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5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多模态超声及病理学特征与BRAF V600E突变的相关性
1
作者 孙鑫 张巍 +2 位作者 程令刚 广旸 张雨康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30-734,共5页
目的观察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临床、多模态超声及病理学特征与BRAF V600E突变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收集临床疑诊甲状腺恶性病变患者,获取病理学及基因检测结果后,根据BRAF V600E基因检测结果将PTC分为BRAF V600E突变(+)(突变组)和BRAF V... 目的观察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临床、多模态超声及病理学特征与BRAF V600E突变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收集临床疑诊甲状腺恶性病变患者,获取病理学及基因检测结果后,根据BRAF V600E基因检测结果将PTC分为BRAF V600E突变(+)(突变组)和BRAF V600E突变(-)(野生型组);以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组间临床、常规超声、超声造影(CEUS)及病理学表现,筛选PTC BRAF V600E基因突变的独立预测因素。结果共纳入116例PTC患者(116个病灶),包括突变组77例、野生型组39例。组间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水平,常规超声所示病灶大小、方位、边缘、微钙化,CEUS显示增强后病灶大小变化、平均通过时间(MTT),以及病理学显示被膜外侵犯、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及合并良性结节占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中,TPO-Ab、多模态超声所示病灶方位及增强后病灶大小变化、病理学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均为PTC BRAF V600E基因突变的独立预测因素(OR=0.175、3.868、5.769、6.943,P均<0.05)。结论患者TPO-Ab水平,多模态超声所示病灶方位、增强后病灶大小变化及病理学显示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均与PTC BRAF V600E基因突变独立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头 甲状腺肿瘤 超声检查 BRAF V600E基因 前瞻性研究
下载PDF
二代测序技术检测44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基因突变及其临床病理学特征
2
作者 施栋梁 姚梅宏 +4 位作者 吴丹 黄达妮 陈醉 郑宇辉 杨映红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35-139,共5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基因改变及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通过二代测序技术对442例PTC患者进行基因检测,同时收集患者的临床病理学资料。结果(1)442例PTC患者中,423例患者检出基因突变,其中BRAF(385例)、RET(24例)、KRAS(...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基因改变及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通过二代测序技术对442例PTC患者进行基因检测,同时收集患者的临床病理学资料。结果(1)442例PTC患者中,423例患者检出基因突变,其中BRAF(385例)、RET(24例)、KRAS(5例)、NTRK3(3例)、NTRK1(3例);(2)BRAF基因突变仅与肿瘤最大径相关(P=0.006);(3)V600E突变丰度与性别、肿瘤最大径、肿瘤单/双侧、腺外侵犯、淋巴结转移、组织学亚型(P均<0.05)相关;(4)V600E不同突变丰度与肿瘤最大径、癌灶分布、腺外侵犯、淋巴结转移、组织学亚型(P均<0.05)相关。结论应用NGS技术可以明确PTC各驱动基因变异的独特特征,此外BRAF基因V600E突变与多项高危的临床病理学特征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 二代测序 基因突变 BRAF
下载PDF
甲状腺乳头状癌及其临床病理特征与Braf蛋白表达、BRAF V600E基因突变之间的关系 被引量:1
3
作者 林文松 黄冠 林宝行 《吉林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262-265,共4页
目的:观察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病理特征和BRAF V600E基因突变、BRAF蛋白表达的相关性。方法:临床选择2019年7月~2020年2月在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就诊的原发性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100例,对其临床病理信息进行收集,PCR扩增后测序,分析甲状腺... 目的:观察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病理特征和BRAF V600E基因突变、BRAF蛋白表达的相关性。方法:临床选择2019年7月~2020年2月在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就诊的原发性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100例,对其临床病理信息进行收集,PCR扩增后测序,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病理特征和BRAF V600E基因、Braf蛋白表达之间的关系。结果:BRAF V600E基因突变、Braf蛋白表达情况与肿瘤复发/远处转移、肿瘤分期、肿瘤大小、年龄等因素密切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出现钙化者为47例(47.0%),通常具有粗大片状钙化、砂砾样钙化,研究发现BRAF基因突变状态与钙化类型、是否出现钙化无明显相关性。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指标与BRAF V600E基因突变、Braf蛋白表达密切相关,是评估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相关预后因子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 BRAF V600E基因 病理学特征 预后因子 Braf蛋白
