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0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甲午前夕朝鲜海上对外贸易初探(1884-1893)
被引量:
4
1
作者
毛立坤
张金苹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6-46,共11页
甲午前夕朝鲜对外贸易发生重大转型,进出口商品结构次第翻新,海上对日贸易取代陆上边境对华贸易成为其对外贸易的新主流。受不同贸易主导因素的影响,仁川、釜山、元山三口岸的具体贸易情形同中有异,支配朝鲜贸易活动的中日两国商人也各...
甲午前夕朝鲜对外贸易发生重大转型,进出口商品结构次第翻新,海上对日贸易取代陆上边境对华贸易成为其对外贸易的新主流。受不同贸易主导因素的影响,仁川、釜山、元山三口岸的具体贸易情形同中有异,支配朝鲜贸易活动的中日两国商人也各有优劣势。虽然有诸多不利因素制约着贸易的扩大,但对外贸易仍使朝鲜体验到外向型经济发展带来的好处。朝日贸易的互补性急剧增强是促使日本决心发动甲午战争进而吞并朝鲜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午前夕
朝鲜
对外贸易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甲午战争前夕李鸿章对局势的判断论析
被引量:
1
2
作者
马敏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115-121,共7页
甲午战争前夕李鸿章对局势的判断论析马敏(华中师大历史所教授,博士)有关甲午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前人论述已多。有人从明治维新以来中日国力差距迅速拉大的远因进行论述;也有的从中日双方军事指挥的得失进行分析。固然,中国在甲...
甲午战争前夕李鸿章对局势的判断论析马敏(华中师大历史所教授,博士)有关甲午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前人论述已多。有人从明治维新以来中日国力差距迅速拉大的远因进行论述;也有的从中日双方军事指挥的得失进行分析。固然,中国在甲午战争中被东洋“小国”打败,其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鸿章
甲午
战争
前夕
北洋舰队
日本政府
北洋海军
袁世凯
丁汝昌
丰岛海战
避战求和
消极防御战略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袁世凯甲午战争前夕行为及其后果探析
3
作者
高强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3年第4期46-49,共4页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前夕,作为清政府驻朝鲜总理交涉通商大臣的袁世凯,其行为表现基本上可以概括为:怂恿清政府出兵朝鲜不遗余力,轻率鲁莽,使日本有了侵略朝鲜和中国的极佳借口;危急关头请求内调回国不择手段,张皇失措,导致中国驻朝...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前夕,作为清政府驻朝鲜总理交涉通商大臣的袁世凯,其行为表现基本上可以概括为:怂恿清政府出兵朝鲜不遗余力,轻率鲁莽,使日本有了侵略朝鲜和中国的极佳借口;危急关头请求内调回国不择手段,张皇失措,导致中国驻朝鲜公职人员人心浮动、旅朝华侨和华商处境异常艰难等。其举措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袁世凯
甲午
战争
前夕
清政府
朝鲜
宗藩关系
出兵
内调
日本
侵略战争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甲午战争前夕日本社会的精神状态
被引量:
1
4
作者
周颂伦
《吉林师范学院学报》
1995年第7期4-7,共4页
100年来,人们对甲午战争的研究可谓汗牛充栋,其中的优秀成果不仅具有经得住时间考验的学术价值,而且对唤起中华民族的自强精神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也有少数研究呈现出一种为研究而研究的书斋气倾向,从而忘却了甲午战争研究所应当具...
100年来,人们对甲午战争的研究可谓汗牛充栋,其中的优秀成果不仅具有经得住时间考验的学术价值,而且对唤起中华民族的自强精神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也有少数研究呈现出一种为研究而研究的书斋气倾向,从而忘却了甲午战争研究所应当具备的特殊意味。例如,甲午战争何以爆发?这是最基本的研究课题,亦是后世之人真正地汲取历史教训的基本要求。然而由于附合乃至满足于公式化的理论模式,因而并未能得到令人满意的答案。曾有人将陷入过剩生产而困惑的日本纺织资本对朝鲜市场的要求作为战争的重要原因。但事实是产业革命以来日本对朝鲜的棉织品输出仅占日本对外输出的2%,对朝鲜输出的5%以下而已。因此可以肯定地说,纺织业界向海外膨胀的要求还远未达到策动战争的地步。亦有人将日本企图从朝鲜获得大米和大豆等作为战争的重要原因,李朝为此于1889年发布“防谷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午
战争
前夕
日本社会
福泽谕吉
自由党
壬午兵变
东洋
山县有朋
文明化
文明开化
产业革命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甲午战争的背景及其对中日关系的影响
被引量:
4
5
作者
张志宇
《日本问题研究》
1994年第3期56-61,共6页
1894年爆发的甲午中日战争是中日两国间近代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战争,在中日关系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今年正值中日甲午战争爆发100周年,从宏观上全方位地探讨这次战争的背景及战争对中日关系的影响,对吸取历...
