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50篇文章
< 1 2 6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G增强的脱细胞猪角膜/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原位一体式全层复合人工角膜
1
作者 辛远 吴茜茜 +2 位作者 全亮 张亨通 敖强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3388-3399,共12页
背景:目前用于全层移植的人工角膜缺乏生物活性及力学适配性,组合式人工角膜存在镜柱和周围组分间的界面问题。目的:在脱细胞猪角膜原位固化制备具有多肽增强、匹配自然角膜机械强度、良好透光性的一体式全层人工角膜。方法:使用非离子... 背景:目前用于全层移植的人工角膜缺乏生物活性及力学适配性,组合式人工角膜存在镜柱和周围组分间的界面问题。目的:在脱细胞猪角膜原位固化制备具有多肽增强、匹配自然角膜机械强度、良好透光性的一体式全层人工角膜。方法:使用非离子型脱细胞试剂Triton X-100与超声冻融及超级核酸酶相结合的方法制备脱细胞猪角膜,将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单体与光引发剂同时引入脱细胞猪角膜中,通过紫外滤光片遮住除中心区域以外的部分,使用275 nm紫外光引发中央区域聚合,除去未反应的单体及引发剂后得到中央光学区,同理在后板层固化隔水区,最后引入REG活性多肽,得到原位一体式全层人工角膜,表征人工角膜的物理性能、力学性能、透光性、降解性能及体内外生物相容性。结果与结论:①实验在脱细胞猪角膜的中央区域采用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原位构建了一个具有聚合物和胶原纤维共存的光学区,扫描电镜下可见人工角膜的上表面较为粗糙且轮廓不规则,具有明显的凹陷和突起结构,下表面相对光滑;该人工角膜具有接近于天然角膜的力学性能,光学区透光率达到自然角膜的80%,浸泡于含胶原酶的PBS无菌溶液中可较好地保留固化光学区和隔水区,维持角膜的基本结构;该人工角膜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能够为细胞提供适宜的黏附生长环境,有利于角膜上皮细胞的迁移和黏附,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的生长和新生血管的形成,促进上皮化过程;人工角膜植入SD大鼠皮下12周后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安全性,可降低植入初期的急性炎症反应;②结果表明,实验制备的一体式全层人工角膜具有作为全层人工角膜支架材料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角膜 脱细胞猪角膜 紫外光固化 甲基丙烯酸羟乙 组织工程 REG多肽
下载PDF
对硝基苯磺酰甲基苯及其衍生物与甲基丙烯酸酯的加成重排羰基化反应
2
作者 温晓光 岳国仁 +3 位作者 韩小茜 李丛芬 徐新建 林敏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6期154-157,共4页
在固 液相转移催化剂作用下 ,对硝基苯磺酰甲基苯及其衍生物与甲基丙烯酸酯反应 ,得到连续Michael加成重排羰基化产物 .产物的结构特征都已通过质谱 (MS)、红外光谱 (IR)、1HNMR谱和元素分析得到表征 .
关键词 固—液相转移催化 对硝基苯磺酰甲基 甲基丙烯酸 反应机理
下载PDF
钛酸四丁酯催化甲基丙烯酸甲酯与正丁醇酯交换反应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彭世仁 王燕 蔡旺锋 《化学工业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1,共11页
由于设备腐蚀和环境污染等问题,甲基丙烯酸丁酯生产工艺逐渐倾向于更为经济环保的酯交换生产工艺。以钛酸四丁酯为催化剂,甲基丙烯酸甲酯与正丁醇通过酯交换法合成甲基丙烯酸丁酯的反应及机理进行了初步研究。首先,根据路易斯酸催化理论... 由于设备腐蚀和环境污染等问题,甲基丙烯酸丁酯生产工艺逐渐倾向于更为经济环保的酯交换生产工艺。以钛酸四丁酯为催化剂,甲基丙烯酸甲酯与正丁醇通过酯交换法合成甲基丙烯酸丁酯的反应及机理进行了初步研究。首先,根据路易斯酸催化理论,在合理假设和简化的基础上对该反应的机理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分别建立了基于理想溶液和非理想溶液的动力学模型。通过酯交换反应实验,主要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物初始物质的量之比和催化剂量等因素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并根据实验数据回归得到了动力学模型参数和反应的基本热力学数据。结果显示,该酯交换反应为吸热反应,标准摩尔反应焓为14.406 kJ·mol^(-1),正、逆反应活化能分别为70.2和51.1 kJ·mol^(-1)。通过模型计算值与实验数据的比较,证明了推导得到的动力学模型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将为钛酸四丁酯催化甲基丙烯酸甲酯与正丁醇酯交换合成甲基丙烯酸丁酯反应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换反应 甲基丙烯酸 反应动力学 甲基丙烯酸 正丁醇 钛酸四丁
