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6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子束CT双期增强扫描对肺内孤立性肿块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0
1
作者 苏宏 陈君坤 +4 位作者 黄伟 张宗军 王大勇 刘军 陈堤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1期966-968,共3页
目的 研究电子束CT在肺内单发性肿块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手术和 /或病理证实的 32例周围型肺癌与 18例良性病变分别进行电子束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结果 周围型肺癌主要表现为肿块分叶、边缘毛刺、胸膜凹陷及空泡征 ;良性病变多... 目的 研究电子束CT在肺内单发性肿块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手术和 /或病理证实的 32例周围型肺癌与 18例良性病变分别进行电子束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结果 周围型肺癌主要表现为肿块分叶、边缘毛刺、胸膜凹陷及空泡征 ;良性病变多为无分叶、边缘光滑锐利肿块。但部分良、恶性病变CT征象重叠 ,仅凭形态学表现难以鉴别。平扫周围型肺癌平均CT值 45HU ,良性病变平均CT值 5 1HU ,无明显差别。增强后周围型肺癌明显强化 ,CT值平均增加 31HU ;良性病变轻度强化 ,CT值平均增加 8H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内孤立性肿块 电子束ct 诊断 肺肿瘤 肺疾病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的电子束CT增强特征 被引量:25
2
作者 朱锡旭 陈君坤 +7 位作者 卢光明 黄伟 苏宏 张宗军 李锋 王大勇 方有文 朱人敏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2年第3期176-178,共3页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的电子束CT增强特征。材料和方法 :3 2例原发性肝癌行 3 5例次平扫和双期或三期增强扫描。肝动脉期扫描时间约为 2 0~ 2 5s ,门静脉期约为 40~ 5 0s ,平衡期扫描延长至 10 0s甚至 5~ 10min。把肝癌的增强分为 7...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的电子束CT增强特征。材料和方法 :3 2例原发性肝癌行 3 5例次平扫和双期或三期增强扫描。肝动脉期扫描时间约为 2 0~ 2 5s ,门静脉期约为 40~ 5 0s ,平衡期扫描延长至 10 0s甚至 5~ 10min。把肝癌的增强分为 7种方式分析肿瘤增强特征。结果 :共检出 86个肿块和结节 ,动脉期能显示肿瘤的血管、动脉门静脉瘘、假包膜血供、门静脉癌栓。≤ 3 0cm结节动脉期 61%呈均匀高密度增强 ,13个表现为均匀或不均匀等密度 ,6个为低密度。门静脉期低密度肝癌结节 2 8个 (65 % ) ,均匀等密度结节 13个 ,少数表现为不均匀等密度和高密度。 >3 0cm肿块动脉期65 %表现为均匀或不均匀高密度 ,7个为不均匀等密度 ,6个为低密度。在门静脉期肿瘤主要表现为不均匀低密度 79%(2 7/3 4) ,5个表现为不均匀等密度 ,2个为均匀等密度 ,无 1例高密度。无论肿瘤大小平衡期呈等、低密度。结论 :EBCT显示肿瘤的血供特征以及门静脉累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诊断 原发性肝癌 电子束ct
下载PDF
电子束CT增强双期扫描和血管重建对Budd-Chiari综合征的评价 被引量:9
3
作者 黄伟 张宗军 +1 位作者 苏宏 陈君坤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3年第8期1005-1007,共3页
