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电子结构数据拟合H_2分子的电子壳模型势函数参数
1
作者 王逊 刘艳侠 +3 位作者 王月华 马振宁 单亚拿 王景禹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F06期35-39,共5页
电子壳模型势函数在离子晶体的原子级计算机模拟中有广泛应用,其势参数主要通过拟合晶体的实验数据或电子结构数据得到.提出了通过拟合双原子分子的量子化学从头计算电子结构数据来获得该势函数的方法,并由H2分子的电子结构数据建立了H... 电子壳模型势函数在离子晶体的原子级计算机模拟中有广泛应用,其势参数主要通过拟合晶体的实验数据或电子结构数据得到.提出了通过拟合双原子分子的量子化学从头计算电子结构数据来获得该势函数的方法,并由H2分子的电子结构数据建立了H原子间的电子壳模型势函数.此外,还应用该势函数对H2+分子离子进行了计算.该势函数拟合方案更适合于共价键型的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壳模型 参数拟合 共价键 H2分子
原文传递
铝原子簇上化学吸附的尺度效应及其理论模型
2
作者 李林峰 顾宪章 +2 位作者 曹轩 廖沐真 吴国是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376-382,共7页
对铝原子簇Al_n(n=1~10,12,13)已报导过的理论预测几何构型进行合理选择,用量子化学CNDO/2法研究了单分子一氧化碳在这些簇上取不同吸附位形时的吸附作用。结果表明吸附强度随簇尺度的变化呈“幻数”特性:Al_2、Al_6、Al_(12)簇具有特... 对铝原子簇Al_n(n=1~10,12,13)已报导过的理论预测几何构型进行合理选择,用量子化学CNDO/2法研究了单分子一氧化碳在这些簇上取不同吸附位形时的吸附作用。结果表明吸附强度随簇尺度的变化呈“幻数”特性:Al_2、Al_6、Al_(12)簇具有特别高的吸附能,与实验观测结果相符。采用作者建议的推广电子壳模型可合理解释这一尺度效应。对Al_(12)和Al_(13)簇电子结构的分析进一步支持了壳模型的观点。随着簇的增大,尺度效应逐步减弱并趋向于体相铝的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原子簇 吸附 电子壳模型
下载PDF
LiNbO_3晶体点缺陷形成能的经验途径计算 被引量:2
3
作者 冯少新 李宝会 +3 位作者 杨智 金庆华 郭振亚 丁大同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83-288,共6页
基于通过经验参数化方法确定的铌酸锂晶体内离子间互作用势参数,计算了该晶体中点缺陷的形成能,由此判断锂Frenkel对是化学计量比铌酸锂晶体中的本征缺陷,锂空位模型为描述一致熔化组分铌酸锂晶体中点缺陷的主导类型.
关键词 铌酸锂 电子模型 点缺陷形成能 经验途径计算
下载PDF
碱土氟化物中离子间相互作用势经验参数的确定 被引量:2
4
作者 冯少新 金庆华 +2 位作者 郭振亚 李宝会 丁大同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1期1811-1817,共7页
描述离子间非Coulomb短程互作用势的函数形式确定后,即可据此讨论离子晶体的一系列物理性质,势函数中出现的参数通过与实验数据的拟合而确定.基于电子壳模型对CaF2,SrF2,BaF2离子晶体的讨论中,强调电子壳电量... 描述离子间非Coulomb短程互作用势的函数形式确定后,即可据此讨论离子晶体的一系列物理性质,势函数中出现的参数通过与实验数据的拟合而确定.基于电子壳模型对CaF2,SrF2,BaF2离子晶体的讨论中,强调电子壳电量应一律取负值的基本前提,以经验参数化方法拟合势参数时注意引用近期实验数据.将F离子电量调整为097e之后,重新获得的模型参数集与上述碱土氟化物晶格形成能、弹性常数、长光学横波频率、Raman频率,以及极化率实验数据,有较满意的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壳模型 碱土氟化物 离子晶体 相互作用势
原文传递
Determination of the ^(25)Mg(p,γ)^(26)Al resonance strength at E_(c.m.)=58 keV via shell model calculation
5
作者 LI ZhiHong SU Jun +5 位作者 LI YunJu GUO Bing LI ErTao WANG YouBao YAN ShengQuan LIU WeiPing 《Science China(Physics,Mechanics & Astronom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8期39-42,共4页
The observation of 26Al is an useful tool for γ-ray astronomy and in studies of galactic chemical evolution. The most likely mechanism for 26Al nucleosynthesis is in the hydrogen burning MgAI cycle, and the 26Al prod... The observation of 26Al is an useful tool for γ-ray astronomy and in studies of galactic chemical evolution. The most likely mechanism for 26Al nucleosynthesis is in the hydrogen burning MgAI cycle, and the 26Al production reaction 25Mg(p, γ)26Al at the important temperature range below T = 0.2 GK is still not well known. The spectroscopic factor of 58 keV resonance level in 26Al is determined with shell model calculation and then used to deduce the resonance strength of the 25Mg(p, γ)26Al reaction. The result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the future 25Mg(p, γ)26Al direct measurement at Jinping underground laborato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ray astronomy astrophysical reaction rate spectroscopic factor resonance strength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