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泡沫镍负载CuO纳米花的构筑及电化学硝酸根还原制氨的性能
1
作者 黄顺元 刘律飞 +2 位作者 顾韵洁 葛帅辰 李静莎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63-69,共7页
电化学硝酸根还原制氨(Nitrate reduction to ammonia, NRA)是以硝酸根和水分别作为氮和氢的来源,采用电化学的途径实现室温下氨的绿色合成兼去除水中硝酸盐污染物,对缓解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然而,硝酸根到氨是一个... 电化学硝酸根还原制氨(Nitrate reduction to ammonia, NRA)是以硝酸根和水分别作为氮和氢的来源,采用电化学的途径实现室温下氨的绿色合成兼去除水中硝酸盐污染物,对缓解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然而,硝酸根到氨是一个复杂的8e-转移过程且伴随着激烈的析氢副反应,这严重制约了合成氨的选择性和法拉第效率。为此,采用水热合成法及后续的热处理设计制备了泡沫镍负载氧化铜纳米花催化剂并探究其电化学硝酸根还原制氨性能。通过调控硝酸铜与尿素比例、热解温度等合成条件,达到泡沫镍(Ni foam, NF)均匀负载CuO纳米花的目的。结果表明,当Cu(NO3)2、CO(NH2)2的物质的量比为1∶6时,所得到的目标催化剂(CuO-6@NF)在法拉第效率、NH3产率、选择性和硝酸盐转换率方面表现出最佳性能。在-0.23 V vs.RHE情况下,CuO-6@NF NH3的产率达到1.15 mmol·h-1·cm-2,选择性为89.36%,总氮的去除率高达96.71%。此外,该催化剂还表现出良好的再现性、高稳定性以及较宽泛浓度下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酸还原 合成氨 电催化剂 CuO纳米花 异质结
下载PDF
电催化硝酸根还原合成氨:关于铁/铜基催化剂的研究展望
2
作者 陈丽丽 郝彦衡 +3 位作者 褚健意 刘松 白凤华 罗文豪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3期25-36,共12页
氨(NH_(3))是现代工业的重要化工原料之一,因其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便于运输和储存的特点而被认为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储氢材料和可再生能源载体.电催化硝酸根还原(NO_(3)RR)是一种理想的绿色合成氨策略,同时可应用于废水中硝酸根(NO_(3... 氨(NH_(3))是现代工业的重要化工原料之一,因其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便于运输和储存的特点而被认为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储氢材料和可再生能源载体.电催化硝酸根还原(NO_(3)RR)是一种理想的绿色合成氨策略,同时可应用于废水中硝酸根(NO_(3)−)污染的去除.然而,NO_(3)RR涉及多个电子和质子转移过程,且存在析氢反应(HER)等竞争反应,导致NO_(3)RR的法拉第效率(FE)和选择性较低.近年来,精准构筑NO_(3)RR电催化剂,实现高效合成氨逐步成为电催化领域的研究热点.其中,铁/铜基催化剂因其优异的催化性能和经济可行性而备受关注.因此,对近年来具有代表性的铁/铜基催化剂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是非常必要的.本文首先简述了电化学NO_(3)RR合成氨可能发生的反应路径,主要围绕铁/铜基电催化剂在NO_(3)RR中可能涉及的反应历程和相应的中间体.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的反应机理系统归纳了三种催化剂设计策略,包括单原子催化剂策略、双金属催化剂策略以及仿生催化剂策略等.随后,重点评析和讨论了原位实时表征技术,如原位电化学质谱、原位X射线吸收光谱和原位红外/拉曼等,在电催化NO_(3)RR合成氨研究领域中的代表性应用案例,并阐明了原位表征技术的发展和联用对于揭示NO_(3)RR本征活性位和动态机理的关键作用.