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0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甲氧基聚乙二醇-聚己内酯共聚物载药7-乙基-10-羟基喜树碱纳米粒的制备及药动学参数的测定 被引量:4
1
作者 陈玮琦 栾立标 《药学进展》 CAS 2009年第12期553-558,共6页
目的:制备甲氧基聚乙二醇-聚己内酯(MePEG-PCL)共聚物载药7-乙基-10-羟基喜树碱(SN-38)纳米粒,并测定其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参数。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MePEG-PCL共聚物载药SN-38纳米粒。将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静脉注射SN-38纳米... 目的:制备甲氧基聚乙二醇-聚己内酯(MePEG-PCL)共聚物载药7-乙基-10-羟基喜树碱(SN-38)纳米粒,并测定其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参数。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MePEG-PCL共聚物载药SN-38纳米粒。将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静脉注射SN-38纳米粒及SN-38溶液制剂(作为对照),采用HPLC法测定两种制剂给药后0.17、0.5、1、2、3、5、7、9、12小时的血药浓度,并用3p97药动学软件处理数据,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制得的MePEG-PCL共聚物载药SN-38纳米粒粒径为115 nm,包封率大于90%,纳米粒分散液中SN-38质量浓度约为0.2 g.L-1。SN-38纳米粒和SN-38溶液制剂的代谢半衰期(t1/2β)分别为(8.8±1.4)和(1.4±0.3)h;AUC分别为(3.1±0.8)和(1.9±0.5)g.h.L-1。结论:MePEG-PCL嵌段共聚物能够有效包载SN-38。与SN-38溶液制剂相比,MePEG-PCL共聚物载药SN-38纳米粒代谢半衰期更长,AUC更大,表明其具有长循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氧基聚乙二醇-聚己内酯共聚物 7-乙基-10-羟基喜树碱 纳米粒 药动学
下载PDF
聚偏氟乙烯-b-聚甲氧基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的合成和凝聚态结构
2
作者 高珊珊 王文硕 包永忠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60-566,共7页
为了制备综合性能优异的固态聚合物电解质基材,通过碘转移活性自由基聚合(ITP)合成聚偏氟乙烯-b-聚甲氧基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PVDF-b-PPEGMA)共聚物。通过1H-核磁共振和凝胶渗透色谱证明了共聚物分子的合成,采用红外光谱和透射电子显... 为了制备综合性能优异的固态聚合物电解质基材,通过碘转移活性自由基聚合(ITP)合成聚偏氟乙烯-b-聚甲氧基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PVDF-b-PPEGMA)共聚物。通过1H-核磁共振和凝胶渗透色谱证明了共聚物分子的合成,采用红外光谱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共聚物的凝聚态结构,并测试共聚物/双三氟甲基磺酰亚胺锂(LiTFSi)固态聚合物电解质的电导率。结果表明:聚甲氧基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PPEGMA)链段的嵌段引入可促进β相聚偏氟乙烯(PVDF)结晶的形成;PVDF和PPEGMA链段热力学不相容,嵌段共聚物存在微相分离,随着PPEGMA嵌段比增加,共聚物由“海-岛”相结构向双连续相结构转变。PPEGMA质量分数为25.5%的嵌段共聚物与锂盐混合(氧化乙烯与Li^(+)物质的量比n(EO):n(Li^(+))为10:1)能达到9.4×10^(-5)S·cm^(−1)的室温离子电导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氟乙烯 甲氧基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 嵌段共聚物 结晶 相结构
下载PDF
