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0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甲氧基聚乙二醇-聚己内酯共聚物载药7-乙基-10-羟基喜树碱纳米粒的制备及药动学参数的测定 被引量:4
1
作者 陈玮琦 栾立标 《药学进展》 CAS 2009年第12期553-558,共6页
目的:制备甲氧基聚乙二醇-聚己内酯(MePEG-PCL)共聚物载药7-乙基-10-羟基喜树碱(SN-38)纳米粒,并测定其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参数。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MePEG-PCL共聚物载药SN-38纳米粒。将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静脉注射SN-38纳米... 目的:制备甲氧基聚乙二醇-聚己内酯(MePEG-PCL)共聚物载药7-乙基-10-羟基喜树碱(SN-38)纳米粒,并测定其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参数。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MePEG-PCL共聚物载药SN-38纳米粒。将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静脉注射SN-38纳米粒及SN-38溶液制剂(作为对照),采用HPLC法测定两种制剂给药后0.17、0.5、1、2、3、5、7、9、12小时的血药浓度,并用3p97药动学软件处理数据,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制得的MePEG-PCL共聚物载药SN-38纳米粒粒径为115 nm,包封率大于90%,纳米粒分散液中SN-38质量浓度约为0.2 g.L-1。SN-38纳米粒和SN-38溶液制剂的代谢半衰期(t1/2β)分别为(8.8±1.4)和(1.4±0.3)h;AUC分别为(3.1±0.8)和(1.9±0.5)g.h.L-1。结论:MePEG-PCL嵌段共聚物能够有效包载SN-38。与SN-38溶液制剂相比,MePEG-PCL共聚物载药SN-38纳米粒代谢半衰期更长,AUC更大,表明其具有长循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氧基乙二醇-己内酯 7-乙基-10-羟基喜树碱 纳米粒 药动学
下载PDF
L-肉毒碱复合聚乙二醇-b-聚ε-己内酯纤维的W/O乳液电纺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5
2
作者 王浩 丁怀伟 +1 位作者 温梦 佟伟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7,共7页
目的用油包水乳液静电纺丝法制备并评价包载有L-肉毒碱的聚乙二醇-b-聚ε-己内酯电纺纤维毡。方法将L-肉毒碱溶解在水中为水相,将聚乙二醇与聚ε-己内酯嵌段质量比为1∶75的共聚物和1∶5的共聚物溶解在二氯甲烷中为油相,混合并超声形成... 目的用油包水乳液静电纺丝法制备并评价包载有L-肉毒碱的聚乙二醇-b-聚ε-己内酯电纺纤维毡。方法将L-肉毒碱溶解在水中为水相,将聚乙二醇与聚ε-己内酯嵌段质量比为1∶75的共聚物和1∶5的共聚物溶解在二氯甲烷中为油相,混合并超声形成W/O乳液后静电纺丝得纤维毡。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纤维毡形态并用图形软件进行纤维直径分布分析,广角X-射线衍射扫描观察纤维表面结晶状态,差示扫描量热评价药物在高分子材料中的结合状态,高效液相色谱测定药物体外释放结果。结果随着油相中聚乙二醇与聚酯嵌段质量比为1∶75和1∶5两种共聚物的含量比例由高到低,纤维形状由直径较均匀的纤维向直径不均匀的纤维转变,最终形成连接珠形态,平均直径和最大直径逐渐增高。所得纤维表面光滑无结晶态物质析出,X-射线衍射没有发现L-肉毒碱特征峰出现。差示扫描量热结果显示L-肉毒碱的加入使纤维的玻璃化温度降低。随着平均直径的增高,L-肉毒碱释放速率逐渐减慢。结论采用较高相对分子质量聚酯作为成纤材料,相对分子质量较低且聚乙二醇嵌段比例较高的嵌段聚酯为乳化剂,可制得载L-肉毒碱纤维毡作为局部药物控制释放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 L-肉毒碱 静电纺丝 W O乳液 聚ε-己内酯 乙二醇