下载PDF
聚乙烯膜表面辐射接枝甲基丙烯酸-4,5-二甲氧基-2-硝基苯甲酯实现光敏化 被引量:4
4
作者 李万新 王自强 +5 位作者 俞初红 张伯武 李林繁 马红娟 虞鸣 李景烨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CAS CSCD 2015年第2期36-40,共5页
通过预辐射接枝方法将光敏性单体甲基丙烯酸-4,5-二甲氧基-2-硝基苯甲酯(DMNBMA)以共价键方式接枝到聚乙烯(PE)表面。系统地研究了辐射接枝动力学,考察了吸收剂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单体浓度等因素对接枝率的影响。通过红外光谱(FT-... 通过预辐射接枝方法将光敏性单体甲基丙烯酸-4,5-二甲氧基-2-硝基苯甲酯(DMNBMA)以共价键方式接枝到聚乙烯(PE)表面。系统地研究了辐射接枝动力学,考察了吸收剂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单体浓度等因素对接枝率的影响。通过红外光谱(FT-IR)对接枝后材料的化学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DMNBMA成功接枝到PE上。用紫外光对接枝后样品PE-g-PDMNBMA进行照射,使接枝链上的光敏基团4,5-二甲氧基-2-硝基苯甲酯发生光解反应而转化为羧基,红外表征证明了光解反应成功进行,同时接触角测试证明材料经紫外光照后由疏水变成了亲水。辐射接枝DMNBMA可以成功实现对材料表面的光敏化修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烯酸-4 5-二甲氧基-2-硝基苯(DMNBMA) 聚乙烯(PE) 预辐射接枝 光敏化
下载PDF
双交联体系乙烯-乙酸乙烯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橡胶发泡材料的性能 被引量:1
5
作者 赵永健 史浩楠 +1 位作者 张庆红 史新妍 《合成橡胶工业》 CAS 2024年第5期383-388,共6页
以乙烯-乙酸乙烯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橡胶为基体、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为接枝单体、偶氮二甲酰胺为发泡剂,通过水交联与过氧化物交联相结合的方式制备了双交联发泡材料,并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动态力学性能频谱仪和电子万能试验... 以乙烯-乙酸乙烯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橡胶为基体、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为接枝单体、偶氮二甲酰胺为发泡剂,通过水交联与过氧化物交联相结合的方式制备了双交联发泡材料,并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动态力学性能频谱仪和电子万能试验机等对发泡材料的泡孔形貌、动态力学性能和物理机械性能等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双交联发泡工艺得以实现,经过水交联后所形成的交联网络有效提高了泡孔尺寸的均匀性及分散性;当过氧化二异丙苯的用量为0.25份(质量)时,双交联发泡材料具有最窄的泡孔尺寸分布,发泡效果最佳,具有较好的吸能效果,适用于制备阻尼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乙酸乙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橡胶 水交联 发泡材料 交联特性 泡孔形貌 发泡倍率 物理机械性能 动态力学性能
下载PDF
甲基丙烯酸十三氟辛酯改性胺固化剂增韧环氧清漆涂层的性能和机理研究
6
作者 张博伦 张海宝 +3 位作者 王振军 张松林 李兆睿 陈玉生 《电镀与涂饰》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34-143,共10页
