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磁场对电子回旋共振中和器等离子体与电子引出影响的数值模拟
1
作者
罗凌峰
杨涓
+2 位作者
耿海
吴先明
牟浩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181-189,共9页
10 cm电子回旋共振离子推力器(ECRIT)的ECR中和器是关键部件,其内部磁场是影响中和器性能的重要因素.磁场的均匀性和磁阱位置是磁场特征的重要表现,制约等离子体与电势的分布规律、电子引出过程及中和器性能.本文分别建立磁场均匀性低...
10 cm电子回旋共振离子推力器(ECRIT)的ECR中和器是关键部件,其内部磁场是影响中和器性能的重要因素.磁场的均匀性和磁阱位置是磁场特征的重要表现,制约等离子体与电势的分布规律、电子引出过程及中和器性能.本文分别建立磁场均匀性低、磁阱位于电子引出孔上游和磁场均匀性高、磁阱位于电子引出孔下游的ECR中和器PIC/MCC模型,在给定参数条件下,开展等离子体和电势分布规律及电子引出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并分析其对中和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磁场均匀性高、磁阱位于电子引出孔下游时,中和器内整体电势分布较均匀,电子容易朝磁阱区迁移,低引出电势引出高电子束流,其性能高于磁场均匀性低、磁阱内置的中和器.研究工作将为发展高性能的ECR中和器奠定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
回旋共振
中和
器
PIC/MCC模拟
电子
引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不同磁路下微型ECR中和器电子引出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
2
2
作者
夏旭
杨涓
+4 位作者
耿海
吴先明
付瑜亮
牟浩
谈人玮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58-166,共9页
电子回旋共振(ECR)中和器是微型ECR离子推力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引出的电子用于中和ECR离子源的离子束流,避免了航天器表面电荷堆积,并且电子引出性能对推力器的整体性能起着重要作用.为了分析影响微型ECR中和器电子引出的因素,本文建...
电子回旋共振(ECR)中和器是微型ECR离子推力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引出的电子用于中和ECR离子源的离子束流,避免了航天器表面电荷堆积,并且电子引出性能对推力器的整体性能起着重要作用.为了分析影响微型ECR中和器电子引出的因素,本文建立了二维轴对称PIC/MCC计算模型,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不同磁路结构对中和器的电子引出,及不同腔体长度对壁面电流损失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ECR区位置和引出孔附近磁场构型对中和器的电子引出性能至关重要.当ECR区位于天线上游,电子在迁移扩散中易损失,并且电子跨过引出孔前电势阱所需的能量更高.如果更多磁力线平行通过引出孔,中和器引出相同电子电流所需电压较小.当ECR区被天线切割或位于下游时,电子更易沿磁力线迁移到引出孔附近,从而降低了收集板电压.研究了同一磁路结构下不同腔体长度对电子引出的影响,发现增加腔体长度,使得更多平行轴线的磁力线通过引出孔从而避免电子损失在引出板表面,增加了引出电子电流.研究结果有助于设计合理的中和器磁路和腔体尺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
回旋共振
中和
器
粒子模拟
磁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宽束冷阴极离子源的工作特性研究
被引量:
6
3
作者
徐均琪
杭凌侠
+2 位作者
弥谦
严一心
董网妮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66-270,共5页
介绍了一种用于离子束辅助沉积光学薄膜的改进的宽束冷阴极离子源,详细叙述了该源的工作原理和放电过程,并对离子源的工作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这种离子源可以在4.5×10-3Pa的高真空度下长期稳定工作,在4.5×10-3Pa^9.7...
介绍了一种用于离子束辅助沉积光学薄膜的改进的宽束冷阴极离子源,详细叙述了该源的工作原理和放电过程,并对离子源的工作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这种离子源可以在4.5×10-3Pa的高真空度下长期稳定工作,在4.5×10-3Pa^9.7×10-3Pa的真空度范围内,离子源的放电电压为400 V^1200 V。采用法拉第筒测试的离子束流密度约为0.5 mA/cm2~2.5 mA/cm2。五栅网测试的离子能量表明,当放电电压650 V时,离子能量为600 eV^1600 eV,其值大小随引出电压不同呈线性变化,离子平均初始动能约为480 eV。该离子源具有较大的离子束发散角,在±20°的范围内,可以得到相当均匀的离子密度,离子束发散角可以达到±40°以上。在本文述及的离子源中,我们设计了电子中和器,消除了离子源在真空室内的打火现象,中和器的电子发射能力取决于灯丝电流和负偏压大小,但负偏压的影响更为显著。了解和掌握离子源的这些工作特性和参数,可以方便对镀膜过程的微观环境(离子密度、离子能量等)进行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源
离子束辅助沉积(IBAD)
离子束流密度
离子能量
电子中和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磁场对电子回旋共振中和器等离子体与电子引出影响的数值模拟
1
作者
罗凌峰
杨涓
耿海
吴先明
牟浩
机构
西北工业大学航天学院
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
出处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181-189,共9页
文摘
10 cm电子回旋共振离子推力器(ECRIT)的ECR中和器是关键部件,其内部磁场是影响中和器性能的重要因素.磁场的均匀性和磁阱位置是磁场特征的重要表现,制约等离子体与电势的分布规律、电子引出过程及中和器性能.本文分别建立磁场均匀性低、磁阱位于电子引出孔上游和磁场均匀性高、磁阱位于电子引出孔下游的ECR中和器PIC/MCC模型,在给定参数条件下,开展等离子体和电势分布规律及电子引出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并分析其对中和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磁场均匀性高、磁阱位于电子引出孔下游时,中和器内整体电势分布较均匀,电子容易朝磁阱区迁移,低引出电势引出高电子束流,其性能高于磁场均匀性低、磁阱内置的中和器.研究工作将为发展高性能的ECR中和器奠定重要基础.
