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体电子显微成像技术在肝癌细胞超微结构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1
作者 郭建胜 张兴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79-486,共8页
体电子显微成像技术(volume electron microscopy)可以在更大三维空间中对样品进行纳米分辨率三维结构分析,获取样品内部结构的三维模型和各结构之间的位置关系、体积比例等信息,更加全面地反映样品的超微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本文利用基... 体电子显微成像技术(volume electron microscopy)可以在更大三维空间中对样品进行纳米分辨率三维结构分析,获取样品内部结构的三维模型和各结构之间的位置关系、体积比例等信息,更加全面地反映样品的超微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本文利用基于聚焦离子束扫描电镜的体电子显微成像技术对人源肝癌细胞的三维超微结构进行分析,获得了多种细胞器包括细胞核、线粒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等的高分辨率三维结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焦离子束扫描电镜 电子显微成像技术 人源肝癌细胞 三维重构 超微结构
下载PDF
电子显微成像技术在地质上应用
2
作者 Euban.,D 张学仁 《物探化探译丛》 1997年第3期20-26,共7页
关键词 电子显微成像 电子图像 地质勘探 测井 油气勘探
下载PDF
取向成像电子显微术试样的制备 被引量:17
3
作者 李华清 谢水生 +1 位作者 阎允杰 李旭东 《理化检验(物理分册)》 CAS 2004年第12期612-615,640,共5页
鉴于电子背散射(EBSD)试样的制备质量对其成像质量有着很大影响,介绍了几种有效的试样制备方法,并对比了几种抛光方法及其成像效果。
关键词 取向成像电子显微 试样制备 腐蚀抛光 电解抛光 离子减薄
下载PDF
电子显微取向成像及其在单晶铜线材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严文 陈建 《西安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2期135-141,147,共8页
本文从基本原理、设备构造、角度和空间分辩率、试样制备方法以及数据处理等方面,系统地介绍了一种新的材料研究方法——电子显微取向成像.同时,结合在研课题的一些研究进展,针对变形前后单晶铜线材的组织演化,探讨了电子显微取向成像... 本文从基本原理、设备构造、角度和空间分辩率、试样制备方法以及数据处理等方面,系统地介绍了一种新的材料研究方法——电子显微取向成像.同时,结合在研课题的一些研究进展,针对变形前后单晶铜线材的组织演化,探讨了电子显微取向成像技术在微观组织、织构和晶体转动以及位错界面分析等中的应用,以展现电子显微取向成像的功能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显微取向成像 电子背散射衍射 形变组织 单晶铜线材
下载PDF
体电子显微学前沿
5
作者 张艳 陈曦 +4 位作者 李喜霞 李琳琳 陈联万 韩华 孙飞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430-2455,共26页
电子显微成像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对完整细胞、组织乃至整个机体进行高分辨三维结构解析研究成为可能,这些可进行大尺度生物样品三维结构研究的电子显微成像技术统称为体电子显微学技术(volume electron microscopy,vEM)。近年来,v EM在... 电子显微成像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对完整细胞、组织乃至整个机体进行高分辨三维结构解析研究成为可能,这些可进行大尺度生物样品三维结构研究的电子显微成像技术统称为体电子显微学技术(volume electron microscopy,vEM)。近年来,v EM在研究尺度、分辨率、吞吐量和易用性等方面发展迅速,在整个生命科学领域的应用呈爆炸式增长,该技术因此被《自然》(Nature)评为2023年最值得关注的七项前沿技术之一。然而,vEM相关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在国内起步较晚,亟待进一步推广。本综述涵盖了vEM的发展历程、技术分类、样品制备、数据收集、图像处理等全方位的内容,便于生命科学、医学等领域研究人员去了解、学习、应用和进一步发展该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显微成像技术 扫描电镜 透射电镜 样品制备 图像处理 跨尺度 深度学习 超微结构
下载PDF
基于Group-Depth U-Net的电子显微图像中神经元结构分割 被引量:2
6
作者 李玉慧 梁创学 李军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20年第6期720-725,共6页
针对电子显微(EM)成像存在边界有损、模糊不均匀以及神经元结构本身轮廓纹理复杂难以定位的问题,提出一种深层卷积神经网络模型Group-Depth U-Net,以实现EM图像中神经元结构的自动分割。该模型采用更加深层的U-Net架构作为骨架网络,以... 针对电子显微(EM)成像存在边界有损、模糊不均匀以及神经元结构本身轮廓纹理复杂难以定位的问题,提出一种深层卷积神经网络模型Group-Depth U-Net,以实现EM图像中神经元结构的自动分割。该模型采用更加深层的U-Net架构作为骨架网络,以获取更加丰富的图像特征信息;同时采用分组卷积网络结构,使模型更加高效、防止过拟合,从而提高分割的准确性与效率。公开的数据集实验表明该模型相比U-Net达到了更好的分割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卷积神经网络 分组卷积网络 神经元结构分割 电子显微成像 Group-Depth U-Net
