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纳米金/多壁碳纳米管-普鲁士蓝-壳聚糖纳米复合物/蛋白A定向固定甲胎蛋白免疫传感器的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龚俊华 郑峻松 +2 位作者 宋明辉 李艳 程平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3期2478-2482,共5页
目的以金纳米粒子修饰的氧化铟锡(ITO)玻璃为基底电极,将多壁碳纳米管-普鲁士蓝-壳聚糖(MWNTs-PB-CHIT)纳米复合物及蛋白A(PA)共修饰于其表面固载抗体制得高灵敏甲胎蛋白(AFP)电流型免疫传感器。方法先在ITO电极表面电沉积一层纳米金,... 目的以金纳米粒子修饰的氧化铟锡(ITO)玻璃为基底电极,将多壁碳纳米管-普鲁士蓝-壳聚糖(MWNTs-PB-CHIT)纳米复合物及蛋白A(PA)共修饰于其表面固载抗体制得高灵敏甲胎蛋白(AFP)电流型免疫传感器。方法先在ITO电极表面电沉积一层纳米金,随后将MWNTs-PB-CHIT纳米复合物滴涂于ITO玻璃电极的纳米金膜上,最后利用壳聚糖的吸附性及在酸性(pH=6.5)环境的负电性,静电吸附蛋白A并定向固定甲胎蛋白抗体(anti-AFP),制得电流型免疫传感器。结果在最佳实验条件下,该传感器响应的峰电流值与AFP浓度在1.0~250.0ng/ml的范围内保持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下限为0.5ng/ml,反应达到稳定电流所用时间为6min,并且电流值相对标准差小于3%。结论成功构建一次性使用、价格低廉的新型传感器电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传感器 蛋白 多壁碳纳米管-普鲁士蓝-壳聚糖纳米复合物 蛋白A ITO电极
下载PDF
热休克蛋白70-甲胎蛋白重组复合物抗瘤免疫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王小平 蔺焕萍 +4 位作者 赵君 王巧侠 张泳 郭兰生 应小平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09年第1期13-16,共4页
目的:构建含有分子伴侣热休克蛋白70(HSP70)和甲胎蛋白(AFP)分子的蛋白复合物,研究此蛋白复合物是否具有针对AFP肿瘤诱导产生特异性CTL反应和保护性效应的能力。方法:戊二醛交联HSP70和AFP构建HSP70-AFP复合物。皮下注射免疫Balb/c纯系... 目的:构建含有分子伴侣热休克蛋白70(HSP70)和甲胎蛋白(AFP)分子的蛋白复合物,研究此蛋白复合物是否具有针对AFP肿瘤诱导产生特异性CTL反应和保护性效应的能力。方法:戊二醛交联HSP70和AFP构建HSP70-AFP复合物。皮下注射免疫Balb/c纯系小鼠,同时设立单独AFP和HSP70免疫小鼠组作为对照。酶联免疫斑点实验(ELISPOT)和酶联免疫实验(ELISA)分别检测免疫后小鼠脾产生细胞因子IFN-γ的细胞数目和抗AFP抗体的水平。采用小鼠体内肿瘤负荷实验评价重组蛋白复合物的免疫效应。结果:经重组蛋白复合物免疫,ELISPOT和ELISA实验结果表明HSP70-AFP复合物免疫组分泌IFN-γ细胞因子的脾细胞数目和产生AFP的抗体水平显著高于AFP和HSP70免疫组(P<0.01)。HSP70-AFP复合物免疫组瘤体积也明显小于AFP和HSP70免疫组(P<0.01)。结论:研究证实了HSP70的免疫佐剂效应。实验结果表明重组HSP70-AFP复合物的连续免疫可以在小鼠体内产生有效的抗瘤免疫,HSP70-AFP重组蛋白复合物对于今后肿瘤疫苗的研究可能具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休克蛋白70(HSP70) 蛋白(AFP) 复合物 肿瘤免疫
下载PDF
基于多壁碳纳米管-壳聚糖-硫堇纳米复合物修饰甲胎蛋白免疫传感器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李艳 程平 +3 位作者 龚俊华 郑峻松 王猛 徐泽刚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72-575,共4页
目的采用多壁碳纳米管-壳聚糖-硫堇(MWCNT-CS-THi)纳米复合物及半胱氨酸盐酸盐共修饰于玻碳电极表面固载抗体制得高灵敏甲胎蛋白免疫传感器。方法先在玻碳电极表面滴涂一层MWCNT-CS-THi纳米复合物,随后利用壳聚糖和硫堇分子中大量的正... 目的采用多壁碳纳米管-壳聚糖-硫堇(MWCNT-CS-THi)纳米复合物及半胱氨酸盐酸盐共修饰于玻碳电极表面固载抗体制得高灵敏甲胎蛋白免疫传感器。方法先在玻碳电极表面滴涂一层MWCNT-CS-THi纳米复合物,随后利用壳聚糖和硫堇分子中大量的正电荷氨基固定纳米金(GNPs)并吸附半胱氨酸盐酸盐(CH),最后用戊二醛(GA)交联甲胎蛋白特异性抗体制得电流型免疫传感器。结果在最佳实验条件下,该传感器响应的峰电流值与甲胎蛋白抗原(AFP)浓度在0.1~200.0ng/ml的范围内保持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下限为0.07ng/ml。结论成功建立了甲胎蛋白免疫传感器,该方法制备简单,线性范围宽,检测下线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壁碳纳米管-壳聚糖-硫堇纳米复合物 半胱氨酸盐酸盐 免疫传感器 蛋白
