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碳纳米管超晶格结构吸附Fe原子的电子机理 被引量:1
1
作者 杨忠华 李荣德 曲迎东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83-388,共6页
为了提高碳纳米管与Fe基体之间的润湿性,构造出N掺杂有限长碳纳米管超晶格结构.第一性原理能量计算结果表明,新型超晶格结构的埋置能正向升高,结构稳定性降低,但可以显著提高外壁对Fe原子的吸附能力.差分电荷密度结果表明,掺杂体系中N... 为了提高碳纳米管与Fe基体之间的润湿性,构造出N掺杂有限长碳纳米管超晶格结构.第一性原理能量计算结果表明,新型超晶格结构的埋置能正向升高,结构稳定性降低,但可以显著提高外壁对Fe原子的吸附能力.差分电荷密度结果表明,掺杂体系中N原子与邻近C原子间的π键出现了畸变,使得N原子易与Fe原子发生结合.布居数和电荷转移情况表明,N原子的掺入导致Fe原子失电子能力降低,但Fe—N间共价键强度提高.超晶格结构在一定的扭转和剪切变形下仍能保持对Fe原子的吸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超晶格结构 N原子掺杂 Fe原子吸附 电子机理 第一性原理 剪切变形 扭转变形
下载PDF
分子筛修饰电极中内电子传输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姜艳霞 宋文波 +4 位作者 刘颖 吕男 邹明珠 许宏鼎 张爱玲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717-721,共5页
用电化学方法聚合分子筛孔道内的苯胺,以聚苯胺分子筛修饰电极为模型研究分子筛修饰电极的内电子传输机理.NaY分子筛的离子交换点位被苯胺修饰后,通过电聚合制得聚苯胺分子筛修饰电极(Pan+Y-ZME),该电极通过聚苯胺链... 用电化学方法聚合分子筛孔道内的苯胺,以聚苯胺分子筛修饰电极为模型研究分子筛修饰电极的内电子传输机理.NaY分子筛的离子交换点位被苯胺修饰后,通过电聚合制得聚苯胺分子筛修饰电极(Pan+Y-ZME),该电极通过聚苯胺链自身的电子跳跃来实现电子传输,且只有通过阴极富集后对溶液中Cd2+才有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筛修饰电极 聚苯胺 电子传输机理
下载PDF
对苯醌电子转移机理研究-红外光谱电化学循环伏吸法及导数循环伏吸法 被引量:1
3
作者 金葆康 黄金玲 程旺兴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A03期37-37,共1页
醌类在生物体内的电子传输起重要的作用,并且可用于着染料、氧化还原试剂等。对苯醌是一种最简单的醌类化合物,作为模型化合物,对苯醌的电子转移被广泛研究,从极谱法到微电极以及光谱电化学(UV-Vis,ESR);从水体系、非水体系到... 醌类在生物体内的电子传输起重要的作用,并且可用于着染料、氧化还原试剂等。对苯醌是一种最简单的醌类化合物,作为模型化合物,对苯醌的电子转移被广泛研究,从极谱法到微电极以及光谱电化学(UV-Vis,ESR);从水体系、非水体系到混合溶剂;从缓冲溶液到非缓冲溶液等。循环伏安法是电极过程机理研究中采用的最广泛的一种电化学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转移机理 对苯醌 化学循环 红外光谱 醌类化合物 导数 电极过程机理 非水体系
下载PDF
桥联双二茂铁铂配合物的电子转移机理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汪夏燕 金葆康 +1 位作者 田玉鹏 林祥钦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1577-1582,共6页
运用现场红外光谱电化学对乙酰二茂铁缩肼基硫代甲酸苄酯(HLSB)的铂配合物[Pt(LSB)2]的电子转移机理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Pt(LSB)2的氧化还原过程为两步单电子可逆过程,其分子内的两个二茂铁基之间存在着较强的电子交流由于在氧化还... 运用现场红外光谱电化学对乙酰二茂铁缩肼基硫代甲酸苄酯(HLSB)的铂配合物[Pt(LSB)2]的电子转移机理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Pt(LSB)2的氧化还原过程为两步单电子可逆过程,其分子内的两个二茂铁基之间存在着较强的电子交流由于在氧化还原过程中整个分子中形成了广泛的电子离域状况,因而电子转移主要是通过配体的骨架链进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酰二茂铁缩肼基硫代甲酸苄酯 双二茂铁 铂配合物 电子交流 离域 现场FTIR光谱 电子转移机理 非线性光学材料 电化学
下载PDF
有机取代反应的电子转移机理 被引量:1
5
作者 贾志胜 《大学化学》 CAS 1997年第2期24-27,30,共5页
有机取代反应的电子转移机理贾志胜(兰州大学化学系甘肃730000)在有机化学中,取代反应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其反应机理的研究已公认相当成熟。最新的研究对该类反应机理有了新的认识。自70年代末,对取代反应机理的研究,... 有机取代反应的电子转移机理贾志胜(兰州大学化学系甘肃730000)在有机化学中,取代反应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其反应机理的研究已公认相当成熟。最新的研究对该类反应机理有了新的认识。自70年代末,对取代反应机理的研究,特别是对芳香取代反应、卤代烷的取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 取代反应 电子转移机理
下载PDF