1894年爆发的甲午中日战争是中日两国间近代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战争,在中日关系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今年正值中日甲午战争爆发100周年,从宏观上全方位地探讨这次战争的背景及战争对中日关系的影响,对吸取历史教训,振奋民族精神.免蹈覆辙是不无裨益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午
战争
中日关系史
日本
清政府
侵略战争
甲午
战争
前夕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
明治政府
甲午
中日战争
中日
甲午
战争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试论甲午战争中和战之争的性质
被引量:
3
6
作者
吴廷桢
何玉畴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4期45-52,共8页
在中日甲午战争的整个过程中,以光绪为首的帝党主战,以慈禧为首的后党主和,两党围绕和战问题,互相攻击。如何看待帝党后党和战之争的性质?历来说法,大同小异。基本观点是:1、宫廷内部的权力之争。“帝党主战,要在战争中削弱后党;后党主...
在中日甲午战争的整个过程中,以光绪为首的帝党主战,以慈禧为首的后党主和,两党围绕和战问题,互相攻击。如何看待帝党后党和战之争的性质?历来说法,大同小异。基本观点是:1、宫廷内部的权力之争。“帝党主战,要在战争中削弱后党;后党主和,要保存自己的实力。两党借和战争权夺利”;2、帝党对于如何战胜日本并无实际办法,所谓办法也只有一个“联英伐倭”,并不比李鸿章的“联俄拒日”好一些,甚至认为帝党主战,“纯系虚骄之气,非有知己知彼之明,慷慨陈词,语多高调,较之因循失机”,苦心求和的后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鸿章
帝党
后党
中日
甲午
战争
朝鲜
甲午
战争
前夕
帝国主义
日本军国主义
主战派
丁汝昌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甲午战争前后的周馥
被引量:
1
7
作者
周榘良
《安徽史学》
1997年第3期60-63,共4页
关键词
甲午
战争
前夕
李鸿章
大连湾
周馥
北洋海军
山海关
年谱
海军基地
旅顺
船坞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甲午战争爆发前美国对中朝英请求调停的态度
8
作者
叶春芳
《沧桑》
2010年第2期113-114,121,共3页
甲午战争爆发前,美国对于日本在朝蓄意挑起对中国战争的行为,并没有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予以阻止,只是作了形式上的劝告;对朝鲜的多次调停请求予以拒绝;拒绝参与英国倡导的"联合调停",即使是友谊的干涉也不同意;对清政府请求促...
甲午战争爆发前,美国对于日本在朝蓄意挑起对中国战争的行为,并没有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予以阻止,只是作了形式上的劝告;对朝鲜的多次调停请求予以拒绝;拒绝参与英国倡导的"联合调停",即使是友谊的干涉也不同意;对清政府请求促使中立两国同时撤兵的请求,也予以拒绝。美国之所以采取这种政策是与其国家利益息息相关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甲午
战争爆发
前夕
朝鲜
日本
清政府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清季第一次设厂高潮始于甲午战前
9
作者
罗肇前
《福建论坛(文史哲版)》
CSSCI
1997年第4期51-54,共4页
关键词
李鸿章
张之洞
棉纺织企业
资本总额
棉纺织业
甲午
战争
前夕
官督商办
盛宣怀
中国民族
清季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试论甲午中日战争时期的帝党
被引量:
3
10
作者
任茂棠
《晋阳学刊》
1980年第2期82-88,共7页
早在1962年,有的同志就曾提出:以光绪为首的帝党,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是封建统治阶级中的抵抗派.这是符合历史事实的.然而,十多年来,中国近代史学界却流行着另一种说法,把甲午战争中的帝、后两党,看作一丘之貉,这实在难以令人信服.造成这...
早在1962年,有的同志就曾提出:以光绪为首的帝党,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是封建统治阶级中的抵抗派.这是符合历史事实的.然而,十多年来,中国近代史学界却流行着另一种说法,把甲午战争中的帝、后两党,看作一丘之貉,这实在难以令人信服.造成这种混乱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戚本禹那篇《爱国主义还是卖国主义》黑文的流毒没有肃清,日时也反映出我们对帝党还缺乏深入研究.本文拟就这一问题做一番粗浅的剖析和论述.一帝党到底是个什么样的集团?这是首先应该探讨的一个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帝党
李鸿章
甲午
战争
前夕
甲午
中日战争
帝国主义
统治阶级
光绪
慈禧
清政府
康有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帝国主义对山东的侵略
被引量:
2
11
作者
黄尊严
《齐鲁学刊》
1984年第3期81-86,共6页
(一) 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山东的野心由来已久。早在甲午战争前夕,日本就曾派出大批特务到威海、荣成等地刺探军事、经济情报,测绘地图等,为其侵略山东做了准备。甲午战争时期,便直接出兵侵占威海,《马关条约》签订后,还以等待清政府偿清...
