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6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对苯二甲酸1,4-环己烷二甲醇酯-对苯二甲酸异山梨醇酯合成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朱兴松 周倩 +1 位作者 李爽 王余伟 《合成技术及应用》 CAS 2024年第1期14-20,共7页
为了提高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改善制品的耐热性能,以对苯二甲酸(PTA)、异山梨醇(ISB)、1,4-环己烷二甲醇(CHDM)、乙二醇(EG)为原料,采用直接酯化、熔融缩聚法合成聚对苯二甲酸1,4-环己烷二甲醇酯-对苯二甲酸异... 为了提高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改善制品的耐热性能,以对苯二甲酸(PTA)、异山梨醇(ISB)、1,4-环己烷二甲醇(CHDM)、乙二醇(EG)为原料,采用直接酯化、熔融缩聚法合成聚对苯二甲酸1,4-环己烷二甲醇酯-对苯二甲酸异山梨醇酯(PCIT)共聚酯,考察ISB/CHDM比例对酯化及缩聚反应速率和产品性能的影响。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研究了共聚酯的热性能,采用万能材料试验机表征了共聚酯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随着ISB添加量增加、CHDM添加量减少,酯化表观活化能增加、酯化及缩聚反应速率减缓、共聚酯b值升高、玻璃化转变温度T g升高、热降解速率加快、力学性能下降,但共聚酯在ISB含量为22.8%时,仍保持缺口冲击强度高于130 J/m、断裂伸长率大于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苯二甲酸1 4-环己烷二甲醇酯-对苯二甲酸异山梨醇 动力学 多元共聚 热性能 力学性能
下载PDF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co-对苯二甲酸环己烷二甲醇酯)-b-聚乙二醇嵌段共聚物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12
2
作者 张勇 吴春红 +3 位作者 冯增国 刘凤香 张爱英 王连才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376-381,共6页
用熔融缩聚法合成了一系列聚 (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co-对苯二甲酸环己烷二甲醇酯 ) -b-聚乙二醇嵌段共聚物 ( PBCG) ,用 NMR,GPC,DSC,TGA及力学性能测试等方法表征了材料的结构与性能 .GPC分析显示 ,共聚物分子量均具有较为对称的单峰... 用熔融缩聚法合成了一系列聚 (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co-对苯二甲酸环己烷二甲醇酯 ) -b-聚乙二醇嵌段共聚物 ( PBCG) ,用 NMR,GPC,DSC,TGA及力学性能测试等方法表征了材料的结构与性能 .GPC分析显示 ,共聚物分子量均具有较为对称的单峰分布 ,多分散性指数低于 1 .70 .1 3C NMR谱结果表明 ,随 PCT摩尔分数 ( x PCT)从 1 0 %增至 60 % ,PBT平均序列长度由 4.0 2降到 1 .41 ;而 PCT平均序列长度则由 1 .1 7升至 2 .5 0 ,二者呈无规分布 .受硬段平均序列长度及结晶能力影响 ,硬段熔点及结晶度在 x PCT为 2 0 %~ 3 0 %处均达到最小值 ,可能是硬段间形成共晶所致 .TGA分析显示 ,引入芳香族聚酯组分 PCT确可提高材料的热稳定性 .力学性能测试说明 ,降低结晶度有利于提高材料的断裂延伸率 ,相反 ,则有助于增强弹性模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co-对苯二甲酸环己烷二甲醇酯)-b-聚乙二醇 嵌段共聚物 合成 结构表征 熔融缩聚法 力学性能 热分析 序列结构分析