聚氨酯绷带用PEG-CL-LA共聚物的制备及其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虞远忠 夏浙安 +1 位作者 陈伶俐 叶炜 《中国胶粘剂》 CAS 2024年第4期35-40,共6页
以辛酸亚锡为催化剂,聚乙二醇(PEG)为起始剂,ε-己内酯(CL)和乳酸(LA)为原料,在170℃和高真空的条件下直接缩聚合成了不同数量CL单元与LA单元的二元醇共聚物(PLCA)。PLCA与过量的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100)及少量叔胺类催化... 以辛酸亚锡为催化剂,聚乙二醇(PEG)为起始剂,ε-己内酯(CL)和乳酸(LA)为原料,在170℃和高真空的条件下直接缩聚合成了不同数量CL单元与LA单元的二元醇共聚物(PLCA)。PLCA与过量的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100)及少量叔胺类催化剂混合,在70℃反应,得到异氰酸酯封端的共聚物混合胶体(PLCA-PU),并涂覆在聚酯多孔编织带上制备出聚氨酯绷带。保持PEG的量,改变CL和LA的比例和异氰酸酯的量,得到一系列的PLCA和PLCA-PU。对它们的结构进行了分析,并对聚氨酯绷带的固化时间、径向压缩力值进行了测试。研究结果表明:成功制备了PLCA和PLCA-PU;当R=5、n(PEG)∶n(CL)∶n(LA)=1∶6∶7时,PLCA-PU制备的绷带的固化时间为383 s,压缩力值最高能达到19.4 N;选用合适的物料配比可以满足绷带尽快固化、具有合适刚性强度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二醇 氨酯绷带 Ε-己内酯 乳酸
下载PDF
星型PLLA-PEG嵌段共聚物纤维膜的制备及其亲水性能
4
作者 邢东风 李雲环 +3 位作者 高宇 王福兴 富强 金达莱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5-52,共8页
星型结构相比较于线型结构具有更稳定的形态和更优异的力学性能。选用季戊四醇(PET)为引发剂,辛酸亚锡(Sn(Oct)_(2))为催化剂,通过L-丙交酯(L-LA)的开环聚合(ROP)制备星型端羟基聚(L-丙交酯)(s-PLLA),并与聚乙二醇(PEG,相对分子质量为10... 星型结构相比较于线型结构具有更稳定的形态和更优异的力学性能。选用季戊四醇(PET)为引发剂,辛酸亚锡(Sn(Oct)_(2))为催化剂,通过L-丙交酯(L-LA)的开环聚合(ROP)制备星型端羟基聚(L-丙交酯)(s-PLLA),并与聚乙二醇(PEG,相对分子质量为1000)缩合制备四臂星型聚(L-丙交酯)-聚乙二醇共聚物(s-PLLA-PEG)。采用^(1)H-核磁共振、^(13)C-核磁共振、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超高效聚合物色谱仪对产物进行表征,并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s-PLLA-PEG纤维膜进行亲水性能测试。结果表明:s-PLLA-PEG共聚物被成功合成;相对于s-PLLA,s-PLLA-PEG的熔体温度和玻璃化转变温度降低,柔韧性得到改善,韧性增强;s-PLLA-PEG纤维膜对水的接触角是84.10°,随着时间的推移,接触角逐渐减小,最终水被纤维膜完全吸收,相比较s-PLLA纤维膜具有更强的亲水性。该研究表明,PEG嵌段的引入可以有效改善s-PLLA纤维膜的亲水性,展现出静电纺s-PLLA-PEG纤维膜在医用敷料领域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型 (L-丙交酯)-乙二醇共聚物 静电纺丝 亲水性
下载PDF
染料木素甲氧基封端的聚乙二醇-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胶束在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何礼 金虹 +1 位作者 韩瑞伟 阎雪莹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496-1500,共5页
目的:研究染料木素甲氧基封端的聚乙二醇-乳酸羟基乙酸(Me PEG-PLGA)共聚物胶束在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特征。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染料木素在小鼠血浆及各组织(心、肝、脾、肺、肾)中的浓度。色谱柱为Dikma Diamonsil C18,流动相... 目的:研究染料木素甲氧基封端的聚乙二醇-乳酸羟基乙酸(Me PEG-PLGA)共聚物胶束在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特征。