最后,系统总结了当前NO_(3)RR所面临的核心挑战并对其未来的研究机遇和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包括高效催化剂的关键描述符和设计策略,探究固-液界面的前沿原位表征技术开发,以及将NO_(3)RR与绿色反应(如二氧化碳转化和生物质转化等)高效耦联制备高值化学品.综上所述,尽管电催化NO_(3)RR合成氨目前仍面临诸多挑战,随着实验方案、科学理论和原位表征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将会出现更多高效且稳定的NO_(3)RR催化剂.本文旨在为高效电催化剂的理性开发,深入理解其动态反应机理与催化剂构效关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催化 硝酸还原 合成氨 铁/铜基催化剂 原位表征
下载PDF
高活性异质CuS/Mo_(6)S_(8)的构筑及其电催化硝酸根合成氨
3
作者 谭子轩 杜沣 +1 位作者 佟梦棋 郭春显 《苏州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36-42,60,共8页
电化学还原硝酸根合成氨(NO_(3)^(-)RR)不仅有助于水中硝态氮污染物的去除,而且有助于缓解社会对氨能源的需求,减少污染,降低能耗。催化剂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NO_(3)^(-)RR的性能,然而,已报道的NO_(3)^(-)RR催化剂大多存在氨产率低和稳... 电化学还原硝酸根合成氨(NO_(3)^(-)RR)不仅有助于水中硝态氮污染物的去除,而且有助于缓解社会对氨能源的需求,减少污染,降低能耗。催化剂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NO_(3)^(-)RR的性能,然而,已报道的NO_(3)^(-)RR催化剂大多存在氨产率低和稳定性差等问题,设计和制备高性能和稳定性的NO_(3)^(-)RR催化剂是该领域的一个关键。论文设计和构筑了CuS/Mo_(6)S_(8)异质结构电催化剂,系统研究了其物化特性和NO_(3)^(-)RR性能,探讨了相关构效关系。实验结果表明,CuS/Mo_(6)S_(8)的法拉第效率和NO_(3)^(-)转化率分别为92.12%和91.34%,优于CuS(81.11%和74.13%)和Mo_(6)S_(8)(84.27%和80.23%),且经过连续4个循环(共12 h)NO_(3)^(-)RR测试,CuS/Mo_(6)S_(8)的各项性能均无明显衰减,展现出了优异的稳定性。分析和对比发现,该异质催化剂具有强的界面作用,通过Cu和Mo之间的电子转移改变了CuS/Mo_(6)S_(8)的电子结构,进而提升了NO_(3)^(-)RR性能。该研究提供了一种高性能和稳定性的NO_(3)^(-)RR催化剂,也可借鉴到设计其他高效异质催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还原硝酸根合成氨 CuS/Mo_(6)S_(8)异质结构 界面作用 活性位点 催化效率
下载PDF
电催化硝酸根还原制氨 被引量:1
4
作者 于一夫 周瑾 《大学化学》 CAS 2024年第1期273-279,共7页
在创新教育背景下,以硝酸根电催化还原制氨为反应案例,将科研成果融入到实验教学中。基于学生已掌握的实验技能和基础电化学知识,利用电化学测量技术、核磁共振波谱法、紫外分光光度法等探究催化剂电催化硝酸根还原制氨的性能。通过具... 在创新教育背景下,以硝酸根电催化还原制氨为反应案例,将科研成果融入到实验教学中。基于学生已掌握的实验技能和基础电化学知识,利用电化学测量技术、核磁共振波谱法、紫外分光光度法等探究催化剂电催化硝酸根还原制氨的性能。通过具体的实验操作,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电催化的基本原理,掌握基础的电化学测量技术,激发学生对电化学合成的兴趣。本教学实验内容丰富,涉及多学科知识,满足多学科交叉融合发展需求,有利于学生创新发散思维的培养,符合新时代学科教育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催化 硝酸还原 电化学测量技术
下载PDF
化工系王保国团队在双极膜与连续电化学合成氨领域取得原创性成果
5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4-94,共1页