下载PDF
聚对苯二甲酸1,4-环己烷二甲醇酯产业链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张丽 《化学工业》 CAS 2008年第4期15-22,29,共9页
对该产业链聚对苯二甲酸1,4-环己烷二甲醇酯(PCT)、1,4-环己烷二甲醇(CHDM)、对苯二甲醇二甲酯和对苯二甲酸的生产技术、用途、市场供求关系进行了介绍与评论,并对我国PCT产业链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 聚对苯二甲酸1 扣环己烷二甲醇酯/PCT 1 4-环己烷二甲醇/CHDM 对苯二甲醇二甲 对苯二甲酸 制备 生产技术 市场调查 市场需求分析
下载PDF
丙烯酸苯甲醇酯合成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王丹菊 《广州化工》 CAS 2009年第2期145-146,158,共3页
丙烯酸酯类化合物在工业上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正交设计试验,采用直接酯化方法对于丙烯酸苯甲醇酯的合成条件的各影响因素进行了考察,确定出了合成丙烯酸苯甲醇酯的最佳工艺条件,并用红外光谱对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
关键词 正交设计 丙烯酸苯甲醇酯 表征
下载PDF
3-(2,4-二氯苯基)丙酸1H-1,2,4-三唑基甲醇酯的制备与结构表征
5
作者 杨双花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第2期5-9,共5页
以1H-1,2,4-三唑和3-(2,4-二氯苯基)丙酸为起始原料,经过缩合、氯化和酯化等反应,合成了标题化合物3-(2,4-二氯苯基)丙酸1H-1,2,4-三唑基甲醇酯。用甲醇作为溶剂重结晶,得到了标题化合物的单晶,并且通过IR、1H NMR和X-射线衍射等方法确... 以1H-1,2,4-三唑和3-(2,4-二氯苯基)丙酸为起始原料,经过缩合、氯化和酯化等反应,合成了标题化合物3-(2,4-二氯苯基)丙酸1H-1,2,4-三唑基甲醇酯。用甲醇作为溶剂重结晶,得到了标题化合物的单晶,并且通过IR、1H NMR和X-射线衍射等方法确证了其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H-1 2 4-三唑基甲醇酯 制备 结构表征
下载PDF
聚碳酸酯/聚(1,4-环己烷二甲酸-1,4-环己烷二甲醇酯)共混物的光学特性及机理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陈宇宏 李曦 +1 位作者 詹茂盛 赵朋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7-123,共7页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一系列聚碳酸酯(PC)与聚(1,4-环己烷二甲酸-1,4-环己烷二甲醇酯)(PCCD)形成的共混物。光学性能测试表明,PC/PCCD共混物具有高透光率、低雾度的光学特征。采用SEM、TEM、DSC、红外光谱及核磁共振等多种手段对PC/PCCD...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一系列聚碳酸酯(PC)与聚(1,4-环己烷二甲酸-1,4-环己烷二甲醇酯)(PCCD)形成的共混物。光学性能测试表明,PC/PCCD共混物具有高透光率、低雾度的光学特征。采用SEM、TEM、DSC、红外光谱及核磁共振等多种手段对PC/PCCD进行研究,以揭示共混物呈现光学透明性的内在机理。结果表明:PC/PCCD在几十纳米尺度下具有均相结构,均相结构是其在宏观上表现高透明性的直接原因;不同PCCD含量的PC/PCCD共混物均表现出单一玻璃化温度,表明PC和PCCD完全相容。这种均相结构的完全相容,是PC/PCCD共混物呈现高透明性的内在原因。通过进一步分析PCCD和PC相容的机理,发现PC与PCCD熔融共混过程中未发生酯交换反应,PC和PCCD的相容源于结构相似,与是否发生酯交换反应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碳酸 聚(1 4-环己烷二甲酸-1 4-环己烷二甲醇酯) 光学性能 相容 均相
