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由人复天”、“艺与道合”及其他
被引量:
5
1
作者
蒲震元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7-74,共8页
在中国传统艺术学的潜体系中,存在着一种合天人、通道艺的文艺本体观。这是一种以天人合一的大宇宙生命本体“道”为艺术生命终极本体的东方文艺本体观,极具中国特色。这种本体观首先是“立天定人”,提出文艺“原于道”(主要指大宇宙生...
在中国传统艺术学的潜体系中,存在着一种合天人、通道艺的文艺本体观。这是一种以天人合一的大宇宙生命本体“道”为艺术生命终极本体的东方文艺本体观,极具中国特色。这种本体观首先是“立天定人”,提出文艺“原于道”(主要指大宇宙生命本体之道,包含儒家理想的社会政治伦理之道)及“明道”、“载道”、“观道”、“文从道中流出”诸说;另一方面,则是重视“由人复天”,要求“人”与“天”一、“艺与道合”,实现“人艺”与“天工”的自然融会。本文侧重论述后一方面。讨论“由人复天”、“艺与道合”的大宇宙生命美学实质及主要理论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传统艺术学
“
由人复天
”
“艺与道合”
文艺本体观
生命美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立天定人”到“由人复天”——刘熙载书论中“我”的主体意识论
2
作者
张红军
《当代艺术》
2013年第1期45-46,共2页
刘熙载的书论以其辩证的文艺观而为书界好评,在碑盛帖微的时代,刘熙载的中肯评价在一定程度上调和了碑学和帖学之间的矛盾。除此之外,刘熙载对书学的别一贡献便是对书家主体意识的强调,有时这一论述不但为论者所忽略,还被过度地理解为...
刘熙载的书论以其辩证的文艺观而为书界好评,在碑盛帖微的时代,刘熙载的中肯评价在一定程度上调和了碑学和帖学之间的矛盾。除此之外,刘熙载对书学的别一贡献便是对书家主体意识的强调,有时这一论述不但为论者所忽略,还被过度地理解为对伦理道德的过分关注,这是有失公允的。其对"碑学"、"帖学"矛盾的调和,在于他上升到哲学的高度,突破"立天定人"的束缚,创造性地提出"由人复天"的命题,强调了在学书过程中"我"的存在,重视发挥主体的求变能力,并将这一思想贯穿于其整个的书论中,建构了一个以人为本位,将德(道统)、人、天整合为一个有机体,使"我"既不为德所缚,又不纯任于天,成为其独开新径,辨证论书的一个重要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由人复天
“我”
主体意识书如其人
原文传递
“自然”论的文艺美学观
被引量:
3
3
作者
蒲震元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0-25,共6页
本文研究中国古代美学中作为审美理想的"自然"范畴的东方生命美学特征,并讨论"自然"论美学观对传统文艺创作、作品、接受美学思想产生的影响。因篇幅较长,经删削后先发表前三节。"自然"论美学观对作品美...
本文研究中国古代美学中作为审美理想的"自然"范畴的东方生命美学特征,并讨论"自然"论美学观对传统文艺创作、作品、接受美学思想产生的影响。因篇幅较长,经删削后先发表前三节。"自然"论美学观对作品美学、接受美学思想方面产生的影响以后再发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
自得
虚静
天
地之性
立
天
定人
由人复天
身与竹化
趣味
天
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易道与书法——谈中国书法的本体论渊源
4
作者
邓宝剑
《东南学术》
2003年第6期125-129,共5页
本文旨在从先秦文化典籍《周易》那里探求中国书法的本体论渊源 ,看《易》道在哪些方面启示着中国书法的审美品格。首先 ,《易传》强调易道周盈天地 ,而中国书论所一贯强调的也正是尊崇天地、妙合自然的原道观念。从《易传》中的“乾坤...