下载PDF
基于磁性Fe_3O_4/Au-Pt纳米复合物构建甲胎蛋白免疫传感器的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朱宇萍 周渝玲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55-658,共4页
制备了磁性Fe3O4/Au-Pt纳米复合物,将该纳米复合物修饰在玻碳电极表面,用牛血清蛋白封闭电极表面非特异性吸附位点。通过循环伏安法对电极的制备过程以及响应性能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该修饰电极对甲胎蛋白(AFP)有良好的电流响应,... 制备了磁性Fe3O4/Au-Pt纳米复合物,将该纳米复合物修饰在玻碳电极表面,用牛血清蛋白封闭电极表面非特异性吸附位点。通过循环伏安法对电极的制备过程以及响应性能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该修饰电极对甲胎蛋白(AFP)有良好的电流响应,在甲胎蛋白浓度为0.05~1.0ng/mL和1.0~100.0ng/mL两个范围内,分别呈良好的线性,检出限为0.01ng/mL。该免疫传感器制备方法简单,灵敏度较高,有望应用于临床医学中检测人体血清中甲胎蛋白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 Au-Pt纳米复合物 FE3O4
下载PDF
以甲胎蛋白-MHC复合物为靶向的CAR T细胞治疗肝癌的效果评估 被引量:2
5
作者 王玮 沙钧平 +1 位作者 丁锋 王新明 《肝脏》 2022年第11期1175-1179,共5页
目的评估以甲胎蛋白(AFP)-MHC复合物为靶向的CAR T细胞治疗肝癌的效果。方法使用EasySep人类T细胞分离试剂盒分离T细胞。双特异性抗体ET1402L1设计成包含CD28/CD3共刺激域的第二代CAR,将CAR构建体克隆到慢病毒载体中,转导原代人T细胞。... 目的评估以甲胎蛋白(AFP)-MHC复合物为靶向的CAR T细胞治疗肝癌的效果。方法使用EasySep人类T细胞分离试剂盒分离T细胞。双特异性抗体ET1402L1设计成包含CD28/CD3共刺激域的第二代CAR,将CAR构建体克隆到慢病毒载体中,转导原代人T细胞。通过HepG2细胞构建小鼠异种肝癌肿瘤模型。将细胞分为HepG2组和AFP-CAR T细胞组,小鼠分为肿瘤模型组20只和AFP-CAR T靶向治疗组20只。通过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增殖。通过细胞LDH释放测定法测量T细胞毒性。PCR检测细胞因子TNFα、IFNγ、IL2和IL10的mRNA表达。ELISA分析肿瘤小鼠AFP水平。采用碘海醇对小鼠脏器组织造影成像。结果第1天两组细胞增殖比较没有差异(P>0.05),第3、5和7天,AFP-CAR T细胞组细胞增殖较HepG2组降低(P<0.05)。HepG2组细胞裂解率为(8.24±2.33)%,AFP-CAR T细胞组细胞裂解率为(72.19±8.32)%(P<0.05)。AFP-CAR T细胞组TNFα、IFNγ、IL-2和IL-10 mRNA分别为1.95±0.17、2.01±0.19、1.96±0.16、1.99±0.18,HepG2组分别为1.04±0.02、1.13±0.06、1.07±0.05、1.03±0.04(P<0.05)。第0天两组小鼠肿瘤大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0、20、30、40天,AFP-CAR T靶向治疗组肿瘤大小较肿瘤模型组减小(P<0.05)。肿瘤模型组AFP水平为(2564.18±265.19)μg/mL,AFP-CAR T靶向治疗组为(837.49±63.22)μg/mL(P<0.05)。结论以AFP-MHC复合物为靶向的CAR-T细胞靶向细胞内分泌的肿瘤抗原产物是可行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MHC复合物 细胞免疫疗法 CAR-T 肝癌 异种移植
下载PDF
基于Nafion-石墨烯复合物固定甲胎蛋白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杨凡 袁若 柴雅琴 《化学传感器》 CAS 2012年第4期16-20,共5页
