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初始温度和初始压力对甲烷-甲醇裂解气预混层流燃烧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秦静 徐鹤 +2 位作者 裴毅强 左子农 卢莉莉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475-1482,共8页
利用定容燃烧弹试验系统,研究了不同初始温度、初始压力、甲醇裂解气添加比例和当量比对甲烷-甲醇裂解气预混层流燃烧速度和火焰的胞状不稳定性的影响,并在相同工况下进行了甲烷-一氧化碳混合燃料的试验,用以探究一氧化碳在甲醇裂解气... 利用定容燃烧弹试验系统,研究了不同初始温度、初始压力、甲醇裂解气添加比例和当量比对甲烷-甲醇裂解气预混层流燃烧速度和火焰的胞状不稳定性的影响,并在相同工况下进行了甲烷-一氧化碳混合燃料的试验,用以探究一氧化碳在甲醇裂解气中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甲烷-甲醇裂解气混合燃料的层流燃烧速度随着温度和甲醇裂解气添加比例的升高而增大,随压力的升高而降低;提高初始压力对热扩散不稳定性几乎没有影响,主要是由于火焰厚度减少使流体动力学不稳定性增强,从而导致火焰的胞状不稳定性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机械工程 甲烷-甲醇裂解气混合燃料 层流燃烧速度 火焰的胞状不稳定性
下载PDF
ZS1100柴油机燃用甲醇-柴油混合燃料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魏远文 田维 +1 位作者 黄海波 王永忠 《小型内燃机与摩托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5-18,共4页
在ZS1100直喷式柴油机上,用自行配制的M15、M30甲醇-柴油混合燃料与纯柴油做了对比试验研究,进行了负荷特性、NOx和碳烟的排放对比试验,还进行了混合燃料的浊点测试和成本估算。研究结果表明,燃用M15、M30甲醇-柴油混合燃料后,发动机可... 在ZS1100直喷式柴油机上,用自行配制的M15、M30甲醇-柴油混合燃料与纯柴油做了对比试验研究,进行了负荷特性、NOx和碳烟的排放对比试验,还进行了混合燃料的浊点测试和成本估算。研究结果表明,燃用M15、M30甲醇-柴油混合燃料后,发动机可以同时降低NOx排放和碳烟排放;结合成本考虑,比油耗明显下降;动力性几乎不受影响,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醇-柴油 混合燃料 比油耗 排放 成本
下载PDF
柴油-甲醇混合燃料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研究
3
作者 潘芝桂 邵毅明 吴岳伟 《公路与汽运》 2011年第1期16-20,共5页
配制了不同掺混比例的柴油-甲醇混合燃料,运用GT-Power对燃用不同掺混比例柴油-甲醇混合燃料的单缸直喷柴油机的动力性、经济性及排放性进行了仿真研究。结果表明在柴油机基本结构和参数不作改动的前提下,随着混合燃料中甲醇比例的增大... 配制了不同掺混比例的柴油-甲醇混合燃料,运用GT-Power对燃用不同掺混比例柴油-甲醇混合燃料的单缸直喷柴油机的动力性、经济性及排放性进行了仿真研究。结果表明在柴油机基本结构和参数不作改动的前提下,随着混合燃料中甲醇比例的增大,发动机的动力性有所下降,燃油消耗则明显上升,尾气中NOx和CO排放量下降幅度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 柴油机 柴油-甲醇混合燃料 动力性 燃油消耗 尾气排放 GT-POWER
下载PDF
甲醇-柴油混合燃料发动机喷雾及燃烧过程的数值模拟
4
作者 黎苏 郑清平 何金平 《拖拉机与农用运输车》 2010年第4期49-51,共3页
分别建立了纯柴油发动机及甲醇-柴油混合燃料发动机喷雾燃烧过程的多维数值模型,并用试验结果对计算值进行了可行性验证。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在不改动柴油机结构的情况下,掺烧15%的甲醇后,滞燃期变长;喷雾贯穿距离缩短,破碎能力增强,油... 分别建立了纯柴油发动机及甲醇-柴油混合燃料发动机喷雾燃烧过程的多维数值模型,并用试验结果对计算值进行了可行性验证。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在不改动柴油机结构的情况下,掺烧15%的甲醇后,滞燃期变长;喷雾贯穿距离缩短,破碎能力增强,油滴索特平均直径也有所降低,这表明掺烧甲醇后具有较好的喷雾均匀性;燃油浓度场均匀性得到改善,与空气混合效果更好;Soot与NO排放均有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醇-柴油混合燃料 喷雾 燃烧 数值模拟
下载PDF
甲醇-凝析油混合燃料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邓天洲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1986年第4期13-19,共7页
油田伴生气(天然气)中回收的凝析油可通过简单的加入添加剂的方法,调合成为代用车用燃料.需要解决的两个主要问题是提高辛烷值和降低蒸汽压.甲醇是一种廉价的洁净的有潜力的添加剂,但应解决加入甲醇所带来的许多困难.