(一) 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山东的野心由来已久。早在甲午战争前夕,日本就曾派出大批特务到威海、荣成等地刺探军事、经济情报,测绘地图等,为其侵略山东做了准备。甲午战争时期,便直接出兵侵占威海,《马关条约》签订后,还以等待清政府偿清赔款为借口,驻兵威海达三年之久。后来由于德、英等帝国主义列强对山东的瓜分和角逐以及威海人民连年不断的反抗斗争,迫使当时尚以攫取我国东北作为首要目标的日本不得不从威海撤军,但此后它对山东的经济侵略却大大加强了。据《胶澳志》记载,从1901年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情报
战争时期
军事
山东问题
第一次世界大战
日本帝国主义
日本政府
胶济铁路沿线
青岛
甲午
战争
前夕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旅顺博物馆藏《宝箴堂秘籍》述要
被引量:
1
12
作者
韩行方
《历史档案》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128-130,共3页
旅顺博物馆藏有一套晚清时期的信札集册——《宝箴堂秘籍》(以下简称《秘籍》)。共3册,计276页。册页纵32.5、横20.5厘米,各色笺纸裱于其上。《秘籍》共收信札91通,其中大部分为甲午战争前夕李鸿章与吉林将军长顺的通信以及甲午战争期...
旅顺博物馆藏有一套晚清时期的信札集册——《宝箴堂秘籍》(以下简称《秘籍》)。共3册,计276页。册页纵32.5、横20.5厘米,各色笺纸裱于其上。《秘籍》共收信札91通,其中大部分为甲午战争前夕李鸿章与吉林将军长顺的通信以及甲午战争期间盛宣怀、依克唐阿、宋庆等致长顺的函件。这些信札是研究近代史,特别是研究中日甲午战争辽东战场情况的第一手资料。 《秘籍》第一册计116页,收盛宣怀、依克唐阿、吴大澂、姜桂题、聂士成、马玉昆等致长顺的信42通,第二册计84页,收宋庆、徐邦道、荣禄等致长顺的信23通,以宋庆信较多,共9通;第三册计76页,收信札26通,其中李鸿章致长顺的信较多,共8通,长顺复李鸿章信的底稿10通,长顺复总理衙门等函件底稿8通。 纵览《秘籍》,致长顺的信73通,长顺的复信(底稿)18通,总计91通。 长顺(1839—1904),字鹤汀,亦作和亭,1888年授吉林将军。甲午战争中海城失守后,清廷紧急诏命长顺率军往援,节制奉天各军。《秘籍》所收信札中以李鸿章、宋庆函居多,其写作时间据分析在1891年至1895年间。各信的年款均无年份标记,只有月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顺博物馆
李鸿章
吉林将军
中日
甲午
战争
秘籍
甲午
战争
前夕
盛宣怀
述要
清政府
漠河金矿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应该记取的近代中日关系史篇
被引量:
1
13
作者
唐培吉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4期46-53,共8页
中日关系史在古代有过文化交往的珍贵记载,在近代却发生侵略与反侵略的事实。在研讨中日关系史时,记取近代这段历史篇章是很有意义的。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近代以来中日关系史可划分为下列几个大阶段。第一阶段:中日关系平等相处阶段(1...
中日关系史在古代有过文化交往的珍贵记载,在近代却发生侵略与反侵略的事实。在研讨中日关系史时,记取近代这段历史篇章是很有意义的。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近代以来中日关系史可划分为下列几个大阶段。第一阶段:中日关系平等相处阶段(1840—1874) 近代始初,中日两国停滞在以农为主的封建社会,都以禅学治心、儒学治世,来维持封建秩序。两国和睦相处,并共御西方资本主义的冲击。可是此景不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中日关系
日本军国主义
中日关系史
中日两国
中国人民
侵略中国
甲午
战争
前夕
大陆政策
中国东北
清政府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翁李交谊与政见异同
14
作者
朱育礼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47-51,共5页
翁李交谊与政见异同朱育礼据说李鸿章代曾国藩拟《参翁同书片》①,深得“辣”味,使朝廷无法为翁同书开脱②,导致翁同书被革职逮问论死,后成为充军新疆,卒于戍所。海外学者在练(苏同炳)先生说:“在翁同和而言,视为深仇大恨,不...