[目的]氢化双酚A二缩水甘油醚环氧树脂(HBPA-EP)基涂层应用时脆性大、韧性不足、疏水性较差等问题亟待解决。[方法]使用甲基丙烯酸十三氟辛酯(C6F)对异佛尔酮二胺(IPDA)固化剂进行改性后,与HBPA-EP反应固化为涂层,研究了改性剂掺量对涂... [目的]氢化双酚A二缩水甘油醚环氧树脂(HBPA-EP)基涂层应用时脆性大、韧性不足、疏水性较差等问题亟待解决。[方法]使用甲基丙烯酸十三氟辛酯(C6F)对异佛尔酮二胺(IPDA)固化剂进行改性后,与HBPA-EP反应固化为涂层,研究了改性剂掺量对涂层疏水性能、力学性能、耐化学品性能和耐沾污性能的影响。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和核磁共振氢谱仪(1H-NMR)分析了C6F对IPDA的改性机理。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能量色散谱仪(EDS)对涂层拉伸断面形貌及表面氟元素的分布进行表征。[结果]C6F的氟碳链结构被成功引入到IPDA分子中。采用C6F改性IPDA制备的涂层在疏水性能和力学性能上都得到明显提高。C6F与IPDA的物质的量比为0.5∶1.0时所得涂层的性能最佳,其水接触角为118.2°,铅笔硬度达到2H,柔韧性为1 mm,粘结强度为16.2 MPa,在浸水、浸碱和浸酸8 d后未出现吸水溶胀现象,表面也具有良好的抗涂鸦沾污性能。[结论]改性后的IPDA与HBPA-EP反应形成了交联网状结构,氟碳键的存在使网状结构交联更加致密,实现了对HBPA-EP交联体系的有效调节,令改性涂层的疏水性能和力学性能均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烯酸十三氟辛 异佛尔酮二胺 固化剂 改性 环氧涂层 力学性能 疏水性 耐久性
下载PDF
甲基丙烯酸长碳链酯的合成及应用研究进展
7
作者 赵小艳 房成 吴超波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6-160,166,共6页
概述了甲基丙烯酸长碳链酯的合成方法及反应机理,重点介绍了传统磺酸类、离子交换型树脂、固体酸、碱金属类、金属负载型、离子液体等催化剂合成甲基丙烯酸长碳链酯的研究进展,并梳理了每种催化剂在应用过程中的特点,综述了国内外关于... 概述了甲基丙烯酸长碳链酯的合成方法及反应机理,重点介绍了传统磺酸类、离子交换型树脂、固体酸、碱金属类、金属负载型、离子液体等催化剂合成甲基丙烯酸长碳链酯的研究进展,并梳理了每种催化剂在应用过程中的特点,综述了国内外关于甲基丙烯酸长碳链酯在材料、纺织、涂料等应用领域的研究进展。由于甲基丙烯酸长碳链酯的酯化产量不高,应用领域也比较有限,未来应继续开发合成甲基丙烯酸长碳链酯的绿色、环保催化剂体系,扩大其在不同应用领域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烯酸长碳链 合成 催化剂 应用
下载PDF
甲基丙烯酸2,2,2-三氟乙酯的细乳液聚合研究
8
作者 刘敏 邹婷婷 +4 位作者 吴志俊 徐杨军 钱鹏菲 谢磊 张书香 《有机氟工业》 CAS 2024年第3期1-5,39,共6页
通过细乳液聚合法制备得到甲基丙烯酸2,2,2-三氟乙酯(TFEMA)含氟聚合物乳液,考察乳化剂、助乳化剂、单体含量和超声波强度等因素与聚合反应的对应关系,研究不同类型乳化剂对乳液性能的影响,同时测试乳胶粒的形貌。结果表明,采用细乳液... 通过细乳液聚合法制备得到甲基丙烯酸2,2,2-三氟乙酯(TFEMA)含氟聚合物乳液,考察乳化剂、助乳化剂、单体含量和超声波强度等因素与聚合反应的对应关系,研究不同类型乳化剂对乳液性能的影响,同时测试乳胶粒的形貌。结果表明,采用细乳液聚合法可以得到稳定性好、粒径分布均匀、分子质量大的含氟聚合物乳液,乳胶粒的粒径为纳米级,乳化剂的选取对乳胶粒的性能产生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乳液聚合 甲基丙烯酸2 2 2-三氟乙 十一烯酸 含氟乳液
下载PDF
聚乙烯亚胺改性Ti_(3)C_(2)T_(x)MXene交联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共聚物薄膜的制备及其电磁屏蔽和抗静电性能研究
9
作者 夏碧华 李家豪 +5 位作者 张枭楠 侯茗萱 瞿润怡 黄杨宇 李婷 东为富 《塑料工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75-183,共9页
随着网络通信的发展和电子设备使用频率的增加,电磁波辐射和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因此亟需研究具有高电磁屏蔽性能的材料。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以具有高电磁屏蔽性能的二维片层材料Ti_(3)C_(2)T_(x)MXene为研究对象,以含有大量氨基的高分... 随着网络通信的发展和电子设备使用频率的增加,电磁波辐射和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因此亟需研究具有高电磁屏蔽性能的材料。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以具有高电磁屏蔽性能的二维片层材料Ti_(3)C_(2)T_(x)MXene为研究对象,以含有大量氨基的高分子聚合物聚乙烯亚胺为改性剂,基于Ti_(3)C_(2)T_(x)MXene和聚乙烯亚胺之间的氢键作用使聚乙烯亚胺分子接枝在Ti_(3)C_(2)T_(x)MXene表面,制得改性Ti_(3)C_(2)T_(x)MXene。通过丙烯酸和甲基丙烯酸羟乙酯之间的加成反应制备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共聚物,并以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共聚物作为聚合物基体,以改性Ti_(3)C_(2)T_(x)MXene作为交联剂,通过溶液聚合和浇铸成膜的方法制备了一种新型的聚乙烯亚胺接枝Ti_(3)C_(2)T_(x)MXene交联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共聚物薄膜。