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49篇文章
< 1 2 5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结构“由+X+中”的句法语义研究
1
作者 鲁志杰 《丽水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97-101,共5页
文章主要讨论“由+X+中”的句法、语义特征,从认知的角度,讨论了“由+X+中”结构在表达位移事件时所表现出的特征。“由+X+中”结构所在的位移事件,其位移主体往往为受事,常用趋向补语“来/去”凸显位置移动与观察视角的变化。结构内X... 文章主要讨论“由+X+中”的句法、语义特征,从认知的角度,讨论了“由+X+中”结构在表达位移事件时所表现出的特征。“由+X+中”结构所在的位移事件,其位移主体往往为受事,常用趋向补语“来/去”凸显位置移动与观察视角的变化。结构内X可触知性、是否凸显内里义、结构的语义表达是影响“由+X+中”结构内的方位词“中”隐现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中 语义 事件 隐含
下载PDF
“由不得”“不由得”的句法语义及历时演变 被引量:3
2
作者 李思旭 《宜春学院学报》 2020年第5期67-70,124,共5页
同素异序词“由不得”和“不由得”的来源不同:“由不得”来源于“由得”,是对“由得”的否定;“不由得”来源于“不由”,是由“不由”加上后缀“得”形成的。两者历时演变的路径基本相同:都是先从短语词汇化为动词,再从动词进一步语法... 同素异序词“由不得”和“不由得”的来源不同:“由不得”来源于“由得”,是对“由得”的否定;“不由得”来源于“不由”,是由“不由”加上后缀“得”形成的。两者历时演变的路径基本相同:都是先从短语词汇化为动词,再从动词进一步语法化为副词。在发生词汇化的时间上,“由不得”(元代)比“不由得”(明代)要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得” “不得” 词汇化 语法化
下载PDF
“禁不住”“不由得”“由不得”的情态类别、演变及差异
3
作者 周红 《阜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58-64,共7页
“禁不住”“不由得”“由不得”具有情态特征。“禁不住”表示“不能制止”“不能承受”“不由自主地”,“不由得”“由不得”表示“不能任由”“不由自主地”。道义情态出现早于动力情态,前者因果关系强于后者。“不由得”“由不得”... “禁不住”“不由得”“由不得”具有情态特征。“禁不住”表示“不能制止”“不能承受”“不由自主地”,“不由得”“由不得”表示“不能任由”“不由自主地”。道义情态出现早于动力情态,前者因果关系强于后者。“不由得”“由不得”的二者情态功能互补。三者主观性程度依次渐高,这与情态类别及其比例、施动者被动性强弱、叙说者强迫性强弱有关。“禁不住”句法独立性较强,可单独做谓语。“由不得”25%用于对话,表强烈的劝阻;“不由得”“禁不住”则几乎不用于对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禁不住 不得 情态类别 演变 主观性
下载PDF
“不由得”和“不得不”的用法考察 被引量:12
4
作者 武惠华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91-96,共6页
“不由得”和“不得不”是外国人学习汉语语法的难点之一。本文在语料调查的基础上,从句法和语义两个层面,分析比较“不由得”和“不得不”与其它成分的组合规律和在语义搭配的选择限制等方面的情况,最后提出四点教学建议。
关键词 不得不 组合规律 语义的选择性
下载PDF
“不由得(NP)不VP”句的构成、语义及形成过程 被引量:4
5
作者 宗守云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3-20,共8页
"不由得(NP)不VP"句由致因、不由得、NP和VP构成,在语义性质上具有显致因性、唯主体性、非事件性、强主观性等特征。"不由得(NP)不VP"句是经过双小句整合而形成的,否定形式表达肯定意义。
关键词 “不得(NP)不VP”句 致因 小句整合
下载PDF
“由”字句、“被”字句之比较 被引量:5
6
作者 聂鸿英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90-93,共4页
