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针针刺结合智能电刺激运动对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1
作者 胡以慧 朱双成 +1 位作者 黄翌 普舒琪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4年第4期44-46,共3页
目的:探讨电针针刺结合智能电刺激运动对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广州市荔湾区中医医院脑病科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根据患者情况... 目的:探讨电针针刺结合智能电刺激运动对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广州市荔湾区中医医院脑病科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根据患者情况均给予常规治疗,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电针针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助智能电刺激运动系统训练,均治疗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4周后的下肢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情况。结果:治疗2周和4周后,两组FMA-LE、BBS、FAC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后同时段内观察组FMA-LE、BBS、FAC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经治疗,两组MBI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治疗2周后、4周后M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针刺结合智能电刺激运动可提高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行走能力,且可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急性期 偏瘫 下肢功能 针针刺 智能电刺激运动
下载PDF
皮层体感诱发电位及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联合监护在脊柱畸形矫正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2
作者 刘新宇 王芳 +2 位作者 原所茂 翟永华 郑燕平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12-215,共4页
目的:探讨脊柱畸形矫正术中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SEP)及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TES-MEP)联合监护在脊柱畸形矫正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对我院收治的脊柱畸形患者根据术中监护方法分为两组:A组37例,其中男25例,女12例,年龄13~42岁,平均26.1... 目的:探讨脊柱畸形矫正术中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SEP)及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TES-MEP)联合监护在脊柱畸形矫正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对我院收治的脊柱畸形患者根据术中监护方法分为两组:A组37例,其中男25例,女12例,年龄13~42岁,平均26.1岁,术中进行CSEP及TES-MEP联合监护;B组29例,其中男10例,女19例,年龄13~20岁,平均15.8岁,单纯采用CSEP监护作为对照组。术中持续观察CSEP及TES-MEP波幅及潜伏期变化,出现波幅下降50%、潜伏期延长10%或刺激强度高于初始刺激强度100V仍未引出者,停止手术并对症处理,术后给予激素治疗。结果:A组术中出现CSEP异常者4例(10.8%),TES-MEP异常者19例(60%)。术中CSEP及TES-MEP均异常者4例(10.8%),无术中CSEP异常而TES-MEP正常者。2例(陈旧性结核并后凸畸形1例,陈旧性骨折并后凸畸形1例)术中合拢截骨平面时,TES-MEP波形均消失,但仅1例出现CSEP异常,经术中积极处理,至手术结束时波形仍未恢复至术前水平,术后均出现神经功能障碍。余35例患者术后无神经功能损伤(假阴性率0%)。B组9例(21%)术中出现CSEP波形异常,其中2例虽经减少矫形角度及激素冲击治疗,术后仍出现双下肢瘫,余术后未出现神经功能障碍。3例术中监护未见异常者,术后出现重度不可逆性脊髓损伤(假阴性率10%)。结论:CSEP结合TES-MEP联合监护能较可靠、准确的反映术中脊髓功能状态,可降低监护假阴性率,为手术治疗过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层体感诱发 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 监护 脊柱畸形
下载PDF
智能电刺激运动机器人在胸腰段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0
3
作者 唐虹 王其红 +4 位作者 覃渝茜 常有军 张远东 杨廷彦 胡可慧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9期57-59,共3页
