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术在诊治结直肠癌肝转移中的作用
1
作者 肖亮 施健 谢渭芬 《胃肠病学》 2006年第2期113-115,共3页
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复发率高达50%.常见转移部位为肝脏(40%~50%)、肺(25%~30%)、骨和脑。对于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手术是目前唯一有效的治疗措施.可将5年生存率提高至约40%。以往多采用检测癌胚抗原(... 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复发率高达50%.常见转移部位为肝脏(40%~50%)、肺(25%~30%)、骨和脑。对于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手术是目前唯一有效的治疗措施.可将5年生存率提高至约40%。以往多采用检测癌胚抗原(CEA)、行B超、CT和结肠镜检查等对结直肠癌术后患者进行随访。如发现孤立性肝转移灶,还需行胸腹部CT检查以判断是否存在肝外病灶和评估手术的可行性。但是,尽管已采取上述一系列措施,仍有不少具手术适应证的患者因在术中发现其他转移灶而终止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发射断层成像 结直肠癌 肝转移灶 氟脱氧葡萄糖 癌胚抗原(CEA) 适应证 腹部CT检查 消化道恶性肿瘤 诊治 后患者
下载PDF
头颅磁共振成像、视频脑电图、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术对癫痫致痫灶的定位评估 被引量:12
2
作者 张亚平 冯兆海 +3 位作者 尼鲁帕尔.沙丰 王雪君 匡俊鑫 韩登峰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0年第4期227-228,共2页
目的:探讨头颅磁共振成像(MRI)、视频脑电图(VEEG)、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术(PET)对癫痫致痫灶的定位评估。方法:接受手术治疗切除致痫灶的癫痫患者73例纳入研究,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头颅VEEG、MRI、PET检查,比较3种检查方法术前定位与术中... 目的:探讨头颅磁共振成像(MRI)、视频脑电图(VEEG)、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术(PET)对癫痫致痫灶的定位评估。方法:接受手术治疗切除致痫灶的癫痫患者73例纳入研究,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头颅VEEG、MRI、PET检查,比较3种检查方法术前定位与术中定位的准确性;同时比较两两之间的检出率。结果:本组MRI阴性24例,MRI阳性49例(67%)。VEEG、MRI和PET术前定位与术中定位比较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T阳性率最高。PET与VEEG的诊断一致性高于MRI与VEEG的诊断一致性(P<0.05)。结论:PET对癫痫病灶定位的敏感性高于MRI及VEEG,对于MRI阴性的患者更需要完善PET和VEEG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头颅磁共振成像 电子发射断层成像 视频脑电图
下载PDF
生物三维电子显微学进入全新高速发展时期 被引量:5
3
作者 隋森芳 《生物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28-239,295,共13页
生物三维电子显微学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电子晶体学、单颗粒技术和电子断层成像术,其结构解析对象的尺度范围介于X射线晶体学与光学显微镜之间,适合从蛋白质分子结构到细胞和组织结构的解析。以冷冻电镜技术与三维重构技术为基础的... 生物三维电子显微学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电子晶体学、单颗粒技术和电子断层成像术,其结构解析对象的尺度范围介于X射线晶体学与光学显微镜之间,适合从蛋白质分子结构到细胞和组织结构的解析。以冷冻电镜技术与三维重构技术为基础的低温电子显微学代表了生物电子显微学的前沿。低温单颗粒技术对于高度对称的病毒颗粒的解析最近已达到3.8"分辨率,正在成为解析分子量很大的蛋白质复合体高分辨结构的有效技术手段。低温电子断层成像技术目前对于真核细胞样品的结构解析已达到约40#的分辨率,在今后5年有望达到20$。这样,把X射线晶体学、NMR以及电镜三维重构获得的蛋白质分子及复合体的高分辨率的结构,锚定到较低分辨率的电子断层成像图像中,从而在细胞水平上获得高精确的蛋白质空间定位和原子分辨率的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结构信息。这将成为把分子水平的结构研究与细胞水平的生命活动衔接起来的可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电子显微学 低温电子显微学 电子晶体学 单颗粒技 电子断层成像术
下载PDF
电子显微学在结构生物学研究中的新进展 被引量:12
4
作者 王大能 陈勇 隋森芳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49-456,共8页
电子显微学是结构生物学的重要分支,已经成为一种公认的研究生物大分子、超分子复合体及亚细胞结构的有力手段。本文先回顾了近期电子显微学在技术上的新进展,后概述了生物电子显微学的三个组成部分———电子晶体学,单颗粒技术,电子断... 电子显微学是结构生物学的重要分支,已经成为一种公认的研究生物大分子、超分子复合体及亚细胞结构的有力手段。本文先回顾了近期电子显微学在技术上的新进展,后概述了生物电子显微学的三个组成部分———电子晶体学,单颗粒技术,电子断层成像术的基本原理,技术方法与研究现状。最后,对电子显微学与其他结构生物学研究手段的结合以及电子显微学的未来发展做了简单的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生物学 电子显微学 电子晶体学 单颗粒技 电子断层成像术