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染料木素在小鼠血浆及各组织(心、肝、脾、肺、肾)中的浓度。色谱柱为Dikma Diamonsil C18,流动相为甲醇-水(60∶40,V/V),流速为1.0 m L/min,检测波长为260 nm,柱温为35℃,进样量为10μL。48只小鼠分为乳剂组和胶束组,每组24只,分别按40 mg/kg剂量尾静脉注射染料木素乳剂或染料木素Me PEG-PLGA共聚物胶束,检测给药后5、30、90 min血浆及各组织(心、肝、脾、肺、肾)中染料木素的含量,比较两组AUC_(0-90 min)和平均驻留时间(MRT)。结果:胶束组小鼠给药后5、30、90min血浆中染料木素的含量均高于乳剂组,给药后5、30 min肝组织中染料木素的含量均低于乳剂组。与乳剂组比较,胶束组小鼠血浆中染料木素的AUC_(0-90 min)明显增加、MRT明显延长(P<0.01),肝组织中染料木素的AUC_(0-90 min)明显降低、MRT明显缩短(P<0.05),肾组织中染料木素的AUC_(0-90 min)明显增加(P<0.05),其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染料木素制成Me PEGPLGA共聚物胶束后,可增加血浆中染料木素的分布,降低其在肝组织中分布,从而可能会提高治疗效果并降低药物肝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料木素 甲氧基封端的乙二醇-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胶束 小鼠 组织分布
下载PDF
气相色谱法测定聚乙二醇单甲醚中2-甲氧基乙醇的残留量 被引量:1
6
作者 高巧月 唐海磊 +3 位作者 郭昕 刘正宇 何东升 涂家生 《中国药品标准》 CAS 2023年第2期182-185,共4页
目的:建立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法测定聚乙二醇单甲醚中2-甲氧基乙醇残留量的分析方法,为聚乙二醇单甲醚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Agilent DB-WAX(30 m×0.53 mm, 1.0μm)气相色谱柱,起始柱温40℃,保持5 min,以10℃·min^(... 目的:建立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法测定聚乙二醇单甲醚中2-甲氧基乙醇残留量的分析方法,为聚乙二醇单甲醚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Agilent DB-WAX(30 m×0.53 mm, 1.0μm)气相色谱柱,起始柱温40℃,保持5 min,以10℃·min^(-1)的速率升温至200℃,保持10 min。进样口温度200℃,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温度为250℃。样品以水溶解,液体进样。结果:2-甲氧基乙醇在0.5~2.0μg·mL^(-1)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5 7),平均回收率为(105.0±3.9)%(RSD=4%),检测限为0.3μg·mL^(-1),定量限为0.5μg·mL^(-1)。2-甲氧基乙醇对照品水溶液在5 d内稳定。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环保,具有良好的系统适用性、线性、稳定性、精密度和准确度,可用于聚乙二醇单甲醚中2-甲氧基乙醇残留量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甲氧基乙醇 气相色谱法 乙二醇单甲醚
下载PDF
一种聚己内酯-聚乙二醇-聚己内酯磁性共聚物微球的制备 被引量:6
7
作者 苟马玲 张阳德 +6 位作者 王辉 谢震 王吉伟 潘一峰 谢希惠 涂铭旌 钱志勇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35-237,241,共4页
通过开环聚合的方法合成了聚己内酯-聚乙二醇-聚己内酯共聚物,以聚乙二醇为致孔剂,采用溶剂扩散法制备磁性聚合物多孔微球。结果表明微球为多孔结构,孔与孔相连,同时微球具有超顺磁性。
关键词 磁流体 己内酯-乙二醇-己内酯共聚物 合物微球 溶剂扩散 多孔材料
下载PDF
三嵌段共聚物临界胶束浓度与分子横截面积测定
8
作者 黄斐斐 田福平 +2 位作者 戴岳 张艳娟 贺民 《实验室科学》 2024年第2期43-46,共4页
