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64篇文章
< 1 2 6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上风电低频输电系统低频侧不对称故障控制策略 被引量:3
1
作者 高校平 张晨浩 +2 位作者 宋国兵 蒋嘉桁 吕艺超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60-166,共7页
低频海底电缆发生不对称故障时存在模块化多电平矩阵换流器(M3C)功率器件电流越限、非故障相过电压风险,严重影响海上风电低频输电系统(LFTS)的安全运行。针对上述问题,在充分发挥M3C高可控性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海底电缆不对称... 低频海底电缆发生不对称故障时存在模块化多电平矩阵换流器(M3C)功率器件电流越限、非故障相过电压风险,严重影响海上风电低频输电系统(LFTS)的安全运行。针对上述问题,在充分发挥M3C高可控性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海底电缆不对称故障的控制策略:根据故障严重程度动态调整M3C低频侧电压,防止非故障相过电压;各子换流器通过抑制负序电流限制短路电流上升,保护功率器件免受过电流危害;计及控制策略的影响,通过建立系统故障等值模型进行故障分析。在PSCAD/EMTDC中搭建了海上风电LFTS模型,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控制策略和故障分析方法的有效性,其能够实现低频侧不对称故障下系统的稳定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块化多平矩阵换流器 海上风电低频系统 不对称故障 V/f降压控制 负序流控制 故障分析
下载PDF
温阳通督针刺法联合低频脉冲电刺激在缺血性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陈波 沈玮辰 宋娜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4年第2期233-237,共5页
目的观察温阳通督针刺法联合低频脉冲电刺激在缺血性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蚌埠市第二人民医院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150例缺血性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组间基线特征匹配的原则,采... 目的观察温阳通督针刺法联合低频脉冲电刺激在缺血性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蚌埠市第二人民医院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150例缺血性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组间基线特征匹配的原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联合组(75例)与对照组(75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干预,对照组加用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在此基础上联合组使用温阳通督针刺法治疗,连续治疗2个月。比较治疗前后运动功能、神经功能、神经损伤标志物水平、日常生活能力及脑血流动力学水平。结果治疗后,联合组患者上肢功能、下肢功能及Fugl-Meyer功能评定量表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髓鞘碱性蛋白及视锥蛋白样蛋白1水平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大脑中动脉的阻力指数、搏动指数低于对照组,而平均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阳通督针刺法联合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能够有效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的神经功能、运动功能、脑血流动力学水平,降低神经损伤标志物水平,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阳通督针刺法 低频脉冲刺激 缺血性脑卒中 运动功能障碍
下载PDF
耳穴压籽联合低频电穴位刺激对髋、膝关节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效果观察
3
作者 李瑞峰 尹庆伟 +1 位作者 李钦宗 张洪美 《天津中医药》 CAS 2024年第9期1098-1102,共5页
[目的]观察耳穴压籽联合低频电穴位刺激对髋、膝关节术后深静脉血栓(DVT)形成预防效果。[方法]选定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8年8月—2023年8月就诊的120例髋、膝关节手术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将其分为2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利... [目的]观察耳穴压籽联合低频电穴位刺激对髋、膝关节术后深静脉血栓(DVT)形成预防效果。[方法]选定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8年8月—2023年8月就诊的120例髋、膝关节手术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将其分为2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利伐沙班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低频电穴位刺激联合耳穴压籽治疗,两组均在治疗7 d后进行疗效评价,比较两组血栓弹力图(TEG)参数、凝血功能指标、患肢周径差值、患肢肿胀程度、视觉模拟自评量表(VAS)评分、DVT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凝血指数(CI)、最大振幅(MA)、血凝块聚合形成速率(α角)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凝血时间(K)、反应时间(R)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大腿、小腿周径差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肢肿胀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DVT发生率(1.67%)低于对照组(1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穴压籽联合低频电穴位刺激可有效改善髋、膝关节手术患者术后凝血功能,缓解肢体肿胀、疼痛等症状,缩小患肢周径差,降低DVT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穴压籽 低频穴位刺激 髋、膝关节术 深静脉血栓
下载PDF
赋能教育联合低频脉冲电治疗在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重建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4