下载PDF
比较门控心肌代谢显像等几种不同影像技术测定心室重构参数对室壁瘤患者估测预后的价值 被引量:6
5
作者 魏红星 田丛娜 +9 位作者 王伟学 杨易剑 科雨桐 陆敏杰 张红菊 田月琴 赵世华 张健 张晓丽 刘秀杰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66-370,共5页
目的:本研究以左心室室壁瘤(LVA)患者为研究对象,旨在比较不同影像学技术,包括门控心肌灌注显像、门控心肌代谢显像、心脏磁共振成像(CMR)、超声心动图测定的心室重构参数对左心室室壁瘤患者心原性死亡的预后价值。方法:经心脏磁共振显... 目的:本研究以左心室室壁瘤(LVA)患者为研究对象,旨在比较不同影像学技术,包括门控心肌灌注显像、门控心肌代谢显像、心脏磁共振成像(CMR)、超声心动图测定的心室重构参数对左心室室壁瘤患者心原性死亡的预后价值。方法:经心脏磁共振显像明确诊断的93例左心室室壁瘤患者,在两周内均行锝-甲氧基异丁基异腈(^(90)Tc^m-MIBI)门控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GSPECT)和^(18)F-FDG门控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GPET)、心脏磁共振显像和超声心动图检查。GSPECT和GPET均采用定量门控心肌断层软件(QGS)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容量(EDV)和左心室收缩末期容量(ESV)。心原性死亡为随访终点。结果:平均随访时间(827±294)天,共12例患者发生心原性死亡。单因素Cox逐步回归法分析,超声心动图测定的心功能参数对死亡无预测价值,GSPECT、GPET以及心脏磁共振显像测定的心室重构参数(EDV和ESV)以及GPET测定的LVEF均为预测心原性死亡的独立危险因子。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发现GPET测定的ESV[风险比(HR)1.013,95%可信区间(CI):1.003~1.022,P=0.007]是预测心原性死亡的唯一独立危险因子。以GPET测定的ESV 140 nl或EDV180 ml为界值,ESV<140 ml患者的死亡率明显低于ESV≥140 ml患者的死亡率(7.8%vs 24.1%,χ~2=5.156,P=0.023)。EDV<180 rnl患者的死亡率明显低于EDV≥180 ml患者的死亡率(7.1%vs 21.6%,χ~2=4.26,P=0.03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GPET对左心室室壁瘤患者测定的心室重构参数(ESV),较其他影像学方法有更高的估测预后的价值。左心室室壁瘤患者如果有严重心室重构(ESV≥140 ml),预后差。因此,对左心室室壁瘤患者应该早期采取积极治疗方法,预防、延缓心室重构的发生和发展,而对已经发生严重心室重构的患者,要采取有效治疗手段,改善或者逆转心室重构,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壁瘤 左心室重构 门控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 预后
下载PDF
^(18)F-FDG PET/CT与血清CEA对进展期胃癌新辅助化疗联合手术治疗后转移或复发监测价值 被引量:7
6
作者 张丰坤 周伟娜 +1 位作者 张国建 吴俊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17期2383-2385,共3页
目的探讨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术(PET/CT)显像与血清癌胚抗原(CEA)水平检测对进展期胃癌新辅助化疗联合手术治疗后转移或复发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96例进展期胃癌且行新辅助化疗联合手术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2年以上随访,进... 目的探讨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术(PET/CT)显像与血清癌胚抗原(CEA)水平检测对进展期胃癌新辅助化疗联合手术治疗后转移或复发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96例进展期胃癌且行新辅助化疗联合手术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2年以上随访,进行PET/CT显像与血清CEA水平检测,评价二者对患者治疗后复发或转移的诊断价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纳入研究的96例患者,复发、转移47例,PET/CT联合CEA对复发或转移阳性确诊率及阴性确诊率显著高于单纯PET/CT、血清CE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T/CT联合CEA对复发或转移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著高于单纯PET/CT、血清CE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进展期胃癌新辅助化疗合并手术治疗后采用18 F-FDG PET/CT显像与血清CEA水平检测联合监测,有助于提高化疗后转移或复发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展期胃癌 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 癌胚抗原 复发 转移
下载PDF