生物体系中电子转移机理的研究——Ⅱ.分子间电子转移及电子供、受体间不同基团的影响
6
作者 翟宇峰 蒋华良 +4 位作者 朱维良 顾健德 陈建忠 陈凯先 嵇汝运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1期1087-1092,共6页
利用自编程序MOPAC-ET中AM1方法,及KT(Koopman's Theorem)法,研究了二苯负离子体系的分子间电子转移现象,计算了其电子供、受体在不同距离下的V_(AB)及它们之间的相关性,另外,还对两苯环间不同介入基因对电子转移的影响做了初步研究,... 利用自编程序MOPAC-ET中AM1方法,及KT(Koopman's Theorem)法,研究了二苯负离子体系的分子间电子转移现象,计算了其电子供、受体在不同距离下的V_(AB)及它们之间的相关性,另外,还对两苯环间不同介入基因对电子转移的影响做了初步研究,发现不同的介入基因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 电子转移机理 生物体系 KT法 AMI法 分子间
下载PDF
基于含时密度泛函理论的对位卤代二苯醚电子跃迁机理
7
作者 姜龙 曾娅玲 +1 位作者 蔡啸宇 李鱼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27-636,共10页
以二苯醚(DE)为参照物,借助Gaussian软件的量子化学计算并结合自然键理论与跃迁密度矩阵平面图对9种对位卤代二苯醚的基态分子活性、紫外光谱及基态-激发态电子跃迁机理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处于基态时的DE与4,4'-二氯二苯... 以二苯醚(DE)为参照物,借助Gaussian软件的量子化学计算并结合自然键理论与跃迁密度矩阵平面图对9种对位卤代二苯醚的基态分子活性、紫外光谱及基态-激发态电子跃迁机理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处于基态时的DE与4,4'-二氯二苯醚(CDE-15)分别最易发生亲电/核反应,对位卤代基的引入缩小了DE的能级差。随着取代基体积的增大,对位取代二苯醚紫外光谱的最大吸收波长变大,吸收增强。所研究的10种物质有着相似的跃迁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时密度泛函理论 对位卤代二苯醚 基态分子活性 紫外光谱 电子跃迁机理
下载PDF
γ-MnO_2第一电子放电机理及质子嵌入模型
8
作者 朱立才 袁中直 +1 位作者 李伟善 孙峰 《广东化工》 CAS 2007年第3期58-60,共3页
电解二氧化锰是碱性锌锰电池的主要正极材料,其晶型为γ-MnO2。γ-MnO2的放电行为对锌锰电池的放电性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本文综述总结了γ-MnO2第一电子放电机理和质子嵌入模型的新研究进展,主要包括:同相还原机理、双溶液机理、离域... 电解二氧化锰是碱性锌锰电池的主要正极材料,其晶型为γ-MnO2。γ-MnO2的放电行为对锌锰电池的放电性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本文综述总结了γ-MnO2第一电子放电机理和质子嵌入模型的新研究进展,主要包括:同相还原机理、双溶液机理、离域-定域机理、同步还原机理和分步还原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电源 γ-二氧化锰 第一电子放电机理 嵌氢模型
下载PDF
二茂铁在汽油抗爆剂组分中电子转移性能及H_2O_2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郁章玉 秦梅 +2 位作者 齐丽云 汪汉卿 王慧云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229-1232,共4页
采用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技术对汽油抗爆剂TKC的辅助剂进行了组分分析。结果表明 ,二氯乙烷、甲苯、四氯乙烯、乙酸正丁酯是TKC辅助剂的主要组分。以其主要组分及TKC辅助剂为溶剂 ,运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二茂铁在铂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 ,... 采用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技术对汽油抗爆剂TKC的辅助剂进行了组分分析。结果表明 ,二氯乙烷、甲苯、四氯乙烯、乙酸正丁酯是TKC辅助剂的主要组分。以其主要组分及TKC辅助剂为溶剂 ,运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二茂铁在铂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 ,测试了H2 O2 存在时二茂铁的循环伏安特性 ,探讨了电极反应机理和组分的协同效应。结果表明 ,在各介质中反应机理均为电化学偶联随后为化学催化反应 (E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茂铁 过氧化氢 电子转移机理 抗爆剂
下载PDF
甲苯-乙醇介质中二茂铁催化分解过氧化氢机理的探讨 被引量:3
10
作者 郁章玉 齐丽云 +2 位作者 秦梅 郭道军 王慧云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1-44,共4页