作者 刘丽贞 王小宝 +2 位作者 杨庆涛 刘俊鹏 杨舜兰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24年第4期365-369,共5页
目的:探讨赋能教育联合低频脉冲电治疗在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重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4年3月在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神经源性膀胱患者57例,其中,泌尿外科一病区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常规传统的护理方法;泌... 目的:探讨赋能教育联合低频脉冲电治疗在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重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4年3月在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神经源性膀胱患者57例,其中,泌尿外科一病区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常规传统的护理方法;泌尿外科二病区患者为实验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采用赋能教育联合低频脉冲电治疗等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膀胱功能康复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后残余尿量相较于治疗前显著减少(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效果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排尿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降低患者焦虑情绪效果更佳(P<0.05);常规传统的护理模式或者采用赋能教育的新型科学的护理康复措施,均有利于患者的尿流率改善。结论:赋能教育联合低频脉冲电治疗可有效促进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功能重建,改善排尿障碍,减轻焦虑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赋能教育 低频脉冲治疗 神经源性膀胱 功能重建
下载PDF
低频穴位电刺激联合六步法乳房按摩对剖宫产产妇母乳喂养、泌乳功能和产后心理状态的影响
5
作者 罗义华 张贵清 +5 位作者 袁代莉 李芳芳 邓尚莉 程新慧 王宇 赵厶维 《四川中医》 2024年第8期213-216,共4页
目的:探讨低频穴位电刺激联合六步法乳房按摩对剖宫产产妇母乳喂养、泌乳功能和产后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9月~2022年12月在我院产科剖宫产分娩的120名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予以六步法乳房... 目的:探讨低频穴位电刺激联合六步法乳房按摩对剖宫产产妇母乳喂养、泌乳功能和产后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9月~2022年12月在我院产科剖宫产分娩的120名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予以六步法乳房按摩,观察组予以低频穴位电刺激联合六步法乳房按摩。采用母乳喂养测量工具(breast-feeding assessment tool,BAT)、母乳喂养自我效能量表(breastfeeding self-efficacy scale,BSES)及产后42d纯母乳喂养率评估母乳喂养情况;记录产妇泌乳始动时间、泌乳量、产后48h乳房胀痛程度及产后24、48、72h血清泌乳素(prolactin,PRL)水平;于产后72h、42d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dinburgh postnatal depression scale,EPDS)评估产妇产后心理状态。结果:观察组BAT评分、首次母乳喂养成功率、产后42d纯母乳喂养率以及产后72h、42d BSE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泌乳始动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泌乳量以及产后24、48、72h PRL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产后48h乳房胀痛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后72h、42d EP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频穴位电刺激联合六步法乳房按摩可提高剖宫产产妇母乳喂养率和母乳喂养自信心,改善乳房胀痛,促进泌乳功能和产后心理健康,是一种值得推广的产后乳房护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频穴位刺激 六步法乳房按摩 剖宫产产妇 母乳喂养 泌乳功能 心理状态
下载PDF
低频脉冲电刺激联合改良站立位重心转移能力训练在脑卒中后偏瘫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周围神经电生理学的影响
6
作者 刘艳 张彩艳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21期144-147,共4页
目的探讨低频脉冲电刺激联合改良站立位重心转移能力训练在脑卒中后偏瘫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周围神经电生理学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2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6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目的探讨低频脉冲电刺激联合改良站立位重心转移能力训练在脑卒中后偏瘫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周围神经电生理学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2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6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施加低频脉冲电刺激联合改良站立位重心转移能力训练。比较两组的患肢肢体运动功能、步频、步速及周围神经电生理学指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上肢与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步频、步速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胫神经与腓总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与感觉传导速度(SCV)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频脉冲电刺激联合改良站立位重心转移能力训练在脑卒中后偏瘫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满意,可改善上肢与下肢运动功能,促进步态恢复,也能调节周围神经电生理学指标,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频脉冲刺激 改良站立位重心转移能力训练 脑卒中 偏瘫 周围神经生理学