18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在胃癌术前分期中应用价值的Meta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崔建新 李婷 +2 位作者 郗洪庆 卫勃 陈凛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5期418-424,共7页
目的系统评价18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18F-FDGPET-CT)对胃癌术前分期的诊断价值。方法通过检索PubMed、EMbase、Coehrane、CBM和CNKI数据库相关文献.根据QUADAS评价量表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价,并采用MetaDisc软件... 目的系统评价18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18F-FDGPET-CT)对胃癌术前分期的诊断价值。方法通过检索PubMed、EMbase、Coehrane、CBM和CNKI数据库相关文献.根据QUADAS评价量表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价,并采用MetaDisc软件对其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等进行合并分析和异质性检验。结果15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合并分析结果显示,18F-FDGPET—CT对胃癌原发灶诊断的敏感度为0.921(95%CI:0.871—0.956),特异度为0.895(95%CI:0.785—0.960),阳性似然比为5.12(95%CI:2.69~9.73),阴性似然比为0.13(95%CI:0.08—0.20),S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520;对局部淋巴结转移诊断的敏感度为0.613(95%CI:O.555-0.668),特异度为0.986(95%CI:0.960~0.997),阳性似然比为11.68(95%CI:5.52—24.73),阴性似然比为0.36(95%CI:0.24~0.55),AUC为0.9343;对远处转移灶诊断的敏感度为0.792(95%CI:0.703~0.865),特异度为0.976(95%CI:0.951~0.990),阳性似然比为16.70(95%CI:9.00~39.97),阴性似然比为0.26(95%CI:0.18—0.39),AUC为0.9454。结论。18F-FDGPET-CT应用于胃癌术前分期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 诊断 前分期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论医用功能影像技术在中医应用中的前景 被引量:5
8
作者 王小莉 王轶蓉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1期105-108,共4页
探究医用功能影像技术应用于中医理论及临床研究的利与弊。通过总结SPECT、PET、f MRI、红外热像技术等医用功能影像技术在中医诊断、针灸等领域的应用概况,分析其在中医理论研究和临床应用中的优势与不足,认为医用功能性医学影像技术... 探究医用功能影像技术应用于中医理论及临床研究的利与弊。通过总结SPECT、PET、f MRI、红外热像技术等医用功能影像技术在中医诊断、针灸等领域的应用概况,分析其在中医理论研究和临床应用中的优势与不足,认为医用功能性医学影像技术可以成为中医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并且为今后更深入地将医用功能影像技术应用于中医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影像技 中医 电子发射断层成像 功能性核磁共振像 红外热像
下载PDF
基于18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的最大标准化摄取值和放射线基线比值与结直肠癌术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4
9
作者 王晓燕 彭贵娟 +3 位作者 张祥松 陈志丰 张冰 李子平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32-237,共6页
目的:探讨18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18F-FDG PET-CT)所测得的原发灶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和肿瘤与正常组织的放射线基线比值(T/N比值)与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 目的:探讨18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18F-FDG PET-CT)所测得的原发灶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和肿瘤与正常组织的放射线基线比值(T/N比值)与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手术治疗的92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行18F-FDG PET-CT检查,分析原发灶SUVmax和T/N比值与临床病理因素间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的方法获得SUVmax、T/N比值及肿瘤最大径预测无瘤生存时间的最佳界值点及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并进一步分析各临床病理因素与预后的关系,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原发灶SUVmax与肿瘤TNM分期、肿瘤部位、肿瘤分化程度及肿瘤最大径有关,而T/N比值只与病理类型有关(均P<0.05)。