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4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31I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转移灶的疗效评价和生存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史晓云 《中国伤残医学》 2015年第17期76-77,共2页
目的:探究131I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转移灶的疗效评价。方法:颈部超声,X线平片或CT,全身扫描等常规辅助检查后,口服131I溶液治疗,于服药后第5天行131I全身扫描,必要时行局部131ISPECT/CT检查。首次131I治疗为口服3.7GBq,去除残... 目的:探究131I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转移灶的疗效评价。方法:颈部超声,X线平片或CT,全身扫描等常规辅助检查后,口服131I溶液治疗,于服药后第5天行131I全身扫描,必要时行局部131ISPECT/CT检查。首次131I治疗为口服3.7GBq,去除残留甲状腺组织。以后每次治疗口服131I7.4GBq,2次治疗间隔4--12个月,治疗次数3-13次,累计剂量18.5-96.2GBq。结果:在131I治疗后疼痛缓解或消失者24例,有效率为66%。结论131I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转移灶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1I治疗 甲状腺乳头状癌转移灶 疗效评价
下载PDF
甲状腺乳头状癌转移灶摄取^(99m)TCO_4^-显像病例报告 被引量:1
2
作者 范仙萍 《实用医技杂志》 2003年第2期117-118,共2页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 转移 ^99mTCO4^-显像 病例报告 诊断
下载PDF
^(131)I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转移灶的临床价值分析
3
作者 康健 张会勇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6年第1期90-91,共2页
目的分析^(131)I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转移灶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48例甲状腺乳头状癌转移灶患者,对患者采取^(131)I治疗。结果48例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85.4%。随访至2015年12月,未出现肾功能异常情况,无严重消化道反应、脱发、喉头... 目的分析^(131)I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转移灶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48例甲状腺乳头状癌转移灶患者,对患者采取^(131)I治疗。结果48例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85.4%。随访至2015年12月,未出现肾功能异常情况,无严重消化道反应、脱发、喉头水肿等并发症,个别患者出现乏力、恶心呕吐、白细胞轻微降低等症状,未影响治疗。结论 ^(131)I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转移灶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1I 甲状腺乳头 转移
下载PDF
单侧多灶性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预测因素的临床分析
4
作者 马艳飞 石铁锋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66-170,共5页
目的 探讨单侧多灶性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预测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0年1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二院收治的458例单侧多灶性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临床数据。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颈部中央区... 目的 探讨单侧多灶性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预测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0年1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二院收治的458例单侧多灶性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临床数据。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颈部中央区和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表明,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情况在肿瘤直径和、腺体外侵袭和桥本氏甲状腺炎方面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颈侧区淋巴结转移情况在肿瘤最大直径、肿瘤直径和以及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方面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多因素分析表明,桥本氏甲状腺炎是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肿瘤直径和以及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是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1)。结论单侧多灶性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中,桥本氏甲状腺炎是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肿瘤直径和以及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是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微小乳头 单侧 淋巴结转移 预测因素
下载PDF
基于超声造影特征构建列线图预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颈淋巴结转移风险 被引量:1