下载PDF
低频电刺激可缓解妇科开腹手术术后疼痛及促进胃肠功能恢复 被引量:1
7
作者 杨雅静 朱维培 周留林 《基础医学与临床》 2024年第2期252-255,共4页
目的 观察低频电刺激对妇科腹部手术后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1年6月至2022年7月间,在蚌埠医学院泰兴临床学院妇产科进行开腹手术的患者63例。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31例和低频电刺激组32例。低频电刺激组予以患者可耐受范围内进... 目的 观察低频电刺激对妇科腹部手术后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1年6月至2022年7月间,在蚌埠医学院泰兴临床学院妇产科进行开腹手术的患者63例。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31例和低频电刺激组32例。低频电刺激组予以患者可耐受范围内进行刺激,每日1次,每次30 min,每次刺激强度需重新测定。对照组选取相同穴位处粘贴电极片,连接治疗仪,但不给予电流刺激。30 min后去除电极片。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记录术后评分、手术结束至首次排气排便的时间。结果 术后48 h VAS评分,低频电刺激组(3.6±1.2)vs.对照组(4.5±1.4),疼痛程度降低(P<0.05);术后72 h VAS评分,低频电刺激组(1.7±0.9)vs.对照组(3.3±1.4),疼痛程度降低(P<0.01)。首次排气时间(26.9±6.7)h vs.(35.5±13.0)h低频电刺激组相对对照组时间短(P<0.05);首次排便时间(49.0±5.4)h vs.(64.4±13.8)h低频电刺激组相比对照组时间短(P<0.05)。结论 低频电生理刺激能减轻妇科开腹手术患者术后疼痛;促使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缩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频刺激 围手术期 开腹手术 快速康复
下载PDF
温针灸联合低频电刺激治疗急性卒中后尿失禁的疗效观察及对尿动力学的影响
8
作者 蔡芳 乔红梅 +2 位作者 朱艳 潘旭东 金杰 《上海针灸杂志》 CSCD 2024年第6期634-638,共5页
目的观察温针灸联合穴位低频电刺激治疗急性卒中后尿失禁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尿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收治的108例急性卒中后尿失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留置、间歇清洁、导尿、膀胱训练、药物... 目的观察温针灸联合穴位低频电刺激治疗急性卒中后尿失禁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尿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收治的108例急性卒中后尿失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留置、间歇清洁、导尿、膀胱训练、药物及穴位低频电刺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温针灸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72 h排尿情况,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两组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问卷简表(International Consultation on Incontinence questionnaire-short form,ICIQ-SF)、生存质量(quality of life,QOL)和国际下尿路综合征症状(lower urinary tract symptoms,LUTS)的评分变化以及尿动力学指标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1%,高于对照组的85.2%(P<0.05)。治疗后,两组72 h排尿情况、尿动力学指标、ICIQ-SF评分、QOL评分和LUTS评分均优于同组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上述观察指标结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温针灸联合穴位低频电刺激治疗急性卒中后尿失禁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尿动力学指标和尿失禁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针疗法 针药并用 低频刺激 脑梗死 中风后遗症 尿失禁 尿动力学
下载PDF
尼麦角林联合低频电刺激治疗对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影响
9
作者 姚玉婷 赵鹏 +2 位作者 李燕 姚玉鑫 刘敏肖 《中国康复》 2024年第4期200-203,共4页
目的:观察尼麦角林联合低频电刺激治疗对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及血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随机将患者分成3组,每组30例。A组给予常规治疗;B组给予常规治疗结合尼麦角林;C组给予常规治疗结合尼麦角林和吞... 目的:观察尼麦角林联合低频电刺激治疗对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及血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随机将患者分成3组,每组30例。A组给予常规治疗;B组给予常规治疗结合尼麦角林;C组给予常规治疗结合尼麦角林和吞咽障碍治疗仪治疗。比较3组患者治疗2周的治疗效果,比较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标准吞咽功能量表(SSA)评分、洼田饮水等级、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生长因子(NGF)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NIHSS评分、SSA评分及血清NSE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均P<0.05),且B、C组低于A组(P<0.05),C组低于B组(P<0.05);3组洼田饮水试验等级优于治疗前(P<0.05),B、C组优于A组(P<0.05),C组优于B组(P<0.05);3组患者血清BDNF和NGF表达水平及总有效率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B、C组高于A组(P<0.05),C组高于B组(P<0.05)。结论:尼麦角林联合低频电刺激治疗可有效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升高血清BDNF和NGF水平,降低NSE水平,协助患者恢复吞咽功能,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吞咽困难 尼麦角林 低频刺激治疗 神经功能
