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甲基磺酸甲酯处理的豫杂一号泡桐丛枝病幼苗的生长及SSR分析 被引量:10
1
作者 翟晓巧 曹喜兵 范国强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76-181,共6页
DNA甲基化在基因表达、细胞分化以及系统发育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陆光远等,2005;Meyeret al.,1994;Ulian et al.,1996;Rossi et al.,1997)。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DNA甲基化水平过高或过低,都会导致植物形态发生异常。
关键词 豫杂一号泡桐 丛枝病 甲基磺酸甲酯 形态变化 SSR
下载PDF
TK6细胞tk基因突变试验检测甲基磺酸甲酯的诱变性 被引量:7
2
作者 张建清 张立实 王瑞淑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62-465,共4页
本研究通过用标准诱变剂甲基磺酸甲酯(MMS)处理TK6细胞 ,对培养物进一步作tk位点突变测试 ,以及细胞p5 3基因蛋白表达水平的检测 .结果表明 ,MMS可诱导TK6细胞tk位点的突变 ,诱发突变是自发突变的 2~ 7倍 .在tk位点诱发了两种不同表型... 本研究通过用标准诱变剂甲基磺酸甲酯(MMS)处理TK6细胞 ,对培养物进一步作tk位点突变测试 ,以及细胞p5 3基因蛋白表达水平的检测 .结果表明 ,MMS可诱导TK6细胞tk位点的突变 ,诱发突变是自发突变的 2~ 7倍 .在tk位点诱发了两种不同表型的突变集落 :即正常生长突变体 (tk NGmutant)和慢生长突变体 (tk SGmutant) .但以慢生长突变体为主 .MMS处理后 ,TK6细胞P5 3蛋白的表达水平增高 .本研究为将TK6细胞应用于我国tk基因突变的毒理学评价和机理的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TK6 基因 TK 突变 甲基磺酸甲酯
下载PDF
麦冬对甲基磺酸甲酯诱发的小鼠精子非程序DNA合成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4
3
作者 朱玉琢 庞慧民 刘念稚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61-462,共2页
目的 :观察中草药麦冬对雄性小鼠生殖细胞遗传物质损伤的防护作用。方法 :采用雄性小鼠生殖细胞非程序 DNA合成实验。结果 :麦冬各剂量组诱导的非程序 DNA合成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 P>0 .0 5 ) ;6.8~ 1 3.6g· kg-1剂... 目的 :观察中草药麦冬对雄性小鼠生殖细胞遗传物质损伤的防护作用。方法 :采用雄性小鼠生殖细胞非程序 DNA合成实验。结果 :麦冬各剂量组诱导的非程序 DNA合成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 P>0 .0 5 ) ;6.8~ 1 3.6g· kg-1剂量 ,麦冬对甲基磺酸甲酯所诱导的非程序 DNA合成有明显抑制作用 ( P<0 .0 1 ) ,并且随着麦冬浓度的增加 ,其抑制作用逐渐增强 ,超过一定剂量 ,其抑制作用不再增强。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冬 甲基磺酸甲酯 小鼠 精子 非程序DNA合成 抑制作用
下载PDF
甲基磺酸甲酯对毛泡桐丛枝病苗DNA甲基化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曹喜兵 赵振利 +2 位作者 范国强 邓敏捷 董焱鹏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99-108,共10页
分别采用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和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MSAP)技术,研究不同浓度甲基磺酸甲酯(MMS)处理毛泡桐丛枝病幼苗后DNA碱基序列及其甲基化的变化,并对发病相关特异DNA片段对应蛋白的功能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健康和丛枝病幼苗... 