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动态M-S特性测试方法的探讨
1
作者 任翠英 何尚德 《湖南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1991年第1期56-60,65,共6页
本文介绍以单极测速发电机为讯号源,应用微计算机测试异步电动机动态M-S特性测试系统的原理、框图和实测结果.同时还给出了其他测试方法的试验对比曲线.
关键词 异步电动性 M-S特 测试 动态
下载PDF
基于Cruise的纯电动汽车匹配仿真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左泽华 左娟 《汽车工程师》 2016年第10期17-20,共4页
为了加快电动汽车的生产研发速度并降低成本,快速高效地对纯电动汽车重新进行动力系统匹配计算与零部件选型工作就成为产品研发前期的主要问题,在与整车厂合作项目的基础上,通过AVL-Cruise软件对整车进行仿真分析及验证,从而快速地对电... 为了加快电动汽车的生产研发速度并降低成本,快速高效地对纯电动汽车重新进行动力系统匹配计算与零部件选型工作就成为产品研发前期的主要问题,在与整车厂合作项目的基础上,通过AVL-Cruise软件对整车进行仿真分析及验证,从而快速地对电动汽车的动力性和经济性进行匹配优化设计,根据仿真结果,最终判断选型工作和匹配结果满足厂商要求的设计性能指标,极大地提高了产品研发效率,缩短了研发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动力 经济 动力匹配 AVL—Cruise仿真
下载PDF
关于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测试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冯陆军 张爱国 钱德玮 《江西建材》 2018年第3期1-1,共1页
分别介绍了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测试的几种方法,在分析对比的情况下,点出混凝土坍落度测试方法的缺点,结合实际现场施工状况探讨了电动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测试仪在测定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的可行性和其各指标。
关键词 混凝土拌合物 和易测试 电动混凝土和易测试仪
下载PDF
电激励下基于挠曲电效应的外毛细胞力电耦合分析
4
作者 陈本强 苏雅璇 周志东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67-573,共7页
耳蜗内的外毛细胞在电激励下的力电耦合运动是耳蜗放大主动机制的重要基础.以耳蜗外毛细胞为研究对象,基于外毛细胞侧壁的特殊膜结构,推导膜曲率变化、轴向伸缩与跨膜电位差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立外毛细胞挠曲电-压电线性等效模型,进而获... 耳蜗内的外毛细胞在电激励下的力电耦合运动是耳蜗放大主动机制的重要基础.以耳蜗外毛细胞为研究对象,基于外毛细胞侧壁的特殊膜结构,推导膜曲率变化、轴向伸缩与跨膜电位差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立外毛细胞挠曲电-压电线性等效模型,进而获得整体的等效压电系数.建立外加电激励下细胞轴向振动的动力学控制方程和动态电学方程,并结合相应的力学和电学边界条件进行分析,从频域上讨论细胞材料参数和流体阻力对外毛细胞电动性机制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在高频区域随着激励频率的增加,流体阻力限制机械功的输出;机械功输出大小和峰值所对应的激励频率与细胞长度、外膜挠曲电系数和细胞基部电阻抗有关,当细胞越长、挠曲电系数或细胞基部电阻抗越大时,机械功输出越大,其对应峰值的激励频率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挠曲电效应 电动性 等效压电系数 外毛细胞
下载PDF
移动最小二乘法在电机试验数据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龚春忠 张政 张李侠 《汽车工程师》 2019年第3期55-57,共3页
为了获得高精度的电机效率MAP,以应用于整车动力性经济性仿真开发与整车动力系统标定等领域,采用移动最小二乘法对电机效率MAP点云数据进行处理,获取高精度的网格化MAP数据。为保证拟合精度,需要对原始数据进行适当缩放处理,并选择合适... 为了获得高精度的电机效率MAP,以应用于整车动力性经济性仿真开发与整车动力系统标定等领域,采用移动最小二乘法对电机效率MAP点云数据进行处理,获取高精度的网格化MAP数据。为保证拟合精度,需要对原始数据进行适当缩放处理,并选择合适的紧支域半径与权函数。实例分析中的曲面平均误差仅为0.335%,证明该方法有效可靠,精度满足电机试验与电动汽车动力性经济性开发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动力经济 移动最小二乘法 电机试验 电机效率MAP
下载PDF
共存离子对EK/PRB联合修复砷污染土壤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纪冬丽 张竞 +1 位作者 孟凡生 王业耀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72-177,共6页
以砷含量为500 mg·kg^(-1)的模拟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电动/渗透性反应格栅(EK/PRB)联合技术对土壤中的砷进行去除。研究土壤共存离子Fe^(3+)、Ca^(2+)、Al^(3+)、HCO_3^-、NO_3^-和PO_4^(3-)等的影响下电流密度、土壤pH分布、砷残... 以砷含量为500 mg·kg^(-1)的模拟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电动/渗透性反应格栅(EK/PRB)联合技术对土壤中的砷进行去除。研究土壤共存离子Fe^(3+)、Ca^(2+)、Al^(3+)、HCO_3^-、NO_3^-和PO_4^(3-)等的影响下电流密度、土壤pH分布、砷残余量的变化,重点研究土壤中不同形态砷之间的迁移转化规律。结果表明:添加共存离子后,土壤砷残余量增加,去除效率降低,由68%降低到41%;土壤电流密度变化幅度增加,由3 mA·cm^(-2)在24 h后升高到9.5 mA·cm^(-2),然后在12 h内迅速下降,最后稳定在0.6 mA·cm^(-2);pH变化幅度增加,变化趋势未发生变化,均是靠近阴极侧呈碱性,靠近阳极侧呈酸性;土壤中砷残渣态由11.98%升高到39.81%,残渣态的升高是土壤中砷去除率降低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存离子 砷形态 迁移转化 土壤 电动/渗透反应格栅(EK/PRB)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