翁李交谊与政见异同朱育礼据说李鸿章代曾国藩拟《参翁同书片》①,深得“辣”味,使朝廷无法为翁同书开脱②,导致翁同书被革职逮问论死,后成为充军新疆,卒于戍所。海外学者在练(苏同炳)先生说:“在翁同和而言,视为深仇大恨,不报不休。但曾国藩早已功成身死,而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鸿章
翁同和
曾国藩
张之洞
北洋海军
甲午
战争
前夕
户部尚书
中国近代史
直隶总督
政见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略论戊戌变法时期的孙家鼐
15
作者
陈国庆
《安徽史学》
1984年第4期3-9,共7页
孙家鼐(1827——1909年),字燮臣,安徽寿卅人。1859年(咸丰九年)中状元,授修撰职。1878年(光绪四年)起,与翁同和一起,成为光绪皇帝的师傅。历任内阁学士,工部侍郎,工部、礼部、吏部尚书等职。1894年甲午战争前夕,光绪皇帝主张对日宣战,...
孙家鼐(1827——1909年),字燮臣,安徽寿卅人。1859年(咸丰九年)中状元,授修撰职。1878年(光绪四年)起,与翁同和一起,成为光绪皇帝的师傅。历任内阁学士,工部侍郎,工部、礼部、吏部尚书等职。1894年甲午战争前夕,光绪皇帝主张对日宣战,而孙氏却赞同洋务派头子李鸿章对日妥协的主张,“力言衅不可启”。1898年,维新思潮如火如荼地在京师与诸省蓬勃展开,时任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的孙家鼐,不可避免地被卷入到维新变法运动中去。他奉光绪皇帝诏令,主办京师大学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师大学堂
戊戌变法时期
光绪皇帝
洋务派
康有为
维新思潮
甲午
战争
前夕
变法维新
维新变法
李鸿章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近代史上的改革思想与实践
16
作者
明立志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1987年第4期41-45,共5页
近代中国是在前所未有的时代巨变中发展的。日益深重的民族矛盾和尖锐复杂的阶级斗争,既表现为中国人民此起彼伏的革命斗争,又反映为日趋深入,曲折多态的改革与守旧、前进与倒退的新旧冲突。主张变革,反对守旧,借鉴西方,谋求民族独立和...
近代中国是在前所未有的时代巨变中发展的。日益深重的民族矛盾和尖锐复杂的阶级斗争,既表现为中国人民此起彼伏的革命斗争,又反映为日趋深入,曲折多态的改革与守旧、前进与倒退的新旧冲突。主张变革,反对守旧,借鉴西方,谋求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社会改革思想和实践,则是这种冲突的集中体现。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898年维新变法的近60年中,近代中国的改革思想和实践的发展,可以划分为三个时期:(1)1840年至19世纪70年代初;(2)19世纪70年代初至1894年甲午战争前夕;(3)1895年“公车上书”至1898年维新变法失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代史
近代中国社会
维新变法
社会改革思想
40年
思想与实践
甲午
战争
前夕
“公车上书”
民族独立
三个时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甲午战争研究·台北
17
作者
林庆元
《抗日战争研究》
CSSCI
1994年第4期7-14,共8页
甲午战争研究·台北林庆元1994年6月25—27日,由台湾师范大学历史系主办的“甲午战争100周年纪念学术研讨会”在台北举行。出席会议的有我国台湾、大陆,和日本、加拿大、韩国等国学者一百余人。会议共收到论文32篇...
甲午战争研究·台北林庆元1994年6月25—27日,由台湾师范大学历史系主办的“甲午战争100周年纪念学术研讨会”在台北举行。出席会议的有我国台湾、大陆,和日本、加拿大、韩国等国学者一百余人。会议共收到论文32篇。这次研讨会共分四个主题进行研讨:(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日
甲午
战争
战争研究
李鸿章
日本侵略
甲午
战争
前夕
日本帝国主义
保甲制度
林庆元
侵略战争
台湾
原文传递
甲午战争前后李鸿章和伊藤博文的比较研究
18
作者
苏生文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1994年第1期77-92,共16页
甲午战争前后李鸿章和伊藤博文的比较研究苏生文李鸿章和伊藤博文是近代中日两位非常重要的政治家、外交家。他们的活动直接影响着中日两国近代化的进程。而外交活动又是其至关重要的方面。李鸿章和伊藤博文之间曾经有过多次交锋。其中...
甲午战争前后李鸿章和伊藤博文的比较研究苏生文李鸿章和伊藤博文是近代中日两位非常重要的政治家、外交家。他们的活动直接影响着中日两国近代化的进程。而外交活动又是其至关重要的方面。李鸿章和伊藤博文之间曾经有过多次交锋。其中以甲午战争前后的交锋最为激烈,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鸿章
伊藤博文
甲午
战争
前夕
陆奥宗光
外交策略
“以夷制夷”
日本政府
清政府
谈判
俄国
原文传递
甲午战争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19
作者
文卒
《文史知识》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112-112,共1页
华中师大历史所教授马敏在1995年第5期《社会科学研究》发表《甲午战争前夕李鸿章对局势的判断论析》一文,指出:中国在甲午战争中失败,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清朝统治者,尤其是身兼直隶总督与北洋大臣的李鸿章对当时局势的判断、把握与...