5
作者 丁姣姣 韩伟 +1 位作者 高军喜 宋涛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39-45,50,共8页
目的通过分析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患者临床资料、结节超声和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特征建立预测颈淋巴结转移(lymph node metastasis,LNM)风险的列线图模型,为合理规范的... 目的通过分析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患者临床资料、结节超声和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特征建立预测颈淋巴结转移(lymph node metastasis,LNM)风险的列线图模型,为合理规范的临床决策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甲状腺手术治疗的PTMC患者404个结节临床资料,应用随机函数按照7∶3分为建模组(n=282)与验证组(n=122)。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PTMC颈淋巴结转移的独立相关因素,构建列线图,以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评估模型诊断效能,应用验证组数据进行外部验证。结果构建模型显示结节边缘、声晕、多灶性、包膜下生长或侵犯包膜、消退模式是颈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P<0.05);建模组AUC为0.747(0.690~0.804),最佳cut-off值为0.430,灵敏度0.65,特异度0.73;验证组AUC为0.778(0.697~0.860),最佳cut-off值为0.419,灵敏度0.64,特异度0.81。结论本研究构建的列线图可个体化预测PTMC颈淋巴结转移的风险,超声和超声造影特征有助于指导高风险人群的临床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线图 甲状腺微小乳头 淋巴结转移 超声造影
下载PDF
临床淋巴结阴性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任婉丽 李化静 +2 位作者 李宏慧 邵渊 白艳霞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3期34-39,共6页
目的 探讨临床淋巴结阴性(cN0)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患者颈中央区淋巴结转移(CLNM)预测模型。方法 本研究纳入2015—2020年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手术确诊的cN0-PTMC患者共1271例,根据手术记录和术后病理结果... 目的 探讨临床淋巴结阴性(cN0)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患者颈中央区淋巴结转移(CLNM)预测模型。方法 本研究纳入2015—2020年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手术确诊的cN0-PTMC患者共1271例,根据手术记录和术后病理结果统计年龄、性别、肿瘤最大径、肿瘤位置、侧别、BRAFV600E基因突变、伴结节性甲状腺肿(NG)和桥本氏甲状腺炎(HT)情况、腺外侵犯、被膜侵犯、颈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资料,分析CLNM与各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采用年龄45岁作为分类标准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男性患者、年龄、肿瘤直径、是否伴HT、是否多灶性均与cN0-PTMC发生CLNM相关(P<0.05)。伴NG、BRAFV600E基因突变、肿瘤位置、腺外侵犯、肿瘤侧、被膜侵犯均与cN0-PTMC发生CLNM无相关性(P>0.05)。继续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患者(OR=1.929,95%CI:1.465~2.541),年龄≤45岁(OR=2.581,95%CI:2.004~3.324),多灶性(OR=1.675,95%CI:1.276~2.197)是cN0-PTMC患者发生CLNM的独立危险因素;直径≤5 mm(OR=0.603,95%CI:0.463~0.785)和伴HT(OR=0.642,95%CI:0.452~0.913)是cN0-PTMC患者发生CLNM的保护因素。伴HT是cN0-PTMC患者BRAFV600E基因野生型的危险因素(OR=3.454,95%CI:1.865~6.397)。结论 男性患者、年龄≤45岁、肿瘤直径>5 mm、不伴HT、多灶性是cN0-PTMC患者发生CLNM的独立危险因素。伴HT是此类患者发生BRAFV600E基因突变的保护因素,与其他临床病理特征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微小乳头 临床淋巴结阴性 中央区淋巴结转移 危险因素
下载PDF
miR-145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表达及其对淋巴结转移和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2
7
作者 吴翠翠 张雪琦 吴志坚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86-789,共4页
目的分析微小RNA(miR)-145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淋巴结转移和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64例经病理确诊为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手术后留取部分癌组织和距癌组织边缘3 cm处的癌旁组织,采用逆转录-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目的分析微小RNA(miR)-145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淋巴结转移和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64例经病理确诊为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手术后留取部分癌组织和距癌组织边缘3 cm处的癌旁组织,采用逆转录-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法检测甲状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miR-145的表达水平,对比PTC及其癌旁组织中miR-145的相对表达量。