下载PDF
胃浸润性微乳头状癌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分析
4
作者 许增祥 卢林明 +3 位作者 周珏 顾倩 胡孟晗 谢闵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26-31,共6页
目的探讨胃浸润性微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2月本市两所三甲医院收治的胃癌手术治疗患者850例临床资料,其中具有IMPC成分的58例作为IMPC组,随机选取不含IMPC的79例腺癌患者作... 目的探讨胃浸润性微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2月本市两所三甲医院收治的胃癌手术治疗患者850例临床资料,其中具有IMPC成分的58例作为IMPC组,随机选取不含IMPC的79例腺癌患者作为对照组(非IMPC组);同时根据微乳头状癌成分比例将IMPC组分为<10%、10%~29%、30%~49%和50%以上四个组别。观察IMPC形态学及免疫组化特征,分析IMPC组和非IMPC组临床病理特征、预后方面的差异,进而分析不同微乳头状癌成分占比对相关临床病理资料及预后的差异。结果胃腺癌病例中IMPC检出率为6.82%(58/850),其中占比<10%者7例、10%~29%者20例、30%~49%者23例和50%以上者8例。典型IMPC癌细胞呈翻转性生长模式,排列呈实性小巢团状或中空小管状,无纤维脉管轴心,周围有宽窄不等的空白间隙;免疫组化标记MUC1、EMA和E-cadherin等可证实。在组织学类型、脉管侵犯、T分期、N分期、M分期比较项中,IMPC组和非IMPC组患者统计学上具有差异(P<0.05);不同微乳头占比组别在上述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700)。胃切除术后IMPC组3年生存率明显低于非IMPC组患者分别为56.9%和88.6%,两组间3年生存率有显著差异(P<0.001)。此外,IMPC患者不同组别(<10%组、10%~29%组、30%~49%组和≥50%组)的3年生存率分别为100%、90%、47.8%和25%,微乳头成分对胃癌患者预后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因此,微乳头成分超过30%,患者生存率明显下降。结论IMPC属于较高恶性程度和侵袭性腺癌亚型,通过观察其形态学及免疫组化特征及比较与临床病理学特征、预后关系,特别是确定微乳头成分阈值30%,可指导临床病理诊断和患者预后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润性微乳头 临床病理学特征 预后
下载PDF
微小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Ⅲ类β-微管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5
作者 彭丽红 谢冰 +4 位作者 吴波 刘亚群 王正花 王健 王康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07-111,共5页
目的探究微小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Ⅲ类β-微管蛋白(TUBB3)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2016年8月—2018年12月本院手术治疗留取的100例微小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及10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TUBB3、E-钙黏蛋... 目的探究微小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Ⅲ类β-微管蛋白(TUBB3)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2016年8月—2018年12月本院手术治疗留取的100例微小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及10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TUBB3、E-钙黏蛋白(ECAD)和波形蛋白(VIMENTIN)表达情况,分析TUBB3与ECAD、VIMETIN表达及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微小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TUBB3、VIMENTIN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结节性甲状腺肿组织,ECAD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结节性甲状腺肿组织(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微小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TUBB3表达与ECAD呈负相关,与VIMENTIN呈正相关(P<0.001);存在淋巴结转移、神经侵犯、脉管侵犯、被膜侵犯及肿瘤出芽率高患者TUBB3表达阳性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神经侵犯、脉管侵犯、被膜侵犯及肿瘤出芽率低者(P<0.05);经术后3年随访,TUBB3阳性表达患者无疾病生存率低于TUBB3阴性表达者(P<0.0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存在被膜侵犯、高肿瘤出芽率和TUBB3阳性表达是PTM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TUBB3在微小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表达升高,可能作用于上皮-间质转化过程促进肿瘤转移复发,影响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微小乳头 βⅢ-微管蛋白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探讨方朝晖教授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后的用药经验及作用机制
6