该文利用Nation-石墨烯复合物和纳米金固定甲胎蛋白抗体(anti—AFP)。构建了高灵敏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首先将石墨烯分散在Nation溶液中制得Nation一石墨烯的复合膜,并将其固定在玻碳电极(GCE)表面,通过静电吸附和共价键合作用... 该文利用Nation-石墨烯复合物和纳米金固定甲胎蛋白抗体(anti—AFP)。构建了高灵敏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首先将石墨烯分散在Nation溶液中制得Nation一石墨烯的复合膜,并将其固定在玻碳电极(GCE)表面,通过静电吸附和共价键合作用将硫堇(Thi)和纳米金颗粒(nano—Au)依次固定到Nation-石墨烯复合膜修饰的玻碳电极表面。再通过纳米金单层吸附anti—AFP,最后用牛血清蛋白(BSA)封闭电极上的非特异性吸附位点,从而制得了甲胎蛋白免疫传感器。实验结果表明,该修饰电极对不同浓度的甲胎蛋白(AFP)有很好的响应,其线性范围为0.8~100ng/mL,检出限为O.36n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 蛋白 复合物 石墨 NATION 纳米金颗粒 玻碳电极 电极表面
下载PDF
异常凝血酶原复合物在甲胎蛋白阴性肝癌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7
作者 黄旭明 郑康杰 +2 位作者 纪斌 温文川 陈楚昂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22年第12期11-15,共5页
目的 探讨异常凝血酶原复合物(PIVKA-Ⅱ)在甲胎蛋白(AFP)阴性肝癌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1年6月我院连续收治的120例肝细胞癌(HCC)患者为研究对象。检测所有患者血清AFP、PIVKA-Ⅱ水平,且均接受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 目的 探讨异常凝血酶原复合物(PIVKA-Ⅱ)在甲胎蛋白(AFP)阴性肝癌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1年6月我院连续收治的120例肝细胞癌(HCC)患者为研究对象。检测所有患者血清AFP、PIVKA-Ⅱ水平,且均接受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根据AFP检测结果将入组患者分为AFP阴性组和AFP阳性组,比较两组基本临床特征以及治疗前后AFP、PIVKA-Ⅱ水平。采用Pearson检验分析AFP和PIVKA-Ⅱ表达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分析AFP、PIVKA-Ⅱ对两组患者近期疗效的评估价值。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Child-Pugh分级、BCLC分期、分化程度、肿瘤大小、肿瘤数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FP阳性组AFP水平显著高于AFP阴性组(P<0.05),两组PIVKA-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分析显示,AFP与PIVKA-Ⅱ表达无明显相关性(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AFP、PIVKA-Ⅱ对AFP阳性组近期疗效具有显著的评估价值(AUC=0.696、0.814,P<0.05);AFP对AFP阴性组近期疗效无显著的评估价值(P>0.05),但PIVKA-Ⅱ对AFP阴性组近期疗效具有较高的评估价值(AUC=0.724,P<0.05)。结论 AFP阴性HCC患者血清PIVKA-Ⅱ表达水平与AFP阳性HCC患者无明显差异,但可作为AFP阴性HCC患者近期疗效评价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常凝血酶原复合物 蛋白 肝癌 近期疗效
下载PDF
热休克蛋白72-甲胎蛋白抗原表位肽复合物抗小鼠肝癌Hepal-6细胞免疫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胥冰 王小平 +5 位作者 马晓军 张可佩 赵倩 任梦凡 房景刚 张景慧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4年第11期2528-2531,共4页
目的:以热休克蛋白72(HSP72)-甲胎蛋白(AFP)抗原表位肽复合物免疫小鼠,研究该复合物针对AFP肿瘤是否具有特异性抗肿瘤免疫。方法:以HSP72-AFP多肽复合物皮下注射免疫昆明小鼠,并分别以AFP多肽和HSP72单独免疫小鼠为对照组。ELISA法检测... 目的:以热休克蛋白72(HSP72)-甲胎蛋白(AFP)抗原表位肽复合物免疫小鼠,研究该复合物针对AFP肿瘤是否具有特异性抗肿瘤免疫。方法:以HSP72-AFP多肽复合物皮下注射免疫昆明小鼠,并分别以AFP多肽和HSP72单独免疫小鼠为对照组。ELISA法检测免疫后小鼠血清IFN-γ水平、MTT法检测各免疫组小鼠淋巴细胞对肝癌Hepal-6细胞的杀伤作用、以小鼠体内瘤负荷实验评价蛋白复合物的免疫效应。结果:HSP72-AFP多肽复合物组小鼠血清IFN-γ水平、淋巴细胞对Hepal-6细胞的杀伤作用均显著高于AFP多肽和HSP72组(P<0.01)。HSP72-AFP多肽复合物组瘤体积也明显小于AFP多肽和HSP72免疫组(P<0.01)。结论:HSP72-AFP多肽复合物疫苗可诱导荷瘤小鼠产生针对AFP肿瘤的特异性细胞免疫,其对瘤细胞的杀伤效应明显优于两者单一的多肽纯化疫苗。表明HSP72-AFP多肽复合物可诱导小鼠产生有效的抗肿瘤免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AFP)抗原表位肽 热休克蛋白72 (HSP72) 复合物 肿瘤免疫