下载PDF
低剂量电子显微表征下的出射波重构技术
7
作者 施鸿晟 于奕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48-758,共11页
原子级分辨率的成像表征对探究材料结构与性质间的联系具有重大意义。应用像差校正的高分辨电子显微成像技术(high⁃resolution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HRTEM)可以实现亚埃尺度分辨率的图像表征,但电子束辐照敏感材料受限于... 原子级分辨率的成像表征对探究材料结构与性质间的联系具有重大意义。应用像差校正的高分辨电子显微成像技术(high⁃resolution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HRTEM)可以实现亚埃尺度分辨率的图像表征,但电子束辐照敏感材料受限于辐照引起的结构损伤,无法用常规辐照剂量进行HRTEM成像表征。将出射波重构(exit wave reconstruction,EWR)技术应用于辐照敏感材料,一方面可以解决HRTEM图像中衬度反转的问题并提高图像分辨率至信息极限;另一方面,通过算法实现对信息的充分利用,适合于从低剂量数据中提取有效信息。采用低剂量EWR技术可以实现电子束敏感材料的原子级分辨率图像,为研究电子束辐照敏感材料提供更多可能性,也使针对出射波重构技术的研究具有更大的应用前景与科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射波重构 高分辨电子显微成像技术 低剂量显微成像
下载PDF
基于光场的超快相干电子源产生及调控研究进展(特邀) 被引量:2
8
作者 田野 周楚亮 +3 位作者 付学文 纪少政 冷雨欣 李儒新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6-43,共28页
光与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是自然界中最基本的物质相互作用之一,这种动力学的完全可视化需要时间上的阿秒分辨率和空间上的原子级分辨率。超短相干电子源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方法。本文介绍了利用各种光场如射频、太赫兹、可见光来产生... 光与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是自然界中最基本的物质相互作用之一,这种动力学的完全可视化需要时间上的阿秒分辨率和空间上的原子级分辨率。超短相干电子源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方法。本文介绍了利用各种光场如射频、太赫兹、可见光来产生、相空间调控甚至表征这种超短相干的高品质电子源的重要进展,并主要总结了其在四维超快电子显微镜方面的技术突破,为“阿秒显微镜”的建立开辟了道路,使对电子运动成像成为可能,最后对超快电子研究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光学 相干电子 电子光场调控 超短电子脉冲 时间分辨成像与显微 超快电子显微成像
下载PDF
基于相对论自由电子的量子物理 被引量:1
9
作者 李靖 刘运全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3期14-36,共23页
光和物质的相互作用是物理学中一个基本研究领域.电子是最早被发现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因此电子与光场(光子)的相互作用很早就引起人们的研究兴趣.电子分为束缚电子与自由电子.束缚电子系统的跃迁会受到能级固定、选择定则等约束,自由... 光和物质的相互作用是物理学中一个基本研究领域.电子是最早被发现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因此电子与光场(光子)的相互作用很早就引起人们的研究兴趣.电子分为束缚电子与自由电子.束缚电子系统的跃迁会受到能级固定、选择定则等约束,自由电子则不然.近十多年来,随着超快电子显微镜技术的发展,人们提出并发展了用于描述量子自由电子(电子波包)和光场相互作用的理论—基于光子诱导近场电子显微成像过程,成功展示了许多新奇量子效应以及新应用.目前,人们把光子诱导近场电子显微拓展量子光学中并展示了许多新奇现象,包括自由电子和腔光子的纠缠、自由电子和自由电子的纠缠、自由电子量子比特、新奇光量子态制备等,从而开启了基于自由电子的“量子光学”时代.本文首先概述了电子与光子的相互作用研究,随后综述了光子诱导近场电子显微成像的理论、实验进展,介绍了其应用场景.最后,我们对基于自由电子的量子物理研究目前遇到的困难进行了总结,并对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子诱导近场电子显微成像 自由电子 量子光学 时间分辨成像
下载PDF
前沿生物医学电子显微技术的发展态势与战略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陶长路 张兴 +3 位作者 韩华 梁文锡 赵经纬 毕国强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176-1191,共16页