作者 郭呈林 方朝晖 +2 位作者 忻凌 赵进东 杜雪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18期6-8,共3页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分析和网络药理学探讨方朝晖教授运用中药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后的用药经验及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22年9月—2023年6月方朝晖教授于安徽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诊采用中草药治疗的47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后患者的资...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分析和网络药理学探讨方朝晖教授运用中药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后的用药经验及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22年9月—2023年6月方朝晖教授于安徽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诊采用中草药治疗的47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后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提取处方中的核心中药、核心处方。获取核心处方中的活性成分,药物作用靶点和疾病相关靶点的交集。总结方朝晖教授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后的作用机制。结果:研究共纳入47例患者的中药处方,包含中药种类151种;使用频次>25%的10味中药依次为炙甘草、茯苓、茯神、栀子、当归、白芍、夏枯草等;通过复杂网络图分析,核心处方由炙甘草、茯苓、茯神、栀子、当归、白芍、夏枯草7种药物组成。2种药物的关联中,有3组药物的置信度>80%,支持度>25%;3种药物的关联中,有5组药物的置信度>80%,支持度>15%。筛选得到核心处方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后的活性成分115个,交集靶点57个。结论:基于数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分析发现,方朝晖教授核心处方中的药物可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抑制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术后 方朝晖 网络药理学
下载PDF
甲状腺乳头状癌合并桥本氏甲状腺炎的中医证候与病理特征分析
7
作者 乔佳君 王悦竹 +1 位作者 陆钰原 夏仲元 《天津中医药》 CAS 2024年第5期548-553,共6页
[目的]探讨合并桥本氏甲状腺炎(HT)对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和临床病理特征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中日友好医院2020年1月—2022年1月符合纳排标准的因甲状腺乳头状癌行手术治疗的379例患者病历资料。观察指标包含性... [目的]探讨合并桥本氏甲状腺炎(HT)对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和临床病理特征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中日友好医院2020年1月—2022年1月符合纳排标准的因甲状腺乳头状癌行手术治疗的379例患者病历资料。观察指标包含性别、年龄、中医四诊信息、有无HT、BRAF V600E基因、肿瘤最大直径、累及腺叶、被膜侵犯、肿瘤个数、是否微小癌、颈部淋巴结转移。根据患者病理结果是否合并HT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即合并HT的PTC患者)146例和对照组(即不合并HT的PTC患者)233例。采用SPSS 25.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肝郁气滞证型和脾肾阳虚证比例更高(P<0.05)、气阴两虚证和气血两虚比例更低(P<0.05)。两组痰瘀互结、瘀热伤阴证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女性比例更高、肿瘤直径更小、多灶性比例更高、颈部淋巴结转移比例更低(P<0.05)。而两组间BRAF V600E基因表达、累及腺叶范围、是否为微小癌、被膜侵犯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POAb抗体阳性与肿瘤直径较小、低BRAF V600E基因突变率和低颈部淋巴结转移率相关(P<0.05)。TGAb抗体阳性亦与肿瘤直径较小相关(P<0.05),而与其他病理特征无显著相关性。中医证型与肿瘤病理特征相关分析提示PTC患者脾肾阳虚证与肿瘤分期高相关(P<0.05)。试验组痰瘀互结证与复发风险高相关(P<0.05)。尚未发现观察组中医证型与病理特征的显著相关性;对照组其气阴两虚证与肿瘤多灶性相关(P<0.05)。[结论]合并HT的PTC患者肝郁气滞和脾肾阳虚证型比例更高,气阴两虚和气血两虚证型比例更低。中医证型可能与临床病理特征、肿瘤分期与复发风险相关。合并HT的PTC患者女性居多,肿瘤多灶性比例高,但具肿瘤体积小、颈淋巴结转移低等有利特征,抗甲状腺抗体阳性是其主要相关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 桥本氏甲状腺 病理特征 中医证型
下载PDF
超声血流参数与乳头状甲状腺癌临床病理及超声TI-RADS分级关系研究
8
作者 郑卫 郑辉 陈露 《河北医学》 CAS 2024年第5期810-813,共4页
目的:分析超声血流参数与乳头状甲状腺癌临床病理及超声TI-RADS分级关系。方法:以2020年10月至2023年11月于本院确诊的乳头状甲状腺癌患者103例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超声检查获取血流参数,并进行B超TI-RADS分级。比较不同病理... 目的:分析超声血流参数与乳头状甲状腺癌临床病理及超声TI-RADS分级关系。方法:以2020年10月至2023年11月于本院确诊的乳头状甲状腺癌患者103例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超声检查获取血流参数,并进行B超TI-RADS分级。比较不同病理特征及TI-RADS分级患者的血流参数,分析超声血流参数与乳头状甲状腺癌病理及TI-RADS分级的相关性。结果:Ⅲ~Ⅳ期患者的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收缩期峰值流速与舒张期峰值流速比值(S/D)高于Ⅰ~Ⅱ期患者(P<0.05);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的PI、RI、S/D显著高于未转移患者(P<0.05);TI-RADS分级5~6级患者的PI、RI、S/D高于4a~4c级(P<0.05)。Spearman秩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PI、RI、S/D与乳头状甲状腺癌患者的TNM分期及TI-RADS分级均呈正相关(rTNM分期=0.401,0.453,0.462;rTI-RADS分级=0.308,0.376,0.368,P<0.05)。结论:超声血流参数PI、RI、S/D与乳头状甲状腺癌患者的肿瘤分期及TI-RADS分级密切相关,早期测定超声血流定量参数可为乳头状甲状腺癌的临床诊断、预测提供一定的参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头甲状腺 超声血流参数 超声TI-RADS分级 病理特征 相关性