下载PDF
低频脉冲电刺激联合任务导向康复训练在脑卒中后偏瘫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对肢体肌力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彩艳 杨翠花 刘艳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18期134-137,共4页
目的探讨低频脉冲电刺激联合任务导向康复训练在脑卒中后偏瘫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对肢体肌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2月于我院就诊的6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患者入院后... 目的探讨低频脉冲电刺激联合任务导向康复训练在脑卒中后偏瘫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对肢体肌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2月于我院就诊的6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基础治疗及对症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低频脉冲电刺激联合任务导向康复训练。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的肢体肌力恢复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髋关节与膝关节前屈、后伸肌力高于对照组,髋关节与膝关节前屈、后伸肌张力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LE)、Holden步行功能分级量表(FAC)评分及髋关节与膝关节活动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频脉冲电刺激联合任务导向康复训练用于脑卒中后偏瘫康复治疗中的效果显著,可增强肌力,促进肢体功能及关节活动度恢复,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频脉冲刺激 任务导向康复训练 脑卒中后偏瘫 肢体肌力
下载PDF
盆底康复训练联合低频电刺激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敬雨婷 米建荣 张金辉 《贵州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252-253,共2页
目的 探讨盆底康复训练联合低频电刺激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至2022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100例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盆底康复训练+低频电刺激)和对照组(盆底康复训练)各50例。对比两组临... 目的 探讨盆底康复训练联合低频电刺激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至2022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100例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盆底康复训练+低频电刺激)和对照组(盆底康复训练)各50例。对比两组临床疗效、ICI-Q-SF评分和1 h尿垫试验漏尿量、盆底肌肌力。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2.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0%(P<0.05)。治疗前,两组ICI-Q-SF评分和1 h尿垫试验漏尿量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ICI-Q-SF评分和1h尿垫试验漏尿量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更低组(P<0.05)。治疗前,两组Ⅰ类肌纤维最大值、Ⅱ类肌纤维平均值和手测肌力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Ⅰ类肌纤维最大值、Ⅱ类肌纤维平均值和手测肌力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Ⅰ类肌纤维最大值、Ⅱ类肌纤维平均值和手测肌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盆底康复训练联合低频电刺激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疗效显著,可有效减少漏尿量,改善患者盆底肌肌力,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压力性尿失禁 盆底康复训练 低频刺激
下载PDF
电针结合低频电刺激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及重建效果相关因素分析
12
作者 李文婷 王筱筱 +1 位作者 宁文华 徐艳华 《齐鲁护理杂志》 2024年第13期29-32,共4页
目的:探讨电针结合低频电刺激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分析下肢功能重建效果的影响因素,并研究相关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22年1月1日~2023年1月31日收治的16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电针结合低频电刺激干预,连续干预... 目的:探讨电针结合低频电刺激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分析下肢功能重建效果的影响因素,并研究相关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22年1月1日~2023年1月31日收治的16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电针结合低频电刺激干预,连续干预4周。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估患者下肢功能重建效果,并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比较不同临床资料脑卒中偏瘫患者FMA评分,分析影响患者下肢功能重建的相关因素,制订护理对策。