预测无瘤生存时间(DFS)最佳界值点分别为SUVmax=12.2(灵敏度为67.6%、特异度为63.6%);T/N比值=6.9(灵敏度为51.4%、特异度为74.5%);肿瘤最大径=4.3 cm(灵敏度为56.8%、特异度为80.0%)。单因素预后分析显示,年龄、肿瘤TNM分期、肿瘤部位、肿瘤分化程度、肿瘤最大径、T/N比值及CA125水平与预后有关(P<0.05);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显示,肿瘤TNM分期(P=0.000,OR值=3.98,95% CI:2.12~7.45)、肿瘤部位(P=0.009,OR值=0.43,95% CI:0.23~0.81)、肿瘤分化程度(P=0.001,OR 值=7.52,95% CI:2.12~25.90)及 T/N 比值(P=0.008,OR 值=2.92,95% CI:1.33~6.41)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无瘤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而原发灶SUVmax并不是其独立预后因素。结论在结直肠癌患者术后预后评估中,18F-FDG PET-CT所测得的T/N比值较原发灶SUVmax更具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 18氟-脱氧葡萄糖 最大标准化摄取值 放射线基线比值 预后
原文传递
18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对意外发现结直肠局限性高代谢灶的良恶性病变诊断价值 被引量:4
10
作者 吴国峥 孙达 +2 位作者 陈建甬 邱吉苗 孔雁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6期555-560,共6页
目的探讨18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18F-FDGPET—CT)全身显像检查中意外发现的结直肠局限性高代谢灶摄取程度及其功能一解剖形态特征对其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2月间在解放军... 目的探讨18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18F-FDGPET—CT)全身显像检查中意外发现的结直肠局限性高代谢灶摄取程度及其功能一解剖形态特征对其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2月间在解放军第一一三医院进行PET—CT显像时意外发现结直肠局部高代谢灶的37例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根据最终的临床诊断(9例经手术及术后病理证实,15例经肠镜检查证实,13例经临床随访明确)分为恶性病变、良性占位病变(包括癌前病变)、炎性病变和生理性摄取4组,对局部高代谢灶的放射性摄取程度(病灶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和延迟显像的变化(滞留指数,RI)进行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进行数据处理。结果37例病灶中,恶性病变11例、良性占位性病变9例,炎性病变9例,生理性摄取8例,其SUVmax分别为6.3±3.7、8.8±6.5、5.2±1.4和3.8±0.9,R1分别为0.3±0.2、0.4±0.1、0.3±0.2、0.4±0.2。肿瘤组(良性和恶性)SUVmax为7.6±5.6,明显高于非肿瘤组(炎性和生理性摄取)的4.7±1.5(P〈0.05);但良性、恶性肿瘤间及炎性与生理性摄取间SUVmax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病灶RI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PET显像中,通过意外发现的结直肠局限性FDG高代谢灶可以探查到一些潜在的早期结直肠的恶性肿瘤或癌前病变。这些高代谢灶的SUVmax值对肿瘤与炎性和生理性摄取的鉴别有诊断价值,但对良、恶性病变的鉴别无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病变 直肠病变 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 18氟-脱氧葡萄糖 鉴别诊断
原文传递
18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在监测结直肠癌术后复发或转移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黄慧 徐文贵 +3 位作者 戴东 宋秀宇 朱研佳 张莹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88-290,共3页
目的:探讨18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18F-FDG PET-CT)对于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复发或转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行18F-FDG PET-CT检查的250例结直肠癌术后患者的... 目的:探讨18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18F-FDG PET-CT)对于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复发或转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行18F-FDG PET-CT检查的250例结直肠癌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检查前1周内血清癌胚抗原(CEA)是否升高分为低CEA组(CEA小于5μg/L,128例)和高CEA组(CEA大于或等于5μg/L,122例)。