"由"字句、"被"字句这两个句式既有相似点,又有细微的差别。在"由"字句中,"由"和介引的对象的位置相对灵活,可以居句首,也可以居第一个名词的后面,但"由"介引的对象一定出现,不能省... "由"字句、"被"字句这两个句式既有相似点,又有细微的差别。在"由"字句中,"由"和介引的对象的位置相对灵活,可以居句首,也可以居第一个名词的后面,但"由"介引的对象一定出现,不能省略;在"被"字句中,"被"和介引对象的位置相对稳定,一般不能居句首,但"被"介引的对象可以出现,也可以省略。"由"字句、"被"字句在语义和使用频率上也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句式 ”字句 “被”字句 修饰 限制成分 区别
下载PDF
“禁不住”与“不由得”的句法、语义比较 被引量:3
7
作者 金桂桃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2009年第3期27-31,共5页
文章主要对“禁不住”和“不由得”这对近义词的异同进行了辨析。句法方面:二者的词性不同。基本句法功能不同,句法位置同中有异,此外,“禁不住”还有一些“不由得”所不具备的用法;语义方面:二者都有“不能控制自己”的意思,但... 文章主要对“禁不住”和“不由得”这对近义词的异同进行了辨析。句法方面:二者的词性不同。基本句法功能不同,句法位置同中有异,此外,“禁不住”还有一些“不由得”所不具备的用法;语义方面:二者都有“不能控制自己”的意思,但“禁不住”的动作发出者必定与人有关,动词本身有主动“想控制”义;而“不由得”则没有这些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禁不住 句法 语义
下载PDF
《礼记·礼运》“由此其选”新解 被引量:2
8
作者 朱城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05年第4期23-25,共3页
《礼记·礼运》中“由此其选”句,历来解释不一,然终未为达诂。其症结在“其”和“选”的理解上。本文提出了与前贤时人不同的新解:“选”为动词,挑选、选拔之义;“其”作主语,复指“禹汤文武成王周公”。合起来释为:由于这样,他们... 《礼记·礼运》中“由此其选”句,历来解释不一,然终未为达诂。其症结在“其”和“选”的理解上。本文提出了与前贤时人不同的新解:“选”为动词,挑选、选拔之义;“其”作主语,复指“禹汤文武成王周公”。合起来释为:由于这样,他们被选拔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此其选
下载PDF
先秦至魏晋时期方所介词“由”的历史演变 被引量:2
9
作者 史冬青 《菏泽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122-127,共6页
先秦至魏晋时期,"由"所在的句子结构日益复杂,涵盖的信息量加大,"由+N"由二连动、三连动关系中的一项向修饰关系的转化,导致"由"从动词虚化为介词;由它套合的结构不仅可以作施事主语,还可以作类似于紧缩... 先秦至魏晋时期,"由"所在的句子结构日益复杂,涵盖的信息量加大,"由+N"由二连动、三连动关系中的一项向修饰关系的转化,导致"由"从动词虚化为介词;由它套合的结构不仅可以作施事主语,还可以作类似于紧缩句内的成分,或者复句的一个分句;"由+N"语序的由前至后,直接关系到表述者的语言心理、语义意图;"由"介引的N语义概念可表抽象意义的场所,或表示人物、官职、地位的起点,或表示范围、状态,这些都是方所类用法的隐喻或引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所介词 先秦至魏晋时期 历史演变
下载PDF
“不由得”与“由不得”辨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朱磊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6-112,共7页
本文从句法结构、语义性质和语用表达三个方面考察了“不由得”与“由不得”在动词和副词之间的差异和共性,认为二者动词词性的差别体现在韵律模式、搭配成分、适用句类和情态四个方面,副词词性的差别体现在组合关系、主观量级和表达环... 本文从句法结构、语义性质和语用表达三个方面考察了“不由得”与“由不得”在动词和副词之间的差异和共性,认为二者动词词性的差别体现在韵律模式、搭配成分、适用句类和情态四个方面,副词词性的差别体现在组合关系、主观量级和表达环境三个方面。从使用频率看,二者基本实现了功能和意义的互补,但在语气和口气的表达方面仍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得” 不得” 句法结构 语义性质