分别采用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和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MSAP)技术,研究不同浓度甲基磺酸甲酯(MMS)处理毛泡桐丛枝病幼苗后DNA碱基序列及其甲基化的变化,并对发病相关特异DNA片段对应蛋白的功能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健康和丛枝病幼苗及MMS处理后丛枝病幼苗的DNA碱基序列在AFLP水平上相同。随着MMS浓度的升高,处理后丛枝病幼苗的总DNA甲基化水平逐渐升高,但最大浓度(100 mg·L-1)MMS处理后的DNA甲基化水平仍低于健康苗。与毛泡桐丛枝病幼苗相比,MMS处理后丛枝病幼苗的DNA去甲基化多态性皆低于DNA甲基化多态性。序列同源性功能分析结果表明特异DNA甲基化片段对应蛋白功能可能涉及物质和能量代谢、转录和转运、信号转导及致病相关。毛泡桐丛枝病发生可能与其DNA甲基化水平降低和DNA甲基化模式变化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泡桐 丛枝病 甲基磺酸甲酯 DNA甲基 AFLP MSAP
下载PDF
甲基磺酸甲酯对人胚肺成纤维细胞遗传毒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唐焕文 梁海荣 +1 位作者 庄志雄 胡大林 《工业卫生与职业病》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31-135,共5页
目的通过观察甲基磺酸甲酯(MMS)对人胚肺成纤维细胞(HLF)DNA损伤、微核形成及细胞周期改变情况,进一步提示MMS的遗传毒性。方法分别设空白对照组、溶剂对照组和5个MMS染毒组(1.0,2.0,4.0,8.0,16.0μmol/L),共2份,对HLF细胞染毒36 h后,1... 目的通过观察甲基磺酸甲酯(MMS)对人胚肺成纤维细胞(HLF)DNA损伤、微核形成及细胞周期改变情况,进一步提示MMS的遗传毒性。方法分别设空白对照组、溶剂对照组和5个MMS染毒组(1.0,2.0,4.0,8.0,16.0μmol/L),共2份,对HLF细胞染毒36 h后,1份直接用彗星试验检测DNA损伤,另一份继续培养24 h后进行微核试验及观察细胞周期改变情况。结果微核试验结果表明,各剂量组的微核率分别为2.0‰,2.0‰,4.0‰,5.5‰,9.0‰,10.5‰,21.0‰,核异常率分别为4.5‰,5.5‰,6.0‰,7.5‰、8.5‰,10.0‰,23.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染毒剂量大于4.0μmol/L的各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各剂量组细胞DNA拖尾率分别为11%,13%,27%,39%,51%,73%,89%,彗星尾长分别为(6.17±1.14),(6.36±1.97),(23.27±3.56),(29.15±4.70),(36.22±7.05),(41.76±6.19),(57.34±9.13)μm。相关分析表明,微核率、核异常率、拖尾率和彗星尾长与染毒剂量间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其中2.0,4.0,8.0,16.0μmol/L剂量组的微核率、核异常率、拖尾率和彗星尾长明显增加(P<0.05);且随着MMS剂量的升高,高度、重度DNA损伤的比例也逐渐增加。MMS染毒后,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加,HLF细胞逐渐出现G1期阻滞,G2期细胞数增加。结论MMS可致HLF细胞DNA损伤、细胞微核形成增加及细胞周期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磺酸甲酯 遗传毒性 微核 细胞周期 肺成纤维细胞DNA损伤
下载PDF
甲基磺酸甲酯诱发WTK1细胞tk位点突变试验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3
6
作者 张建清 张立实 王瑞淑 《癌变.畸变.突变》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16-119,共4页
