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2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64排螺旋电子计算机体层摄影对胃癌术前分期的评估价值
1
作者 董乐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3年第19期106-109,共4页
目的探讨64排多层螺旋CT(MSCT)对胃癌术前分期的评估价值,为今后临床诊治胃癌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麻城市人民医院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100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64排MSCT检查,并以病理检查结果作为... 目的探讨64排多层螺旋CT(MSCT)对胃癌术前分期的评估价值,为今后临床诊治胃癌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麻城市人民医院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100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64排MSCT检查,并以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统计所有患者经术前64排MSCT检查T、N、M分期的检出结果、诊断效能;比较不同分化程度胃癌患者64排MSCT检查征象。结果所有胃癌患者经术前64排MSCT检查T、N、M分期的检出结果与病理结果一致性好,Kappa值分别为0.836、0.907、0.908,且其诊断特异度、灵敏度、准确度均较高;低分化组肿瘤厚度>2cm、瘤周低密度带厚度>4mm、不均匀强化的患者占比高于中高分化组(均P<0.05)。结论64排MSCT检查可有效检出胃癌术前TNM分期情况,且诊断效能均较高,与病理结果有良好的一致性;同时,不同分化程度胃癌64排MSCT征象存在差异,因此,临床可结合胃癌患者术前64排MSCT检查结果及影像特点对疾病进行诊断,以提高其TNM分期诊断的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64排螺旋电子计算机体层摄影 TNM分期 诊断价值 一致性
下载PDF
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在矽肺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5
2
作者 张帆 韩萍 《中国职业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1-52,共2页
关键词 矽肺 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 诊断 CT表现 临床分级 肺功能
下载PDF
正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与核磁共振成像诊断国人鼻咽癌转移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艾芬 陈阵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4年第2期81-84,共4页
目的 通过Meta分析比较正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PET-CT)与核磁共振成像(MRI)对国人鼻咽癌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 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网全文数据库(CNKI)和维普数据库从1989年1月~2013年5月收录的PET-CT与MRI诊断国... 目的 通过Meta分析比较正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PET-CT)与核磁共振成像(MRI)对国人鼻咽癌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 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网全文数据库(CNKI)和维普数据库从1989年1月~2013年5月收录的PET-CT与MRI诊断国人鼻咽癌转移的临床诊断试验,并对纳入文献采用Meta-Disc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文献5篇,共63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PET-CT诊断鼻咽癌转移95%CI的SEN、SPE分别为35%(33%~37%)、94%(91%~96%),S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247,SE(AUC)为0.2399;而MRI诊断鼻咽癌转移95%CI的SEN、SPE分别为35%(33%~37%)、84%(80%~87%),S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654,SE(AUC)为0.1154.以上结果表明与MRI相比,PET-CT在国人鼻咽癌转移诊断中具有较低的误诊率,但诊断价值稍低.结论 根据现有的诊断试验,PET-CT和MRI均是诊断国人鼻咽癌转移的有效技术手段.在误诊率方面,PET-CT优于MRI;但诊断价值稍低.因此,两者紧密结合才能使鼻咽癌转移的检出率明显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 核磁共振成像 转移
下载PDF
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模拟在头颈部肿瘤放射治疗中的应用
4
作者 杨波 许敏 +1 位作者 张福正 章国芬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87-88,共2页
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和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肿瘤的放射治疗进入了三维适形放射治疗(three-dimensionl conformalradiation therapy,3-D CRT)的新时代.
关键词 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 模拟定位 放射治疗 肿瘤治疗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
下载PDF
磁共振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的临床应用
5
作者 倪新瑜 王赞舜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CAS 1989年第3期63-63,共1页
磁共振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MR-CT)是70年代末随着计算机、电子和超导技术发展而出现的最新医用诊断仪。MR-CT始于英国,美、日两国后来居上。目前我国京、沪、穗等大城市使用和正在安装的十几台各种类型的MR-CT机均系引进。
关键词 临床应用 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 MR 磁共振 CT机 医用诊断 引进 超导技术
下载PDF
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应用于颌面部间隙感染
6
作者 王建秋 李昌义 《北京口腔医学》 CAS 1994年第4期142-143,共2页
本文将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技术应用于颌面部深部、复杂性间隙感染的诊断。其影象可清晰地显示病变的部位、侵袭的范围和周围组织的变化情况,从而能为颌面部复杂性间隙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作者在文中还对平扫与增强影象进... 本文将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技术应用于颌面部深部、复杂性间隙感染的诊断。其影象可清晰地显示病变的部位、侵袭的范围和周围组织的变化情况,从而能为颌面部复杂性间隙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作者在文中还对平扫与增强影象进行了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 口腔颌面部 间隙感染
下载PDF
X线平片与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在颈椎病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王庆兵 丁 宏 储成凤 《青海医学院学报》 CAS 2002年第2期29-30,共2页