华中师大历史所教授马敏在1995年第5期《社会科学研究》发表《甲午战争前夕李鸿章对局势的判断论析》一文,指出:中国在甲午战争中失败,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清朝统治者,尤其是身兼直隶总督与北洋大臣的李鸿章对当时局势的判断、把握与操纵却是至关重要的,在这方面李一误再误,终于导致了甲午战争的惨败。李对这场战争的指导思想大体经历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午
战争
前夕
李鸿章
社会科学研究
直隶总督
清朝统治者
失败
指导思想
北洋大臣
判断
原因
原文传递
历史应有的启示
20
作者
苏双碧
《清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115-116,共2页
关键词
甲午
战争
前夕
发展经济
历史启示
综合国力
发展生产力
经济实力
历史使命
共产党领导
中国经济
甲午
海战
原文传递
题名
甲午前夕朝鲜海上对外贸易初探(1884-1893)
被引量:
4
1
作者
毛立坤
张金苹
机构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
北京市陈经纶中学历史组
出处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6-46,共11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07年度青年基金项目"晚清时期香港转口贸易研究(1842-1911)"(07JC770008)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点研究项目"港口--腹地和近代现代化的空间过程研究"(05JJD770008)阶段性成果
文摘
甲午前夕朝鲜对外贸易发生重大转型,进出口商品结构次第翻新,海上对日贸易取代陆上边境对华贸易成为其对外贸易的新主流。受不同贸易主导因素的影响,仁川、釜山、元山三口岸的具体贸易情形同中有异,支配朝鲜贸易活动的中日两国商人也各有优劣势。虽然有诸多不利因素制约着贸易的扩大,但对外贸易仍使朝鲜体验到外向型经济发展带来的好处。朝日贸易的互补性急剧增强是促使日本决心发动甲午战争进而吞并朝鲜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
甲午前夕
朝鲜
对外贸易
Keywords
the pre- 1894 decade
Korea
foreign trade
分类号
K312.41 [历史地理—世界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甲午战争前夕李鸿章对局势的判断论析
被引量:
1
2
作者
马敏
机构
华中师大历史所
出处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115-121,共7页
文摘
甲午战争前夕李鸿章对局势的判断论析马敏(华中师大历史所教授,博士)有关甲午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前人论述已多。有人从明治维新以来中日国力差距迅速拉大的远因进行论述;也有的从中日双方军事指挥的得失进行分析。固然,中国在甲午战争中被东洋“小国”打败,其原因...
关键词
李鸿章
甲午
战争
前夕
北洋舰队
日本政府
北洋海军
袁世凯
丁汝昌
丰岛海战
避战求和
消极防御战略
分类号
K256.3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袁世凯甲午战争前夕行为及其后果探析
3
作者
高强
机构
中山大学历史学系
出处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3年第4期46-49,共4页
文摘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前夕,作为清政府驻朝鲜总理交涉通商大臣的袁世凯,其行为表现基本上可以概括为:怂恿清政府出兵朝鲜不遗余力,轻率鲁莽,使日本有了侵略朝鲜和中国的极佳借口;危急关头请求内调回国不择手段,张皇失措,导致中国驻朝鲜公职人员人心浮动、旅朝华侨和华商处境异常艰难等。其举措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关键词
袁世凯
甲午
战争
前夕
清政府
朝鲜
宗藩关系
出兵
内调
日本
侵略战争
分类号
K256.3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甲午战争前夕日本社会的精神状态
被引量:
1
4
作者
周颂伦
出处
《吉林师范学院学报》
1995年第7期4-7,共4页
文摘
