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5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螨剂嘧螨酯 被引量:13
1
作者 刘长令 关爱莹 刘振龙 《世界农药》 CAS 2002年第4期44-45,30,共3页
嘧螨酯(试验代号:NA83,通用名称:fluacrypyrim,商品名称:Titaron)是由巴斯夫公司研制、日本曹达公司开发的第一个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螨剂。该产品已于2001年底在日本上市。
关键词 甲氧基丙烯酸酯 杀螨剂 嘧螨酯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作用机理
下载PDF
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新化合物ZJ1621的生物活性 被引量:30
2
作者 胡伟群 朱卫刚 +2 位作者 陈定花 陈杰 郑韵红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3期240-244,共5页
对由国家南方农药创制中心浙江基地合成的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新化合物ZJ1621(2-[2-(5-氰基-2-甲基-苯基氧甲基)-苯基]-3-甲氧基丙烯酸甲酯)进行了温室杀菌活性及田间防效的研究。温室及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在100mg/L剂量下,该化合物能... 对由国家南方农药创制中心浙江基地合成的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新化合物ZJ1621(2-[2-(5-氰基-2-甲基-苯基氧甲基)-苯基]-3-甲氧基丙烯酸甲酯)进行了温室杀菌活性及田间防效的研究。温室及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在100mg/L剂量下,该化合物能有效防治小麦白粉病、黄瓜白粉病、黄瓜霜霉病等多种植物病害,防效在80%以上。该化合物在植株叶片之间不具有内吸传导性,但持效期可达14d以上,在25~200mg/L剂量范围内对试验作物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J1621 甲氧基丙烯酸酯杀菌剂 生物活性 杀菌谱
下载PDF
4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不同剂型对斑马鱼急性毒性效应 被引量:17
3
作者 贾伟 蒋红云 +2 位作者 张兰 张燕宁 毛连刚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42-251,共10页
采用半静态法测定了4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原药及制剂对斑马鱼(Brachydonio rerio)急性毒性。结果表明,以实测浓度计,250 g·L^(-1)嘧菌酯悬浮剂对斑马鱼的96 h半数致死浓度(LC50)值为0.539 mg·L^(-1),急性毒性为高毒,95%... 采用半静态法测定了4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原药及制剂对斑马鱼(Brachydonio rerio)急性毒性。结果表明,以实测浓度计,250 g·L^(-1)嘧菌酯悬浮剂对斑马鱼的96 h半数致死浓度(LC50)值为0.539 mg·L^(-1),急性毒性为高毒,95%嘧菌酯原药和50%嘧菌酯水分散粒剂对斑马鱼的LC50(96 h)值分别为1.09和1.21 mg·L^(-1),急性毒性均为中毒;98%啶氧菌酯原药和22.5%的啶氧菌酯悬浮剂对斑马鱼的LC50(96 h)值分别为0.0974和0.0972 mg·L^(-1),急性毒性均为剧毒;95%吡唑醚菌酯原药、1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和250 g·L^(-1)吡唑醚菌酯乳油对斑马鱼的LC50(96 h)值为0.0613、0.0549和0.0487 mg·L^(-1),急性毒性均为剧毒;95%醚菌酯原药和50%醚菌酯水分散粒剂对斑马鱼的LC50(96 h)值分别为0.468和0.702 mg·L^(-1),急性毒性均为高毒。这4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对斑马鱼均有较高风险,会对其他水生生物也存在潜在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氧基丙烯酸酯杀菌剂 斑马鱼 急性毒性 剂型 中毒症状
下载PDF
2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在土壤中的降解吸附特性及对地下水的影响 被引量:9
4
作者 郭敏 吴文铸 +2 位作者 张圣虎 宋宁慧 石利利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60-465,共6页