收集患者年龄、性别、肿瘤直径及淋巴结转移等临床资料,分析PTC患者甲状腺癌组织miR-145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比较癌组织中miR-145表达水平不同的PTC患者预后生存情况并分析miR-145是否为影响PTC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PTC组织中miR-145的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癌旁组织(P<0.001);miR-145的表达水平与病理分级、国际抗癌联盟(UICC)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P<0.01);miR-145低表达患者与高表达患者相比预后较差,具有显著差异(P<0.05)。miR-145高表达和低表达患者5年总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越大、病理分级越高、分期越晚、有淋巴结转移及miR-145低表达时,患者5年生存率越低(P<0.05,P<0.01),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UICC分期Ⅲ~Ⅳ期、有淋巴结转移及miR-145低表达均为PT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0.01)。结论PTC组织中miR-145呈低表达,可能与PTC的发生、发展相关,miR-145表达水平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miR-145低表达的患者预后较差,因此miR-145可作为判断PTC患者是否伴有淋巴结转移或应用于预后评估的潜在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RNA-145 甲状腺乳头 淋巴结转移
下载PDF
男性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临床特点及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季振华 蒋斌 +2 位作者 陈卫贤 戴文成 张钦鑫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24年第2期107-111,共5页
目的分析男性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临床特点,并探讨其发生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月—2022年12月我科收治的首次手术治疗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共743例,男性152例作为研究组,女性591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 目的分析男性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临床特点,并探讨其发生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月—2022年12月我科收治的首次手术治疗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共743例,男性152例作为研究组,女性591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使用单因素和多因素统计学方法分析男性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2组患者年龄、肿瘤最大径、肿瘤多灶性、肿瘤分布及颈侧区淋巴结转移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组患者肿瘤包膜侵犯、合并桥本甲状腺炎及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情况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最大径>5 mm、多灶、双侧分布、有包膜侵犯为男性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二元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肿瘤最大径>5 mm、包膜侵犯为男性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发生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相对于女性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男性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更易出现包膜侵犯,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更高。临床对于肿瘤最大径>5 mm、有包膜侵犯的男性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要尤为重视中央区淋巴结的清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性 甲状腺微小乳头 中央区淋巴结 转移
下载PDF
多模态超声在评估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中的价值 被引量:2
9
作者 李建宁 司志雯 +2 位作者 于明秀 蒋雪梅 张远媛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1期61-65,共5页
目的:评估多模态超声预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有效性。方法:收集110例PTMC患者的临床指标和多模态超声特征,并与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42岁、男性PTMC患者更易发生颈部中央... 目的:评估多模态超声预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有效性。方法:收集110例PTMC患者的临床指标和多模态超声特征,并与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42岁、男性PTMC患者更易发生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均P<0.05);结节最大截面横径≥0.52 cm或纵径≥0.66 cm是PTMC发生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均P<0.01);微钙化和弹性评分≥4分的PTMC患者更易发生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均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仅微钙化是PTMC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结节内伴微钙化的PTMC患者,应加强颈部中央区淋巴结的术前评估和术中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甲状腺微小乳头 中央区淋巴结 转移