分析18F-FDG PET-CT显像对结直肠癌术后复发或转移的诊断价值。结果250例结直肠癌术后患者中有166例确诊存在复发或转移,84例未发现复发或转移。低CEA组与高CEA组诊断转移或复发的灵敏度分别为98.5%和99.0%,特异度分别为88.9%和85%,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0.1%和97.1%,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8.2%和94.4%,准确率分别为93.8%和96.7%;两组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4)。结论不论CEA水平升高或正常,18F-FDG PET-CT显像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复发或转移均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与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复发 转移 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 18氟-脱氧葡萄糖 癌胚抗原
原文传递
PET技术在认知障碍相关疾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金轶 焦劲松 《中国医刊》 CAS 2019年第5期465-469,共5页
20世纪60年代,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single-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和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术(positronemission tomography,PET)的问世使神经科学进入了脑功能影像研究的时代。时至今日,随着药物合成科学的发... 20世纪60年代,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single-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和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术(positronemission tomography,PET)的问世使神经科学进入了脑功能影像研究的时代。时至今日,随着药物合成科学的发展,PET所用的示踪剂从脱氧葡萄糖发展到特异性结合分子病理结构的化合物。最近十余年来,随着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为代表的一系列可能引起认知障碍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一批针对其发病机制中重要分子结构的PET示踪剂不断问世,本文对目前应用于认知障碍研究的主要PET技术做一个简要的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障碍 电子发射断层成像 代谢 疾病预测
下载PDF
T细胞运载金纳米粒子活体成像的初步实验
13
作者 梁欣 李卉 +1 位作者 董坤 李永东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2年第6期530-534,F0003,共6页
目的为直观评价过继免疫疗法的疗效,尝试用电穿孔法将显像剂标记的金纳米粒子(AuNPs)导入T细胞,再对T细胞进行活体成像。方法3只雄性BALB/C-nu/nu裸鼠,6周龄,体质量18~22 g。①以氨羧络合剂(DTPA或DOTA)对AuNPs的表面进行改性,再用聚... 目的为直观评价过继免疫疗法的疗效,尝试用电穿孔法将显像剂标记的金纳米粒子(AuNPs)导入T细胞,再对T细胞进行活体成像。方法3只雄性BALB/C-nu/nu裸鼠,6周龄,体质量18~22 g。①以氨羧络合剂(DTPA或DOTA)对AuNPs的表面进行改性,再用聚乙二醇(PEG)修饰,最后对AuNPs进行111In或64Cu标记。②通过电穿孔法将AuNPs导入正常人T细胞。③将含111In标记AuNPs的T细胞直接注射到裸鼠1肺内,采用微型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micro-SPECT)/CT对其活体成像。再以微型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术(micro-PET)/CT对含有64Cu标记AuNPs的T细胞于裸鼠2及64Cu标记AuNPs于裸鼠3体内生物学分布进行活体成像。结果电穿孔法将111In标记的AuNPs导入T细胞后直接注射入裸鼠1肺内,以micro-SPECT/CT对其成像,结果为阳性,裸鼠1右肺内见高摄取区。用正电子核素64Cu标记AuNPs,同时尝试各种电转条件以进一步提高转染效率(2.3×105AuNPs/cell)和细胞存活率(65.4%),经尾静脉注射入裸鼠2体内,micro-PET/CT于注射后立刻成像、注射后2 h及18 h分别成像,清晰地显示含有64Cu标记AuNPs的T细胞在正常裸鼠2体内的动态生物学分布。作为对照,同时对64Cu标记的AuNPs本身于裸鼠3体内活体成像,发现含有AuNPs的T细胞与AuNPs本身的生物学分布显著不同。结论初步研究表明运载显像剂标记AuNPs的T细胞活体成像是可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纳米粒子 T细胞 活体成像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SPECT) 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T)