下载PDF
475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分析
9
作者 张艳琼 苗杰 +1 位作者 张黎 黄清洁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4年第5期432-433,442,共3页
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是内分泌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1]。而肿瘤单侧或者双侧发病的差异性研究文献报道较少。有研究报道双侧甲状腺癌较单侧癌的临床分期更晚,无疾病生存期也更短[2],双侧性PTC与肿瘤临床病... 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是内分泌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1]。而肿瘤单侧或者双侧发病的差异性研究文献报道较少。有研究报道双侧甲状腺癌较单侧癌的临床分期更晚,无疾病生存期也更短[2],双侧性PTC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的关联仍存争议,故本研究主要探讨双侧性或单侧性PTC的差异性并对其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 桥本甲状腺 多灶性 淋巴结转移 浸润
下载PDF
BRAFV^(600E)突变与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病理特征关系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吴宪吉 肖思齐 +3 位作者 沈珂羽 于炆希 段成铖 张广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4年第2期219-223,共5页
甲状腺癌是内分泌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发病率逐年上升。根据国家癌症中心数据显示,甲状腺癌发病率已居于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7位[1]。甲状腺癌主要包括乳头状癌、滤泡状癌、髓样癌及未分化癌4种类型,其中,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 甲状腺癌是内分泌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发病率逐年上升。根据国家癌症中心数据显示,甲状腺癌发病率已居于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7位[1]。甲状腺癌主要包括乳头状癌、滤泡状癌、髓样癌及未分化癌4种类型,其中,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 PTC)的发生率在甲状腺癌的病理类型中居于首位。在众多甲状腺癌相关的基因中,BRAF基因突变是甲状腺乳头状癌最常见的突变位点,BRAFV600E突变率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中约为16%~56%,在PTC中约为23%~8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 甲状腺微小乳头 未分化 症中心 滤泡 髓样 临床病理特征 内分泌系统
下载PDF
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miR-338-3p、PLCD3表达及其与病理参数、上皮—间质转化、预后的关系
11
作者 柯贤锋 李强 +2 位作者 向辉 崔仪 雷珍珍 《疑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663-668,共6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组织中微小核糖核酸-338-3p(miR-338-3p)、磷脂酶Cδ-3(PLCD3)表达及与病理参数、上皮—间质转化(EMT)、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20年12月商洛市中心医院乳甲外科收治接受手术切除的PTC患者152例...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组织中微小核糖核酸-338-3p(miR-338-3p)、磷脂酶Cδ-3(PLCD3)表达及与病理参数、上皮—间质转化(EMT)、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20年12月商洛市中心医院乳甲外科收治接受手术切除的PTC患者152例,取其癌组织及对应癌旁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miR-338-3p、PLCD3 mRNA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EMT相关蛋白[N-钙黏蛋白(N-Cad)、E-钙黏蛋白(E-Cad)、波形蛋白(VIM)];分析miR-338-3p、PLCD3 mRNA表达与PTC病理参数的关系;通过Targetscan数据库预测miR-338-3p与PLCD3的结合位点,采用Pearson法和二列相关性分析miR-338-3p与PLCD3 mRNA及二者与EMT相关蛋白在PTC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根据PTC组织miR-338-3p、PLCD3 mRNA表达均值分为高/低miR-338-3p、PLCD3 mRNA表达组,通过Kaplan-Meier法绘制高/低miR-338-3p、PLCD3 mRNA表达PTC患者无病生存率(DFS)生存曲线;通过Cox回归分析PTC患者DFS的影响因素。