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房电压标测对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夏云龙 王涛 +6 位作者 解泽宙 林玉壁 高连君 张树龙 尹晓盟 常栋 杨延宗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609-612,共4页
目的:研究心房双极电压对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射频消融结果的影响。方法:入选213例接受由CARTO系统引导的环肺静脉隔离术的房颤患者,其中持续性房颤患者77例,阵发性房颤患者136例。在CARTO指导下行环肺静脉电隔离。消融前窦律下标测得到... 目的:研究心房双极电压对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射频消融结果的影响。方法:入选213例接受由CARTO系统引导的环肺静脉隔离术的房颤患者,其中持续性房颤患者77例,阵发性房颤患者136例。在CARTO指导下行环肺静脉电隔离。消融前窦律下标测得到电解剖图像,记录平均电压幅度等。消融后进行为期(12±7)个月的随访,同时分析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如性别、房颤持续时间、左房大小、基础疾病(高血压等)等。结果:阵发性房颤组成功者较复发者双极电压高[(1.77±1.01)∶(1.29±0.93)mV,P=0.048],低电压区比例低(P=0.011)。持续性房颤组成功者较复发者双极电压也高[(1.31±0.96)∶(0.78±0.35)mV,P=0.046],低电压比例降低(P=0.008)。结论:无论对于阵发性房颤还是持续性房颤,消融复发患者均较成功患者的心房电压下降、瘢痕点和低电压区面积增多,易于房颤的产生和维持。进一步证实了心房基质变化可能是导致房颤消融复发的一个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电压标测 导管消融 复发
原文传递
窦性心律下通过三维电压标测心肌梗死后瘢痕性室性心动过速 被引量:4
2
作者 贾玉和 任岚 +5 位作者 方丕华 唐闽 毛克修 赵允梓 楚建民 张澍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2年第2期134-139,共6页
目的介绍一种不需行拖带标测,而在窦性心律下可标测和消融心肌梗死后瘢痕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速)的方法。方法两例男性患者,均在心肌梗死和冠状动脉再通治疗后出现室速。经胺碘酮治疗后出现甲状腺功能异常而停药。其中例1为前壁心肌... 目的介绍一种不需行拖带标测,而在窦性心律下可标测和消融心肌梗死后瘢痕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速)的方法。方法两例男性患者,均在心肌梗死和冠状动脉再通治疗后出现室速。经胺碘酮治疗后出现甲状腺功能异常而停药。其中例1为前壁心肌梗死合并心尖部室壁瘤,在发作室速时心功能恶化伴顽固咳嗽;例2为下后壁心肌梗死,其临床室速有两种形态,室性早搏(室早)有多种形态。该两种情况占心肌梗死后室速的大部分,均不太适合常规的拖带标测。首先在窦性心律时在Carto系统指导下建立左心室的三维电解剖图,通过调整瘢痕区电压标准,使梗死边缘区三层结构清楚显示后,沿边缘区行起搏标测,通过特征电位和测量刺激至QRS间距来判定峡部区,然后以峡部区为中心,以垂直于边缘区的方向行连续线性消融,直至室速不能被诱发视为消融终点。结果两例在消融前均可反复诱发室速,在经过几条垂直线消融后室速均不能被诱发,随访3个月室速也未复发。心功能和生活质量明显改善。但例1出现室壁瘤附壁血栓。结论对大多数心肌梗死后瘢痕性室速患者,均可在窦性心律下标测到其关键峡部区,并以此为中心点沿着垂直于边缘区方向行线性消融,以室速不能被诱发做为急性期终点同样能得到较好的远期成功率,但术后1个月需保持华法林抗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瘢痕性室性心动过速 三维电压标测
原文传递
DSG2^(F536C)点突变基因敲入小鼠的心外膜电压标测与心肌纤维化 被引量:2
3
作者 纪佳妹 郭萍 +4 位作者 王学成 吴奕章 杨稳 周秀娟 杨兵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21年第4期347-350,共4页
目的探讨桥粒芯糖蛋白2(DSG2)点突变(DSG2^(F536C))小鼠心外膜电压标测及心肌纤维化特征.方法通过点突变基因敲入建立DSG2^(F536C)小鼠模型,根据基因型分为纯合子组(Hom)、杂合子组(Het)和野生型组(WT),每组各6只.以10周龄小鼠,采用多... 目的探讨桥粒芯糖蛋白2(DSG2)点突变(DSG2^(F536C))小鼠心外膜电压标测及心肌纤维化特征.方法通过点突变基因敲入建立DSG2^(F536C)小鼠模型,根据基因型分为纯合子组(Hom)、杂合子组(Het)和野生型组(WT),每组各6只.以10周龄小鼠,采用多微电极紧贴在小鼠左、右室表面行在体心外膜标测,Matlab软件分析心外膜标测数据,测定左、右室单极与双极电压的最高值.取心肌标本,Masson三色染色后光镜观察心脏形态变化,并测量左、右室胶原容积分数,评估心肌纤维化.结果Hom组的右室单极电压最高值较WT组、Het组小鼠显著降低[(0.582±0.080)mV vs(2.217±0.146)mV、(2.017±0.062)mV,P<0.05],右室双极电压最高值较W T组显著降低[(0.210±0.080mVvs0.978±0.190mV,P<0.05].三组左室单极与双极电压最高值无差异[WT:(2.340±0.560)mV、Het:(1.920±0.190)mV、Hom:(1.975±0.180)mV,P>0.05;WT:(2.083±0.620)mV、Het:(1.610±0.200)mV、Hom:(1.317±0.120)mV,P>0.05].与WT组、Het组相比,Hom组右室胶原容积积分显著升高(39.792%±9.322%vs 3.161%±0.296%、3.157%±0.213%,P<0.001),左室则无显著差异.Hom组已有显著心肌纤维化形成,而WT组、Het组则无相似表现.结论DSG2^(F536C)点突变基因敲入纯合子小鼠在10周龄时右室心外膜单、双极电压均明显降低,心肌纤维化程度显著.左室纤维化不明显,相应电压标测也未测得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 桥粒芯糖蛋白2 基因敲入小鼠 心外膜电压标测 心肌纤维化
原文传递