近日,化学工程系王保国团队在双极膜反应器用于电化学合成氨领域取得重要原创性成果.通过膜内界面设计,制备出含有“榫卯”结构的界面互锁型双极膜,实现了双极膜高效解离水;在原位生成酸碱环境中,消除了硝酸根还原过程中离子迁移不平衡... 近日,化学工程系王保国团队在双极膜反应器用于电化学合成氨领域取得重要原创性成果.通过膜内界面设计,制备出含有“榫卯”结构的界面互锁型双极膜,实现了双极膜高效解离水;在原位生成酸碱环境中,消除了硝酸根还原过程中离子迁移不平衡问题,实现了电化学合成氨过程连续稳定化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极膜 电化学合成氨 化工系 还原过程 离子迁移 化学工程系 硝酸 原创性成果
下载PDF
硝酸根电化学还原去除过程阴极电位振荡研究
6
作者 胡玲 吴燕翔 +5 位作者 舒建成 陈绍勤 赵志胜 唐金晶 刘作华 陈梦君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662-2670,共9页
硝酸根在电化学还原去除过程中存在多价态变化行为,该过程是一个典型的远离平衡态的非线性体系.为探明硝酸根在去除过程中发生的电化学行为,研究了H_(2)SO_(4)浓度、电流、反应温度及NO_(3)^(-)浓度对阴极电位振荡的影响规律.采用循环... 硝酸根在电化学还原去除过程中存在多价态变化行为,该过程是一个典型的远离平衡态的非线性体系.为探明硝酸根在去除过程中发生的电化学行为,研究了H_(2)SO_(4)浓度、电流、反应温度及NO_(3)^(-)浓度对阴极电位振荡的影响规律.采用循环伏安法、XRD、SEM-EDS及XPS表征方法,分析了反应体系循环伏安特性,以及反应前后阴极Cu表面的物相组成、微观形貌、表面电子价态等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恒流条件下(Pt作为阳极、Cu作为阴极),H_(2)SO_(4)-NaNO_(3)体系发生了明显的电位振荡;当H_(2)SO_(4)浓度为0.10mol/L,电流为12mA,温度为20℃,NaNO_(3)浓度为0.20mol/L最佳电位振荡条件下,振荡平均振幅为1.15V,振荡平均周期为3s.另外,硝酸根在电化学还原去除过程产生的周期性电位振荡主要原因是阴极Cu表面生成的致密CuO薄膜不断溶解和形成,以及阴极表面H_(2)的周期性产生与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酸去除 电化学还原 非线性 电位振荡 阴极铜电极
下载PDF
聚天青A膜修饰电极的电化学特性及其对亚硝酸根的电催化性能 被引量:12
7
作者 焦奎 罗细亮 +1 位作者 孙伟 王振永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4-6,共3页
在玻碳电极上以循环伏安法制备了聚天青A膜修饰电极(PAAE) ,天青A能够在玻碳电极上形成稳定的聚合膜 ;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电聚合天青A的最佳条件 ,研究了该修饰电极的电化学特性 ,并讨论了其对亚硝酸根的电催化还原作用 ;结果表明 ,亚... 在玻碳电极上以循环伏安法制备了聚天青A膜修饰电极(PAAE) ,天青A能够在玻碳电极上形成稳定的聚合膜 ;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电聚合天青A的最佳条件 ,研究了该修饰电极的电化学特性 ,并讨论了其对亚硝酸根的电催化还原作用 ;结果表明 ,亚硝酸根在PAAE上有很好的电流响应 ,催化峰电流与亚硝酸根浓度在1.0×10-5 ~4.0×1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天青A 膜修饰电极 电催化性能 电化学聚合 硝酸 化学修饰电极 电催化还原 电化学检测
下载PDF
二氧化锰/石墨烯/N-取代羧基聚苯胺复合修饰电极对亚硝酸根的电化学催化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叶小爱 章家立 +1 位作者 关婷婷 史怡炜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9-44,共6页
