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5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射干止咳胶囊体内外抗甲型H1N1流感病毒作用初探
1
作者 陈贺 秦文艳 +4 位作者 葛兴森 吴怡 范英兰 武晓琳 李国信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9-143,共5页
目的初步探讨射干止咳胶囊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体内外抗病毒作用。方法通过细胞病变效应(cytopathic effect,CPE)结合MTT法考察射干止咳胶囊体外抑制甲型H1N1流感病毒活性的作用;采用小鼠滴鼻法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为模型,观察射干止... 目的初步探讨射干止咳胶囊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体内外抗病毒作用。方法通过细胞病变效应(cytopathic effect,CPE)结合MTT法考察射干止咳胶囊体外抑制甲型H1N1流感病毒活性的作用;采用小鼠滴鼻法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为模型,观察射干止咳胶囊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体内抗病毒作用。结果体外抗病毒试验结果显示,射干止咳胶囊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最高抑制率为11.86%,提示在攻毒剂量为100TCID_(50)的条件下,射干止咳胶囊在体外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抑制作用不明显。小鼠滴鼻感染5LD_(50)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射干止咳胶囊低、中、高剂量组小鼠的死亡率分别为30%、10%、30%,死亡保护率达50%、70%、50%,平均生存天数分别为13 d、14 d、13 d,说明各给药组对攻毒小鼠具有较好的死亡保护作用。结论射干止咳胶囊体外抗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作用不显著,但射干止咳胶囊各剂量组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攻毒致小鼠死亡却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干止咳胶囊 病毒 h1n1流感病毒 体内 体外
下载PDF
甲型流感病毒H1N1型灭活病毒标准物质研究
2
作者 许丽 乐丽欢 +6 位作者 杨雪 王炤坤 李兰英 闻艳丽 陶晴 胡轶红 刘刚 《计量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4-299,共6页
以人工培养真实病毒为原料,研制了一种甲型流感病毒H1N1型灭活病毒标准物质。该标准物质经化学灭活及灭活效果验证后,联合多家实验室采用数字PCR定量检测方法对拷贝数浓度进行定值,对标准物质的均匀性、稳定性及不确定度进行了评估。结... 以人工培养真实病毒为原料,研制了一种甲型流感病毒H1N1型灭活病毒标准物质。该标准物质经化学灭活及灭活效果验证后,联合多家实验室采用数字PCR定量检测方法对拷贝数浓度进行定值,对标准物质的均匀性、稳定性及不确定度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该标准物质均匀性良好,在-80~-70℃保存条件下稳定保存5个月,标准物质最终定值结果为(1384.5±249.3)copies/μL(k=2)。该标准物质可为H1N1型甲型流感病毒检测的全过程提供计量溯源和质量控制支撑,有助于提升相关核酸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计量学 流感病毒 h1n1 灭活病毒 标准物质 数字PCR
下载PDF
感冒清热片防治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的药效学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钟文 王小刚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第2期110-113,共4页
目的探讨感冒清热片防治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的药效学情况。方法108例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对照组使用磷酸奥司他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使用感冒清热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感冒清热片防治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的药效学情况。方法108例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对照组使用磷酸奥司他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使用感冒清热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症状改善指标(起效时间、退热时间、止咳时间、痊愈时间)、以及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发热、咽痛、头痛、鼻塞流涕、咳嗽、乏力)积分、血清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30%高于对照组的77.78%(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发热、咽痛、头痛、鼻塞流涕、咳嗽、乏力评分分别为(0.83±0.24)、(1.12±0.30)、(1.07±0.29)、(1.03±0.32)、(1.05±0.33)、(1.09±0.28)分,均低于对照组的(1.46±0.37)、(2.31±0.58)、(2.14±0.52)、(2.25±0.63)、(2.36±0.61)、(2.42±0.65)分(P<0.05)。