目的 分析Budd Chiari综合征的CT增强双期扫描影像学征象 ,评价血管三维重建的临床意义。方法  3 2名患者CT扫描增强动脉期延迟时间为 3 0s ,门脉期延迟时间为 70s。血管三维重建方式为表面阴影遮盖法 (SSD)和多平面重建法 (MPR)。所... 目的 分析Budd Chiari综合征的CT增强双期扫描影像学征象 ,评价血管三维重建的临床意义。方法  3 2名患者CT扫描增强动脉期延迟时间为 3 0s ,门脉期延迟时间为 70s。血管三维重建方式为表面阴影遮盖法 (SSD)和多平面重建法 (MPR)。所有患者均进行了下腔静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结果 下腔静脉梗阻 :隔膜性 5例 ,闭塞性 15例 ,狭窄性 12例。肝静脉完全梗阻 10例 ,不完全梗阻 14例。可发现有两种肝外侧支循环形成 ,其中 10例有肝内侧支循环形成。SSD法血管重建可显示血管和侧支循环总体情况 ,而MPR法可多角度直接显示血管。结论 电子束CT增强双期扫描和血管三维重建可全面评价Budd Chiari综合征的血管和器官病变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DD-CHIARI综合征 电子束ct 血管重建 影像学征象 评价
下载PDF
电子束CT冠状动脉钙化积分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朱军 施海明 +5 位作者 赵殿辉 罗心平 范维琥 王受益 戴瑞鸿 陈星荣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752-756,共5页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钙化 (CAC)程度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性之间的关系。材料与方法  95例同期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及电子束 CT(EBCT)检查者 ,根据 CAG血管狭窄程度和病变累及支数 ,分成正常 /轻微病变组 (n=42 ,A/ B组 )和显著病变组 (n=...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钙化 (CAC)程度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性之间的关系。材料与方法  95例同期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及电子束 CT(EBCT)检查者 ,根据 CAG血管狭窄程度和病变累及支数 ,分成正常 /轻微病变组 (n=42 ,A/ B组 )和显著病变组 (n=5 3,F组 ) ,并细分为正常血管 (n=2 4,A组 ) ,轻微病变 ((n=18,B组 ) ,单支病变 (n=2 1,C组 ) ,2支病变 (n=15 ,D组 )和 3支病变 (n=17,E组 )各亚组。根据管腔狭窄百分比再进一步分出 95 0个血管段 ,逐个血管段与 EBCT进行对比分析。其中无狭窄血管段 735个 ,狭窄介于 0~ 5 0 %之间者 79段 ,5 0 %~ 75 %者 34段 ,狭窄≥ 75 %者 10 2段。结果  (1)血管病变支数与 CAC积分之间的关系 :A/ B组 CAC积分值明显低于 F组 (45 .1± 16 5 .1vs35 9.4± 5 0 5 .3,P<0 .0 0 0 1) ;A/ B组 CAC积分的平方根值 (3.33± 5 .91)也明显低于 C组 (9.33± 9.2 1)、D组 (12 .97± 9.16 )、E组 (2 2 .5 2± 14.17) ,P均 <0 .0 5 ,E组与 C组、D组之间也存在差别 ,但 C组和 D组之间无差别 (P>0 .0 5 ) ;A组 CAC积分的平方根值 (1.2 7± 1.2 5 )与 C组、D组、E组之间均有显著差别 (P<0 .0 5 ) ,但与 B组 (6 .0 8± 8.2 5 )之间无差别 (P>0 .0 5 )。 (2 )冠状动脉血管段狭窄程度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束ct 冠状动脉造影 冠状动脉钙化 冠状动脉病变 相关性研究
下载PDF
稳定型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电子束CT冠状动脉钙化检测的比较 被引量:12
5
作者 杜志民 罗初凡 +4 位作者 胡承恒 伍贵富 李怡 冯君 马虹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36-140,共5页
