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2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化合物对甜菜夜蛾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赵紫岑 丛斌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2165-2167,共3页
Strobilurin类杀菌剂是在具有杀菌活性的天然β-甲氧基丙烯酸酯衍生物的基础上研发出来的,具有广谱、高效、安全的特点。研究了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化合物SYP-4154、SYP-4159对甜菜夜蛾生长发育的影响,SYP-4154、SYP-4159对甜菜夜蛾3龄的... Strobilurin类杀菌剂是在具有杀菌活性的天然β-甲氧基丙烯酸酯衍生物的基础上研发出来的,具有广谱、高效、安全的特点。研究了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化合物SYP-4154、SYP-4159对甜菜夜蛾生长发育的影响,SYP-4154、SYP-4159对甜菜夜蛾3龄的生长发育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表现为发育历期延迟,试虫体重出现负增长,幼虫存活率、化蛹率、羽化率降低,成虫繁殖率、产卵率下降;并且化合物的抑制活性随浓度的升高而增强。SYP-4159、SYP-4154的作用效果明显好于传统药剂哒螨酮,而SYP-4154对甜菜夜蛾生长发育的抑制活性要高于SYP-415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化合物 抑制作用 生长发育 甜菜夜蛾
下载PDF
新型含2(1H)-喹啉酮的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抑菌活性 被引量:3
2
作者 田养光 陈岚 +3 位作者 张琨 宋成荣 高洁 周文明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41-644,共4页
以(E)-2-[2'-(溴甲基)苯基]-3-甲氧基丙烯酸甲酯和2(1H)-喹啉酮类化合物为原料,通过醚化等反应,合成了11个新型含2(1H)-喹啉酮结构的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化合物,其结构经红外、电喷雾串联质谱(ESI-MS)和核磁共振氢谱确证。初步生物活... 以(E)-2-[2'-(溴甲基)苯基]-3-甲氧基丙烯酸甲酯和2(1H)-喹啉酮类化合物为原料,通过醚化等反应,合成了11个新型含2(1H)-喹啉酮结构的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化合物,其结构经红外、电喷雾串联质谱(ESI-MS)和核磁共振氢谱确证。初步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在100 mg/L质量浓度下,部分目标化合物对烟草赤星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a等6种病原菌具有一定的抑菌活性,其中5a对水稻稻瘟病菌Pyricularia grisea的抑菌率达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喹啉酮 甲氧基丙烯酸酯 合成 抑菌活性
下载PDF
一种含有亚胺唑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化合物的杀菌组合物
3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299-299,共1页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有亚胺唑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化合物的杀菌组合物,含有活性组分A和活性组分B的杀菌组合物,活性组分A选自亚胺唑,活性组分B选自以下任意一种杀菌剂:醚菌酯、苯醚菌酯、吡唑醚菌酯。
关键词 甲氧基丙烯酸酯 活性组分 亚胺唑 醚菌酯 组合物 化合物 杀菌谱 杀菌剂 吡唑 发明
下载PDF
一种含有腈苯唑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化合物的杀菌组合物
4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296-296,共1页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有腈苯唑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化合物的杀菌组合物,含有活性组分A和活性组分B的杀菌组合物,其中活性组分A选自腈苯唑,活性组分B选自以下任意一种杀菌剂:嘧菌酯、醚菌酯、苯醚菌酯。
关键词 甲氧基丙烯酸酯 活性组分 组合物 醚菌酯 化合物 杀菌谱 杀菌剂 嘧菌酯 发明 吡唑
下载PDF
含1,3,4-噻二唑杂环的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化合物的合成与杀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袁小勇 张鹭 +5 位作者 韩小强 周子原 杜士杰 万川 杨冬燕 覃兆海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70-177,共8页