下载PDF
甲氧基聚乙二醇-磷脂酰乙醇胺的制备及其对脂质体的稳定作用 被引量:6
3
作者 牛国琴 潘弘 +2 位作者 张静 徐雯 陆伟跃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501-503,共3页
采用两步反应法制备脂质体空间稳定膜材料甲氧基聚乙二醇 -磷脂酰乙醇胺 (MPEG- EPE) ,并用以制备空间稳定脂质体 (SL s) ,同时制备不含 MPEG- EPE的传统脂质体 (CL s) ,比较两者放置过程中粒径变化、加乙醇后浊度变化、包封钙黄绿素后... 采用两步反应法制备脂质体空间稳定膜材料甲氧基聚乙二醇 -磷脂酰乙醇胺 (MPEG- EPE) ,并用以制备空间稳定脂质体 (SL s) ,同时制备不含 MPEG- EPE的传统脂质体 (CL s) ,比较两者放置过程中粒径变化、加乙醇后浊度变化、包封钙黄绿素后在冻干 -再水化过程中的荧光泄漏程度及其与人血浆蛋白的吸附指标 ,评价 MPEG2 0 0 0 - EPE对脂质体的稳定作用。结果表明 ,试验前后 SL s的粒径及浊度变化不大 ,荧光泄漏程度和人血浆蛋白吸附量也远小于 CL s,提示其对脂质体有良好的稳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氧基乙二醇-磷脂酰乙醇胺 制备 脂质体 稳定作用 药物传释载体
下载PDF
三(甲氧基聚乙二醇)-铝酯锂离子电池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与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蔡烽 左翔 +4 位作者 王龙 翟玮 刘晓敏 杨晖 石玉军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9期2844-2848,共5页
以甲氧基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MPEGM)和十六烷基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HPEGM)为单体,三(甲氧基聚乙二醇)-铝酯(MPEG-Al酯)为增塑剂,锂盐为高氯酸锂(LiClO4),采用自由基溶液聚合法制备了聚合物电解质P(MPEGM-HPEGM)/MPEG-Al。用红外光谱... 以甲氧基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MPEGM)和十六烷基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HPEGM)为单体,三(甲氧基聚乙二醇)-铝酯(MPEG-Al酯)为增塑剂,锂盐为高氯酸锂(LiClO4),采用自由基溶液聚合法制备了聚合物电解质P(MPEGM-HPEGM)/MPEG-Al。用红外光谱(FT-IR)、差热分析(DSC)和交流阻抗等方法对聚合物及电解质的结构与性能进行了研究。测试结果表明,MPEGM和HPEGM共聚生成P(MPEGM-coHPEGM);聚合物中聚氧化乙烯(PEO)链段的运动能力得到提高,有利于离子传输;聚合物电解质膜具有优良的热稳定性和电化学稳定性;以MPEG7-Al为增塑剂,当m(MPEGM)∶m(HPEGM)∶m(MPEG7-Al)=4∶1∶5,n(Li+)∶n(EO)=1∶20时,30℃下,聚合物电解质的离子电导率最高达到0.43×10-3S/cm;离子迁移数达到0.3;电化学窗口为4.8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固态合物电解质 三(甲氧基乙二醇- 梳状共 离子电导率
下载PDF
染料木素甲氧基封端的聚乙二醇-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胶束在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何礼 金虹 +1 位作者 韩瑞伟 阎雪莹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496-1500,共5页