观察组起效时间(1.03±0.34)d、退热时间(1.56±0.40)d、止咳时间(4.35±0.68)d、痊愈时间(6.63±1.26)d均短于对照组的(2.32±0.57)、(2.63±0.74)、(7.24±1.16)、(9.38±1.72)d(P<0.05)。治疗后,观察组CRP(2.11±0.56)mg/L、TNF-α(19.34±2.20)μg/L、IL-6(4.02±0.54)ng/L均低于对照组的(4.83±0.69)mg/L、(25.89±2.73)μg/L、(6.13±0.62)ng/L(P<0.05)。结论感冒清热片防治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的疗效显著,能有效缓解证候,加快症状缓解速度,提高抗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1n1流感病毒感染 感冒清热片 磷酸奥司他韦 药效学
下载PDF
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甲型H1N1流感病毒性肺炎的生物标志物
4
作者 杨梦霞 李亚可 +2 位作者 陈腾飞 徐霄龙 刘清泉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2024年第9期801-807,共7页
目的通过基于基因表达综合(GEO)数据集的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和分析甲型H1N1流感病毒性肺炎的潜在生物标志物。方法从GEO数据库获取甲型H1N1流感病毒性肺炎的数据集,并筛选差异表达基因,使用STRING 12.0数据库和Cytoscape 3.9.1软件对这... 目的通过基于基因表达综合(GEO)数据集的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和分析甲型H1N1流感病毒性肺炎的潜在生物标志物。方法从GEO数据库获取甲型H1N1流感病毒性肺炎的数据集,并筛选差异表达基因,使用STRING 12.0数据库和Cytoscape 3.9.1软件对这些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分析并筛选出Hub基因,使用DAVID数据库对这些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功能富集分析。结果筛选出1019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基因522个,下调基因497个。富集结果显示,这些差异表达基因的功能主要富集于细胞质、蛋白质磷酸化、免疫应答、补体成分、激酶活性、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及FoxO信号通路等。最终确定了CDK1、CCNA2、CCNB2、CDC20、TOP2A、KIF20A、DLGAP5、BUB1、KIF11和TPX2为Hub基因。结论本研究阐明了10个Hub基因(CDK1、CCNA2、CCNB2、CDC20、TOP2A、KIF20A、DLGAP5、BUB1、KIF11和TPX2)有可能作为甲型H1N1流感病毒性肺炎诊断和治疗的潜在生物标志物,但仍需更多的实验来进一步探索这些Hub基因在甲型H1N1流感病毒性肺炎中的具体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1n1流感 病毒性肺炎 差异表达基因 生物标志物 生物信息学
下载PDF
疏风解毒胶囊治疗儿童甲型H1N1流感病毒肺炎的疗效观察
5
作者 赵天兰 钟长云 +1 位作者 任盛 卢国艳 《中国中医急症》 2024年第11期1977-1980,共4页
目的观察疏风解毒胶囊治疗儿童甲型H1N1流感病毒肺炎的临床效果及对患儿IL-1β、IL-6、IFN-γ的影响。方法106例甲型H1N1流感病毒肺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奥司他韦治疗,观察组给予奥司他韦联合疏风解毒胶囊治... 目的观察疏风解毒胶囊治疗儿童甲型H1N1流感病毒肺炎的临床效果及对患儿IL-1β、IL-6、IFN-γ的影响。方法106例甲型H1N1流感病毒肺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奥司他韦治疗,观察组给予奥司他韦联合疏风解毒胶囊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预后相关指标、血气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氧合指数(PaO_(2)/FiO_(2))]、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干扰素-γ(iIFN-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23%,高于对照组的81.13%(P<0.05)。观察组患儿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咳嗽缓解时间、肺啰音消失时间、病毒转阴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PaO_(2)、PaO_(2)/FiO_(2)高于对照组,PaCO_(2)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血清IL-1β、IL-6、IFN-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风解毒胶囊治疗儿童甲型H1N1流感病毒肺炎的效果确切,有助于促进患儿病情快速康复,改善血气指标,降低炎性反应,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1n1流感病毒肺炎 儿童 疏风解毒胶囊 炎性因子 奥司他韦 不良反应
