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AFP-IgM复合物联合肝功能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评价 被引量:4
1
作者 罗子俨 秦锡虎 +1 位作者 徐斌 蒋敬庭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690-694,共5页
目的:分析新型的肝癌诊断标志物甲胎蛋白-免疫球蛋白M(Alpha-fetoprotein-immunoglobulin M,AFP-IgM)复合物联合肝功能检测对原发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诊断意义。方法:收集HCC患者血清64例、肝硬化患者血清27例... 目的:分析新型的肝癌诊断标志物甲胎蛋白-免疫球蛋白M(Alpha-fetoprotein-immunoglobulin M,AFP-IgM)复合物联合肝功能检测对原发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诊断意义。方法:收集HCC患者血清64例、肝硬化患者血清27例,用酶联免疫吸附法与电化学发光法分别检测血清AFP-IgM复合物和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含量,并收集临床肝功能检测数据。结果:应用接受者操作特性(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确定AFP-IgM的最佳切割值为300AU/ml。在此切割值下,肿瘤直径≤3 cm的患者血清AFP-IgM浓度(1 195.4±561.8)AU/ml明显高于肿瘤直径〉3 cm者(584.3±771.7)AU/ml。且AFP-IgM浓度与临床分期比较,Ⅰ~Ⅱ期的HCC患者血清中的AFP-IgM浓度(1 033.0±508.0)AU/ml高于Ⅲ~Ⅳ期HCC患者(569.2±791.7)AU/ml,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应用ROC曲线确定γ-谷氨酰转移酶(Gamma-glutamyltranspeptidase,GGT)的最佳切割值为GGT≥154 U/L。在此切割值下,GGT对HCC诊断的敏感度为73.4%,特异度为55.6%。联合GGT与AFP-IgM对HCC诊断,其敏感度为46.9%,特异度为70.3%,有效率为53.8%。结论:AFP-IgM检测有助于提高原发性小肝癌诊断的有效性和早期HCC的筛检与确诊。AFP-IgM联合肝功能检测在临床上有助于鉴别诊断HCC和肝硬化,并有望成为早期小肝癌的筛检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蛋白 蛋白-免疫球蛋白m复合物 肝功能 Γ-谷氨酰转移酶
下载PDF
AFP—IgM复合物联合AFP对诊断肝癌的互补作用 被引量:5
2
作者 徐斌 蒋敬庭 吴昌平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0年第1期71-73,共3页
目的探讨新型肿瘤标志物AFP—IgM免疫复合物和甲胎蛋白(AFP)对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诊断的互补作用。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与电化学发光法同步检测113名正常人、85例HCC患者、23例肝硬化和63例肝炎患者血清AFP... 目的探讨新型肿瘤标志物AFP—IgM免疫复合物和甲胎蛋白(AFP)对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诊断的互补作用。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与电化学发光法同步检测113名正常人、85例HCC患者、23例肝硬化和63例肝炎患者血清AFP—IgM与AFP含量。应用ROC曲线确立AFP—IgM和AFP的最佳切割值分别为300AU/m1和20μg/L作为有诊断学意义的临界值。在此切割值下,对AFP诊断为阴性的患者血清进行AFP—IgM检测以及对AFP—IgM诊断为阴性的患者血清进行AFP检测,探讨两种诊断方法对HCC诊断的互补作用。结果在AFP诊断为阴性的HCC患者中AFP—IgM诊断的敏感度为68.0%,特异度为83.6%,有效率为81.6%;在AFP—IgM诊断阴性的HCC患者中AFP诊断的敏感度为74.2%,特异度为91.7%,有效率为88.8%。结论AFP与AFP-IgM联合检测将提高对HCC诊断的效率,AFP和AFP—IgM在HCC的诊断中具有较好的互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肿瘤标志物 蛋白-免疫球蛋白m复合物 蛋白
下载PDF
AFP-IgM复合物在肝癌中的表达与临床关系 被引量:2
3
作者 蒋敬庭 吴昌平 +13 位作者 吴骏 秦锡虎 孙达成 季枚 邓海峰 陆明洋 周国平 李敏 徐斌 郑晓 刘检 石亮荣 NingXu Peter Nilsson-Ehle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578-581,共4页
目的 分析甲胎蛋白-IgM免疫复合物(AFP—IgM)在肝细胞癌(HCC)中的含量,探讨AFP-IgM对诊断肝癌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与电化学发光法,对103名正常人、74例肝癌、43例肝硬化和58例脂肪肝病人血清AFP—IgM与甲胎蛋白(... 目的 分析甲胎蛋白-IgM免疫复合物(AFP—IgM)在肝细胞癌(HCC)中的含量,探讨AFP-IgM对诊断肝癌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与电化学发光法,对103名正常人、74例肝癌、43例肝硬化和58例脂肪肝病人血清AFP—IgM与甲胎蛋白(AFP)含量检测,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点之间的关系。结果应用ROC曲线确定AFP-kM和AFP的最佳切割值分别为300Au/ml和10μg/L作为诊断学意义的临界值。在此切割值下,肝癌组AFP-IgM和AFP血清水平均高于脂肪肝组和健康体检组(P〈0.05)。对早期(Ⅰ与Ⅱ期)肝癌诊断时,AFP-IgM的ROC曲线下面积大于AFP(0.91vs0.82);当肿瘤直径≤3cm时,AFP-IgM为(1090.4±571.8)Au/ml,而当直径〉3cm时,AFP-IgM为(604.9±749.9)Au/ml,两者比较P〈0.05。且AFP-IgM在诊断小肝癌时ROC曲线下面积大于AFP(0.92VS0.78);AFP-IgM对性别、年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肿瘤数量、包膜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肿块大小和分期密切相关。结论AFP-IgM对早期(Ⅰ与Ⅱ期)肝癌和小肝癌(≤3cm)诊断具有重要作用,且对判断肝癌的肿瘤大小与分期等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肿瘤标志物 蛋白-免疫球蛋白m复合物(afp—igm) 蛋白(afp)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