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再造手指控制的电子假手 被引量:5
1
作者 陈中伟 陈峥嵘 胡天培 《中国创伤骨科杂志》 CSCD 1999年第1期28-30,共3页
目的 将二足趾移植于前臂残端再造手指,利用再造手指控制多自由度电子假手治疗前臂部分缺失。方法 患者女性,19岁,右手及腕部在工作中不慎被机器碾碎,于腕上8cm行前臂截肢。取患者左足第二趾移植于前臂残端再造手指。移植术后二月,患者... 目的 将二足趾移植于前臂残端再造手指,利用再造手指控制多自由度电子假手治疗前臂部分缺失。方法 患者女性,19岁,右手及腕部在工作中不慎被机器碾碎,于腕上8cm行前臂截肢。取患者左足第二趾移植于前臂残端再造手指。移植术后二月,患者转入康复中心接受进一步康复训练。包括:①调整承重训练;②重量敏感性测试与训练;③手的稳定度测试与训练;④再造手指的控制能力测试与训练。结果 移植足趾存活良好。经过康复训练再造手指功能良好。指令控制测试中电子假手的准确度为100%。再造手指不仅能够准确地控制单自由度电子假手完成手指伸屈,而且能够精确地操纵三自由度电子假手完成假手手指的屈伸,以及腕关节的屈曲、背伸、旋前、旋后,有助于日常生活自理。结论 通过移植足趾于前臂残端,可以使电子假手达到100%的准确度。作者的报告为提高多自由度电子假手的控制准确度、减少误动作提供了有用的途径和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造手指 电子假手 再造手指控制的电子假手 前臂部分缺失
下载PDF
手臂残端再造“指”控制的电子假手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胡天培 王森章 +4 位作者 刘国庆 徐正松 阿孜古丽.牙会甫 陈中伟 陈峥嵘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42-146,共5页
本研究试图用显微外科技术移植足趾于手臂残端,以操纵电子假手实现准确的控制。这在国际上没有先例。实践证明,再造“指”作为控制信号源,从根本上改变原有的模式,已在首例残肢者身上试用获得成功。为多自由度电子假手的准确控制提... 本研究试图用显微外科技术移植足趾于手臂残端,以操纵电子假手实现准确的控制。这在国际上没有先例。实践证明,再造“指”作为控制信号源,从根本上改变原有的模式,已在首例残肢者身上试用获得成功。为多自由度电子假手的准确控制提出了新方法,开辟了在假肢研究中医学与工程学紧密结合的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臂残端的再造指控制 电子假手
下载PDF
神经束内微电极的发展与电子假手 被引量:1
3
作者 郑修军 陈中伟 陈统一 《国外医学(骨科学分册)》 2002年第1期15-17,共3页
目前电子假手使用的最大障碍在于不能选择有效的信息源对其控制。神经束内微电极的发展使研究者不仅能够对周围神经和肌肉进行电刺激,而且能够选择性记录由于感觉刺激或自主运动引起的神经电活动。通过对这些神经电信号进行放大识别后,... 目前电子假手使用的最大障碍在于不能选择有效的信息源对其控制。神经束内微电极的发展使研究者不仅能够对周围神经和肌肉进行电刺激,而且能够选择性记录由于感觉刺激或自主运动引起的神经电活动。通过对这些神经电信号进行放大识别后,实施对电子假手的实时控制,并应用残肢感受器的感觉信息作为反馈信息,将极大地提高假手运动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假手 神经束微电极 周围神经 神经电极 发展
下载PDF
电子假手控制信息源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郑修军 张键 +1 位作者 陈中伟 陈统一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期58-61,共4页
关键词 电子假手 研究进展 信息源控制
原文传递
手臂残端再造指控制的电子假手研究取得突破
5
《中国科学基金》 CSCD 1997年第2期137-138,共2页
据有关部门统计,全世界残肢者达数千万,我国逾七百万。为造福残肢者,近半个世纪以来假肢不断改进。目前世界范围商品化的各类假肢已不下千余种,其中肌电控制假手给上肢残肢者带来很大希望。自1948年肌电控制假手问世以来,这类假手在国... 据有关部门统计,全世界残肢者达数千万,我国逾七百万。为造福残肢者,近半个世纪以来假肢不断改进。目前世界范围商品化的各类假肢已不下千余种,其中肌电控制假手给上肢残肢者带来很大希望。自1948年肌电控制假手问世以来,这类假手在国内外已大量推广,著名的德国OTTO BOCK假肢公司的产品,已行销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但价格较昂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臂残端再造 电子假手 多自由度 肌电控制 指控制
原文传递
纵行神经束内电极与周围神经生物相容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郑修军 张键 +4 位作者 陈中伟 陈统一 胡天培 斯杨 张晓文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4期2152-2157,共6页
目的 研究纵行神经束内电极长期植入家兔坐骨神经神经束中的生物相容性 ,并探讨应用纵行神经束内电极记录的周围神经束的信号对电子假手控制的可能性。方法 将纵行神经束内电极长期植入 12只新西兰大白兔坐骨神经的神经束内 ,分别作... 目的 研究纵行神经束内电极长期植入家兔坐骨神经神经束中的生物相容性 ,并探讨应用纵行神经束内电极记录的周围神经束的信号对电子假手控制的可能性。方法 将纵行神经束内电极长期植入 12只新西兰大白兔坐骨神经的神经束内 ,分别作为记录和刺激电极 ,通过经颅刺激系统 ,在术后不同时间记录运动诱发电位 (MEP)和皮层体感诱发电位 (CSEP) ,观察电极长期植入神经束内所记录到的信号的变化 ;术后 6个月信号记录结束后 ,取电极植入处的神经束进行组织学检查 ,了解电极对神经束的影响。然后 ,将纵行神经束内电极植入一名前臂残肢志愿受试者残肢的三条主要神经的神经束中 ,记录志愿受试者在意识控制中完成不同手的动作时的信号 ,并将其应用于电子假肢的实时控制。结果 不同时间记录的MEP和CSEP潜伏期间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 (方差分析 ,均P <0 .0 0 1)。经组间比较 ,MEP和CSEP的潜伏期在术后 1个月内无明显变化 ,以后明显延长 ,但 3个月以后趋于稳定 ;不同时间记录的MEP峰间波幅间的差异有显著意义 (方差分析 ,P <0 0 0 1)。经组间比较 ,在术后 1个月内变化不明显 ,以后明显降低 ,3个月后又趋于平稳。不同时间记录的CSEP峰间波幅虽然随时间延长有下降的趋势 ,但其间的差异无显著意义 (方差分析 ,P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行神经束内电极 周围神经 生物相容性 实验研究 信息源 电子假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