目的 :建立WTK1细胞tk基因突变试验方法 ,为毒理学评价和机制的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 :用标准诱变剂甲基磺酸甲酯(MMS)处理WTK1细胞 ,检测tk位点突变率和细胞 p53基因蛋白表达水平的改变。 结果 :MMS可诱导WTK1细胞tk位点突变率增加 ... 目的 :建立WTK1细胞tk基因突变试验方法 ,为毒理学评价和机制的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 :用标准诱变剂甲基磺酸甲酯(MMS)处理WTK1细胞 ,检测tk位点突变率和细胞 p53基因蛋白表达水平的改变。 结果 :MMS可诱导WTK1细胞tk位点突变率增加 ,MMS的处理剂量达到10mg·L-1 时 ,tk位点突变率为985.2/106 个细胞 ,并有剂量反应关系。诱发突变率约是自发突变率3~10倍。在tk位点诱发了两种不同表型的突变集落 ,即正常生长突变体(tk_NGmutant)和慢生长突变体(tk_SGmutant) ,但以慢生长突变体为主。MMS处理后 ,WTK1细胞P53蛋白的表达水平增高。 结论 :MMS可以诱发WTK1细胞tk位点的突变率增加 ,MMS处理细胞后 ,P53蛋白的表达水平增高 ,说明WTK1细胞的P53蛋白的功能尚未丧失。该方法的建立 ,为进一步开展tk基因突变试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TK1细胞 TK基因 突变 甲基磺酸甲酯
下载PDF
人参茎叶总皂甙对甲基磺酸甲酯诱发小鼠精子非程序DNA合成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3
7
作者 朱玉琢 刘冰 孙凯 《卫生毒理学杂志》 CSCD 1993年第4期244-245,共2页
人参皂甙是人参的主要有效成份,它几乎能现人参粗制剂的全部药理活性。业已证明,人参茎叶与人参根具有相似的药理作用,而且人参茎叶总皂甙(GNS)的含量显著高于人参根。
关键词 人参 人参皂甙 甲基磺酸甲酯 药理学 精子 DNA
下载PDF
人参二醇组皂甙对甲基磺酸甲酯诱发小鼠精子非程序DNA合成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冬娜 杨宝学 孙凯 《中国药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69-81,共13页
应用雄性小鼠生殖细胞非程序DNA合成(UDS)试验方法,动态地观察了人参二醇组皂甙(PDS)对甲基磺酸甲酯(MMS)所诱发UDS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在ipMMS(75mg/kg)同时或提前1~5h将PDS(240m... 应用雄性小鼠生殖细胞非程序DNA合成(UDS)试验方法,动态地观察了人参二醇组皂甙(PDS)对甲基磺酸甲酯(MMS)所诱发UDS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在ipMMS(75mg/kg)同时或提前1~5h将PDS(240mg/kg)ip小鼠,可明显抑制小鼠精子UDS,而在MMS给予后ipPDS则对MMS诱发的UDS无明显影响。提示PDS可预防MMS对遗传物质的损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 二醇组皂甙 甲基磺酸甲酯 精子 DNA 合成
下载PDF
甲基磺酸甲酯和环磷酰胺抑制小鼠精子的受精能力
9
作者 张燕林 蒋秀蓉 +2 位作者 王仁礼 张忠恕 游根娣 《生殖与避孕》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45-147,共3页
本文应用小鼠卵子体外受精的方法,研究了诱变剂甲基磺酸甲酯和环磷酰胺对小鼠精子受精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以上两种诱变剂能明显抑制小鼠精子的受精能力,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同时受精后的胚胎发育延缓,但对精子的活... 本文应用小鼠卵子体外受精的方法,研究了诱变剂甲基磺酸甲酯和环磷酰胺对小鼠精子受精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以上两种诱变剂能明显抑制小鼠精子的受精能力,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同时受精后的胚胎发育延缓,但对精子的活力和密度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受精 甲基磺酸甲酯 环磷酰胺
下载PDF
利福平和甲基磺酸甲酯对感染植原体毛泡桐中长链非编码RNA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小凡 曹喜兵 +4 位作者 赵振利 王哲 赵晓改 邓敏捷 范国强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44-549,共6页