下载PDF
快速扫描量热法研究聚对苯二甲酸-1,4-环己烷二甲醇酯的结晶和熔融行为 被引量:2
7
作者 苗中硕 门永锋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42-649,共8页
采用快速扫描量热法(FSC)结合传统的差示扫描量热仪(DSC)考察了聚对苯二甲酸-1,4-环己烷二甲醇酯(PCT)聚酯在接近玻璃化转变(Tg)和熔融温度(Tm)范围(100~270℃)的结晶和熔融行为。较大过冷度时PCT聚酯结晶较快,FSC有效地抑制降温过程结... 采用快速扫描量热法(FSC)结合传统的差示扫描量热仪(DSC)考察了聚对苯二甲酸-1,4-环己烷二甲醇酯(PCT)聚酯在接近玻璃化转变(Tg)和熔融温度(Tm)范围(100~270℃)的结晶和熔融行为。较大过冷度时PCT聚酯结晶较快,FSC有效地抑制降温过程结晶的发生,而较低过冷度下传统DSC可以避免样品降解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二者的结合能很好地对PCT聚酯结晶动力学进行测量,实验结果表明在175℃时结晶速率最快。并且利用Flash DSC对等温结晶温度下形成的片晶熔点进行加热速率的相关测量,在熔融动力学建模的基础上进行校准,以确定零加热速率下片晶的熔点。Hoffman-Weeks方程中Tm与结晶温度(Tc)的线性关系与T c=Tm的交点给出了PCT晶体的平衡熔融温度Tm^o为3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苯二甲酸-1 4-环己烷二甲醇酯 等温结晶 超快热分析 零熵熔点 片晶
下载PDF
聚对苯二甲酸-1,4-环己烷二甲醇酯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5
8
作者 谢光娜 《轻工科技》 2017年第5期37-38,共2页
介绍聚对苯二甲酸-1,4-环己烷二甲醇酯(PCT)的特性及其应用,详述国内外对PCT的研究进展,并提出当前研究状况所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聚对苯二甲酸-1 4-环己烷二甲醇酯 塑料
下载PDF
聚对苯二甲酸环己烷二甲醇酯(PCT)的加工与应用
9
作者 王德全 《塑料加工》 2007年第5期49-52,共4页
聚对苯二甲酸环己烷二甲醇酯(PCT)是由1,4-环己烷二甲醇与对苯二甲酸二甲酯经化学反应生成的半结晶热塑性聚酯树脂。本文介绍了PCT的加工工艺、成型条件以及作为耐高温材料的化学、物理性能,并列举了典型应用实例。
关键词 聚对苯二甲酸环己烷二甲醇酯(PCT) 交换 缩聚 成型加工 性能与应用
下载PDF
再生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1,4-环己烷二甲醇共聚酯的制备及其固相缩聚
10
作者 向国栋 官军 +3 位作者 王灿 姚玉元 吕维扬 王秀华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7-12,共6页
为了研究废弃聚酯纺织品的高值化再生利用,以废弃聚酯纺织品通过化学法再生制得的高纯度再生对苯二甲酸二甲酯(DMT)单体为主要原料,采用酯交换法通过熔融缩聚合成了再生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1,4-环己烷二甲醇共聚酯(PETG)切片,并对其进... 为了研究废弃聚酯纺织品的高值化再生利用,以废弃聚酯纺织品通过化学法再生制得的高纯度再生对苯二甲酸二甲酯(DMT)单体为主要原料,采用酯交换法通过熔融缩聚合成了再生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1,4-环己烷二甲醇共聚酯(PETG)切片,并对其进行了固相缩聚。采用差示扫描量热(DSC)仪、X射线衍射(XRD)仪、核磁共振氢谱仪和荧光光谱仪等分析仪器对固相缩聚前后的切片性能进行了表征测试。结果表明,再生PETG的熔点约为215℃;再生PETG切片中1,4-环己烷二甲醇(CHDM)的实际共聚比为13.9%。随着固相缩聚反应温度的升高或反应时间的增加,PETG的特性黏度增加,但增速逐渐变得趋缓,且切片的特性黏度与时间的平方根呈线性关系;选择合适的反应条件;固相缩聚后的PETG样品,其DSC升温曲线的熔融峰从低温向高温方向移动,XRD谱图上出现三个衍射峰且愈发尖锐,强度增强,结晶程度增加,端羧基含量降低;当固相缩聚反应温度高于200℃时,切片会发生一定程度的热降解且切片b值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1 4-环己烷二甲醇酯 固相缩聚 特性黏度 端羧基含量
