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压引线距离对Bi2223/Ag带材I_c和n值测量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正臣 周义刚 +2 位作者 孔令启 李晓航 肖立业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A04期416-419,共4页
研究了采用四引线法测量Bi2223/Ag带材的Ic和n值时,电压引线距离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对于同一根Bi2223/Ag带材,在不同的电压引线距离下,采用四引线法测得的Ic和n值(尤其是最小值)结果不同;n值弱点对带材端对端n值的影响比I... 研究了采用四引线法测量Bi2223/Ag带材的Ic和n值时,电压引线距离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对于同一根Bi2223/Ag带材,在不同的电压引线距离下,采用四引线法测得的Ic和n值(尤其是最小值)结果不同;n值弱点对带材端对端n值的影响比Ic弱点对带材端对端Ic的影响更大;对于百米量级的长带,通过测量带材端对端以及抽样短样的Ic和n值,很难检测出弱点,必须采用四引线法在较小的电压引线距离下逐段检测或者采用非接触连续磁测法进行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2223/AG带材 IC n值 电压引线距离 引线
下载PDF
变压器高电压引线屏蔽绝缘结构改进
2
作者 龚建文 高宁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科研》 2016年第12期218-218,共1页
介绍了变压器中传统的高电压引线屏蔽绝缘结构,分析了其结构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措施。
关键词 变压器 电压引线屏蔽绝缘结构
下载PDF
变电站接地网的精确测量探讨 被引量:14
3
作者 徐华 刘黎 陈斌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2205-2208,共4页
变电所接地网接地电阻测量的理论基础是电位降法,最常用的测量方法是三极法,这些当前测量接地网接地电阻的多数方法只测出其电阻或者模值,为此提出了串联电阻法和改进的瓦特表法,用这2种方法可很方便获得接地网接地阻抗的阻性和感性分... 变电所接地网接地电阻测量的理论基础是电位降法,最常用的测量方法是三极法,这些当前测量接地网接地电阻的多数方法只测出其电阻或者模值,为此提出了串联电阻法和改进的瓦特表法,用这2种方法可很方便获得接地网接地阻抗的阻性和感性分量。在测量过程中,电压和电流引线间的互感不能忽略,尤其是大型变电站接地网。电位线中感应电势与电流线中的电流非正交,测量引线间的互感中存在阻性分量。测量得到的接地阻抗减掉测量引线间的互感,就可得到接地网的真实接地阻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位降法 接地网 接地阻抗倒相 电压引线 电流引线 测量 互感
下载PDF
人工冲击下输电线路杆塔暂态特性测试方法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康鹏 张兆华 +5 位作者 李志忠 王森 时卫东 吉宏亮 申巍 沈海滨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3291-3297,共7页
该文提出一种人工冲击下输电线路杆塔暂态特性测试方法,该方法采用在待测杆塔周围布置均流带,可真实模拟自然界中雷电流在地中实际的散流情况,并就均流带金属棒根数的影响、电压引线与电流引线的影响和均流带对电压信号的影响等因素进... 该文提出一种人工冲击下输电线路杆塔暂态特性测试方法,该方法采用在待测杆塔周围布置均流带,可真实模拟自然界中雷电流在地中实际的散流情况,并就均流带金属棒根数的影响、电压引线与电流引线的影响和均流带对电压信号的影响等因素进行了试验研究。最后,将测量结果与仿真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证明了测量方法是准确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线路杆塔 暂态特性测试方法 均流带 电压电流引线
下载PDF
RAB-27 and its effector RBF-1 regulate the tethering and docking steps of DCV exocytosis in C.elegans 被引量:1
5
作者 FENG Wan Juan LIANG Tao +4 位作者 YU JunWei ZHOU Wei ZHANG YongDeng WU ZhengXing XU Tao 《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 SCIE CAS 2012年第3期228-235,共8页
The molecular mechanisms by which dense core vesicles(DCVs) translocate,tether,dock and prime are poorly understood.In this study,Caenorhabditis elegans was used as a model organism to study the function of Rab protei... The molecular mechanisms by which dense core vesicles(DCVs) translocate,tether,dock and prime are poorly understood.In this study,Caenorhabditis elegans was used as a model organism to study the function of Rab proteins and their effectors in DCV exocytosis.RAB-27/AEX-6,but not RAB-3,was found to be required for peptide release from neurons.By analyzing the movement of DCVs approaching the plasma membrane using total internal reflection fluorescence microscopy,we demonstrated that RAB-27/AEX-6 is involved in the tethering of DCVs and that its effector rabphilin/RBF-1 is required for the initial tethering and subsequent stabilization by dock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XOCYTOSIS dense core vesicles RAB-3 RAB-27 C. elegans total internal reflection fluorescence microscopy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