为研究与泡桐丛枝病相关的长链非编码RNAs(lncRNAs),以毛泡桐(Paulownia tomentosa)的健康苗、患丛枝病的病苗及分别用100 mg·L^-1的利福平和60 mg·L^-1甲基磺酸甲酯处理病苗得到的处理苗为试验材料,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 为研究与泡桐丛枝病相关的长链非编码RNAs(lncRNAs),以毛泡桐(Paulownia tomentosa)的健康苗、患丛枝病的病苗及分别用100 mg·L^-1的利福平和60 mg·L^-1甲基磺酸甲酯处理病苗得到的处理苗为试验材料,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病健苗及试剂处理苗中的lncRNAs及相应靶基因的表达情况。共鉴定出3 700个lncRNAs,2 219个靶基因,从中得到389个差异表达的lncRNAs和对应的203个靶基因,并对其靶基因进行了GO功能分类。通过方案设计鉴定得到3个与泡桐丛枝病相关的lncRNAs,预测其对应的靶基因分别为磷脂酶D、蛋白磷酸酶以及WNK赖氨酸缺乏蛋白激酶。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验证随机挑选的5个lncRNAs及其靶基因,验证结果与高通量测序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泡桐 丛枝病 长链非编码RNA 利福平 甲基磺酸甲酯
下载PDF
毓嗣颗粒对甲基磺酸甲酯诱导少弱精子症小鼠的治疗机制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马铁梁 唐志安 +2 位作者 乔斌 陆圣洁 朱文娇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828-832,共5页
目的:探讨毓嗣颗粒对甲基磺酸甲酯(MMS)诱导少弱精子症(OAZ)小鼠模型的治疗作用。方法:30只雄性成年小鼠随机平均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OAZ模型对照组及毓嗣颗粒组。使用MMS建立小鼠少弱精子症模型,对建模成功后的小鼠采用毓嗣颗粒治疗,... 目的:探讨毓嗣颗粒对甲基磺酸甲酯(MMS)诱导少弱精子症(OAZ)小鼠模型的治疗作用。方法:30只雄性成年小鼠随机平均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OAZ模型对照组及毓嗣颗粒组。使用MMS建立小鼠少弱精子症模型,对建模成功后的小鼠采用毓嗣颗粒治疗,检测附睾精子数量和活率,对小鼠睾丸进行HE染色观察生精小管形态,使用RT-PCR检测生殖细胞、支持细胞及血-睾屏障等相关基因的表达,使用氧化应激指标检测小鼠血液中氧化应激的水平变化。结果:正常对照组、OAZ模型对照组、毓嗣颗粒组附睾精子计数分别为(49.2±0.7)、(23.6±0.4)、(38.4±0.5)×10~7/(ml·g),活率分别为(76.3±0.7)%、(5.0±5.8)%、(71.5±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OAZ模型对照组精子计数和活率均显著下降(P<0.05);毓嗣颗粒治疗后,与OAZ模型对照组比较都明显增加(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OAZ模型对照组小鼠睾丸的生精小管退化、萎缩,生精上皮变薄,各级细胞排列紊乱,管腔内精子数目减少,各生精细胞之间的层次不够清晰;毓嗣颗粒治疗后小鼠睾丸的生精小管排列规则,整齐,层次清晰,排列有序,毓嗣颗粒能够显著恢复MMS造成的生精小管退化。MMS、毓嗣颗粒均可以影响原始生殖细胞基因(Vasa、Dazl)的表达,也影响精细胞相关基因(Snd1)表达(P<0.05)。但是不影响精原干细胞标志相关基因(Gfra、Plzf)、减数分裂起始相关基因Stra8、精母细胞相关基因(Spo11、Sycp3)、支持细胞相关基因Sox9以及血睾屏障相关基因Vim的表达(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SOD在MMS处理后显著降低(P<0.05),毓嗣颗粒喂药后较OAZ模型对照组的水平显著升高(P<0.05);超氧阴离子的表达则与SOD相反。结论:MMS会导致少弱精子症,可能与氧化损伤有关,毓嗣颗粒对MMS导致的少弱精子症有一定的恢复作用,可能与氧化应激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毓嗣颗粒 甲基磺酸甲酯 少弱精子症 氧化应激 小鼠
下载PDF
维生素E对甲基磺酸甲酯诱导的大鼠精子畸形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蒋颜材 丁伟良 +5 位作者 唐志安 张全祥 邹洪南 朱文娇 马铁梁 谈永飞 《江苏医药》 CAS 2016年第8期883-885,F0002,共4页