下载PDF
2009年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血凝素基因进化分析 被引量:23
6
作者 谢佳新 殷建华 +5 位作者 李淑华 鹿文英 韩一芳 韩磊 张宏伟 曹广文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13-617,共5页
目的:探讨2009年新型甲(A)型H1N1流感病毒血凝素(HA)基因与世界各地不同年代分离的A/H1N1代表株HA基因的进化关系。方法:从NCBI数据库下载2009年新型A/H1N1亚型流感病毒的HA基因序列以及以往流行的人、猪和禽的A/H1N1亚型流感病毒参考序... 目的:探讨2009年新型甲(A)型H1N1流感病毒血凝素(HA)基因与世界各地不同年代分离的A/H1N1代表株HA基因的进化关系。方法:从NCBI数据库下载2009年新型A/H1N1亚型流感病毒的HA基因序列以及以往流行的人、猪和禽的A/H1N1亚型流感病毒参考序列,采用Molecular Evolutionary Genetics Analysis version 4.0(MEGA4.0)软件进行序列比对和构建系统进化树,并分别比较2009年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HA基因与北美地区、欧洲地区、亚洲地区A/H1N1流感病毒HA基因编码蛋白的氨基酸序列。结果:不同时期人A/H1N1亚型流感病毒代表株HA基因进化分析显示:2009年新型A/H1N1流感病毒HA基因与1976~2007年北美地区分离的7株人A/H1N1亚型流感病毒具有较高的同源性,与欧洲和亚洲地区的同源性较低。不同种属间A/H1N1亚型流感病毒HA基因进化分析显示:2009年新型A/H1N1流感病毒HA基因与1998和2007年北美地区分离的A/H1N1猪流感病毒的HA基因进化关系较近,与欧洲及亚洲地区分离的A/H1N1猪流感病毒及A/H1N1禽流感病毒进化关系较远。氨基酸比对结果显示2009年新型A/H1N1流感病毒HA基因的重要抗原位点与北美地区分离的A/H1N1猪流感病毒相近,与欧洲和亚洲地区分离的A/H1N1猪流感病毒及人类流感病毒疫苗株相比变化较大。结论:2009年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HA基因可能是北美地区甲型H1N1猪流感病毒长期进化并与该地区人A/H1N1流感病毒部分基因片段重排的结果,对人H1N1甲型流感病毒疫苗可能并不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1n1流感病毒 血凝素基因 进化 基因重排
下载PDF
2009年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基因进化分析 被引量:20
7
作者 苏彤 李淑华 +4 位作者 常文军 刘世建 鹿文英 韩一芳 曹广文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18-621,共4页
目的:探讨2009年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NA)基因的进化及NA基因编码蛋白抗原性、酶活性位点、糖基化位点变异情况。方法:从NCBI基因库检索获得43株不同年代不同地域甲型流感病毒NA基因序列,用Molecular Evolutionary Genetics ... 目的:探讨2009年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NA)基因的进化及NA基因编码蛋白抗原性、酶活性位点、糖基化位点变异情况。方法:从NCBI基因库检索获得43株不同年代不同地域甲型流感病毒NA基因序列,用Molecular Evolutionary Genetics Analysis version 4.0(MEGA4.0)软件进行基因进化分析和氨基酸序列分析。结果:2009年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与禽H5N1流感病毒NA基因的同源性达到85%,潜在抗原位点氨基酸分布相同;所有毒株的酶活性中心位点高度保守,但糖基化位点有变异。结论:2009年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NA基因可能来源于禽H5N1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抑制剂治疗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1n1流感病毒 神经氨酸酶 进化 变异
下载PDF
2009年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全基因组序列重组分析 被引量:18
8
作者 殷建华 谢佳新 +4 位作者 韩磊 鹿文英 韩一芳 张宏伟 曹广文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37-640,共4页