采用室内模拟试验,以江西红壤、东北黑土和太湖水稻土为代表性土壤,研究了啶氧菌酯和肟菌酯在土壤中的降解、吸附特性,并利用地下水污染指数(GUS)分析了其对地下水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杀菌剂的降解速率因含有的官能团不同而差异较大,... 采用室内模拟试验,以江西红壤、东北黑土和太湖水稻土为代表性土壤,研究了啶氧菌酯和肟菌酯在土壤中的降解、吸附特性,并利用地下水污染指数(GUS)分析了其对地下水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杀菌剂的降解速率因含有的官能团不同而差异较大,常温、好氧条件下,啶氧菌酯在江西红壤和东北黑土中为较难降解性,在太湖水稻土中为难降解性,肟菌酯在上述3种土壤中均为易降解性;常温、积水厌气条件下,啶氧菌酯在江西红壤、太湖水稻土和东北黑土中均为中等降解性,肟菌酯在3种土壤中均为易降解性。积水厌气条件有利于啶氧菌酯和肟菌酯的降解,厌氧微生物是影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降解的重要因素。啶氧菌酯在江西红壤、东北黑土和太湖水稻土中的吸附均较好地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方程,土壤有机碳分配系数(Koc)分别为811、613和926,属较难吸附等级,土壤有机质含量是影响啶氧菌酯在土壤中吸附性能的主要因素。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估算可知,肟菌酯Koc>20 000,属易吸附等级。啶氧菌酯在3种土壤中的GUS值介于1.8~2.8,具有一定的淋溶性,对地下水具有一定的潜在污染风险;肟菌酯在3种土壤中的GUS值均<1.8,不淋溶,对地下水的潜在污染风险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氧基丙烯酸酯杀菌剂 土壤 降解 吸附 地下水
下载PDF
QuEChERS-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快速检测果蔬中35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和三唑类杀菌剂的残留量 被引量:22
5
作者 许秀敏 龙朝阳 +4 位作者 黄伟雄 岳亚军 吕芬 黄湘东 刘锐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9年第4期1039-1047,共9页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快速测定水果蔬菜中35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和三唑类杀菌剂残留量的分析方法。方法样品用乙腈提取及QuEChERS方法净化,制得含有残留杀菌剂的上清液。采用Waters ACQUITY HSS T3 C_(18)柱(2.1 mm...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快速测定水果蔬菜中35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和三唑类杀菌剂残留量的分析方法。方法样品用乙腈提取及QuEChERS方法净化,制得含有残留杀菌剂的上清液。采用Waters ACQUITY HSS T3 C_(18)柱(2.1 mm×100 mm, 1.8μm)以0.2%甲酸溶液-乙腈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质谱(ESI+)电喷雾正离子模式电离,采用多离子检测模式对35种杀菌剂的定量离子和定性离子进行监测。结果在1.0~50μg/L的浓度范围内35种杀菌剂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为0.9990~0.9997;在5.0、50、100μg/kg添加水平的回收率为61.8%~125%,方法检出限为0.3~0.5μg/kg,定量限为1.0~1.5μg/kg。结论该方法快速、环境友好、准确、灵敏,适合水果蔬菜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和三唑类杀菌剂残留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氧基丙烯酸酯杀菌剂 三唑杀菌剂 残留 QUECHERS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果蔬
下载PDF
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47
6
作者 王丽 石延霞 +2 位作者 李宝聚 刘长令 向文胜 《农药科学与管理》 CAS 2008年第9期24-27,共4页
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是一类重要的新型杀菌剂,具有广谱、高效、安全的特点。本文从它的开发背景和现状、杀菌活性、作用机理和抗性研究等方面对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甲氧基丙烯酸酯杀菌剂 杀菌活性 作用机制 抗性
下载PDF
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果蔬中8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残留量 被引量:24
7
作者 王云凤 葛宝坤 +3 位作者 高建会 宓捷波 常春艳 陈其勇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30-133,共4页
建立一种测定果蔬中8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农药残留量的液相色谱-质谱检测方法。样品经乙腈提取,固相萃取柱净化,液相色谱分离,选择离子监测-大气压化学电离质谱测定。8种被测物在0.05mg/L~5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大于0.... 建立一种测定果蔬中8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农药残留量的液相色谱-质谱检测方法。样品经乙腈提取,固相萃取柱净化,液相色谱分离,选择离子监测-大气压化学电离质谱测定。8种被测物在0.05mg/L~5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大于0.9953。方法的测定低限为0.01mg/kg,平均回收率为76.5%~92.5%,重复试验7次,RSD值小于1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氧基丙烯酸酯杀菌剂 液相色谱-质谱法 固相萃取
下载PDF