目的探讨维生素E对甲基磺酸甲酯(MMS)诱导的大鼠精子畸形的影响。方法 1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模型组(MMS 40mg/kg灌胃5d后继予PBS灌胃43d)、治疗组(MMS40mg/kg灌胃5d后继予维生素E 150mg/kg灌胃43d)和对照组(予PBS灌胃48d)。采用心... 目的探讨维生素E对甲基磺酸甲酯(MMS)诱导的大鼠精子畸形的影响。方法 1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模型组(MMS 40mg/kg灌胃5d后继予PBS灌胃43d)、治疗组(MMS40mg/kg灌胃5d后继予维生素E 150mg/kg灌胃43d)和对照组(予PBS灌胃48d)。采用心脏取血法处死大鼠,计数附睾精子数目,计算精子活率及精子畸形率,放免法检测血清睾酮水平,HE染色法观察睾丸结构,RT-PCR法检测生殖细胞Vasa、精母细胞Dmc1、支持细胞Sox9及血睾屏障Vim基因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精子数量、活率、血清睾酮水平和生殖细胞Vasa基因表达降低,精子畸形率升高(P<0.05),生精小管出现损伤;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大鼠精子数量、活率、血清睾酮水平和生殖细胞Vasa基因表达升高,精子畸形率降低(P<0.05),生精小管损伤减轻。三组精母细胞Dmc1、支持细胞Sox9和血睾屏障Vim基因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MMS可能通过影响生殖细胞而导致精子畸形,维生素E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E 甲基磺酸甲酯 精子畸形
原文传递
聚ε-己内酯的合成、性能及应用进展 被引量:38
13
作者 於秋霞 朱光明 +2 位作者 梁国正 杜宗刚 宫兆合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7-40,共4页
就近年来聚己内酯的合成、性能进行了综述,同时介绍了一些关于聚己内酯的最新应用研究。
关键词 聚Ε-己内 合成 生物降解性 渗透性 生物相容性 生物材料 互穿网络 共混 改性 催化剂 特丁基锂 甲基磺酸 乙基氟磺酸 甲基硝基苯磺酸 甲基磺酸甲酯 稀土化合物 开环聚合
下载PDF
白念珠菌蛋白磷酸酯酶CaPph3和调节亚基CaPsy2在调节菌丝发育中的作用
14
作者 冯金荣 孙伟 +2 位作者 庄重 朱丹丹 段义农 《交通医学》 2013年第5期425-428,432,共5页
目的:研究白念珠菌蛋白磷酸酯酶CaPph3及调节亚基CaPsy2在调控白念珠菌菌丝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利用遗传毒性试剂HU和MMS分别处理CaPPH3和CaPSY2缺失株,观察移除毒性试剂后缺失株的菌丝发育情况。结果:(1)缺失株的表型鉴定:在含有... 目的:研究白念珠菌蛋白磷酸酯酶CaPph3及调节亚基CaPsy2在调控白念珠菌菌丝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利用遗传毒性试剂HU和MMS分别处理CaPPH3和CaPSY2缺失株,观察移除毒性试剂后缺失株的菌丝发育情况。结果:(1)缺失株的表型鉴定:在含有遗传毒性试剂MMS、HU以及CP平板上,与野生型菌株RM1000相比,CaPPH3缺失株、CaPSY2缺失株和CaPPH3 CaPSY2双缺失株均表现出明显生长缺陷,且各缺失株间差异不大。(2)缺失株对遗传毒性试剂敏感度测定:用MMS和HU处理各菌株后,野生型菌株的存活率约95%,而CaPPH3缺失株、CaPSY2缺失株和CaPPH3 CaPSY2双基因缺失株存活率明显下降,且相互之间差异不大。(3)缺失株菌丝发育实验:用0.020%MMS处理各菌株4小时后,野生型菌株RM1000还维持酵母态,而CaPPH3缺失株、CaPSY2缺失株和CaPPH3 CaPSY2双基因缺失株已出芽形成菌丝;而移除MMS后野生型菌株形成菌丝,6小时后不再延长,在菌丝顶端形成酵母态细胞,而CaPPH3、CaPSY2和CaPPH3 CaPSY2双基因缺失株仍维持菌丝态。用40 mmol/L HU处理各菌株4小时后,各菌株都维持酵母态;而移除HU后野生型菌株仍维持酵母态,而CaPPH3缺失株、CaPSY2缺失株和CaPPH3 CaPSY2双基因缺失株则会逐渐形成菌丝。结论:CaPph3和CaPsy2参与调节遗传毒性试剂诱导的白念珠菌的菌丝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念珠菌 菌丝发育 蛋白磷酸酶CaPph3 调节亚基CaPsy2 羟基脲 甲基磺酸甲酯
下载PDF
多聚肌苷酸—胞苷酸类(PolyI—C)对甲基磺酸...