电子显微成像技术(简称电镜)因其超高分辨能力,成为人类认识微观世界的最主要技术手段之一,并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研究领域.随着物理、生物、信息等多学科技术的发展和融合,电子显微镜在分辨率、成像尺度和自动化等多个方面不断取得突破... 电子显微成像技术(简称电镜)因其超高分辨能力,成为人类认识微观世界的最主要技术手段之一,并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研究领域.随着物理、生物、信息等多学科技术的发展和融合,电子显微镜在分辨率、成像尺度和自动化等多个方面不断取得突破,特别是冷冻制样技术和直接电子探测相机的发展使得冷冻电镜技术能够直接解析生物大分子的原子分辨率三维结构.另一方面,对生命活动过程的研究往往跨越多个时空尺度,甚至需要追踪生物事件发生的动态过程,这就要求研究手段在分辨率、原位成像、动态、多尺度、多模态、高特异性和高通量等特性上不断拓展.针对这些需求,生物医学电镜及相关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包括:(ⅰ)高分辨冷冻电镜技术,通过更精确的三维重构理论和电子光学成像技术进一步提高信噪比和分辨率,实现对更大、更小生物分子的原子分辨率结构解析;(ⅱ)基于冷冻电子断层三维重构的多模态成像技术,通过更优化的冷冻制样减薄技术、亚区域三维重建技术等,实现对组织与细胞中蛋白质等大分子复合物的结构与相互作用的原位解析,并通过与光学成像的动态性与特异性的有效整合,实现结构与功能研究的结合;(ⅲ)大尺度三维重建的体电子显微成像技术,通过优化样品制备、成像及分析,实现整个流程的高通量系统集成,从而进行脑联结组等生物结构的图谱重建;(ⅳ)具有飞秒量级时间分辨的超快电镜技术,通过进一步发展脉冲电子源、液相样品室等,将为蛋白质分子异构、生物组织与纳米材料的物理化学相互作用等动态过程研究提供新的观测工具;(ⅴ)大数据存储和处理技术与基于人工智能的图像处理方法,将进一步推动海量电镜数据的快速、高效、自动化的处理与分析.本文重点评述了以上技术方向的发展趋势、所面临的瓶颈问题以及可能的突破点,并展望了其在未来推动生物医学基础研究和转化应用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显微成像技术 冷冻电镜技术 冷冻电子断层三维重建技术 光电关联显微成像技术 电子显微成像技术 超快电镜技术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
原文传递
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与样品后染色联用在微观脑联结组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圣雄 陈贞强 +1 位作者 韩华 郭爱克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090-1096,共7页
三维电子显微成像(volume electron microscopy)是微观尺度脑联结组学(micro-brain connectomics)研究的主要研究手段.自动卷带式连续超薄切片-收片系统(automated tape-collecting ultramicrotome,ATUM)及扫描电镜序列成像系统的联合应... 三维电子显微成像(volume electron microscopy)是微观尺度脑联结组学(micro-brain connectomics)研究的主要研究手段.自动卷带式连续超薄切片-收片系统(automated tape-collecting ultramicrotome,ATUM)及扫描电镜序列成像系统的联合应用,是三维电镜成像中一种重要的技术手段.该方法利用卷带式收集超薄切片,形成完整的样品切片库,进而在后续成像中形成样品三维电镜成像数据库.根据ATUM系统镜外切片-收片、保留样本切片库等特点,对相应的生物样品制备方法进行改进,包括树脂配方及树脂渗透方式改良,神经元细胞膜辣根过氧化物酶(horseradish peroxidase,HRP)稀疏化标记与样本切片库后染色联用——从而很大程度上减少样品切片的褶皱率,并使得在整体高衬度的样品图像库中高效地识别神经元身份成为可能,最终获得符合脑联结组学所需的高质量成像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联结组学 三维电子显微成像 样品制备
下载PDF
数字岩心技术在页岩弹性模量计算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玉亮 范翠杰 +2 位作者 谢安 齐洪岩 杨栢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3-106,共4页
弹性模量是页岩气勘探开发寻找甜点的一项重要参数,也是直接决定水力压裂效果的重要指标。由于页岩通常具有极高的脆性,很难通过传统岩石力学实验方法来测定其弹性力学特征。为进行弹性模量预测,采用最新的数字岩石物理手段,结合扫描电... 弹性模量是页岩气勘探开发寻找甜点的一项重要参数,也是直接决定水力压裂效果的重要指标。由于页岩通常具有极高的脆性,很难通过传统岩石力学实验方法来测定其弹性力学特征。为进行弹性模量预测,采用最新的数字岩石物理手段,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成像、页岩矿物质组分定量确定和有限元数值模拟等方法,通过模拟页岩数字岩心在线弹性范围内的应力应变的响应过程,计算出页岩数字岩心的有效弹性参数,并通过对不同尺寸计算区域的模拟计算结果进行比较,验证了此方法的取样代表性。模拟计算结果与实际测井数据比对也证实了此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 弹性模量 数字岩心分析技术 扫描电子显微成像 有限元法
下载PDF
钛合金材料OIM试样的电解抛光及制备工艺 被引量:9
13
作者 李华清 李旭东 谢水生 《钛工业进展》 CAS 2006年第6期28-32,共5页
由于钛合金材料强度硬度较高,机械抛光通常不能去除试样表面的残余应变层,因而采用电解抛光是制备电子背散射衍射试样的理想方法。本研究通过正交试验进行优选,并对优选的电解抛光工艺参数进行调整,制定出了钛合金电子背散射衍射试样的... 由于钛合金材料强度硬度较高,机械抛光通常不能去除试样表面的残余应变层,因而采用电解抛光是制备电子背散射衍射试样的理想方法。本研究通过正交试验进行优选,并对优选的电解抛光工艺参数进行调整,制定出了钛合金电子背散射衍射试样的快速制备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取向成像电子显微 电子背散射衍射:金相试样 电解抛光
下载PDF
利用液滴实验探究几个典型沉淀反应 被引量:2
14
作者 曾涛 廖连燕 +1 位作者 杨兴 张瑞 《化学教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75-78,共4页