结果:干预4周后,162例患者FMA评分高于干预前(P<0.05);年龄≥60岁、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21分、合并糖尿病、未结合规律性运动康复训练的脑卒中偏瘫患者干预4周后FMA评分分别低于年龄<60岁、入院时NIHSS评分<21分、未合并糖尿病、结合规律性运动康复训练的患者(P<0.05);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入院时NIHSS评分≥21分、合并糖尿病是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重建效果的危险因素(P<0.05),结合规律性运动康复训练是保护因素(P<0.05);经相关性分析显示,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重建效果与年龄、入院时NIHSS评分、糖尿病合并情况呈负相关(P<0.05),与结合规律性运动康复训练呈正相关(P<0.05)。结论:电针结合低频电刺激对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具有积极意义,其下肢功能重建效果可能与患者年龄、入院时NIHSS评分、糖尿病合并情况、是否结合规律性运动康复训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偏瘫 低频刺激 下肢功能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低频脉冲电刺激联合电针治疗脑卒中后尿潴留的临床研究
13
作者 杨胜玲 谢青 +3 位作者 磨雪玲 黄金艳 刘品聪 龙佳佳 《微创医学》 2024年第4期396-400,共5页
目的 探讨低频脉冲电刺激联合电针治疗脑卒中后尿潴留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160例脑卒中后尿潴留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患者在对症治疗基础上采用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 目的 探讨低频脉冲电刺激联合电针治疗脑卒中后尿潴留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160例脑卒中后尿潴留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患者在对症治疗基础上采用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电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相关指标(膀胱残余尿量、治疗后首次排尿时间、住院时间和导尿管留置时间)、治疗显效率、泌尿系感染发生率和生活质量。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膀胱残余尿量均少于治疗前且观察组膀胱残余尿量少于对照组,观察组首次排尿时间、住院时间和导尿管留置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2周后观察组的治疗总显效率高于对照组(88.75%vs. 75.00%);治疗期间观察组的泌尿系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8.75%vs. 48.75%);治疗后观察组的简易生活质量评价量表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采用低频脉冲电刺激联合电针治疗脑卒中后尿潴留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排尿功能及临床症状,降低治疗期间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低频脉冲刺激 尿潴留
下载PDF
低频电脉冲通过RhoA/Rho激酶信号通路在流产模型子宫内的影响
14
作者 王玉贞 米美玲 +4 位作者 王素音 白静 许新 张平 尹玮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18期2741-2746,共6页
目的探讨低频电脉冲通过RhoA/Rho激酶信号通路在流产模型子宫内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河北省实验动物中心购入的30只雌性大鼠和15只雄性大鼠进行交配,将未怀孕的雌性大鼠分为正常组,怀孕的雌性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低频电脉冲组,正常组的... 目的探讨低频电脉冲通过RhoA/Rho激酶信号通路在流产模型子宫内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河北省实验动物中心购入的30只雌性大鼠和15只雄性大鼠进行交配,将未怀孕的雌性大鼠分为正常组,怀孕的雌性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低频电脉冲组,正常组的大鼠在处死前未接受任何治疗,模型组用于构建人工流产模型,低频电脉冲组采用电针疗法治疗。检测并比较3组宫内膜厚度、腺体数、纤维化面积比例、E-cadherin、β-catenin、CLDN1蛋白及Rho GTP酶激活蛋白(ArhGAP1)信使RNA(mRNA)、RhoA mRNA、ROCK1 mRNA表达水平,以及RhoA、ROCK1、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正常组、模型组、低频电脉冲组的大鼠各有10只。低频电脉冲组子宫内膜厚度高于模型组,子宫内腺体数多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子宫内膜厚度高于模型组,子宫内膜腺体数多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和低频电脉冲组子宫内膜纤维化面积比例低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E-cadherin蛋白、β-catenin、CLDN1蛋白表达水平高于正常组,低频电脉冲组E-cadherin蛋白、β-catenin蛋白表达水平低于模型组,CLDN1蛋白表达水平高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ArhGAP1 mRNA表达水平低于正常组,RhoA mRNA和ROCK1 mRNA表达水平高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频电脉冲组ArhGAP1 mRNA表达水平高于模型组,RhoA mRNA、和ROCK1 mRNA表达水平低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RhoA蛋白、ROCK1蛋白、IL-6蛋白、TNF-α蛋白表达水平高于正常组和低频电脉冲组(P<0.05)。结论人工流产后大鼠给予低频电脉冲可以抑制RhoA/Rho激酶信号,减少炎症反应和子宫内膜纤维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频脉冲 RhoA/Rho激酶信号 子宫内膜组织 纤维化 炎症
下载PDF
CTAR联合吞咽低频电刺激治疗CS后DAS患者的效果
15
作者 刘蕊 王景涛 谭志梅 《中国疗养医学》 2024年第5期86-90,共5页