以多种取代苯甲酸为原料,通过酰化、醇解、肼解、亲核加成、脱水、亲核取代等多步反应,合成了16个未见文献报道的含1,3,4-噻二唑杂环的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化合物,其结构均通过1H NMR,IR,MS,HRMS等予以表征确认,并对所有化合物进行了离体... 以多种取代苯甲酸为原料,通过酰化、醇解、肼解、亲核加成、脱水、亲核取代等多步反应,合成了16个未见文献报道的含1,3,4-噻二唑杂环的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化合物,其结构均通过1H NMR,IR,MS,HRMS等予以表征确认,并对所有化合物进行了离体杀菌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对水稻立枯和棉花枯萎病菌的防效好于番茄晚疫病菌,对西瓜炭疽病菌防效显著,其中化合物5a^5c,5g,6a^6c的抑制率均高于嘧菌酯,5g在100μg/mL下抑制率为7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3 4-噻二唑 甲氧基丙烯酸酯 合成 杀菌活性
原文传递
超高效合相色谱法快速测定食品接触材料中9种丙烯酸酯类化合物
6
作者 邱月 谭超兰 +2 位作者 刘小玉 陆嘉莉 余秋玲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5-231,共7页
采用超高效合相色谱(ultra performance convergence chromatography,UPC^(2))技术建立同时测定食品接触材料中9种丙烯酸酯类化合物的快速分析方法。样品经甲醇超声萃取,过有机滤膜,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乙腈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选用... 采用超高效合相色谱(ultra performance convergence chromatography,UPC^(2))技术建立同时测定食品接触材料中9种丙烯酸酯类化合物的快速分析方法。样品经甲醇超声萃取,过有机滤膜,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乙腈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选用超高效色谱柱ACQUITY UPC^(2)HSS C_(18)SB,采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在210 nm波长处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在最优条件(柱温40℃、背压13.79MPa)下,9种丙烯酸酯类化合物在4min内可完成定性定量分析。甲基丙烯酸苯酯、甲基丙烯酸苯甲酯、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的线性范围为0.2~100mg/L,甲基丙烯酸的线性范围为0.3~100mg/L,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羟乙酯、丙烯酸羟乙酯的线性范围为0.4~100mg/L,甲基丙烯酸异丁酯、丙烯酸卞酯的线性范围为0.5~100mg/L,9种丙烯酸酯类化合物标准曲线的决定系数(R^(2))均高于0.9985。在高(30mg/kg)、中(6 mg/kg)、低(0.2、0.3、0.4、0.5 mg/kg)3个加标水平下,9种丙烯酸酯类化合物的加标回收率(n=6)为89.3%~109.7%,相对标准偏差为0.62%~3.86%,检出限(R_(SN)≥3)为0.05~0.15 mg/kg,定量限(R_(SN)≥10)为0.2~0.5mg/kg。将所建方法应用于30批次实际样品的检测,发现食品接触材料中存在丙烯酸酯类化合物残留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酯类化合物 超高效合相色谱 塑料 食品接触材料 超声萃取
下载PDF
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新化合物ZJ1621的生物活性 被引量:30
7
作者 胡伟群 朱卫刚 +2 位作者 陈定花 陈杰 郑韵红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3期240-244,共5页
对由国家南方农药创制中心浙江基地合成的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新化合物ZJ1621(2-[2-(5-氰基-2-甲基-苯基氧甲基)-苯基]-3-甲氧基丙烯酸甲酯)进行了温室杀菌活性及田间防效的研究。温室及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在100mg/L剂量下,该化合物能... 对由国家南方农药创制中心浙江基地合成的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新化合物ZJ1621(2-[2-(5-氰基-2-甲基-苯基氧甲基)-苯基]-3-甲氧基丙烯酸甲酯)进行了温室杀菌活性及田间防效的研究。温室及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在100mg/L剂量下,该化合物能有效防治小麦白粉病、黄瓜白粉病、黄瓜霜霉病等多种植物病害,防效在80%以上。该化合物在植株叶片之间不具有内吸传导性,但持效期可达14d以上,在25~200mg/L剂量范围内对试验作物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J1621 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 生物活性 杀菌谱