采用电聚合、静电吸附和恒电位还原的方法在玻碳电极上制备了均匀修饰的还原氧化石墨烯/N-取代羧酸聚苯胺(rGO/NPAN)复合膜。以其为支撑,利用滴涂法将高电催化活性的二氧化锰负载于复合膜上,形成MnO_2/rGO/NPAN复合修饰电极。通过扫描电... 采用电聚合、静电吸附和恒电位还原的方法在玻碳电极上制备了均匀修饰的还原氧化石墨烯/N-取代羧酸聚苯胺(rGO/NPAN)复合膜。以其为支撑,利用滴涂法将高电催化活性的二氧化锰负载于复合膜上,形成MnO_2/rGO/NPAN复合修饰电极。通过扫描电镜(SEM)对复合膜的形貌进行表征,讨论了NPAN电聚合圈数、GO浓度、电还原时间和pH值等因素对电化学活性和电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该修饰电极具有低的检测电位和高的电化学响应,检测亚硝酸根的浓度范围为0.5×10^(-6)~5.13×10^(-2)mol/L,灵敏度为14.075μA·(mmol/L)^(-1),检出限(S/N=3)低至0.2μ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原氧化石墨烯 N取代羧基聚苯胺 二氧化锰 硝酸 电化学传感
下载PDF
电化学法还原硝酸盐废水制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许慧慧 徐迅 《化工设计通讯》 CAS 2021年第2期3-4,6,共3页
在自然界中亚硝酸盐是大量存在的污染物,在农业发展较为广泛的国家和地区的土壤和地下水中,亚硝酸盐的污染极其严重,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目前对硝酸盐的工业处理仍然处于较为原始的方法,而电化学还原硝酸盐成为生物氮循环管理的一种有... 在自然界中亚硝酸盐是大量存在的污染物,在农业发展较为广泛的国家和地区的土壤和地下水中,亚硝酸盐的污染极其严重,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目前对硝酸盐的工业处理仍然处于较为原始的方法,而电化学还原硝酸盐成为生物氮循环管理的一种有效策略。在常温常压下水作为氢源,直接电化学还原硝酸盐合成氨(NtrRR),突破了哈伯法的化学热力学限制,降低了能耗,不仅解决了硝酸盐水环境问题,而且将廉价的硝酸盐废物转化为具有较高价值的氨。综述了电化学硝酸盐还原的基本原理,讨论了影响硝酸盐电化学还原的活性和选择性的因素。最后,对电化学法还原硝酸盐废水制氨的研究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酸 电化学还原 合成氨
下载PDF
电催化硝酸根还原合成氨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魏政 牛晓巍 +3 位作者 余仕选 尹海波 王紫暄 王一诺 《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 2022年第4期18-22,71,共6页
电催化硝酸根还原合成氨的方法是利用废水中的硝酸根,将其高选择性地还原为氨,在实现脱硝的同时,得到具有高附加值的氨。该方法在环境和能源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高效能催化剂的开发是影响氨合成效率的关键因素。综述了不同催化剂体... 电催化硝酸根还原合成氨的方法是利用废水中的硝酸根,将其高选择性地还原为氨,在实现脱硝的同时,得到具有高附加值的氨。该方法在环境和能源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高效能催化剂的开发是影响氨合成效率的关键因素。综述了不同催化剂体系的反应路径,并阐明相应的反应机理,分析了电催化硝酸根还原合成氨催化剂的最新研究进展,提出该研究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催化 硝酸还原合成氨 反应机理 研究进展
下载PDF
Keggin结构过渡金属取代硼钨酸盐的电化学及电催化还原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巍 马慧媛 +2 位作者 董陶 王晓丹 李春香 《分子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2期113-117,共5页