DR-FLASH 评分联合左房心外膜脂肪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左房低电压的预测价值
4
作者 刘磊 燕宪亮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24年第3期170-175,共6页
目的探讨DR-FLASH评分和左房心外膜脂肪(LA-EAT)体积的相关性及二者联合预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左房低电压区域(LVZ)的价值。方法连续纳入2019年9月至2021年4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首次接受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的非瓣... 目的探讨DR-FLASH评分和左房心外膜脂肪(LA-EAT)体积的相关性及二者联合预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左房低电压区域(LVZ)的价值。方法连续纳入2019年9月至2021年4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首次接受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246例,所有患者均接受肺静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并测量LA-EAT体积。根据患者入院情况计算DR-FLASH评分。术前进行肺静脉CTA扫描,计算测量LA-EAT体积。在术中窦性心律下,进行左房高密度电压标测,根据有无低电压(双极电压<0.5 mV)将患者分为LVZ组和无LVZ组。采用SPSS 24.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型,组间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U检验、χ^(2)检验及方差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确定DR-FLASH评分与LA-EAT体积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DR-FLASH评分、LA-EAT体积及其联合预测LVZ发生的价值。结果最终纳入患者246例,平均年龄(60.8±10.6)岁,其中56例(22.8%)患者出现至少1个LVZ。相关性分析显示DR-FLASH评分与LA-EAT体积呈正相关(r=0.439;P<0.001)。采用多因素分析显示DR-FLASH评分(OR=1.824,95%CI 1.390~2.394;P<0.001)和LA-EAT体积(OR=1.048,95%CI 1.013~1.085;P=0.007)是左房LVZ的独立危险因素。结合ROC曲线,LA-EAT体积、DR-FLASH评分、LA-EAT与DR-FLASH评分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12、0.750、0.796。结论DR-FLASH评分与LA-EAT体积呈正相关,DR-FLASH评分和LA-EAT体积均为非瓣膜性房颤左房LVZ的独立预测因子。二者联合可提高对非瓣膜性房颤左房LVZ的发生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心房颤动 心外膜脂肪组织 心房纤维化 双极电压标测 DR-FLASH评分
下载PDF
激动标测和电压标测在心房颤动消融术后复发房性心动过速的应用
5
作者 卢勇 蒋汝红 +1 位作者 张祖文 蒋晨阳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22年第2期181-186,共6页
目的探讨房性心动过速(房速)下激动标测和电压标测在心房颤动(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复发房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连续纳入2019年5月至2019年9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心内科接受再次导管消融手术的房颤术后复发房速患者17例,其中男... 目的探讨房性心动过速(房速)下激动标测和电压标测在心房颤动(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复发房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连续纳入2019年5月至2019年9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心内科接受再次导管消融手术的房颤术后复发房速患者17例,其中男8例,年龄(67.2±7.5)岁。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采用激动标测结合电压标测,明确复发房速的机制及发病部位并进行相应消融。结果17例患者电生理检查中均出现或诱发出房速,并对17例患者标测中发作的27种阵发性房速心律进行激动标测、电压标测及拖带标测,并成功进行了射频消融。术中标测提示,无论是对于折返性房速或是局灶性房速,均可在折返环路径或局灶起源区域记录到低电压区。术后经过(13±2)个月随访,16例无房颤/心房扑动(房扑)/房速复发,1例复发房颤。结论房速心律下心房电压标测,有助于判断房速折返机制和可能关键峡部,提高消融效率和消融准确性。部分房颤消融术后复发房速的机制,与既往左心房消融病灶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激动 电压标测 复发房性心动过速 导管消融
原文传递
肺静脉隔离联合左心房电压高密度标测基质改良术与常规肺静脉隔离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对照研究
6
作者 邢杨波 郭航远 +5 位作者 徐超 杨芳芳 肖占胜 彭放 杨彪 裘宇芳 《心电与循环》 2017年第5期326-329,共4页