目的:研究染料木素甲氧基封端的聚乙二醇-乳酸羟基乙酸(Me PEG-PLGA)共聚物胶束在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特征。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染料木素在小鼠血浆及各组织(心、肝、脾、肺、肾)中的浓度。色谱柱为Dikma Diamonsil C18,流动相... 目的:研究染料木素甲氧基封端的聚乙二醇-乳酸羟基乙酸(Me PEG-PLGA)共聚物胶束在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特征。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染料木素在小鼠血浆及各组织(心、肝、脾、肺、肾)中的浓度。色谱柱为Dikma Diamonsil C18,流动相为甲醇-水(60∶40,V/V),流速为1.0 m L/min,检测波长为260 nm,柱温为35℃,进样量为10μL。48只小鼠分为乳剂组和胶束组,每组24只,分别按40 mg/kg剂量尾静脉注射染料木素乳剂或染料木素Me PEG-PLGA共聚物胶束,检测给药后5、30、90 min血浆及各组织(心、肝、脾、肺、肾)中染料木素的含量,比较两组AUC_(0-90 min)和平均驻留时间(MRT)。结果:胶束组小鼠给药后5、30、90min血浆中染料木素的含量均高于乳剂组,给药后5、30 min肝组织中染料木素的含量均低于乳剂组。与乳剂组比较,胶束组小鼠血浆中染料木素的AUC_(0-90 min)明显增加、MRT明显延长(P<0.01),肝组织中染料木素的AUC_(0-90 min)明显降低、MRT明显缩短(P<0.05),肾组织中染料木素的AUC_(0-90 min)明显增加(P<0.05),其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染料木素制成Me PEGPLGA共聚物胶束后,可增加血浆中染料木素的分布,降低其在肝组织中分布,从而可能会提高治疗效果并降低药物肝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料木素 甲氧基封端的乙二醇-乳酸羟基乙酸共物胶束 小鼠 组织分布
下载PDF
甲氧基聚乙二醇白蛋白5-氟尿嘧啶在小鼠体内的药动学
6
作者 罗晓琴 戴会群 +2 位作者 朱颖杰 朱亮 王成蹊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752-754,共3页
考察了甲氧基聚乙二醇白蛋白5-氟尿嘧啶偶联物(mPEG-BSA-1)在小鼠体内的药物动力学,以确定它是否有延长5-氟尿嘧啶(1)的半衰期、减小其峰浓度的作用。小鼠腹腔注射mPEG-BSA-1和1原药,采用HPLC法测定血药浓度,计算两组的药动学参数:cmax... 考察了甲氧基聚乙二醇白蛋白5-氟尿嘧啶偶联物(mPEG-BSA-1)在小鼠体内的药物动力学,以确定它是否有延长5-氟尿嘧啶(1)的半衰期、减小其峰浓度的作用。小鼠腹腔注射mPEG-BSA-1和1原药,采用HPLC法测定血药浓度,计算两组的药动学参数:cmax为(6.606±0.87)和(57.80±8.09)μg/ml,t1/2为(332.85±47.27)和(9.88±1.39)min,AUC0→∞为(2721±396.2)和(1238±180.5)μg·min·ml-1。结果显示,mPEG-BSA-1能延长1的半衰期,减小其峰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氧基乙二醇白蛋白5-氟尿嘧啶偶联物 5-氟尿嘧啶 高效液相色谱 药物动力学
下载PDF
聚乙二醇-b-聚(ε-聚己内酯)在内耳给药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7
作者 李煜 戴春富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41-544,共4页
内耳给药是治疗梅尼埃病、突发性聋等内耳疾病的常用治疗手段,该技术主要是利用某些药物能渗透圆窗及卵圆窗的特点,或者直接运用手术的方法,使药物不经过血-内耳屏障直达内耳组织细胞中,从而对疾病进行治疗[1]。内耳局部用药有着... 内耳给药是治疗梅尼埃病、突发性聋等内耳疾病的常用治疗手段,该技术主要是利用某些药物能渗透圆窗及卵圆窗的特点,或者直接运用手术的方法,使药物不经过血-内耳屏障直达内耳组织细胞中,从而对疾病进行治疗[1]。内耳局部用药有着全身用药无法比拟的优点,如药物目的性强,可直接进入内耳,淋巴液中药物浓度高,全身不良反应少等[2]。目前如何有效、精确、定量给药是内耳局部给药的难点。内耳给药技术与纳米技术的结合,在内耳疾病的治疗领域有着广阔的前景。聚乙二醇-b-聚(ε-己内酯)(PEG -b-PCL )是一种近年来发展迅速的纳米材料,具有稳定性好、载药能力强、有靶向性和可控性等优点。为此,本文结合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对PEG -b -PCL在内耳给药中的应用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耳疾病 局部给药 乙二醇 己内酯 应用 (ε-己内酯) 药物浓度 全身不良反应