下载PDF
血清AFP-IgM复合物、HCY联合肝功能检查在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5
9
作者 刘东方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8年第6期956-959,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甲胎蛋白-IgM复合物(AFP-IgM)、同型半胱氨酸(Hcy)联合肝功能检查在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7年8月在我院经病理科确诊为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患者86例作为肝癌组;乙肝后肝硬化患者92例,作为肝硬化组;慢... 目的探讨血清甲胎蛋白-IgM复合物(AFP-IgM)、同型半胱氨酸(Hcy)联合肝功能检查在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7年8月在我院经病理科确诊为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患者86例作为肝癌组;乙肝后肝硬化患者92例,作为肝硬化组;慢性肝炎患者104例,作为肝炎组;健康志愿者8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肝癌组患者血清AFP-IgM复合物、Hcy水平;比较四组患者中血Hcy、肝功能指标的差异;比较各单项指标检测和联合检测的敏感度、特异度、效能。结果 (1)肝癌患者临床参数(性别、病灶直径、病灶数目、临床分期),血清中的AFPIgM、AFP、Hcy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与对照组相比,肝炎组、肝硬化组、肝癌组血清中的Hcy水平显著升高,并且呈现上升趋势(P<0.05);(3)与对照相比,其他三组中AST、ALT、GGT、ALP、TBIL、DBIL显著升高,而A/G比值显著下降(P<0.05),以肝癌组的变化差异最为明显;(4)联合检测HCC的灵敏度、特异度、效能均高于各参数单项检测(P<0.05)。结论血清AFP-IgM复合物、HCY联合各项肝功能指标(GGT)有望成为鉴别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的有力手段,同样这种联合检测对于早期发现HCC和监测肝病的活动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胎蛋白-igm复合物 同型半胱氨酸 肝功能检查 肝癌
下载PDF
血清AFP-IgM复合物联合肝功能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评价 被引量:4
10
作者 罗子俨 秦锡虎 +1 位作者 徐斌 蒋敬庭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690-694,共5页
目的:分析新型的肝癌诊断标志物甲胎蛋白-免疫球蛋白M(Alpha-fetoprotein-immunoglobulin M,AFP-IgM)复合物联合肝功能检测对原发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诊断意义。方法:收集HCC患者血清64例、肝硬化患者血清27例... 目的:分析新型的肝癌诊断标志物甲胎蛋白-免疫球蛋白M(Alpha-fetoprotein-immunoglobulin M,AFP-IgM)复合物联合肝功能检测对原发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诊断意义。方法:收集HCC患者血清64例、肝硬化患者血清27例,用酶联免疫吸附法与电化学发光法分别检测血清AFP-IgM复合物和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含量,并收集临床肝功能检测数据。结果:应用接受者操作特性(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确定AFP-IgM的最佳切割值为300AU/ml。在此切割值下,肿瘤直径≤3 cm的患者血清AFP-IgM浓度(1 195.4±561.8)AU/ml明显高于肿瘤直径〉3 cm者(584.3±771.7)AU/ml。且AFP-IgM浓度与临床分期比较,Ⅰ~Ⅱ期的HCC患者血清中的AFP-IgM浓度(1 033.0±508.0)AU/ml高于Ⅲ~Ⅳ期HCC患者(569.2±791.7)AU/ml,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应用ROC曲线确定γ-谷氨酰转移酶(Gamma-glutamyltranspeptidase,GGT)的最佳切割值为GGT≥154 U/L。在此切割值下,GGT对HCC诊断的敏感度为73.4%,特异度为55.6%。联合GGT与AFP-IgM对HCC诊断,其敏感度为46.9%,特异度为70.3%,有效率为53.8%。结论:AFP-IgM检测有助于提高原发性小肝癌诊断的有效性和早期HCC的筛检与确诊。AFP-IgM联合肝功能检测在临床上有助于鉴别诊断HCC和肝硬化,并有望成为早期小肝癌的筛检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蛋白 蛋白-免疫球蛋白M复合物 肝功能 Γ-谷氨酰转移酶
