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惠州凹陷文昌组烃源岩及相关原油中的2-甲基藿烷系列 被引量:9
1
作者 包建平 朱俊章 +4 位作者 朱翠山 施洋 詹兆文 周霞 张文艳 《地球化学》 CAS CSCD 2012年第1期70-77,共8页
首次报道了在惠州凹陷文昌组优质烃源岩及相关原油中普遍存在丰富的2-甲基藿烷系列生物标志物,而在恩平组烃源岩中则几乎缺乏这类生物标志物,其分布具有明显的专一性。这类特殊生物标志物在该地区沉积地层中分布特征的专一性是由不同时... 首次报道了在惠州凹陷文昌组优质烃源岩及相关原油中普遍存在丰富的2-甲基藿烷系列生物标志物,而在恩平组烃源岩中则几乎缺乏这类生物标志物,其分布具有明显的专一性。这类特殊生物标志物在该地区沉积地层中分布特征的专一性是由不同时期沉积水体的水化学条件决定的。生物化学的研究结果表明,蓝细菌中富含2-甲基藿烷多醇,它们是2-甲基藿烷系列的前身物,因此蓝细菌是这类生物标志物的主要生物来源。依据现有的文献资料,发现较丰富的2-甲基藿烷系列大多出现在碳酸盐岩沉积中,显然这是一种偏碱性的水介质条件,可能暗示着这样的环境有利于蓝细菌的大量发育,这也可能是控制惠州凹陷文昌组和恩平组烃源岩中2-甲基藿烷系列分布规律的主要因素。2-甲基藿烷系列在不同层位烃源岩中分布的专一性可以作为确定原油的成因类型和追溯原油的来源可靠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原油 2-甲基藿烷系列 文昌组 惠州凹陷
下载PDF
2-甲基藿烷:陆相湖盆中古沉积环境的分子化石 被引量:6
2
作者 王广利 王铁冠 +1 位作者 张林晔 王忠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02-909,共8页
A环上带C-2或C-3位取代基的甲基藿烷常常用于反映细菌的新陈代谢过程(Summons et al., 1999)。通过GC-MS和GC-MS-MS分析,在济阳坳陷古近系湖相沉积岩中检测到了丰富而完整的C28-C362α-甲基藿烷系列。2-甲基藿烷来源于蓝细菌体内的2β... A环上带C-2或C-3位取代基的甲基藿烷常常用于反映细菌的新陈代谢过程(Summons et al., 1999)。通过GC-MS和GC-MS-MS分析,在济阳坳陷古近系湖相沉积岩中检测到了丰富而完整的C28-C362α-甲基藿烷系列。2-甲基藿烷来源于蓝细菌体内的2β-甲基细菌藿烷多醇(Summons et al.,1999),在成岩作用中这种多羟基化合物易于结合到干酪根中,并在随后的热降解生烃过程中释放出2-甲基藿烷。2-甲基藿烷具有与藿烷类似的异构化反应,但转化速率和热力学平衡点有所变化。2-甲基藿烷的发育与古沉积环境的关系最为密切,高丰度2-甲基藿烷仅出现在浅水、低能量的碳酸盐岩沉积环境中,随着成熟度增加,2-甲基藿烷指数增大,随着湖盆水体扩大和深度增加,2-甲基藿烷指数迅速减小;在整个生烃阶段泥质岩中2-甲基藿烷都不发育。2-甲基藿烷的组成和分布形式反映了水体氧化还原条件的变化。2-甲基藿烷对于古沉积环境的恢复和古生态的重建具有重要意义,应用于陆相盆地的油气勘探则有助于更加准确地厘定有效烃源岩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甲基藿烷 盐湖相 碳酸盐岩 氧化还原程度 济阳坳陷 GC—MS—MS
下载PDF
蓝细菌生物标志物——2-甲基藿烷类化合物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被引量:5
3
作者 张俊杰 邢磊 侯笛 《地球环境学报》 CSCD 2018年第5期434-443,共10页