下载PDF
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土壤和沉积物中丙烯酸酯类化合物 被引量:9
8
作者 胡文凌 庞明 +3 位作者 李莉 张杰 叶朝霞 曹艳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96-198,201,共4页
提出了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土壤和沉积物中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丙酯和丙烯酸丁酯等5种丙烯酸酯类化合物含量的方法。分别选择70℃及20 min作为样品在顶空瓶中的平衡温度和平衡时间。用HP-INNOWAX毛细管色谱... 提出了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土壤和沉积物中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丙酯和丙烯酸丁酯等5种丙烯酸酯类化合物含量的方法。分别选择70℃及20 min作为样品在顶空瓶中的平衡温度和平衡时间。用HP-INNOWAX毛细管色谱柱(30 m×0.32 mm,0.32μm)分离,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测定。5种丙烯酸酯类化合物在9 min内能完全分离。5种丙烯酸酯类化合物的质量分数在20.0~2000μg·kg^(-1)范围内与其峰面积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N)在2.0~10.0μg·kg^(-1)之间。方法用于土壤和沉积物样品分析,加标回收率在86.8%~104%之间,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在3.5%~5.4%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空-气相色谱法 丙烯酸酯类化合物 土壤 沉积物
下载PDF
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3-苯基丙烯酸酯类化合物中微量钯 被引量:4
9
作者 张贵荣 马勤 +2 位作者 张丽 林美玉 陆嘉星 《分析试验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3-46,共4页
利用高灵敏的石墨炉原子吸收法,在V(HCl)∶V(HNO3)∶V(H2O)=5∶1∶94混合酸介质中测定苯基丙烯酸酯类化合物中的钯量。已纯化样品钯量的平均值是6.76μg/g,标准相对偏差是4.8%,平均回收率为99.3%;未纯化样品钯量的平均值是121.2μg/g,... 利用高灵敏的石墨炉原子吸收法,在V(HCl)∶V(HNO3)∶V(H2O)=5∶1∶94混合酸介质中测定苯基丙烯酸酯类化合物中的钯量。已纯化样品钯量的平均值是6.76μg/g,标准相对偏差是4.8%,平均回收率为99.3%;未纯化样品钯量的平均值是121.2μg/g,平均相对偏差是5.4%。还讨论酸介质对测定钯吸光度的影响,通过比较找到了合适的酸介质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 苯基丙烯酸酯类化合物
下载PDF
含均三嗪结构甲氧基丙烯酸酯化合物的合成及抑菌活性研究
10
作者 罗娟 杨秀 +2 位作者 王玉良 王玉忠 陈恬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49-753,共5页
采用亲核取代和消除反应,合成了7个含均三嗪结构的新型甲氧基丙烯酸酯化合物,目标化合物的结构经IR、1H NMR、HRMS进行表征。对目标化合物进行了真菌抑制活性实验,结果表明在50ug·m L-1浓度下,4个目标化合物表现出一定的真菌抑制... 采用亲核取代和消除反应,合成了7个含均三嗪结构的新型甲氧基丙烯酸酯化合物,目标化合物的结构经IR、1H NMR、HRMS进行表征。对目标化合物进行了真菌抑制活性实验,结果表明在50ug·m L-1浓度下,4个目标化合物表现出一定的真菌抑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均三嗪 甲氧基丙烯酸酯 合成 抑菌活性
下载PDF
环境空气与废气中丙烯酸酯类化合物的控制要求及分析方法
11
作者 尹燕敏 顾钧 +3 位作者 骆骏 孙欣阳 邹强 刘淼 《化学分析计量》 CAS 2023年第2期97-102,共6页
综述环境空气与废气中丙烯酸酯类化合物的控制要求及分析方法。对比了国内外生态环境领域环境空气和废气中丙烯酸酯类化合物的分析方法和管理要求。环境空气和废气中丙烯酸酯类化合物主要采用采样罐/固体吸附剂/气袋采样,低温浓缩/溶剂... 综述环境空气与废气中丙烯酸酯类化合物的控制要求及分析方法。对比了国内外生态环境领域环境空气和废气中丙烯酸酯类化合物的分析方法和管理要求。环境空气和废气中丙烯酸酯类化合物主要采用采样罐/固体吸附剂/气袋采样,低温浓缩/溶剂解吸/热脱附进样/直接进样,可采用非极性/中等极性/强极性色谱柱分离,气相色谱(FID/MS)检测。对比不同的采样及处理方法,采样罐/低温浓缩一般与质谱联用,采样成本较高,灵敏度高,适用于环境空气中样品分析;固体吸附剂-溶剂解吸灵敏度较高,但容易造成二次污染;气袋采样-直接进样方便、简单,但灵敏度较低。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不同的采样及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酯类化合物 综述 环境空气 废气 生态环境