15
作者 杨宝学 徐德启 《中国药理学报》 CSCD 1991年第6期497-499,共3页
关键词 甲基磺酸甲酯 精子 脱氧核糖核酸
原文传递
XRCC1在MMS致人细胞DNA单链断裂修复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方道奎 张建清 +2 位作者 胡大林 袁建辉 庄志雄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A04期47-51,共5页
【目的】阐明人X线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XRCC1)在人支气管上皮细胞DNA单链断裂修复(SSBR)中的作用。【方法】以XRCC1蛋白缺陷细胞株为模型,用标准断裂剂甲基磺酸甲酯(MMS)染毒,检测细胞存活、微核形成、彗星实验及细胞周期变化等方法测定... 【目的】阐明人X线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XRCC1)在人支气管上皮细胞DNA单链断裂修复(SSBR)中的作用。【方法】以XRCC1蛋白缺陷细胞株为模型,用标准断裂剂甲基磺酸甲酯(MMS)染毒,检测细胞存活、微核形成、彗星实验及细胞周期变化等方法测定细胞遗传毒性。【结果】XRCC1蛋白水平的降低使细胞对DNA损伤剂的杀细胞效应敏感度增加、微核形成增加、DNA单链损伤修复能力降低以及引起明显的细胞周期阻滞。【结论】结果提示XRCC1基因在DNA单链损伤修复及基因组稳定性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X线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 甲基磺酸甲酯 DNA单链损伤修复
下载PDF
化学诱变剂对同源四倍体毛泡桐体外植株再生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董占强 范国强 +1 位作者 魏真真 杨志清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4-49,59,共7页
在建立同源四倍体毛泡桐体外植株再生系统的同时,研究了甲基磺酸甲酯(MMS,DNA甲基剂)和5-氮胞苷(5-Aza,DNA去甲基剂)对以叶片为外植体的体外植株再生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同源四倍体毛泡桐幼苗叶片在无MMS和5-Aza的MS培养基上,愈伤组织... 在建立同源四倍体毛泡桐体外植株再生系统的同时,研究了甲基磺酸甲酯(MMS,DNA甲基剂)和5-氮胞苷(5-Aza,DNA去甲基剂)对以叶片为外植体的体外植株再生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同源四倍体毛泡桐幼苗叶片在无MMS和5-Aza的MS培养基上,愈伤组织最高诱导率皆可达到100%,而幼苗叶柄和茎段则只能在NAA 0.7,0.9,1.1 mg.L-1,BA 2和4 mg.L-1组合的MS培养基上达到100%.叶片愈伤组织芽诱导率达到100%的培养基为MS+NAA 0.9 mg.L-1+BA 16 mg.L-1.MMS和5-Aza对同源四倍体毛泡桐叶片体外植株再生有抑制作用,并且随着MMS和5-Aza质量浓度的升高,抑制作用越明显.此外,5-Aza对叶片芽和根诱导的抑制作用皆大于M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倍体毛泡桐 体外植株再生 甲基磺酸甲酯 5-氮胞苷 DNA甲基
下载PDF
MMS对白花泡桐种子发芽率和内源激素的影响
18
作者 翟晓巧 贾峰 +2 位作者 刘飞 范国强 张变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2866-2867,共2页
在白花泡桐种子萌发的不同时段、采用不同浓度的甲基磺酸甲酯对种子进行不同时间浸泡处理,记录种子发芽率,测定各处理种苗的内源激素含量。结果表明:在3种因素中,不同时段的处理对种子发芽率和GA含量影响极显著;浸泡时间对ABA含量影响显... 在白花泡桐种子萌发的不同时段、采用不同浓度的甲基磺酸甲酯对种子进行不同时间浸泡处理,记录种子发芽率,测定各处理种苗的内源激素含量。结果表明:在3种因素中,不同时段的处理对种子发芽率和GA含量影响极显著;浸泡时间对ABA含量影响显著;而3种因素对种子芽内的IAA含量、ZR含量影响均不显著;GA含量与种子的发芽率成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磺酸甲酯 白花泡桐 种子发芽率 内源激素
