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方红壤丘岗区稻田土壤有机酸含量与甲烷排放率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卫东 谢小立 +1 位作者 上官行健 王明星 《环境科学》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8-12,25,共6页
分别采用分光光度法和微机控制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稻田上壤有机酸含量和甲烷排放率,以了解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不同施肥实验小区,土壤有机酸含量随时间变化趋势一致,而甲烷排放率随时间变化趋势则不尽一致。各小区土壤有机... 分别采用分光光度法和微机控制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稻田上壤有机酸含量和甲烷排放率,以了解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不同施肥实验小区,土壤有机酸含量随时间变化趋势一致,而甲烷排放率随时间变化趋势则不尽一致。各小区土壤有机酸含量与甲烷排放率的相关性为全有机肥小区>常现肥小区>全化肥小区>沼渣肥小区。在不同灌水实验小区,土壤有机酸含量与时间变化垦一致趋势,甲烷排放率随时间变化,除定常湿润小区外,也是一致性趋势。各小区土壤有机酸含量与甲烷排放率的相关性为深灌小区>间歇灌水小区>常规灌水小区>定常湿润小区。同时用分光光度法和顶空气相色谱法分别测定了土壤剖面不同深度的有机酸含量和甲烷产生率,结果表明,稻田土壤有机酸含量与甲烷产生率的垂直分布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酸 甲烷排放率 甲烷产生 稻田土壤 南方红壤
下载PDF
采用微机控制气相色谱法在野外进行稻田甲烷排放率的连续观测
2
作者 王卫东 谢小立 +1 位作者 上官行健 王明星 《热带亚热带土壤科学》 CSCD 1994年第1期27-34,共8页
介绍一套稻田甲烷排放率的野外全自动观测系统。该系统采用微机控制、气相色谱法,在供电正常的情况下,实现了稻田甲烷样品的自动采集和分析,同时配有八个温度传感器,以测量空气、水及土壤的温度。温度和甲烷测定数据由微机自动贮存... 介绍一套稻田甲烷排放率的野外全自动观测系统。该系统采用微机控制、气相色谱法,在供电正常的情况下,实现了稻田甲烷样品的自动采集和分析,同时配有八个温度传感器,以测量空气、水及土壤的温度。温度和甲烷测定数据由微机自动贮存,可长期连续工作,无需值守。本系统对稻田甲烷测量的标准偏差为245μV·S(峰面积),变异系数为1.18%(n=5)。若将色谱条件做适当改变,即可测量其它微量气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排放率 微机 稻田 气相色谱
下载PDF
EM对稻田甲烷排放抑制作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苗曼倩 朱超群 +2 位作者 莫天麟 王月莲 比嘉照夫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462-469,共8页
该文主要讨论采用有效微生物菌剂(EfectiveMicroorganisms)抑制稻田甲烷气体排放的试验结果.试验表明:第一年中抑制作用明显,平均在59%以上,并且使负通量(即稻田成为吸收大气中CH4的汇)的出现频率... 该文主要讨论采用有效微生物菌剂(EfectiveMicroorganisms)抑制稻田甲烷气体排放的试验结果.试验表明:第一年中抑制作用明显,平均在59%以上,并且使负通量(即稻田成为吸收大气中CH4的汇)的出现频率增加.这可能是EM中含有的光合细菌作用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M 有效微生物 甲烷排放率 抑制作用 稻田
下载PDF
海南岛和厦门红树林湿地CH_4排放的时空变化 被引量:30
4
作者 叶勇 卢昌义 林鹏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52-156,共5页
研究了海南岛和厦门的河口海岸红树林湿地、海岸光滩及红树林伐迹地CH4排放的时空变化。海南岛长宁站位海莲林连续两年的CH4排放率均表现为外滩 >中滩 >内滩的空间变化模式 ,与土壤含水量的空间变化一致 ,而与土壤盐度的空间变化... 研究了海南岛和厦门的河口海岸红树林湿地、海岸光滩及红树林伐迹地CH4排放的时空变化。海南岛长宁站位海莲林连续两年的CH4排放率均表现为外滩 >中滩 >内滩的空间变化模式 ,与土壤含水量的空间变化一致 ,而与土壤盐度的空间变化相反 ;但 1997年在其余五个红树林湿地的CH4排放率表现出不同的空间变化规律 ,且大多与土壤理化因子不呈对应关系。各红树林湿地的最低CH4排放率均出现在冬季。红树林湿地年CH4排放率高于海岸光滩而低于红树林伐迹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湿地 甲烷排放率 季节变化 空间变化
下载PDF
应用大气扩散模式进行区域稻田甲烷源强估算
5
作者 刘建国 张远航 +5 位作者 邵可声 陆思华 王振远 Sjaak Slanina Hugo A.C. Deniervander Gon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6-10,共5页
传统通量箱方法对区域稻田甲烷源强的估算具有很大不确定性 .本研究应用箱模式和 ATDL模式估算区域稻田甲烷排放率 .箱模式和 ATDL模式估算排放率分别为 :6月 1 3.2~ 30 .4mg· (m2 · h) - 1 和 6.1~ 8.5mg· (m2 ·... 传统通量箱方法对区域稻田甲烷源强的估算具有很大不确定性 .本研究应用箱模式和 ATDL模式估算区域稻田甲烷排放率 .箱模式和 ATDL模式估算排放率分别为 :6月 1 3.2~ 30 .4mg· (m2 · h) - 1 和 6.1~ 8.5mg· (m2 · h) - 1 ,9月 1 0 .4~2 0 .0 mg· (m2 · h) - 1 和 5.5~ 9.3mg· (m2 · h) - 1 ;而传统通量箱方法估算排放率为 :6月 0 .3~ 1 4.3mg· (m2 · h) - 1 ,9月 0~0 .3mg· (m2 · h) - 1 .分析表明 ,北京地区水稻生长季的接地逆温等不利气象条件使箱模式应用的基本假设难以满足 ,使之得出偏高的估算结果 . ATDL模式能较好地适应这种不利气象条件 ,并在 6月得出了与通量观测结果相近的估算结果 ,而其 9月高于通量观测结果的估算 ,却可能证实了通量箱方法难以测得的干旱稻田土壤裂缝的甲烷排放 ,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证实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 区域甲烷排放率 ATDL 大气扩散模式 估算
下载PDF
家用燃气灶甲烷排放特征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潘耕裕 黄小美 +1 位作者 孙梦晓 胡业龙 《煤气与热力》 2021年第11期25-28,共4页