【目的】比较稳定型心绞痛 (SAP)与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患者冠状动脉 (冠脉 )钙化 (CAC)的不同模式。【方法】 6 7例SAP与 94例UAP患者 ,行选择性冠脉造影和电子束CT(EBCT)检查 ,分析两组CAC积分 (CS)的差异及其与冠脉狭窄程度之间的... 【目的】比较稳定型心绞痛 (SAP)与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患者冠状动脉 (冠脉 )钙化 (CAC)的不同模式。【方法】 6 7例SAP与 94例UAP患者 ,行选择性冠脉造影和电子束CT(EBCT)检查 ,分析两组CAC积分 (CS)的差异及其与冠脉狭窄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①SAP组CAC检测阳性率 ( 10 0 % )显著高于UAP组 ( 87 2 3% ) (P <0 0 5 )。②SAP组CAC积分显著高于UAP组 ,其自然对数转换值 [ln (CS + 1) ]的均数按心脏整体计算为 ( 5 2 4± 1 72 )对 ( 3 13± 1 96 ) (P <0 0 0 1) ,按冠脉分支计算为 ( 3 2 8± 2 0 8)对 ( 1 6 8± 1 6 2 ) (P <0 0 0 1)。③在每一相同的年龄段内比较 ,SAP组的CAC程度均明显高于UAP组。④ln (CS + 1)与冠脉狭窄程度在两组均呈正相关 ,但SAP组相关程度相对较好 ;SAP组重度狭窄的冠脉多发生重度或中度钙化 ,而UAP组重度狭窄的冠脉则多数无钙化或仅有轻度钙化。【结论】稳定型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脉钙化存在不同的模式 ,前者冠脉钙化大多较为严重 ,钙化积分与冠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较好 ,而后者钙化程度多数较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绞痛 病理学 钙质沉着症 电子束ct
下载PDF
电子束CT检测冠状动脉钙化与冠脉造影狭窄的关系 被引量:8
6
作者 江时森 柯天秀 +4 位作者 徐军 宫剑斌 王立军 陈锐华 张启高 《江苏医药》 CAS CSCD 2000年第4期256-258,共3页
目的 探讨电子束CT(EBCT)检测冠状动脉钙化 (CAC)与冠脉造影 (CAG)所示冠状动脉狭窄间的关系。方法 对 48例临床有冠心病症状、可疑冠心病症状或无症状者行EBCT扫描及CAG。结果  (1)冠状动脉狭窄组的CAC率、CAC积分明显高于非狭窄组 ... 目的 探讨电子束CT(EBCT)检测冠状动脉钙化 (CAC)与冠脉造影 (CAG)所示冠状动脉狭窄间的关系。方法 对 48例临床有冠心病症状、可疑冠心病症状或无症状者行EBCT扫描及CAG。结果  (1)冠状动脉狭窄组的CAC率、CAC积分明显高于非狭窄组 ,P <0 0 0 1,P <0 0 1。(2 )随狭窄血管支数增加 ,CAC率、CAC积分显著升高 ,前者P <0 0 2 ,后者P <0 0 1。 (3)综合考虑敏感性及特异性 ,40~岁、5 0~岁、6 0~岁年龄组冠状动脉疾病 (CAD)预测值分别为 2 5分、10 0分、2 0 0分。结论 EBCTCAC是预测冠心病的有价值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束ct 冠状动脉钙化 冠脉造影 冠状动脉疾病 冠心病
下载PDF
电子束CT三维重建在髁突骨折中的应用评价 被引量:6
7
作者 杨震 寿柏泉 +5 位作者 郑洪 孟兆业 董震 苏宏 张宗军 黄伟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2年第4期327-329,333,共4页
目的 :探讨电子束CT(EBCT)三维重建在髁突骨折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髁突外伤患者 11例 ,均给予临床检查、摄X线片、EBCT平扫及三维重建检查 ,评估髁突骨折的类型及骨折移位程度、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案。 结果 :EBCT具有扫描速度快、图... 目的 :探讨电子束CT(EBCT)三维重建在髁突骨折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髁突外伤患者 11例 ,均给予临床检查、摄X线片、EBCT平扫及三维重建检查 ,评估髁突骨折的类型及骨折移位程度、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案。 结果 :EBCT具有扫描速度快、图像清晰的特点 ,其三维影像可以任意旋转和切割 ,从不同角度观察病变情况 ,正确地显示髁突骨折及其类型。 结论 :EBCT平扫及三维重建能客观地提供髁突骨折的所有特征 ,将两种以上重建方法结合 ,可以更清晰地显示和反映骨折线走向、碎骨片的移位 ,提高了髁突骨折的诊断和显示率 ,降低了误诊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束ct 髁突骨折 EBct 三维图像重建 临床分型 骨折移位程度
下载PDF