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Keggin结构过渡金属取代硼钨酸盐K7[MBW11(H2O)O39].H2O(简写为MBW11,M=Cu,Co,Ni)的电化学性质及电催化活性.结果表明,CuBW11在水溶液中表现出较为特殊的电化学性质,MBW11(M=Cu,Co,Ni)对亚硝酸根及碘酸根离子的还... 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Keggin结构过渡金属取代硼钨酸盐K7[MBW11(H2O)O39].H2O(简写为MBW11,M=Cu,Co,Ni)的电化学性质及电催化活性.结果表明,CuBW11在水溶液中表现出较为特殊的电化学性质,MBW11(M=Cu,Co,Ni)对亚硝酸根及碘酸根离子的还原反应具有较好的催化作用,取代金属对该体系的电催化活性有很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硼钨酸盐 电化学 电催化还原 硝酸 碘酸
下载PDF
铜基材料电催化还原硝酸盐制氨研究进展
12
作者 董亚男 赵长盛 +3 位作者 陈庆锋 刘伟 谭宇 刘绪振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61-771,857,共12页
人类工农业活动导致环境中硝酸盐浓度升高,利用电催化技术将硝酸盐还原合成氨(NO_(3)RA)符合“双碳”政策,可达到去除硝酸盐污染和制备氨(NH_(3))的双重目的。该文综述了铜(Cu)基材料电催化硝酸盐还原的反应机理,从反应机理角度分析了不... 人类工农业活动导致环境中硝酸盐浓度升高,利用电催化技术将硝酸盐还原合成氨(NO_(3)RA)符合“双碳”政策,可达到去除硝酸盐污染和制备氨(NH_(3))的双重目的。该文综述了铜(Cu)基材料电催化硝酸盐还原的反应机理,从反应机理角度分析了不同Cu基催化材料优势性能的起源。围绕Cu单原子、单金属Cu、Cu基合金、Cu基氧化物和Cu基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大量研究实例,对不同Cu基催化材料催化NO_(3)RA反应的性能进行归纳总结。通过对Cu基材料催化NO_(3)RA反应影响因素的分析,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展开探讨,以期为未来Cu基催化剂电催化NO_(3)RA反应的开发与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还原 硝酸 铜基催化剂 合成氨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五重孪晶铜纳米线@聚吡咯制备及其电催化硝酸盐还原制氨
13
作者 严孝清 赵瑛 +4 位作者 张宇哲 欧鸿辉 黄起中 胡华贵 杨贵东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19-1532,共14页
合理设计高活性、高选择性、高稳定性、低成本纳米结构催化剂是电催化硝酸根还原制氨的一个重大挑战。采用水热法耦合原位还原法制备了厚度可控的聚吡咯包裹五重孪晶铜纳米线催化剂,实现了低偏压下产氨活性、法拉第效率的提高以及对抗... 合理设计高活性、高选择性、高稳定性、低成本纳米结构催化剂是电催化硝酸根还原制氨的一个重大挑战。采用水热法耦合原位还原法制备了厚度可控的聚吡咯包裹五重孪晶铜纳米线催化剂,实现了低偏压下产氨活性、法拉第效率的提高以及对抗腐蚀能力的大幅提升。偏压为-0.4 V(可逆氢电极)时T-CuNW-10样品合成氨活性达到13.83 mg·mg^(-1)·h^(-1),偏压-0.7 V(可逆氢电极)时达到23.24 mg·mg^(-1)·h^(-1);中间产物亚硝酸根与产物氨二者加和的法拉第效率(FE)接近100%;腐蚀电流降低至3.14 mA·cm^(-2)。最终实现催化剂高效稳定硝酸根还原制氨性能的提升,可为开发设计工业应用催化剂提供思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吡咯 五重孪晶铜 纳米材料 硝酸 电化学合成氨 催化剂
下载PDF
关于电还原硝酸根反应的思考
14
作者 付先彪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10期8-12,共5页
近年,电还原硝酸根高性能催化剂的研发取得了重要进展.目前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产氨的法拉第效率、电流密度和产氨速率方面.然而,还有一些科学和实践中面临的挑战较少被讨论.本文总结了硝酸根可持续性供应、硝酸根的传质限制、电还原硝... 近年,电还原硝酸根高性能催化剂的研发取得了重要进展.目前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产氨的法拉第效率、电流密度和产氨速率方面.然而,还有一些科学和实践中面临的挑战较少被讨论.本文总结了硝酸根可持续性供应、硝酸根的传质限制、电还原硝酸根总反应的物料平衡和催化剂稳定性等瓶颈及限制,分析了该领域面临的挑战,希望为推动领域未来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原硝酸 电化学合成氨 水净化 传质受限 稳定性
