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2篇文章
< 1 2 3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共聚物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1
作者 周建华 李楠 +3 位作者 李红 陈潇雨 刘秀青 牛转丽 《皮革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11,共5页
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建立了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共聚物体系模型,预测了单体配比对MMA-BA共聚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MMA和BA物质的量比增大,MMA-BA共聚物的Tg升高,与Fox方程计算的T... 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建立了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共聚物体系模型,预测了单体配比对MMA-BA共聚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MMA和BA物质的量比增大,MMA-BA共聚物的Tg升高,与Fox方程计算的Tg变化趋势一致;MMA-BA共聚物的杨氏模量、剪切模量和体积模量随着MMA和BA物质的量比的增大而增加,且与实验测试的MMA-BA共聚物膜的杨氏模量、剪切模量和体积模量的变化趋势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动力学模拟 甲基丙烯酸甲酯 丙烯酸丁酯 共聚物 力学性能 玻璃化转变温度
下载PDF
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共聚物微观结构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邹友思 戴李宗 +1 位作者 潘容华 林东海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73-77,共5页
用13CNMR研究了由基团转移共聚得到的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共聚物的微观结构,共聚物中单体链节的三元组含量从季碳和羰碳的共振信号测得,实验测得的三元组分数与通过竞聚率和单体组成比按末端基效应模式的计算值相符.... 用13CNMR研究了由基团转移共聚得到的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共聚物的微观结构,共聚物中单体链节的三元组含量从季碳和羰碳的共振信号测得,实验测得的三元组分数与通过竞聚率和单体组成比按末端基效应模式的计算值相符.丙烯酸丁酯由于具有大得多的竞聚率值而呈现较强的均聚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烯酸甲酯 丙烯酸丁酯 共聚物 结构
下载PDF
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三元溶液聚合研究 Ⅲ 聚合物性能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高庆 陈正国 程时远 《胶体与聚合物》 2001年第3期17-19,共3页
利用溶液聚合法合成了 Poly( MMA-BA-AA) ,对影响聚合物性能的各因素进行了研究 ,得到了聚合体系溶剂种类、AA用量、单体 MMA/BA质量配比、AIBN用量、聚合温度改变时聚合物的 M——W、[η]、Tg、光泽度。
关键词 Poly(MMA-BA-AA) 三元溶液聚合物 性能 影响因素 甲基丙烯酸甲酯 丙烯酸丁酯 丙烯酸
下载PDF
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共聚物微观结构研究(英文)
4
作者 邹友思 林东海 +1 位作者 廖新丽 潘容华 《波谱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379-386,共8页
用(13)CNMR研究了由基团转移共聚得到的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共聚物的微观结构,共聚物中单体链节的三元组含量从季碳和羰基碳的共振信号测得,实验测得的三元组分数与通过竞聚率和单体组成比按末端基效应模式的计算值相符.丙烯... 用(13)CNMR研究了由基团转移共聚得到的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共聚物的微观结构,共聚物中单体链节的三元组含量从季碳和羰基碳的共振信号测得,实验测得的三元组分数与通过竞聚率和单体组成比按末端基效应模式的计算值相符.丙烯酸丁酯由于具有大得多的竞聚率值而呈现较强的均聚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团转移共聚 甲基丙烯酸甲酯 丙烯酸丁酯
下载PDF
大单体技术合成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规整接枝共聚物
5
作者 廖桂英 姜胜斌 《精细石油化工进展》 CAS 2001年第8期5-9,共5页
采用大单体技术合成了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为主链,聚丙烯酸丁酯(PBA)为支链的规整接枝共聚物。产物提纯后用红外光谱表征结构。研究了封端反应时间、体系浓度对封端效率的影响以及PBA大单体与投料总量的质量比、引发剂用量、共聚... 采用大单体技术合成了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为主链,聚丙烯酸丁酯(PBA)为支链的规整接枝共聚物。产物提纯后用红外光谱表征结构。研究了封端反应时间、体系浓度对封端效率的影响以及PBA大单体与投料总量的质量比、引发剂用量、共聚反应温度对接枝效率的影响,还研究了接枝共聚物的力学性能。当聚丙烯酸丁酯大单体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5 000,PBA大单体与投料总量的质量比约为 60%时,此接枝共聚物是一种性能良好的热塑性弹性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烯酸甲酯 丙烯酸丁酯 大单体 接枝共聚物 热塑性弹性体