目的探讨智能电刺激运动机器人在胸腰段不完全性脊髓损伤(SCI)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胸腰段不完全性SCI患者40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同时辅以智能电刺激运动机器人训练,对照组分别在不同时... 目的探讨智能电刺激运动机器人在胸腰段不完全性脊髓损伤(SCI)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胸腰段不完全性SCI患者40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同时辅以智能电刺激运动机器人训练,对照组分别在不同时间辅以功能电刺激和四肢联动自行车训练。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采用Fugl-Meyer量表(FMA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徒手肌力检查对两组下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下肢肌力进行评定。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FMA评分均升高,以治疗组为著(P均<0.05);两组MBI评分均升高(P均<0.01),两组间比较,P>0.05。治疗后两组下肢肌力均较治疗前提高(P均<0.05),治疗组下肢近端肌力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智能电刺激运动机器人能改善胸腰段不完全性SCI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肌力;并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胸腰段 智能电刺激运动机器人 下肢运动功能 肌力
下载PDF
术中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监测评估颅内动脉瘤术后运动功能 被引量:9
4
作者 史琤莉 周倩 +1 位作者 张明铭 蒋宇钢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44-249,共6页
目的:探讨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EP)监测颅内动脉瘤患者运动功能缺损的应用价值。方法i69例颅内动脉瘤夹闭手术患者,术中行MEP监测,比较术前及术后神经功能的改变和MEP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69例患者中9例表现出MEP的异常,其... 目的:探讨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EP)监测颅内动脉瘤患者运动功能缺损的应用价值。方法i69例颅内动脉瘤夹闭手术患者,术中行MEP监测,比较术前及术后神经功能的改变和MEP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69例患者中9例表现出MEP的异常,其中6例术中采取相应措施后,1~40min内MEP逐渐恢复正常,术后未出现新发神经功能障碍。手术结束时3例MEP未能恢复到基线水平,与术后神经功能障碍的发生具有一致性。结论:MEP的改变可较早地获得脑缺血的证据,预测患者术后肢体功能障碍,指导载瘤动脉的临时阻断时间。经颅电刺激面神经运动诱发电位(FNMEP)在巨大及复杂动脉瘤术中是一种安全、有效地监测面神经通路完整性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术中监测 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 经颅刺激面神经运动诱发 运动功能
下载PDF
不同肌松程度对脊柱外科手术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监测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5
作者 李传翔 宋伏虎 +3 位作者 王怡 金大地 宋冬梅 陈力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686-2688,共3页
目的研究新型肌肉松弛药顺式阿曲库铵应用于脊柱外科手术,满足手术需要的不同肌松程度对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影响。方法选择ASAI~II级,欲行择期脊柱外科手术病人60例,随机均分为5组。5组病人在首次推注插管剂量的顺式阿曲库铵后,连... 目的研究新型肌肉松弛药顺式阿曲库铵应用于脊柱外科手术,满足手术需要的不同肌松程度对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影响。方法选择ASAI~II级,欲行择期脊柱外科手术病人60例,随机均分为5组。5组病人在首次推注插管剂量的顺式阿曲库铵后,连续监测T1,以肌松监测反馈调控输注模式调整不同剂量进行持续输注,维持分组的不同肌松程度,观察五组病例术中MEP的D1的波幅及潜伏期。同时对肌松分级进行主观评定。结果在不同的肌松程度下,I组、II组患者的波幅与基准值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III组、IV组、V组患者的波幅与基准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肌松主观评定:IV组、V组的肌松评价为差的例数与I组、II组、III组比较有统计学差义(P<0.05)。结论 T1值在10%~15%,既能维持MEP监测的要求,又满足手术需要的肌松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式阿曲库铵 肌松程度 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