下载PDF
常规超声征象与剪切波弹性成像在甲状腺乳头状癌被膜侵犯预测颈部淋巴结转移风险中的价值 被引量:1
10
作者 邵春晖 李培英 +2 位作者 罗永科 赵君智 马爱荣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7期707-712,共6页
目的探讨常规超声征象与剪切波弹性成像弹性比(SWE-ER)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被膜侵犯预测颈部淋巴结转移(CLNM)风险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22年6月~2024年3月在宝鸡市人民医院经术后病理证实的PTC患者87例共93个癌结节。根据术后病理分为... 目的探讨常规超声征象与剪切波弹性成像弹性比(SWE-ER)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被膜侵犯预测颈部淋巴结转移(CLNM)风险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22年6月~2024年3月在宝鸡市人民医院经术后病理证实的PTC患者87例共93个癌结节。根据术后病理分为CLNM组和未发生CLNM组,回顾性分析甲状腺癌结节与被膜关系常规超声图像特征(癌结节与被膜接触情况、被膜连续性情况、被膜侵犯范围)及SWE-ER值,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绘制SWE-ER、结节与被膜关系不同界值下的ROC曲线,比较不同界值下预测颈部淋巴结转移风险的价值。利用二元Logistic回归方程计算发生CLNM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发生CLNM组癌结节经线高于未发生CLN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CLNM组的被膜接触情况、被膜连续性及被膜侵犯范围占癌结节周长与未发生CLNM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发生CLNM组的SWE-ER低于未发生CLN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病理为金标准,绘制不同截断值下评估CLNM风险的ROC曲线,其中以被膜侵犯范围占癌结节周长1/4为截断值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56(95%CI:0.652~0.859),诊断效能最高。二元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甲状腺被膜中断、被膜侵犯范围占癌结节周长1/4~1/2、被膜侵犯范围占癌结节周长≥1/2均为发生CLNM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SWE-ER和癌结节被膜是否接触不能作为PTC发生CLNM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甲状腺癌结节与被膜的关系,尤其是对甲状腺癌结节被膜侵犯范围在超声预测CLNM中有较高诊断价值;被膜中断、被膜侵犯范围占癌结节周长1/4~1/2、被膜侵犯范围占癌结节周长≥1/2均为发生CLNM的独立危险因素,而SWE-ER和癌结节是否与被膜接触不能作为PTC发生CLNM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 被膜侵犯 颈部淋巴结转移 常规超声 剪切波弹性成像
下载PDF
CircRNA_000121在伴有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中的表达
11
作者 白超 杨雯雯 +3 位作者 祁光伟 杨柳雨 罗军 刘涛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329-333,共5页
目的 研究伴有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 PTMC)中circRNA_000121表达情况。方法 以2022年1-4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管甲状腺外科住院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PTMC伴有颈部... 目的 研究伴有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 PTMC)中circRNA_000121表达情况。方法 以2022年1-4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管甲状腺外科住院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PTMC伴有颈部淋巴结转移(中央区)[PTMC(L)组]患者30例,PTMC不伴有淋巴结转移(PTMC组)患者30例。收集所有患者术前外周血标本、术中甲状腺癌组织及一般资料。通过qRT-PCR检测2组患者血液和组织标本circRNA_000121、miR-146b-3p和MMP2的表达量。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circRNA_000121对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是否伴有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circRNA-000121与miR-146b-3p、miR-146b-3p与MMP2在PTMC外周血标本、组织标本中的表达水平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结果 qRT-PCR结果显示,与PTMC组患者比较,PTMC(L)组患者的外周血和组织标本中circRNA_000121、MMP2呈高表达,miRNA-146b-3p呈低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经ROC分析结果显示,外周血曲线下面积(AUC)为0.964,置信区间(95%CI)0.915~1.000,灵敏度0.933,特异度1.000;组织标本AUC为0.943,置信区间(95%CI)0.874~1.000,灵敏度0.900,特异度0.967。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ircRNA_000121、miRNA-146b-3p、MMP2在外周血和癌组织中的表达均与淋巴结转移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ircRNA_000121在PTMC(L)患者甲状腺癌组织标本中呈高表达,与外周血表达一致,circRNA_000121在PTMC发生淋巴结转移预测方面有一定作用,其有望成为PTMC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生物学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微小乳头 淋巴结转移 circRNA_000121