结果与癌旁组织比较,PTC组织miR-338-3p和E-Cad蛋白阳性表达率降低,PLCD3 mRNA和N-Cad、VIM蛋白阳性表达率升高(t/χ^(2)/P=32.875/<0.001、15.575/<0.001、37.351/<0.001、21.984/<0.001、16.604/<0.001);miR-338-3p与PLCD3 mRNA在PTC组织中表达呈负相关(r/P=-0.712/<0.001)。PTC组织中miR-338-3p与N-Cad、VIM蛋白阳性表达呈负相关,与E-Cad蛋白阳性表达呈正相关(r/P=-0.642/<0.001、-0.617/<0.001、0.622/<0.001);PTC组织中PLCD3 mRNA与N-Cad、VIM蛋白阳性表达呈正相关,与E-Cad蛋白阳性表达呈负相关(r/P=0.657/<0.001、0.624/<0.001、-0.632/<0.001)。不同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的PTC组织miR-338-3p、PLCD3 mRNA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t/P=30.778/<0.001、3.430/0.001)。miR-338-3p高表达组3年DFS高于低表达组,PLCD3 mRNA高表达组3年DFS低于低表达组(χ^(2)/P=15.615/<0.001、16.088/<0.001)。TNM分期Ⅲ期、淋巴结转移、PLCD3 mRNA≥1.83为PTC患者DFS的独立危险因素[HR(95%CI)=3.127(1.361~7.604)、2.546(1.115~5.817)、2.854(1.178~6.919)],miR-338-3p≥0.57为独立保护因素[HR(95%CI)=0.306(0.116~0.804)]。结论PTC组织中miR-338-3p低表达和PLCD3 mRNA高表达,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EMT和预后有关,可能成为PTC诊治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 微小核糖核酸-338-3p 磷脂酶Cδ-3 病理参数 上皮—间质转化 预后
下载PDF
BRAF^(V600E)基因突变与甲状腺乳头状癌超声及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
12
作者 夏孝礼 钟晨 +5 位作者 梁学奇 袁成 韩涛 刘朝清 孙凡 木拉提 《农垦医学》 2024年第1期5-14,共10页
目的:探讨BRAF^(V600E)基因突变与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常规超声及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07月-2022年07月经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胃肠甲状腺外科收治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明确诊断为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 目的:探讨BRAF^(V600E)基因突变与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常规超声及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07月-2022年07月经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胃肠甲状腺外科收治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明确诊断为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的患者187例,提取患者术前穿刺标本或术后石蜡包埋组织DNA,利用实时荧光PCR定量技术进行BRAF^(V600E)基因检测,根据基因检测结果分为BRAF^(V600E)基因突变阳性组和BRAF^(V600E)基因突变阴性组,收集187例PTC患者的常规超声特征及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其与BRAF^(V600E)基因突变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以确定发生BRAF^(V600E)基因突变的独立危险因素,以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建立BRAF^(V600E)基因突变的预测模型,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对模型的预测效能进行评价。结果:187例患者中BRAF^(V600E)基因突变阳性患者144例(77.0%),BRAF^(V600E)基因阴性患者43例(23.0%)。两组患者在是否伴桥本甲状腺炎、形态、钙化、中央淋巴结转移情况、抗甲状腺过氧化酶抗体、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ki-67这7项指标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不伴桥本甲状腺炎(OR=3.015)、形态不规则(OR=2.694)、伴中央淋巴结转移(OR=2.685)、ki-67≥4.5%(OR=3.084)是PTC患者发生BRAF^(V600E)基因突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建立的预测方程为:Logit(P)=In(P/1-P)=-0.968+1.104×桥本甲状腺炎+0.991×形态+0.988×中央淋巴结转移情况+1.126×ki-67。对预测模型进行效能检验,预测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08,模型的预测效能中等。结论:不伴桥本甲状腺炎、结节形态不规则、伴中央淋巴结转移、ki-67≥4.5%是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发生BRAF^(V600E)基因突变的独立危险因素,上述特征可以用来预测BRAF^(V600E)基因突变情况,本研究建立的BRAF^(V600E)基因突变预测模型对PTC患者的临床诊治及预后评估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 BRAF^(V600E)基因突变 超声特征 临床病理特征
下载PDF
甲状腺乳头状癌PDRG1基因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分析
13
作者 刘佳 袁栩昕 +1 位作者 郑惊雷 袁崇德 《大医生》 2024年第1期115-118,共4页