目的:分析2009年流行的新型甲型流感病毒(A/H1N1)全序列的基因重组现象。方法:从NCBI基因数据库下载2009年新型甲型流感病毒(A/H1N1)全基因组序列,采用Molecular Evolutionary Genetics Analysis version 4.0(MEGA4.0)软件对8条基因序... 目的:分析2009年流行的新型甲型流感病毒(A/H1N1)全序列的基因重组现象。方法:从NCBI基因数据库下载2009年新型甲型流感病毒(A/H1N1)全基因组序列,采用Molecular Evolutionary Genetics Analysis version 4.0(MEGA4.0)软件对8条基因序列进行拼接和比对,分析2009年爆发株与历史流行株序列间的同源性;同时采用Simplot3.5.1软件分析新型流感病毒A/H1N1基因重组现象。结果:2009年3月以来爆发的新型A/H1N1病毒株聚合酶B1(polymerase B1,PB1)基因来自于人H3N2,其同源性为93.7%;聚合酶B2(polymerase B2,PB2)和聚合酶A(polymerase A,PA)与禽H5N1同源性较高,同源性分别为89.0%、89.9%;血凝素(hemagglutinin,HA)、核蛋白(nucleoprotein,NP)和非结构蛋白(non-structural protein,NS)与北美地区猪H1N1同源性较高,同源性分别为91.7%、93.1%和93.1%;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NA)和基质蛋白(matrixprotein,MP)与欧洲地区猪H1N1同源性较高,同源性分别为90.5%、95.5%。全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发现2009年新型A/H1N1病毒与北美地区猪H1N1病毒同源性最高,为83.9%。结论:2009年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可能是人H3N2、北美地区猪H1N1、欧洲地区猪H1N1、禽H5N1的基因重排病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1n1流感病毒 病毒基因组 遗传重排 进化
下载PDF
寒喘祖帕颗粒对甲型流感病毒H1N1/PR8株感染致小鼠肺炎的作用
9
作者 张明惠 米尔扎提·麦麦提 +5 位作者 郝梦 赵璐 季志红 周利润 傅紫盈 马璇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154-3159,共6页
目的探讨寒喘祖帕颗粒对甲型流感病毒H1N1/PR8株感染小鼠肺炎的影响。方法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达菲组(27.5 mg/kg)、连花清瘟颗粒组(3.3 g/kg)和寒喘祖帕低、中、高剂量组(0.38、0.76、1.52 g/kg)。除正常组外,其余组小鼠均采... 目的探讨寒喘祖帕颗粒对甲型流感病毒H1N1/PR8株感染小鼠肺炎的影响。方法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达菲组(27.5 mg/kg)、连花清瘟颗粒组(3.3 g/kg)和寒喘祖帕低、中、高剂量组(0.38、0.76、1.52 g/kg)。除正常组外,其余组小鼠均采用甲型流感病毒H1N1/PR8株病毒液经滴鼻感染建立肺炎模型。各组连续给予相应药物4 d,取样。测定小鼠体质量、肺指数及抑制率、流感病毒载量、14 d内小鼠死亡率、生存时间;ELISA法检测肺组织中IL-6、IL-10、IFN-γ、TNF-α水平,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并评分。结果寒喘祖帕颗粒中、高剂量组可降低感染后小鼠肺指数,其肺指数抑制率分别为24.01%、32.63%;可降低死亡率,其死亡保护率分别为44.44%、50%。寒喘祖帕低、中、高剂量组均可降低小鼠肺组织中IL-6、IL-10、TNF-α、IFN-γ水平,改善小鼠肺部病变,延长平均存活天数,生命延长率分别为17.84%、24.32%、19.46%。结论寒喘祖帕颗粒可改善流感病毒H1N1/PR8株感染致小鼠肺炎症状,可降低死亡率、延长平均存活天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喘祖帕颗粒 流感病毒h1n1/PR8株 肺炎
下载PDF
2009年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全基因组序列重组分析及同源性比对 被引量:8
10
作者 鹿文英 殷建华 +4 位作者 李淑华 韩磊 韩一芳 苏彤 曹广文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393-1397,共5页
目的分析2009年新型甲型H1N1流感爆发以来流感病毒的全基因组进化变异及重组情况。方法从NCBI基因数据库下载2009年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A/H1N1)代表性全基因组序列,先用MEGA4.0软件对8个基因序列片段进行比对和拼接;然后将历史上流行... 目的分析2009年新型甲型H1N1流感爆发以来流感病毒的全基因组进化变异及重组情况。方法从NCBI基因数据库下载2009年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A/H1N1)代表性全基因组序列,先用MEGA4.0软件对8个基因序列片段进行比对和拼接;然后将历史上流行的H1N1、H5N1、H3N2等不同宿主(人、禽、猪)的流感病毒全基因组序列用MEGA做比对拼接,并用NJ法构建进化树。采用Simplot 3.5.1软件分析2009年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基因重组情况。结果自2009年3月爆发新型甲型H1N1流感以来,截至9月,病毒基因没有出现变异,同源性为99.69%~99.93%。基因重组分析显示,新型甲型H1N1病毒株PB2、PB1、PA、HA、NP和NS基因来源于近年来北美地区猪源人H1N1,同源性分别为95.25%,95.08%,95.21%,93.52%,95.23%,94.78%;NA和MP与欧洲地区猪H1N1同源性较高,分别为90.21%,94.43%。全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发现2009年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与北美地区猪H1N1病毒同源性最高,为92.22%。结论2009年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是由2005年北美地区猪H1N1病毒与欧洲猪H1N1的NA和MP片段重排进化而成,新病毒暂未发生变异,H1N1新流感疫苗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感 流感病毒A h1n1亚 进化 分子