下载PDF
GQDs/WS_(2)/Fe_(3)O_(4)磁分离适配体荧光传感器构建及其在甲胎蛋白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肖沙 刘莹 +2 位作者 申炳俊 金丽虹 夏冰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第5期122-129,共8页
以聚乙二醇化石墨烯量子点标记的适配体(GQDs-PEG-Apt)作为甲胎蛋白(AFP)的特异性识别分子和能量供体,以WS_(2)/Fe_(3)O_(4)纳米复合物为单一能量受体,构建磁分离适配体荧光传感器并用血清AFP定量检测。样本中没有AFP时,能量供体与受体... 以聚乙二醇化石墨烯量子点标记的适配体(GQDs-PEG-Apt)作为甲胎蛋白(AFP)的特异性识别分子和能量供体,以WS_(2)/Fe_(3)O_(4)纳米复合物为单一能量受体,构建磁分离适配体荧光传感器并用血清AFP定量检测。样本中没有AFP时,能量供体与受体间π-π堆积作用和非辐射共振能力转移(FRET)令GQDs-PEG-Apt荧光猝灭;存在AFP时,GQDs-PEG-Apt与靶标结合并从WS_(2)/Fe_(3)O_(4)纳米复合物表面脱离,体系荧光强度得以恢复;经过磁性分离后,传感体系上清液487 nm处荧光强度随AFP浓度增大而增强;浓度在5~1000 ng/mL范围内,传感体系荧光相对恢复值与AFP浓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为0.989。构建的传感器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可实现血清AFP定量检测,其检测限(LOD)为0.5 pg/mL,相对标准偏差(RSD)为3.32%~6.41%,回收率为91.92%~99.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量子点 适配体 WS_(2)/Fe_(3)O_(4)纳米复合物 磁分离 蛋白
下载PDF
AFP—IgM复合物联合AFP对诊断肝癌的互补作用 被引量:5
12
作者 徐斌 蒋敬庭 吴昌平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0年第1期71-73,共3页
目的探讨新型肿瘤标志物AFP—IgM免疫复合物和甲胎蛋白(AFP)对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诊断的互补作用。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与电化学发光法同步检测113名正常人、85例HCC患者、23例肝硬化和63例肝炎患者血清AFP... 目的探讨新型肿瘤标志物AFP—IgM免疫复合物和甲胎蛋白(AFP)对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诊断的互补作用。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与电化学发光法同步检测113名正常人、85例HCC患者、23例肝硬化和63例肝炎患者血清AFP—IgM与AFP含量。应用ROC曲线确立AFP—IgM和AFP的最佳切割值分别为300AU/m1和20μg/L作为有诊断学意义的临界值。在此切割值下,对AFP诊断为阴性的患者血清进行AFP—IgM检测以及对AFP—IgM诊断为阴性的患者血清进行AFP检测,探讨两种诊断方法对HCC诊断的互补作用。结果在AFP诊断为阴性的HCC患者中AFP—IgM诊断的敏感度为68.0%,特异度为83.6%,有效率为81.6%;在AFP—IgM诊断阴性的HCC患者中AFP诊断的敏感度为74.2%,特异度为91.7%,有效率为88.8%。结论AFP与AFP-IgM联合检测将提高对HCC诊断的效率,AFP和AFP—IgM在HCC的诊断中具有较好的互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肿瘤标志物 蛋白-免疫球蛋白M复合物 蛋白
下载PDF
基于二氧化硅-壳聚糖纳米复合物构建免疫传感器的研究
13
作者 朱宇萍 许琼 《化学传感器》 CAS 2015年第3期59-65,共7页