目的 探究甲状腺乳头状癌PDRG1基因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为临床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1月至2022年8月东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行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取甲状腺癌组织及相邻的正常组织,检测... 目的 探究甲状腺乳头状癌PDRG1基因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为临床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1月至2022年8月东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行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取甲状腺癌组织及相邻的正常组织,检测甲状腺癌组织及相邻正常组织中PDRG1基因的表达水平,根据PDRG1基因表达情况分为低表达组(30例,PDRG1基因表达<30%)和高表达组(70例,PDRG1基因表达≥30%)。分析不同组织PDRG1基因的表达情况、不同PDRG1基因表达患者的生存情况及甲状腺乳头状癌PDRG1基因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的PDRG1基因表达水平高于相邻正常组织(P<0.05)。PDRG1基因高表达组患者的生存期短于低表达组,生存率低于低表达组(均P <0.05)。高表达组淋巴结转移、被膜外侵犯及伴桥本甲状腺炎患者占比高于低表达组(均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甲状腺乳头状癌PDRG1基因表达水平与淋巴结转移、被膜外侵犯及伴桥本甲状腺炎均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 甲状腺乳头状癌PDRG1基因表达与淋巴结转移、被膜外侵犯及伴桥本甲状腺炎等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可作为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预后的判断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 PDRG1基因 病理特征 相关性
下载PDF
高细胞亚型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侵袭性组织病理学特征研究
14
作者 廖振宇 赵起悟 +6 位作者 匡洁 刘卓然 孙寒星 王越 邱伟华 陈曦 严佶祺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23年第6期524-528,共5页
目的:探索研究高细胞亚型(tall cell variant,TCV)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的侵袭性组织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3年5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19170例PTC病例,分析比较TCV-PTC组和... 目的:探索研究高细胞亚型(tall cell variant,TCV)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的侵袭性组织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3年5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19170例PTC病例,分析比较TCV-PTC组和经典型PTC(classic PTC,cPTC)组的临床病理学特征。结果:病理结果显示TCVPTC组1380例,cPTC组15578例。TCV-PTC在病人年龄以及肿瘤腺外侵犯、神经侵犯、脉管侵犯、癌灶最大径、多灶癌、中央区和颈侧区淋巴结转移和BRAF基因突变比例和(或)均值均较高,但合并桥本甲状腺炎的比例少于cPT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CV-PTC与cPTC相比,局部侵袭性特征较强和淋巴结转移率较高,该病理类型的判定为后续更积极的临床治疗选择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 高细胞亚型 病理学特征 肿瘤侵袭和转移
下载PDF
miR-145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表达及其对淋巴结转移和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15
作者 吴翠翠 张雪琦 吴志坚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86-789,共4页
目的分析微小RNA(miR)-145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淋巴结转移和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64例经病理确诊为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手术后留取部分癌组织和距癌组织边缘3 cm处的癌旁组织,采用逆转录-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目的分析微小RNA(miR)-145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淋巴结转移和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64例经病理确诊为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手术后留取部分癌组织和距癌组织边缘3 cm处的癌旁组织,采用逆转录-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法检测甲状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miR-145的表达水平,对比PTC及其癌旁组织中miR-145的相对表达量。收集患者年龄、性别、肿瘤直径及淋巴结转移等临床资料,分析PTC患者甲状腺癌组织miR-145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比较癌组织中miR-145表达水平不同的PTC患者预后生存情况并分析miR-145是否为影响PTC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PTC组织中miR-145的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癌旁组织(P<0.001);miR-145的表达水平与病理分级、国际抗癌联盟(UICC)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P<0.01);miR-145低表达患者与高表达患者相比预后较差,具有显著差异(P<0.05)。