下载PDF
句法结构“既然”的连词化——从连词化角度考察“既然”与“由于”主观性上的差异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田田 《海外华文教育》 2017年第3期347-354,共8页
连词"既然"是由副词"既"与指示代词"然"构成的偏正结构发展而来的。语用推理是"既然"得以连词化的主要机制;韵律因素、代词并入和去范畴化则是"既然"连词化的主要动因。"既然&q... 连词"既然"是由副词"既"与指示代词"然"构成的偏正结构发展而来的。语用推理是"既然"得以连词化的主要机制;韵律因素、代词并入和去范畴化则是"既然"连词化的主要动因。"既然"与"由于"在主观性上的差异可以追溯到其形成机制上,"既然"句推理的理据性较弱,显示出说话人的主观意愿;而"由于"句推理的理据性较强,更适合标识客观因果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既然” 于” 连词化 主观性
下载PDF
小议《合集》22258中的“由”
12
作者 谢明文 《殷都学刊》 2011年第4期6-7,共2页
《合集》22258中的"由"字,过去没有很好的解释,一般认为它表示不好的意思,读为"忧"。其实这是不正确的,通过相关材料,可知它应该是"由从"之"由"。
关键词 甲骨文
下载PDF
现代汉语“由”字句研究综述
13
作者 王文娟 《绥化学院学报》 2010年第5期126-128,共3页
"由"字句是现代汉语中的一个特殊句式。文章对以往"由"字句的研究进行总结,主要讨论"由"字句的定义、施事"由"字句的研究和"由"字句的研究三个问题。我们认为,"由"字句定... "由"字句是现代汉语中的一个特殊句式。文章对以往"由"字句的研究进行总结,主要讨论"由"字句的定义、施事"由"字句的研究和"由"字句的研究三个问题。我们认为,"由"字句定义的范围应该扩大,以往对施事"由"字句的研究较多,而对"由"字句的研究还不够深入,仍有许多不足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字句 语义 语篇 句型 “被”字句 “归”字句
下载PDF
释“由”“犹”“攸”——谈“因声求义”方法在古汉语虚词研究中的运用
14
作者 任晓彤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92-94,共3页
汉语虚词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范畴,研究方法不同于实词。清代学者深刻地认识到虚词重音而不重形的特点,在虚词研究中广泛地使用了"因声求义"的方法。"因声求义"是利用声音的线索来考求词义的一种释词方法,它可以揭示... 汉语虚词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范畴,研究方法不同于实词。清代学者深刻地认识到虚词重音而不重形的特点,在虚词研究中广泛地使用了"因声求义"的方法。"因声求义"是利用声音的线索来考求词义的一种释词方法,它可以揭示古汉语中很多虚词用法和意义相通的原因及"数义所由生"的根源,是我们研究古汉语虚词一个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方法。以声音为线索,全面深入地探索虚词间的通用关系,也是我们深化虚词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犹”、“攸” 古汉语虚词 因声求义 《经传释词》
下载PDF
“由”字句和“被”字句的多角度比较
15
作者 段兴臻 《临沂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5期96-100,共5页
"由"字句、"被"字句在语义、句法、语用上都有所不同。在语义上,"由"字句指向施事成分,表达过程义、行为义,"被"字句指向受事成分,表达结果义和动作义。在句法上,"由"字句与"被... "由"字句、"被"字句在语义、句法、语用上都有所不同。在语义上,"由"字句指向施事成分,表达过程义、行为义,"被"字句指向受事成分,表达结果义和动作义。在句法上,"由"字句与"被"字句在动词形式、否定形式、主动被动式等方面都有不同之处。在语用方面,"由"字句更倾向表示未然体、主观态度,而"被"字句更倾向表示已然体、客观事实,同时"被"字句更多地表示消极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字句 “被”字句 语义 句法 语用
下载PDF
