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子助行仪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和步行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8
1
作者 李奎 李鑫 +5 位作者 吴丹丽 陈培荣 沈鲁希 马晓丹 郑雅丹 唐志明 《中国康复》 2019年第12期619-622,共4页
目的:探讨电子助行仪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和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患者均进行常规运动治疗,对照组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分别佩戴动态踝足矫形器和电子助行仪进行训练。治疗前后采用Berg平... 目的:探讨电子助行仪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和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患者均进行常规运动治疗,对照组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分别佩戴动态踝足矫形器和电子助行仪进行训练。治疗前后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和10m最大步行速度(10m MWS)对患者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前,佩戴装备后,2组患者组内比较,10m MWS较未佩戴装备时均明显提高(均P<0.05)。治疗2周后,无论是否佩戴装备,2组患者BBS评分及10m MWS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均P<0.05);未佩戴装备时,观察组10m MWS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1)。结论:佩戴踝足矫形器或电子助行仪均能改脑卒中患者的平衡功能,但电子助行仪在提高患者步行速度方面效果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电子助行仪 功能性电刺激 动态踝足矫形器 平衡
下载PDF
电子助行仪联合四肢联动功能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步行能力及跌倒风险的影响
2
作者 孙建淼 李庆 +1 位作者 张孟利 吴琳娜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2年第24期136-139,共4页
目的 探究电子助行仪联合四肢联动功能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步行能力和跌倒风险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98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观察组采用电子助行仪联合四肢... 目的 探究电子助行仪联合四肢联动功能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步行能力和跌倒风险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98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观察组采用电子助行仪联合四肢联动功能训练,对照组采用常规方式训练。比较两组的10 m最大步行速度(10 mMWS)、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跌倒风险及平均跌倒次数。结果 治疗前,两组的10 mMW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10 mMWS大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下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下肢FMA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BBS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Morse跌倒评估量表(MF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MF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两组的跌倒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周、1个月后,两组的跌倒次数均显著少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子助行仪联合四肢联动功能训练能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的步行能力,降低跌倒风险,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助行仪 四肢联动功能训练 脑卒中 能力 跌倒风险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