基于39台家用燃气灶的甲烷排放检测数据,把燃气灶的运行状态分为开启段、稳定运行段和关闭段进行研究,得到结论如下:开启段甲烷排放量快速出现峰值并迅速衰减,稳定运行段甲烷排放量较低且稳定,关闭段甲烷排放量也快速出现峰值并衰减。... 基于39台家用燃气灶的甲烷排放检测数据,把燃气灶的运行状态分为开启段、稳定运行段和关闭段进行研究,得到结论如下:开启段甲烷排放量快速出现峰值并迅速衰减,稳定运行段甲烷排放量较低且稳定,关闭段甲烷排放量也快速出现峰值并衰减。关闭段甲烷排放量峰值、甲烷排放量均高于开启段,开启段、关闭段的甲烷排放量均高于稳定运行段。检测39台额定热负荷为3.2~5.2 kW嵌入式大气式双眼灶,开启段为1 min,稳定运行段为9 min,燃气灶的甲烷排放率为0.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用燃气灶 甲烷排放 甲烷排放率 稳定运行段
下载PDF
环境空气动力学
7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01年第3期6-6,共1页
关键词 大气颗粒物 颗粒物源解析 通量箱 稻田甲烷排放率 环境空气动力学 气象条件 环图 箱模式 遗传算法 源强
下载PDF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8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1996年第2期36-40,共5页
关键词 大气污染物质 环境科学 甲烷产生 稻田土壤 二氧化硫 甲烷排放率 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甲烷排放 生物脱臭法 环保局
下载PDF
荷兰公布可持续猪舍新概念
9
《北方牧业》 2011年第9期29-29,共1页
4月11日,荷兰国家农业部长亨克Bleker正式为新的可持续猪舍揭幕。虽然投资相当高,但猪表现出良好的增长速度和作为动物福利猪肉可以出售.可以获得更高的价格。创新概念的新猪舍能够减少氨和甲烷排放率,生产高品质的可持续能源和人... 4月11日,荷兰国家农业部长亨克Bleker正式为新的可持续猪舍揭幕。虽然投资相当高,但猪表现出良好的增长速度和作为动物福利猪肉可以出售.可以获得更高的价格。创新概念的新猪舍能够减少氨和甲烷排放率,生产高品质的可持续能源和人工肥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舍 荷兰 甲烷排放率 可持续能源 动物福利 肥料
下载PDF
Severe Methodological Deficiencies Associated with Claims of Domestic Livestock Driving Climate Change
10
作者 Albrecht Glatzl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B)》 2013年第10期586-601,共16页
Reduction of global livestock numbers and meat consumption have been recommended for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However, the basic assumptions made to come up with that kind of recommendations reveal severe methodolog... Reduction of global livestock numbers and meat consumption have been recommended for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However, the basic assumptions made to come up with that kind of recommendations reveal severe methodological deficiencies: (1) Carbon footprint, emission intensity, and life-cycle assessments of domestic livestock products reported in scientific literature consistently overlooked the necessity of correcting non CO2 GHG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nitrous oxide and methane) from managed ecosystems for baseline emission scenarios over time and space (pristine ecosystem and/or pre-climate change emissions); (2) Uncertainties associated with the climate sensitivity of anthropogenic GHG-emissions have been ignored; (3) Inconsistencies in the methodological treatment of land use change (deforestation) in emission intensity calculations (per unit of product) can be detected in the literature; (4) The virtual lack of a discernable livestock signal in global methane distribution and historical methane emission rates has not been acknowledged; theoretical bottom up calculations do not reflect the relative insignificance of livestock-born methane for the global methane budget; (5) Potential substrate induced enhancement of methane breakdown rates have not been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A tremendous over-assessment of potential livestock contribution to climate change is the logical consequence of these important methodological deficiencies which have been inexorably propagated through recent scientific litera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lobal warming GHG (greenhouse gases) methane nitrous oxide biodiversity DEFORESTATION baseline scenarios lifecycle assessment carbon footprint emission intensity.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