关键词
电子
回旋共振
中和
器
PIC/MCC模拟
电子
引出
Keywords
electron cyclotron resonance neutralizer
PIC/MCC simulation
electron extraction
分类号
V439.1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磁路下微型ECR中和器电子引出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
2
2
作者
夏旭
杨涓
耿海
吴先明
付瑜亮
牟浩
谈人玮
机构
西北工业大学航天学院
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
出处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58-166,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11875222)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批准号:2020YFC2201000)资助的课题。
文摘
电子回旋共振(ECR)中和器是微型ECR离子推力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引出的电子用于中和ECR离子源的离子束流,避免了航天器表面电荷堆积,并且电子引出性能对推力器的整体性能起着重要作用.为了分析影响微型ECR中和器电子引出的因素,本文建立了二维轴对称PIC/MCC计算模型,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不同磁路结构对中和器的电子引出,及不同腔体长度对壁面电流损失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ECR区位置和引出孔附近磁场构型对中和器的电子引出性能至关重要.当ECR区位于天线上游,电子在迁移扩散中易损失,并且电子跨过引出孔前电势阱所需的能量更高.如果更多磁力线平行通过引出孔,中和器引出相同电子电流所需电压较小.当ECR区被天线切割或位于下游时,电子更易沿磁力线迁移到引出孔附近,从而降低了收集板电压.研究了同一磁路结构下不同腔体长度对电子引出的影响,发现增加腔体长度,使得更多平行轴线的磁力线通过引出孔从而避免电子损失在引出板表面,增加了引出电子电流.研究结果有助于设计合理的中和器磁路和腔体尺寸.
关键词
电子
回旋共振
中和
器
粒子模拟
磁路
Keywords
electron cyclotron resonance neutralizer
particle-in-cell with Monte Carlo collision simulation
magnetic circuit
分类号
V439.1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宽束冷阴极离子源的工作特性研究
被引量:
6
3
作者
徐均琪
杭凌侠
弥谦
严一心
董网妮
机构
西安工业大学陕西省薄膜技术与光学检测重点实验室
出处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66-270,共5页
基金
教育部重点科技项目(No.101-050502)
陕西省基金项目(No.05JK222)
陕西省薄膜技术与光学检测重点实验室基金(No.ZSKJ200401)
文摘
介绍了一种用于离子束辅助沉积光学薄膜的改进的宽束冷阴极离子源,详细叙述了该源的工作原理和放电过程,并对离子源的工作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这种离子源可以在4.5×10-3Pa的高真空度下长期稳定工作,在4.5×10-3Pa^9.7×10-3Pa的真空度范围内,离子源的放电电压为400 V^1200 V。采用法拉第筒测试的离子束流密度约为0.5 mA/cm2~2.5 mA/cm2。五栅网测试的离子能量表明,当放电电压650 V时,离子能量为600 eV^1600 eV,其值大小随引出电压不同呈线性变化,离子平均初始动能约为480 eV。该离子源具有较大的离子束发散角,在±20°的范围内,可以得到相当均匀的离子密度,离子束发散角可以达到±40°以上。在本文述及的离子源中,我们设计了电子中和器,消除了离子源在真空室内的打火现象,中和器的电子发射能力取决于灯丝电流和负偏压大小,但负偏压的影响更为显著。了解和掌握离子源的这些工作特性和参数,可以方便对镀膜过程的微观环境(离子密度、离子能量等)进行控制。
关键词
离子源
离子束辅助沉积(IBAD)
离子束流密度
离子能量
电子中和器
Keywords
Ion beam source, Ion beam assisted deposition(IBAD), Ion beam density, Ion energy, Electron neutralizer
分类号
O484.5 [理学—固体物理]
O434.14 [机械工程—光学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磁场对电子回旋共振中和器等离子体与电子引出影响的数值模拟
罗凌峰
杨涓
耿海
吴先明
牟浩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不同磁路下微型ECR中和器电子引出的模拟研究
夏旭
杨涓
耿海
吴先明
付瑜亮
牟浩
谈人玮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宽束冷阴极离子源的工作特性研究
徐均琪
杭凌侠
弥谦
严一心
董网妮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