下载PDF
复合聚合物修饰的粉末微电极及其对亚硝酸根还原的催化 被引量:9
15
作者 刘佩芳 严佳伟 《电化学》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46-150,共5页
本论文简述用Nafion_Os(bpy) 3 2 + /PVP复合膜修饰的乙炔黑粉末微电极 ,以亚硝酸根还原为模型反应 ,实现从复合修饰及扩大电极比表面两方面改善电极性能的思路 .结果表明 ,它同时显示Nafion_Os(bpy) 3 2 + /PVP修饰电极对NO2 -及NO+ ... 本论文简述用Nafion_Os(bpy) 3 2 + /PVP复合膜修饰的乙炔黑粉末微电极 ,以亚硝酸根还原为模型反应 ,实现从复合修饰及扩大电极比表面两方面改善电极性能的思路 .结果表明 ,它同时显示Nafion_Os(bpy) 3 2 + /PVP修饰电极对NO2 -及NO+ 双重富集并再生活性粒子NO+ 、防止中继体流失、加速膜中中继体传输、改变反应途径等复合修饰电极的多种功能以及粉末微电极的高比表面、高液相传质速度以及薄层效应的特性 .与平面修饰电极及裸粉末微电极相比 ,它明显提高了酸性溶液中亚硝酸根还原的可逆性、呈数量级地提高稳态极限电流密度以及NO2 -的检测指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电极 修饰电极 硝酸 还原 电化学检测
下载PDF
铱取代Dawson型钨磷杂多酸聚吡咯薄膜修饰电极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1
16
作者 段德良 王宅中 +1 位作者 顾永万 杨爱明 《化学传感器》 CAS 2001年第4期42-50,共9页
通过缺位填充法合成了分子式为α_2-K_6P_2W_(17)O_(061)Ir(H_2O)(P_2W_(17)Ir)的铱(Ⅳ)取代十八钨磷酸盐。由红外光谱(IR)、紫外可见光谱(Uv—vis)和 X-射线衍射谱(XRD)表征 P_2W_(17)Ir,并证实其 Dawson 型结构。XRD 谱中 P_2W_(17)Ir... 通过缺位填充法合成了分子式为α_2-K_6P_2W_(17)O_(061)Ir(H_2O)(P_2W_(17)Ir)的铱(Ⅳ)取代十八钨磷酸盐。由红外光谱(IR)、紫外可见光谱(Uv—vis)和 X-射线衍射谱(XRD)表征 P_2W_(17)Ir,并证实其 Dawson 型结构。XRD 谱中 P_2W_(17)Ir 的2θ(°)值为6.66、6.96、7.92、13.18、19.44、24.58、24.94、26.74、28.38、28.68等。在玻碳电极(GC)上,用电化学方法将单取代 Dawson 型杂多酸盐 P_2W_(17)Ir 的阴离子掺杂到聚吡咯(PPy)薄膜中制成 P_2W_(17)Ir/PPy/GC 化学修饰电极,实验观察到一对氧化还原峰(Epa=-290mV,Epc=-320mV),该对峰归属于 P_2W_(17)Ir 中的铱原子。P_2W_(17)Ir/PPy/GC 既保持该杂多酸的电化学活性和电催化性能,又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灵敏度。研究表明,0.10mol/L H_2SO_4(pH3.0,20℃)溶液中,聚吡咯薄膜中 P_2W_(17)Ir 的还原峰对 NO_2^-的电还原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其催化电流与 NO_2^-浓度在1.0×10^(-6)~1.0×10^(-4)mol/L(20℃)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下限为5.0×10~(-7)mol/L,相关系数为0.9920。将 P_2W_(17)Ir/PPr/GC 用作电化学检测器对模拟水样进行了回收率测定(97%~99%),并探讨了催化反应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铱取代型杂多酸盐 聚吡咯薄膜 化学修饰电极 硝酸 电催化还原 电化学 性能 钨磷杂多酸
下载PDF
CuPc/FeNC双组分催化剂协同催化硝酸盐转化为氨
17