下载PDF
温水保留灌肠18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对鉴别结直肠意外发现高代谢灶良恶性的诊断价值
14
作者 张占文 吕清湖 +4 位作者 陈斐妮 张杰 卢丹 胡平 马立恒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3期239-244,共6页
目的探讨温水保留灌肠对”氟一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18F—FDGPET.CT)检查意外发现的结直肠高代谢灶鉴别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方法2010年6月至2012年12月间在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行PET.CT检查时意外发现有77例患者... 目的探讨温水保留灌肠对”氟一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18F—FDGPET.CT)检查意外发现的结直肠高代谢灶鉴别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方法2010年6月至2012年12月间在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行PET.CT检查时意外发现有77例患者结直肠存在性质不明的高代谢灶,予以行温水保留灌肠PET—CT扫描,根据最终的诊断分为恶性病变(包括结直肠癌和恶性腺瘤)、良性病变(包括良性腺瘤和炎性病变)和生理性摄取,对高代谢灶的放射性摄取程度(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和灌肠前后SUVmax的变化(滞留指数,RI)进行组间比较。结果77例患者行温水保留灌肠PET—CT扫描后,诊断结直肠恶性病变23例,良性腺瘤16例,炎性病变7例,生理性摄取31例。恶性与良性病变常规SUVmax及R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肿瘤性病变与非肿瘤性摄取之间SUVmax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肿瘤性病变与炎性病变之间的R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温水保留灌肠PET.CT对结直肠生理性摄取诊断的准确性为100%。对结直肠良、恶性病变判断的灵敏度为95.6%,特异度为96.3%,准确性为96.1%。结论温水保留灌肠PET—CT有助于常规PET—CT意外发现的结直肠高代谢灶中良恶性病变的鉴别,有效排除肠道生理性摄取的影响,避免不必要的结肠镜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病变 直肠病变 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 18氟-脱氧葡萄糖 温水保留灌肠 鉴别诊断
原文传递
18F-FDG PET/CT联合Ki-67诊断结直肠癌术后复发、转移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8
15
作者 黄荷 陈婷 +1 位作者 郑丹 甘洪颖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0年第12期135-137,共3页
目的观察18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18F-FDG PET/CT)联合Ki-67诊断结直肠癌术后复发、转移的价值。方法对66例行18F-FDG PET/CT检查的结直肠癌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手术或活组织病理学检查及≥6个月的... 目的观察18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18F-FDG PET/CT)联合Ki-67诊断结直肠癌术后复发、转移的价值。方法对66例行18F-FDG PET/CT检查的结直肠癌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手术或活组织病理学检查及≥6个月的临床随访结果为依据,最终诊断为肿瘤复发、转移者46例。分析18F-FDG PET/CT、手术标本Ki-67表达情况及二者联合诊断结直肠癌术后复发、转移的价值。结果18F-FDG PET/CT联合手术标本Ki-67诊断结直肠癌术后复发、转移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5.45%、95.65%、95.00%,高于各自单独诊断,但与单独检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诊断Kappa值0.894大于各自单独诊断。结论18F-FDG PET/CT联合手术标本Ki-67检测有助于提高对结直肠癌术后复发、转移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 KI-67 结直肠癌 复发 转移 诊断价值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术在肥厚型心肌病中的应用:发现微血管功能异常所致的心肌低灌注 被引量:1
16
作者 Franco Cecchi Iacopo Olivotto +2 位作者 Massimo Baldi Martin S. Maron Barry J. Maron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069-1073,共5页