下载PDF
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对脊髓病变的定位诊断价值 被引量:1
6
作者 任玉玲 郭怀宸 +1 位作者 白静平 黄玲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4年第8期881-883,共3页
目的 :探究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 (MEP)对脊髓病变的定位诊断价值。方法 :经颅对皮层运动区及脊髓行电刺激多导联描记肢体肌的MEP ,对临床拟诊脊髓病变和非典型、非单纯周围神经损害的 39例患者 ,测定皮层刺激MEP的潜伏期 (Lcor)、脊髓刺... 目的 :探究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 (MEP)对脊髓病变的定位诊断价值。方法 :经颅对皮层运动区及脊髓行电刺激多导联描记肢体肌的MEP ,对临床拟诊脊髓病变和非典型、非单纯周围神经损害的 39例患者 ,测定皮层刺激MEP的潜伏期 (Lcor)、脊髓刺激MEP的潜伏期 (Lsp)、中枢传导时间 (CMCT) ,并与正常对照组对比。结果 :观察组Lcor、CMCT明显延长 (P <0 .0 0 1) ;Lsp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39例中 34例分别进行了CT、MRI、椎管造影等相关检查 ,其中 30例 (88.2 4 % )在MEP提示的相应节段发现有压迫脊髓的病灶。结论 :MEP对脊髓病变尤其波及运动系统时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无创、简便而准确的电生理学定位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 定位诊断 脊髓病变 电刺激运动诱发
下载PDF
用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作骨科手术中的监测 被引量:1
7
作者 孙世龙 罗运绍 +2 位作者 张淑玲 张斌 宋新光 《临床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04年第3期170-170,173,共2页
关键词 电刺激运动 诱发 骨科手术 监测 Inching程序
下载PDF
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对枕骨大孔区畸形患者的临床研究
8
作者 许林生 高美霞 +2 位作者 吴培松 丁学福 李书鑫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 1995年第4期188-190,181,共4页
对X线摄片证实的34例枕骨大孔区畸形患者进行了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EP)测试,MEP异常率91.4%,改变以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延迟为主。诱发电位改变与相应的临床体征及影像学所见相一致。提示MEP可客观定量的反映本病患者运动功能的损... 对X线摄片证实的34例枕骨大孔区畸形患者进行了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EP)测试,MEP异常率91.4%,改变以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延迟为主。诱发电位改变与相应的临床体征及影像学所见相一致。提示MEP可客观定量的反映本病患者运动功能的损害程度。术后复查MEP可作为评价手术效果的客观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刺激运动诱发 枕骨大孔区畸形
下载PDF
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和体感诱发电位在脊柱侧弯矫形术中监测脊髓损伤的价值 被引量:4
9
作者 陈雨 魏飞彪 +3 位作者 张梓铭 韦星 魏延丽 李六一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09-713,共5页
目的:探讨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EP)及体感诱发电位(SSEP)在脊柱侧弯矫形术中监测脊髓损伤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于河南省人民医院接受脊柱侧弯矫形术的69例患者,分析其术中MEP、SSEP出波情况及报警情况(ME... 目的:探讨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EP)及体感诱发电位(SSEP)在脊柱侧弯矫形术中监测脊髓损伤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于河南省人民医院接受脊柱侧弯矫形术的69例患者,分析其术中MEP、SSEP出波情况及报警情况(MEP报警标准为波形消失;SSEP报警标准为相比基线,潜伏期延长大于10%或波幅下降大于50%)。结果:股外侧肌、胫前肌、踇展肌的MEP出波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酶展肌出波率最高。术中所有病例均成功获取SSEP波形。股外侧肌、胫前肌、踇展肌MEP报警的敏感度分别为100.00%、100.00%、60.00%,特异度分别为97.96%、95.58%、97.67%,假阳性率分别为2.04%、4.42%、2.33%;将单侧下肢视为整体,整体MEP报警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假阳性率分别为100.00%、92.48%及7.52%;SSEP波幅下降大于50%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假阳性率分别为100.00%、86.47%及13.53%;SSEP联合MEP报警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假阳性率分别为100.00%、98.50%及1.50%。结论:MEP、SSEP监测对于脊柱侧弯矫形术中脊髓损伤均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两者联合不仅能提高监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还能够降低监测的假阳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 体感诱发 脊柱侧弯