下载PDF
高透明耐溶剂性聚碳酸酯合金材料的制备
11
作者 李一搏 盖景刚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3-38,共6页
聚碳酸酯(PC)具有很多优异的性能,但其熔体黏度大、流动性差、共混合金透光率下降、在极性溶剂中易应力开裂,这些缺点大大限制了PC的应用,文中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1,4-环己烷二甲醇酯(PETG)与PC进行熔融共混,制备了PC/PETG合金,并... 聚碳酸酯(PC)具有很多优异的性能,但其熔体黏度大、流动性差、共混合金透光率下降、在极性溶剂中易应力开裂,这些缺点大大限制了PC的应用,文中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1,4-环己烷二甲醇酯(PETG)与PC进行熔融共混,制备了PC/PETG合金,并研究了共混合金的微观结构、热性能、透光性、力学性能及耐溶剂性能等。结果表明,PC/PETG合金只有1个玻璃化转变温度(Tg),PC和PETG两组分之间无明显相界面,相容性良好,使得合金具有较好的透明性和拉伸强度,当PETG质量分数为10%,合金透光率高达85%,拉伸强度为58.31MPa,比纯PC提高了5.5%;尽管共混合金只有1个Tg值,但并未发生酯交换反应,这有利于合金保持各组分原有的性质,PETG可以有效促进PC分子链的解缠结,改善PC的熔体加工流动性,当PETG质量分数仅为10%时,流动性提高了约34.8%;而且无论在丙酮还是在二甲苯溶剂中,相对于纯PC,PC/PETG合金的溶剂开裂现象明显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碳酸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1 4-环己烷二甲醇酯 共混合金 透明性 耐溶剂性
下载PDF
聚(碳酸丁二醇酯-co-三环癸烷二甲醇碳酸酯)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1
12
作者 冉启鼎 陈学君 +3 位作者 李建国 王庆印 王自庆 王公应 《合成化学》 CAS 2023年第1期14-22,共9页
采用熔融酯交换和缩聚两步法,合成了以1,4-丁二醇、4,8-三环[5.2.1.0(2,6)]癸烷二甲醇和碳酸二苯酯为原料的聚(碳酸丁二醇酯-co-三环癸烷二甲醇碳酸酯)(PBTCx,x为进料中TCD占二元醇总量的百分比)。用^(1)H NMR和^(13)C NMR对PBTCs的微... 采用熔融酯交换和缩聚两步法,合成了以1,4-丁二醇、4,8-三环[5.2.1.0(2,6)]癸烷二甲醇和碳酸二苯酯为原料的聚(碳酸丁二醇酯-co-三环癸烷二甲醇碳酸酯)(PBTCx,x为进料中TCD占二元醇总量的百分比)。用^(1)H NMR和^(13)C NMR对PBTCs的微观结构和组成进行了表征。采用GPC、DSC、XRD和TG对PBTCs的分子量、玻璃化转变温度(T_(g))、热稳定性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BTCs的M_(w)为10500~124800 g·mol^(-1),Mn为6300~73000 g·mol^(-1),PDI为1.59~1.73;PBTCs呈无定形态、T_(g)为-3.43~70.90℃,PBTCs表现出比PBC更高的热稳定性。薄膜拉伸试验结果表明:PBTC30(拉伸强度为33.54 MPa,断裂伸长率为275.69%)和PBTC40(拉伸强度为32.13 MPa,断裂伸长率为294.63%)具有较高的强度和韧性,在薄膜材料中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4-丁二醇 4 8-三环[5.2.1.0(2 6)]癸烷二甲醇 碳酸二苯 碳酸二苯的聚(碳酸丁二醇-co-三环癸烷二甲醇碳酸) 脂肪族聚碳酸 制备 性能