采用双毛细管最大泡压法装置测定了25℃条件下不同浓度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聚乙二醇-聚丙二醇-聚乙二醇三嵌段共聚物(PEG-PPG-PEG;Pluronic L-64)对溶液表面张力的影响。采用Origin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算得到其临界胶束浓度(CMC)。... 采用双毛细管最大泡压法装置测定了25℃条件下不同浓度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聚乙二醇-聚丙二醇-聚乙二醇三嵌段共聚物(PEG-PPG-PEG;Pluronic L-64)对溶液表面张力的影响。采用Origin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算得到其临界胶束浓度(CMC)。基于吉布斯(Gibbs)与朗格缪尔(Langmuir)吸附等温式,对溶液表面张力与浓度关系进行一步非线性拟合,计算获得吸附分子的横截面积。该实验扩展了最大泡压法测定表面张力的应用,提高了学生分析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大泡压法 乙二醇-丙二醇-乙二醇三嵌段共聚物 临界胶束浓度 分子横截面积
下载PDF
聚乙烯/聚己内酯-聚乙二醇共聚物共混物组分相容性及其光水双降解的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柯毓才 贝建中 +2 位作者 李泽 王文昌 王身国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73-78,共6页
用动态力学振簧仪、DSC、FT IR、光辐照、浸水降解法研究了马来酸酐化线型低密度聚乙烯 (MPE) /聚己内酯 聚乙二醇共聚物 (PCE)共混物的组分相容性、晶区的熔化和结晶行为以及降解特性 .结果表明 ,马来酸酐化是发生在LLDPE短支链的甲... 用动态力学振簧仪、DSC、FT IR、光辐照、浸水降解法研究了马来酸酐化线型低密度聚乙烯 (MPE) /聚己内酯 聚乙二醇共聚物 (PCE)共混物的组分相容性、晶区的熔化和结晶行为以及降解特性 .结果表明 ,马来酸酐化是发生在LLDPE短支链的甲基末端上并通过马来酸酐与PCE的羟基形成氢键相互作用 ,使两组分存在部分相容性 ,PCE的主转变与MPE支链的 β转变发生内移现象 .在共混物中加入乙烯 丙烯酸共聚物(EAA)可以起增容作用 ,同时使MPE和PCE组分的熔点和熔化热进一步下降 .对不同含量PCE的MPE/PCE/EAA共混物的降解特性的研究表明 ,PCE的加入使体系发生光、水降解 ,且随PCE含量的增加降解速度加快 .光 水联合作用的降解速度比单一光或水降解更快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来酸酐化乙烯 己内酯 乙二醇 共聚物 相容性 -水联合降解
下载PDF
两亲嵌段共聚物聚乙二醇-聚(α-炔丙基-δ-戊内酯)的合成
10
作者 来兰梅 刘瑛 +1 位作者 徐茂田 赵文献 《河南化工》 CAS 2010年第2期9-11,共3页
首次合成了端甲氧基聚乙工醇-聚(α-炔丙基-δ-戊内酯)嵌段共聚物。首先用炔丙基溴修饰δ-戊内酯,再以三氟甲磺酸亚锡为催化剂,利用开环聚合的方法,用端甲氧基聚乙二醇引发α-炔丙基-δ-戊内酯开环聚合,合成了侧链带有炔丙基的端... 首次合成了端甲氧基聚乙工醇-聚(α-炔丙基-δ-戊内酯)嵌段共聚物。首先用炔丙基溴修饰δ-戊内酯,再以三氟甲磺酸亚锡为催化剂,利用开环聚合的方法,用端甲氧基聚乙二醇引发α-炔丙基-δ-戊内酯开环聚合,合成了侧链带有炔丙基的端甲氧基聚乙二醇-聚(α-炔丙基-δ戊内酯)嵌段共聚物。并用1HNMR,IR和GPC等方法对所得嵌段聚合物的组成、结构进行了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炔丙基 甲氧基乙二醇 δ-内酯 开环 生物可降解
下载PDF
甲氧基聚乙二醇单醚丙烯酸酯的合成及共聚物的热稳定性 被引量:1
11
作者 陆悦 周静 +2 位作者 施和平 陈强 吴石山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3,8,共4页
探讨了酸醇(-COOH/-OH)物质的量比、催化剂(对甲苯磺酸)用量和反应温度对甲氧基聚乙二醇单醚(MPEG)和丙烯酸(AA)之间的酯化率的影响。在相同的反应时间,随着酸醇物质的量比、对甲苯磺酸用量的增加和反应温度升高,酯化率提高。... 探讨了酸醇(-COOH/-OH)物质的量比、催化剂(对甲苯磺酸)用量和反应温度对甲氧基聚乙二醇单醚(MPEG)和丙烯酸(AA)之间的酯化率的影响。在相同的反应时间,随着酸醇物质的量比、对甲苯磺酸用量的增加和反应温度升高,酯化率提高。聚丙烯酸接枝甲氧基聚乙二醇共聚物(PAA-g-MPEG)组成比与投料比较接近。甲氧基聚乙二醇单醚丙烯酸酯(MPEGAA)的热分解主要在320℃-450℃范围,其最大热分解速率出现在417.5℃。PAA-g-MPEO中的支链热降解和主链脱羧分别发生在330℃-425℃和425℃-460℃范围,其最大热分解速率分别出现在393℃和4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氧基乙二醇单醚丙烯酸酯 丙烯酸接枝甲氧基乙二醇共聚物 组成比 热分解