关键词 甲醇-凝析油 混合燃料 研究 轻油 添加剂
全文增补中
电喷汽油机燃用甲醇汽油混合燃料的排放及催化转化特性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祁东辉 刘圣华 +1 位作者 李晖 吕胜春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83-186,共4页
研究了多点电喷汽油机燃用不同掺混比的甲醇汽油混合燃料时的排放及催化器的转化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在汽油机参数未做任何调整的情况下,甲醇对催化器前的CO、HC和NOx排放及其催化转化效率的影响与汽油机的转速、负荷和空燃比控制策略有... 研究了多点电喷汽油机燃用不同掺混比的甲醇汽油混合燃料时的排放及催化器的转化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在汽油机参数未做任何调整的情况下,甲醇对催化器前的CO、HC和NOx排放及其催化转化效率的影响与汽油机的转速、负荷和空燃比控制策略有关;随着甲醇汽油混合燃料中甲醇含量的增加,未燃甲醇的排放量变化不大,甲醛排放量增大,乙醇的排放量略有降低,乙醛的排放量很低并基本保持不变;醇、醛类排放经过三效催化转化器后基本接近零排放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喷汽油机 甲醇-汽油混合燃料 催化转化效率 排放
下载PDF
汽油机掺烧甲醇裂解气试验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谢满 蒋炎坤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5-39,共5页
在1 台电喷汽油机上进行了掺烧甲醇裂解气试验研究,设计了甲醇裂解系统,利用发动机高温排气裂解甲醇,并将裂解气送入气缸燃烧,研究了掺烧甲醇裂解气对发动机经济性和动力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管式裂解器中,甲醇裂解的主要产物是H2 ... 在1 台电喷汽油机上进行了掺烧甲醇裂解气试验研究,设计了甲醇裂解系统,利用发动机高温排气裂解甲醇,并将裂解气送入气缸燃烧,研究了掺烧甲醇裂解气对发动机经济性和动力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管式裂解器中,甲醇裂解的主要产物是H2 和CO ,体积分数分别为60. 7%-64. 8 % ,19. 1%-23. 1% ; 汽油掺烧甲醇裂解气会导致发动机输出扭矩降低,发动机当量燃料消耗率下降,热效率增加,甲醇替代比为20% 时,不同负荷下当量燃料消耗率均下降6 % 以上,最大可降低8. 8 % ,有效热效率由原机32. 47% 提高到35. 57% ; 原机和掺烧裂解气发动机的有效热效率均随过量空气系数的增加而增加,相同过量空气系数条件下,掺烧裂解气发动机热效率比原机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醇裂解气 混合燃料 燃料经济性
下载PDF
M20甲醇-柴油混合燃料在柴油机上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左伟 谢同祥 +4 位作者 傅茂林 段家修 王素美 董立魁 陈丽娟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6-10,共5页
介绍了一种采用“密度调整法”不添加表面活性剂配制M20甲醇-柴油混合燃料的新方法。用这种方法配制的混合燃料乳化油稳定性较好,柴油机燃用这种燃料具有和燃用柴油时同样的动力性和起动性,并有一定的节能效果,CO,THC和N... 介绍了一种采用“密度调整法”不添加表面活性剂配制M20甲醇-柴油混合燃料的新方法。用这种方法配制的混合燃料乳化油稳定性较好,柴油机燃用这种燃料具有和燃用柴油时同样的动力性和起动性,并有一定的节能效果,CO,THC和NO_x排放量明显低于国家标准GB_n267-87的限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醇-柴油 混合燃料 柴油机 应用
下载PDF
基于SmFeO_3纳米晶粒的甲醇传感器 被引量:2
9
作者 吉文哲 朱凯 +2 位作者 胡明江 李文莉 徐晓寒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3,9,共4页
以溶胶-凝胶法制备了SmFeO3复合纳米晶粒,采用提拉法涂敷于带有铂电极的氧化铝陶瓷管表面形成敏感薄膜,设计了一种新型甲醇传感器。在气体传感器静态测试装置上,测试了甲醇传感器敏感特性、选择特性和动态响应特性。结果表明,提拉次数为... 以溶胶-凝胶法制备了SmFeO3复合纳米晶粒,采用提拉法涂敷于带有铂电极的氧化铝陶瓷管表面形成敏感薄膜,设计了一种新型甲醇传感器。在气体传感器静态测试装置上,测试了甲醇传感器敏感特性、选择特性和动态响应特性。结果表明,提拉次数为3的甲醇传感器(SFO_3)灵敏度为97.65%,动态响应时间为10.12s,恢复时间分别为14.26s,持续工作时间5.5月。该研究工作对推动甲醇-汽油混合燃料在汽车等方面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法 纳米晶粒 敏感薄膜 甲醇传感器 混合燃料 在线检测
下载PDF
番茄红素混合溶剂的提取及定量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路世武 李师翁 《甘肃科学学报》 2007年第2期68-71,共4页
用混合溶剂提取法尝试了番茄红素的提取工艺.确定了用二氯甲烷-甲醇(V二氯甲烷∶V甲醇=2∶1)作为提取溶剂,并用标准曲线法研究了此混合溶剂提取液的定量方法,正交实验表明,最佳提取条件组合为料液比1∶6,时间为90 m in,温度为35℃.用此... 用混合溶剂提取法尝试了番茄红素的提取工艺.确定了用二氯甲烷-甲醇(V二氯甲烷∶V甲醇=2∶1)作为提取溶剂,并用标准曲线法研究了此混合溶剂提取液的定量方法,正交实验表明,最佳提取条件组合为料液比1∶6,时间为90 m in,温度为35℃.用此工艺条件对不同品系的番茄红素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杂交系品种的番茄红素含量明显高于自交系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红素 混合溶剂 二氯甲烷-甲醇 定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