下载PDF
单发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分析
12
作者 伍宏兵 李保启 +2 位作者 王琴 李燕 王金萍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637-640,共4页
目的:探讨影响单发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单发PTMC病人癌结节的超声特征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并分析PTM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119例PTMC病人中,无颈部淋... 目的:探讨影响单发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单发PTMC病人癌结节的超声特征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并分析PTM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119例PTMC病人中,无颈部淋巴结转移者86例(72.3%),颈部淋巴结转移者33例(27.7%)。观察组男性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年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PTMC结节的超声特征中,2组癌结节最大径、血流丰富、突破包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癌结节最大径、突破包膜是PTM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年龄预测PTM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截点为43.5岁,AUC为0.769(95%CI:0.669~0.869),敏感度为66.7%,特异度为80.2%;癌结节最大径预测PTM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截点为6.5 mm,AUC为0.801(95%CI:0.719~0.882),敏感度为81.8%,特异度为66.3%。结论:PTMC病人的年龄、部分超声特征和颈部淋巴结转移存在一定相关性,对PTMC的临床治疗有一定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微小乳头 淋巴结转移 危险因素
下载PDF
miR-146a介导下的IGSF1对甲状腺乳头状癌侵袭转移的调控机制
13
作者 龚烨 程超 王慧琴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6-13,共8页
目的探讨miR-146a对人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系(TPC-1)细胞侵袭转移的调控作用及内在机制。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细胞活性检测试剂(CCK-8)检测TPC-1细胞活性及凋亡情况;Transwell实验和划痕实验检测TPC-1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实时荧光定量PC... 目的探讨miR-146a对人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系(TPC-1)细胞侵袭转移的调控作用及内在机制。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细胞活性检测试剂(CCK-8)检测TPC-1细胞活性及凋亡情况;Transwell实验和划痕实验检测TPC-1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成员1(Immunoglobulin super family member1,IGSF1)、miR-146a的mRNA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IGSF1的表达水平;Western-Blot检测β-连环蛋白(β-catenin)与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表达水平;双荧光素酶基因检测IGSF1和miR-146a交互作用。结果细胞增殖活性结果显示,与Control组(100.00±0.00)%比较,miR-146a mimics组TPC-1细胞增殖活性(84.77±3.71)%显著降低(P<0.05);而miR-146a inhibitor组TPC-1细胞增殖活性(119.20±5.81)%显著升高(P<0.05)。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与Control组(6.37±0.27)%比较,miR-146a mimics组TPC-1细胞凋亡率(20.33±1.26)%显著增加,而miR-146a inhibitor组TPC-1细胞凋亡率(3.35±0.93)%显著降低(F=217.1,P<0.05)。Transwell实验和细胞划痕实验结果显示,与Control组比较,miR-146a mimics组在24 h和48 h的相对迁移距离、侵袭细胞数显著降低(P<0.05),而miR-146a inhibitor组在24 h和48 h的相对迁移距离、侵袭细胞数显著增加(P<0.05)。与Control组比较,miR-146a mimics组miR-146a表达水平显著增加,IGSF1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而miR-146a inhibitor组miR-146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IGSF1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5)。与Control组(0.92±0.09)比较,miR-146a mimics组β-catenin(0.54±0.08)和OPN(0.30±0.09)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而miR-146a inhibitor组β-catenin(1.26±0.07)和OPN(1.07±0.13)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结果显示,miR-146a mimics组野生型(0.64±0.11)与miR-146a mimics NC组野生型(1.16±0.0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R-146a可交互作用IGSF1,调控OPN及β-catenin的表达水平,影响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发展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 MIRNA 侵袭 机制研究
下载PDF
