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化学微传感器实时检测大肠埃希菌激活的RAW264.7细胞释放NO的研究
1
作者 吴汪泽 汤纪路 +2 位作者 甘甜 卢忠心 乔治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5期1843-1845,共3页
目的探讨NO电化学微传感器在抗细菌感染免疫研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前期制备的基于纳米金(nanoAu)修饰玻璃纤维的新型NO电化学微传感器实时检测大肠埃希菌(E.coli)不同浓度刺激组、不同时间刺激组的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细胞)NO的... 目的探讨NO电化学微传感器在抗细菌感染免疫研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前期制备的基于纳米金(nanoAu)修饰玻璃纤维的新型NO电化学微传感器实时检测大肠埃希菌(E.coli)不同浓度刺激组、不同时间刺激组的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细胞)NO的释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RAW264.7细胞受到E.coli刺激后,NO的释放水平明显上调(P<0.01),且对E.coli的刺激具有浓度依耐性。随着E.coli作用时间的延续,RAW264.7细胞的NO释放水平逐渐上升,作用12h时达到高峰,然后开始下降。结论 NO电化学微传感器成功应用于E.coli激活的巨噬细胞释放NO过程的实时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氮 巨噬细胞 大肠杆菌 电化学微传感器
下载PDF
基于水环境检测的电化学微型传感器连续检测系统设计 被引量:2
2
作者 任振兴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5年第26期20-20,共1页
文章根据目前用于水环境检测用的电化学微传感器容易钝化的特点设计了一种连续监测系统,该系统通过将多个传感器依次推入检测位置进行检测,从而避免了传统单个传感器由于钝化而导致使用时间短,需要人工频繁更换的缺点。
关键词 电化学微传感器 连续检测 水环境
下载PDF
西班牙研制成功缩微DNA电化学分析传感器
3
《化工科技市场》 CAS 2005年第5期58-58,共1页
两班牙巴塞罗那自治大学(Universitat Autonomade Barcelona)的研究人员已经开发出了新型缩微DNA分析传感器。
关键词 西班牙 DNA电化学分析传感器 探针 电流 生物传感器
下载PDF
基于电流脉冲沉积法的硝酸根微传感器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李洋 孙楫舟 +5 位作者 王晋芬 边超 佟建华 董汉鹏 张虹 夏善红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8-104,共7页
基于微加工技术(Microfabrication technology)制备微传感电极并进行电化学表面修饰,研制出一种用于水体中NO3^-浓度检测的电化学微传感器。微传感器以两电极传感芯片为信号转换部件,使用电流脉冲沉积法在铂质工作电极表面制备微观形... 基于微加工技术(Microfabrication technology)制备微传感电极并进行电化学表面修饰,研制出一种用于水体中NO3^-浓度检测的电化学微传感器。微传感器以两电极传感芯片为信号转换部件,使用电流脉冲沉积法在铂质工作电极表面制备微观形貌呈枝簇状的铜质敏感材料,利用铜质材料对酸性溶液中NO3^-的电催化还原特性,测量还原电流的大小,实现对NO3^-浓度的检测。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分析(XRD)技术对敏感膜进行表征和监测,探索高活性铜质敏感膜的制备方法;使用微传感器对硝酸盐标准样品进行检测,在低浓度范围(12.5~200μmol/L),响应灵敏度为0.1422μA/(μmol/L);高浓度范围(200~3000μmol/L),响应灵敏度为0.0984μA/(μmol/L),均表现出较高的检测灵敏度;使用微传感器对北京等地的实际湖库水样进行检测,结果与专业水质检测机构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的测试结果偏差在-3.9%~15.4%之间,两者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表明微传感器能够用于实际水样中NO3^-浓度的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微传感器 铜质敏感膜 电流脉冲沉积法 硝酸根离子检测 湖库水样
下载PDF
基于Teflon/纳米金的新型NO微传感器制备及性能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吴汪泽 熊涛 +2 位作者 甘甜 卢忠心 乔治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5期3002-3003,3007,共3页
目的探讨基于纳米金修饰玻璃纤维构建的新型一氧化氮(NO)微传感器的性能。方法以玻璃纤维为基底材料,采用原位化学种子-生长技术制备了一种NO微传感器,并使用安培响应法考察该微传感器的各种性能。结果该NO微传感器对NO反应非常灵敏,其... 目的探讨基于纳米金修饰玻璃纤维构建的新型一氧化氮(NO)微传感器的性能。方法以玻璃纤维为基底材料,采用原位化学种子-生长技术制备了一种NO微传感器,并使用安培响应法考察该微传感器的各种性能。结果该NO微传感器对NO反应非常灵敏,其线性范围为7.2nmol/L至11.7μmol/L,相关系数(r)为0.998,检出限为3.6nmol/L。结论成功制备了一种基于纳米金柱电极的电化学微传感器,该NO微传感器具有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宽、重现性好和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氮 电化学微传感器 纳米金 原位生长
下载PDF
基于pH玻璃电极改进的微型化电流型传感器及应用 被引量:3
6
作者 赵乐 何雨蒙 +4 位作者 纪庆敏 王亚宁 周艳丽 韦秀华 董辉 《广东化工》 CAS 2020年第22期242-244,共3页
本文首先将pH特异性识别电化学探针(NB)和电化学内参比分子(ABTS)分子通过π-π作用共修饰于单壁碳纳米管(CNT)修饰的碳纤维电极(CFME)表面。结果发现,该电极对pH检测线性范围为4.52~8.83,对抗坏血酸(AA)检测具有较宽的线性范围(0.02~8.... 本文首先将pH特异性识别电化学探针(NB)和电化学内参比分子(ABTS)分子通过π-π作用共修饰于单壁碳纳米管(CNT)修饰的碳纤维电极(CFME)表面。结果发现,该电极对pH检测线性范围为4.52~8.83,对抗坏血酸(AA)检测具有较宽的线性范围(0.02~8.0 mM)。与经典pH玻璃电极测定方法对比,采用该微传感器重现性好、稳定性高、准确度高。最后碳纤维电极的小尺寸进一步实现一滴全血样品pH和AA的同时检测取得满意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 抗坏血酸 电化学微传感器 全血
