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线粒体酶复合物Ⅰ核心亚基缺陷与儿童心肌病 被引量:1
1
作者 张雅雯 桂永浩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904-908,共5页
线粒体心肌病是心肌供能的氧化呼吸链基因缺陷导致的心肌组织结构和(或)功能异常。据报道,线粒体病的患儿出现心肌病表现的概率约为17%,且这类患儿的病死率也在显著增加。
关键词 线粒体心肌病 电子传递复合物ⅰ 基因缺陷
原文传递
亚低温对急性颅脑创伤大鼠线粒体呼吸链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王琴 黄慧玲 +2 位作者 刘锐 蔡英 胡可琼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524-526,共3页
目的:观察亚低温对急性颅脑创伤(TBI)大鼠脑组织线粒体呼吸链酶活性的影响。方法:将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常温TBI组和亚低温TBI组,制作中度脑创伤模型。亚低温组伤后给予6h亚低温治疗(31℃~33℃)后复温,实验动物于伤后24h处... 目的:观察亚低温对急性颅脑创伤(TBI)大鼠脑组织线粒体呼吸链酶活性的影响。方法:将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常温TBI组和亚低温TBI组,制作中度脑创伤模型。亚低温组伤后给予6h亚低温治疗(31℃~33℃)后复温,实验动物于伤后24h处死,取出左侧受伤大脑,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提取线粒体,JanusgreenB染色光镜下观察线粒体活性,电镜鉴定其纯度,生化方法测定线粒体琥珀酸脱氢酶(SDH)、细胞色素C氧化酶(CCO)以及还原型烟酰胺二核苷酸(NADH)活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常温TBI组线粒体呼吸链酶活性均下降(P<0.05);亚低温TBI组SDH活性(16.09±5.58)保持正常;与亚低温TBI组比较,常温TBI组SDH酶活性(3.46±1.82)降低(P<0.05),而CCO和NADH酶活性没有显著变化。结论:颅脑创伤后线粒体功能受损,酶活性有所下降,伤后亚低温治疗有助于维持线粒体琥珀酸脱氢酶活性,减少继发能量损失,保护脑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低温 人工 线粒体 电子传递复合物ⅰ 琥珀酸脱氢酶 电子传递复合物 大鼠 Sprague-Dawley
下载PDF
蠕虫NADH-延胡索酸还原酶模型优化及沃特曼内酯F的活性评价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原 刘文财 +2 位作者 孙文龙 董悦生 阎浩林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 CSCD 2012年第4期276-280,共5页
目的优化蠕虫NADH-延胡索酸还原酶及哺乳动物NADH氧化酶的高通量筛选模型,评价沃特曼内酯F的活性及选择性。方法提取猪蛔虫和猪心线粒体,对温度、pH、NADH浓度和线粒体浓度等参数进行优化,确定最适宜反应条件。在最佳反应条件下测定沃... 目的优化蠕虫NADH-延胡索酸还原酶及哺乳动物NADH氧化酶的高通量筛选模型,评价沃特曼内酯F的活性及选择性。方法提取猪蛔虫和猪心线粒体,对温度、pH、NADH浓度和线粒体浓度等参数进行优化,确定最适宜反应条件。在最佳反应条件下测定沃特曼内酯F对猪蛔虫NADH-延胡索酸还原酶和猪心NADH氧化酶的抑制活性。结果猪蛔虫NADH-延胡索酸还原酶最佳反应条件为37℃,pH 6.5,NADH浓度为0.18 mmol/L,线粒体浓度为0.025 g/L。沃特曼内酯F的IC_(50)为5.0 nmol/L:对于猪心NADH氧化酶的IC_(50)大于6.2μmol/L。结论沃特曼内酯F是一种选择性猪蛔虫NADH-延胡索酸还原酶的抑制剂,抑制活性达到了nmol/L级,具有成为新型抗蠕虫药物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蠕虫药 电子传递复合物ⅰ NADH氧化酶 沃特曼内酯F
下载PDF
地氟烷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时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兵 魏霞 +3 位作者 李文志 崔晓光 周华成 潘鹏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65-368,共4页
目的 评价地氟烷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时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活性的影响,以探讨其脑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40只,体重250~300g,随机分为4组(n=10):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1.0MAC地氟烷组(D1.0组... 目的 评价地氟烷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时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活性的影响,以探讨其脑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40只,体重250~300g,随机分为4组(n=10):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1.0MAC地氟烷组(D1.0组)和1.5MAC地氟烷组(D1.5组)。采用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D1.0组和D1.5组缺血前分别吸入1.0MAC和1.5MAC地氟烷40min。再灌注4h时,迅速断头取前脑,密度梯度离心,分离线粒体,分光光度计法测定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Ⅰ+Ⅲ、Ⅱ+Ⅲ和Ⅳ的活性,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线粒体病理学结果。结果 与S组比较,I/R组复合体Ⅰ+Ⅲ和Ⅳ的活性降低(P〈0.05);与I/R组比较,D1.0组和D1.5组复合体Ⅰ+Ⅲ和Ⅳ的活性升高(P〈0.05);各组复合体Ⅱ+Ⅲ、D1.0组及D1.5组复合体Ⅲ+Ⅲ和Ⅳ的活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脑缺血再灌注后,线粒体体积增大、基质电子密度降低、嵴间隙增宽、破裂、膜崩解;D1.0组和D1.5组线粒体超微结构改变不明显。结论地氟烷可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与提高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Ⅰ+Ⅲ和Ⅳ的活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药 吸入 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 线粒体 电子传递复合物ⅰ 电子传递 复合物 电子传递复合物 电子传递复合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