对制备的聚乙烯亚胺接枝Ti_(3)C_(2)T_(x)MXene交联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共聚物薄膜的结构进行透射电镜、能谱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拉曼光谱分析和红外光谱分析,进一步对该复合薄膜的热稳定性、电磁屏蔽性能、拉伸性能和抗静电性能进行分析。测试结果表明,该复合薄膜表现出45 dB的高电磁屏蔽效率,12 MPa的高拉伸强度以及5×10^(7)Ω的高表面电阻,均高于不含Ti_(3)C_(2)T_(x)MXene的聚乙烯亚胺交联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羟乙酯薄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片层材料MXene 聚乙烯亚胺 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羟乙共聚物 电磁屏蔽性能 抗静电性能
下载PDF
α-甲基丙烯酸十四酯-十六烯降凝剂的合成及其降凝效果 被引量:12
10
作者 宋程鹏 汪树军 +2 位作者 刘红研 杜涛 刘宁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879-883,共5页
用α-甲基丙烯酸和十四醇合成了α-甲基丙烯酸十四酯(TDMA);以甲苯为溶剂、过氧化苯甲酰(BPO)为引发剂,TDMA与十六烯(HE)共聚生成了降凝剂α-甲基丙烯酸十四酯-十六烯二元共聚物(AH);对TDMA和AH进行了红外光谱表征;考察了影响AH降凝效... 用α-甲基丙烯酸和十四醇合成了α-甲基丙烯酸十四酯(TDMA);以甲苯为溶剂、过氧化苯甲酰(BPO)为引发剂,TDMA与十六烯(HE)共聚生成了降凝剂α-甲基丙烯酸十四酯-十六烯二元共聚物(AH);对TDMA和AH进行了红外光谱表征;考察了影响AH降凝效果的主要因素以及将AH与两种市售降凝剂分别复配后的降凝效果。实验结果表明,以在n(TDMA)∶n(HE)=6∶1、BPO用量(相对于单体TDMA和HE的质量分数)1.0%、甲苯用量(相对于单体TDMA和HE的质量分数)75%、聚合时间5h的条件下合成的AH为降凝剂,在AH用量(相对于基础油的质量分数)为0.5%时,AH的降凝效果最佳,可使燕山500SN、燕山200SN、河南、湖南和大庆5种基础油的凝点分别降低29,31,20,6,18℃;AH与市售降凝剂复配后,复配物对基础油的降凝效果基本优于单独使用市售降凝剂的降凝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甲基丙烯酸 十四醇 α-甲基丙烯酸十四 十六烯 α-甲基丙烯酸十四-十六烯二元共聚物 降凝剂 基础油
下载PDF
甲基丙烯酸甲酯和丙烯酸正丁酯与SBS的接枝共聚合及产物的粘合行为 被引量:19
11
作者 王利亚 万惠杰 +2 位作者 容如滨 陈连喜 喻宗源 《合成橡胶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202-204,共3页
研究了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丙烯酸正丁酯(BA)与丁苯嵌段共聚物(SBS)在甲苯-环已烷混合溶剂(体积比为1:1)中的三元接枝共聚合。结果表明,以引发剂过氧化苯甲酰用量1.5~2.5质量份(按100份SBS计),反应温度80~85℃,反应时间4~5h,BA用... 研究了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丙烯酸正丁酯(BA)与丁苯嵌段共聚物(SBS)在甲苯-环已烷混合溶剂(体积比为1:1)中的三元接枝共聚合。结果表明,以引发剂过氧化苯甲酰用量1.5~2.5质量份(按100份SBS计),反应温度80~85℃,反应时间4~5h,BA用量小于单体(BA+MMA)总用量的40%为宜;当BA用量为30%时,接枝聚合物的剥高强度出现极大值。用红外光谱图和裂解色谱图证实了接枝聚合物的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烯酸 丙烯酸正丁
下载PDF
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诱导哺乳类细胞转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谭明家 许建宁 +3 位作者 李忠生 王瑗 方福德 谢大英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45-148,共4页