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和三唑类杀菌剂对斑痣悬茧蜂的毒性 被引量:11
8
作者 张宁 张传清 +1 位作者 朱国念 刘亚慧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87-392,共6页
为明确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嘧菌酯、醚菌酯、肟菌酯)和三唑类(粉唑醇、腈菌唑、戊唑醇、己唑醇及戊菌唑)杀菌剂对寄生性天敌斑痣悬茧蜂Meteorus pulchricornis的毒性风险,在室内分别采用药膜法和摄入法测定了上述8种杀菌剂对斑痣悬茧蜂存... 为明确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嘧菌酯、醚菌酯、肟菌酯)和三唑类(粉唑醇、腈菌唑、戊唑醇、己唑醇及戊菌唑)杀菌剂对寄生性天敌斑痣悬茧蜂Meteorus pulchricornis的毒性风险,在室内分别采用药膜法和摄入法测定了上述8种杀菌剂对斑痣悬茧蜂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方法对结果有明显影响。在药膜法处理中,肟菌酯表现出最高的触杀毒性,其致死中时间(LT_(50)值)为1.18 d;戊菌唑次之,其LT_(50)值为1.98 d;粉唑醇的毒性最低,LT_(50)值长达52.58 d。在摄入法处理中,供试杀菌剂的LT_(50)值均大于15 d。除粉唑醇药膜处理和己唑醇摄入处理外,其余处理斑痣悬茧蜂的寿命均显著缩短。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应关注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和三唑类杀菌剂,尤其是肟菌酯和戊菌唑对斑痣悬茧蜂等寄生蜂天敌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氧基丙烯酸酯杀菌剂 三唑杀菌剂 斑痣悬茧蜂 毒性 致死中时间
下载PDF
4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对拟澳洲赤眼蜂成蜂的急性毒性及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6
9
作者 毛连纲 贾伟 +2 位作者 张兰 张燕宁 蒋红云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79-284,共6页
为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合理使用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采用试管药膜法测定了啶氧菌酯、吡唑醚菌酯、嘧菌酯和醚菌酯等4种药剂的原药及其制剂对拟澳洲赤眼蜂成蜂的急性毒性,并进行了安全性评价。对比原药结果发现,啶氧菌酯原药和醚菌酯... 为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合理使用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采用试管药膜法测定了啶氧菌酯、吡唑醚菌酯、嘧菌酯和醚菌酯等4种药剂的原药及其制剂对拟澳洲赤眼蜂成蜂的急性毒性,并进行了安全性评价。对比原药结果发现,啶氧菌酯原药和醚菌酯原药毒性很高,LR50依次是2.66×10-4及7.32×10-4mg a.i.·cm^(-2),均属于高风险;而吡唑醚菌酯原药及嘧菌酯原药毒性较低,LR50分别为3.01×10-3和3.47×10-3mg a.i.·cm^(-2),均为中等风险药剂。对比制剂结果发现,啶氧菌酯悬浮剂毒性最高,LR50为5.02×10-5mg a.i.·cm^(-2),为极高风险药剂;其次是吡唑醚菌酯悬浮剂及乳油,LR50分别为3.78×10-3和5.80×10-3mg a.i.·cm^(-2),均为中等风险药剂;最低的是嘧菌酯水分散粒剂、悬浮剂和醚菌酯水分散粒剂,LR50均大于4.0×10-2mg a.i.·cm^(-2),均为低风险药剂。部分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对天敌赤眼蜂存在较高风险,特别是啶氧菌酯,应避免田间使用,或通过避开赤眼蜂释放期来减少对赤眼蜂的伤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氧基丙烯酸酯 杀菌剂 赤眼蜂 急性毒性 安全性评价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水果中6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及其质谱裂解规律 被引量:16
10
作者 周瑶 杨惠琴 +4 位作者 时逸吟 陈佳娴 朱坚 邓晓军 郭德华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970-979,共10页
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同时测定橙子、香蕉、苹果、菠萝中E-苯氧菌胺、嘧菌酯、醚菌酯、啶氧菌酯、吡唑醚菌酯和肟菌酯6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残留的方法。采用计算机辅助谱图解析软件ACD Lab/MS Fragmenter对... 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同时测定橙子、香蕉、苹果、菠萝中E-苯氧菌胺、嘧菌酯、醚菌酯、啶氧菌酯、吡唑醚菌酯和肟菌酯6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残留的方法。采用计算机辅助谱图解析软件ACD Lab/MS Fragmenter对质谱裂解路径进行了分析。样品经乙腈提取,氨基固相萃取柱(SupelClean LC-NH2)净化,采用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50 mm×2.1 mm,1.7μm)进行分离,以含0.1%(v/v)甲酸的10mmol/L乙酸铵溶液和含0.1%(v/v)甲酸的乙腈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在电喷雾正离子模式下,采用多反应监测(MRM)模式监测,外标法定量。