目的探讨下颏抗阻力训练(chin tuck against resistance,CTAR)联合吞咽低频电刺激治疗脑卒中(cerebral stroke,CS)后吞咽障碍(dysphagia after actue stroke,DAS)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法选取虞城县人民医院康复科2021年... 目的探讨下颏抗阻力训练(chin tuck against resistance,CTAR)联合吞咽低频电刺激治疗脑卒中(cerebral stroke,CS)后吞咽障碍(dysphagia after actue stroke,DAS)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法选取虞城县人民医院康复科2021年1月至2023年9月收治的84例CS后DAS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参照组(n=42)、研究组(n=42)。其中采用吞咽低频电刺激治疗的患者设为参照组,采用CTAR联合吞咽低频电刺激治疗的患者设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4周后吞咽功能障碍分级情况、标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SSA)评分、功能性经口舌摄食量表(FOIS)评分、舌骨喉活动度、表面肌电图、吞咽障碍特异性生命质量量表(SWAL-QOL)评分。结果研究组治疗4周后吞咽功能障碍改善情况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4周后SSA评分为(24.18±2.12)分,低于参照组(28.79±3.77)分,FOIS评分为(5.68±0.45)分,高于参照组(4.63±0.51)分(P<0.05);研究组治疗4周后舌骨前移、上移活动度分别为(11.47±2.55)mm、(17.38±4.59)mm,高于参照组(8.25±1.06)mm、(14.03±4.56)mm(P<0.05);研究组治疗4周后最大波幅为(725.38±55.02)V,高于参照组(605.98±49.65)V,吞咽时程为(1.11±0.15)s,短于参照组(1.33±0.21)s(P<0.05);研究组治疗4周后SWAL-QOL评分为(125.32±15.32)分,高于参照组(102.54±14.25)分(P<0.05)。结论CTAR联合吞咽低频电刺激治疗CS后DAS患者可有效提高舌骨喉活动度,改善吞咽、摄食功能,促进生活质量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颏抗阻力训练 吞咽低频刺激 脑卒中 吞咽障碍 舌骨喉活动度 摄食功能 生活质量
下载PDF
低频电刺激联合视觉反馈排尿训练在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16
作者 徐立伟 刘辉 《淮海医药》 CAS 2024年第5期476-480,共5页
目的:探讨低频电刺激联合视觉反馈排尿训练治疗脊髓损伤(SCI)诱发神经源性膀胱(NB)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其对膀胱功能、排尿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3年2月某院收治的100例SCI诱发NB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单双数分配原则... 目的:探讨低频电刺激联合视觉反馈排尿训练治疗脊髓损伤(SCI)诱发神经源性膀胱(NB)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其对膀胱功能、排尿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3年2月某院收治的100例SCI诱发NB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单双数分配原则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视觉反馈排尿训练,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低频电刺激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排尿情况、膀胱功能积分、尿动力学指标[尿流速率最大值(MUFR)、膀胱测压容积最大值(MBMV)、残余尿量(RUV)]、炎性因子[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疼痛介质[β-内啡肽(β-EP)、5-羟色胺(5-HT)、前列腺素E2(PGE2)]水平及生活质量调查简表(SF-36)、自我感知的膀胱症状量表(PPBC-S)评分。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4.00%,高于对照组的7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每日排尿次数、尿失禁频次低于对照组,每日单次尿量、单次最大尿量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膀胱功能积分、RUV分别为(1.46±0.18)分、(66.52±10.03)mL,低于对照组的(1.84±0.16)分、(86.67±11.45)mL,MUFR、MBMV分别为(15.63±2.11)mL/s、(256.67±30.03)mL,高于对照组的(11.20±2.17)mL/s、(209.82±31.16)mL(P<0.05);研究组血清PCT、TNF-α、5-HT、PGE2水平分别为(0.40±0.05)μg/L、(16.33±3.44)pg/mL、(102.25±22.08)ng/L、(170.05±33.68)ng/L,低于对照组的(0.61±0.07)μg/L、(26.01±4.67)pg/mL、(155.74±31.91)ng/L、(213.64±41.21)ng/L,血清IL-10、β-EP水平分别为(35.96±8.21)pg/mL、(244.85±31.61)ng/L,高于对照组的(26.45±6.17)pg/mL、(185.26±41.75)ng/L(P<0.05);研究组SF-36评分[(84.19±3.73)分]高于对照组[(73.26±3.27)分],PPBC-S评分[(2.43±0.11)分]低于对照组[(3.45±0.2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频电刺激联合视觉反馈排尿训练治疗SCI诱发NB患者疗效确切,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膀胱功能,减轻疼痛程度,提升其生活质量,抑制炎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 神经源性 脊髓损伤 低频刺激 视觉反馈排尿训练 膀胱功能
下载PDF
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运动发育迟缓患儿的疗效分析
17
作者 卞新华 石娜娜 +1 位作者 朱敏 韩晓霞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5期991-993,共3页
目的:观察低频脉冲电刺激辅助治疗运动发育迟缓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5月本院收治的运动发育障碍的患儿20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儿分为对照组(98例,采用常规运动训练治疗)与观察组(104例... 目的:观察低频脉冲电刺激辅助治疗运动发育迟缓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5月本院收治的运动发育障碍的患儿20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儿分为对照组(98例,采用常规运动训练治疗)与观察组(104例,采用低频脉冲电刺激辅助常规运动训练治疗)。分析比较两组的运动能力(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治疗效果、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及并发症。结果:治疗后,两组的精细运动商(Fine Motor Quotient,FMQ)、总运动商(Total motor quotient,TMQ)及粗大运动商(Gross motor quotient,GMQ)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的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ADL评分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治疗后1m、3m、5mADL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运动发育迟缓的患儿辅以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能提高治疗效果,改善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频脉冲刺激 辅助治疗 运动发育迟缓 临床疗效