作者 王毅 王硕 +6 位作者 付云凡 桑佳琪 臧一鹏 魏鹏飞 李合肥 汪国雄 包信和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1期104-113,共10页
氨(NH_(3))作为重要的化学品和能源储存介质,需求量与日俱增.本文旨在通过电化学硝酸根还原反应(NO_(3)^(−)RR),将NO_(3)^(−)转化为NH3,不仅解决了NO_(3)^(−)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又可以满足对NH_(3)的迫切需求.然而,NO_(3)^(−)RR涉及多... 氨(NH_(3))作为重要的化学品和能源储存介质,需求量与日俱增.本文旨在通过电化学硝酸根还原反应(NO_(3)^(−)RR),将NO_(3)^(−)转化为NH3,不仅解决了NO_(3)^(−)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又可以满足对NH_(3)的迫切需求.然而,NO_(3)^(−)RR涉及多个电子和质子转移过程,其中,NO_(2)^(−)是NO_(3)^(−)活化转化和深度还原合成NH_(3)的重要中间体.酞菁铜(CuPc)能够高效地活化转化NO_(3)^(−)为NO_(2)^(−),但在低过电位时无法有效地将NO2−还原为NH3,难以获得较高的氨法拉第效率(FENH3)和分电流密度.而氮配位的铁单原子催化剂(FeNC)则有较好的NO_(2)^(−)吸附活化特性.因此,利用双组分催化剂之间的协同作用以实现高效NO_(3)^(−)RR的活性和选择性是本文的主要研究思路.本文设计了CuPc/FeNC串联催化剂,利用CuPc和FeNC对NO_(3)^(−)和NO_(2)^(−)的吸附活化能力的差异,实现了高效的协同催化转化.X射线衍射、高角环形暗场扫描透射电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及X射线吸收谱结果表明,FeNC催化剂中Fe原子均匀分布于ZIF-8热解后的基底.通过将FeNC和CuPc负载于气体扩散电极,在流动电解池中完成NO_(3)^(−)RR.CuPc/FeNC催化剂在较低电势区间中能够实现接近100%的NH3法拉第效率,同时在−0.57 V vs.RHE时达到273 mA cm–2的NH3分电流密度,并且在整个电势范围内有效地抑制了NO_(2)^(–)聚集.与单组分催化剂CuPc和FeNC对比结果表明,在−0.53 V vs.RHE时,CuPc/FeNC催化剂表现出较高的FE(NH_(3))/FE(NO_(2)^(−))比值,是CuPc催化剂的50倍;同时CuPc/FeNC催化剂上NH3分电流密度是FeNC催化剂的1.5倍.进一步研究了NO_(3)^(–)RR中的串联反应机制,其中FeNC催化剂表现出较高的NO_(2)^(–)RR活性,并且有效抑制了析氢反应.此外,CuPc/FeNC催化剂和FeNC催化剂在NO_(2)^(−)RR中表现出类似的NH3分电流密度,这表明在NO_(3)^(−)RR中,CuPc/FeNC催化剂性能的提高来源于FeNC位点能够进一步还原CuPc位点产生的NO_(2)^(–).理论计算结果表明,FeNC比CuPc表现出更强的NO_(2)^(–)吸附活化能力,说明NO_(2)^(−)在FeNC上更容易进行加氢还原.NO_(3)^(−)RR反应全路径分析结果表明,对于^(*)NO_(3)还原到*NO2过程,CuPc相对于FeNC位点具有明显降低的反应自由能,说明CuPc有利于NO_(2)^(−)的生成;而FeNC位点在后续的^(*)NO_(2)还原合成^(*)NH_(3)过程中具有更低的反应自由能,这与实验结果一致.一系列非原位和原位表征证明了CuPc催化剂在高电位下存在少量金属颗粒析出,与CuPc催化剂在高电位下NH_(3)分电流密度快速增加结果一致.综上,本工作中CuPc和FeNC催化剂之间的协同作用弥补了各自的不足,通过串联反应机制,在低过电位下有效增加了NH_(3)的法拉第效率和电流密度,实现了高效的协同催化转化,为设计和合成高效催化剂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酸电化学还原为氨 协同催化转化 串联催化 双组分催化剂 动态现场原位表征
下载PDF
聚苯胺修饰电极对亚硝酸根离子的催化净化研究
18
作者 唐荣 《河南科技》 2014年第2期193-194,205,共3页