100年来,人们对甲午战争的研究可谓汗牛充栋,其中的优秀成果不仅具有经得住时间考验的学术价值,而且对唤起中华民族的自强精神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也有少数研究呈现出一种为研究而研究的书斋气倾向,从而忘却了甲午战争研究所应当具备的特殊意味。例如,甲午战争何以爆发?这是最基本的研究课题,亦是后世之人真正地汲取历史教训的基本要求。然而由于附合乃至满足于公式化的理论模式,因而并未能得到令人满意的答案。曾有人将陷入过剩生产而困惑的日本纺织资本对朝鲜市场的要求作为战争的重要原因。但事实是产业革命以来日本对朝鲜的棉织品输出仅占日本对外输出的2%,对朝鲜输出的5%以下而已。因此可以肯定地说,纺织业界向海外膨胀的要求还远未达到策动战争的地步。亦有人将日本企图从朝鲜获得大米和大豆等作为战争的重要原因,李朝为此于1889年发布“防谷令”。
关键词
甲午
战争
前夕
日本社会
福泽谕吉
自由党
壬午兵变
东洋
山县有朋
文明化
文明开化
产业革命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甲午战争的背景及其对中日关系的影响
被引量:
4
5
作者
张志宇
机构
吉林大学日本研究所
出处
《日本问题研究》
1994年第3期56-61,共6页
文摘
1894年爆发的甲午中日战争是中日两国间近代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战争,在中日关系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今年正值中日甲午战争爆发100周年,从宏观上全方位地探讨这次战争的背景及战争对中日关系的影响,对吸取历史教训,振奋民族精神.免蹈覆辙是不无裨益的。
关键词
甲午
战争
中日关系史
日本
清政府
侵略战争
甲午
战争
前夕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
明治政府
甲午
中日战争
中日
甲午
战争
分类号
K256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论甲午战争中和战之争的性质
被引量:
3
6
作者
吴廷桢
何玉畴
出处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4期45-52,共8页
文摘
在中日甲午战争的整个过程中,以光绪为首的帝党主战,以慈禧为首的后党主和,两党围绕和战问题,互相攻击。如何看待帝党后党和战之争的性质?历来说法,大同小异。基本观点是:1、宫廷内部的权力之争。“帝党主战,要在战争中削弱后党;后党主和,要保存自己的实力。两党借和战争权夺利”;2、帝党对于如何战胜日本并无实际办法,所谓办法也只有一个“联英伐倭”,并不比李鸿章的“联俄拒日”好一些,甚至认为帝党主战,“纯系虚骄之气,非有知己知彼之明,慷慨陈词,语多高调,较之因循失机”,苦心求和的后党,“
关键词
李鸿章
帝党
后党
中日
甲午
战争
朝鲜
甲午
战争
前夕
帝国主义
日本军国主义
主战派
丁汝昌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甲午战争前后的周馥
被引量:
1
7
作者
周榘良
机构
甘肃省建筑科研所
出处
《安徽史学》
1997年第3期60-63,共4页
关键词
甲午
战争
前夕
李鸿章
大连湾
周馥
北洋海军
山海关
年谱
海军基地
旅顺
船坞工程
分类号
K827 [历史地理—历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甲午战争爆发前美国对中朝英请求调停的态度
8
作者
叶春芳
机构
安徽大学历史系
出处
《沧桑》
2010年第2期113-114,121,共3页
文摘
甲午战争爆发前,美国对于日本在朝蓄意挑起对中国战争的行为,并没有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予以阻止,只是作了形式上的劝告;对朝鲜的多次调停请求予以拒绝;拒绝参与英国倡导的"联合调停",即使是友谊的干涉也不同意;对清政府请求促使中立两国同时撤兵的请求,也予以拒绝。美国之所以采取这种政策是与其国家利益息息相关的。
关键词
美国
甲午
战争爆发
前夕
朝鲜
日本
清政府
分类号
K256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清季第一次设厂高潮始于甲午战前
9
作者
罗肇前
出处
《福建论坛(文史哲版)》
CSSCI
1997年第4期51-54,共4页
关键词
李鸿章
张之洞
棉纺织企业
资本总额
棉纺织业
甲午
战争
前夕
官督商办
盛宣怀
中国民族
清季
分类号
K207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论甲午中日战争时期的帝党
被引量:
3
10
作者
任茂棠
出处
《晋阳学刊》
1980年第2期82-88,共7页
文摘
早在1962年,有的同志就曾提出:以光绪为首的帝党,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是封建统治阶级中的抵抗派.这是符合历史事实的.然而,十多年来,中国近代史学界却流行着另一种说法,把甲午战争中的帝、后两党,看作一丘之貉,这实在难以令人信服.造成这种混乱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戚本禹那篇《爱国主义还是卖国主义》黑文的流毒没有肃清,日时也反映出我们对帝党还缺乏深入研究.本文拟就这一问题做一番粗浅的剖析和论述.一帝党到底是个什么样的集团?这是首先应该探讨的一个问题.