下载PDF
2009年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血凝素基因进化及变异特征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李淑华 韩一芳 +4 位作者 谢佳新 韩磊 苏彤 鹿文英 曹广文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398-1402,共5页
目的了解自2009年3月新型甲型H1N1流感流行以来,其主要免疫原性基因--HA基因的进化及氨基酸变异特性。方法从NCBI下载2009年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以及北美地区、欧洲地区、亚洲地区以往流行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HA基因序列,利用MEGA 4.0... 目的了解自2009年3月新型甲型H1N1流感流行以来,其主要免疫原性基因--HA基因的进化及氨基酸变异特性。方法从NCBI下载2009年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以及北美地区、欧洲地区、亚洲地区以往流行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HA基因序列,利用MEGA 4.0软件对所选序列进行基因进化系统发育树分析;对2009年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HA基因的核苷酸同源性及氨基酸特异性进行分析,并与北美地区、欧洲地区、亚洲地区分离株进行比较。结果2009年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HA基因与2006-2007年美国A/swine/H1N1流感病毒同源性最高,核苷酸序列差异为0%~0.8%;与美国各州1930-2007年分离的A/swine/H1N1流感病毒具有明显的时间上的进化关系;与欧洲及亚洲地区A/swine/H1N1流感病毒进化无关。其重要的抗原性位点与A/human/H1N1流感病毒及流感疫苗株存在较大差异。全球流行半年多以来该病毒株没有发生明显变异。结论2009年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HA基因是北美A/swine/H1N1流感病毒长期进化的结果,目前尚未发现明显抗原位点的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感 流感病毒A h1n1亚 基因 hA 抗原变异
下载PDF
耐多药肺结核合并烟曲霉、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1例并文献复习
12
作者 冯美 杨丹丹 +3 位作者 杨雅吉 赵月娟 雷素云 高丽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2期177-180,183,共5页
患者,男,61岁,农民,因“反复咳嗽8年,加重伴发热1 d”入院,入院后予抗结核治疗、奥司他韦抗病毒治疗、伏立康唑抗真菌治疗等,治疗过程中关注CYP2C19基因检测、血药浓度、药物相互作用、不良反应、肝肾功能监测,经治疗后患者症状好转出... 患者,男,61岁,农民,因“反复咳嗽8年,加重伴发热1 d”入院,入院后予抗结核治疗、奥司他韦抗病毒治疗、伏立康唑抗真菌治疗等,治疗过程中关注CYP2C19基因检测、血药浓度、药物相互作用、不良反应、肝肾功能监测,经治疗后患者症状好转出院。耐多药肺结核合并侵袭性曲霉菌、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精准诊疗是关键,同时开展抗结核、真菌、病毒治疗可能会加重肝肾功能负担,精准用药剂量的把控,药物间的相互作用都是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该文旨在提高对耐多药肺结核合并烟曲霉、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病例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耐多药 烟曲霉 h1n1流感病毒
下载PDF
华南地区猪场猪流感和甲型H1N1/2009流感病毒的血清学调查 被引量:10
13
作者 何淑仪 马骏 +8 位作者 方博 孙彦阔 罗永峰 秦锋 郑运 曹振鹏 周沛 粟硕 张桂红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660-664,共5页
为了解华南地区猪场猪流感病毒(SIV)和甲型H1N1/2009流感病毒(H1N1pdm09)的流行情况,本研究采用血凝抑制试验(HI),对2013年~2014年从5个省份采集的2208份血清样品进行SIV和H1N1pdm09流感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显示阳性血清共1... 为了解华南地区猪场猪流感病毒(SIV)和甲型H1N1/2009流感病毒(H1N1pdm09)的流行情况,本研究采用血凝抑制试验(HI),对2013年~2014年从5个省份采集的2208份血清样品进行SIV和H1N1pdm09流感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显示阳性血清共1269份(57.42%),其中广东省和广西省的感染率最高(p〈0.01)。H1N1SIV、H3N2SIV和H1N1pdm09流感病毒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2.51%、32.97%和26.49%。H1N1pdm09流感病毒的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最高(91.93+1.04,p〈0.05)。H1N1SIV和H3N2SIV在冬季血清阳性率最高,然而在冬末(2月)阳性率却最低(p〈0.01)。H1N1pdm09流感病毒抗体阳性率在5月和9月出现高峰(p〈0.01)。母猪的H1N1SIV和H1N1pdm09流感病毒抗体阳性率高于仔猪和育肥猪,但仔猪的H3N2SIV抗体阳性率却比较高。本研究为华南地区猪场SIV和H1N1pdm09流感病毒的预防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感 h1n1/2009流感病毒 血清学调查 血凝抑制试验