用人胚肺成纤维细胞的体外转化实验检测出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可诱导人胚肺成纤维细胞形态学改变,转化细胞核浆比例增大,排列紊乱,交叉重叠生长。从转化集落分离的细胞可被较低浓度的刀豆凝集素A凝集,在半固体琼脂内非贴壁依赖生长... 用人胚肺成纤维细胞的体外转化实验检测出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可诱导人胚肺成纤维细胞形态学改变,转化细胞核浆比例增大,排列紊乱,交叉重叠生长。从转化集落分离的细胞可被较低浓度的刀豆凝集素A凝集,在半固体琼脂内非贴壁依赖生长。转化细胞的染色体发生结构和数目改变。上述结果表明: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具有诱导人胚肺成纤维细胞恶性转化的作用,预示它可能对人具有潜在的致癌危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烯酸 环氧丙 细胞转化 GMA 肿瘤 病因
下载PDF
聚(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烷基酯)高吸油树脂的合成及表征 被引量:18
13
作者 黄凯兵 李钢 +2 位作者 刘春艳 胡旺顺 刘云泉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841-845,共5页
采用悬浮聚合法制备了聚(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烷基酯)高吸油树脂,考察了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种类、单体配比、引发剂用量、交联剂用量和分散剂用量对高吸油树脂吸油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m(甲基丙烯酸十二酯)∶m(苯乙烯)=4∶3、引发剂过... 采用悬浮聚合法制备了聚(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烷基酯)高吸油树脂,考察了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种类、单体配比、引发剂用量、交联剂用量和分散剂用量对高吸油树脂吸油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m(甲基丙烯酸十二酯)∶m(苯乙烯)=4∶3、引发剂过氧化二苯甲酰用量(占单体混和物的质量分数)为0.8%、交联剂二乙烯基苯用量(占单体混和物的质量分数)为0.8%、分散剂聚乙烯醇用量(占单体混和物的质量分数)为3%时,所合成的聚(苯乙烯-甲基丙烯酸十二酯)高吸油树脂对甲苯和三氯甲烷的吸油率分别为13.9,24.6g/g。并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扫描电镜、热重和示差扫描量热法对高吸油树脂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表征结果显示,制得的产物为苯乙烯与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的共聚物,其使用温度可达1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乙烯 甲基丙烯酸烷基 悬浮聚合 共聚物 高吸油树脂
下载PDF
聚甲基丙烯酸十二酯的合成及吸油性能 被引量:14
14
作者 魏徵 刘鹏宇 +2 位作者 王源升 李瑜 余红伟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5-8,共4页
以甲基丙烯酸十二酯(LMA)为单体,采用悬浮聚合法合成了聚甲基丙烯酸十二酯(PLMA),研究了该树脂对柴油、汽油、甲苯和四氯化碳的吸油性能。结果表明,树脂的吸油率随着时间的延长不断增大,最后达到最大吸油率Qmax,CCl4的Qmax最大,为14.596... 以甲基丙烯酸十二酯(LMA)为单体,采用悬浮聚合法合成了聚甲基丙烯酸十二酯(PLMA),研究了该树脂对柴油、汽油、甲苯和四氯化碳的吸油性能。结果表明,树脂的吸油率随着时间的延长不断增大,最后达到最大吸油率Qmax,CCl4的Qmax最大,为14.596 g/g,达到Qmax的时间约为110 min;柴油的的Qmax最小,为4.174 g/g,而吸油速率则随着时间的延长呈现出不断降低的趋势。树脂对CCl4、甲苯和汽油的保油率不到90%,对柴油的保油率达到90%以上。树脂的缓释保油率与油品的种类关系较大,树脂对甲苯和四氯化碳的缓释能力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烯酸十二 吸油率 保油率
下载PDF
甲基丙烯酸十八酯的合成 被引量:8
15
作者 宋昭峥 张贵才 +1 位作者 彭俊文 葛际江 《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1年第1期49-52,共4页
研究了甲基丙烯酸和十八醇直接酯化合成甲基丙烯酸十八酯的工艺条件 ,主要探讨了甲基丙烯酸与十八醇摩尔比、催化剂和阻聚剂的用量、反应温度及反应时间对酯化反应的影响 .得出了合成的最佳条件 :甲基丙烯酸与十八醇摩尔比为 2∶1,对甲... 研究了甲基丙烯酸和十八醇直接酯化合成甲基丙烯酸十八酯的工艺条件 ,主要探讨了甲基丙烯酸与十八醇摩尔比、催化剂和阻聚剂的用量、反应温度及反应时间对酯化反应的影响 .得出了合成的最佳条件 :甲基丙烯酸与十八醇摩尔比为 2∶1,对甲苯磺酸的质量分数为 1.2 % ,对苯二酚的质量分数为 0 .7% ,145℃反应 4h ,酯化产率可达 98% .酯化产物经熔点、元素分析及红外光谱测定 ,证明所得产物为甲基丙烯酸十八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烯酸 十八醇 甲基丙烯酸十八 合成