目的比较肺静脉隔离联合左心房电压高密度标测基质改良术与常规肺静脉隔离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疗效。方法入选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只进行肺静脉电隔离术),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在三维... 目的比较肺静脉隔离联合左心房电压高密度标测基质改良术与常规肺静脉隔离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疗效。方法入选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只进行肺静脉电隔离术),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在三维标测系统(En Site Velocity System)指导下完成肺静脉电隔离,观察组还进行左心房电压高密度标测基质改良术。术后随访1年,每月行常规体表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检查,观察有无房性心律失常(心房颤动、房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心房颤动)。结果 60例患者均成功行双肺静脉前庭隔离。观察组低电压区域位于右上肺静脉前庭外侧7例,右下肺肺静脉前庭外侧3例,左心房前壁左上部6例,前壁左下部9例,顶部3例,后上壁2例。术后3月内房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月40.0%vs 43.3%,术后2月26.7%vs 20.0%,术后3月20.0%vs 20.0%,均P>0.05),两组术后1年心房颤动成功率(观察组83.3%,对照组80.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肺静脉电隔离后加左心房电压高密度标测基质改良术不能增加阵发性心房颤动消融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发性心房颤动 肺静脉隔离 左心房电压高密度 基质改良
下载PDF
PentaRay电极高密度基质标测指导持续性心房颤动导管消融的疗效 被引量:1
7
作者 李腾 黄俊 +3 位作者 梁建 宾武刚 李超帆 李宜富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20年第6期433-436,共4页
目的探讨PentaRay电极高密度基质标测指导持续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导管消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持续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肺静脉电隔离(PVI)加左心房电压基质标测指导消融组(观察组,30例)和PVI加经验性线性消融组(对照组,30例)... 目的探讨PentaRay电极高密度基质标测指导持续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导管消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持续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肺静脉电隔离(PVI)加左心房电压基质标测指导消融组(观察组,30例)和PVI加经验性线性消融组(对照组,30例)。观察组患者电复律后在窦性心律下应用PentaRay电极完成左心房基质标测。比较两组患者射线时间、手术时间及消融时间,采用Kaplan-Meier曲线分析两组患者单次消融后的窦性心律维持率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消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01),而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射线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平均随访12个月,Kaplan-Meier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单次消融后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窦性心律维持率分别为76.7%(23/30)、80.0%(24/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7),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PentaRay电极高密度基质标测指导的持续性心房颤动导管消融策略的窦性心律维持率不低于PVI加经验性线性消融,且手术时间和消融时间更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 电压标测 持续性心房颤动 导管消融 基质改良
下载PDF
室性心动过速的基质标测与消融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康 丁燕生 +2 位作者 杨俊娟 周菁 盛琴慧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08年第5期327-331,共5页
目的探讨使用Carto三维系统标测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ARVD/C)室性心律失常的基质来指导导管消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自2007年7月至2008年4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连续收治4例ARVD/C患者,年龄28~53岁,男性3例,女性1... 目的探讨使用Carto三维系统标测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ARVD/C)室性心律失常的基质来指导导管消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自2007年7月至2008年4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连续收治4例ARVD/C患者,年龄28~53岁,男性3例,女性1例,其中1例患者有直系亲属猝死家族史,发作性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VT)病史3个月至24年。使用Carto三维系统进行电解剖电压标测,局部电压低于1.5mV的区域判断为病变心肌,低于0.5mV的区域为瘢痕区,结合传统的激动顺序标测、起搏标测、拖带标测和心室内碎裂电位,识别病变心肌范围和心动过速折返路径以指导消融。结果4例患者电生理检查共诱发出7种形态的左束支阻滞形VT,电解剖电压标测的低电压区主要位于右心室流入道的基底部和偏间隔部,在病变心肌与正常心肌交界区和/或环绕病变心肌的最早激动处做线性消融,4例患者均获消融即刻成功,无并发症。4例患者消融术后随访3个月至1年,有1例出现复发,口服胺碘酮控制,至今无晕厥和猝死。结论ARVD/C的VT标测与消融安全可靠,应用三维系统进行电解剖电压标测与传统的心电标测方式相结合,可更精确判断ARVD/C的室性心律失常基质和有效提高消融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 室性心动过速 导管消融 电解剖电压标测