下载PDF
2-取代硫醚-5-(3,4,5-三甲氧基苯基)-1,3,4-噻二唑类化合物的合成、结构与体外抗癌活性 被引量:45
12
作者 宋宝安 陈才俊 +6 位作者 杨松 金林红 薛伟 张素梅 邹志辉 胡德禹 刘刚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8期1720-1726,共7页
以天然产物没食子酸为原料经醚化、酯化、酰肼化、成盐、闭环、硫醚化六步反应合成了6个2-取代硫醚-5-(3,4,5-三甲氧基苯基)-1,3,4-噻二唑类衍生物,釆用铟催化下水相合成目标化合物8,具有反应条件温和,合成收率高的特点;用IR,1HNMR,13C... 以天然产物没食子酸为原料经醚化、酯化、酰肼化、成盐、闭环、硫醚化六步反应合成了6个2-取代硫醚-5-(3,4,5-三甲氧基苯基)-1,3,4-噻二唑类衍生物,釆用铟催化下水相合成目标化合物8,具有反应条件温和,合成收率高的特点;用IR,1HNMR,13CNMR和元素分析对各化合物进行了表征及结构确证,并用X射线单晶衍射法测定了化合物8a[2-(2-氯-5-吡啶甲基)硫醚-5-(3,4,5-三甲氧基苯基)-1,3,4-噻二唑]的晶体结构,采用MTT法进行了新化合物抑制PC3和BGC-823癌细胞体外试验,结果表明在5μmol?L-1浓度下化合物8e对PC3的抑制活性为55.71%.化合物8b对BGC-823细胞抑制活性为66.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3 4-噻二唑 3 4 5-三甲氧基苯基 晶体结构 抗癌活性 类化合物 甲氧基苯基 反应合成 体外试验 硫醚 X射线单晶衍射法
下载PDF
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7
13
作者 刘长令 张立新 +1 位作者 汪灿明 佘永红 《农药》 CAS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6,共6页
本文对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研究进展予以简要的介绍.文中涉及其开发由来、研究现状、化学结构特点、生物活性、作用机理以及合成方法等.
关键词 甲氧基丙烯酸酯 杀菌剂 综述 进展
下载PDF
2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在土壤中的降解吸附特性及对地下水的影响 被引量:9
14
作者 郭敏 吴文铸 +2 位作者 张圣虎 宋宁慧 石利利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60-465,共6页
采用室内模拟试验,以江西红壤、东北黑土和太湖水稻土为代表性土壤,研究了啶氧菌酯和肟菌酯在土壤中的降解、吸附特性,并利用地下水污染指数(GUS)分析了其对地下水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杀菌剂的降解速率因含有的官能团不同而差异较大,... 采用室内模拟试验,以江西红壤、东北黑土和太湖水稻土为代表性土壤,研究了啶氧菌酯和肟菌酯在土壤中的降解、吸附特性,并利用地下水污染指数(GUS)分析了其对地下水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杀菌剂的降解速率因含有的官能团不同而差异较大,常温、好氧条件下,啶氧菌酯在江西红壤和东北黑土中为较难降解性,在太湖水稻土中为难降解性,肟菌酯在上述3种土壤中均为易降解性;常温、积水厌气条件下,啶氧菌酯在江西红壤、太湖水稻土和东北黑土中均为中等降解性,肟菌酯在3种土壤中均为易降解性。积水厌气条件有利于啶氧菌酯和肟菌酯的降解,厌氧微生物是影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降解的重要因素。啶氧菌酯在江西红壤、东北黑土和太湖水稻土中的吸附均较好地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方程,土壤有机碳分配系数(Koc)分别为811、613和926,属较难吸附等级,土壤有机质含量是影响啶氧菌酯在土壤中吸附性能的主要因素。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估算可知,肟菌酯Koc>20 000,属易吸附等级。啶氧菌酯在3种土壤中的GUS值介于1.8~2.8,具有一定的淋溶性,对地下水具有一定的潜在污染风险;肟菌酯在3种土壤中的GUS值均<1.8,不淋溶,对地下水的潜在污染风险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 土壤 降解 吸附 地下水
下载PDF
4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不同剂型对斑马鱼急性毒性效应 被引量:17
15
作者 贾伟 蒋红云 +2 位作者 张兰 张燕宁 毛连刚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42-251,共10页