蓝细菌是具有产氧光合作用的自养型微生物,其个体微小,数量庞大,广泛分布在海洋和陆地环境中,同时部分蓝细菌又具有固氮作用,所以蓝细菌在全球碳循环和氮循环过程中都扮演重要角色。2-甲基藿烷类化合物(藿多醇和藿烷)是一类目前被广泛... 蓝细菌是具有产氧光合作用的自养型微生物,其个体微小,数量庞大,广泛分布在海洋和陆地环境中,同时部分蓝细菌又具有固氮作用,所以蓝细菌在全球碳循环和氮循环过程中都扮演重要角色。2-甲基藿烷类化合物(藿多醇和藿烷)是一类目前被广泛使用的蓝细菌生物标志物。2-甲基藿多醇被广泛用于估测近现代沉积物中蓝细菌的生物量和群落结构。而2-甲基霍烷则被应用于指示地质历史时期蓝细菌的生物量和重建古环境。本文总结了近年来2-甲基藿烷类化合物作为蓝细菌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和具体的应用,并展望了未来关于此类化合物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细菌 生物标志物 2-甲基细菌多醇 2-甲基藿烷指数
下载PDF
墨西哥湾白垩系沉积有机质中异常高C_(31)-C_(32)升藿烷的检出及其生物地球化学意义
4
作者 周珂亮 孙逊 孙永革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59-666,共8页
地质体中藿烷类化合物以17αβ-藿烷系列为主,且C_(31+)升藿烷相对含量通常呈现出随碳数增加而减小的特征。本文报道了美国墨西哥湾下白垩统Aptian-Albian阶碳酸盐岩可溶有机质中异常高C_(31)-C_(32)升藿烷的检出(17α-C_(31)>C_(30)... 地质体中藿烷类化合物以17αβ-藿烷系列为主,且C_(31+)升藿烷相对含量通常呈现出随碳数增加而减小的特征。本文报道了美国墨西哥湾下白垩统Aptian-Albian阶碳酸盐岩可溶有机质中异常高C_(31)-C_(32)升藿烷的检出(17α-C_(31)>C_(30))。与含正常藿烷系列的碳酸盐岩相比,该类低TOC含量碳酸盐岩中可溶有机质表现为低n-C_(17)/n-C_(21)值、5α(H),14α(H),17α(H)-C_(29)规则甾烷优势、C同位素组成偏重、高Pr/Ph和Ts/Tm值等特征。结合碳酸盐岩沉积背景和可溶有机质中甲基藿烷的分布特征,提出该类沉积有机质发育于偏氧化的近岸浅水环境,沉积环境演变导致的生源变化是促使异常高C_(31)-C_(32)升藿烷分布的主要因素,其来源可能与某种异养细菌优势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_(31)-C_(32)升 微生物 甲基藿烷 沉积环境
下载PDF
海水侵入对湖相烃源岩形成的影响——以渤海湾盆地渤中凹陷西南缘沙三段泥岩为例 被引量:2
5
作者 黄谦 徐耀辉 +3 位作者 王飞龙 杨海风 王宁 何家豪 《天然气地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21-836,共16页
渤中凹陷是渤海湾盆地最大的生烃凹陷,其沙河街组三段(E2s3)是最重要的烃源岩层段。前人对沙三段烃源岩的母质来源、沉积环境、热演化程度等方面已取得一定认识,但在沉积事件和成烃生物来源上并未开展深入研究。研究通过有机、无机地球... 渤中凹陷是渤海湾盆地最大的生烃凹陷,其沙河街组三段(E2s3)是最重要的烃源岩层段。前人对沙三段烃源岩的母质来源、沉积环境、热演化程度等方面已取得一定认识,但在沉积事件和成烃生物来源上并未开展深入研究。研究通过有机、无机地球化学及有机岩石学的手段对渤中凹陷西南缘沙三中亚段和沙三下亚段的9块烃源岩岩心样品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①沙三中亚段和沙三下亚段均属于优质烃源岩,但整体上沙三下亚段烃源岩品质更好。温湿气候下水体盐度的上升及24⁃正丙基胆甾烷化合物的检出反映了沙三段沉积期海侵事件的发生,且从沙三下亚段到沙三中亚段海侵作用逐渐增强;②样品中4⁃甲基甾烷、24⁃正丙基胆甾烷、2⁃甲基藿烷及奥利烷等化合物的检出,并且存在丰富的藻类体和少量镜质体,表明沙三段烃源岩中成烃生物的多样性;③沙三下亚段沉积期的适度海侵带来的营养物质造成了细菌、藻类的勃发,为优质烃源岩形成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而沙三中亚段由于过量海水侵入导致了蓝细菌的消亡,水体富营养化减弱,使烃源岩品质较沙三下亚段有所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4⁃正丙基胆甾 2⁃甲基藿烷 海侵 湖相烃源岩 渤中凹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