原文传递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心外膜脂肪组织与心房纤维化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邵亚蒙 张冬冬 +7 位作者 李菲 李承宗 胡晓芹 高贝贝 沙俊诚 张超群 王志荣 陈明龙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2年第3期297-300,共4页
目的探讨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心外膜脂肪组织(EAT)与心房心肌纤维化的关系。方法连续入选2020年1月至2021年4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行首次射频消融手术的非瓣膜病房颤患者145例。术前进行左心房(LA)及肺静脉计算机断层... 目的探讨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心外膜脂肪组织(EAT)与心房心肌纤维化的关系。方法连续入选2020年1月至2021年4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行首次射频消融手术的非瓣膜病房颤患者145例。术前进行左心房(LA)及肺静脉计算机断层摄影(CTA)检查,利用(Advandvage Workstation3.2,GE,USA)工作站软件分析测量总EAT和左心房EAT量、分布及放射密度。术中应用消融导管进行左房内电压标测LA低电压区(LVZ)以评估心房纤维化,根据有无低电压区将患者分为LVZ组和无LVZ组。结果28例(19.31%)患者出现至少1个LVZ。LVZ组左心房心外膜脂肪(LA-EAT)量显著高于无LVZ组(37.03 cm^(3) vs.27.44 cm^(3),P=0.001)。LVZ组的LA-EAT放射密度明显低于无LVZ组(-93.54±4.96 Hu vs.-90.31±5.84 Hu,P=0.006)。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显示LA-EAT体积(OR=1.05,95%CI:1.001~1.096,P=0.047)及放射密度(OR=1.15,95%CI:1.104~1.209,P=0.021)是LA-LVZ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非瓣膜性房颤患者LA-EAT同左房纤维化密切相关,LA-EAT体积增加及放射密度降低是左房纤维化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心外膜脂肪组织 纤维化 双极电压标测
下载PDF
非典型心房扑动治疗的实用方法
10
作者 Jeffrey Munro 沈文光 +1 位作者 刘晓宇 王如兴 《江苏实用心电学杂志》 2015年第4期229-244,共16页
心房扑动是一类具有不同表现的折返性房性心律失常,包括典型心房扑动和非典型心房扑动,其中典型心房扑动是以下腔静脉-三尖瓣峡部为关键传导区域形成的折返性心律失常,而非典型心房扑动的折返环多存在于左心房或右心房且与瘢痕和慢传导... 心房扑动是一类具有不同表现的折返性房性心律失常,包括典型心房扑动和非典型心房扑动,其中典型心房扑动是以下腔静脉-三尖瓣峡部为关键传导区域形成的折返性心律失常,而非典型心房扑动的折返环多存在于左心房或右心房且与瘢痕和慢传导区域有关。近年来,随着心脏外科手术和房颤导管消融手术例数的增加,非典型心房扑动的发病率也逐渐升高。典型心房扑动的消融通常是沿下腔静脉-三尖瓣峡部进行线性消融,而非典型心房扑动消融通常需要多种技术联合应用以明确关键传导区域的位置,这些技术包括采用三维标测系统行电解剖电压标测和激动标测及采用拖带技术确定非典型心房扑动发生的关键传导区域。本文以一例既往行房颤导管消融术后发生非典型心房扑动的患者为例,介绍我们是如何确定非典型心房扑动折返环的组成,尤其是如何发现非典型心房扑动发生的关键传导区域并予以消融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典型心房扑动 电解剖电压标测 激动 拖带 折返性心律失常 心房颤动消融
下载PDF
Fabrication of automatic switch for AC-DC completely automated measurement system at NIS
11
作者 M Helmy A Raouf Rasha S M Ali 《Journal of Measurement Science and Instrumentation》 CAS CSCD 2017年第1期27-31,共5页
A fast automatic AC-DC switch is designed and fabricated mainly by a microcontroller and three double poles single throw reed relays.This new switch is introduced to establish a fully automated system for AC-DC measur... A fast automatic AC-DC switch is designed and fabricated mainly by a microcontroller and three double poles single throw reed relays.This new switch is introduced to establish a fully automated system for AC-DC measurements through ACDC transfer standards for the first time at the National Institute for standards(N IS)in Egypt.The implemented circuit of theautomatic AC-DC switch and its protection are presented in details.An AC voltage source is calibrated against DC voltagesource by using the demonstrated automatic switch as an application The calibrated voltage ranges are2V,6V,20V and60V as examples.The uncertainty budget is also evaluated for the calibrated valu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 voltage measurement AC-DC transfer standard automatic switching system UNCERTAINTY