利用微量化液滴实验方法,对BaSO4、CaCO3、A1(OH)3、Zn(OH)2、Fe(OH),典型沉淀反应进行探索和条件优化,对沉淀在浊态和干态下的电子显微镜成像表征进行对比考察,达到r耗试剂微量、操作简单、实验仪器经济、实验现象明显、实... 利用微量化液滴实验方法,对BaSO4、CaCO3、A1(OH)3、Zn(OH)2、Fe(OH),典型沉淀反应进行探索和条件优化,对沉淀在浊态和干态下的电子显微镜成像表征进行对比考察,达到r耗试剂微量、操作简单、实验仪器经济、实验现象明显、实验结果生动有趣等效果,弥补了常规实验用量大,观察不到反应过程等缺陷,实现了对传统沉淀实验方法的优化和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滴实验 微量化实验 沉淀反应 玻璃片液膜 电子显微成像
下载PDF
Historical Development in Soil Micromorphological Imaging 被引量:2
15
作者 A.R.Mermut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09年第2期107-112,共6页
The book "micropedolog" by Kubieana and a large number of publications has induced many people to practice soil micromorphology. Quantification of the soil fabric and its components was a major challenge. The use of... The book "micropedolog" by Kubieana and a large number of publications has induced many people to practice soil micromorphology. Quantification of the soil fabric and its components was a major challenge. The use of the image analyses in soil science was a breakthrough. Attempts to make soil thin sections go back to the beginning of the 2oth century. Microscopic techniques and recently high resolution electron microscope and use of computer assisted imaging techniques enabled the in vitro study of soils in three dimensional levels. It is now possible to store and process massive amounts of data. Micro- morphological concepts and techniques are applied in paleopedological, ecological, and archaeological studies. The aim of this work was to examine soil micromorphological imaging in historical perspectiv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il micromorphology quantification imaging techniques HISTORY
下载PDF
线粒体相关内质网膜及检测方法
16
作者 王爽 王雨凝 +4 位作者 郝颖 王静 赵若凡 牛春雨 史海水 《生命的化学》 CAS 2022年第5期928-935,共8页
线粒体相关内质网膜(mitochondria-associated ER membrane,MAM)是线粒体与内质网之间形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动态膜结构。MAM在维持内质网和线粒体正常功能的同时,也广泛参与氧化应激、脂质代谢、自噬、Ca^(2+)稳态等多种生理和病理生理... 线粒体相关内质网膜(mitochondria-associated ER membrane,MAM)是线粒体与内质网之间形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动态膜结构。MAM在维持内质网和线粒体正常功能的同时,也广泛参与氧化应激、脂质代谢、自噬、Ca^(2+)稳态等多种生理和病理生理过程调节。随着研究的开展,透射电子显微镜、免疫荧光、邻位连接技术、基于分裂绿色荧光蛋白的接触位点传感器等技术逐渐被用于MAM功能和机制的相关研究,为深入揭示MAM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功能提供了技术支撑。本文主要就目前MAM相关检测方法作一综述,为更好地开展MAM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相关内质网膜 透射电子显微成像 邻位连接技术 基于分裂绿色荧光蛋白的接触位点传感器
原文传递
Microwave-assisted in situ synthesis of fluorescent gold nanoclusters with BSA/montmorillonite and application on latent fingermark imaging 被引量:5
17
作者 Lei Yan Yanlin Yu Zhining Xia 《Science China Chemistry》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5期619-626,共8页