下载PDF
TK6和WTK1细胞tk位点突变敏感性的比较研究
19
作者 张建清 张立实 王瑞淑 《卫生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71-73,共3页
目的 比较研究 2种起源于人类的tk+ - 杂合子细胞TK6和WTK1细胞对化合物———甲基磺酸甲酯(MMS)诱发tk位点突变的敏感性 ,为tk位点突变敏感细胞株的筛选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用标准诱变剂MMS处理TK6和WTK1细胞 ,对培养物进一步作tk... 目的 比较研究 2种起源于人类的tk+ - 杂合子细胞TK6和WTK1细胞对化合物———甲基磺酸甲酯(MMS)诱发tk位点突变的敏感性 ,为tk位点突变敏感细胞株的筛选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用标准诱变剂MMS处理TK6和WTK1细胞 ,对培养物进一步作tk位点突变测试 ,以及细胞p5 3基因蛋白表达水平的检测。结果 MMS可诱导TK6和WTK1细胞tk位点的突变 ,其诱发突变分别是自发突变的 2~ 7倍和 3~ 10倍。WTK1细胞对MMS的细胞毒作用具有较大的抗性。MMS的作用下 ,WTK1细胞的突变频率分别是TK6细胞的 15 7、19 0和 2 0 4倍。在tk位点诱发了 2种不同表型的突变集落 ,但以慢生长突变体为主。无论是自发突变还是MMS的诱发突变 ,WTK1细胞的突变频率均显著地高于TK6细胞。经MMS处理后 ,TK6细胞p5 3蛋白的表达水平增高更为明显。结论 WTK1细胞是更为敏感的tk基因突变试验检测细胞株。MMS诱发的突变有染色体畸变和基因突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K6 WTKl细胞 tk位点 基因突变 甲基磺酸甲酯
下载PDF
中华大蟾蜍淋巴细胞姐妹染色单体互换(SCE)对环境诱变性的检测
20
作者 温昌祥 吕群 +2 位作者 林绥恩 江绍慧 项维 《Zoological Research》 SCIE CAS 1984年第4期347-351,I0008,共6页
本文选用我国分布既广又常见的两栖动物--中华大蟾蜍(Bufo bufogargavizans)为实验材料,用活体给药,离体外周血培养的方法,以SCE为指标,测试两种已知阳性药物--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和甲基磺酸甲酯(MMS)的诱变性。实验证明,这两... 本文选用我国分布既广又常见的两栖动物--中华大蟾蜍(Bufo bufogargavizans)为实验材料,用活体给药,离体外周血培养的方法,以SCE为指标,测试两种已知阳性药物--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和甲基磺酸甲酯(MMS)的诱变性。实验证明,这两种药物的剂量为15毫克/公斤体重时,无论雌性和雄性动物的SCE和对照组都显著差异,对照组:♀8.3±0.55,♂8.6±0.62;环磷酰胺:♀13.67±0.86,♂11.47±0.60;甲基磺酸甲酯:♀11.87±0.74,♂10.9±0.62。 在这基础上我们又对在不同环境中生活的中华大蟾蜍进行了实际的检测,观察其淋巴细胞的SCE变化,结果如下:庐山样本的SCE最低,♀为7.7±0.23;♂为7.6±0.30。黄山、复旦大学校园样本的SCE略高于庐山的样本,但统计学上是不显著的。而来自某工厂污水厂和氧化塘样本的SCE,♀性分别为11.78±0.27和13.9±0.33;♂性分别为11.23±0.27和12.71±0.24,这些结果与庐山、黄山、复旦大学校园所得结果比较,统计学上差异显著。因此我们认为中华大蟾蜍淋巴细胞SCE可作为一个灵敏可靠的遗传毒理学新的测试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培养 中华大蟾蜍 阳性药物 诱变性 遗传毒理学 雄性动物 甲基磺酸甲酯 淋巴细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