以甲苯 乙醇混合体系作溶剂 ,用循环伏安法和交流阻抗法研究了二茂铁在铂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 ,进而测试了H2 O2 存在时二茂铁的循环伏安曲线。结果表明 ,混合溶剂中溶液电阻和二茂铁在铂电极上的电化学反应电阻均随甲苯含量的增加而增... 以甲苯 乙醇混合体系作溶剂 ,用循环伏安法和交流阻抗法研究了二茂铁在铂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 ,进而测试了H2 O2 存在时二茂铁的循环伏安曲线。结果表明 ,混合溶剂中溶液电阻和二茂铁在铂电极上的电化学反应电阻均随甲苯含量的增加而增大 ,二茂铁正离子能与H2 O2 发生均相化学反应 ,其电极反应机理为包含随后转化步骤的催化反应过程 ,即EC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苯-乙醇混合介质 二茂铁 过氧化氢 电子转移机理
下载PDF
冲击回转钻进条件下硬质合金钻头柱齿磨损机理 被引量:4
11
作者 朴金石 殷琨 +1 位作者 赵志强 范黎明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95-199,共5页
减缓钻头硬质合金柱齿的磨损速度,对提高钻头工作效率、延长钻头使用寿命、降低钻进成本等具有重要意义。在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钻头柱齿详细观测的基础上,提出了风动潜孔锤钻头硬质合金柱齿新的劣化机理和磨损机理:劣化机理包括... 减缓钻头硬质合金柱齿的磨损速度,对提高钻头工作效率、延长钻头使用寿命、降低钻进成本等具有重要意义。在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钻头柱齿详细观测的基础上,提出了风动潜孔锤钻头硬质合金柱齿新的劣化机理和磨损机理:劣化机理包括混合规模裂隙的形成、WC颗粒规模裂隙形成和WC颗粒的氧化和腐蚀;磨损机理包括WC颗粒的破碎和碎片释放、整体或部分WC颗粒的脱离、碳化物的摩擦化学磨损等。分析了边齿因回转线速度大,磨损也增大,WC颗粒的破碎和碎片释放量增大而磨耗严重的机理;因WC颗粒的整体脱离使柱齿产生较大面积的磨损,导致钻进效率的大幅度降低;给出了钻头柱齿必须及时加以修磨的合理使用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扫描电子显微镜I机理I磨损I劣化l硬质合金柱齿 风动潜孔锤
下载PDF
凌志LS400后视镜的电子控制系统及其检测
12
作者 张桂荣 《山东交通学院学报》 CAS 2003年第1期18-21,共4页
分析了凌志LS400汽车电动后视镜的电子控制机理,并介绍了后视镜马达、后视镜开关、后视镜ECU的检测方法。
关键词 后视镜 马达 ECU 电子控制机理 检测
下载PDF
单氯代苯酚在惰性和催化电极上的电还原脱氯机理研究
13
作者 黄彬彬 曹兴凯 李晶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25-131,共7页
选取邻氯苯酚、间氯苯酚和对氯苯酚为目标污染物,采用循环伏安法(CV)考察其在惰性(玻碳,GC)及催化(Ag和Pd)电极上的电还原脱氯活性及机理,探讨污染物的分子结构对电化学还原脱氯过程的影响.结果显示,三种单氯代苯酚在GC电极上的电子转... 选取邻氯苯酚、间氯苯酚和对氯苯酚为目标污染物,采用循环伏安法(CV)考察其在惰性(玻碳,GC)及催化(Ag和Pd)电极上的电还原脱氯活性及机理,探讨污染物的分子结构对电化学还原脱氯过程的影响.结果显示,三种单氯代苯酚在GC电极上的电子转移系数(k值)均大于0.5,表明单氯代苯酚在GC电极上的C-Cl键断裂过程遵循分步离解电子转移机理.而在Ag和Pd电极上,单氯代苯酚的还原峰电位出现显著正移,显示出其对单氯代苯酚具有极强的电催化脱氯活性.同时,催化(Ag和Pd)电极上的k值远远小于0.5,表明C-Cl键的还原裂解遵循同步离解电子转移机理.研究进一步显示,三种单氯代苯酚的电催化脱氯活性遵循对氯苯酚>间氯苯酚>邻氯苯酚的顺序,这主要归因于空间位阻效应,致使处于邻位的氯原子最难与电极表面结合;三种单氯代苯酚的最低未占分子轨道能(ELUMO)的大小为:邻氯苯酚>间氯苯酚>对氯苯酚,表明其还原脱氯的难易程度遵循相反的顺序.最后,基于单氯代苯酚的分子结构特性,选取ELUMO作为结构参数,成功建立了其与电还原脱氯活性间的良好线性自由能关系(LF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还原脱氯 单氯代苯酚 离解电子转移机理 分子结构 线性自由能关系
下载PDF
中译本《有机人名反应及机理》出版发行
14
《大学化学》 CAS 2004年第1期59-59,共1页
关键词 《有机人名反应及机理 中译本 出版 发行 工具书 有机反应 电子转移机理过程 参考文献 综述类论文
下载PDF
S型光催化剂的电子转移机理研究进展
15
作者 孙剑 别传彪 +2 位作者 张建军 张留洋 余家国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54-462,共9页
光催化技术是减轻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的有效技术之一。由于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快速复合,单组分光催化剂的光催化效率不高。新型S型异质结光催化剂可以实现光生载流子的有效分离,同时具备强氧化还原能力,因此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对... 光催化技术是减轻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的有效技术之一。由于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快速复合,单组分光催化剂的光催化效率不高。新型S型异质结光催化剂可以实现光生载流子的有效分离,同时具备强氧化还原能力,因此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对S型异质结光催化剂电子转移机理的深入理解有利于设计出更高效的光催化剂。通过选择合适的表征技术可以有效揭示S型异质结光催化剂的电子转移机理。因此,本文综述了直接和间接表征S型异质结光催化剂电子转移机理的技术。对于每种表征技术,首先对基本原理进行简述,然后通过代表性示例加以证明。研究S型异质结光催化剂电子转移机理可以加深对S型异质结光催化剂的理解,为进一步优化光催化系统提供极大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 S型异质结光催化剂 电子传输机理