下载PDF
钛酸四丁酯催化甲基丙烯酸甲酯与正丁醇酯交换反应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彭世仁 王燕 蔡旺锋 《化学工业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1,共11页
由于设备腐蚀和环境污染等问题,甲基丙烯酸丁酯生产工艺逐渐倾向于更为经济环保的酯交换生产工艺。以钛酸四丁酯为催化剂,甲基丙烯酸甲酯与正丁醇通过酯交换法合成甲基丙烯酸丁酯的反应及机理进行了初步研究。首先,根据路易斯酸催化理论... 由于设备腐蚀和环境污染等问题,甲基丙烯酸丁酯生产工艺逐渐倾向于更为经济环保的酯交换生产工艺。以钛酸四丁酯为催化剂,甲基丙烯酸甲酯与正丁醇通过酯交换法合成甲基丙烯酸丁酯的反应及机理进行了初步研究。首先,根据路易斯酸催化理论,在合理假设和简化的基础上对该反应的机理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分别建立了基于理想溶液和非理想溶液的动力学模型。通过酯交换反应实验,主要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物初始物质的量之比和催化剂量等因素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并根据实验数据回归得到了动力学模型参数和反应的基本热力学数据。结果显示,该酯交换反应为吸热反应,标准摩尔反应焓为14.406 kJ·mol^(-1),正、逆反应活化能分别为70.2和51.1 kJ·mol^(-1)。通过模型计算值与实验数据的比较,证明了推导得到的动力学模型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将为钛酸四丁酯催化甲基丙烯酸甲酯与正丁醇酯交换合成甲基丙烯酸丁酯反应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酯交换反应 甲基丙烯酸甲酯 反应动力学 甲基丙烯酸丁酯 正丁醇 钛酸四丁酯
下载PDF
基于配位链转移聚合制备反式-1,4-聚丁二烯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嵌段共聚物
7
作者 郑文洁 谭忠阳 张学全 《合成橡胶工业》 CAS 2024年第3期192-196,共5页
使用异丙氧基钕/正丁基镁催化体系催化丁二烯进行高反式-1,4-结构选择性配位链转移聚合,再加入极性单体甲基丙烯酸甲酯制备了反式-1,4-聚丁二烯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非极性-极性两嵌段共聚物(TPB-b-PMMA),通过凝胶渗透色谱、傅里叶变换... 使用异丙氧基钕/正丁基镁催化体系催化丁二烯进行高反式-1,4-结构选择性配位链转移聚合,再加入极性单体甲基丙烯酸甲酯制备了反式-1,4-聚丁二烯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非极性-极性两嵌段共聚物(TPB-b-PMMA),通过凝胶渗透色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波谱、原子力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表征了嵌段共聚物TPB-b-PMMA的分子量及其分布、微观结构,以及嵌段共聚物薄膜的表面形貌和微观相态。结果表明,所得嵌段共聚物的凝胶渗透色谱曲线为单峰,分子量分布较窄(多分散性指数小于2.5);嵌段共聚物中反式-1,4-聚丁二烯链段中反式-1,4-结构摩尔分数为95.8%,甲基丙烯酸甲酯结构摩尔分数在10.9%~39.7%范围内可调控;此半结晶嵌段共聚物薄膜具有相分离形态,其圆柱形微区尺寸约为25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位链转移聚合 反式-1 4-聚丁二烯 甲基丙烯酸甲酯 非极性-极性嵌段共聚物 相分离形态
下载PDF
氧化-还原低温引发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超浓乳液聚合研究 被引量:19
8
作者 张洪涛 王岸林 操建华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3-29,共7页
以乳化剂十二烷基硫酸钠 (SDS)和共乳化剂十六烷醇 (HD)作为复合乳化体系 ,过氧化二苯甲酰(BPO)和N ,N 二甲基苯胺 (DMA)作为氧化还原引发体系 ,甲基丙烯酸甲酯 丙烯酸丁酯 (MMA BA)作为混合单体 ,制备了分散相占 83 %以上的稳定的超浓... 以乳化剂十二烷基硫酸钠 (SDS)和共乳化剂十六烷醇 (HD)作为复合乳化体系 ,过氧化二苯甲酰(BPO)和N ,N 二甲基苯胺 (DMA)作为氧化还原引发体系 ,甲基丙烯酸甲酯 丙烯酸丁酯 (MMA BA)作为混合单体 ,制备了分散相占 83 %以上的稳定的超浓乳液 ,然后在低温下引发聚合 .探讨了引发剂浓度、氧化剂与还原剂的摩尔比、乳化剂的浓度、液膜增强剂的种类、聚合温度等因素对聚合稳定性和聚合速率的影响 ,测定并计算得到了聚合速率的公式 ;用激光散射粒度分布仪测定了聚合物乳胶粒子的大小及粒径分布 ,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了聚合物乳胶粒的形态 ,讨论了乳化剂浓度、聚合温度等对乳胶粒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烯酸甲酯 丙烯酸丁酯 氧化还原引发体系 聚合稳定性 聚合动力学
下载PDF
聚氨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丁酯)互穿聚合物网络聚合物的阻尼性能 被引量:13
9
作者 吕冬 杜中杰 +1 位作者 张晨 励杭泉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994-997,共4页