结果显示,6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在5~100μg/L(其中吡唑醚菌酯在1~20μg/L)范围内的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9。6种杀菌剂的加标回收率为60.4%~120%,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15%~15.1%(n=6)。该法能满足橙子、香蕉、苹果和菠萝中6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残留量的检测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固相萃取 计算机辅助谱图解析软件 甲氧基丙烯酸酯杀菌剂 水果
下载PDF
固相萃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中药材中7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残留量 被引量:21
11
作者 张育乐 黄超群 +2 位作者 朱晓雨 陈笑梅 莫卫民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64-269,共6页
建立了采用固相萃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同时测定麦冬、玄参、延胡索中7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残留量的方法。样品经乙酸乙酯提取,氨基固相萃取柱净化后,经C18色谱柱分离,以甲醇和1.0‰甲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电喷雾正离子模式离子... 建立了采用固相萃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同时测定麦冬、玄参、延胡索中7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残留量的方法。样品经乙酸乙酯提取,氨基固相萃取柱净化后,经C18色谱柱分离,以甲醇和1.0‰甲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电喷雾正离子模式离子化,选择反应监测方式监测,串联质谱测定,外标法定量。结果显示,各目标物在1或2个数量级浓度范围内的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6。醚菌胺、啶氧菌酯和肟菌酯的定量限为2μg/kg,嘧菌酯和吡唑醚菌酯的定量限为4μg/kg,Z-苯氧菌胺和醚菌酯的定量限为10μg/kg。各杀菌剂的回收率为60.4%~110%,相对标准偏差为1.2%~17%。该方法能满足麦冬、玄参、延胡索中7种目标杀菌剂残留量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萃取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甲氧基丙烯酸酯杀虫剂 中药材
下载PDF
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ZJ0712对黄瓜白粉病和霜霉病的毒力及药效评价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勇 王万立 +1 位作者 刘春艳 郝永娟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21-124,共4页
ZJ0712,2-[2-(2,5-二甲基苯氧基)甲基苯基]-3-甲氧基丙烯酸甲酯,是我国自行创制的高效广谱杀菌剂。为评价该药剂10%SC对黄瓜白粉病和霜霉病的使用效果,进行了室内和田间药效评价。经室内检测,该药剂对白粉病菌Sphaerotheca fuli... ZJ0712,2-[2-(2,5-二甲基苯氧基)甲基苯基]-3-甲氧基丙烯酸甲酯,是我国自行创制的高效广谱杀菌剂。为评价该药剂10%SC对黄瓜白粉病和霜霉病的使用效果,进行了室内和田间药效评价。经室内检测,该药剂对白粉病菌Sphaerotheca fuliginea的EC50和EC90值分别为1.79和5.47μg/mL,对霜霉病菌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的EC50和EC90值分别为0.34和45.15μg/mL。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该药剂对白粉病在10~20g/hm^2、对霜霉病在37.5~150g/hm^2剂量下防效分别为85.79%~91.33%和86.70%~90.18%。该药剂在本试验剂量范围内对作物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氧基丙烯酸酯杀菌剂 ZJ0712 室内毒力 田间药效 白粉病菌 霜霉病菌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13种甲氧基丙烯酸酯和三唑类杀菌剂在杧果中的残留及膳食摄入风险评估 被引量:4
13
作者 段云 关妮 +3 位作者 马晨 陈棠钻 罗金辉 魏静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75-183,共9页