下载PDF
含氨基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树脂对胆红素的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24
16
作者 卢玲 袁直 +4 位作者 石可瑜 何炳林 刘斌 沈彬 王起顺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54-458,共5页
以交联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树脂为载体 ,以己二胺和多乙烯多胺为功能基制备了一系列胆红素吸附剂 ,研究了它们在不同吸附温度、离子强度和胆红素浓度等条件下 ,对胆红素的吸附性能的影响 .研究表明 ,该类吸附剂对胆红素具有良好的吸附性... 以交联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树脂为载体 ,以己二胺和多乙烯多胺为功能基制备了一系列胆红素吸附剂 ,研究了它们在不同吸附温度、离子强度和胆红素浓度等条件下 ,对胆红素的吸附性能的影响 .研究表明 ,该类吸附剂对胆红素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 甲基丙烯酸羟乙树脂 胆红素 吸附性能 高胆红素血症 治疗 血液灌流
下载PDF
人发角蛋白-胶原海绵-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复合生物敷料对大鼠烧伤创面修复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陈英华 董为人 +5 位作者 陈清元 赵冰雷 邹仲之 肖应庆 胡国栋 仇新霞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621-1626,共6页
目的以人发角蛋白-胶原海绵为敷料内层,复合包裹药物虎杖的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载体,制备一种双层复合生物材料,研究其对烧伤创面的促愈合作用,探讨将其作为烧伤敷料的可行性。方法(1)将在体内具有慢(Z)、中(B)、快(F)三种吸收速度的人... 目的以人发角蛋白-胶原海绵为敷料内层,复合包裹药物虎杖的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载体,制备一种双层复合生物材料,研究其对烧伤创面的促愈合作用,探讨将其作为烧伤敷料的可行性。方法(1)将在体内具有慢(Z)、中(B)、快(F)三种吸收速度的人发角蛋白组分材料编织成网孔为1mm×1mm的网格,与从牛跟腱中抽提I型胶原溶液混合后放入模具,经真空冷冻干燥后制成海绵状膜(作复合内层敷料),扫描电镜观察其结构。(2)用聚合法制备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再与药物虎杖一同成膜,制备药物缓释载体膜(作复合外层敷料),紫外光谱仪测定其释药度。(3)用SD大鼠制备深Ⅱ°烧伤动物模型,并于烧伤后2~5d内清除坏死组织,保留部分变性真皮组织。清创后将用与创面相同大小的人发角蛋白-胶原海绵-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复合敷料覆盖创面,已用于临床的戊二醛猪皮作为阳性对照组。术后以创面完全上皮化为标准,记录创面愈合时间并分别计算第7、14、21天愈合率。(4)分别于覆敷料后1、2、4、6、8周切取整个创面及其周围组织(每组每个时间点取6个标本),行光学显微镜观察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作3组的愈合时间及第7、14、21天的愈合率比较。结果胶原海绵膜为孔径为50~300μm的三维立体状结构。经测定在0~48h内药物虎杖从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膜内不断释出。深Ⅱ°烧伤治疗实验结果:实验组创面覆盖后渗出明显减少且保持一定湿度,而对照组创面较干燥;实验组及阳性对照组的创面愈合时间较阴性对照组提前;创面在第7、14、21天的愈合率均较阴性对照组高,且实验组在第14天的愈合率较阳性对照组高。结论人发角蛋白-胶原海绵-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虎杖复合生物敷料可促进深Ⅱo烧伤实验大鼠创面的愈合,起到在体内构建组织工程化皮肤的目的。通过控制合成工艺,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膜作为药物缓释载体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发角蛋白 胶原海绵 甲基丙烯酸羟乙 烧伤 敷料
下载PDF
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徐晓维 徐徐 +1 位作者 魏柏松 王石发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33-138,共6页