早期甲状腺乳头状癌血清代谢组学特征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14
作者 薄少军 贾晨晖 +3 位作者 王田田 李清艳 徐唯哲 徐先发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24年第2期85-91,共7页
目的对比分析T1级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与结节性甲状腺肿(nodular goiter,NG)的代谢组学特征,以及代谢产物与PTC患者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收集2020年1月~2021年12月于民航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行甲状腺切除术的60例T1级PTC患者和30... 目的对比分析T1级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与结节性甲状腺肿(nodular goiter,NG)的代谢组学特征,以及代谢产物与PTC患者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收集2020年1月~2021年12月于民航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行甲状腺切除术的60例T1级PTC患者和30例NG患者的血清样本。根据有无淋巴结转移,将PTC组分为有淋巴结转移(N+组)和无淋巴结转移(N-组)。使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UPLC-Q-Exactive-MS)联用平台,分别对N+组与N-组、PTC组与NG组的血清代谢物进行对比分析,使用SIMCA-P 14.1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tion analysis,PLS-DA)、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并进行建模,结合FDR校正的Mann-Whitney-Wilcoxon检验结果和代谢物在进行对比的两组中的差异倍数等来筛选潜在小分子代谢标志物,并通过二元逻辑回归分析建立联合诊断模型。结果N+组和N-组之间不存在明显差异代谢物。PTC患者与NG患者之间有7个差异性代谢物,相关的5条代谢通路分别为磷酸戊糖途径、戊糖和葡萄糖醛酸相互转化、糖酵解/糖异生、果糖和甘露糖代谢和脂肪酸生物合成。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0.9的差异性代谢物为D-甘油醛3-磷酸,另有N-十一烷酰基甘氨酸、尿酸及三碘甲状腺原氨酸葡萄糖醛酸三种代谢物的AUC>0.8。结论PTC与NG患者主要在糖代谢和脂质代谢上有区别,D-甘油醛3-磷酸可以在N-十一烷酰基甘氨酸、尿酸及三碘甲状腺原氨酸葡萄糖醛酸的辅助下,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区分PTC与NG患者。同时,N+组和N-组的对比中未发现明显差异血清代谢物,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不会对T1级PTC患者的血清代谢物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甲状腺 结节性 甲状腺乳头 血清代谢组学 生物标志物
下载PDF
转移灶降钙素分泌指数与甲状腺髓样癌上纵隔淋巴结转移相关研究
15
作者 赵炎斌 张欣悦 +3 位作者 陈伟 钱亦淳 陈心源 刘方舟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335-339,共5页
目的探讨转移灶降钙素分泌指数(CIM)与甲状腺髓样癌(MTC)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特别是上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潜在联系。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0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江苏省肿瘤医院61例MTC患者的CIM值与颈部淋巴结特别是上纵隔淋巴结的转... 目的探讨转移灶降钙素分泌指数(CIM)与甲状腺髓样癌(MTC)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特别是上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潜在联系。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0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江苏省肿瘤医院61例MTC患者的CIM值与颈部淋巴结特别是上纵隔淋巴结的转移情况。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CIM值与患者年龄、性别、同侧、对侧、上纵隔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复发率之间的关系。结果CIM值与侧颈淋巴结转移及上纵隔淋巴结转移均存在相关性(P<0.05)。进一步分析确定了CIM值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71.2 ng/(L·mm^(3))、145.4 ng/(L·mm^(3))。结论CIM值预测MTC患者颈部及上纵隔淋巴结转移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髓样 转移降钙素分泌指数 上纵隔 淋巴结转移 手术
下载PDF
多模态超声对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前中央区域淋巴结转移的评估
16
作者 李晓青 刘昕 +4 位作者 徐艺泽 王若雪 郑冬 马策 安云恒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24年第5期689-695,共7页
目的评估多模态超声检查技术对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术前发生中央区域淋巴结转移(CLNM)的准确度。方法选择经手术治疗的甲状腺结节患者108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89例;年龄20~77岁,平均年龄47.1岁;结节大小1.0~2.6 cm,平均结节大小1.9... 目的评估多模态超声检查技术对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术前发生中央区域淋巴结转移(CLNM)的准确度。方法选择经手术治疗的甲状腺结节患者108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89例;年龄20~77岁,平均年龄47.1岁;结节大小1.0~2.6 cm,平均结节大小1.9 cm。全部病例均经病理诊断为PTC,且术前均行多模态超声检测,包括常规二维超声、超声造影(CEUS)技术和微血流成像(MFI)检测技术。按照中央区域淋巴结有无转移,将患者分为非转移组与转移组,记录两组患者的病理特点和超声波特点,分析PTC患者中出现CLNM的独立风险因子。