关键词
帝党
李鸿章
甲午
战争
前夕
甲午
中日战争
帝国主义
统治阶级
光绪
慈禧
清政府
康有为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帝国主义对山东的侵略
被引量:
2
11
作者
黄尊严
出处
《齐鲁学刊》
1984年第3期81-86,共6页
文摘
(一) 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山东的野心由来已久。早在甲午战争前夕,日本就曾派出大批特务到威海、荣成等地刺探军事、经济情报,测绘地图等,为其侵略山东做了准备。甲午战争时期,便直接出兵侵占威海,《马关条约》签订后,还以等待清政府偿清赔款为借口,驻兵威海达三年之久。后来由于德、英等帝国主义列强对山东的瓜分和角逐以及威海人民连年不断的反抗斗争,迫使当时尚以攫取我国东北作为首要目标的日本不得不从威海撤军,但此后它对山东的经济侵略却大大加强了。据《胶澳志》记载,从1901年起。
关键词
经济情报
战争时期
军事
山东问题
第一次世界大战
日本帝国主义
日本政府
胶济铁路沿线
青岛
甲午
战争
前夕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旅顺博物馆藏《宝箴堂秘籍》述要
被引量:
1
12
作者
韩行方
出处
《历史档案》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128-130,共3页
文摘
旅顺博物馆藏有一套晚清时期的信札集册——《宝箴堂秘籍》(以下简称《秘籍》)。共3册,计276页。册页纵32.5、横20.5厘米,各色笺纸裱于其上。《秘籍》共收信札91通,其中大部分为甲午战争前夕李鸿章与吉林将军长顺的通信以及甲午战争期间盛宣怀、依克唐阿、宋庆等致长顺的函件。这些信札是研究近代史,特别是研究中日甲午战争辽东战场情况的第一手资料。 《秘籍》第一册计116页,收盛宣怀、依克唐阿、吴大澂、姜桂题、聂士成、马玉昆等致长顺的信42通,第二册计84页,收宋庆、徐邦道、荣禄等致长顺的信23通,以宋庆信较多,共9通;第三册计76页,收信札26通,其中李鸿章致长顺的信较多,共8通,长顺复李鸿章信的底稿10通,长顺复总理衙门等函件底稿8通。 纵览《秘籍》,致长顺的信73通,长顺的复信(底稿)18通,总计91通。 长顺(1839—1904),字鹤汀,亦作和亭,1888年授吉林将军。甲午战争中海城失守后,清廷紧急诏命长顺率军往援,节制奉天各军。《秘籍》所收信札中以李鸿章、宋庆函居多,其写作时间据分析在1891年至1895年间。各信的年款均无年份标记,只有月日。
关键词
旅顺博物馆
李鸿章
吉林将军
中日
甲午
战争
秘籍
甲午
战争
前夕
盛宣怀
述要
清政府
漠河金矿
分类号
G256.4 [文化科学—图书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应该记取的近代中日关系史篇
被引量:
1
13
作者
唐培吉
出处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4期46-53,共8页
文摘
中日关系史在古代有过文化交往的珍贵记载,在近代却发生侵略与反侵略的事实。在研讨中日关系史时,记取近代这段历史篇章是很有意义的。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近代以来中日关系史可划分为下列几个大阶段。第一阶段:中日关系平等相处阶段(1840—1874) 近代始初,中日两国停滞在以农为主的封建社会,都以禅学治心、儒学治世,来维持封建秩序。两国和睦相处,并共御西方资本主义的冲击。可是此景不长。
关键词
近代中日关系
日本军国主义
中日关系史
中日两国
中国人民
侵略中国
甲午
战争
前夕
大陆政策
中国东北
清政府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翁李交谊与政见异同
14
作者
朱育礼
机构
江苏省常熟市翁同和纪念馆
出处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47-51,共5页
文摘
翁李交谊与政见异同朱育礼据说李鸿章代曾国藩拟《参翁同书片》①,深得“辣”味,使朝廷无法为翁同书开脱②,导致翁同书被革职逮问论死,后成为充军新疆,卒于戍所。海外学者在练(苏同炳)先生说:“在翁同和而言,视为深仇大恨,不报不休。但曾国藩早已功成身死,而曾...
关键词
李鸿章
翁同和
曾国藩
张之洞
北洋海军
甲午
战争
前夕
户部尚书
中国近代史
直隶总督
政见
分类号
K256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略论戊戌变法时期的孙家鼐
15
作者
陈国庆
出处
《安徽史学》
1984年第4期3-9,共7页
文摘
孙家鼐(1827——1909年),字燮臣,安徽寿卅人。1859年(咸丰九年)中状元,授修撰职。1878年(光绪四年)起,与翁同和一起,成为光绪皇帝的师傅。历任内阁学士,工部侍郎,工部、礼部、吏部尚书等职。1894年甲午战争前夕,光绪皇帝主张对日宣战,而孙氏却赞同洋务派头子李鸿章对日妥协的主张,“力言衅不可启”。1898年,维新思潮如火如荼地在京师与诸省蓬勃展开,时任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的孙家鼐,不可避免地被卷入到维新变法运动中去。他奉光绪皇帝诏令,主办京师大学堂。
关键词
京师大学堂
戊戌变法时期
光绪皇帝
洋务派
康有为
维新思潮
甲午
战争
前夕
变法维新
维新变法
李鸿章
分类号
K0 [历史地理—历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近代史上的改革思想与实践
16
作者
明立志
出处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1987年第4期41-45,共5页
文摘
近代中国是在前所未有的时代巨变中发展的。日益深重的民族矛盾和尖锐复杂的阶级斗争,既表现为中国人民此起彼伏的革命斗争,又反映为日趋深入,曲折多态的改革与守旧、前进与倒退的新旧冲突。主张变革,反对守旧,借鉴西方,谋求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社会改革思想和实践,则是这种冲突的集中体现。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898年维新变法的近60年中,近代中国的改革思想和实践的发展,可以划分为三个时期:(1)1840年至19世纪70年代初;(2)19世纪70年代初至1894年甲午战争前夕;(3)1895年“公车上书”至1898年维新变法失败。
关键词
中国近代史
近代中国社会
维新变法
社会改革思想
40年
思想与实践
甲午
战争
前夕
“公车上书”
民族独立
三个时期
分类号
D [政治法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甲午战争研究·台北
17
作者
林庆元
机构
福建师范大学历史系
出处
《抗日战争研究》
CSSCI
1994年第4期7-14,共8页
文摘
甲午战争研究·台北林庆元1994年6月25—27日,由台湾师范大学历史系主办的“甲午战争100周年纪念学术研讨会”在台北举行。出席会议的有我国台湾、大陆,和日本、加拿大、韩国等国学者一百余人。会议共收到论文32篇。这次研讨会共分四个主题进行研讨:(1...
