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一种新兴的稻田复合种养生态模式。基于田间试验,采用通气法研究冬泡无秸秆还田、冬泡+秸秆还田和冬泡+秸秆还田+养虾处理对稻田氨挥发损失的影响,以期为评估稻虾共作模式稻田氮素损失提供数据支撑。结果表明,水稻季氨挥发量占当季施氮量的5.84%~6.49%,主要发生在水稻基肥期和分蘖肥期,且以分蘖肥期氨挥发损失占分蘖肥比例为最高;相对于冬泡秸秆不还田处理,冬泡+秸秆还田处理增加了基肥期氨挥发通量和氨挥发损失量,但在分蘖肥期和穗肥期的氨挥发损失量有降低趋势;在冬泡+秸秆还田基础上养殖克氏原螯虾,基肥期氨挥发损失量降低15.01%,但穗肥期氨挥发损失量增加29.09%,且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但氨挥发总损失量与冬泡+秸秆还田处理之间差异未达显著水平;氨挥发通量与田面水NH 4^(+)-N浓度、田面水pH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可见,稻虾共作模式下秸秆还田虽然未降低氨挥发总量,但改变了不同施肥期氨挥发特点,这为优化稻虾共作模式下施肥方式和降低稻田氨挥发提供了数据支撑。
关键词
稻虾共作模式
秸秆还田
氨挥发
田面水nh
4+-N浓度
Keywords
integrated rice-crayfish system
straw returning to field
ammonia volatilization
nh
4+-N concentration of the field surface water
分类号
S181 [农业科学—农业基础科学]
X820.6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耕作方式对早稻-再生稻稻田氨挥发的影响
被引量:
4
4
作者
孔盼
夏苏敬
张海维
朱建强
机构
长江大学农学院
出处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627-1633,共7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D0300907)。
文摘
为比较不同耕作方式下早稻-再生稻稻田的氨挥发排放差异,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以中稻品种丰两优香1号为材料,按冬前是否翻耕和插秧前旋耕情况,设置4种耕作方式:翻耕一次旋耕一次(T1)、翻耕一次旋耕两次(T2)、不翻耕旋耕两次(T3)和不翻耕旋耕3次(T4),观察4种耕作方式下土壤氨挥发、田面水NH4+-N变化及产量,以期为早稻-再生稻稻田有效降低氨挥发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2019年水稻各生育期不同处理的氨挥发累积量分别占施氮量的6.6%—18.8%、5.6%—13.7%、9.5%—25.2%和7.9%—21.9%,其早稻和再生稻各处理氨挥发排放强度均达到显著水平,各处理氨挥发通量、累积量及排放强度大小均为T3>T4>T1>T2;耕作方式既影响氨挥发又影响早稻产量,不同耕作处理下水稻产量均呈现T2>T1>T4>T3的趋势,即氨挥发与水稻产量呈现此消彼长的关系,T2的氨挥发损失最小而产量最高,主要原因是该耕作方式通过改善土壤结构减少了氮素损失。以上分析表明,翻耕一次旋耕两次(T2)可减少氨挥发排放,促进水稻生长发育,有利于提高水稻产量,是值得推荐采用的适宜早稻-再生稻生产的耕作方式。
关键词
氨挥发通量
氨挥发强度
耕作方式
田面水nh
4+-N
早稻-再生稻
江汉平原
Keywords
ammonia volatilization flux
ammonia volatilization intensity
tillage methods
nh
4+-N content in the surface water
early rice-ratooning rice
Jianghan Plain
分类号
S344 [农业科学—作物栽培与耕作技术]
X171.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长期不同施肥红壤性稻田水稻产量和氨挥发的变化
高翠民
梅新兰
商庆银
杨秀霞
沈其荣
郭世伟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施用鸡粪稻田土壤氮磷养分淋洗特征研究
刘勤
张斌
谢育平
李江涛
张金福
袁熳熳
王德建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8
1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稻虾共作模式下秸秆还田对稻田氨挥发的影响
佀国涵
彭成林
袁家富
夏贤格
程建平
徐祥玉
贾平安
谢媛圆
周剑雄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耕作方式对早稻-再生稻稻田氨挥发的影响
孔盼
夏苏敬
张海维
朱建强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