下载PDF
甲氧基聚乙二醇2000-氢化大豆磷脂酰乙醇胺的制备及性能探究
8
作者 于殿宇 张寅风 +6 位作者 高佳佳 曲佳瑶 吉晓蕊 罗淑年 张晨晨 杨福明 朱秀清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94-101,共8页
本研究以大豆浓缩磷脂为原料,从生产中将卵磷脂(PC)副产物磷脂酰乙醇胺(PE)进行纯化,并在超临界CO_(2)条件下进行氢化,后与聚乙二醇单甲醚2000酰氯培化,得到稳定性高的甲氧基聚乙二醇2000-氢化大豆磷脂酰乙醇胺(MPEG2000-HSPE)。采用95... 本研究以大豆浓缩磷脂为原料,从生产中将卵磷脂(PC)副产物磷脂酰乙醇胺(PE)进行纯化,并在超临界CO_(2)条件下进行氢化,后与聚乙二醇单甲醚2000酰氯培化,得到稳定性高的甲氧基聚乙二醇2000-氢化大豆磷脂酰乙醇胺(MPEG2000-HSPE)。采用95%的乙醇,在料液比为1∶3,温度为-13℃的条件下去除副产物中的残余PC,再用90%的石油醚,在料液比为1∶4,温度为30℃的条件下进行萃取,去除肌醇等其他磷脂,使PE纯度达到91.28%,得率为86.83%。在总压力为11 MPa(CO_(2)分压7 MPa、氢气分压4 MPa),Pd/c催化剂用量为4%,氢化温度为60℃,氢化时间为120 min,搅拌速度为300 r/min时,碘值和反式脂肪酸含量显著降低。当氢化磷脂酰乙醇胺(HSPE)与聚乙二醇单甲醚2000酰氯比例为3.5∶1,三乙胺添加量为3 mL时,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4 h,产物转化率为84.63%。通过红外光谱分析发现,发现原料中的—NH_(2)消失,产物中出现—NH基团,产物吸光度为0.631、碘值为23.27 gI/100 g、水-正己烷两相分开10 mL时间为392 s,所得产品分散性好、稳定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CO_(2) 甲氧基乙二醇2000-氢化大豆磷脂酰乙醇胺(MPEG2000-HSPE) 磷脂酰乙醇胺 氢化
下载PDF
两亲性聚己内酯-b-聚乙二醇-b-聚甲基丙烯酸(2-羟乙酯)三嵌段共聚物的合成及成胶束化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罗淼 冯婷婷 +1 位作者 蔡孟锬 罗祥林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027-5031,5036,共6页
通过开环聚合(ROP)、DCC偶合反应及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合成3种不同臂数(线性、三臂和六臂)的聚己内酯-b-聚乙二醇-b-聚甲基丙烯酸(2-羟乙酯)(PCL-PEG-PHEMA)三嵌段共聚物。通过核磁氢谱(1 H NMR)红外谱图证明合成了设计产物。以... 通过开环聚合(ROP)、DCC偶合反应及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合成3种不同臂数(线性、三臂和六臂)的聚己内酯-b-聚乙二醇-b-聚甲基丙烯酸(2-羟乙酯)(PCL-PEG-PHEMA)三嵌段共聚物。通过核磁氢谱(1 H NMR)红外谱图证明合成了设计产物。以溶剂挥发法制备胶束并进行载药实验。用激光粒度仪测定胶束粒径、粒径分布及zeta电位,用荧光光谱仪以芘荧光探针法测定临界胶束浓度,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表征胶束载药量、包封率。结果表明,3种三嵌段共聚物均能形成稳定的载药胶束,其中具有星形结构的六臂的三嵌段共聚物具有最低的胶束粒径和临界胶束浓度、最高的载药量和包封率。因此,星形六臂的PCL-PEG-PHEMA可作为新的药物载体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己内酯-b-乙二醇-b-甲基丙烯酸(2-羟乙酯) 两亲性合物 原子转移自由基 胶束
下载PDF
甲氧基桥联的铝-锂杂金属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在催化ε-己内酯开环聚合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磊 杨丽 高承永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94-798,共5页