肺通气/灌注显像与电子束CT诊断肺栓塞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方纬 史蓉芳 +3 位作者 曹程 何作祥 张晓丽 沈锐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93-93,共1页
关键词 肺栓塞 电子束ct 诊断 肺通气 肺灌注显像
下载PDF
电子束CT在肺静脉异常连接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68
9
作者 杨有优 戴汝平 +3 位作者 孟悛非 荆宝莲 何沙 白桦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49-353,共5页
目的 探讨电子束CT(EBCT)在肺静脉异常连接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材料与方法 EBCT诊断肺静脉异常连接患者 2 1例 ,其中男 13例 ,女 8例。年龄 3~ 63岁 ,平均 15 .6岁。 17例行增强单层容积扫描 ,4例行增强连续容积扫描。全部病例均行表... 目的 探讨电子束CT(EBCT)在肺静脉异常连接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材料与方法 EBCT诊断肺静脉异常连接患者 2 1例 ,其中男 13例 ,女 8例。年龄 3~ 63岁 ,平均 15 .6岁。 17例行增强单层容积扫描 ,4例行增强连续容积扫描。全部病例均行表面阴影显示法三维重建。 17例有心血管造影或手术结果 ,其中 9例单纯行造影 ,4例单纯行手术 ,4例造影后手术。结果  2 0例术前资料 ,EBCT诊断为完全型肺静脉异常连接 12例 ,部分型肺静脉异常连接 8例。前者包括心上型 3例 ,心脏型 8例和混合型 1例。EBCT均清晰显示异常连接肺静脉的数目、分布和位置。 1例术后复查病例 ,EBCT示吻合口狭窄。 7例完全型肺静脉异常连接者 ,EBCT提示合并内脏心房异位综合征。 8例有手术对照者 ,EBCT对肺静脉异常连接的定性、定位诊断全部正确。结论 EBCT及其三维重建可准确显示异常连接肺静脉的位置、数目和术后狭窄 ,对明确胸腹并发畸形有明显优势 ,是一种重要的无创性诊断肺静脉异常连接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缺损 电子束ct 肺静脉异常连接 诊断
下载PDF
电子束CT在主动脉夹层样搏动伪影上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甫庚 陈起航 +2 位作者 周诚 姚玉清 潘纪戍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2年第8期776-778,共3页
目的 评价电子束CT在主动脉夹层样搏动伪影上的诊断价值。方法  118例病人于同时或 1个月内分别进行了胸部螺旋CT和电子束CT扫描 ;其中男 87例 ,女 3 1例 ;年龄在 2 2~ 92岁之间 ,平均年龄为 5 6.5岁。所有病例均在临床和影像上排除... 目的 评价电子束CT在主动脉夹层样搏动伪影上的诊断价值。方法  118例病人于同时或 1个月内分别进行了胸部螺旋CT和电子束CT扫描 ;其中男 87例 ,女 3 1例 ;年龄在 2 2~ 92岁之间 ,平均年龄为 5 6.5岁。所有病例均在临床和影像上排除了主动脉瘤、夹层动脉瘤。分别统计主动脉搏动伪影检出率及其形态、大小、密度、部位和主动脉搏动伪影在轴位CT图像上累及的层面数并加以对比分析。结果 主动脉搏动伪影在螺旋CT图像上检出 42 / 118例 ,检出率为 3 5 .5 % ;而在电子束CT图像上仅检出 6/ 118例 ,检出率只有 5 .0 % ,二者具有显著差异 (χ2 =3 2 .2 4,P <0 .0 0 5 )。主动脉搏动伪影的大小在前者为 3 .0~ 11.0mm (平均为 4.8± 2 .0mm ) ,而在后者为 2 .0~ 5 .0mm (平均为 2 .8± 0 .7mm ) ,两者差数显著性近似检验具有显著差异 ;在轴位螺旋CT图像上累及的层面数为 1~ 6层 (平均为 3 .44± 1.42层 ) ,而在电子束CT图像上累及的层面数仅为 1~ 2层 (平均为 1.3 5± 0 .3 3层 ) ,二者差数显著性近似检验具有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诊断 主动脉夹层 螺旋ct 电子束ct 血管造影
下载PDF
电子束CT对冠状动脉钙化的定量分析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1
作者 苏宏 陈君坤 +4 位作者 黄伟 王大勇 张宗军 刘军 陈堤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1年第2期69-71,共3页