为掌握我国杧果中甲氧基丙烯酸酯和三唑类杀菌剂残留的风险水平,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同时测定吡唑醚菌酯、苯醚甲环唑等13种杀菌剂的分析方法,并运用点评估法对儿童和成人的长期及短期膳食暴露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表明:13种... 为掌握我国杧果中甲氧基丙烯酸酯和三唑类杀菌剂残留的风险水平,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同时测定吡唑醚菌酯、苯醚甲环唑等13种杀菌剂的分析方法,并运用点评估法对儿童和成人的长期及短期膳食暴露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表明:13种杀菌剂在1~100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决定系数R^(2)≥0.9994,定量限(LOQ)为5μg/kg;在5种不同添加水平下,平均回收率为76%~122%,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7%~14%。残留检测结果显示:我国杧果主产区和消费城市1056份全果样品中检出率较高的杀菌剂有吡唑醚菌酯(22.6%)、嘧菌酯(18.5%)和苯醚甲环唑(15.5%)。运用杀菌剂50^(th)和97.5^(th)百分位点的残留值分别计算对长期摄入风险的贡献率和短期膳食摄入风险。结果表明:杧果中吡唑醚菌酯等13种杀菌剂对成人和儿童的长期摄入风险的贡献率分别为0.01%~0.5%和0.01%~0.3%,9种有急性参考剂量的杀菌剂残留在成人和儿童中短期暴露风险商分别为0.01%~7.2%和0.02%~28.9%,通过杧果摄入13种杀菌剂对人体产生的长期和短期膳食摄入风险较小。根据上述杀菌剂在我国杧果上的登记情况、GB 2763—202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以及膳食评估结果,建议加强对醚菌酯、丙环唑、腈菌唑、氟硅唑、腈苯唑、氟环唑和三唑醇7种杧果上未登记农药的监管,修订吡唑醚菌酯及制定肟菌酯等杀菌剂在杧果中最大残留限量(MR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甲氧基丙烯酸酯杀菌剂 三唑杀菌剂 杧果 残留 膳食摄入风险评估
下载PDF
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对葡萄霜霉病的防效评价 被引量:10
14
作者 郭建国 王春明 +2 位作者 吕和平 杜蕙 刘长远 《中国果树》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8-41,共4页
为了明确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对葡萄霜霉病病菌的生物活性,客观评价该类杀菌剂对葡萄霜霉病的防治效果及应用前景,进行了3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对葡萄霜霉病病菌的敏感性测定及对葡萄霜霉病的田间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3种甲... 为了明确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对葡萄霜霉病病菌的生物活性,客观评价该类杀菌剂对葡萄霜霉病的防治效果及应用前景,进行了3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对葡萄霜霉病病菌的敏感性测定及对葡萄霜霉病的田间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3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即250 g/L嘧菌酯悬浮剂、25%烯肟菌酯乳油和250 g/L吡唑醚菌酯乳油对葡萄霜霉病病菌的EC50分别为1.89、5.12、5.56μg/mL,EC90分别为13.27、42.01、36.63μg/mL;3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1 000倍液叶面喷雾7天后对葡萄霜霉病的防效在90.17%以上,均极显著高于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说明在甘肃天水地区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对葡萄霜霉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氧基丙烯酸酯杀菌剂 嘧菌酯 烯肟菌酯 吡唑醚菌酯 葡萄霜霉病 甘肃天水
下载PDF
不同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对辣椒疫霉菌的离体活性及防病方式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祁之秋 李兴海 +2 位作者 王英姿 魏松红 纪明山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5-98,共4页
比较了4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对辣椒疫霉菌的离体活性及其对辣椒疫霉病的保护和治疗作用。结果表明:醚菌酯、嘧菌酯、烯肟菌酯和唑菌胺酯对辣椒疫霉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相对较差,EC50分别为8.88,34.64,125.90,17.04μg·mL-1;... 比较了4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对辣椒疫霉菌的离体活性及其对辣椒疫霉病的保护和治疗作用。结果表明:醚菌酯、嘧菌酯、烯肟菌酯和唑菌胺酯对辣椒疫霉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相对较差,EC50分别为8.88,34.64,125.90,17.04μg·mL-1;对孢子囊形成具有较高抑制活性,EC50分别为1.31,3.43,6.92,1.92μg·mL-1;对孢子囊萌发活性更高,EC50分别为0.94,2.50,1.73,0.76μg·mL-1。活体试验表明,4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对辣椒疫霉病具有很好的保护和治疗作用,且保护作用强于治疗作用。4种杀菌剂保护作用的防病效果均在67.9%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疫霉菌 甲氧基丙烯酸酯杀菌剂 离体活性 防病方式