下载PDF
CHDM含量对PETG共聚酯性能的影响
13
作者 石雪龙 王余伟 夏峰伟 《合成技术及应用》 CAS 2024年第1期28-32,共5页
通过共聚法制备了不同1,4-环己烷二甲醇(CHDM)含量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1,4-环己烷二甲醇酯(PETG)。通过旋转流变仪、差示扫描量热仪及万能试验机等研究了CHDM含量对共聚酯流变性能、热性能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CHDM含量的增... 通过共聚法制备了不同1,4-环己烷二甲醇(CHDM)含量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1,4-环己烷二甲醇酯(PETG)。通过旋转流变仪、差示扫描量热仪及万能试验机等研究了CHDM含量对共聚酯流变性能、热性能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CHDM含量的增加,相同温度下的PETG共聚酯动力黏度增加,结晶能力下降,当CHDM含量达到20%时,共聚物由结晶聚合物转变为非晶聚合物。随着CHDM含量的增加,PETG共聚酯的拉伸强度增加而弹性模量和断裂伸长率下降,透光率增加而雾度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1 4-环己烷二甲醇酯 1 4-环己烷二甲醇 流变性能 热性能 力学性能
下载PDF
聚合条件对透明聚(1,4-环己烷二甲酸-1,4-环己烷二甲醇酯)分子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宇宏 詹茂盛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021-1028,共8页
采用1,4-环己烷二甲醇(CHDM)与1,4-环己烷二甲酸(CHDA)合成出了高透明全脂环族聚酯——聚(1,4-环己烷二甲酸-1,4-环己烷二甲醇酯)(PCCD).研究了CHDM和CHDA的顺反异构体含量对PCCD结晶性能和光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CHDA顺式异构体含... 采用1,4-环己烷二甲醇(CHDM)与1,4-环己烷二甲酸(CHDA)合成出了高透明全脂环族聚酯——聚(1,4-环己烷二甲酸-1,4-环己烷二甲醇酯)(PCCD).研究了CHDM和CHDA的顺反异构体含量对PCCD结晶性能和光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CHDA顺式异构体含量达到40%以上时,可以获得高透明无定型PCCD.3种钛系化合物包括钛酸四丁酯(TBT)、钛酸四异丙酯(TPT)和二氧化钛与二氧化硅复合物C-94用作反应的催化剂,结果以TBT的催化活性最好.TBT用量的增加可以使PCCD分子量小幅度增长.通过对生成物PCCD的分子量和特性黏数测试,分析了CHDM/CHDA初始摩尔比对PCCD的影响规律,随着CHDM/CHDA初始摩尔比的增加,PCCD的分子量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NMR分析表明,CHDM的挥发性较低导致其只能稍微过量于CHDA,否则会残留于产物中影响分子量.最后研究了合成工艺包括缩聚时间和缩聚温度对PCCD的影响,其中PCCD分子量达到最大值所需要的缩聚时间随CHDM/CHDA初始摩尔比的增加而增加.当原料CHDM和CHDA的初始摩尔比为1.04∶1,催化剂TBT为30 mg/kg时,在275℃缩聚时间达到120 min后可以获得分子量最大的PCC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1 4-环己烷二甲酸-1 4-环己烷二甲醇酯) 无定型 顺反异构体 分子量 摩尔比
原文传递
1,3-二氧戊环-4-甲醇酯-1H-咪唑相转移催化合成法的研究
15
作者 李正名 宋宝安 廖仁安 《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8期44-50,共7页