多功能虚词“由”的语法化及语义衍生关系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成进 孔冬秀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2期126-133,共8页
汉语史上“由”是个多功能虚词,既有介词功能又有连词功能。作介词时,可以引进处所、视角、时间、原因、依据、对象等多种语义成分;作连词时,表原因,关联原因与结果。“由”的介词与连词功能都是从“源自、产生”义动词“由”语法化而... 汉语史上“由”是个多功能虚词,既有介词功能又有连词功能。作介词时,可以引进处所、视角、时间、原因、依据、对象等多种语义成分;作连词时,表原因,关联原因与结果。“由”的介词与连词功能都是从“源自、产生”义动词“由”语法化而来。文章考察多功能虚词“由”的语法化历程及各种语义成分间的相互衍生关系,基本结论是:处所义、对象义介词“由”是从其“源自、产生”义动词直接语法化而来;视角义、时间义介词“由”是其处所义用法再语法化的结果;而原因义介词“由”是从其原因义动词语法化而来。连词“由”是从其原因义动词直接语法化而来,非原因义介词再语法化的结果。现代汉语中,虚词“由”只有介词用法,连词用法消失,其连词用法为“由于”所替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功能虚词 语法化 语义衍生
下载PDF
Internet服务质量路由算法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潘锦 孙芳琴(英文翻译) 《贵阳金筑大学学报》 2005年第3期114-116,共3页
介绍QoS技术产生的背景以及QoS路由的基本概念,提出了一种基于网络服务质量要求的多播路由算法,并对该算法进行评价,据此进一步提出了该领域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QOS 算法 DIJKSTRA
下载PDF
“由”字句的句法、语义、语用分析 被引量:8
18
作者 李卫中 《汉语学习》 2000年第4期28-31,共4页
本文讨论“由”作介词时所构成的句式,即“由”字句,主要考察“A+由X+B”的格式。在语法分析三个平面理论的指导下,分析这种格式的前、中、后段的句法、语义、语用特征。
关键词 ”字句 句法 语义 语用
下载PDF
网络环境下“X自由”构式的产生和发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蒋雯 陈景元 《海外华文教育》 2020年第2期91-96,共6页
网络构式"X自由"构造简单,表意丰富,具有独特的语用效果。网络环境下,传播速度加快,使用频率骤升,促成"X自由"短时间内迅速构式化。构式义可以概括为:由于某种原因或条件的限制,X尚未达到人们所需的自由,"X自... 网络构式"X自由"构造简单,表意丰富,具有独特的语用效果。网络环境下,传播速度加快,使用频率骤升,促成"X自由"短时间内迅速构式化。构式义可以概括为:由于某种原因或条件的限制,X尚未达到人们所需的自由,"X自由"体现了一种消费水平,代表了实现财务自由的某一个段位,暗含说话人的一种需求和对现实的焦虑和无奈。"X自由"构式产生的动因和机制主要是社会的发展变化、网民的话语运动、转喻机制和高频类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自 构式 构式化
下载PDF
介词“因”“由”的连词化与词汇化
20
作者 李宏玲 王用源 《现代语文》 2020年第5期47-52,共6页
以介词“因”和“由”为研究对象,考察二者介引功能的发展演变,分析其转变为连词并参与词汇化的历程和演变原因。介词“因”演变为连词并参与词汇化,主要是受重新分析、韵律结构、使用频率、语义联系等因素的影响;在介词“由”演变为连... 以介词“因”和“由”为研究对象,考察二者介引功能的发展演变,分析其转变为连词并参与词汇化的历程和演变原因。介词“因”演变为连词并参与词汇化,主要是受重新分析、韵律结构、使用频率、语义联系等因素的影响;在介词“由”演变为连词并参与词汇化的过程中,除了重新分析和韵律结构外,隐喻投射和句法成分的附缀化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将介词“因”“由”的连词化和词汇化进行比较,探讨二者在历时演变动程和词汇化方面的异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词 连词 “因” 词汇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