下载PDF
特发性右心室流出道室性早搏与室性心动过速起源点电生理特征 被引量:10
12
作者 林亚洲 陈林 +5 位作者 杨志平 连亮华 陈建泉 吴梅琼 翁川晴 廖学文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6年第1期21-25,共5页
目的本文通过三维非接触式标测技术寻找起源点,结合接触式电压标测,探寻与比较特发性右心室流出道(RVOT)起源室性早搏(室早)和室性心动过速(室速)电生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福建省立医院心内科因RVOT起... 目的本文通过三维非接触式标测技术寻找起源点,结合接触式电压标测,探寻与比较特发性右心室流出道(RVOT)起源室性早搏(室早)和室性心动过速(室速)电生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福建省立医院心内科因RVOT起源的室早、室速接受射频导管消融手术51例,分为室速组和室早组。研究病例接受非接触式标测(EnsiteArray球囊,美国圣犹达公司),最早起源点(EA)、突破口(BO)标记后进入传统接触式双极标测,生成窦性心律下RVOT包括肺动脉瓣上区域电压图,并与非接触标测起源点进行匹配分析。结果51例患者消融术总体成功率为94.1%(48/51)。室速组(23例,均为非持续性室速)成功率为95.7%(22/23),室早组(28例)成功率为92.9%(26/28)。窦性心律状态下,消融成功靶点电压室速组低于室早组[(1.0±0.9)mV对(1.8±1.6)mv,P=0.045];心律失常发作时,室速组和室早组靶点电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消融靶点领先体表QRS时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0.8±4.0)ms对(39.2±3.6)ms,P=0.180]。室速组[19/23,(0.9±0.6)mV]起源点EA位于低电压区比例高于室早组[14/28,(1.0±0.8)m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2.6%对50%,P=0.031]。室速组心室激动前10rns斜率(dV/dt)小于室早组(O.9±0.7对1.7±1.1,P=0.010)。室速组EA到BO时限(EA—BO)长于室早组[(14.3±6.0)璐对(10.2±4.3)瞄,P=0.044]。室速组需要≥2次扩大消融范围病例多于室早组(11/23对6/28,P=0.034)。结论非持续性室速起源点初始除极速率慢于室早,EA.BO时限较长且需更广泛消融。RVOT起源室早和非持续性室速好发于心室低电压区(0.5~1.5mV),非持续性室速为著。心室低电压区常位于RVOT-肺动脉过渡区域,RVOT局部电压标测有助于室速和室早起源点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心室流出道 室性早搏 室性心动过速 非接触式 电压标测
原文传递
四维自动左房定量技术评估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左心房纤维化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旭倩 苗雅敬 +5 位作者 周虹 韩高洁 王静 仝巧立 张胜男 尹洪宁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995-1001,共7页
目的:应用四维自动左房定量(4D Auto LAQ)技术评估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左心房纤维化程度。方法:纳入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行经导管射频消融术的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60例。根据基质电压标测中低电压区占左心房面积比... 目的:应用四维自动左房定量(4D Auto LAQ)技术评估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左心房纤维化程度。方法:纳入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行经导管射频消融术的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60例。根据基质电压标测中低电压区占左心房面积比将患者分组(轻度组<5%,中度组5%~20%,重度组>20%),分别比较各组一般临床资料、常规超声心动图指标、左心房应变等参数,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获取与低电压面积相关的预测因素,并通过ROC曲线计算预测左心房纤维化准确性最高的参数及其截断值。结果:60例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轻度低电压组22例,中度低电压组20例和重度低电压组18例,三组间性别、CHA2DS2-VASc评分、二尖瓣口舒张早期血流峰值速度/二尖瓣环舒张早期平均峰值运动速度(E/e′)、左心房前后径(LAD)、左心房容积指数(LAVI)、左心房最大容积(LAVmax)、左心房最小容积(LAVmin)、左心房总排空分数(LAEF)、左心房储蓄期长轴应变(LASr)、左心房储蓄期环形应变(LASr-c)、左心房心肌做功(LA MW、LA MW-c)、左心房僵硬度(LA stiffness、LA stiffness-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LASr与低电压面积相关性最高( rs=-0.814, P<0.001)。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CHA2DS2-VASc评分、LAD、LAVI、LAVmax、LAVmin、LAEF、LASr、LASr-c、LA MW、LA MW-c、LA stiffness、LA stiffness-c是低电压面积的预测因素(均 P<0.05),其中LA stiffness准确性最高,ROC曲线下面积为0.952,其判断重度低电压的截断值为1.15,敏感性94.4%,特异性83.3%。 结论:4D Auto LAQ技术可以术前评估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左心房纤维化程度,其中LA stiffness与基质电压标测相关性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持续性心房颤动 四维自动左房定量 左心房应变 电压标测