首先制备二氧化硅(SiO2)-壳聚糖(chitosan,Cs)纳米复合物。将其修饰在玻碳电极表面,利用纳米SiO2高的表面能和多孔结构吸附电子媒介体硫堇(Thi)。通过Thi中的氨基吸附纳米(nano—Au),从而固载甲胎蛋白抗体(anti-AFP),并... 首先制备二氧化硅(SiO2)-壳聚糖(chitosan,Cs)纳米复合物。将其修饰在玻碳电极表面,利用纳米SiO2高的表面能和多孔结构吸附电子媒介体硫堇(Thi)。通过Thi中的氨基吸附纳米(nano—Au),从而固载甲胎蛋白抗体(anti-AFP),并用牛血清白蛋白(BSA)封闭非特异性吸附位点,成功制得一种新型的甲胎蛋白免疫传感器。在最优实验条件下,该免疫传感器在检测范围:0.01-1.0ng/mL和5-200ng/mL内呈现良好线性关系,检测下限为0.003ng/mL。结果表明,该免疫传感器灵敏度高,制备方法简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传感器 蛋白 二氧化硅 壳聚糖 纳米复合物
下载PDF
血清异常凝血酶原复合物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14
作者 周小莉 宓余强 +3 位作者 徐亮 刘勇钢 钟燕 苏淑婷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18年第7期425-433,共9页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异常凝血酶原复合物(protein induced by vitamin K antagonist-Ⅱ,PIVKA-Ⅱ)和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在原发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诊断效能的差异.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对2016-04/2017...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异常凝血酶原复合物(protein induced by vitamin K antagonist-Ⅱ,PIVKA-Ⅱ)和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在原发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诊断效能的差异.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对2016-04/2017-04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的初治的285例HCC患者、60例肝硬化患者、60例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慢性乙型肝炎38例,慢性丙型肝炎22例)、30例其他慢性肝病患者(药物性肝炎14例,酒精性肝炎8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8例)、25例胃、结直肠癌患者、40例健康对照人群进行血清PIVKA-Ⅱ和AFP测定.采用ROC曲线比较PIVKA-Ⅱ、AFP单独诊断HCC的效能以及敏感性和特异性;并探讨PIVKA-Ⅱ与肿瘤直径、BCLC分期等的相关性.结果血清PIVKA-Ⅱ和AFP在HCC组表达水平均高于其他病例组(均P<0.01).PIVKA-Ⅱ诊断HCC的敏感性高于AFP(84.2%vs 70.9%,P<0.001);PIVKA-Ⅱ诊断HCC的特异性高于AFP(81.4%vs 65.6%,P<0.001).PIVKA-Ⅱ和AFP联合诊断的敏感性高于PIVKA-Ⅱ单项检测(89.5%vs 84.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IVKA-Ⅱ、AFP诊断HCC的ROC-AUC分别为0.865、0.768,PIVKA-Ⅱ诊断HCC的ROCAUC大于AFP(0.865 vs 0.768,P<0.001).HCC患者血清PIVKA-Ⅱ水平与性别、肿瘤数目、有无微血管侵袭相关,与年龄、病毒感染、肿瘤直径、门静脉癌栓、Child-Pugh分级无关.HCC患者血清PIVKA-Ⅱ水平随着BCLC分期的升高而升高(H=48.70,P<0.001).结论血清PIVKA-Ⅱ对HCC的综合诊断效能略优于AFP,HCC患者血清PIVKA-Ⅱ水平与性别、肿瘤数目、伴有微血管侵袭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常凝血酶原复合物 原发性肝癌 蛋白 临床价值
下载PDF
血清甲胎蛋白-免疫球蛋白M复合物对小肝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15
作者 蒋敬庭 吴昌平 +10 位作者 吴骏 孙达成 季枚 邓海峰 陆明洋 徐斌 李敏 郑晓 刘检 Ning Xu Peter Nilsson-Ehle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56-256,共1页
肝癌细胞容易侵犯血管并造成血行播散,是肝癌切除术后复发和转移的重要原因。我们采用甲胎蛋白一免疫球蛋白M复合物(AFP-IgM)对肝癌、肝硬化和胃癌患者血清含量分析,且与AFP进行联合检测,探讨AFP—IgM对小肝癌的诊断意义。
关键词 免疫球蛋白M 血清蛋白 小肝癌 复合物 诊断价值 血行播散 肝癌细胞 术后复发
原文传递
ZnO/Au-Pt纳米复合物构建甲胎蛋白免疫传感器
16