下载PDF
运动皮层电刺激治疗脑干梗死后三叉神经痛1例
10
作者 付仕宇 杨治权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4-57,共4页
脑干梗死后继发性三叉神经痛较为罕见,报道甚少。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外科收治1例脑干梗死后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患者。患者为44岁男性,入院后行运动皮层电刺激治疗,术后前1周治疗效果尚可,但1周后治疗效果不佳。该疾病较为罕见,其临床... 脑干梗死后继发性三叉神经痛较为罕见,报道甚少。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外科收治1例脑干梗死后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患者。患者为44岁男性,入院后行运动皮层电刺激治疗,术后前1周治疗效果尚可,但1周后治疗效果不佳。该疾病较为罕见,其临床治疗方式的选择还需长期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干梗死 三叉神经痛 运动皮层刺激
下载PDF
步态诱发功能性电刺激结合视觉运动想象在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后下肢肌力、神经运动功能中的效果
11
作者 张俊霞 张小红 汪云朋 《四川解剖学杂志》 2023年第3期4-6,共3页
目的:分析步态诱发功能性电刺激结合视觉运动想象在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后下肢肌力、神经运动功能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期间本院收诊的10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康复方案将患者分成实验组(n=56,行步态诱... 目的:分析步态诱发功能性电刺激结合视觉运动想象在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后下肢肌力、神经运动功能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期间本院收诊的10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康复方案将患者分成实验组(n=56,行步态诱发功能性电刺激结合视觉运动想象康复治疗)和对照组(n=52,仅行视觉运动想象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实验组下肢肌力、步行功能评分评估量表(Holden)及步态测试量表(Tinett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简化运动功能评定表(Fugl-Meyer)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博格平衡量表(BB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步态诱发功能性电刺激结合视觉运动想象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下肢肌力、神经运动功能的恢复有明显的疗效,可作为临床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步态诱发功能性刺激结合视觉运动想象 缺血性脑卒中 下肢肌力 神经运动功能
下载PDF
运动皮层电刺激治疗丘脑痛1例
12
作者 丁慧超 管江衡 +6 位作者 阮建辉 谢天浩 李阳 于挺 甘国胜 宋健 徐国政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3年第1期64-64,共1页
1病例资料59岁男性,2019年10月因突发左侧肢体无力伴感觉异常在当地医院行头颅CT检查示右侧丘脑出血,给予保守治疗,肌力逐渐恢复。2019年11月,无明显诱因感觉左侧肢体间断性针刺样疼痛,每次持续约10 min,自行好转,未予重视。随后,疼痛... 1病例资料59岁男性,2019年10月因突发左侧肢体无力伴感觉异常在当地医院行头颅CT检查示右侧丘脑出血,给予保守治疗,肌力逐渐恢复。2019年11月,无明显诱因感觉左侧肢体间断性针刺样疼痛,每次持续约10 min,自行好转,未予重视。随后,疼痛逐渐加重,随情绪变化、肌肉收缩、冷热刺激等刺激而加剧。疼痛性质逐渐加重,逐步向颌面部、上肢、下肢整个左侧躯体疼痛。诊断为丘脑痛,给予卡马西平、普瑞巴林、西乐葆、曲马多及抗抑郁等多种药物治疗,症状仍逐渐加重。入院后,经神经外科、麻醉科会诊综合评估,符合经皮层电刺激手术指征。与病人积极沟通,2022年4月6日在全麻下行一期皮层电极植入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脑痛 运动皮层刺激治疗 疗效
下载PDF
经颅电刺激面神经运动诱发电位在听神经瘤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曾海兰 杨瑞金 +2 位作者 蒋秋华 宋海民 罗德芳 《中国当代医药》 2016年第34期35-37,共3页