本文研究了聚苯胺修饰电极材料对水中亚硝酸盐的催化净化性能。通过电化学实验、离子色谱分析,研究发现其聚苯胺修饰电极对水中亚硝酸根离子有较强的还原作用,催化还原反应中起主要作用的是聚苯胺膜上的质子化胺态氮原子。溶液pH值对聚... 本文研究了聚苯胺修饰电极材料对水中亚硝酸盐的催化净化性能。通过电化学实验、离子色谱分析,研究发现其聚苯胺修饰电极对水中亚硝酸根离子有较强的还原作用,催化还原反应中起主要作用的是聚苯胺膜上的质子化胺态氮原子。溶液pH值对聚苯胺膜的催化还原效果存在影响,当亚硝酸根离子的初始浓度为40mmolL-1时,在pH4-6范围内,聚苯胺膜对亚硝酸根离子的催化还原效果较好,去除率均在65%以上,在pH7-9范围内,聚苯胺膜的氧化还原能力有所下降,下降到25%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胺 电化学 催化还原 硝酸离子
下载PDF
三步接力机制助力超低过电位下硝酸根电还原到氨
19
作者 汉术和 李红娇 +1 位作者 于一夫 张兵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2577-2579,共3页
氨的工业化生产养活了全球近一半的新增人口,被认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近年来,氨作为一种无碳能源受到各国关注,被称为氢2.0.目前,全球合成氨主要采用传统的Haber-Bosch工艺(N_(2)+3H_(2)=2NH_(3))[1].然而,该工艺严重依赖传统的化... 氨的工业化生产养活了全球近一半的新增人口,被认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近年来,氨作为一种无碳能源受到各国关注,被称为氢2.0.目前,全球合成氨主要采用传统的Haber-Bosch工艺(N_(2)+3H_(2)=2NH_(3))[1].然而,该工艺严重依赖传统的化石燃料,每年合成氨工艺的CO_(2)排放量超过4亿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氨工艺 过电位 化石燃料 还原 硝酸 工业化生产
原文传递
钯取代Dawson型钨磷杂多酸聚吡咯薄膜修饰电极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英文)
20
作者 段德良 王宅中 +1 位作者 顾永万 杨爱明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1年第6期447-453,共7页
通过缺位填充法合成了分子式为α2 -K8[P2 W1 7PdⅡOH2 ]O61 的钯 (Ⅱ )取代Dawson型十八钨磷酸盐 .在玻碳电极 (GC)上 ,用电化学方法将单取代Dawson型杂多酸盐α2 -K8[P2 W1 7PdⅡOH2 ]O61 的阴离子 (P2 W1 7Pd)掺杂到聚吡咯 (PPy)薄... 通过缺位填充法合成了分子式为α2 -K8[P2 W1 7PdⅡOH2 ]O61 的钯 (Ⅱ )取代Dawson型十八钨磷酸盐 .在玻碳电极 (GC)上 ,用电化学方法将单取代Dawson型杂多酸盐α2 -K8[P2 W1 7PdⅡOH2 ]O61 的阴离子 (P2 W1 7Pd)掺杂到聚吡咯 (PPy)薄膜中制成P2 W1 7Pd/PPy/GC化学修饰电极 ,实验观察到一对氧化还原峰 ,归属于P2 W1 7Pd中的钯原子 .P2 W1 7Pd/PPy/GC既保持该杂多酸的电化学活性和电催化性能 ,又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灵敏度 .研究表明 ,0 .1 0mol·L- 1 H2 SO4(pH3 .0 ,2 0℃ )溶液中 ,聚吡咯薄膜中P2 W1 7Pd的还原峰对NO-2 的电还原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 ,其催化电流与NO-2 浓度在 1 .0 0× 1 0 - 6~ 2 .5 0×1 0 - 5 mol·L- 1 (2 0℃ )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检测下限为 5 .0 0× 1 0 - 7mol·L- 1 ,相关系数为 0 .991 0 .文中将P2 W1 7Pd/PPy/GC用作电化学检测器对模拟水样进行了回收率测定 (95 .6 %~ 97.5 %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钯取代型杂多酸盐 聚吡咯膜 化学修饰电极 硝酸 电催化还原 制备 电化学性能 钨磷杂多酸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