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头针接力刺法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及运动诱发电位的影响 被引量:9
1
作者 蔡超群 刘晓瑜 +3 位作者 郑庆丹 肖科金 高兆玉 朱胜华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0年第24期2658-2662,共5页
目的观察电头针接力刺法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及运动诱发电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2月湖南省岳阳市中医院诊治的120例脑卒中恢复期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颅磁组40例、电针... 目的观察电头针接力刺法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及运动诱发电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2月湖南省岳阳市中医院诊治的120例脑卒中恢复期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颅磁组40例、电针组40例和联合组40例。3组均接受常规药物和康复治疗,颅磁组增加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电针组增加电头针接力刺法治疗,联合组则采取电头针接力刺法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3组均治疗2周。检测3组治疗前后拇短展肌运动诱发电位相关指标和评定康复各项评分,并统计3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3组治疗后运动诱发电位皮质潜伏期(MEPL)和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较治疗前明显缩短(P均<0.05),运动诱发电位波幅(MEPA)明显增大(P均<0.05);颅磁组和电针组治疗后MEPL、CMCT和MEP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联合组治疗后拇短展肌运动诱发电位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颅磁组和电针组(P均<0.05)。3组治疗后MI、Fugl-Meyer和Barthel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均<0.05),颅磁组与电针组治疗后各项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联合组治疗后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颅磁组与电针组(P均<0.05)。联合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颅磁组和电针组(P均<0.05)。结论电头针接力刺法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可有效缩短卒中后患者拇短展肌运动诱发电位潜伏期和增大波幅,缩短中枢运动传导时间,改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可作为一种切实可行的改善上肢运动障碍传统中医和现代技术结合方案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头针接力刺法 低频重复经颅磁 卒中 上肢运动功能 运动诱发电位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