关键词
中日
甲午
战争
战争研究
李鸿章
日本侵略
甲午
战争
前夕
日本帝国主义
保甲制度
林庆元
侵略战争
台湾
分类号
K256.3 [历史地理—中国史]
原文传递
题名
甲午战争前后李鸿章和伊藤博文的比较研究
18
作者
苏生文
出处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1994年第1期77-92,共16页
文摘
甲午战争前后李鸿章和伊藤博文的比较研究苏生文李鸿章和伊藤博文是近代中日两位非常重要的政治家、外交家。他们的活动直接影响着中日两国近代化的进程。而外交活动又是其至关重要的方面。李鸿章和伊藤博文之间曾经有过多次交锋。其中以甲午战争前后的交锋最为激烈,影响...
关键词
李鸿章
伊藤博文
甲午
战争
前夕
陆奥宗光
外交策略
“以夷制夷”
日本政府
清政府
谈判
俄国
分类号
K256.3 [历史地理—中国史]
原文传递
题名
甲午战争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19
作者
文卒
出处
《文史知识》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112-112,共1页
文摘
华中师大历史所教授马敏在1995年第5期《社会科学研究》发表《甲午战争前夕李鸿章对局势的判断论析》一文,指出:中国在甲午战争中失败,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清朝统治者,尤其是身兼直隶总督与北洋大臣的李鸿章对当时局势的判断、把握与操纵却是至关重要的,在这方面李一误再误,终于导致了甲午战争的惨败。李对这场战争的指导思想大体经历了"
关键词
甲午
战争
前夕
李鸿章
社会科学研究
直隶总督
清朝统治者
失败
指导思想
北洋大臣
判断
原因
分类号
K256.3 [历史地理—中国史]
原文传递
题名
历史应有的启示
20
作者
苏双碧
出处
《清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115-116,共2页
关键词
甲午
战争
前夕
发展经济
历史启示
综合国力
发展生产力
经济实力
历史使命
共产党领导
中国经济
甲午
海战
分类号
K14 [历史地理—世界史]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甲午前夕朝鲜海上对外贸易初探(1884-1893)
毛立坤
张金苹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甲午战争前夕李鸿章对局势的判断论析
马敏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袁世凯甲午战争前夕行为及其后果探析
高强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甲午战争前夕日本社会的精神状态
周颂伦
《吉林师范学院学报》
1995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甲午战争的背景及其对中日关系的影响
张志宇
《日本问题研究》
1994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试论甲午战争中和战之争的性质
吴廷桢
何玉畴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1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甲午战争前后的周馥
周榘良
《安徽史学》
1997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甲午战争爆发前美国对中朝英请求调停的态度
叶春芳
《沧桑》
201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清季第一次设厂高潮始于甲午战前
罗肇前
《福建论坛(文史哲版)》
CSSCI
199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试论甲午中日战争时期的帝党
任茂棠
《晋阳学刊》
1980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帝国主义对山东的侵略
黄尊严
《齐鲁学刊》
1984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旅顺博物馆藏《宝箴堂秘籍》述要
韩行方
《历史档案》
CSSCI
北大核心
1996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应该记取的近代中日关系史篇
唐培吉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7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翁李交谊与政见异同
朱育礼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199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略论戊戌变法时期的孙家鼐
陈国庆
《安徽史学》
198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中国近代史上的改革思想与实践
明立志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198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甲午战争研究·台北
林庆元
《抗日战争研究》
CSSCI
1994
0
原文传递
18
甲午战争前后李鸿章和伊藤博文的比较研究
苏生文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1994
0
原文传递
19
甲午战争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文卒
《文史知识》
北大核心
1996
0
原文传递
20
历史应有的启示
苏双碧
《清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