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胰岛素、地塞米松、甲基异丁基黄嘌呤对脂肪细胞分化过程及PAI-1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陈可洋 马春姑 +2 位作者 陈幼妹 汤其群 宋后燕 《复旦学报(医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33-337,共5页
目的 通过体外培养的 3T3 L1细胞分化模型 ,研究胰岛素 (Ins)、地塞米松 (Dex)和甲基异丁基黄嘌呤(Mix)对脂肪细胞分化过程及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 1(PAI 1)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观察Ins与Dex及Mix加入前后脂肪细胞形态的变化 ,并应... 目的 通过体外培养的 3T3 L1细胞分化模型 ,研究胰岛素 (Ins)、地塞米松 (Dex)和甲基异丁基黄嘌呤(Mix)对脂肪细胞分化过程及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 1(PAI 1)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观察Ins与Dex及Mix加入前后脂肪细胞形态的变化 ,并应用RT PCR方法 ,在不同浓度的Ins、Dex和Mix及其不同组合的条件下 ,对3T3 L1细胞分化为脂肪细胞过程中PAI 1mRNA表达水平进行相对定量分析。结果 Ins与Dex及Mix显著促进了 3T3 L1细胞向脂肪细胞分化 ,Ins、Dex及其组合Ins加Dex对PAI 1基因的表达有促进作用 ,其中尤以0 .15 μmol/LIns加 0 .1μmol/LDex的作用最为显著 ,且有叠加效应。 结论 Ins与Dex加Mix对 3T3 L1细胞分化为脂肪细胞起重要作用 ,同时Ins、Dex对PAI 1基因表达也有显著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细胞 胰岛素 地塞米松 甲基异丁基黄嘌呤 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1
下载PDF
3-异丁基-1-甲基黄嘌呤对低钾诱导的大鼠小脑颗粒神经元凋亡的Ca^(2+)/cAMP不依赖性保护作用 被引量:1
2
作者 皮荣标 黎明涛 +3 位作者 邱鹏新 苏兴文 林穗珍 颜光美 《中国药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40-244,共5页
目的 观察 3 异丁基 1 甲基黄嘌呤 ( 3 Isobutyl 1 methylxanthine ,IBMX)对 5mmol·L-1KCl诱导的大鼠小脑颗粒神经元凋亡的拮抗作用并探讨其与 [cAMP]i和Ca2 +的关系。方法 建立KCl 5mmol·L-1诱导的大鼠小脑颗粒神经元凋亡... 目的 观察 3 异丁基 1 甲基黄嘌呤 ( 3 Isobutyl 1 methylxanthine ,IBMX)对 5mmol·L-1KCl诱导的大鼠小脑颗粒神经元凋亡的拮抗作用并探讨其与 [cAMP]i和Ca2 +的关系。方法 建立KCl 5mmol·L-1诱导的大鼠小脑颗粒神经元凋亡模型 ,用荧光二酯素法分析神经元存活 ,Hoechest332 5 8核染色和DNA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凋亡 ,放射免疫法测定cAMP浓度。结果 IBMX呈浓度依赖性拮抗 5mmol·L-1KCl诱导的神经元死亡 ,并明显减少核形态异常的神经元 ,使DNA电泳梯带变浅或完全消失 ;IBMX( 1.0mmol·L-1)可持续升高神经元 [cAMP]i,福司可林 2 .0 μmol·L-1升高 [cAMP]i作用与IBMX类似 ,但不能模拟IBMX的作用 ;此外 ,IBMX的拮抗作用不被cAMP竞争性抑制剂Rp cAMP和PKA的特异阻断药H 89阻断 ;单用或联用钙调素依赖的蛋白激酶Ⅱ的特异抑制剂KN 93和磷酯酰肌醇 3位羟基激酶的特异性抑制剂LY2 940 0 2也不能阻断。结论IBMX抗低钾诱导的大鼠小脑颗粒神经元凋亡作用不依赖cAMP和Ca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丁基-1-甲基黄嘌呤 神经元 细胞凋亡 c AMP/PKA 钙/钙调素依赖 蛋白酶Ⅱ 磷酯酰肌醇3位羟基激酶
下载PDF
外周神经和3-异丁基-1-甲基黄嘌呤对成年金黄地鼠视网膜节细胞再生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朱永红 李海标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38-341,I002,共5页