1,3-二氧戊环-1H-咪唑类化合物是一类高效、广谱、低毒的杀菌剂。我们以(Ⅰ)为先体,合成了一系列4-甲醇酯类化合物(Ⅱ),其中多数化合物尚未见报道。以吡啶为溶剂的合成方法,反应周期长,收率较低。在相转移催化条件下,用酰氯与(Ⅰ)作用合... 1,3-二氧戊环-1H-咪唑类化合物是一类高效、广谱、低毒的杀菌剂。我们以(Ⅰ)为先体,合成了一系列4-甲醇酯类化合物(Ⅱ),其中多数化合物尚未见报道。以吡啶为溶剂的合成方法,反应周期长,收率较低。在相转移催化条件下,用酰氯与(Ⅰ)作用合成(Ⅱ),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便,产物收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戊环 甲醇酯 咪唑 相转移催化
原文传递
萃取精馏分离乙酸甲酯-甲醇共沸物的模拟 被引量:16
16
作者 刘艳杰 潘高峰 +1 位作者 王桂英 戴传波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5年第6期635-639,共5页
采用化工流程模拟软件Aspen Plus,以水为溶剂,运用剩余曲线图方法对乙酸甲酯-甲醇共沸物的萃取精馏过程进行分析与过程模拟。考察原料和溶剂进料位置、溶剂比、回流比及溶剂进料温度对分离效果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在保证产品纯度和较... 采用化工流程模拟软件Aspen Plus,以水为溶剂,运用剩余曲线图方法对乙酸甲酯-甲醇共沸物的萃取精馏过程进行分析与过程模拟。考察原料和溶剂进料位置、溶剂比、回流比及溶剂进料温度对分离效果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在保证产品纯度和较低能耗前提下,优化工艺条件为萃取精馏塔理论塔板数50块,原料和溶剂进料位置分别为第32和第24块塔板,溶剂比和回流比分别为1.6和5.0,溶剂进料温度35℃。在此工艺条件下,产品乙酸甲酯纯度99.75%(质量分数)以上,回收率达99.81%,产品热负荷3.95GJ·t^(-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酸甲-甲醇 共沸物 萃取精馏 灵敏度分析
下载PDF
基于机械蒸汽再压缩和有机朗肯循环技术的双溶剂协同萃取精馏分离乙酸甲酯-甲醇-水节能工艺 被引量:5
17
作者 杨德明 朱碧云 +3 位作者 顾强 王争光 印一凡 高晓新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010-2015,共6页
针对双溶剂协同萃取精馏分离乙酸甲酯-甲醇-水三塔分离工艺特性及高能耗特点,把机械蒸汽再压缩(MVR)和有机朗肯循环(ORC)余热发电技术应用于该三塔的优化,提出了带中间再沸器的MVR热泵和ORC耦合MVR热泵两种节能精馏工艺。以年总费用(TAC... 针对双溶剂协同萃取精馏分离乙酸甲酯-甲醇-水三塔分离工艺特性及高能耗特点,把机械蒸汽再压缩(MVR)和有机朗肯循环(ORC)余热发电技术应用于该三塔的优化,提出了带中间再沸器的MVR热泵和ORC耦合MVR热泵两种节能精馏工艺。以年总费用(TAC)为精馏工艺评价指标,净输出功为ORC系统评价指标,采用Aspen Plus软件对提出的节能工艺进行模拟与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就乙酸甲酯回收塔和甲醇回收塔而言,带中间再沸器的MVR热泵精馏工艺较常规双溶剂协同萃取精馏工艺能耗分别减少了57.38%和9.66%;TAC分别节省了31.34%和11.69%。而对于溶剂回收塔,带中间预分塔的ORC耦合MVR热泵精馏工艺较常规双溶剂协同萃取精馏工艺能耗减少了50.16%,TAC节省了36.13%。就整个萃取精馏系统而言,优化后的精馏工艺比原有双溶剂协同萃取精馏工艺能耗减少了45.48%,TAC节省了31.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酸甲-甲醇-水 协同萃取精馏 机械蒸汽再压缩 有机朗肯循环 年总费用 节能
下载PDF
二亚磷酸二(苯甲醇)季戊四醇酯的合成 被引量:4
18
作者 刘霞 胡应喜 徐春艳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06年第4期19-21,共3页