原文传递
Cation effects in electrocatalytic reduction reactions:Recent advances
16
作者 Qinghui Ren Liang Xu +4 位作者 Mengyu Lv Zhiyuan Zhang Zhenhua Li Mingfei Shao Xue Duan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8期16-32,共17页
Electrocatalytic reduction reactions,powered by clean energy sources such as solar energy and wind,offer a sustainable method for converting inexpensive feedstocks(e.g.,CO_(2),N_(2)/NO_(x),organics,and O_(2))into high... Electrocatalytic reduction reactions,powered by clean energy sources such as solar energy and wind,offer a sustainable method for converting inexpensive feedstocks(e.g.,CO_(2),N_(2)/NO_(x),organics,and O_(2))into high-value-added chemicals or fuels.The design and modification of electrocatalysts have been widely implemented to improve their performance in these reactions.However,bottle-necks are encountered,making it challenging to further improve performance through catalyst development alone.Recently,cations in the electrolyte have emerged as critical factors for tuning both the activity and product selectivity of reduction reactions.This review summarizes recent advances in understanding the role of cation effects in electrocatalytic reduction reactions.First,we introduce the mechanisms underlying cation effects.We then provide a comprehensive overview of their application in electroreduction reactions.Characterization techniques and theoretical calcula-tion methods for studying cation effects are also discussed.Finally,we address remaining challeng-es and future perspectives in this field.We hope that this review offers fundamental insights and design guidance for utilizing cation effects,thereby advancing their develop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CTROCATALYSIS Reduction reaction Cation effect MECHANISM APPLICATION
下载PDF
Formation of mesophase microbeads from bulk mesophase pitch induced by fullerene
17
作者 CHEN Wen-sheng LIU Lan-tao +5 位作者 WANG Zheng DUAN Chun-feng ZHANG Xing-wei MA Zhao-kun CHEN Xiao-hong SONG Huai-he 《新型炭材料(中英文)》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45-654,共10页