原文传递
Low leakage 3×VDD-tolerant ESD detection circuit without deep N-well in a standard 90-nm low-voltage CMOS process 被引量:3
14
作者 YANG ZhaoNian LIU HongXia WANG ShuLong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3年第8期2046-2051,共6页
A new low leakage 3×VDD-tolerant electrostatic discharge(ESD)detection circuit using only low-voltage device without deep N-well is proposed in a standard 90-nm 1.2-V CMOS process.Stacked-transistors technique is... A new low leakage 3×VDD-tolerant electrostatic discharge(ESD)detection circuit using only low-voltage device without deep N-well is proposed in a standard 90-nm 1.2-V CMOS process.Stacked-transistors technique is adopted to sustain high-voltage stress and reduce leakage current.No NMOSFET operates in high voltage range and it is unnecessary to use any deep N-well.The proposed detection circuit can generate a 38 mA current to turn on the substrate triggered silicon-controlled rectifier(STSCR)under the ESD stress.Under normal operating conditions,all the devices are free from over-stress voltage threat.The leakage current is 88 nA under 3×VDD bias at 25°C.The simulation result shows the circuit can be successfully used for 3×VDD-tolerant I/O buff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tection circuit electrostatic discharge(ESD) leakage current over-stress voltage stacked-transistors
原文传递
Advanced Fiber-Optic Acoustic Sensors 被引量:7
15
作者 Joao G. V. TEIXEIRA Ivo T. LEITE +1 位作者 Susana SILVA Orlando FRAZAO 《Photonic Sensors》 SCIE EI CAS 2014年第3期198-208,共11页
Acoustic sensing is nowadays a very demanding field 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modern society, with applications spanning from structural health monitoring to medical imaging. Fiber-optics can bring many advanta... Acoustic sensing is nowadays a very demanding field 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modern society, with applications spanning from structural health monitoring to medical imaging. Fiber-optics can bring many advantages to this field, and fiber-optic acoustic sensors show already performance levels capable of competing with the standard sensors based on piezoelectric transducers. This review presents the recent advances in the field of fiber-optic dynamic strain sensing, particularly for acoustic detection. Three dominant technologies are identified - fiber Bragg gratings, interferometric Mach-Zehnder, and Fabry-Perot configurations - and their recent developments are summariz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oustic sensors fiber optics optical fiber sensor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