以四氢呋喃为溶剂,将2,6-二(3,5-二叔丁基-2-羟苯甲基)-4-叔丁基苯酚(H3-L)与正丁基锂和三甲基铝以摩尔比1∶1∶1进行络合反应,合成了甲基铝锂杂金属配合物[(L)Al(CH3)Li],利用空气中的氧气氧化甲基铝锂杂金属配合物,得到甲氧基桥联的铝... 以四氢呋喃为溶剂,将2,6-二(3,5-二叔丁基-2-羟苯甲基)-4-叔丁基苯酚(H3-L)与正丁基锂和三甲基铝以摩尔比1∶1∶1进行络合反应,合成了甲基铝锂杂金属配合物[(L)Al(CH3)Li],利用空气中的氧气氧化甲基铝锂杂金属配合物,得到甲氧基桥联的铝-锂杂金属配合物[(L)Al(μ2-OMe)Li(THF)3]2(1),并表征了其结构.将配合物1应用于ε-己内酯的开环聚合,考察其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在敞开体系下,配合物1催化ε-己内酯开环聚合仍然能够得到较高的单体转化率和较窄的聚酯分子量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氧基 -锂杂金属配合物 催化剂 ε-己内酯 开环 己内酯
下载PDF
聚乙二醇-b-聚己内酯/聚己内酯单分散电喷微球的制备与亲水性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雪 邵华英 +1 位作者 张琼月 吴小红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7-83,共7页
用静电喷雾法制备单分散性良好、亲水性的聚乙二醇-b-聚己内酯/聚己内酯(PEG-b-PCL/PCL)电喷微球。将聚乙二醇-b-聚己内酯(PEG-b-PCL)、聚己内酯(PCL)与氯仿混合磁力搅拌3 h后,采用静电喷雾的方法,以双亲(PEG-b-PCL)含量、流速、电压为... 用静电喷雾法制备单分散性良好、亲水性的聚乙二醇-b-聚己内酯/聚己内酯(PEG-b-PCL/PCL)电喷微球。将聚乙二醇-b-聚己内酯(PEG-b-PCL)、聚己内酯(PCL)与氯仿混合磁力搅拌3 h后,采用静电喷雾的方法,以双亲(PEG-b-PCL)含量、流速、电压为变量,研究微球形态大小、粒径分布的变化,并研究微球亲水性随双亲含量的变化程度及微球在水中的分散性。双亲含10%~20%、流速1 mL/h、电压10 kV时能得到成球性佳、粒径5~6μm的单分散性良好的微球,粒径的变异系数为15%~21%;双亲含量增至30%,微球之间由较多的纤维连接;双亲含量由0增至20%时,接触角由126.2°±4.8°降至29.9°±4.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改变双亲含量能有效改善微球的亲水性,同时,加入10%~20%双亲的微球在水中分散性佳,能形成均匀的混悬液。PEG-b-PCL/PCL能得到单分散、亲水性佳的微球,为进一步制备载药微球提供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球 乙二醇-b-己内酯 己内酯 单分散 亲水性
下载PDF
气相色谱法测定聚乙二醇单甲醚中2-甲氧基乙醇的残留量 被引量:1
12
作者 高巧月 唐海磊 +3 位作者 郭昕 刘正宇 何东升 涂家生 《中国药品标准》 CAS 2023年第2期182-185,共4页
目的:建立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法测定聚乙二醇单甲醚中2-甲氧基乙醇残留量的分析方法,为聚乙二醇单甲醚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Agilent DB-WAX(30 m×0.53 mm, 1.0μm)气相色谱柱,起始柱温40℃,保持5 min,以10℃·min^(... 目的:建立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法测定聚乙二醇单甲醚中2-甲氧基乙醇残留量的分析方法,为聚乙二醇单甲醚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Agilent DB-WAX(30 m×0.53 mm, 1.0μm)气相色谱柱,起始柱温40℃,保持5 min,以10℃·min^(-1)的速率升温至200℃,保持10 min。进样口温度200℃,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温度为250℃。