目的 探讨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FNMEP)监测对听神经瘤术后面神经功能的预测作用。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6年4月赣州市人民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54例听神经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术中行FNMEP监测面神经功能的34例听神经瘤患者视为观察... 目的 探讨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FNMEP)监测对听神经瘤术后面神经功能的预测作用。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6年4月赣州市人民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54例听神经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术中行FNMEP监测面神经功能的34例听神经瘤患者视为观察组,其余20例视为对照组,术后所有患者均接受肌电图、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躯体感觉诱发电位联合检测。术后参照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分级标准,评估两组患者术后面神经功能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H-BⅠ级、Ⅱ级患者30例,H-BⅢ级1例,H-BⅣ级1例,H-BⅤ级1例,H-BⅥ级1例,术后面神经功能良好30例,良好率为88.24%(30/34例);对照组术后H-BⅠ级、Ⅱ级患者13例,H-BⅢ级2例,H-BⅣ级3例,H-BⅤ级1例,H-BⅥ级1例,术后面神经功能良好13例,良好率为65.00%(13/20例),两组患者术后面神经功能良好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NMEP可预测术后面神经功能,可对现有术中面神经功能的监测技术起到完善、补充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神经瘤 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 面神经功能 神经功能障碍
下载PDF
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对急性坐骨神经损伤兔模型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2
14
作者 周云飞 郝帅 宋启民 《中华诊断学电子杂志》 2019年第1期48-53,共6页
目的探讨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Tce MEP)对发现兔急性坐骨神经根损伤的敏感性及Tce MEP早期波形变化对急性坐骨神经根部损伤的评估价值。方法新西兰大白兔12只24条坐骨神经随机区组法分3组,实验组分为1个血管夹组(n=8),2个血管夹组(n... 目的探讨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Tce MEP)对发现兔急性坐骨神经根损伤的敏感性及Tce MEP早期波形变化对急性坐骨神经根部损伤的评估价值。方法新西兰大白兔12只24条坐骨神经随机区组法分3组,实验组分为1个血管夹组(n=8),2个血管夹组(n=8)和对照组(n=8);实验组分别应用1个或2个血管夹夹压坐骨神经根部建立急性坐骨神经损伤模型,观察并记录2 h坐骨神经根部受夹压损伤急性期Tce MEP的变化特点,并记录Tce MEP波形稳定后的波幅与基线波幅比值和潜伏期;对照组仅手术分离出坐骨神经而不夹压坐骨神经,用于排除麻醉药和手术操作对Tce MEP的影响; 2 d后应用Tarlov评分对各组兔下肢运动功能进行评估。应用配对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秩和检验和Speraman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1个血管夹组经过[0. 20(0. 00,0. 431)]min Tce MEP波形开始变化,经过[2. 60(1. 40,3. 35)]min波形平稳; 2个血管夹组经过[0. 35(0. 05,1. 63)]min Tce MEP波形开始变化,经过[4. 45(2. 83,5. 65)]min波形平稳。1个和2个血管夹组手术后Tce MEP波形平稳后波幅与基线波幅百分比[(49. 84±15. 27)%,(15. 47±12. 64)%]均低于手术前[(100. 00±0. 00)%,(100. 00±0. 00)%],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 293,18. 912;均P <0. 01);对照组和实验各组手术后Tce MEP波形平稳后波幅与基线波幅百分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0. 196,P <0. 05)。1个和2个血管夹组手术后Tce MEP波形平稳后潜伏期[(12. 60±0. 61) ms,(14. 29±1. 24) ms]高于手术前Tce MEP潜伏期[(12. 21±0. 59) ms,(12. 31±1. 10) ms],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 519,5. 721;均P <0. 05);对照组和实验各组手术后Tce MEP波形平稳后潜伏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 702,P <0. 05)。1个血管夹组和2个血管夹组夹压后2 d下肢运动功能评分[4. 