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甲亚胺叶立德的1,3-偶极环加成反应合成螺吲哚里西啶类化合物
1
作者 李筱芳 易荣琼 +3 位作者 刘彬 李志奎 于贤勇 易平贵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309-2314,共6页
通过7-芳亚甲基-6,7-二氢中氮茚-8(5H)-酮与甲亚胺叶立德(经苊醌或靛红与肌氨酸反应原位生成)进行的l,3-偶极环加成反应,合成了具有良好产率的新的1'-甲基-4'-芳基-5",6"-二氢-2H,8"H-二螺[苊烯-1,2'-吡咯烷... 通过7-芳亚甲基-6,7-二氢中氮茚-8(5H)-酮与甲亚胺叶立德(经苊醌或靛红与肌氨酸反应原位生成)进行的l,3-偶极环加成反应,合成了具有良好产率的新的1'-甲基-4'-芳基-5",6"-二氢-2H,8"H-二螺[苊烯-1,2'-吡咯烷-3',7"-中氮茚]-2,8"-二酮类化合物和1'-甲基-4'-芳基-5",6"-二氢-1H,8"H-二螺[吲哚-3,2'-吡咯烷-3',7"-中氮茚]-2,8"-二酮类化合物.采用NMR,IR,质谱,元素分析以及X射线单晶衍射等多种谱学技术对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杂环 1 3-偶极环加成 甲亚胺叶立德 靛红 苊醌
原文传递
β,γ-不饱和酮酸酯与亚甲胺叶立德的[1,3]-偶极环加成反应
2
作者 杜丽娜 林敬 康泰然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第2期100-102,107,共4页
运用β,γ-不饱和酮酸酯与亚甲胺叶立德的[1,3]-偶极环加成反应合成一系列恶唑烷类衍生物,在室温下就可以得到非常好的化学收率,最高收率达92%.
关键词 β γ-不饱和酮酸酯 甲亚胺叶立德 [1 3]-偶极环加成反应
下载PDF
区域和立体选择性合成新型螺羟吲哚类化合物 被引量:1
3
作者 李筱芳 于贤勇 冯亚青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129-1132,共4页
2-芳亚甲基苯并[4,5]咪唑并[2,1-b]噻唑-3-酮与甲亚胺叶立德(经靛红与肌氨酸反应在线生成)进行l,3-偶极环加成反应,合成了8个新的螺羟吲哚类化合物.采用元素分析,NMR,IR,质谱以及X射线单晶衍射等多种谱学技术对产物进行详细表征,而产物... 2-芳亚甲基苯并[4,5]咪唑并[2,1-b]噻唑-3-酮与甲亚胺叶立德(经靛红与肌氨酸反应在线生成)进行l,3-偶极环加成反应,合成了8个新的螺羟吲哚类化合物.采用元素分析,NMR,IR,质谱以及X射线单晶衍射等多种谱学技术对产物进行详细表征,而产物的晶体结构表明了此类反应具有高度的立体选择性和区域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羟吲哚 环加成 甲亚胺叶立德 晶体结构
下载PDF
酞嗪-2-二氰基甲烷鎓盐的串联环化反应及新型六环咪唑并[2,1-a]酞嗪的构建
4
作者 詹固 侯秋梦 韩波 《合成化学》 CAS 2022年第12期925-929,共5页
酞嗪-2-二氰基甲烷鎓盐是一类研究相对较少的1,3-偶极子,目前关于其化学反应的报道主要局限于1,3-偶极环加成反应。本研究发展了一种酞嗪-2-二氰基甲烷鎓盐在1,3-偶极环加成以外的新反应模式,以酞嗪-2-二氰基甲烷鎓盐与取代2-(羟基(苯基... 酞嗪-2-二氰基甲烷鎓盐是一类研究相对较少的1,3-偶极子,目前关于其化学反应的报道主要局限于1,3-偶极环加成反应。本研究发展了一种酞嗪-2-二氰基甲烷鎓盐在1,3-偶极环加成以外的新反应模式,以酞嗪-2-二氰基甲烷鎓盐与取代2-(羟基(苯基)甲基)苯酚为原料,在质子酸的催化下经历[2+4]环加成-串联环化历程,合成了7个不同取代的六环咪唑并[2,1-a]酞嗪产物,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和HR-MS(ESI)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3-偶极 酞嗪 环加成反应 甲亚胺叶立德 杂环合成
下载PDF
喹唑啉稠合螺杂环化合物的合成及晶体结构 被引量:3
5
作者 李筱芳 冯亚青 +1 位作者 尤旭东 胡晓芬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70-272,共3页
The new fused quinazoline spiro-heterocyclic compounds were synthesized by combining the fused thiazolidone and quinazoline structure with spiro-heterocyclic structure for the purpose to get novel bio-active compounds... The new fused quinazoline spiro-heterocyclic compounds were synthesized by combining the fused thiazolidone and quinazoline structure with spiro-heterocyclic structure for the purpose to get novel bio-active compounds. Dipolar azomethine ylides reacted with dipolarphile 2-arylmethylene-9-benzylidene-5-phenyl-6,7,8,9-tetrahydro-5H-thiazolo[2,3-b]quinazoline-3-one via 1,3-dipolar cycloaddition to give nine fused quinazoline spiro-heterocyclic compounds. The configuration and conformation of the products were determined by elementary analysis, 1H NMR, IR and X-ray crystal analysis. The results also revealed that the reaction was stereospecifi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杂环 甲亚胺叶立德 环加成 合成
下载PDF
三组分反应高效合成1,2,4-三唑烷类化合物
6
作者 王亚川 刘勇 康泰然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第3期273-278,共6页
β,γ-不饱和酮酸酯,L-苯丙氨酸和偶氮二甲酸二异丙酯通过原位生成不饱和甲亚胺叶立德,再发生1,3-偶极环加成反应,高效获得多取代的1,2,4-三唑烷衍生物(60%-88%的收率,大于20∶1的非对映选择性).