下载PDF
两亲性聚己内酯-b-聚乙二醇-b-聚甲基丙烯酸(2-羟乙酯)三嵌段共聚物的合成及成胶束化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罗淼 冯婷婷 +1 位作者 蔡孟锬 罗祥林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027-5031,5036,共6页
通过开环聚合(ROP)、DCC偶合反应及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合成3种不同臂数(线性、三臂和六臂)的聚己内酯-b-聚乙二醇-b-聚甲基丙烯酸(2-羟乙酯)(PCL-PEG-PHEMA)三嵌段共聚物。通过核磁氢谱(1 H NMR)红外谱图证明合成了设计产物。以... 通过开环聚合(ROP)、DCC偶合反应及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合成3种不同臂数(线性、三臂和六臂)的聚己内酯-b-聚乙二醇-b-聚甲基丙烯酸(2-羟乙酯)(PCL-PEG-PHEMA)三嵌段共聚物。通过核磁氢谱(1 H NMR)红外谱图证明合成了设计产物。以溶剂挥发法制备胶束并进行载药实验。用激光粒度仪测定胶束粒径、粒径分布及zeta电位,用荧光光谱仪以芘荧光探针法测定临界胶束浓度,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表征胶束载药量、包封率。结果表明,3种三嵌段共聚物均能形成稳定的载药胶束,其中具有星形结构的六臂的三嵌段共聚物具有最低的胶束粒径和临界胶束浓度、最高的载药量和包封率。因此,星形六臂的PCL-PEG-PHEMA可作为新的药物载体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己内酯-b-乙二醇-b-甲基丙烯酸(2-羟乙酯) 两亲性合物 原子转移自由基 胶束
下载PDF
线型和星型聚乙二醇-聚己酸内酯两亲嵌段共聚物聚集行为
13
作者 鲁成飞 郭圣荣 +1 位作者 张亚琼 姚炎庆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55-660,共6页
分别以单甲氧基聚乙二醇和4臂聚乙二醇引发己酸内酯开环聚合制得线型和星型聚乙二醇-聚己酸内酯(PEG-PCL)两亲嵌段共聚物。IR1、H-NMR和GPC测试结果表明所合成的共聚物具有预期的结构。该PEG-PCL两亲嵌段共聚物中PEG组分具有结晶性。共... 分别以单甲氧基聚乙二醇和4臂聚乙二醇引发己酸内酯开环聚合制得线型和星型聚乙二醇-聚己酸内酯(PEG-PCL)两亲嵌段共聚物。IR1、H-NMR和GPC测试结果表明所合成的共聚物具有预期的结构。该PEG-PCL两亲嵌段共聚物中PEG组分具有结晶性。共聚物在水相中自组装形成聚集体,聚集体的水合直径小于50 nm。高浓度共聚物在水性介质中会发生凝胶-溶胶转变,在凝胶-溶胶转变温度以下,共聚物形成凝胶网状结构。共聚物中PEG组分的结晶性、在水相中生成的聚集体的水合直径以及凝胶-溶胶转变行为均与聚合物的组成以及分子形状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转变 结晶性 乙二醇-聚己内酯嵌段共聚物
下载PDF
聚己内酯-聚乙二醇嵌段共聚物Ⅱ.组成、结晶性同降解性间关系 被引量:15
14
作者 王身国 邱波 +1 位作者 高家武 段跃新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560-565,共6页
采用DSC法测定了新嵌段共聚物聚己内酯(PCL)-聚乙二醇(PEG)嵌段共聚物(PCE)的结晶性,研究了共聚物的结晶性同组成及降解性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共聚物中PEG组分的含量和分子量增加,共聚物的结晶性下降,亲水性... 采用DSC法测定了新嵌段共聚物聚己内酯(PCL)-聚乙二醇(PEG)嵌段共聚物(PCE)的结晶性,研究了共聚物的结晶性同组成及降解性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共聚物中PEG组分的含量和分子量增加,共聚物的结晶性下降,亲水性提高,降解速度加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己内酯 乙二醇 嵌段共聚物 结晶性 降解性
下载PDF
聚乙二醇/聚己内酯三嵌段共聚物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7
15
作者 邓联东 孙多先 +2 位作者 姚芳莲 霍建中 董岸杰 《现代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5-37,共3页