下载PDF
基于阴极合成和图形化Ru-MOFs的汞离子传感器研究
7
作者 熊晨雨 徐钰豪 +4 位作者 王日 谢勇 韩明杰 边超 夏善红 《微纳电子与智能制造》 2020年第4期80-86,共7页
金属有机物骨架薄膜的可控生长能充分发挥其在电化学领域的应用潜力。以微机电(micro electro mechanical systems,MEMS)技术制备的微电极为基底,使用含有金属源和有机链团的混合溶液作为前驱溶液,通过阴极合成法实现了Ru-MOFs薄膜的制... 金属有机物骨架薄膜的可控生长能充分发挥其在电化学领域的应用潜力。以微机电(micro electro mechanical systems,MEMS)技术制备的微电极为基底,使用含有金属源和有机链团的混合溶液作为前驱溶液,通过阴极合成法实现了Ru-MOFs薄膜的制备和图形化。该方法简便、耗时短、条件温和,合成的Ru-MOFs与基底的粘附性好、不易脱落,并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电催化活性。采用该方法制备Ru-MOFs修饰的金微电极对汞离子具有较好的响应,在汞离子检测方面具有应用潜力,汞离子检测线性范围为0.1~5 ppb,检出限为0.08 pp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极合成 金属有机物骨架 电化学微传感器 汞离子 图形化
下载PDF
微纳电化学传感界面的构建及其用于单细胞实时监测
8
作者 齐昱婷 张芙莉 +3 位作者 田思玉 杨小柯 刘艳玲 黄卫华 《中国科学: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59-373,共15页
细胞是生物体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常规检测群体细胞的方法往往会掩盖细胞间的个体差异,因此亟需发展高效的单细胞分析策略,深入研究细胞生命活动过程,揭示疾病发生发展机制,推动个体化诊疗.超微电化学传感器具有尺寸小、灵敏... 细胞是生物体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常规检测群体细胞的方法往往会掩盖细胞间的个体差异,因此亟需发展高效的单细胞分析策略,深入研究细胞生命活动过程,揭示疾病发生发展机制,推动个体化诊疗.超微电化学传感器具有尺寸小、灵敏度高、时空分辨率高等特点,在单细胞实时动态监测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微纳电化学传感器在电极制备、高性能传感界面构建、理论分析等方面已取得重要进展,且在单细胞实时监测及相关细胞机制研究方面取得突破.然而,单细胞内环境复杂、活性分子浓度低且随时空高度动态变化,这对微纳电化学传感器的灵敏度和选择性等综合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课题组长期从事基于微纳电化学传感的单细胞与亚细胞实时动态监测研究,本文主要介绍了我们近10年来在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的挑战与机遇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传感器 高性能传感界面 单细胞 亚细胞 实时监测
原文传递
Advances in organic micro/nanocrystals with tunable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被引量:1
9
作者 Yingxin Ma Zhi-Zhou Li +3 位作者 Hongtao Lin Shuhai Chen Shuping Zhuo Xue-Dong Wang 《Science China Materials》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3期593-611,共19页
Organic micro/nanocrystals based on small organic molecules have drawn extensive attention due to their potential application in organic field-effect transistors,electrochemical sensors,solar cells,etc.Herein,the rece... Organic micro/nanocrystals based on small organic molecules have drawn extensive attention due to their potential application in organic field-effect transistors,electrochemical sensors,solar cells,etc.Herein,the recent advances for organic micro/nanocrystal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olecule aggregation mode,morphology modulation,and optical property modulation are reviewed.The stacking mode and the intermolecular interaction depend on the molecular structure,which eventually determines the morphology of organic micro/nanocrystals.The morphologies of the organic micro/nanocrystals make the aggregates exhibit photon confinement or light-guiding properties as organic miniaturized optoelectronic devices.In this review,we conclude with a summary and put forward our perspective on the current challenges and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morphology and optical tunable direction for the organic micro/nanocrysta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ganic micro/nanostructures organic semiconductor aggregation mode morphology modulation excitedstate proces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