目的 :探讨电子束CT在冠心病早期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ImatronC - 15 0型电子束CT ,检查 12 6 7例患者冠脉钙化情况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冠脉钙化发生率依次为LAD(4 0 .5 % )、RCA(2 4.8% )、CX(2 1.4% )和LM(13 .3 % ) ;<5 0... 目的 :探讨电子束CT在冠心病早期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ImatronC - 15 0型电子束CT ,检查 12 6 7例患者冠脉钙化情况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冠脉钙化发生率依次为LAD(4 0 .5 % )、RCA(2 4.8% )、CX(2 1.4% )和LM(13 .3 % ) ;<5 0岁和 5 0~ 5 9岁冠心病组冠状动脉钙化率、钙化积分明显高于正常组 ,≥ 6 0岁冠心病组冠状动脉钙化率与正常组无显著差别 ,但钙化积分明显高于正常组。冠脉钙化检测冠心病在年轻组特异性高 ,敏感性低 ,随年龄增大敏感性增高而特异性降低。结论 :电子束CT冠脉钙化检查及定量分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束ct 冠状动脉钙化 定量分析 诊断 冠心病
下载PDF
经静脉电子束CT冠状动脉造影图像质量影响因素 被引量:5
12
作者 吕滨 戴汝平 蒋世良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48-353,共6页
目的探寻造成电子束CT冠状动脉造影图像不可评估的原因,比较舒张早期和晚期心电门控扫描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对100例疑诊冠心病患者行电子束CT血管造影检查(EBA)。采用静脉法增强扫描心脏冠状动脉,心电门控采集CT断层图像,并用“容... 目的探寻造成电子束CT冠状动脉造影图像不可评估的原因,比较舒张早期和晚期心电门控扫描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对100例疑诊冠心病患者行电子束CT血管造影检查(EBA)。采用静脉法增强扫描心脏冠状动脉,心电门控采集CT断层图像,并用“容积再现法”(VRT)技术重建冠状动脉三维图像。对冠状动脉节段的图像质量和伪影作统计分析。结果7例(7%)患者因心跳和呼吸运动伪影而检查失败。冠状动脉左主干(LM)图像质量最好,左回旋支(LCX)最差(P<0.001)。各支冠状动脉由近段向远段图像质量依次降低(P<0.001)。40%RR间期心电图门控扫描优于80%RR间期门控。不可评估的冠状动脉节段分布在3%左主干,2%、24%和64%左前降支(LAD)近、中、远段,8%、22%和45%左回旋支的近、中、远段,以及5%、12%和20%右冠状动脉(RCA)近、中、远段(P<0.05)。结论静脉法电子束CT冠状动脉造影的主要限度是图像空间分辨率低和各种伪影。理想的心电门控扫描可以提高图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响因素 冠状动脉 图像质量 三维重建 电子束ct成像 ct血管造影 冠心病
下载PDF
电子束CT在颌面部骨折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杨震 寿柏泉 +2 位作者 刘锐 张森林 孟昭业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0年第4期289-290,共2页
目的 探讨电子束CT在颌面部骨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10例外伤病人拍摄常规X线片 ,行电子束CT扫描和三维重建。结果 电子束CT具有扫描速度快 ,图象清晰的特点 ,其三维影象可以任意旋转和切割 ,从不同角度观察病变情况 ,为制定治疗... 目的 探讨电子束CT在颌面部骨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10例外伤病人拍摄常规X线片 ,行电子束CT扫描和三维重建。结果 电子束CT具有扫描速度快 ,图象清晰的特点 ,其三维影象可以任意旋转和切割 ,从不同角度观察病变情况 ,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大量准确信息。结论 电子束CT在颌面部骨折的诊治中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二维CT和三维CT互相补充是诊断颌面部骨折的最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骨骨折 电子束ct X线 诊断