作者 朱宇萍 陈梅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2期66-70,共5页
利用超声波法制备ZnO/Au-Pt纳米复合物,将其修饰在金电极上,固载甲胎蛋白抗体,从而构建一种甲胎蛋白免疫传感器.以循环伏安法对电极修饰的过程与性能进行表征.实验结果显示,该免疫传感器对甲胎蛋白有良好的电流响应.在优化实验条件下,... 利用超声波法制备ZnO/Au-Pt纳米复合物,将其修饰在金电极上,固载甲胎蛋白抗体,从而构建一种甲胎蛋白免疫传感器.以循环伏安法对电极修饰的过程与性能进行表征.实验结果显示,该免疫传感器对甲胎蛋白有良好的电流响应.在优化实验条件下,免疫传感器分别在抗原浓度(0.1~1.0)ng·mL^-1和(1.0~200)ng·mL^-1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3S/N)为0.03ng·m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 免疫传感器 纳米复合物 ZNO 金铂合金纳米粒子
下载PDF
血清AFP与GP73、SCCA-IgM IC联合检测对HBV相关早期HCC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6
17
作者 翟璐 李嘉 +5 位作者 杨晓玲 刘洁 赵晶晶 高敏 李谦 陆伟 《山东医药》 CAS 2014年第19期34-37,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甲胎蛋白(AFP)与高尔基糖蛋白73(GP73)、鳞状细胞癌抗原-IgM免疫复合物(SCCAIgM IC)联合检测对HBV相关早期原发性肝癌(HCC)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57例HCC患者(HCC组,包括23例早期肝癌和34例晚期肝癌),HBsAg均为阳性。67例慢... 目的探讨血清甲胎蛋白(AFP)与高尔基糖蛋白73(GP73)、鳞状细胞癌抗原-IgM免疫复合物(SCCAIgM IC)联合检测对HBV相关早期原发性肝癌(HCC)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57例HCC患者(HCC组,包括23例早期肝癌和34例晚期肝癌),HBsAg均为阳性。67例慢性HBV感染者(对照组),其中乙肝免疫耐受期患者21例,乙肝免疫清除期患者21例,乙肝肝硬化患者25例。健康对照组为15例健康献血员。三组受检者均采集清晨空腹静脉血4 mL,采用免疫化学发光仪检测AFP,ELISA法检测GP73、SCCA-IgM IC。评价血清AFP、GP73及SCCA-IgM IC对HCC的诊断价值。结果晚期HCC患者血清AFP、GP73、SCCA-IgM IC水平升高,但与早期HCC患者比较,P均>0.05。HCC组血清AFP和GP73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早期肝癌患者血清SCCAIgM IC水平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晚期肝癌患者血清SCCA-IgM I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ROC曲线分析SCCA-IgM IC的ROC曲线下面积(0.853)、特异性(87.8%)、敏感性(73.7%)最大,HCC阳性率最高(73.7%)。GP73联合SCCA-IgM IC均为阳性达到了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1.40%和91.46%。结论AFP、GP73、SCCA-IgM IC三者单一血清标志物在HBV相关早期HCC诊断中并无特殊性,而三者联合可能会提高HCC的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 高尔基糖蛋白73 鳞状细胞癌抗原-igm免疫复合物 肝癌 乙肝病毒
下载PDF
AFP-IgM复合物在肝癌中的表达与临床关系 被引量:2
18
作者 蒋敬庭 吴昌平 +13 位作者 吴骏 秦锡虎 孙达成 季枚 邓海峰 陆明洋 周国平 李敏 徐斌 郑晓 刘检 石亮荣 NingXu Peter Nilsson-Ehle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578-581,共4页
目的 分析甲胎蛋白-IgM免疫复合物(AFP—IgM)在肝细胞癌(HCC)中的含量,探讨AFP-IgM对诊断肝癌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与电化学发光法,对103名正常人、74例肝癌、43例肝硬化和58例脂肪肝病人血清AFP—IgM与甲胎蛋白(... 目的 分析甲胎蛋白-IgM免疫复合物(AFP—IgM)在肝细胞癌(HCC)中的含量,探讨AFP-IgM对诊断肝癌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与电化学发光法,对103名正常人、74例肝癌、43例肝硬化和58例脂肪肝病人血清AFP—IgM与甲胎蛋白(AFP)含量检测,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点之间的关系。