并且绘制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评估其特异度、灵敏度和准确度,并对比了各种诊断模式来评估其准确度。结果经病理诊断,CLNM 43例(39.8%)。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二维超声下结节与被膜接触、结节直径≥0.8 cm、MFI模式下中央型血流分布模式、在CEUS模式下的结节与被膜的接触及向心性灌注等因素是导致CLNM的独立风险因子(P<0.05);多模态超声在预测CLNM风险的准确度显著优于单一的检测模式,其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依次为76.7%、81.5%、80.2%,三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FI、CEUS和二维超声相结合应用可以更加准确地预测PTC手术前颈部淋巴结的转移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 中央区域淋巴结转移 微血流成像 超声造影 多模态超声
下载PDF
远处转移性甲状腺乳头状癌生化进展的影响因素研究
17
作者 彰金 孙迪 +6 位作者 王昊 石聪 赵翊含 潘逸缙 慕转转 丁治国 林岩松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6期4546-4553,共8页
背景晚期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尤其是远处转移性甲状腺乳头状癌(DM-PTC)的病情变化主要从甲状腺球蛋白(Tg)等血清学指标和CT等影像学两方面进行监测。由于CT等影像学手段本身的局限性如辐射、价格昂贵及转移病灶分布的复杂性,实体瘤疗... 背景晚期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尤其是远处转移性甲状腺乳头状癌(DM-PTC)的病情变化主要从甲状腺球蛋白(Tg)等血清学指标和CT等影像学两方面进行监测。由于CT等影像学手段本身的局限性如辐射、价格昂贵及转移病灶分布的复杂性,实体瘤疗效评估标准(RECIST 1.1)常无法及时捕捉DM-PTC患者的病情变化,而整合了时间维度的Tg倍增时间(TgDT)已显示其在灵敏监测PTC疾病变化中的作用。目的以TgDT为结局变量,探索DM-PTC的生化进展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2018年1月—2023年6月北京协和医院核医学科就诊的61例DM-PTC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门诊病历系统收集研究对象的基线资料并进行基因突变检测,基因突变检测内容包括鼠类肉瘤滤过性毒菌致癌同源体B1(BRAF)突变、端粒酶反转录酶(TERT)突变、转染重排(RET)融合、大鼠肉瘤病毒(RAS)突变。末次^(131)I治疗后4个月到1年时间内行外周血T细胞亚群、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及淋巴细胞检测。计算TgDT,以TgDT 3年为界,将研究对象分为<3年组(n=16)和≥3年组(n=45)。末次^(131)I治疗后4个月到1年时间内,计算TgDT的初次Tg时间点的T细胞亚群、NK细胞百分比及淋巴细胞绝对值被定义为淋巴细胞亚群的初始值,计算TgDT的末次Tg时间点的T细胞亚群、NK细胞百分比及淋巴细胞绝对值被定义为淋巴细胞亚群的末次值,淋巴细胞亚群随时间纵向变化情况以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率表示,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率=(末次值-初始值)/初始值×100%。比较两组淋巴细胞亚群初始值及变化率的差异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逐步向后回归分析探究DM-PTC生化进展的影响因素。结果≥3年组确诊年龄、末次^(131)I治疗前局部手术次数、碘难治(RAIR)、TERT突变、BRAF与TERT共同突变比例低于<3年组,RET融合比例高于<3年组(P<0.05)。≥3年组CD_(3)^(+)T细胞百分比、CD_(8)^(+)T细胞百分比高于<3年组,NK细胞百分比、CD4/CD8低于<3年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D_(8)^(+)T细胞百分比降低(OR=0.879,95%CI=0.792~0.975)、BRAF与TERT共同突变(OR=7.044,95%CI=1.368~36.265)是DM-PTC生化进展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低CD_(8)^(+)T细胞比例的免疫状态、BRAF与TERT共同突变等多种因素可影响DM-PTC的生化进展,淋巴细胞亚群及多基因联合检测对于DM-PTC病情监测及预后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 远处转移 生化进展 甲状腺球蛋白倍增时间 T淋巴细胞亚群 基因突变
下载PDF
基于超声和临床指标的复合模型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后颈部淋巴结转移风险
18
作者 何磊 熊炳 +1 位作者 罗银丽 陈顺平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458-464,共7页
目的:探索术前超声图像特征结合临床指标对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术后颈部淋巴结转移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二次手术并经病理证实的PTC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43例,作为转移组... 目的:探索术前超声图像特征结合临床指标对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术后颈部淋巴结转移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二次手术并经病理证实的PTC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43例,作为转移组。同时,收集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89例自首次PTC手术起随访至少8年,未出现颈部淋巴结复发的患者作为未转移组。按照7:3的比例随机抽样将患者分为训练集(n=92)和验证集(n=40),在训练集中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预测模型并绘制列线图使模型可视化,使用验证集对模型进行验证,通过ROC曲线和决策曲线分析(DCA)对模型效能和临床价值进行评估。结果:转移组与未转移组患者间手术方法、术中淋巴结转移、甲状腺结节部位、回声特性、甲状腺结节最大径线、超声提示淋巴结肿大、淋巴结长径/短径比值以及淋巴结血流特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手术方式(全切vs.部分切除,OR=0.332,95%CI=0.134~0.828,P=0.018)、术中淋巴结转移(转移vs.未转移,OR=2.978,95%CI=1.112~7.953,P=0.030)、甲状腺结节部位(中部vs.下极,OR=6.624,95%CI=1.986~22.095,P=0.002)及甲状腺结节最大径线(OR=1.064,95%CI=1.002~1.130,P=0.042)为术后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该模型在训练集中的AUC为0.872(95%CI=0.795~0.949),在验证集中的AUC为0.863(95%CI=0.749~0.976),DCA显示阈值概率在0.1~0.7时该模型预测术后PTC颈部淋巴结转移发生的风险净收益高。结论:本研究基于术前超声图像特征及临床病理指标构建的预测模型可有效预测PTC术后颈部淋巴结转移的风险,对于临床决策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 术后颈部淋巴结转移 预测模型 列线图