下载PDF
2009年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基质蛋白及核蛋白基因进化分析 被引量:7
14
作者 韩一芳 谢佳新 +5 位作者 殷建华 李淑华 张宏伟 韩磊 鹿文英 曹广文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22-627,共6页
目的:探讨2009年新型甲型流感病毒(A/H1N1)基质蛋白(M)及核蛋白(NP)基因的进化规律。方法:从NCBI数据库下载147条甲型H1N1流感病毒M基因及NP基因序列,采用Molecular Evolutionary Genetics Analysis version 4.0(MEGA4.0)软件对M基因和N... 目的:探讨2009年新型甲型流感病毒(A/H1N1)基质蛋白(M)及核蛋白(NP)基因的进化规律。方法:从NCBI数据库下载147条甲型H1N1流感病毒M基因及NP基因序列,采用Molecular Evolutionary Genetics Analysis version 4.0(MEGA4.0)软件对M基因和NP基因序列进行比对,并用NJ法构建进化树,同时采用EpiInfo软件分析1918~2009年人H1N1病毒的M基因和NP基因序列进化距离的线性趋势。采用MEGA4.0软件对M2蛋白氨基酸序列进行比对。结果:不同地区的2009年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M基因、NP基因同源性高,但与历史上流行的H1N1流感病毒M基因、NP基因差异较大,且M基因进化距离随分离年限变化的趋势性检验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trend=0.001)。2009年新型甲型A/H1N1流感病毒M2蛋白与1918~2008年人A/H1N1病毒M2蛋白氨基酸序列进行比对,结果显示在第11、43、54、57、77、78氨基酸位点发生了改变;与猪、禽A/H1N1的M2蛋白氨基酸序列进行比对,结果显示仅在第43、77位氨基酸位点发生改变。结论:2009年新型甲型A/H1N1流感病毒NP基因片段较以往流行的人H1N1流感病毒NP基因发生了改变;M2蛋白位于胞外编码区的第11位氨基酸、位于TM结构域的第43位氨基酸突变可能导致了新型甲型A/H1N1流感病毒对金刚烷胺类特异性抗病毒药物产生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1n1流感病毒 M基因 nP基因 进化
下载PDF
胶体金免疫层析试剂盒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2009)抗原快速检测的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14
15
作者 田棣 何静 +5 位作者 刘祎 张万菊 徐磊 陈功祥 周志统 胡芸文 《检验医学》 CAS 2013年第2期154-158,共5页
目的了解胶体金免疫层析试剂盒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2009)抗原快速检测的敏感性。方法分别用甲型流感病毒抗原检测试剂盒(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和甲型/乙型流感病毒抗原检测试剂盒(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对171例疑似甲型H1N1流感(2009)患者鼻咽... 目的了解胶体金免疫层析试剂盒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2009)抗原快速检测的敏感性。方法分别用甲型流感病毒抗原检测试剂盒(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和甲型/乙型流感病毒抗原检测试剂盒(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对171例疑似甲型H1N1流感(2009)患者鼻咽拭子标本进行检测,以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核酸检测结果为参考,比较胶体金免疫层析试剂盒对不同病程以及不同病毒核酸载量标本检测的敏感性。结果 2种试剂盒的检测敏感性与标本的病毒核酸载量呈正相关(P<0.01),病毒载量≥108拷贝/mL时均可达73.3%。同时,2种试剂盒的阳性检出率与标本的病程呈负相关(P<0.01),发病1~2 d时分别为66.7%和62.5%,推测其在实际应用中的理论敏感性分别可达77.3%和74.6%。结论胶体金免疫层析试剂盒检测甲型H1N1流感病毒(2009)在发病初期及病毒载量较高时有较好的检测效果,可帮助临床早期诊断和海关口岸等机构的现场筛查。但鉴于胶体金免疫层析法自身的局限性,其结果只能作为初步参考,最终的确认结果应以PCR结果为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1n1流感病毒(2009) 抗原快速检测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2009年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聚合酶编码基因进化分析 被引量:9
16