下载PDF
主动脉缩窄及主动脉弓离断的电子束CT诊断 被引量:7
14
作者 文利 戴书华 +3 位作者 邹利光 刘卫金 孙清荣 张冬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7年第3期163-166,共4页
目的:探讨电子束CT诊断先天性主动脉缩窄和主动脉弓离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共10例病人,年龄6-18岁,均经手术证实。对所有患儿行EBCT增强扫描,并对图像行三维重建。结果:10例病人术前均得到正确诊断,其中8例为主动脉缩窄,2例为主动脉弓... 目的:探讨电子束CT诊断先天性主动脉缩窄和主动脉弓离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共10例病人,年龄6-18岁,均经手术证实。对所有患儿行EBCT增强扫描,并对图像行三维重建。结果:10例病人术前均得到正确诊断,其中8例为主动脉缩窄,2例为主动脉弓离断。EBCT均显示了全部8例主动脉缩窄及其缩窄的程度、形态,并显示缩窄处与左锁骨下动脉的关系。其中6例(75%)为局限性狭窄,2例(25%)形成中-重度长管状狭窄。合并畸形有:3例合并动脉导管未闭,1例合并室间隔缺损,1例合并肺动脉狭窄,1例合并二尖瓣狭窄,2例同时合并动脉导管未闭和室间隔缺损。2例主动脉弓离断病例,均合并有动脉导管未闭、室间隔缺损和肺动脉狭窄。EBCT均显示升主动脉与降主动脉呈分离状。结论:EBCT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查方法,对先天性主动脉病变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并能同时显示合并的胸部大血管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畸形 主动脉缩窄 主动脉弓离断 电子束ct
下载PDF
电子束CT在判断卵巢恶性肿瘤分期及手术可切除中的价值 被引量:3
15
作者 苏宏 郑宁 +3 位作者 黄伟 刘锦霞 陈自谦 卢光明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5年第10期898-901,共4页
目的:探讨电子束CT(EBCT)在卵巢癌诊断、肿瘤分期及判断手术可切除性中的作用。方法:25例卵巢恶性肿瘤患者术前1周内行全腹部及盆腔EBCT检查,将CT表现与手术及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经病理结果证实,浆液性囊腺癌11例,黏液性囊腺癌... 目的:探讨电子束CT(EBCT)在卵巢癌诊断、肿瘤分期及判断手术可切除性中的作用。方法:25例卵巢恶性肿瘤患者术前1周内行全腹部及盆腔EBCT检查,将CT表现与手术及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经病理结果证实,浆液性囊腺癌11例,黏液性囊腺癌6例,恶性畸胎瘤3例,卵巢转移癌2例,透明细胞癌、胚胎癌及未分化癌各1例。肿瘤Ⅰ期7例,Ⅱ期7例,Ⅲ期9例,Ⅳ期2例。肿瘤周围血管、脏器被侵犯及腹膜种植转移是增加手术难度的重要因素。与普通CT比较,EBCT具有扫描速度快,图像质量好,病变细节显示清晰的优点。结论:EBCT在卵巢癌诊断、肿瘤分期和手术可切除性的判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束ct 卵巢癌 肿瘤分期 手术
下载PDF
电子束CT三维重建方法 被引量:9
16
作者 何沙 白桦 戴汝平 《CT理论与应用研究(中英文)》 1998年第4期5-12,共8页
医学断层图像的三维重建技术提供了一种无创方法直观考察人体内的立体结构,当用于电子束CT(EBCT),更能充分显示它的价值。本文阐述了用电子束CT采集体层数据(包括步进容积扫描、连续容积扫描、电影扫描)后,用多层面重组... 医学断层图像的三维重建技术提供了一种无创方法直观考察人体内的立体结构,当用于电子束CT(EBCT),更能充分显示它的价值。本文阐述了用电子束CT采集体层数据(包括步进容积扫描、连续容积扫描、电影扫描)后,用多层面重组(包括曲面重组)、最大密度投影、表面阴影显示等方法进行三维重建的处理过程。我们比较了各种重建方法的优、缺点,说明在实际应用中应当结合多种方法,给诊断提供更可靠的信息。电子束CT最大限度地减少了运动伪影,不但提高了这些方法的三维图像质量,而且其电影扫描派生出了四维重建──三维时间序列;根据三维重建的要求提出了优化扫描参数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重建 电子束ct ct 医用
下载PDF