miR-145高表达和低表达患者5年总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越大、病理分级越高、分期越晚、有淋巴结转移及miR-145低表达时,患者5年生存率越低(P<0.05,P<0.01),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UICC分期Ⅲ~Ⅳ期、有淋巴结转移及miR-145低表达均为PT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0.01)。结论PTC组织中miR-145呈低表达,可能与PTC的发生、发展相关,miR-145表达水平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miR-145低表达的患者预后较差,因此miR-145可作为判断PTC患者是否伴有淋巴结转移或应用于预后评估的潜在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RNA-145 甲状腺乳头 淋巴结转移
下载PDF
甲状腺乳头状癌合并甲状腺原发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临床病理学分析
16
作者 贾晖 赵涵 +4 位作者 郭芷含 谷海燕 李玉军 林东亮 阚燕妮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3年第9期876-879,共4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合并甲状腺原发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组化、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搜集青岛大学附属医院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合并甲状腺原发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病例行HE及免疫组化染色,并对两...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合并甲状腺原发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组化、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搜集青岛大学附属医院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合并甲状腺原发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病例行HE及免疫组化染色,并对两种成分分别行BRAF基因Sanger测序。结果2例病例中均可见经典型甲状腺乳头状癌成分,其周围均可见伴发的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成分,其中1例同时伴发桥本甲状腺炎。Sanger测序显示两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成分均存在BRAF V600E突变,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成分均未发现BRAF V600E突变。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合并甲状腺原发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病例极为少见,易误诊、漏诊,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有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BRAF V600E 桥本甲状腺
下载PDF
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超声弹性成像参数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17
作者 周长江 赵浩 +2 位作者 张胜强 司云鹏 杨娜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7期28-32,共5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超声弹性成像参数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PTC患者121例(PTC组),同期选取甲状腺良性肿瘤患者45例(良性对照组)。两组均接受超声弹性成像检查,计算弹性比值及红色面积比值,分析二者与PTC患...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超声弹性成像参数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PTC患者121例(PTC组),同期选取甲状腺良性肿瘤患者45例(良性对照组)。两组均接受超声弹性成像检查,计算弹性比值及红色面积比值,分析二者与PT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对PTC患者随访3年,计算3年生存率。预后生存情况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PTC预后影响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结果PTC组弹性比值及红色面积比值较良性对照组高(P均<0.05)。TNM分期Ⅲ、Ⅳ期及发生淋巴结转移PTC患者的弹性比值、红色面积比值高于TNM分期Ⅰ、Ⅱ期及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均<0.05),不同年龄、性别、肿瘤位置、肿瘤数目PTC患者弹性比值、红色面积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随访7~36个月,随访期间死亡25例,术后3年生存率为79.33%(96/121)。以弹性比值、红色面积比值均值为临界值,将PTC患者分为高弹性比值组57例与低弹性比值组64例,高红色面积比值组55例与低弹性比值组66例。高弹性比值组、高红色面积比值组术后3年生存率分别高于低弹性比值组、低红色面积比值组(P均<0.05)。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弹性比值和红色面积比值是PTC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均<0.05)。结论PTC患者超声弹性成像参数红色面积比值及弹性比值高,二者与PTC患者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 超声弹性成像 弹性比值 红色面积比值 预后
下载PDF
甲状腺乳头状癌流行病学及诊疗焦点探讨 被引量:2
18