A transformation of naphthalene-based coalescenced mesophase pitch(NMP)to mesophase microbeads was achieved by heating a mixture of NMP and fullerene(C_(60)).This is different from the conventional process of the liqu... A transformation of naphthalene-based coalescenced mesophase pitch(NMP)to mesophase microbeads was achieved by heating a mixture of NMP and fullerene(C_(60)).This is different from the conventional process of the liquid-phase carbonization of isotropic pitch to the emergence of carbon microbeads in the matrix and finally their growth to form a 100%anisotropic bulk meso-phase,but rather a reverse transformation.The effects of C_(60) loading and reaction temperature on the morphological transformation of mesophase were investigated by polarizing optical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ies.The physical changes in the NMP induced by C_(60) were characterized by 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X-ray diffractometry and Raman spectroscopy.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alesced NMP can be converted to a spherical type at 300-320℃ with the addition of 5%C_(60),and the size of the mesophase microbeads increases with increasing temperature.Furthermore,a model is established to ex-plain the unique induction effect of C_(60) in the transformation process.This work makes the morphological transformation of MP con-trollable,and provides a new idea for the understanding and research of mesophase pit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versible transformation Fullerene induction mechanism Mesophase texture π-electron-induced effect Mesophase microbeads
下载PDF
8-羟基喹啉铝光电性质的Ab initio和DFT研究 被引量:19
18
作者 苏忠民 程红 +4 位作者 高洪泽 孙世玲 初蓓 王荣顺 王悦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9期1416-1421,共6页
利用 ab initio HF和密度泛函理论 B3L YP等方法 ,对金属有机配合物 8-羟基喹啉铝 (Al Q3)进行几何结构优化 ,探索分子内部电子跃迁的机理 .结果表明 ,电子从基态跃迁到低激发态时主要为π-π* 跃迁 ;电荷从含氧的苯酚环转移至含氮的吡... 利用 ab initio HF和密度泛函理论 B3L YP等方法 ,对金属有机配合物 8-羟基喹啉铝 (Al Q3)进行几何结构优化 ,探索分子内部电子跃迁的机理 .结果表明 ,电子从基态跃迁到低激发态时主要为π-π* 跃迁 ;电荷从含氧的苯酚环转移至含氮的吡啶环上 ,包括两环之间 C→ C转移和 O→ N转移 ,与金属离子关系不大 .考虑到配体对发光性质的贡献 ,进一步设计了 3种 Al Q3的衍生物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羟基喹啉铝 ab INITIO DFT 电子跃迁机理
下载PDF
金上硫醇自组装膜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9
作者 李俊新 崔晓丽 童汝亭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0年第2期234-239,共6页
对硫醇类化合物在金上形成的自组装膜的自组装动力学、结构。
关键词 硫醇 自组装膜 动力学 渗透 电子传递机理
下载PDF
带有巯基的席夫碱在金电极表面的自组装成膜 被引量:3
20
作者 丁克强 贾振斌 +4 位作者 王庆飞 田娜 童汝亭 王心葵 邵会波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545-549,共5页
利用自组装技术 ,将带有巯基的席夫碱成功地自组装到Au电极表面 ,并利用循环伏安和交流阻抗电化学技术 ,对自组装膜的性质进行了表征 .结果显示 ,单独用席夫碱成膜 ,由于分子结构的不规则性 ,形成的膜较疏松 ;采用二次成膜的方法 ,制备... 利用自组装技术 ,将带有巯基的席夫碱成功地自组装到Au电极表面 ,并利用循环伏安和交流阻抗电化学技术 ,对自组装膜的性质进行了表征 .结果显示 ,单独用席夫碱成膜 ,由于分子结构的不规则性 ,形成的膜较疏松 ;采用二次成膜的方法 ,制备了由席夫碱和十八硫醇构成致密的复合膜 ,并通过实验和计算证明复合膜中的席夫碱呈线形方式排列 ,并且未被十八硫醇所取代 .通过自组装膜 ,用电化学方法深入地研究了席夫碱中的电子传输机理、席夫碱与金属离子的络合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席夫碱 自组装膜 电化学响应 金电极 二次成膜方法 电子传输机理 生物活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