样品以水溶解,液体进样。结果:2-甲氧基乙醇在0.5~2.0μg·mL^(-1)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5 7),平均回收率为(105.0±3.9)%(RSD=4%),检测限为0.3μg·mL^(-1),定量限为0.5μg·mL^(-1)。2-甲氧基乙醇对照品水溶液在5 d内稳定。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环保,具有良好的系统适用性、线性、稳定性、精密度和准确度,可用于聚乙二醇单甲醚中2-甲氧基乙醇残留量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甲氧基乙醇 气相色谱法 乙二醇单甲醚
下载PDF
聚乙二醇-b-聚ε-己内酯W/O乳化-静电纺丝制备阿霉素聚ε-己内酯纤维膜及表征
13
作者 于熹微 阿塔吾拉.买买提明 +1 位作者 张倩 王浩 《辽宁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6期3-7,I0008,I0009,共7页
目的采用人工合成的短链等嵌段聚乙二醇-b-聚ε-己内酯做为乳化剂,采用W/O乳液静电纺丝法制备载阿霉素长链聚ε-己内酯纤维膜。方法以长链聚ε-己内酯为成纤材料,短链聚乙二醇-b-聚ε-己内酯为乳化剂,采用W/O乳液静电纺丝法制备得到了... 目的采用人工合成的短链等嵌段聚乙二醇-b-聚ε-己内酯做为乳化剂,采用W/O乳液静电纺丝法制备载阿霉素长链聚ε-己内酯纤维膜。方法以长链聚ε-己内酯为成纤材料,短链聚乙二醇-b-聚ε-己内酯为乳化剂,采用W/O乳液静电纺丝法制备得到了载有盐酸阿霉素的"芯-皮"结构的纤维膜,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察了纤维的形态,并用定量图形软件评价纤维的直径大小及分布,广角X-射线衍射考察纤维膜表面药物结晶析出状况或结晶行为,高效液相色谱-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纤维膜中药物的释放行为。结果发现得到了外观为淡橙色,扫描电子显微镜下粗细较为均匀的纤维,纤维膜微观形态呈交叉,直径基本在1μm以下,纤维表面没有药物晶体的析出,但嵌段共聚物的加入对纤维表面的结晶行为有影响,表现出特征衍射峰。药物的突释较为明显,24 h内释放行为符合Higuchi方程式,随之进入到缓慢释放阶段。载药量越高,在相同时间点的释放百分率就越高。结论采用与能成纤维的较高分子量的高分子与聚乙二醇嵌段的、亲脂部分与成纤材料具有相同化学结构的高分子作为乳化剂,通过W/O乳液纺丝法可得包载水溶性药物并进行控制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霉素 静电纺丝 W/O乳液 聚ε-己内酯 乙二醇 药物释放
下载PDF
一种聚己内酯-聚乙二醇-聚己内酯磁性共聚物微球的制备 被引量:6
14
作者 苟马玲 张阳德 +6 位作者 王辉 谢震 王吉伟 潘一峰 谢希惠 涂铭旌 钱志勇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35-237,241,共4页
通过开环聚合的方法合成了聚己内酯-聚乙二醇-聚己内酯共聚物,以聚乙二醇为致孔剂,采用溶剂扩散法制备磁性聚合物多孔微球。结果表明微球为多孔结构,孔与孔相连,同时微球具有超顺磁性。
关键词 磁流体 己内酯-乙二醇-己内酯 合物微球 溶剂扩散 多孔材料
下载PDF
一种可生物降解温度敏感型聚乙二醇-聚己内酯-聚乙二醇水凝胶的合成和表征 被引量:3
15
作者 巩长旸 顾迎春 +6 位作者 谢震 谢希惠 刘彩兵 阚兵 涂铭旌 魏于全 钱志勇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121-1125,共5页
合成了一系列分子量较低的聚乙二醇-聚己内酯-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olycaprolactone-Poly(ethylene glycol),PEG-PCL-PEG)三嵌段共聚物。分别采用FTIR和1H-NM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所合成的PEG-PCL-PEG共聚物具有良好的水溶... 合成了一系列分子量较低的聚乙二醇-聚己内酯-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olycaprolactone-Poly(ethylene glycol),PEG-PCL-PEG)三嵌段共聚物。