采用本体聚合法合成出一系列阻尼性能良好的聚氨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丁酯)(PU/P(MMA-BMA))互穿聚合物网络(IPN)聚合物,通过动态力学分析方法表征了PU/P(MMA-BMA)IPN聚合物的阻尼性能。探讨了加入催化剂、高温后处理、交联... 采用本体聚合法合成出一系列阻尼性能良好的聚氨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丁酯)(PU/P(MMA-BMA))互穿聚合物网络(IPN)聚合物,通过动态力学分析方法表征了PU/P(MMA-BMA)IPN聚合物的阻尼性能。探讨了加入催化剂、高温后处理、交联剂用量及PU与P(MMA-BMA)的质量比对PU/P(MMA-BMA)IPN聚合物阻尼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经高温后处理后,以二月桂酸二丁基锡为催化剂、交联剂二乙烯基苯用量(占MMA和BMA的摩尔分数)为1.5%、PU与P(MMA-BMA)的质量比接近1或小于1时,PU/P(MMA-BMA)IPN聚合物具有良好的阻尼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 甲基丙烯酸甲酯 甲基丙烯酸丁酯 互穿聚合物网络 阻尼材料 动态力学分析
下载PDF
熔融共混一步法制备具有优异水氧阻隔性能的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量子点扩散板
10
作者 李博文 段宇豪 +3 位作者 葛伟新 朱家铭 熊英 郭少云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2-128,共7页
为了同时增强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SMMA)的光扩散性能和水氧阻隔性能,首次将阻隔性能优异的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VOH)作为光扩散粒子,通过简单的熔融共混法制备了不同EVOH含量的SMMA/EVOH复合材料。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光率... 为了同时增强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SMMA)的光扩散性能和水氧阻隔性能,首次将阻隔性能优异的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VOH)作为光扩散粒子,通过简单的熔融共混法制备了不同EVOH含量的SMMA/EVOH复合材料。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光率雾度仪、气体渗透仪、水蒸气透过率测试仪等详细研究了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光扩散性能、水氧阻隔性能、力学性能以及量子点荧光强度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EVOH与SMMA不完全相容,质量分数40%以下的EVOH在SMMA体系中以球形分散相形式存在,可将雾度从纯SMMA的0.3%提高至80%以上,起到光散射粒子的作用,透光率依然保持在60%以上;随着EVOH含量增加,复合材料的拉伸力学性能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但水氧阻隔性能逐渐提高。将量子点加入阻隔扩散板中,能够有效延长量子点的荧光寿命,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 乙烯-乙烯醇共聚物 荧光寿命 水氧阻隔性能 量子点扩散板
下载PDF
含均匀聚氧乙烯支链的两亲性(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的结构及结晶性
11
作者 刘新华 谢洪泉 《合成橡胶工业》 CAS CSCD 2009年第3期180-183,共4页
由聚氧乙烯(PEO)大单体、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共聚合成的产物经水及乙醚/丙酮(体积比3/7)分别萃取得到了纯化的两亲性接枝共聚物,用凝胶渗透色谱仪、红外光谱仪、核磁共振仪对接枝共聚物进行了表征,用蒸气... 由聚氧乙烯(PEO)大单体、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共聚合成的产物经水及乙醚/丙酮(体积比3/7)分别萃取得到了纯化的两亲性接枝共聚物,用凝胶渗透色谱仪、红外光谱仪、核磁共振仪对接枝共聚物进行了表征,用蒸气渗透压计、膜渗透压计、X射线衍射仪及偏光显微镜研究了接枝共聚物的结构参数及结晶性。结果表明,纯化后的共聚物为规整接枝共聚物,平均接枝数(Ng)为9.4—10.2,接枝点间主链平均相对分子质量(Mnb)为9.1×10^3~15.2×10^3;随着共聚时间的延长,Ng有所下降,Mnb有所增加;接枝共聚物的结晶度为0—49.5%,且随着PEO含量及其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加而增大;接枝物呈现球晶结构,且随着PEO含量的减少,球晶变小且不规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氧乙烯 丙烯酸丁酯 甲基丙烯酸甲酯 两亲性共聚物 接枝 微观结构 结晶
下载PDF
氯乙烯-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三元共聚物的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武清泉 赵清香 +1 位作者 王玉东 刘民英 《现代化工》 EI CAS CSCD 2000年第11期45-49,共5页
讨论了氯乙烯 丙烯酸丁酯 甲基丙烯酸甲酯三元共聚物 3种共聚单体的投料比、反应温度、引发剂用量对共聚物树脂性能的影响。所得共聚树脂加工成片后 ,测量其各种物理性能 ,结果显示出低温韧性和抗冲击性等有了明显提高。
关键词 氯乙烯 丙烯酸丁酯 甲基丙烯酸甲酯 共聚物 性能
下载PDF
菜籽粕-g-聚(甲基丙烯酸甲酯-co-丙烯酸丁酯)复合高吸油树脂的制备及其性能 被引量:2