00(3. 00,4. 00),2. 50(2. 00,3. 00)],低于夹压前[5. 00(5. 00,5. 00),5. 00(5. 00,5. 00)],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 598,-2. 585;均P <0. 05),且均低于对照组[5. 00(5. 00,5. 00)],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 664,-3. 651;均P <0. 05)。对照组和实验组各组手术后波形平稳后波幅与基线波幅百分比与各组坐骨神经损伤手术后2 d的运动功能评分呈显著性正相关(r=0. 844,P <0. 01)。结论 Tce MEP监测对发现急性坐骨神经根损伤非常敏感,表现为潜伏期延长和波幅降低,为采取保护性措施预防不可逆性神经根损伤的发生提供了可能;Tce MEP波形变化可以预测下肢运动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 坐骨神经 神经根损伤 椎弓根螺丝钉
原文传递
运动皮层电刺激治疗卒中后中枢性疼痛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张晓磊 胡永生 +3 位作者 陶蔚 张晓华 遇涛 李勇杰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2期111-115,共5页
目的:评价运动皮层电刺激(motor cortex stimulation,MCS)治疗卒中后中枢性疼痛(central post stroke pain,CPSP)的疼痛缓解情况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方法:随访2005年2月至2013年7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功能神经外科行MCS治疗... 目的:评价运动皮层电刺激(motor cortex stimulation,MCS)治疗卒中后中枢性疼痛(central post stroke pain,CPSP)的疼痛缓解情况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方法:随访2005年2月至2013年7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功能神经外科行MCS治疗的CPSP患者17例,记录患者术前及术后2周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术后2周、3月、6月、1年及最后随访时间的疼痛缓解率(0%~100%);采用SF-36生活质量评分量表(Short Form-36)来评价患者手术前后的生活质量情况;疼痛缓解≥25%认为手术有效。结果:术前患者VAS评分为9.3±0.6,术后2周时为4.9±2.3,术后较术前相比有显著差异(P〈0.001);手术后2周时有效的患者占82.4%,3月时有效的患者占64.7%,6月时有效的患者占56.3%,1年时有效的患者占40.0%,最后随访时间时有效的患者占33.3%;随访到9例患者完整的生活质量情况,术后较术前有显著改善(P=0.02)。结论:MCS治疗CPSP有效,并能改善大部分患者的生活质量;MCS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术后刺激参数的调节对疗效的影响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皮层刺激 卒中后中枢性疼痛 生活质量
下载PDF
运动皮质电刺激术治疗顽固性神经病理性疼痛 被引量:10
16
作者 胡永生 李勇杰 +3 位作者 陶蔚 张晓华 张宇清 李建宇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3年第2期53-56,共4页
目的研究运动皮质电刺激术(motor cortex stimulation,MCS)治疗顽固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临床应用。方法脑卒中后疼痛9例,脊髓损伤后疼痛3例,幻肢痛2例。均行MCS治疗,同期植入刺激电极和脉冲发生器。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评价疗效。... 目的研究运动皮质电刺激术(motor cortex stimulation,MCS)治疗顽固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临床应用。方法脑卒中后疼痛9例,脊髓损伤后疼痛3例,幻肢痛2例。均行MCS治疗,同期植入刺激电极和脉冲发生器。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评价疗效。结果术后疼痛均不同程度减轻,1个月以内镇痛疗效较满意,VAS评分较术前显著降低(P<0.01)。随访1-5年,多数病人镇痛效果出现波动,调整刺激参数后仍能获得镇痛疗效,疼痛较术前减轻10%-90%,脑卒中后疼痛的长期疗效要好于脊髓损伤后疼痛和幻肢痛。结论 MCS是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一种新方法,具有疗效肯定、可调节等优点,术后刺激参数的调整对疗效的影响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理性 脑卒中后 疼痛 脊髓损伤后 幻肢痛 运动皮质刺激
下载PDF
电运动刺激和关节松动术对膝关节强直的康复作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牟翔 李玲 +2 位作者 王斌 葛雪松 刘静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01年第8期35-36,共2页