本文旨在从先秦文化典籍《周易》那里探求中国书法的本体论渊源 ,看《易》道在哪些方面启示着中国书法的审美品格。首先 ,《易传》强调易道周盈天地 ,而中国书论所一贯强调的也正是尊崇天地、妙合自然的原道观念。从《易传》中的“乾坤其易之门”到书法理论中的“书肇于自然”,正是易道向书法艺术领域的贯注与延伸。其次 ,《易》对书法的启示还在于境界之学的内在品质。重视自然形象与人格境界的统一 ,人道与天道的统一 ,使得易学自《易传》始成为真正的境界之学。而书学同样是在人的情感境界上实现着从“肇于自然”向“造乎自然”的转换和提升。再次 ,易学中“立象尽意”的理论也启示着中国书法重意趣、重精神的审美品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
地自然
由人复天
立象尽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元分”品格——刘熙载美学思想散论之二
5
作者
陶型传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33-142,共10页
刘熙载重视人品与艺品的紧密关系,从整体上以人品喻指艺品,把人物的三品简括为艺术的三品,并区分了高下:元分品格最上,英杰品格次之,卑猥品格则不入流。本文从四个方面阐析了刘氏元分品格论的特质:其一,元分品格论植根于思孟心性说,体...
刘熙载重视人品与艺品的紧密关系,从整体上以人品喻指艺品,把人物的三品简括为艺术的三品,并区分了高下:元分品格最上,英杰品格次之,卑猥品格则不入流。本文从四个方面阐析了刘氏元分品格论的特质:其一,元分品格论植根于思孟心性说,体现了中国传统的"由人复天"、"天人合一"理念;其二,元分品格体现为既平凡又伟大的"常道",饱含着中华文明以中道理性制约极端思维的精神;其三,元分品格在艺术上标举和而不同的"兼美",体现着中和之美的精髓;其四,元分品格是"品居极上"的本色美,是"无思无为"理想化审美心境的自然流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分品格
由人复天
中道理性
中和之美
无思无为审美心境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混沌”之美
被引量:
2
6
作者
陈志昂
《文艺理论与批评》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106-115,共10页
“混沌”之美陈志昂司空图列“雄浑”于二十四诗品之首,其词有曰:“返虚入浑,积健为雄。”“浑”是什么意思?它在美学上的意义是什么?在汉语中,“浑”(或“混”、“昆”)有天地万物、混沌未分、胚胎未成、浑然一体、混同、杂多...
“混沌”之美陈志昂司空图列“雄浑”于二十四诗品之首,其词有曰:“返虚入浑,积健为雄。”“浑”是什么意思?它在美学上的意义是什么?在汉语中,“浑”(或“混”、“昆”)有天地万物、混沌未分、胚胎未成、浑然一体、混同、杂多、混乱、污浊、流转、运行、盛大、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熙载
阴阳刚柔
《白雨斋词话》
由人复天
《诗品》
二十四诗品
莎士比亚
《蕙风词话》
陈廷焯
《介存斋论词杂著》
原文传递
题名
“由人复天”、“艺与道合”及其他
被引量:
5
1
作者
蒲震元
机构
北京广播学院
出处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7-74,共8页
文摘
在中国传统艺术学的潜体系中,存在着一种合天人、通道艺的文艺本体观。这是一种以天人合一的大宇宙生命本体“道”为艺术生命终极本体的东方文艺本体观,极具中国特色。这种本体观首先是“立天定人”,提出文艺“原于道”(主要指大宇宙生命本体之道,包含儒家理想的社会政治伦理之道)及“明道”、“载道”、“观道”、“文从道中流出”诸说;另一方面,则是重视“由人复天”,要求“人”与“天”一、“艺与道合”,实现“人艺”与“天工”的自然融会。本文侧重论述后一方面。讨论“由人复天”、“艺与道合”的大宇宙生命美学实质及主要理论内涵。
关键词
中国
传统艺术学
“
由人复天
”
“艺与道合”
文艺本体观
生命美学
分类号
J0 [艺术—艺术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立天定人”到“由人复天”——刘熙载书论中“我”的主体意识论
2
作者
张红军
机构
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
出处
《当代艺术》
2013年第1期45-46,共2页
文摘
刘熙载的书论以其辩证的文艺观而为书界好评,在碑盛帖微的时代,刘熙载的中肯评价在一定程度上调和了碑学和帖学之间的矛盾。除此之外,刘熙载对书学的别一贡献便是对书家主体意识的强调,有时这一论述不但为论者所忽略,还被过度地理解为对伦理道德的过分关注,这是有失公允的。其对"碑学"、"帖学"矛盾的调和,在于他上升到哲学的高度,突破"立天定人"的束缚,创造性地提出"由人复天"的命题,强调了在学书过程中"我"的存在,重视发挥主体的求变能力,并将这一思想贯穿于其整个的书论中,建构了一个以人为本位,将德(道统)、人、天整合为一个有机体,使"我"既不为德所缚,又不纯任于天,成为其独开新径,辨证论书的一个重要基点。
关键词
由人复天
“我”
主体意识书如其人
分类号
J292.1 [艺术—美术]