分别采用FTIR和1H-NM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所合成的PEG-PCL-PEG共聚物具有良好的水溶性,当水溶液浓度高于临界凝胶浓度(Critical gel concentration,CGC)时,随着温度的变化聚合物水溶液会呈现特有的凝胶-溶胶转变。研究了共聚物亲水疏水链段的比例和长度,以及热历史等对凝胶-溶胶转变行为的影响。通过调节上述条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拓宽凝胶-溶胶转变温度范围,有助于PEG-PCL-PEG水凝胶在可注射药物控制释放系统等方面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己内酯-乙二醇 可生物降解 温度敏感 水凝胶
下载PDF
聚ε-己内酯/聚乙二醇共混纳米纤维的静电纺丝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彭兰兰 杨庆 +2 位作者 沈新元 郯志清 陈思诗 《合成纤维》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25-30,共6页
采用四氢呋喃和无水乙醇为溶剂,利用静电纺丝法制备了聚己内酯(PCL)/聚乙二醇(PEG)共混纳米纤维。研究了共混配比、溶液浓度、无水乙醇的加入以及电纺电压、接收距离等工艺参数对纤维形态和性能的影响。测试结果表明:聚乙二醇和聚己内... 采用四氢呋喃和无水乙醇为溶剂,利用静电纺丝法制备了聚己内酯(PCL)/聚乙二醇(PEG)共混纳米纤维。研究了共混配比、溶液浓度、无水乙醇的加入以及电纺电压、接收距离等工艺参数对纤维形态和性能的影响。测试结果表明:聚乙二醇和聚己内酯以一定比例共混后改善了聚己内酯纤维毡的亲水性和细胞相容性;随着纺丝原液浓度增加,电纺产品由高分子微/纳米液滴结构渐变为珠状结构较少的平滑纤维,平均纤维直径逐渐增大;一定范围内,纤维平均直径随电压的上升而增大,但与接收距离关系不大;此外,加入无水乙醇后,共混溶液电导率增加,有利于喷射流的劈裂,减少了珠状结构的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纺比 聚ε-己内酯 乙二醇 共混 纳米纤维
下载PDF
聚乙烯/聚己内酯-聚乙二醇共聚物共混物组分相容性及其光水双降解的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柯毓才 贝建中 +2 位作者 李泽 王文昌 王身国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73-78,共6页
用动态力学振簧仪、DSC、FT IR、光辐照、浸水降解法研究了马来酸酐化线型低密度聚乙烯 (MPE) /聚己内酯 聚乙二醇共聚物 (PCE)共混物的组分相容性、晶区的熔化和结晶行为以及降解特性 .结果表明 ,马来酸酐化是发生在LLDPE短支链的甲... 用动态力学振簧仪、DSC、FT IR、光辐照、浸水降解法研究了马来酸酐化线型低密度聚乙烯 (MPE) /聚己内酯 聚乙二醇共聚物 (PCE)共混物的组分相容性、晶区的熔化和结晶行为以及降解特性 .结果表明 ,马来酸酐化是发生在LLDPE短支链的甲基末端上并通过马来酸酐与PCE的羟基形成氢键相互作用 ,使两组分存在部分相容性 ,PCE的主转变与MPE支链的 β转变发生内移现象 .在共混物中加入乙烯 丙烯酸共聚物(EAA)可以起增容作用 ,同时使MPE和PCE组分的熔点和熔化热进一步下降 .对不同含量PCE的MPE/PCE/EAA共混物的降解特性的研究表明 ,PCE的加入使体系发生光、水降解 ,且随PCE含量的增加降解速度加快 .光 水联合作用的降解速度比单一光或水降解更快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来酸酐化乙烯 己内酯 乙二醇 相容性 -水联合降解
下载PDF
聚己内酯-b-丙交酯共聚物微球免疫避孕体系的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郭颖志 张慧芳 顾忠伟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07-209,222,共4页