作者 田文 阳泽龙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4-48,共5页
甲状腺癌发病率全球范围内呈快速上升趋势,学术界对其原因观点不一,有部分学者认为其为“过度诊断”导致,但从大样本流行病学研究来看,其发病率为真实上升。国外最新文献报告,美国甲状腺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其原因可能与美国甲状腺学会(... 甲状腺癌发病率全球范围内呈快速上升趋势,学术界对其原因观点不一,有部分学者认为其为“过度诊断”导致,但从大样本流行病学研究来看,其发病率为真实上升。国外最新文献报告,美国甲状腺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其原因可能与美国甲状腺学会(ATA)指南对于甲状腺乳头状癌诊疗降级相关;而持更积极诊疗态度的韩国等亚洲国家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这需要我们注意与深思。因此本文对甲状腺乳头状癌流行病学及国内外诊疗焦点再次探讨。我国甲状腺癌5年生存率从2003-2005年的67.5%增长至2012-2015年的84.3%,出现显著提升,然而仍远低于美国的98.3%。针对如今我国甲状腺癌同质化诊断、治疗水平低的现状,直接照搬国外指南,诊疗降级,存在引起我国甲状腺癌死亡率上升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微小乳头 流行病学 积极监测 射频消融
下载PDF
WRAP53与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19
作者 戢楠楠 邓文艺 +1 位作者 陈秀秀 曾越灿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60-64,共5页
目的:探讨端粒酶新核心亚单位(WD40-encoding RNA antisense to p53,WRAP53)又名端粒酶卡哈尔体蛋白1(telomerase cajal body protein 1,TCAB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 目的:探讨端粒酶新核心亚单位(WD40-encoding RNA antisense to p53,WRAP53)又名端粒酶卡哈尔体蛋白1(telomerase cajal body protein 1,TCAB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8例PTC患者的癌及癌周正常新鲜组织标本,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PR-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WRAP53 mRNA及蛋白在PTC及周围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收集117例PTC术后患者的临床数据及对应的癌组织的石蜡切片进行免疫组化检测,分析其蛋白表达水平与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最后应用蛋白质表达图谱(The Human Protein Atlas,HPA)数据库探究WRAP53与PTC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qPR-PCR及免疫组化结果提示WRAP53在PTC中较正常组织高表达(P<0.05)。与WRAP53低表达的PTC患者相比,WRAP53高表达的PTC患者肿瘤直径更长,更易出现淋巴结转移(P<0.05)。HPA数据库显示WRAP53高表达的PTC患者的生存率差于WRAP53低表达的PTC患者(P=0.041)。结论:通过本次研究表明,WRAP53在PTC组织中表达较周围正常组织升高,且其高表达与PTC增殖、淋巴结转移及不良预后相关。WRAP53可能是治疗PTC新的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 WRAP53 TCAB1 临床病理 预后
下载PDF
甲状腺乳头状癌远处转移14例临床病理学特征
20
作者 关结霞 黄文清 +1 位作者 唐录英 惠大阳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3年第2期127-130,共4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远处转移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2006-04—2021-04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及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诊治的14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生远处转移的病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征。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远处转...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远处转移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2006-04—2021-04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及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诊治的14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生远处转移的病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征。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远处转移患者14例,女性9例,男性5例,年龄38~67岁,平均56岁,其中肺转移11例,骨转移3例。5例以远处转移为首发症状就诊,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组织学上,原发灶与转移灶形态相似,肿瘤细胞呈乳头状或滤泡状排列,细胞核增大,呈毛玻璃样,可见核沟,核分裂少见。转移灶中,100%的病例表达TTF-1、TG及CK19,57%的病例BRAF V600E阳性。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生远处转移多见于中老年女性,有时以远处转移为首发症状就诊,形态结合免疫组化有助于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 远处转移 肺转移 临床病理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