以甲苯二异氰酸酯 (TDI)为偶联剂 ,合成了聚乙二醇 (PEG) /聚己内酯 (PCL)两亲性三嵌段共聚物 (PEG-b-PCL -b -PEG ,PECL) ,采用IR、1 H-NMR、DSC和WAXD分析和研究了PECL的结构与性能。实验结果表明 ,PECL的结构和组成与设计相一致 ,结... 以甲苯二异氰酸酯 (TDI)为偶联剂 ,合成了聚乙二醇 (PEG) /聚己内酯 (PCL)两亲性三嵌段共聚物 (PEG-b-PCL -b -PEG ,PECL) ,采用IR、1 H-NMR、DSC和WAXD分析和研究了PECL的结构与性能。实验结果表明 ,PECL的结构和组成与设计相一致 ,结晶度和熔点均低于均聚物 ,且随着PECL中PCL嵌段含量的增加 ,PCL嵌段熔点升高。透射电镜照片显示PECL纳米粒呈核 /壳结构的球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二醇-b-己内酯-b-乙二醇 两亲性三嵌段共聚物 乙二醇 己内酯
下载PDF
壳聚糖-聚乙二醇接枝共聚物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9
16
作者 孙毅毅 侯世祥 +2 位作者 陈彤 何军 袁子雁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76-79,104,共5页
用1,1'羰基二咪唑活化MPEG法制备活化MPEG,再用活化MPEG与壳聚糖上的伯氨基反应,两步法合成了壳聚糖-聚乙二醇接枝共聚物。用FT-IR、1H-NMR对共聚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分别用重量法、间接法及1H-NMR测定了接枝率约为11%,符合经典隐... 用1,1'羰基二咪唑活化MPEG法制备活化MPEG,再用活化MPEG与壳聚糖上的伯氨基反应,两步法合成了壳聚糖-聚乙二醇接枝共聚物。用FT-IR、1H-NMR对共聚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分别用重量法、间接法及1H-NMR测定了接枝率约为11%,符合经典隐形纳米粒材料的PEG含量。用X-射线衍射及DSC证明了聚合物的结晶度有所增强,有望作为隐形纳米粒的载体材料使用。为长循环及实体瘤给药系统研究提供新的载体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氧基乙二醇 接枝共聚物 隐形纳米粒 载体材料
下载PDF
聚乙二醇-2,5-二巯基-1,3,4-噻二唑共聚物摩擦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叶文玉 程铁峰 +3 位作者 郭新勇 于丽 张治军 党鸿辛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887-889,共3页
在大分子主链中引入S、N等具有抗磨活性的杂原子,可改善聚合物作为润滑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在四球摩擦试验机上考察了该聚合物作为高水基润滑添加剂的摩擦性能。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钢球摩擦表面形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聚合物具有较... 在大分子主链中引入S、N等具有抗磨活性的杂原子,可改善聚合物作为润滑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在四球摩擦试验机上考察了该聚合物作为高水基润滑添加剂的摩擦性能。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钢球摩擦表面形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聚合物具有较好的极压抗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二醇-2 5-二巯基-1 3 4-噻二唑 共聚物 摩擦性能 研究
下载PDF
聚乳酸-聚乙二醇共聚物为载体的缓释疫苗微球的制备及特性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徐希明 沈玉萍 +2 位作者 余江南 皋古云 曹建平 《中国药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4期1080-1082,共3页