电子束CT检测冠状动脉钙化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关系 被引量:4
17
作者 孙玉波 贾国良 +3 位作者 郭文怡 杨伟光 张莉莉 郑敏文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21期4203-4205,共3页
目的:探讨电子束CT(electronbeamCT,EBCT)检测冠状动脉钙化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关系及在冠心病早期预测中的作用。方法:对445例患者应用ImatronC-150型电子束CT进行平扫记录其钙化分数,分别按各个危险因素及危险因素的个数进行分组,分析... 目的:探讨电子束CT(electronbeamCT,EBCT)检测冠状动脉钙化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关系及在冠心病早期预测中的作用。方法:对445例患者应用ImatronC-150型电子束CT进行平扫记录其钙化分数,分别按各个危险因素及危险因素的个数进行分组,分析和比较各组间是否存在差异。结果: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肥胖暴露组的冠状动脉钙化率(coronaryarterycalcificationincidence,CAC率)分别为52.2%,62.0%,79.5%,48.9%,45.9%,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oronaryarterycalcificationscore,CAC积分)分别为1(28),3(84),45(193.8),0(20.62),0(10),均高于非暴露组冠状动脉钙化率(22.9%,31.2%,35.5%,38.5%,34.9%)及冠状动脉钙化积分0(3),0(2),0(9),0(4),0(9)(P<0.05);冠状动脉钙化率及冠状动脉钙化积分随危险因素个数增加而增加。0~6个危险因素的冠状动脉钙化率分别为16.75%,25.3%,41.6%,42.6%,55.9%,79.5%,100%,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分别为0(0),0(1),0(6.5),0(4.345),1.03(29.925),35(218.73),604.5(952.015)(P<0.001);高龄组冠状动脉钙化率及冠状动脉钙化积分高于低龄组。<60岁、60~80岁、≥80岁年龄组的冠状动脉钙化率分别为36%、63.5%、100%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分别为0(2),131(365.125),658.5(833)(P<0.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束ct检测 冠状动脉钙化 冠心病 危险因素 诊断
下载PDF
e-Speed电子束CT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18
作者 邹利光 文利 +4 位作者 孙清荣 王文献 梁开运 雷福章 李龙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5,共3页
目的总结e-Speed电子束CT(electron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EBCT)冠状动脉检查结果,探讨EBCT冠状动脉造影的图像质量及其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疑诊冠心病或健康查体来我院行e-Speed电子束CT冠状动脉检查病例115例,所有受检者均行... 目的总结e-Speed电子束CT(electron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EBCT)冠状动脉检查结果,探讨EBCT冠状动脉造影的图像质量及其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疑诊冠心病或健康查体来我院行e-Speed电子束CT冠状动脉检查病例115例,所有受检者均行EBCT平扫,92例行EBCT血管造影检查。结果冠状动脉钙化积分,60岁以前较低,60岁以后逐渐增高,70岁以后明显增高。EB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优良图像为79例(85.9%),不满意图像为13例(14.1%);根据EBCT冠状动脉造影结果,85.9%病例可做出明确诊断,10.9%病例只能做出大致诊断,3.2%病例不能做出诊断。结论EBCT对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有重要价值,EBCT冠状动脉造影在冠状动脉病变诊断和介入治疗筛选方面可部分取代传统的插管法造影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心脏病 电子束ct 放射诊断