下载PDF
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防治葡萄霜霉病试验 被引量:6
16
作者 刘春艳 王勇 +1 位作者 郝永娟 魏军 《中国果树》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7-39,共3页
葡萄霜霉病是葡萄生产上的重要病害,随着保护地葡萄栽培面积的不断扩大及冬季气温的趋暖,该病害发生逐年加重,一般年份减产20%~30%,重者减产80%以上,给生产造成严重损失。目前生产上大多采用化学药剂防治。一些药剂因长期使用... 葡萄霜霉病是葡萄生产上的重要病害,随着保护地葡萄栽培面积的不断扩大及冬季气温的趋暖,该病害发生逐年加重,一般年份减产20%~30%,重者减产80%以上,给生产造成严重损失。目前生产上大多采用化学药剂防治。一些药剂因长期使用,已使病菌产生了较强的抗性,很难有效控制葡萄霜霉病的发生和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药剂防治 甲氧基丙烯酸酯杀菌剂 葡萄霜霉病 试验 葡萄生产 病害发生 保护地葡萄 冬季气温
下载PDF
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对水稻恶苗病的田间药效 被引量:2
17
作者 杨红福 姚克兵 +1 位作者 束兆林 吉沐祥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66-167,共2页
研究醚菌酯、嘧菌酯、吡唑醚菌酯3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对水稻恶苗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3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对水稻恶苗病防效并不突出,约为85%。经分析发现,该类杀菌剂对叶面病害可能具有优良的防效,而对水稻种传病害恶... 研究醚菌酯、嘧菌酯、吡唑醚菌酯3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对水稻恶苗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3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对水稻恶苗病防效并不突出,约为85%。经分析发现,该类杀菌剂对叶面病害可能具有优良的防效,而对水稻种传病害恶苗病防效并不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氧基丙烯酸酯杀菌剂 水稻 恶苗病 药效评价
下载PDF
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抗性剖析 被引量:22
18
作者 柏亚罗 万红梅 《农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88-95,共8页
对16种农业重要病原菌的细胞色素b基因结构序列进行比对,揭示了这些病原菌对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产生抗性的作用机理,提出了农业生产中延缓抗性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抗性 甲氧基丙烯酸酯杀菌剂 QoIs G143A突变体 F129L突变体 网斑病 黄斑病 农业重要病害 内含子 复配产品的使用
下载PDF
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作用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56
19
作者 思彬彬 杨卓 《世界农药》 CAS 2007年第6期5-9,共5页
本文综述了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Strobilurins)的研究进展,包括这类杀菌剂的开发、作用机制及抗药性研究。这类杀菌剂活性高,杀菌谱广,而且对环境友好。这类杀菌剂作用于真菌线粒体的电子传递链的复合物Ⅲ,阻止电子传递,抑制能量合... 本文综述了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Strobilurins)的研究进展,包括这类杀菌剂的开发、作用机制及抗药性研究。这类杀菌剂活性高,杀菌谱广,而且对环境友好。这类杀菌剂作用于真菌线粒体的电子传递链的复合物Ⅲ,阻止电子传递,抑制能量合成。由于作用位点单一,易产生抗药性,其抗药性机制主要是细胞色素 b 基因序列上发生点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氧基丙烯酸酯杀菌剂 作用机制 抗药性
下载PDF
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和酰胺类杀菌剂品种市场和抗性发展情况 被引量:20
20
作者 何秀玲 张一宾 《世界农药》 CAS 2013年第3期14-19,共6页
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和琥珀酸脱氢酶(SDH)抑制剂型酰胺类杀菌剂均为广泛应用于多种植物病害防治的呼吸抑制剂类杀菌剂,概述了这两类杀菌剂的品种和市场,并对它们的抗性情况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
关键词 甲氧基丙烯酸酯 酰胺 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 杀菌剂 市场 抗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