目的制备缓释疫苗微球。方法以聚乳酸-聚乙二醇共聚物(PELA)为载体,醋酸乙酯为有机溶剂,采用W/O/W溶剂扩散法制备PELA疫苗微球。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微球的形态,激光散射技术测定其粒径分布;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 PAGE)研究微球包裹... 目的制备缓释疫苗微球。方法以聚乳酸-聚乙二醇共聚物(PELA)为载体,醋酸乙酯为有机溶剂,采用W/O/W溶剂扩散法制备PELA疫苗微球。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微球的形态,激光散射技术测定其粒径分布;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 PAGE)研究微球包裹前后疫苗蛋白的稳定性;BCA法测定疫苗微球的载药量和包封率,同时考察疫苗微球的体外释药性能。结果所得微球呈类球形,平均粒径为5.38μm,疫苗微球载药量为5.12%,包封率达75.25%;包裹前后疫苗蛋白的结构稳定; 体外释药结果显示,疫苗微球前3 d以Higuchi方程(r=0.997 7)释放,3 d后则以零级恒速释放(r=0.992 2),28 d累积释药量为69.10%。结论以PELA为载体的疫苗微球具有较高的包封率、载药量和明显的缓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乙二醇共聚物 微球 疫苗 缓释
下载PDF
AB型两亲聚L-谷氨酸-苄酯-聚乙二醇嵌段共聚物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11
19
作者 张国林 吴秋华 +1 位作者 潘彤 马建标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23-227,共5页
利用L 谷氨酸和苯甲醇反应制备了L 谷氨酸 苄酯 ,然后将其与三聚光气反应制备了N 羧基 L 谷氨酸 环内酸酐 (NCA) .以聚乙二醇单甲醚 (MPEG)为原料 ,制备了端氨基聚乙二醇单甲醚 (MPEG NH2 ) ,并以此作为引发剂 ,引发NCA开环聚合 ,合... 利用L 谷氨酸和苯甲醇反应制备了L 谷氨酸 苄酯 ,然后将其与三聚光气反应制备了N 羧基 L 谷氨酸 环内酸酐 (NCA) .以聚乙二醇单甲醚 (MPEG)为原料 ,制备了端氨基聚乙二醇单甲醚 (MPEG NH2 ) ,并以此作为引发剂 ,引发NCA开环聚合 ,合成了不同分子量的聚L 谷氨酸 苄酯 聚乙二醇单甲醚 (PBGM )嵌段共聚物 .利用IR、1 H NMR、DSC、GPC等方法对共聚物结构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 ,MPEG NH2 引发NCA开环聚合得到的是嵌段共聚物 ,通过1 H NMR谱得到共聚物组成及数均分子量 ;随着共聚物中MPEG含量的增高 ,聚L 谷氨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谷氨酸-苄酯-乙二醇 嵌段共聚物 合成 结构表征 开环 医用生物降解高分子 两亲性
下载PDF
N-乙烯基-2-吡咯烷酮-丙烯酸共聚物/聚乙二醇半互穿网络水凝胶的合成及其药物缓释性能 被引量:20
20
作者 何尚锦 贾启燕 +3 位作者 石可瑜 丽娜 杜宗杰 张保龙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742-745,共4页
以 N -乙烯基 -2 -吡咯烷酮 (NVP)、丙烯酸 (AA)及聚乙二醇 60 0 0 (PEG60 0 0 )为原料 ,N ,N -亚甲基双丙烯酰胺 (BIS)为交联剂 ,偶氮二异丁腈 (A IBN )为引发剂 ,采用自由基聚合法合成了乙烯基吡咯烷酮 -丙烯酸共聚物与聚乙二醇 (pol... 以 N -乙烯基 -2 -吡咯烷酮 (NVP)、丙烯酸 (AA)及聚乙二醇 60 0 0 (PEG60 0 0 )为原料 ,N ,N -亚甲基双丙烯酰胺 (BIS)为交联剂 ,偶氮二异丁腈 (A IBN )为引发剂 ,采用自由基聚合法合成了乙烯基吡咯烷酮 -丙烯酸共聚物与聚乙二醇 (poly[NVP-AA] /PEG)半互穿网络 (semi-IPN )水凝胶。聚合物的 DSC分析表明材料属于非均相材料 ,体系中的 poly[NVP-AA]与 PEG部分相容。溶胀性能的测定显示材料对 p H敏感。利用上述聚合物为载体对抗癌药 5 -氟脲嘧啶 (5 -F U )进行包埋 ,分别在模拟的胃液和肠液 ,即 SGF和 SIF缓冲溶液中 ,3 7℃下进行体外释药研究。结果表明 ,随着样品中 PEG量的增加 ,释药曲线趋于平缓 ,释药周期变长 ,最终的平衡释药量减小 ;另外 ,聚合物交联度对释药性能的影响与释放介质有关 ,在 SIF缓冲溶液中 ,释药行为基本与交联度无关 ,而在 SGF缓冲溶液中 ,交联度越高 ,释药周期越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乙烯基-2-吡咯烷酮-丙烯酸共聚物 乙二醇 半互穿网络水凝胶 合成 药物缓释性能 药物载体 药物控制释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