13
作者 杨丽衡 白波 +2 位作者 丁晨旭 王洪伦 索有瑞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9-115,共7页
以菜籽粕(RSM)为基材、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丙烯酸丁酯(BA)为单体、过氧化苯甲酰(BPO)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为交联剂进行接枝共聚合成了RSM-g-P(MMA-co-BA)复合高吸油树脂,对该树脂进行了SEM和FTIR表征,考察了RSM,BP... 以菜籽粕(RSM)为基材、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丙烯酸丁酯(BA)为单体、过氧化苯甲酰(BPO)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为交联剂进行接枝共聚合成了RSM-g-P(MMA-co-BA)复合高吸油树脂,对该树脂进行了SEM和FTIR表征,考察了RSM,BPO,MBA的用量及单体配比对吸油率的影响,并对其吸油动力学进行了探讨。实验结果显示,所制备的树脂是RSM与MMA-BA的表面交联型复合物,RSM起到骨架填充作用。合成该树脂的最佳条件为:m(BA)∶m(MMA)=2∶1,w(BPO)=0.7%(基于树脂的质量,下同),w(MBA)=0.04%,w(RSM)=3.2%,反应温度70℃,反应时间1.0 h。室温下,该树脂对三氯甲烷、二氯甲烷、甲苯、邻二甲苯以及乙酸乙酯的最大吸油率分别为41.0,34.9,25.2,23.9,20.5g/g,平衡吸油时间约60 min。吸油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吸油速率的快慢顺序为:甲苯>二氯甲烷>乙酸乙酯>三氯甲烷>邻二甲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吸油树脂 菜籽粕 接枝 甲基丙烯酸甲酯 丙烯酸丁酯
下载PDF
复合乳化体系在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细乳液共聚合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洁爱 余樟清 +1 位作者 倪沛红 朱秀林 《精细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3-46,共4页
用两性离子型乳化剂十二烷基磺基甜菜碱(DSB)和阴离子型乳化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复配,作为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丙烯酸丁酯(BA)细乳液共聚体系的复合乳化剂,以十六醇作为助稳定剂,得到了稳定的聚合物理乳液,其乳胶粒径为100~150 nm... 用两性离子型乳化剂十二烷基磺基甜菜碱(DSB)和阴离子型乳化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复配,作为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丙烯酸丁酯(BA)细乳液共聚体系的复合乳化剂,以十六醇作为助稳定剂,得到了稳定的聚合物理乳液,其乳胶粒径为100~150 nm.考察了复合乳化剂的浓度及配比对单体转化率、所得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乳胶粒径大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w(DSB)=0.14%的条件下,聚合反应速率和产物最终转化率出现极大值;与纯SDS乳化体系相比,复配乳化体系的聚合反应速率和乳液最终转化率较低;对聚合物胶乳的粒子的均匀程度略有影响;DSB用量增加,产物相对分子质量变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烯酸甲酯 丙烯酸丁酯 复合乳化体系 乳液共聚合反应 乳化剂
下载PDF
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丁酯/苯乙烯超浓乳液聚合及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凌锦龙 张利娟 王康成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80-83,共4页
以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十六醇(HD)为复合乳化体系,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甲基丙烯酸丁酯(BMA)/苯乙烯(St)为混合单体,在40℃~45℃引发聚合,制备了分散相占85%以上的稳定超浓乳液。探讨了引发剂种类、浓度,... 以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十六醇(HD)为复合乳化体系,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甲基丙烯酸丁酯(BMA)/苯乙烯(St)为混合单体,在40℃~45℃引发聚合,制备了分散相占85%以上的稳定超浓乳液。探讨了引发剂种类、浓度,复合乳化剂配比、浓度,聚合温度等因素对乳液稳定性和聚合速率的影响。建立了该聚合反应的动力学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丁酯/苯乙烯 超浓乳液 聚合稳定性 聚合动力学
下载PDF
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微乳液共聚合的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易昌凤 王雁斌 徐祖顺 《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2期144-146,共3页