【目的】探讨玻璃体内插入外周神经和玻璃体内注射 3 异丁基 1 甲基黄嘌呤 (IBMX)对轴突损伤的视网膜节细胞再生的影响。【方法】 2 0只成年金黄地鼠随机分 4组 ,每组 5只动物。切断视神经 (ON)并缝接坐骨神经 (attachedgraft ,AG)为再... 【目的】探讨玻璃体内插入外周神经和玻璃体内注射 3 异丁基 1 甲基黄嘌呤 (IBMX)对轴突损伤的视网膜节细胞再生的影响。【方法】 2 0只成年金黄地鼠随机分 4组 ,每组 5只动物。切断视神经 (ON)并缝接坐骨神经 (attachedgraft ,AG)为再生对照组 ;ON切断并缝接坐骨神经后再于玻璃体内注射IBMX和 /或插入一小段自体坐骨神经 (SN)为实验组。采用逆行示踪标记术 ,观察视网膜平铺片节细胞数。【结果】①对照组 (AG)每个视网膜再生的节细胞数为 (142 8± 2 84)个 /reti na;②外周神经组 (AG +SN)为 (2 2 2 0± 415 )个 /retina ;③IBMX组 (AG +IBMX)为 (2 42 4± 10 2 6 )个 /retina;④外周神经和IB MX联合组 (AG +IBMX +SN)为 (30 6 5± 6 5 4)个 /retina;其中 ,AG +SN组同AG组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 (P <0 0 1) ;AG +IBMX +SN组同AG、AG +IBMX和AG +SN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丁基-1-甲基黄嘌呤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坐骨神经 神经再生
下载PDF
3-异丁基-1-甲基黄嘌呤和CPT-环磷腺苷促进视网膜节细胞再生的机制探讨 被引量:1
4
作者 朱永红 李海标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94-597,共4页
目的 用不同的抑制剂通过抑制不同的传导途径 ,探讨 3 异丁基 1 甲基黄嘌呤 (IBMX)和CPT 环磷腺苷 (CPT cAMP)促进RGCs再生的可能机制。 方法 采用逆行示踪标记术和定位解剖学技术观察对照组和各实验组的视网膜节细胞再生情况。 结... 目的 用不同的抑制剂通过抑制不同的传导途径 ,探讨 3 异丁基 1 甲基黄嘌呤 (IBMX)和CPT 环磷腺苷 (CPT cAMP)促进RGCs再生的可能机制。 方法 采用逆行示踪标记术和定位解剖学技术观察对照组和各实验组的视网膜节细胞再生情况。 结果  1 对照组 1(AG)术后 4周 ,视网膜再生的节细胞平均数为 14 2 8± 2 84个 视网膜 ;2 对照组 2 (AG +IBMX +cAMP)术后 4周 ,视网膜再生的节细胞平均数为 4 917± 14 89个 视网模 ;3 各实验组在上述时间点视网膜再生的节细胞平均数分别为 :(1)H89组 (AG +IBMX +cAMP +H89) :14 2 6± 32 0个 视网膜 ;(2 )Wortmannin组 (AG +IBMX +cAMP +Wortmannin) :4 14 3± 10 5 7个 视网膜 ;(3)PD980 5 9组 (AG +IBMX +cAMP +PD980 5 9) :4 15 4± 96 5个 视网膜。 结论 H89可以阻断IBMX和CPT cAMP对RGCs再生的促进作用 ,而Wortmannin和PD980 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丁基-1-甲基黄嘌呤 CPT-环磷腺苷 视网膜节细胞 再生 信号传导 二-羟氯化物89
下载PDF
小分子化合物毛喉素和3-异丁基-1-甲基黄嘌呤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许旺细胞样表型的可能性
5
作者 吴小松 龚超 +1 位作者 娄盼 王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0期4787-4792,共6页
背景:周围神经损伤是一种主要由创伤等因素引起的临床常见疾病,研究表明,由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转分化的许旺细胞可以促进周围神经损伤的修复与重建,但其诱导方法尚未达成共识,并且细胞神经转分化的机制仍尚不明确。目的:探讨小分子化合物... 背景:周围神经损伤是一种主要由创伤等因素引起的临床常见疾病,研究表明,由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转分化的许旺细胞可以促进周围神经损伤的修复与重建,但其诱导方法尚未达成共识,并且细胞神经转分化的机制仍尚不明确。目的:探讨小分子化合物(毛喉素和3-异丁基-1-甲基黄嘌呤)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许旺细胞的可行性,以及该诱导过程与cAMP/PKA通路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全骨髓贴壁法从1周龄SD乳鼠四肢骨骨髓中提取出原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运用细胞免疫荧光对其进行鉴定,并用CCK-8法检测各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不同培养时间点的增殖活性变化,以小分子化合物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体外诱导分化,实验分为3组:对照组用神经生长培养基处理120 h、诱导组用神经生长培养基+毛喉素+3-异丁基-1-甲基黄嘌呤处理120 h、抑制组用神经生长培养基+毛喉素+3-异丁基-1-甲基黄嘌呤+cAMP抑制剂SQ22536处理120 h,每60 h更换1次培养基。