采用半静态法测定了4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原药及制剂对斑马鱼(Brachydonio rerio)急性毒性。结果表明,以实测浓度计,250 g·L^(-1)嘧菌酯悬浮剂对斑马鱼的96 h半数致死浓度(LC50)值为0.539 mg·L^(-1),急性毒性为高毒,95%... 采用半静态法测定了4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原药及制剂对斑马鱼(Brachydonio rerio)急性毒性。结果表明,以实测浓度计,250 g·L^(-1)嘧菌酯悬浮剂对斑马鱼的96 h半数致死浓度(LC50)值为0.539 mg·L^(-1),急性毒性为高毒,95%嘧菌酯原药和50%嘧菌酯水分散粒剂对斑马鱼的LC50(96 h)值分别为1.09和1.21 mg·L^(-1),急性毒性均为中毒;98%啶氧菌酯原药和22.5%的啶氧菌酯悬浮剂对斑马鱼的LC50(96 h)值分别为0.0974和0.0972 mg·L^(-1),急性毒性均为剧毒;95%吡唑醚菌酯原药、1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和250 g·L^(-1)吡唑醚菌酯乳油对斑马鱼的LC50(96 h)值为0.0613、0.0549和0.0487 mg·L^(-1),急性毒性均为剧毒;95%醚菌酯原药和50%醚菌酯水分散粒剂对斑马鱼的LC50(96 h)值分别为0.468和0.702 mg·L^(-1),急性毒性均为高毒。这4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对斑马鱼均有较高风险,会对其他水生生物也存在潜在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 斑马鱼 急性毒性 剂型 中毒症状
下载PDF
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47
16
作者 王丽 石延霞 +2 位作者 李宝聚 刘长令 向文胜 《农药科学与管理》 CAS 2008年第9期24-27,共4页
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是一类重要的新型杀菌剂,具有广谱、高效、安全的特点。本文从它的开发背景和现状、杀菌活性、作用机理和抗性研究等方面对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 杀菌活性 作用机制 抗性
下载PDF
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果蔬中8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残留量 被引量:24
17
作者 王云凤 葛宝坤 +3 位作者 高建会 宓捷波 常春艳 陈其勇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30-133,共4页
建立一种测定果蔬中8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农药残留量的液相色谱-质谱检测方法。样品经乙腈提取,固相萃取柱净化,液相色谱分离,选择离子监测-大气压化学电离质谱测定。8种被测物在0.05mg/L~5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大于0.... 建立一种测定果蔬中8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农药残留量的液相色谱-质谱检测方法。样品经乙腈提取,固相萃取柱净化,液相色谱分离,选择离子监测-大气压化学电离质谱测定。8种被测物在0.05mg/L~5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大于0.9953。方法的测定低限为0.01mg/kg,平均回收率为76.5%~92.5%,重复试验7次,RSD值小于1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 液相色谱-质谱法 固相萃取
下载PDF
新型含吡唑环的N-甲氧基氨基甲酸甲酯类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及生物活性 被引量:6
18
作者 李淼 张金波 +3 位作者 杨吉春 李志念 刘长令 李正名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348-1352,共5页
以苯(吡啶)乙/丙酮类化合物为原料,经酯化、环化和缩合三步制得新型含吡唑环的N-甲氧基氨基甲酸甲酯类化合物3a~3r,化合物及其中间体的化学结构经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及元素分析确认.生物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3在400mg/L下分别对水稻... 以苯(吡啶)乙/丙酮类化合物为原料,经酯化、环化和缩合三步制得新型含吡唑环的N-甲氧基氨基甲酸甲酯类化合物3a~3r,化合物及其中间体的化学结构经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及元素分析确认.生物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3在400mg/L下分别对水稻稻瘟病、黄瓜霜霉病和小麦白粉病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对水稻稻瘟病,R1为甲基或甲氧基取代的苯基时活性最好;对于黄瓜霜霉病和小麦白粉病,R1为苯基或甲基取代苯基的化合物杀菌活性优于其它化合物,R2为甲基的化合物杀菌活性优于R2为氢的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唑 N-甲氧基氨基甲酸甲酯类化合物 生物活性 杀菌活性