目的观察电运动刺激和关节松动术治疗膝关节强直的临床疗效。方法46例患者用电运 动刺激和关节松动术为治疗组;对照组25例患者,仅用肌力训练治疗。结果经上述治疗后治 疗组患者膝关节活动范围为(100.40±25.72)度,对照组为(81... 目的观察电运动刺激和关节松动术治疗膝关节强直的临床疗效。方法46例患者用电运 动刺激和关节松动术为治疗组;对照组25例患者,仅用肌力训练治疗。结果经上述治疗后治 疗组患者膝关节活动范围为(100.40±25.72)度,对照组为(81.14±21.25)度,两组差 异非常显著(P< 0.01)。结论电运动刺激和关节松动术治疗膝关节强直疗效较好;膝关节 活动范围的改善越明显,其功能恢复越好;病程愈短,治疗效果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刺激 关节松动术 膝关节强直 关节活动度
下载PDF
运动皮层电刺激治疗丘脑痛3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长青 程前 +1 位作者 关宇光 栾国明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9年第6期336-338,共3页
目的探讨运动皮层电刺激治疗丘脑痛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采用运动皮层电刺激治疗的3例丘脑梗死或出血后导致的对侧肢体疼痛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前表现为持续性疼痛,间断性加重... 目的探讨运动皮层电刺激治疗丘脑痛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采用运动皮层电刺激治疗的3例丘脑梗死或出血后导致的对侧肢体疼痛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前表现为持续性疼痛,间断性加重,疼痛性质为烧灼样或刀割样,伴肢体发紧,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9~10分,均服用阿司匹林、布洛芬、曲马多等多种镇痛药物及抗抑郁药物,效果不佳。术后VAS评分2~3分,下降超过70%。术后无癫痫等并发症,四肢肌力同术前,右侧躯体及肢体疼痛较术前有明显改善。术后随访6~12个月,病人反映疼痛缓解程度较前有所降低,增大刺激电压后,疼痛再次缓解。结论运动皮层电刺激治疗丘脑痛安全有效,并能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脑痛 运动皮层刺激 安全性 有效性
下载PDF
电运动刺激疗法为主降低偏瘫肢体肌张力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9
作者 郭宝娟 张忠亮 《按摩与导引》 1999年第1期55-55,共1页
中风后遗症突出表现为肌张力增高,它严重困扰了广大临床医护人员。我科针对上肢肌张力增高,采用“脑反射疗法”配合肢体推拿,疗效满意。
关键词 肌张力 推拿 偏瘫 肢体肌张力 运动刺激疗法
下载PDF
术中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监测对颅脑手术患者术后肌力的预测价值
20
作者 张玉威 谢骐骏 +1 位作者 黄武 刘芳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922-927,共6页
目的探讨术中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TES-MEP)监测对颅脑手术患者术后肌力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59例术中行TES-MEP监测的颅脑手术患者,术中记录TES-MEP波... 目的探讨术中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TES-MEP)监测对颅脑手术患者术后肌力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59例术中行TES-MEP监测的颅脑手术患者,术中记录TES-MEP波幅的变化和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的肌力情况。根据肌力变化情况分为肌力下降组和肌力未下降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颅脑手术患者术后1个月肌力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后1个月肌力下降组的术中TES-MEP波幅不可逆下降>50%的比例(5/8)高于术后肌力未下降组(1/50)(P<0.001),术后1个月肌力下降组的术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低于术后肌力未下降组(P<0.001);进一步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中TES-MEP波幅的变化是颅脑手术患者术后1个月肌力变化的独立影响因素(OR:51.77,95%CI:4.07~658.96,P=0.002),TES-MEP波幅不可逆下降>50%者术后1个月的肌力会较术前下降。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结果显示,以颅脑手术患者术中TES-MEP波幅的变化达50%作为报警标准,诊断术后1个月肌力变化的曲线下面积为0.803,灵敏度为0.625,特异度为0.980,阳性预测值为83.3%,阴性预测值为94.3%。结论术中TES-MEP波幅变化50%作为报警标准对颅脑手术患者术后肌力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TES-MEP波幅不可逆下降>50%的患者术后1个月肌力会较术前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科手术 神经生理监测 肌力 危险因素 预测 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