以莰烯和甲基丙烯酸为原料,采用直接加成酯化法合成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IBOMA)。分析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莰烯与甲基丙烯酸的物质的量之比、催化剂种类及用量、阻聚剂种类及用量等对产物得率和反应选择性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试验对反... 以莰烯和甲基丙烯酸为原料,采用直接加成酯化法合成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IBOMA)。分析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莰烯与甲基丙烯酸的物质的量之比、催化剂种类及用量、阻聚剂种类及用量等对产物得率和反应选择性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试验对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确定了适宜的合成工艺条件:以10%的Amberlyst 15作催化剂、0.03%的吩噻嗪作阻聚剂、甲基丙烯酸与莰烯物质的量之比为1.3∶1、酯化温度为60℃、反应时间为8~9 h,在此工艺条件下,产物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的平均得率为80.2%,平均选择性为95.3%,酯含量大于99.2%。采用GC-MS、FT-IR等分析技术对产物性能进行了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莰烯 甲基丙烯酸异冰片 催化
下载PDF
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对BALB/c 3T3细胞恶性转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张淑琪 许建宁 +1 位作者 徐凤丹 谢大英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129-133,共5页
利用建立的 BALB/c 3T3细胞转化系统进行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GMA)的细胞转化和裸鼠诱癌的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GMA 可诱导 BALB/c 3T3细胞形态转化,并呈剂量-反应关系;从转化灶分离扩增细胞,经电镜扫描观察到转化细胞表面形态改变,... 利用建立的 BALB/c 3T3细胞转化系统进行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GMA)的细胞转化和裸鼠诱癌的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GMA 可诱导 BALB/c 3T3细胞形态转化,并呈剂量-反应关系;从转化灶分离扩增细胞,经电镜扫描观察到转化细胞表面形态改变,可被植物凝集素 ConA凝集,并在半固体琼脂生长,在同品系裸鼠皮下形成了肿瘤,病理组织检查结果为分化程度较低的纤维肉瘤。GMA 有很强的诱导细胞恶性转化的能力,提示 GMA 有潜在的致癌危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转化 甲基丙烯酸 环氧丙
下载PDF
甲基丙烯酸甲酯/纳米SiO_2粒子分散液的细乳化和细乳液聚合 被引量:17
20
作者 戚栋明 包永忠 +1 位作者 黄志明 翁志学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74-778,共5页
对包含纳米SiO2粒子的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细乳化和细乳液聚合行为进行了研究.发现在超声细乳化过程中,90%以上的分散于MMA相的纳米SiO2粒子将从油相逃逸到水相.采用甲基丙烯酸3-(三甲氧基甲硅烷基)丙酯(MPS)偶联剂处理SiO2粒子,可以... 对包含纳米SiO2粒子的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细乳化和细乳液聚合行为进行了研究.发现在超声细乳化过程中,90%以上的分散于MMA相的纳米SiO2粒子将从油相逃逸到水相.采用甲基丙烯酸3-(三甲氧基甲硅烷基)丙酯(MPS)偶联剂处理SiO2粒子,可以增加其表面亲油性,抑止这种逃逸,经测定几乎全部SiO2粒子在超声细乳化后仍稳定停留在细乳化亚微液滴中.通过进一步细乳液聚合,得到了分散稳定、界面清晰的包裹有纳米SiO2粒子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复合粒子乳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烯酸 纳米SIO2 甲基丙烯酸3-(三甲氧基甲硅烷基)丙 细乳化 细乳液聚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