在70℃,以过硫酸钾(KPS)和亚硫酸钠氧化还原引发体系作为引发剂,将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进行微乳液共聚合,成功制得了固含量为35%、平均粒径在45nm左右的蓝色半透明微乳液.进一步考察了引发剂及乳化剂用量对微乳液粒子... 在70℃,以过硫酸钾(KPS)和亚硫酸钠氧化还原引发体系作为引发剂,将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进行微乳液共聚合,成功制得了固含量为35%、平均粒径在45nm左右的蓝色半透明微乳液.进一步考察了引发剂及乳化剂用量对微乳液粒子粒径的影响;深人研究了微乳液的粒子形态、粒径大小及其分布和微乳液流变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烯酸甲酯 丙烯酸丁酯 微乳液共聚合 纳米粒子
下载PDF
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甲酯 被引量:7
17
作者 张晓晖 《浙江预防医学》 2004年第8期78-79,共2页
关键词 气相色谱法 测定方法 丙烯酸甲酯 丙烯酸丁酯 甲基丙烯酸甲酯 试剂
下载PDF
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的无皂乳液共聚 被引量:2
18
作者 熊金钰 陈梅杰 《胶体与聚合物》 2011年第4期160-161,共2页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丙烯酸丁酯(BA)为主要原料,过硫酸铵为引发剂,进行无皂乳液聚合。结果表明:在不添加乳化剂的情况下,当MMA/BA=1:1、引发剂用量为0.24%、反应温度为80℃、反应时间8.0h时,所得乳液最稳定,单体转化率为81.84%,此...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丙烯酸丁酯(BA)为主要原料,过硫酸铵为引发剂,进行无皂乳液聚合。结果表明:在不添加乳化剂的情况下,当MMA/BA=1:1、引发剂用量为0.24%、反应温度为80℃、反应时间8.0h时,所得乳液最稳定,单体转化率为81.84%,此无皂乳液对牛皮纸的粘接性比常规乳液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烯酸甲酯 丙烯酸丁酯 无皂乳液聚合
下载PDF
硅橡胶-聚丙烯酸酯微球增韧聚乳酸研究
19
作者 刘美意 张镇鹏 马凤国 《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 CAS 2024年第3期11-13,共3页
为了改善聚乳酸的韧性,将硅橡胶-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粒子和聚乳酸通过熔融共混制备聚乳酸共混物,研究了硅橡胶-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粒子交联度、核壳比以及含量对于聚乳酸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交联剂KH570用量为8%,核壳质量比为7:3时... 为了改善聚乳酸的韧性,将硅橡胶-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粒子和聚乳酸通过熔融共混制备聚乳酸共混物,研究了硅橡胶-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粒子交联度、核壳比以及含量对于聚乳酸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交联剂KH570用量为8%,核壳质量比为7:3时,聚乳酸共混物的抗冲击强度为2.88kJ/m^(2),拉伸强度为51.08MPa,增韧效果最佳;当硅丙粒子含量从0增加至18%时,PLA的抗冲击强度从1.37kJ/m^(2)增加至8.67kJ/m^(2),增加了5.33倍;拉伸强度从74.77MPa下降至38.86MPa;断裂伸长率从2.08%增加至25.45%;弯曲强度从106.64MPa下降至72.74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橡胶-甲基丙烯酸甲酯 聚乳酸 增韧
下载PDF
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制品中单体残留量 被引量:11
20
作者 马明 周宇艳 +3 位作者 程欲晓 周韵 清江 张凯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318-1320,共3页
提出了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中甲基丙烯酸甲酯残留量的方法。选择顶空平衡温度和时间分别为90℃和30min。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样品经N,N-二甲基乙酰胺溶解后,用HPINNOWAX色谱柱分离,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甲基丙烯酸... 提出了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中甲基丙烯酸甲酯残留量的方法。选择顶空平衡温度和时间分别为90℃和30min。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样品经N,N-二甲基乙酰胺溶解后,用HPINNOWAX色谱柱分离,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甲基丙烯酸甲酯的质量浓度在1.00-250mg·L-1 范围内与其峰面积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N)为2.5mg·kg-1。在3个浓度水平上做回收试验,测得回收率在89.0%~101%之间,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均小于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空-气相色谱法 甲基丙烯酸甲酯 甲基丙烯酸甲酯 单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