作者 韩磊 殷建华 +5 位作者 谢佳新 李淑华 韩一芳 鹿文英 苏彤 曹广文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32-636,共5页
目的:探讨2009年新型甲型流感病毒(A/H1N1)聚合酶PA、PB1和PB2编码基因的进化规律。方法:从NCBI流感病毒基因数据库下载2009年新型甲型H1N1流行株的PA、PB1和PB2聚合酶编码基因序列以及人、猪和禽流感病毒相应的参考序列,采用Molecular ... 目的:探讨2009年新型甲型流感病毒(A/H1N1)聚合酶PA、PB1和PB2编码基因的进化规律。方法:从NCBI流感病毒基因数据库下载2009年新型甲型H1N1流行株的PA、PB1和PB2聚合酶编码基因序列以及人、猪和禽流感病毒相应的参考序列,采用Molecular Evolutionary Genetics Analysis version 4.0(MEGA4.0)软件比对和修剪此次流行株的代表序列及所有参考株序列并构建系统树,再比对和修剪此次流行株的代表序列及人A/H1N1病毒各年代(1918~2008年)参考序列并构建系统树,同时比对此次流行株的代表序列及人A/H1N1各年代(1918~2008年)参考序列编码PB2蛋白的氨基酸序列。结果:不同地区分离的2009年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聚合酶PA、PB1和PB2编码基因均具有高度同源性,并聚集在一个独特的进化支上,与猪流感病毒对应基因接近。三者均与2005年美国爱荷华州分离的人A/H1N1病毒基因(A/Iowa/CEID23/2005/H1N1)具有高度的相似性。2009年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2005年美国爱荷华州流行的H1N1(DQ889682)病毒PB2蛋白第627位氨基酸与禽类流感病毒相同,均为谷氨酸,而与其他人A/H1N1(1918~2008年)病毒的赖氨酸不同。结论:2009年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聚合酶基因可能来源于2005年美国爱荷华州分离的人A/H1N1病毒,禽流感病毒可能参与了聚合酶基因的重排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1n1流感病毒进化 聚合酶基因 基因重排
下载PDF
2009至2016年中国甲型H1N1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基因进化分析及流行趋势预测 被引量:15
17
作者 宋玥 颜文娟 +3 位作者 方坤 李小杉 李伟 卫平民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7期550-554,共5页
目的分析2009至2016年中国甲型H1N1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基因(NA)进化特征,预测其流行趋势,为流感疫苗评价提供依据。方法从全球共享禽流感数据倡议组织(GISAID)数据库及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中心(NCBI)数据库下载甲型H1N1流感病毒NA基因序列1... 目的分析2009至2016年中国甲型H1N1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基因(NA)进化特征,预测其流行趋势,为流感疫苗评价提供依据。方法从全球共享禽流感数据倡议组织(GISAID)数据库及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中心(NCBI)数据库下载甲型H1N1流感病毒NA基因序列1 141条。利用邻接法进行系统进化分析和遗传变异分析,利用Bayesian skyline Plot预测流行趋势。结果 2009至2016年中国甲型H1N1毒株NA基因与参考毒株的同源性逐年降低。遗传进化分析显示同一年份的毒株在系统进化树上基本呈现集中分布。除2012年,其余各年份的毒株均通过不同模型得到正向压力选择位点。动力学分析显示2017年甲型H1N1可能达到一个流行高峰。结论甲型H1N1流感病毒NA基因所编码的氨基酸逐年变异,需进一步加强流感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1n1流感 神经氨酸酶 分子特征 进化分析
下载PDF
2009年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非结构蛋白基因进化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淑华 韩一芳 +2 位作者 苏彤 鹿文英 曹广文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28-631,共4页
目的:探讨2009年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非结构蛋白(NS)基因进化规律。方法:从NCBI下载2009年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以及北美、欧洲、亚洲地区以往流行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NS基因序列,利用Molecular Evolutionary Genetics Analysis versi... 目的:探讨2009年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非结构蛋白(NS)基因进化规律。