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软土电化学加固的排水作用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王宁伟 刘根 +1 位作者 王心哲 王颂科 《工程勘察》 2016年第1期26-30,共5页
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软土电化学加固中在阳极分别注入等量纯水和Ca Cl2盐溶液时的不同规律,从电流、排水量、排水速率、能耗、单位能耗排水率及土体承载力等方面对电渗法和电化学法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电化学加固软土时注入的化学... 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软土电化学加固中在阳极分别注入等量纯水和Ca Cl2盐溶液时的不同规律,从电流、排水量、排水速率、能耗、单位能耗排水率及土体承载力等方面对电渗法和电化学法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电化学加固软土时注入的化学浆液能大幅提升电流强度,且电流增幅期持续时间更长;电化学法极大地提升了土体中水的排出量,排水速率与电流大小及土体含水量有关;电化学法具有较高的单位能耗排水效率。通过试验研究,有助于认清电化学法的排水能力及其与电渗法的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加固 电渗法 排水速率 单位能耗排水率 承载力
下载PDF
崩岗土体电化学加固对抗剪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汤海艳 黄炎和 +6 位作者 林强 田培聪 蒋芳市 葛宏力 魏佳 陈嘉林 林金石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40-247,共8页
本研究利用自制的室内电渗排水固结装置,对福建省安溪县典型崩岗红土层、砂土层、碎屑层进行电动加固试验.通电过程中通过改变CaCl2溶液浓度,分析3个土层电流、排水量及排水速率变化特征,研究电化学加固对土体含水率及抗剪强度的影响.... 本研究利用自制的室内电渗排水固结装置,对福建省安溪县典型崩岗红土层、砂土层、碎屑层进行电动加固试验.通电过程中通过改变CaCl2溶液浓度,分析3个土层电流、排水量及排水速率变化特征,研究电化学加固对土体含水率及抗剪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电化学加固下,红土层的抗剪强度与CaCl2溶液浓度成正相关关系,当CaCl2溶液浓度为35%时加固效果最好,但同时土体含水率和抗剪强度分布不均现象明显,阴极区域含水率和粘聚力分别比阳极区域大50.11%和36.01%;相比于普通电渗法,砂土层、碎屑层阳极区域粘聚力分别增加了107.27%、93.98%,阳极区域土体抗剪强度有显著提高,中间区域及阴极区域受CaCl2溶液浓度影响的规律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加固 崩岗 电渗法 抗剪强度 排水速率
下载PDF
阳极-中间孔注浆时序对电化学加固影响的试验研究
3
作者 张恒 王保田 +3 位作者 周炳生 陆正 张福海 张海霞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1年第4期28-33,共6页
为研究阳极-中间孔联合注浆时,不同注浆时序注入CaCl 2溶液对电化学加固效果的影响,开展了阳极-中间孔同时注入(S1)、间隔5 h注入(S2)和间隔12.5 h注入CaCl 2溶液(S3)的三组试验。通过监测排水量、电流、土体沉降和处理后土体的贯入阻... 为研究阳极-中间孔联合注浆时,不同注浆时序注入CaCl 2溶液对电化学加固效果的影响,开展了阳极-中间孔同时注入(S1)、间隔5 h注入(S2)和间隔12.5 h注入CaCl 2溶液(S3)的三组试验。通过监测排水量、电流、土体沉降和处理后土体的贯入阻力等指标,对三组试验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阳极-中间孔联合注浆可以促进上、下半区域处理效果的均一性,推迟中间孔注浆的时间有利于提高总排水量;不同时段在中间孔注浆促进了下半区域的固结沉降,三组试验中,S2试验各点最终沉降相较于S1、S3试验更均匀。试验结束后,S2和S3组上、下半区域的贯入阻力分布范围明显大于S1组,较早在中间孔注浆,不利于上、下半区域的加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浆时序 电化学加固 排水量 贯入阻力
下载PDF
不同注浆位置对电化学加固黄土影响研究
4
作者 杨凯翔 李伟 +1 位作者 王宁伟 张曙 《工程建设(维泽科技)》 2022年第9期58-62,共5页
通过对甘肃地区黄土进行电化学固结试验,探究同一酸性调节液在不同注浆位置条件下对黄土的电化学加固影响,并对其加固机理进行分析。文中以重塑黄土土样为研究对象,采用金属电极,进行电化学加固法试验,通过对加固过程中的电流、排水量... 通过对甘肃地区黄土进行电化学固结试验,探究同一酸性调节液在不同注浆位置条件下对黄土的电化学加固影响,并对其加固机理进行分析。文中以重塑黄土土样为研究对象,采用金属电极,进行电化学加固法试验,通过对加固过程中的电流、排水量、能量消耗的变化及电化学加固前后土体含水率和土体承载力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电化学加固法可以有效促进黄土水分的排出,同时对土体强度提升较大;与普通电渗法相比,加入酸性调节液可以大幅提升电流强度,试验后生成了更多的胶凝物质,使黄土强度大幅提升;在距离阴极3.75cm处注入酸性调节液使非饱和黄土的排水效果最好,土体最终承载力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加固技术 非饱和黄土 注浆 含水率