下载PDF
QuEChERS-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快速检测果蔬中35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和三唑类杀菌剂的残留量 被引量:21
19
作者 许秀敏 龙朝阳 +4 位作者 黄伟雄 岳亚军 吕芬 黄湘东 刘锐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9年第4期1039-1047,共9页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快速测定水果蔬菜中35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和三唑类杀菌剂残留量的分析方法。方法样品用乙腈提取及QuEChERS方法净化,制得含有残留杀菌剂的上清液。采用Waters ACQUITY HSS T3 C_(18)柱(2.1 mm...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快速测定水果蔬菜中35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和三唑类杀菌剂残留量的分析方法。方法样品用乙腈提取及QuEChERS方法净化,制得含有残留杀菌剂的上清液。采用Waters ACQUITY HSS T3 C_(18)柱(2.1 mm×100 mm, 1.8μm)以0.2%甲酸溶液-乙腈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质谱(ESI+)电喷雾正离子模式电离,采用多离子检测模式对35种杀菌剂的定量离子和定性离子进行监测。结果在1.0~50μg/L的浓度范围内35种杀菌剂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为0.9990~0.9997;在5.0、50、100μg/kg添加水平的回收率为61.8%~125%,方法检出限为0.3~0.5μg/kg,定量限为1.0~1.5μg/kg。结论该方法快速、环境友好、准确、灵敏,适合水果蔬菜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和三唑类杀菌剂残留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 三唑类杀菌剂 残留 QUECHERS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果蔬
下载PDF
4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对拟澳洲赤眼蜂成蜂的急性毒性及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6
20
作者 毛连纲 贾伟 +2 位作者 张兰 张燕宁 蒋红云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79-284,共6页
为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合理使用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采用试管药膜法测定了啶氧菌酯、吡唑醚菌酯、嘧菌酯和醚菌酯等4种药剂的原药及其制剂对拟澳洲赤眼蜂成蜂的急性毒性,并进行了安全性评价。对比原药结果发现,啶氧菌酯原药和醚菌酯... 为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合理使用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采用试管药膜法测定了啶氧菌酯、吡唑醚菌酯、嘧菌酯和醚菌酯等4种药剂的原药及其制剂对拟澳洲赤眼蜂成蜂的急性毒性,并进行了安全性评价。对比原药结果发现,啶氧菌酯原药和醚菌酯原药毒性很高,LR50依次是2.66×10-4及7.32×10-4mg a.i.·cm^(-2),均属于高风险;而吡唑醚菌酯原药及嘧菌酯原药毒性较低,LR50分别为3.01×10-3和3.47×10-3mg a.i.·cm^(-2),均为中等风险药剂。对比制剂结果发现,啶氧菌酯悬浮剂毒性最高,LR50为5.02×10-5mg a.i.·cm^(-2),为极高风险药剂;其次是吡唑醚菌酯悬浮剂及乳油,LR50分别为3.78×10-3和5.80×10-3mg a.i.·cm^(-2),均为中等风险药剂;最低的是嘧菌酯水分散粒剂、悬浮剂和醚菌酯水分散粒剂,LR50均大于4.0×10-2mg a.i.·cm^(-2),均为低风险药剂。部分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对天敌赤眼蜂存在较高风险,特别是啶氧菌酯,应避免田间使用,或通过避开赤眼蜂释放期来减少对赤眼蜂的伤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氧基丙烯酸酯 杀菌剂 赤眼蜂 急性毒性 安全性评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