下载PDF
温针灸联合低频电刺激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分析
18
作者 承诗琪 苏旻 《世界复合医学》 2024年第7期51-54,共4页
目的探究在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临床治疗中采取温针灸与低频电刺激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4年1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针灸科进行治疗的84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目的探究在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临床治疗中采取温针灸与低频电刺激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4年1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针灸科进行治疗的84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低频电刺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温针灸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疼痛情况、颈椎功能、中医证候积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24%(40/42),高于对照组的76.19%(32/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63,P=0.029)。治疗后,两组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两组颈椎功能障碍指数、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采用温针灸与低频电刺激联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可提高疗效,改善颈椎功能,缓解疼痛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针灸 低频刺激 神经根型颈椎病
下载PDF
低频电刺激联合间歇清洁导尿在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中的应用
19
作者 张雪颖 岳慧洁 段青松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4年第4期74-76,117,共4页
目的:探讨低频电刺激联合间歇清洁导尿在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106例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分为两组,每组53例。对照组患者实施间歇清洁导尿干预,观察组患者实... 目的:探讨低频电刺激联合间歇清洁导尿在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106例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分为两组,每组53例。对照组患者实施间歇清洁导尿干预,观察组患者实施低频电刺激联合间歇清洁导尿干预,两组患者均连续干预2个月。比较两组排尿情况[日均排尿次数、日均单次排尿量以及日单次最大排尿量]、症状改善情况[泌尿症状困扰评分量表(USDS)、国际下尿路症状评分量表(LUTS)]、尿流动力学[膀胱内压力、膀胱容量、残余尿量和最大尿流率指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日均单次排尿量、日均排尿次数和日单次最大排尿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USDS、LUT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膀胱内压力、膀胱容量和最大尿流率高于对照组,残余尿量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频电刺激联合间歇清洁导尿可有效缓解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泌尿症状困扰程度,改善尿流动力学指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神经源性膀胱 低频刺激 间歇清洁导尿 排尿情况 尿流动力学
下载PDF
经皮穴位低频电刺激联合补佳乐修复子宫内膜的临床研究
20
作者 梁婉桃 李秀芳 +2 位作者 梁娟 雷杨柳 张华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8期0005-0008,共4页
以子宫内膜损伤的患者展开研究,分析其应用不同治疗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妇科门诊接受治疗的90例子宫内膜损伤患者为研究样本,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进行分组,共计分成三个组别,即电刺激组(予以经皮穴位低频电刺激治疗)、补佳乐组(予... 以子宫内膜损伤的患者展开研究,分析其应用不同治疗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妇科门诊接受治疗的90例子宫内膜损伤患者为研究样本,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进行分组,共计分成三个组别,即电刺激组(予以经皮穴位低频电刺激治疗)、补佳乐组(予以补佳乐治疗)、联合组(经皮穴位低频电刺激+补佳乐),重点探究三个组别患者治疗后的具体情况。结果 治疗后,子宫内膜损伤患者行经皮穴位低频电刺激+补佳乐的临床效果更为突出,对比电刺激组、补佳乐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子宫内膜损伤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经皮穴位低频电刺激联合补佳乐,有效改善了患者的子宫内膜及形态、月经量恢复情况相对较好,同时提升了患者的妊娠率、降低了患者的流产率,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穴位低频刺激 补佳乐 子宫内膜损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