下载PDF
单侧甲状腺乳头状癌伴同侧颈侧区淋巴结转移患者发生对侧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
19
作者 程剑峰 周琰 +1 位作者 汤铖 黄政坤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24年第1期54-58,共5页
目的探讨伴同侧颈侧区淋巴结转移(LLNM)的单侧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对侧中央区淋巴结(Cont-CLNs)转移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22年7月江苏省原子医学研究所附属江原医院收治的LLNM-PTC患者127例,根据其是否发生Cont-CLNs转... 目的探讨伴同侧颈侧区淋巴结转移(LLNM)的单侧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对侧中央区淋巴结(Cont-CLNs)转移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22年7月江苏省原子医学研究所附属江原医院收治的LLNM-PTC患者127例,根据其是否发生Cont-CLNs转移,分成转移组(n=68)和非转移组(n=59)。收集患者的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回声、血流信号、有无微钙化、肿瘤数量、病变腺叶、结节性甲状腺囊肿、被膜侵犯、有无桥本甲状腺炎以及患侧中央区淋巴结、气管前淋巴结与喉前淋巴结转移发生率与术后并发症情况。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LLNM-PTC患者发生Cont-CLNs转移的影响因素。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型,组间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及χ^(2)检验。结果转移组男性、微钙化、多发性肿瘤、被膜侵犯占比分别为75.00%(51/68)、47.06%(32/68)、55.88%(38/68)、47.06%(32/68),高于非转移组的37.29%(22/59)、16.95%(10/59)、18.64%(11/59)、15.25%(9/59),且转移组肿瘤最大径大于非转移组(P<0.05)。转移组患侧中央区淋巴结、气管前淋巴结、喉前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51.47%(35/68)、44.12%(30/68)、50.00%(34/68),高于非转移组的20.34%(12/59)、15.25%(9/59)、16.95%(10/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肿瘤太大、微钙化、多发性肿瘤、被膜侵犯、患侧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气管前淋巴结转移、喉前淋巴结转移是患者发生Cont-CLNs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LNM-PTC患者发生Cont-CLNs转移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性别、肿瘤大小、微钙化、肿瘤数量、被膜侵犯以及患侧中央区、气管前、喉前的淋巴结转移,日后诊疗中需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 颈侧区淋巴结转移 对侧中央区淋巴结转移 影响因素
下载PDF
B超、双能CT、细针穿刺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前评估淋巴结转移中的优化选择
20
作者 李琳 张丽君 +1 位作者 斯岩 沈美萍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266-270,共5页
目的探寻高分辨率超声检查(B超)、双能计算机断层扫描(DECT)以及细针穿刺抽吸活检(FNAB)在甲状腺癌患者术前淋巴结转移(LNM)诊断时的最佳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174例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资料... 目的探寻高分辨率超声检查(B超)、双能计算机断层扫描(DECT)以及细针穿刺抽吸活检(FNAB)在甲状腺癌患者术前淋巴结转移(LNM)诊断时的最佳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174例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资料,术前所有患者均行B超和DECT检查,其中167例患者加做侧区淋巴结FNAB和细针穿刺抽吸物洗脱液甲状腺球蛋白测定(FNA-TG)以评估LNM情况,手术后的常规病理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分析不同情况下甲状腺乳头状癌(PTC)LNM评估方法的最优选择。结果DECT对于中央区淋巴结转移(CLNM)和侧区PTC淋巴结转移(LLNM)预测的灵敏度较B超有显著提高(55.4%vs.44.8%,P<0.001)(90.9%vs.71.6%,P<0.001),B超在LLNM预测的特异性较DECT有优势(72.7%vs.42.7%,P<0.001);B超、DECT联合诊断对CLNM和LLNM的阳性预测准确率较高(91.6%,94.8%),当联合诊断结果不一致时其阳性预测值明显下降(74.3%,63.1%)。此时,增加可疑淋巴结FNAB及FNA-TG检测后其准确率增加至87.9%。结论B超、DECT联合评估是必要的;联合诊断均有转移时,不需要进行额外检查,联合诊断结果不一致时,需要进一步进行淋巴结的FNAB和FNA-TG检测以避免不必要的侧区清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 高分辨率超声检查 双能计算机断层扫描 细针穿刺抽吸活检 淋巴结转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