方法:从NCBI下载2009年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以及北美、欧洲、亚洲地区以往流行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NS基因序列,利用Molecular Evolutionary Genetics Analysis version 4.0(MEGA4.0)软件对所选序列进行基因进化分析,并用NJ法构建进化树;对2009年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NS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及编码蛋白氨基酸序列进行分析。结果:2009年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NS基因来源于猪A/H1N1流感病毒,与2005~2007年猪A/H1N1流感病毒具有较高的同源性(97.5%~97.6%),与1930~2007年猪A/H1N1流感病毒具有明显的时间进化关系;其重要抗原及拮抗宿主抗病毒能力的氨基酸位点基本没有变异。结论:2009年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NS基因来源于猪A/H1N1流感病毒,NS基因编码蛋白拮抗宿主抗病毒能力并没有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1n1流感病毒 非结构蛋白 进化 变异
下载PDF
2009年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进化过程中猪作为宿主及“混合器”的作用 被引量:10
19
作者 顾春英 张宏伟 曹广文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05-609,共5页
不同种属流感病毒通过基因重排产生变异病毒导致了多次周期性全球流感大流行。2009年爆发流行的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是猪H1N1流感病毒、禽H5N1流感病毒和人H1N1流感病毒的基因重排病毒,其8条基因片段均有自己的进化特点。禽类流感病毒... 不同种属流感病毒通过基因重排产生变异病毒导致了多次周期性全球流感大流行。2009年爆发流行的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是猪H1N1流感病毒、禽H5N1流感病毒和人H1N1流感病毒的基因重排病毒,其8条基因片段均有自己的进化特点。禽类流感病毒是导致人类流感流行的流感病毒的起源,其常在猪体内进行基因重排进化为人类流感病毒。猪是流感病毒的中间宿主,也是不同种属流感病毒基因重排的"混合器",在2009年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进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是未来流感防制的重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1n1流感病毒 进化 基因重排 宿主与病原体相互作用
下载PDF
2009年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基质蛋白基因进化的新探讨 被引量:4
20
作者 韩一芳 李淑华 +4 位作者 张宏伟 韩磊 鹿文英 苏彤 曹广文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408-1411,共4页
目的探讨甲型H1N1流感病毒基质蛋白(M)基因的进化规律及M2蛋白的氨基酸替代情况。方法从NCBI数据库下载甲型H1N1病毒M基因179条进行预分析,最终选取50条采用MEGA4.0软件对其进行比对,采用NJ法构建进化树,同时采用MEGA4.0软件对M2蛋白氨... 目的探讨甲型H1N1流感病毒基质蛋白(M)基因的进化规律及M2蛋白的氨基酸替代情况。方法从NCBI数据库下载甲型H1N1病毒M基因179条进行预分析,最终选取50条采用MEGA4.0软件对其进行比对,采用NJ法构建进化树,同时采用MEGA4.0软件对M2蛋白氨基酸序列进行比对。结果不同地区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M基因同源性高,达99.6%~100.0%,但与历史上流行的H1N1和H3N2流感病毒M基因差异较大,仅与1999-2002年间香港地区流行的H3N2亚型猪流感病毒同源性较近,为96.7%~97.7%。2009年流行的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与历年来流行的H1N1人流感病毒相比,在第11、13、14、16、20、28、31、43、54、57、77、78、82、86、89、93位氨基酸位点发生了变异;与历年来流行的H1N1禽流感病毒相比,在第13、14、16、31、43、55、77、89位氨基酸位点发生了变异;与H1N1猪流感病毒相比,在第13、14、19、43、55位氨基酸位点发生了变异。2009年流行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与历年来流行的H3N2人流感病毒相比,在第11、13、16、20、28、31、43、54、57、77、78、82、86、89、93位氨基酸位点发生了变异;与历年来在欧亚大陆流行的猪流感病毒相比,所比较的19个位点均有部分毒株发生变异;而与1999-2002年间在香港流行的H3N2猪流感病毒相比,仅在第13、14、21、43位氨基酸位点发生变异。结论此次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M基因可能由香港地区流行的H3N2猪流感病毒重组而来。M2蛋白胞外编码区氨基酸位点发生变异,提示在疫苗研制方面应注意由此带来的影响。跨膜区的突变可能是导致此次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对金刚烷胺类特异性抗病毒药物产生耐药性的原因,第43位氨基酸位点可能为引起此次耐药的主要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感 流感病毒A h1n1亚 病毒基质蛋白质类 进化 分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