A method for in situ preparation of fluorescent gold nanoclusters(Au NCs) with bovine serum albumin/montmorillonite composite powder(Au NC-BSA/MMT) was developed, and the products were used to detect latent fingermark... A method for in situ preparation of fluorescent gold nanoclusters(Au NCs) with bovine serum albumin/montmorillonite composite powder(Au NC-BSA/MMT) was developed, and the products were used to detect latent fingermarks. In this work, Au NCs were "grown" both inside and on the surface of BSA/MMT clay using one-step reduction of HAu Cl4 by BSA. The as-prepared Au NC-BSA/MMT nanocomposites emit intensive red fluorescence under the excitation of UV-visible light and show stable chemical features and low toxicity. The obtained fluorescent powders were characterized by UV-visible absorption spectroscopy,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 infrared spectroscopy,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high-resolution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and X-ray diffraction to depict their sizes, structural information and optical features. Given their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preparation, simple operation, low cost, efficient UVvisible radiation-dependent photoluminescence and good affinity with finger residues, the in situ synthesized Au NC-BSA/MMT nanocomposite powders were used as an alternative fluorescent developing reagent for developing latent fingermarks deposited on various object surfaces(such as glass, aluminum foil, painted metal, plastic products and weighing papers) for individual identification. As results, the developed fingermarks with clear patterns and satisfactory level-2(minutiae points) and level-3(sweat pores) ridge details were obtained. Notably, treated prints could be excited by red light and emitted near infrared fluorescence, which was beneficial to avoid background interference and reduce the damage caused by UV light. With the advantages of the simple preparation process and good enhancement performance for latent fingermarks, the proposed method might be used in the preparation of various fluorescent probes for detecting trace evidence in forensic scien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old nanoclusters in situ montmorillonite latent fingermark fluorescent powder forensic science
原文传递
Nano-Morphology of a Polymer Electrolyte Fuel Cell Catalyst Layer Imaging, Reconstruction and Analysis 被引量:5
18
作者 Simon Thiele Roland Zengerle Christoph Ziegler 《Nano Research》 SCIE EI CAS CSCD 2011年第9期849-860,共12页