通过细胞形态学、Western blot等技术对许旺细胞样细胞进行鉴定及相关分析,同时检测分化过程中cAMP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结论:①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显示分离培养的原代细胞能够被CD44和CD90标记,CCK-8结果显示在相同培养时间点,第1-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活性逐渐增加,第3-6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活性逐渐降低;②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小分子化合物诱导后许旺细胞特异性标志物S100β、GFAP和p75以及cAMP相关蛋白p-CREB表达均明显增加(P<0.001;P<0.001;P<0.05;P<0.0001),而cAMP/PKA抑制剂SQ22536可以抑制这一效应(P<0.01;P<0.01;P<0.05;P<0.001);③结果表明,该小分子化合物可以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许旺细胞表型,并且诱导过程中可能激活了cAMP/PKA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毛喉素 3-丁基-1-甲基黄嘌呤 许旺细胞 CAMP PKA 通路
下载PDF
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复合毛喉素及3-异丁基-1-甲基黄嘌呤通过环磷酸腺苷信号通路诱导肌源性干细胞分化为许旺细胞表型
6
作者 龚超 智晓东 +3 位作者 张玉强 王晨亮 王康 王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9期2970-2977,共8页
背景:许旺细胞是周围神经组织工程最理想的种子细胞,但许旺细胞存在诸多缺陷,因此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具有许旺细胞特性的其他细胞上,并且许旺细胞样细胞已成为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的理想细胞来源。目的:探讨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复合毛喉素... 背景:许旺细胞是周围神经组织工程最理想的种子细胞,但许旺细胞存在诸多缺陷,因此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具有许旺细胞特性的其他细胞上,并且许旺细胞样细胞已成为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的理想细胞来源。目的:探讨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复合毛喉素和3-异丁基-1-甲基黄嘌呤(Fsk-IBMX)诱导肌源性干细胞分化为许旺细胞表型的方法及该诱导过程与环磷酸腺苷信号通路的相关性,以期为进一步将肌源性干细胞应用于周围神经损伤修复奠定基础。方法:采用混合消化酶从1周龄SD乳鼠中提取肌源性干细胞,以睫状神经营养因子诱导肌源性干细胞去分化,再用Fsk-IBMX对去分化肌源性干细胞进行诱导。通过细胞形态学、细胞免疫荧光、CCK-8、Western blot、RT-qPCR等技术对肌源性干细胞、去分化细胞和许旺细胞样细胞进行鉴定及相关分析,同时检测去分化过程和许旺细胞样细胞分化过程中环磷酸腺苷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结论:(1)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显示取自SD乳鼠的原代细胞能够被肌源性干细胞特异性标志物Desmin标记;(2)CCK-8结果显示第1-3代肌源性干细胞增殖活性逐渐增加,第3-8代肌源性干细胞增殖活性趋于稳定;(3)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睫状神经营养因子诱导后成肌分化相关蛋白p21和MyoG表达降低,环磷酸腺苷信号通路相关蛋白p-CREB表达增加,Fsk-IBMX诱导后许旺细胞标志物S100β、GFAP和p75以及p-CREB表达均增加,而环磷酸腺苷抑制剂SQ22536可以抑制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和Fsk-IBMX的作用;(4)RT-qPCR结果与Western blot结果一致,即Fsk-IBMX诱导后S100β、GFAP和p75 mRNA表达水平增加,而SQ22536可以抑制这一效应;CCK-8结果显示Fsk-IBMX诱导后细胞活性有所降低;(5)结果显示: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复合Fsk-IBMX可以诱导肌源性干细胞分化为许旺细胞表型,并且诱导过程激活了环磷酸腺苷信号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肌源性干细胞 睫状神经营养因子 毛喉素 3-丁基-1-甲基黄嘌呤 许旺细胞 环磷酸腺苷 信号通路
下载PDF
黄嘌呤抗视神经切断后视网膜细胞凋亡的作用 被引量:1
7
作者 朱永红 李海标 《解剖学研究》 CAS 2001年第4期295-297,共3页