结果应用ROC曲线确定AFP-kM和AFP的最佳切割值分别为300Au/ml和10μg/L作为诊断学意义的临界值。在此切割值下,肝癌组AFP-IgM和AFP血清水平均高于脂肪肝组和健康体检组(P〈0.05)。对早期(Ⅰ与Ⅱ期)肝癌诊断时,AFP-IgM的ROC曲线下面积大于AFP(0.91vs0.82);当肿瘤直径≤3cm时,AFP-IgM为(1090.4±571.8)Au/ml,而当直径〉3cm时,AFP-IgM为(604.9±749.9)Au/ml,两者比较P〈0.05。且AFP-IgM在诊断小肝癌时ROC曲线下面积大于AFP(0.92VS0.78);AFP-IgM对性别、年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肿瘤数量、包膜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肿块大小和分期密切相关。结论AFP-IgM对早期(Ⅰ与Ⅱ期)肝癌和小肝癌(≤3cm)诊断具有重要作用,且对判断肝癌的肿瘤大小与分期等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肿瘤标志物 蛋白-免疫球蛋白M复合物(AFP—IgM) 蛋白(AFP)
原文传递
基于纳米四氧化三铁-二茂铁构建甲胎蛋白免疫传感器的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朱宇萍 覃松 唐容 《分析试验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77-480,共4页
用对交联剂1-乙基-3-(3-二甲基氨苪基)-碳化二亚胺/N-羟基琥珀酰亚胺将壳聚糖中的氨基与二茂铁甲酸中的羧基交联,并将制备好的纳米四氧化三铁加入其中反应形成富含氨基和羧基的磁性纳米复合物。该纳米复合物修饰到金电极表面,通过氨基... 用对交联剂1-乙基-3-(3-二甲基氨苪基)-碳化二亚胺/N-羟基琥珀酰亚胺将壳聚糖中的氨基与二茂铁甲酸中的羧基交联,并将制备好的纳米四氧化三铁加入其中反应形成富含氨基和羧基的磁性纳米复合物。该纳米复合物修饰到金电极表面,通过氨基及静电作用,吸附纳米金溶胶及甲胎蛋白抗体(anti-AFP)含量,从而成功制得高灵敏电流型甲胎蛋白免疫传感器。通过循环伏安法考察了电极表面的电化学特性。研究了孵育时间、温度、pH对免疫传感器的影响。在最优实验条件下,甲胎蛋白(AFP)质量浓度在0.01~10 ng/mL和10~120 ng/mL范围内,该免疫传感器的还原峰电流值与AFP的质量浓度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3 p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 免疫传感器 二茂铁 四氧化三铁 纳米复合物
原文传递
肝细胞癌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4
20
作者 王嘉倍 刘连新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8期2251-2256,共6页
原发性肝癌(primaryhepaticcancer,PHC)是世界范围内第8位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我国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占其91.5%.HCC是肿瘤病因学中的重要类型,肝硬化、病毒性肝炎、化学致癌物及环境因素等所造成的慢性肝脏损害都... 原发性肝癌(primaryhepaticcancer,PHC)是世界范围内第8位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我国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占其91.5%.HCC是肿瘤病因学中的重要类型,肝硬化、病毒性肝炎、化学致癌物及环境因素等所造成的慢性肝脏损害都可诱发HCC.HCC恶性度高,容易复发及转移,预后差,而且早期诊断较困难,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期.HCC的生物标志物对于HCC的早期诊断、监测肿瘤进展、疗效判定、复发和存活率的判定十分重要.因此,寻找有效的HCC生物标志物是医学工作者多年以来的努力方向,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是临床上诊断HCC最常用的指标,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0%和90%,AFP-L3、AFU、DCP及anti-p53等也都有各自的优缺点,新近发现SCCA-IgMIC在HCC患者有表达,其敏感性及特异性均较高,可能不久以后会成为HCC早期诊断的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生物标志物 鳞状细胞癌抗原免疫球 蛋白M复合物 蛋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