目的:初步探讨含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的可生物降解嵌段共聚物聚己内酯-b-丙交酯(PCL-b-DLLA)微球作为免疫避孕释放体系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双乳溶剂挥发法(W1/O/W2),用共聚组成为40/60的PCL-b-DLLA嵌段共聚物制备含β-hCG的... 目的:初步探讨含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的可生物降解嵌段共聚物聚己内酯-b-丙交酯(PCL-b-DLLA)微球作为免疫避孕释放体系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双乳溶剂挥发法(W1/O/W2),用共聚组成为40/60的PCL-b-DLLA嵌段共聚物制备含β-hCG的可生物降解微球,表征微球的粒径大小及分布、表面形态等性能,建立毛细管电泳测定微球中β-hCG含量的方法,初步考察聚合物微球在小鼠体内的免疫效果。结果:微球表面平整光滑,粒径呈正态均匀分布;平均粒径为6.45m,载药量为1.49%;微球在动物体内一次注射,不经强化即可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产生相应抗体。结论:聚合物微球对β-hCG具有佐剂效应,该嵌段共聚物有望用作免疫避孕疫苗β-hCG的释放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己内酯-b-丙交酯 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可生物降解微球 免疫避孕
下载PDF
聚ε-己内酯-b-聚乙二醇-b-聚ε-己内酯静电组装产物形态的初步考察
19
作者 董欣 刘阳 +1 位作者 黄佳娜 王浩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4期5-11,共7页
目的考察分子量15kDa以下的聚ε-己内酯-b-聚乙二醇-b-聚ε-己内酯静电组装产物的形态。方法以2kDa和4kDa两种两端羟基聚乙二醇为引发剂引发ε-己内酯开环聚合,得到聚ε-己内酯嵌段不同的4种聚合物。以二氯甲烷或二氯甲烷-N,N二甲基甲... 目的考察分子量15kDa以下的聚ε-己内酯-b-聚乙二醇-b-聚ε-己内酯静电组装产物的形态。方法以2kDa和4kDa两种两端羟基聚乙二醇为引发剂引发ε-己内酯开环聚合,得到聚ε-己内酯嵌段不同的4种聚合物。以二氯甲烷或二氯甲烷-N,N二甲基甲酰胺为溶剂溶解之并静电组装。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所得产物形态。结果静电组装产物有不规则团块、桑葚、球三种结构。随着分子量增加和溶液浓度变高,体系从不规则团块状向桑葚状或球状结构转变。结论聚ε-己内酯-b-聚乙二醇-b-聚ε-己内酯静电组装可以得到多种形态产物,受溶液浓度和分子量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组装 聚ε-己内酯 乙二醇 嵌段共 微球
下载PDF
姜黄素聚乙二醇-聚己内酯纳米粒的制备及制剂学性质分析
20
作者 王彬辉 邹杰 +5 位作者 章文红 李范珠 高晓宇 陈玲 郭曼曼 叶晓莉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19年第3期307-311,共5页
目的制备具有肝脏靶向性的姜黄素聚乙二醇-聚己内酯纳米粒。方法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通过正交实验筛选最佳处方工艺,并按处方工艺制备姜黄素聚乙二醇-聚己内酯纳米粒。结果当选择聚乙二醇-聚己内酯100 mg、泊洛沙姆188浓度1.5%、乙酸乙... 目的制备具有肝脏靶向性的姜黄素聚乙二醇-聚己内酯纳米粒。方法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通过正交实验筛选最佳处方工艺,并按处方工艺制备姜黄素聚乙二醇-聚己内酯纳米粒。结果当选择聚乙二醇-聚己内酯100 mg、泊洛沙姆188浓度1.5%、乙酸乙酯与二氯甲烷体积比2∶1、有机相与内水相体积比为1∶4时,制备的姜黄素聚乙二醇-聚己内酯纳米粒粒径为(102.84±2.68)nm、多分散系数为0.105±0.010、包封率为84.36%±1.19%、载药量为4.70%±0.27%。结论本方法成功制备了姜黄素聚乙二醇-聚己内酯纳米粒,为下一步的药动学及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纳米粒 乙二醇-己内酯 正交设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