目的 探讨眼球玻璃体注射 3 异丁基 1 甲基 (IBMX)对切断视神经后视网膜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 用荧光核染料 332 5 8和琼脂糖凝胶电脉技术观察切断视神经 5、7和 1 4d后成年金黄地鼠视网膜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  ( 1 )视神经切断 5... 目的 探讨眼球玻璃体注射 3 异丁基 1 甲基 (IBMX)对切断视神经后视网膜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 用荧光核染料 332 5 8和琼脂糖凝胶电脉技术观察切断视神经 5、7和 1 4d后成年金黄地鼠视网膜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  ( 1 )视神经切断 5、7、1 4d后 ,节细胞层 (GCL)细胞凋亡密度 (cell/mm2 )分别为 94 60± 2 9 40、81 2 0± 1 5 1 9和 31 2 0± 1 1 43,给予IBMX组在上述时间点凋亡密度为 67 80± 1 3 83、60 2 0± 9 68和 2 7 0 0± 9 5 7。IBMX 7d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 2 )琼脂糖凝胶电脉显示切断 7d的视网膜细胞DNA抽提物显示典型的DNA梯形条带。其它各间间点 ( 5d和 1 4d)以及玻璃体内注射IBMX均未见典型DNA梯形条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丁基-1-甲基黄嘌呤 凋亡 视网膜 视神经
下载PDF
3-异丁基-1-甲基黄嘌呤对星形胶质细胞环磷酸鸟苷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梁彦涛 张敬军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10年第1期61-64,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的非特异性磷酸二酯酶(PDEs)抑制剂3-异丁基-1-甲基黄嘌呤(IBMX)对星形胶质细胞中环磷酸鸟苷(cGMP)浓度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纯化培养的SD乳鼠大脑皮质星形胶质细胞经鉴定(GFAP阳性)后随机分...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的非特异性磷酸二酯酶(PDEs)抑制剂3-异丁基-1-甲基黄嘌呤(IBMX)对星形胶质细胞中环磷酸鸟苷(cGMP)浓度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纯化培养的SD乳鼠大脑皮质星形胶质细胞经鉴定(GFAP阳性)后随机分成8组,经不同浓度的IBMX干预后,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胞内cGMP浓度,免疫荧光测定细胞的GFAP荧光强度值。结果:IBMX 0.3和0.4 mmol·L^(-1)干预后,cGMP浓度及GFAP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水平随IBMX干预浓度的增加而增高,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5)。结论:IBMX可抑制PDEs的表达和cGMP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形胶质细胞 磷酸二酯酶 环磷酸乌苷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3-丁基-1-甲基黄嘌呤
原文传递
不同核成熟抑制剂对延边黄牛卵母细胞发育的影响
9
作者 祖晶 蒋涛 +5 位作者 杨月春 刘连鹏 方南洙 李钟淑 金一 尹熙俊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33-236,共4页
通过在卵母细胞成熟液中单独添加卵母细胞核成熟抑制剂——次黄嘌呤(hypoxanthine,HX)、异丁基甲基黄嘌呤(isobutylmethylxantihine,IBMX),研究其对卵母细胞卵丘扩散程度、极体形态以及后期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抑制剂(HX、IBMX)组卵... 通过在卵母细胞成熟液中单独添加卵母细胞核成熟抑制剂——次黄嘌呤(hypoxanthine,HX)、异丁基甲基黄嘌呤(isobutylmethylxantihine,IBMX),研究其对卵母细胞卵丘扩散程度、极体形态以及后期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抑制剂(HX、IBMX)组卵母细胞卵丘扩散程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抑制剂组第一极体完整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但抑制剂组囊胚发育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最终结果提示,虽然HX和IBMX并未明显提高卵母细胞发育潜力,但仍为两种行之有效的核成熟抑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边黄牛 黄嘌呤 丁基甲基黄嘌呤 卵母细胞 卵丘扩散 极体
下载PDF
AY9944-A-7对于IBMX抑制的绵羊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诱导作用
10
作者 郝瑞荣 吕丽华 +1 位作者 高俊杰 张春香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3-77,共5页