以亚磷酸三乙酯、季戊四醇、苯甲醇为原料,二丁基氧化锡为催化荆,采用酯变换法合成了二亚磷酸二(苯甲醇)季戊四醇酯。探讨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荆、催化荆用量、物料配比等因素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第一步的反应温度... 以亚磷酸三乙酯、季戊四醇、苯甲醇为原料,二丁基氧化锡为催化荆,采用酯变换法合成了二亚磷酸二(苯甲醇)季戊四醇酯。探讨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荆、催化荆用量、物料配比等因素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第一步的反应温度为130-140℃、反应时间为2h,第二步的反应温度为170~180℃、反应时间为1.5h,有机锡为催化荆、其用量为1.1g,物料配比”(季戊四醇);n(亚磷酸三乙酯);n(苯甲醇)为1:2.00:2.00,此时产品的收率在95%以上,在20℃下折射率为1.5515。并通过元素分析及红外分析时产品进行了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磷酸 抗氧剂 热稳定剂 二亚磷酸二(苯甲醇)季戊四醇
下载PDF
基于双核三苄基甲醇锡(Ⅳ)对苯二甲酸酯配合物为中性载体的硫氰酸根电极的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秀玲 袁若 +6 位作者 徐岚 柴雅琴 黄晓清 李群芳 赵勤 王韬 苏正峰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9-32,共4页
研究了双核三苄基甲醇锡(Ⅳ)对苯二甲酸酯配合物[Sn(Ⅳ)-BTMTT]为中性载体的PVC膜阴离子选择性电极。这类电极对硫氰酸根离子呈现出优良的电位响应性能和选择性,并呈现反Hofmeister序列行为。其选择性序列为:SCN->I->Ac->-NO>2-... 研究了双核三苄基甲醇锡(Ⅳ)对苯二甲酸酯配合物[Sn(Ⅳ)-BTMTT]为中性载体的PVC膜阴离子选择性电极。这类电极对硫氰酸根离子呈现出优良的电位响应性能和选择性,并呈现反Hofmeister序列行为。其选择性序列为:SCN->I->Ac->-NO>2-2NO>-4ClO>Cl->3-4SO,该电极在pH=3.0的磷酸盐缓冲体系中对SCN-在0.1~8×10-5mol/L浓度范围内呈超能斯特响应,斜率为-77.3mV/dec,检出限为4.0×10-5mol/L。采用交流阻抗及紫外光谱研究了阴离子与载体的作用机理。该电极具有响应快、重现性好、制备简单等优点。将该电极用于废水分析,结果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核三苄基甲醇锡(Ⅳ)对苯二甲酸 中性载体 离子选择性电极 硫氰酸根
下载PDF
新型香料α-呋喃甲醇丙酸酯的合成
20
作者 王歌云 厉连斌 《江西化工》 2004年第3期100-104,共5页
以α-呋喃甲醇和丙酰氯为原料 ,以六氢吡啶为催化剂 ,无水碳酸氢钠为缚酸剂合成了α-呋喃甲醇丙酸酯。经正交试验得出优化的反应条件为 :n(呋喃甲醇 ) :n(丙酰氯 ) =1 .0 :1 .4;n(六氢吡啶 ) :n(NaHCO3) :n(呋喃甲醇 ) =0 .0 8:1 .5 :1 ... 以α-呋喃甲醇和丙酰氯为原料 ,以六氢吡啶为催化剂 ,无水碳酸氢钠为缚酸剂合成了α-呋喃甲醇丙酸酯。经正交试验得出优化的反应条件为 :n(呋喃甲醇 ) :n(丙酰氯 ) =1 .0 :1 .4;n(六氢吡啶 ) :n(NaHCO3) :n(呋喃甲醇 ) =0 .0 8:1 .5 :1 .0 ;溶剂的用量为 60ml(以呋喃甲醇 0 .1mol计 ) ,在此条件下合成的α -呋喃甲醇丙酸酯的收率为 83 .6% ,产品的质量分数为 9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呋喃环香料 α-呋喃甲醇丙酸 合成 丙酰氯 α-呋喃甲醇 六氢吡啶 催化剂 无水碳酸氢钠 缚酸剂 正交试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