肥厚型心肌病是最常见的遗传性心脏疾病,其在人群中患病率约为2/1000,以表型表达和临床表现差异极大为特点——从完全无症状到猝死、疾病进展和心力衰竭相关并发症等。微血管水平的心肌缺血与疾病表达和临床后果密切相关,是一些致... 肥厚型心肌病是最常见的遗传性心脏疾病,其在人群中患病率约为2/1000,以表型表达和临床表现差异极大为特点——从完全无症状到猝死、疾病进展和心力衰竭相关并发症等。微血管水平的心肌缺血与疾病表达和临床后果密切相关,是一些致命性并发症,如室性心律失常、猝死、左心室重构和收缩功能障碍的直接原因。至今,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肌缺血的评估还存在一定技术和实际的困难,尚没有纳入到规范的临床实践中,亦没有列入肥厚型心肌病的诊疗指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型心肌病 电子发射断层成像 微血管 功能异常 遗传性心脏疾病 低灌注 相关并发症 室性心律失常
原文传递
德国科学家开发出诊断树木疾病新技术
17
作者 潘治 《世界农业》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1-61,共1页
关键词 德国 树木疾病 诊断技 开发 电子阻抗断层成像
下载PDF
德发明诊断树木疾病新技术
18
《中国科技信息》 2003年第6期30-30,共1页
关键词 德国 林木病害 诊断 电子阻抗断层成像
下载PDF
18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联合同机增强CT对结直肠癌肝转移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9
19
作者 张占文 吕清湖 +4 位作者 陈斐妮 廖斯琴 张杰 胡瑞 胡平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38-242,共5页
目的:探讨18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18F-FDG PET-CT)联合同机增强CT技术(PET-增强CT)对结直肠癌肝转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至2013年3月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接受PET-增强CT检查可疑存在肝转移... 目的:探讨18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18F-FDG PET-CT)联合同机增强CT技术(PET-增强CT)对结直肠癌肝转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至2013年3月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接受PET-增强CT检查可疑存在肝转移的58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以最终确定诊断为标准,计算常规PET-CT、同机增强CT和PET-增强CT对结直肠癌肝转移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及其与最终诊断的一致性。结果58例结直肠癌患者通过影像学检查共发现147个可疑肝转移灶,最后证实恶性病灶125个,其中直径小于或等于1.0 cm者58个(46.4%);良性病灶22个,其中直径小于或等于1.0 cm者17(77.3%)个。常规18F-FDG PET-CT、增强CT和18F-FDG PET-增强CT对直径大于1.0 cm病灶的诊断准确性分别为100%、93.1%和100%,与最终诊断的一致性分别为优、中等和优(Kappa值分别为1.000、0.408和1.000);对直径小于或等于1.0 cm病灶诊断的准确性分别为42.7%、78.7%和94.7%,与最终诊断的一致性分别为无意义、一般和优(Kappa值分别为-0.005、0.305和0.848)。常规PET-CT、增强CT和PET-增强CT诊断直径小于或等于1.0 cm肝转移灶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525(95% CI:0.407~0.462)、0.651(95% CI:0.532~0.757)和0.924(95% CI:0.839~0.972);PET-增强CT的AUC明显大于常规PET-CT(Z=5.559, P<0.05)和增强CT(Z=4.183, P<0.05)。结论 PET-增强CT可以明显提高结直肠癌患者肝内小转移灶的诊断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肝转移 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 增强CT 诊断
原文传递
皮肤微循环无损伤光学成像技术的新进展 被引量:5
20
作者 陈蕾 章恩耀 +1 位作者 王佳 孙利群 《光学技术》 CAS CSCD 2003年第6期690-692,695,共4页
微循环信息的获取对于各类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皮肤微循环无损伤成像技术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出现了各种非光学方法(核磁共振成像、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术、超声波成像等)和光学方法(共焦显微镜、光学相干断层摄影术、新... 微循环信息的获取对于各类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皮肤微循环无损伤成像技术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出现了各种非光学方法(核磁共振成像、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术、超声波成像等)和光学方法(共焦显微镜、光学相干断层摄影术、新型的正交偏振光谱成像技术等)。主要介绍了皮肤微循环无损伤光学成像技术的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交偏振光谱成像 微循环 核磁共振成像 电子发射断层成像 超声波成像 共焦显微镜 皮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