为了探究AY 9944-A-7在3-异丁基-1-甲基黄嘌呤(3-isobutyl-1-methylxanthine,IBMX)阻滞的绵羊卵母细胞减数分裂恢复过程中的作用,将绵羊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COCs)、分离的卵丘-卵母细胞(split COCs)和脱卵丘后制成的裸卵(DOs)... 为了探究AY 9944-A-7在3-异丁基-1-甲基黄嘌呤(3-isobutyl-1-methylxanthine,IBMX)阻滞的绵羊卵母细胞减数分裂恢复过程中的作用,将绵羊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COCs)、分离的卵丘-卵母细胞(split COCs)和脱卵丘后制成的裸卵(DOs)培养于含250μmol/L IBMX的体外成熟液中,分别添加10,20,30,40μmol/L的AY 9944-A-7以诱导卵母细胞恢复减数分裂。结果表明,10-40μmol/L的AY 9944-A-7极显著地提高了绵羊COCs的生发泡破裂(GVBD)率和第一极体(PBI)排出率(P〈0.01);添加AY 9944-A-7对IBMX阻滞的绵羊DOs生发泡破裂和PBI排出没有显著的刺激作用(P〉0.05);40μmol/L AY 9944-A-7使绵羊COCs、split COCs、DOs的退化率极显著提高(P〈0.01)。说明AY 9944-A-7能够诱导IBMX抑制的绵羊COCs恢复减数分裂成熟,但是过量的AY 9944-A-7对绵羊卵母细胞有毒性,AY 9944-A-7诱导绵羊COCs克服IBMX抑制恢复减数分裂成熟的适宜剂量为20μ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羊 卵母细胞 AY9944-A-7 3-丁基-1-甲基黄嘌呤(IBMX)
下载PDF
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诱导分化为脂肪细胞的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雅娜 张玲 +1 位作者 修晓光 刘旭 《昆明医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1-5,共5页
目的:探讨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mesenchymalstemcells,BMSCs)体外分离培养、诱导分化为脂肪细胞的方法,并研究其生物学特性的变化.方法: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自兔股骨、胫骨及肱骨中分离BMSCs进行纯化、培养.用地塞米松、3-异丁基-1... 目的:探讨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mesenchymalstemcells,BMSCs)体外分离培养、诱导分化为脂肪细胞的方法,并研究其生物学特性的变化.方法: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自兔股骨、胫骨及肱骨中分离BMSCs进行纯化、培养.用地塞米松、3-异丁基-1-甲基黄嘌呤(IBMX)、胰岛素、吲哚美辛定向诱导BMSCs分化为脂肪细胞,改良MTT法测定其生长曲线,油红O染色,光镜下观察橙红色脂滴沉着的细胞比例.结果:成脂诱导72h后,细胞内有脂滴出现,随着诱导时间的延长,脂滴逐渐增加并融合为脂泡;细胞由梭形转变为类圆形或多角形;第3周油红O染色显示80%以上的细胞转变为脂肪细胞.结论:兔BMSCs经体外分离、诱导培养可以定向分化为脂肪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定向诱导分化 脂肪细胞 3-丁基-1-甲基黄嘌呤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体外细胞培养技术 BMSCs 体外分离培养 cells 生物学特性 地塞米松 吲哚美辛 生长曲线 MTT法 72h后 镜下观察 诱导时间 定向分化 诱导培养 油红O
下载PDF
脂肪匀浆上清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脂肪细胞的研究
12
作者 张伟 谷圣青 +3 位作者 李娜 唐胜建 梁晓琴 张美红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247-2247,共1页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是来源于中胚层的具有高度复制和分化潜能的种子细胞,BMSCs可以分化为脂肪细胞,传统的方法是用胰岛素、地塞米松、3-异丁基-1-甲基黄嘌呤(mMX)、吲哚美辛中的一种或者联合诱导,但是上述试剂都为化学试剂...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是来源于中胚层的具有高度复制和分化潜能的种子细胞,BMSCs可以分化为脂肪细胞,传统的方法是用胰岛素、地塞米松、3-异丁基-1-甲基黄嘌呤(mMX)、吲哚美辛中的一种或者联合诱导,但是上述试剂都为化学试剂,因此临床上应用安全性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干细胞分化 脂肪细胞 3-丁基-1-甲基黄嘌呤 上清 匀浆 化学试剂 BMSC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