关键词 1 3-偶极环加成反应 甲亚胺叶立德 1 2 4-三唑烷衍生物
下载PDF
1,3-偶极环加成反应合成螺噻唑并[3,2-a]嘧啶类化合物 被引量:1
7
作者 李筱芳 于贤勇 冯亚青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35-739,共5页
通过2-芳亚甲基-6,7-二氢-5H-噻唑并[3,2-a]嘧啶-3-酮(1a~1j)与甲亚胺叶立德(经靛红与肌氨酸反应原位生成)进行的l,3-偶极环加成反应,合成了10个新的螺噻唑并[3,2-a]嘧啶类化合物2a~2j.采用NMR、质谱、IR、元素分析以及X射线单晶衍射... 通过2-芳亚甲基-6,7-二氢-5H-噻唑并[3,2-a]嘧啶-3-酮(1a~1j)与甲亚胺叶立德(经靛红与肌氨酸反应原位生成)进行的l,3-偶极环加成反应,合成了10个新的螺噻唑并[3,2-a]嘧啶类化合物2a~2j.采用NMR、质谱、IR、元素分析以及X射线单晶衍射等多种谱学技术对产物2a~2j进行了结构表征,研究结果表明此类反应具有高度的立体选择性和区域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噻唑并[3 2-α]嘧啶 甲亚胺叶立德 1 3-偶极环加成 体和区域选择性
原文传递
1,3-偶极环加成反应合成螺哌啶-六氢吡嗪类化合物
8
作者 令玉林 刘彬 +2 位作者 李筱芳 于贤勇 易平贵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01-103,共3页
通过1-苄基-3,5-双芳亚甲基哌啶-4-酮和由脯氨酸与靛红原位反应生成的甲亚胺叶立德的l,3-偶极环加成反应,以较高收率合成了一系列新的螺哌啶-六氢吡嗪类化合物.采用NMR、质谱I、R、元素分析等多种谱学技术对产物进行详细表征.
关键词 螺杂环 六氢吡嗪 甲亚胺叶立德 l 3-偶极环加成
原文传递
Azomethine ylide-formation from N-phthaloylglycine by photoinduced decarboxylation:A theoretical study
9
作者 FANG Qiu DING LiNa FANG WeiHai 《Science China Chemistry》 SCIE EI CAS 2012年第10期2089-2094,共6页
In this work, we report the first CASPT2//CASSCF study of the mechanism of the photodecarboxylation of N-phthaloylglycine. The charge transfer excited state S CT ( 1∏∏*) is initially populated upon irradiation at... In this work, we report the first CASPT2//CASSCF study of the mechanism of the photodecarboxylation of N-phthaloylglycine. The charge transfer excited state S CT ( 1∏∏*) is initially populated upon irradiation at 266 nm. As a result of a fast internal conversion to the lowest excited singlet state S CT-N ( 1∏∏*), this state becomes a favorable precursor state for proton transfer, which triggers decarboxylation. Actually, the excited state intramolecular proton transfer (ESIPT) and decarboxylation processes proceed in an asynchronous concerted way. The ESIPT process is accomplished in the S CT-N ( 1∏∏*) state, but the CO 2 molecule is finally formed in the ground state via the S CT /S 0 conical intersection. Azomethine ylide is formed in the ground state as a complex with CO 2 . A barrier of ~15 kcal/mol indicates that azomethine ylide is stable in the ground state, which is consist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findings. This work provides mechanistic details about the formation of azomethine ylide by photoreaction of N-phthaloylglyci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phthaloylglycine PHOTODECARBOXYLATION excited state intramolecular proton transfer CASPT2//CASSCF method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