The 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 (ORR) in the cathode catalyst layer (CCL) of polymer electrolyte fuel cells (PEFC) is one of the major causes of performance loss during operation. In addition, the CCL is the most ... The 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 (ORR) in the cathode catalyst layer (CCL) of polymer electrolyte fuel cells (PEFC) is one of the major causes of performance loss during operation. In addition, the CCL is the most expensive component due to the use of a Pt catalyst. Apart from the ORR itself, the species transport to and from the reactive sites determines the performance of the PEFC. The effective transport properties of the species in the CCL depend on its nanostructure. Therefore a three-dimensional reconstruction of the CCL is required. A series of two-dimensional images was obtained from focused ion beam-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FIB-SEM) imaging and a segmentation method for the two-dimensional images has been developed. The pore size distribution (PSD) was calculated for the three-dimensional geometry. The influence of the alignment and the anisotropic pixel size on the PSD has been investigated. Pores were found in the range between 5 nm and 205 nm. Evaluation of the Knudsen number showed that gas transport in the CCL is governed by the transition flow regime. The liquid water transport can be described within continuum hydrodynamics by including suitable slip flow boundary condi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thode catalyst layer (CCL) polymer electrolyte fuel cell (PEFC) tomograph three-dimensional reconstruction
原文传递
Imaging the atomic-scale electronic states induced by a pair of hole dopants in Ca_(2)CuO_(2)Cl_(2) Mott insulator
19
作者 Haiwei Li Shusen Ye +2 位作者 Jianfa Zhao Changqing Jin Yayu Wang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SCD 2021年第14期1395-1400,M0003,共7页
We use 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y to visualize the atomic-scale electronic states induced by a pair of hole dopants in Ca_(2)CuO_(2)Cl_(2)parent Mott insulator of cuprates.We find that when the two dopants approach... We use 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y to visualize the atomic-scale electronic states induced by a pair of hole dopants in Ca_(2)CuO_(2)Cl_(2)parent Mott insulator of cuprates.We find that when the two dopants approach each other,the transfer of spectral weight from high energy Hubbard band to low energy ingap state creates a broad peak and nearly V-shaped gap around the Fermi level.The peak position shows a sudden drop at distance around 4 a_(0)and then remains almost constant.The in-gap states exhibit peculiar spatial distributions depending on the configuration of the two dopants relative to the underlying Cu lattice.These results shed important new lights on the evolution of low energy electronic states when a few holes are doped into parent cuprat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PRATES Mott insulator Charge transfer gap Impurity state 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y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