下载PDF
电化学改性加固地基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殷鹤 黄雪峰 +1 位作者 张彭成 周俊鹏 《当代化工》 CAS 2016年第2期348-351,共4页
软弱地基压缩性高、承载能力差,在荷载作用下容易产生较大的沉降变形,影响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因此必须对其进行加固处理。针对地基处理中的化学类方法,介绍了化学改性加固与电化学法加固的原理与研究进展,并对化学改性与电化学加固联合... 软弱地基压缩性高、承载能力差,在荷载作用下容易产生较大的沉降变形,影响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因此必须对其进行加固处理。针对地基处理中的化学类方法,介绍了化学改性加固与电化学法加固的原理与研究进展,并对化学改性与电化学加固联合处理地基进行了展望,分析了其固化机理与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改性 电化学加固 交流电场
下载PDF
电化学整治铁路路基基床病害试验研究
6
作者 肖芳炎 苏谦 《路基工程》 2021年第3期197-201,共5页
为探究电化学加固整治铁路路基基床翻浆冒泥病害技术可行方案,构建1∶1模型试验槽,埋设电极管对翻浆冒泥土样进行电化学排水胶结。分析典型位置土样的物理力学性质变化、排水速率以及电流强度变化,结果表明:电极对间距选用1.2 m可使土... 为探究电化学加固整治铁路路基基床翻浆冒泥病害技术可行方案,构建1∶1模型试验槽,埋设电极管对翻浆冒泥土样进行电化学排水胶结。分析典型位置土样的物理力学性质变化、排水速率以及电流强度变化,结果表明:电极对间距选用1.2 m可使土体加固效果较均匀;当电极对埋深30 cm,至少可有效处理40 cm深土体;处理1.0 m长路基所需电能不超过120 kW·h;通电结束条件,以排水速率降低至不足初始排水速率的1/10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路基基床 翻浆冒泥 电化学加固 电极对间距 加固深度
下载PDF
电化学方法加固超软土机理现场试验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张慧 梧松 《建筑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44-50,共7页
为了揭示电化学方法加固超软土的加固机理,将外接电压、异性极距和同性极距等试验参数作为影响因子,设计正交试验方案,进行了超软土现场电化学加固试验,并获得了最佳加固试验参数。基于电化学原理和现场测试的实时数据分析,揭示了电化... 为了揭示电化学方法加固超软土的加固机理,将外接电压、异性极距和同性极距等试验参数作为影响因子,设计正交试验方案,进行了超软土现场电化学加固试验,并获得了最佳加固试验参数。基于电化学原理和现场测试的实时数据分析,揭示了电化学加固过程的动态变化规律,并给出电化学加固过程的能耗系数表达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加固 超软土 能耗系数
原文传递
电渗联合注浆加固吹填土现场试验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吴松华 徐勇平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2019年第6期77-81,共5页
海相吹填土黏粒含量、含水率和压缩性都很高,抗剪强度低,渗透性差,后期施工时地基沉降量大,稳定性较差,难以满足工程实际需要,须先行有效排水加固进行地基处理。电渗联合注浆加固吹填土多为室内模型试验研究,现场试验及应用较少,为提高... 海相吹填土黏粒含量、含水率和压缩性都很高,抗剪强度低,渗透性差,后期施工时地基沉降量大,稳定性较差,难以满足工程实际需要,须先行有效排水加固进行地基处理。电渗联合注浆加固吹填土多为室内模型试验研究,现场试验及应用较少,为提高吹填土地基承载力及进一步探究电渗联合注浆法加固吹填土地基的可行性和加固效果,依托具体工程进行现场试验,在无砂垫层真空预压法处理地基的基础上,采用电渗联合注浆的方法加固新近吹填土。结果表明:与无砂垫层真空预压法相比,电渗联合注浆的方法加固时间可缩短30 d以上,地基承载力可提高1.6倍。电渗联合注浆是一种快速加固高含水率、低渗透性的海相吹填土的有效处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吹填土 电渗 注浆 电极 电化学加固 真空预压 化学电渗法
下载PDF
融化期中的路基
9
作者 N.B.朴罗库定 A.B.彼得里亚夫 刘铁良 《路基工程》 1992年第6期87-89,共3页
近年来,在快速和重载列车运行的干线上,病害路段的数量明显增大,并且,强烈地变形与这类列车的开始运营同时发生。并且,试验表明,在融化期中,甚至在轴荷载和速度较小与稳定的条件下,由粘性土填筑的路基病害工点的数量也都增大。过去未曾... 近年来,在快速和重载列车运行的干线上,病害路段的数量明显增大,并且,强烈地变形与这类列车的开始运营同时发生。并且,试验表明,在融化期中,甚至在轴荷载和速度较小与稳定的条件下,由粘性土填筑的路基病害工点的数量也都增大。过去未曾发生沉陷的地点,也出现了沉陷和滑坍。在大多数情况下,这类变形是由于冻结—融化和动力荷载的振动作用而使粘性土质变坏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荷载 滑坍 轴荷 重载列车 振动作用 行车速度 电化学加固 线路大修 加固 货运列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