原文传递
题名
“自然”论的文艺美学观
被引量:
3
3
作者
蒲震元
机构
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
出处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0-25,共6页
文摘
本文研究中国古代美学中作为审美理想的"自然"范畴的东方生命美学特征,并讨论"自然"论美学观对传统文艺创作、作品、接受美学思想产生的影响。因篇幅较长,经删削后先发表前三节。"自然"论美学观对作品美学、接受美学思想方面产生的影响以后再发表。
关键词
自然
自得
虚静
天
地之性
立
天
定人
由人复天
身与竹化
趣味
天
成
分类号
I01 [文学—文学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易道与书法——谈中国书法的本体论渊源
4
作者
邓宝剑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
出处
《东南学术》
2003年第6期125-129,共5页
文摘
本文旨在从先秦文化典籍《周易》那里探求中国书法的本体论渊源 ,看《易》道在哪些方面启示着中国书法的审美品格。首先 ,《易传》强调易道周盈天地 ,而中国书论所一贯强调的也正是尊崇天地、妙合自然的原道观念。从《易传》中的“乾坤其易之门”到书法理论中的“书肇于自然”,正是易道向书法艺术领域的贯注与延伸。其次 ,《易》对书法的启示还在于境界之学的内在品质。重视自然形象与人格境界的统一 ,人道与天道的统一 ,使得易学自《易传》始成为真正的境界之学。而书学同样是在人的情感境界上实现着从“肇于自然”向“造乎自然”的转换和提升。再次 ,易学中“立象尽意”的理论也启示着中国书法重意趣、重精神的审美品格。
关键词
天
地自然
由人复天
立象尽意
分类号
J292.1 [艺术—美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元分”品格——刘熙载美学思想散论之二
5
作者
陶型传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出处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33-142,共10页
文摘
刘熙载重视人品与艺品的紧密关系,从整体上以人品喻指艺品,把人物的三品简括为艺术的三品,并区分了高下:元分品格最上,英杰品格次之,卑猥品格则不入流。本文从四个方面阐析了刘氏元分品格论的特质:其一,元分品格论植根于思孟心性说,体现了中国传统的"由人复天"、"天人合一"理念;其二,元分品格体现为既平凡又伟大的"常道",饱含着中华文明以中道理性制约极端思维的精神;其三,元分品格在艺术上标举和而不同的"兼美",体现着中和之美的精髓;其四,元分品格是"品居极上"的本色美,是"无思无为"理想化审美心境的自然流淌。
关键词
元分品格
由人复天
中道理性
中和之美
无思无为审美心境
Keywords
the primary bound ( "yuan fen" ) reflection of human in the heaven rationalism of moderation aesthetics of har-mony aesthetic state of mind of non - doing and non - thinking
分类号
B83-0 [哲学宗教—美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混沌”之美
被引量:
2
6
作者
陈志昂
出处
《文艺理论与批评》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106-115,共10页
文摘
“混沌”之美陈志昂司空图列“雄浑”于二十四诗品之首,其词有曰:“返虚入浑,积健为雄。”“浑”是什么意思?它在美学上的意义是什么?在汉语中,“浑”(或“混”、“昆”)有天地万物、混沌未分、胚胎未成、浑然一体、混同、杂多、混乱、污浊、流转、运行、盛大、深...
关键词
刘熙载
阴阳刚柔
《白雨斋词话》
由人复天
《诗品》
二十四诗品
莎士比亚
《蕙风词话》
陈廷焯
《介存斋论词杂著》
分类号
I01 [文学—文学理论]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由人复天”、“艺与道合”及其他
蒲震元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从“立天定人”到“由人复天”——刘熙载书论中“我”的主体意识论
张红军
《当代艺术》
2013
0
原文传递
3
“自然”论的文艺美学观
蒲震元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易道与书法——谈中国书法的本体论渊源
邓宝剑
《东南学术》
200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元分”品格——刘熙载美学思想散论之二
陶型传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混沌”之美
陈志昂
《文艺理论与批评》
CSSCI
北大核心
1995
2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