下载PDF
^(99m)Tc-MIBI心肌灌注显像与电子束CT诊断冠心病的临床评价 被引量:3
19
作者 朱军 施海明 +4 位作者 田东 罗心平 范维琥 王受益 戴瑞鸿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10期7-8,11,共3页
目的 :评价99mTc -MIBI心肌灌注显像及电子束CT诊断冠心病的临床价值。方法 :6 2例患者在CAG检查 2周内行99mTc-MIBI心肌灌注显像及EBCT冠脉钙化扫描。采用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度等指标对EBCT及SPECT的结果进... 目的 :评价99mTc -MIBI心肌灌注显像及电子束CT诊断冠心病的临床价值。方法 :6 2例患者在CAG检查 2周内行99mTc-MIBI心肌灌注显像及EBCT冠脉钙化扫描。采用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度等指标对EBCT及SPECT的结果进行评价。结果 :单独使用SPECT心肌灌注显像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为 93% ,特异性为 33% ,准确性为 6 1%。在选取不同冠脉钙化积分 (CCS)临界值时 ,所得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为 45 %~ 93 % ,特异性为 30 %~ 94% ,准确性为 6 0 %~ 84%。取 10分为临界值时 ,两种方法采用平行联合试验所得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 97%和 89% ;采用系列联合试验诊断冠心病的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分别为 91%和 89%。结论 :SPECT心肌灌注显像及心脏EBCT冠脉钙化积分测定对冠心病的诊断均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两者联合应用对临床诊断冠心病更具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束ct 心肌灌注显像 冠心病 诊断 锝99M-MIBI
下载PDF
电子束CT冠状动脉成像同血管造影的对比 被引量:3
20
作者 孙红岩 贾国良 +6 位作者 王海昌 郭文怡 栾荣华 吕安林 李成祥 李伟杰 郑敏文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57-259,共3页
目的 :评价电子束CT(EBCT)冠脉增强扫描对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意义 .方法 :5 5例患者分别行EBCT增强扫描和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术 (CAG) ,并由两位不知造影结果的医师进行阅片 ,与CAG结果进行对照 .结果 :EBCT判断狭窄的灵敏度是 :左主干 96... 目的 :评价电子束CT(EBCT)冠脉增强扫描对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意义 .方法 :5 5例患者分别行EBCT增强扫描和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术 (CAG) ,并由两位不知造影结果的医师进行阅片 ,与CAG结果进行对照 .结果 :EBCT判断狭窄的灵敏度是 :左主干 96 % ,左前降支 89% ,左回旋支 71% .右冠 80 % ,对明显狭窄的 5 8支冠脉 (管腔狭窄≥ 5 0 % )有 4 6支判断正确 ,灵敏度 79% ,12 7支无明显病变的冠脉有 114支判断正确 ,特异度是 90 % (P <0 .0 0 1) .结论 :EBCT增强扫描及其三维重建与冠脉血管造影结果具有高度的相关性 .通过经静脉增强造影 ,EBCT可以清楚地显示冠状动脉并判断管腔的狭窄 ,尤其是重度狭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狭窄 诊断 电子束ct冠状动脉成像 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术 灵敏度 比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