目的 探讨X线平片、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CT)在颈椎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结合临床、X线平片及CT扫描诊断颈椎病51例。结果 传统X线平片能观察到颈椎病的大部分征象,在颈椎病的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CT能提供脊髓、神经根的形态学资料,... 目的 探讨X线平片、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CT)在颈椎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结合临床、X线平片及CT扫描诊断颈椎病51例。结果 传统X线平片能观察到颈椎病的大部分征象,在颈椎病的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CT能提供脊髓、神经根的形态学资料,更能明确椎管狭窄的真正原因。结论X线平片在颈椎病的普查及初步诊断中仍具有重要意义,但对于临床治疗和手术方案的制定,CT能提供更多、更准确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X线 平片 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
下载PDF
颅脑电子计算机体层摄影临床应用的初步体会
8
作者 陈星荣 沈天真 +2 位作者 陈公白 唐镇生 史玉泉 《上海医科大学学报》 1980年第2期109-113,161-162,共7页
电子计算机体层摄影(CT)的出现,大大地改变了颅脑X线诊断的面貌。它是通过电子计算机测算检测器所得透过人体组织衰减后的X线量,因此比传统的X线诊断方法敏感得多。它能够区别一般X线诊断方法不能区别的组织和结构,因此,不需用任何造影... 电子计算机体层摄影(CT)的出现,大大地改变了颅脑X线诊断的面貌。它是通过电子计算机测算检测器所得透过人体组织衰减后的X线量,因此比传统的X线诊断方法敏感得多。它能够区别一般X线诊断方法不能区别的组织和结构,因此,不需用任何造影剂,它可以显示脑室、脑池和脑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造影 初步体会 密度 血管性 缺血性卒中 电子计算机体层摄影 出血性卒中 病变 颅脑 临床应用
下载PDF
X线平片与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在颈椎病诊断中的价值
9
作者 王庆兵 丁宏 储成凤 《现代医学》 2002年第4期235-236,共2页
目的 探讨X线平片、CT在颈椎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经临床、X线平片及CT扫描同时确诊为颈椎病 5 1例。结果 传统X线平片能观察到颈椎病的大部分征象 ,在颈椎病的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CT能提供脊髓、神经根的形态学资料 ,更能明... 目的 探讨X线平片、CT在颈椎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经临床、X线平片及CT扫描同时确诊为颈椎病 5 1例。结果 传统X线平片能观察到颈椎病的大部分征象 ,在颈椎病的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CT能提供脊髓、神经根的形态学资料 ,更能明确椎管狭窄的真正原因。结论 X线平片在颈椎病的普查及初步诊断中仍具有重要意义 ,但对于临床治疗和手术方案的制定 ,CT能提供更多、更准确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诊断 颈椎病 X线 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
下载PDF
电子计算机体层摄影技术及其应用
10
作者 臧鸿民 《影像技术》 CAS 1990年第1期18-19,共2页
关键词 电子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CT技术 医疗诊断 医学 应用
下载PDF
术前^(18)F-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仪显像诊断肢端恶性黑色素瘤淋巴结转移的价值
11
作者 刘道佳 《医疗装备》 2023年第16期89-92,97,共5页
目的 探讨术前18F-氟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仪(PET/CT)显像诊断肢端恶性黑色素瘤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1月在福建省肿瘤医院诊断为肢端恶性黑色素瘤,且术前行^(18)... 目的 探讨术前18F-氟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仪(PET/CT)显像诊断肢端恶性黑色素瘤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1月在福建省肿瘤医院诊断为肢端恶性黑色素瘤,且术前行^(18)F-FDG PET/CT显像的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将Breslow厚度、有丝分裂率,淋巴结标准摄取值最大值(SUVmax)、淋巴结最大径(最大淋巴结短径)及淋巴结诊断意见与病理结果进行关联分析,得出最佳阈值,以淋巴结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进行诊断效能评估,计算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以淋巴结病理结果为因变量,年龄、性别、Breslow厚度、有丝分裂率、是否存在溃疡、淋巴结SUVmax、淋巴结最大径、淋巴结诊断意见为自变量,行二分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诊断指标的独立性。结果 36例患者中25例未见淋巴结转移、11例有淋巴结转移。ROC曲线分析显示,Breslow厚度、有丝分裂率、淋巴结SUVmax、淋巴结最大径和淋巴结诊断意见预测淋巴结转移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78、0.698、0.875、0.792和0.940(P<0.05);最佳阈值分别为3.9 mm、6.5个/mm^(2)、2.1、1.4 cm和4级;上述最佳阈值预测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分别为81.8%、54.5%、88.9%、55.6%和77.8%,特异度分别为68.0%、88.0%、83.3%、91.7%和100.0%,准确度分别为74.9%、71.3%、86.1%、73.7%和88.9%。二分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18F-FDG PET/CT淋巴结诊断意见预测淋巴结转移具有独立的诊断意义(β=2.132,Wald值=4.679,OR=8.432,P=0.031)。结论18F-FDG PET/CT显像有助于肢端恶性黑色素瘤的病情评估和治疗方案制定,淋巴结SUVmax值≥2.1、淋巴结最大径≥1.4 cm的患者应考虑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肢端恶性黑色素瘤 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扫描 18F-氟脱氧葡萄糖 淋巴结转移
下载PDF
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与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显像仪在直肠癌周围转移性小淋巴结检出及术前T分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
12
作者 秦小雪 张文 +1 位作者 高红 胡宇霞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16期145-148,153,共5页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MRI)与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显像仪(PET/CT)在直肠癌周围转移性小淋巴结检出及术前T分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至2021年12月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秦淮医疗区收治的109例直肠癌患者的临...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MRI)与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显像仪(PET/CT)在直肠癌周围转移性小淋巴结检出及术前T分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至2021年12月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秦淮医疗区收治的109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以病理学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不同方法(高分辨率MRI与PET/CT检查)在周围转移性小淋巴结、术前T分期筛查中的价值。结果病理诊断结果显示,109例直肠癌患者中周围转移性小淋巴结352个,T_(1)~T_(2)分期26例,T_(3)分期68例,T_(4)分期15例。高分辨率MRI与金标准对周围转移性小淋巴结及术前T_(1)~T_(2)、T_(3)分期的诊断具有一致性(Kappa=0.565、0.705、0.750,P<0.05),对术前T_(4)分期诊断无一致性(P>0.05);PET/CT与金标准对周围转移性小淋巴结及术前T_(1)~T_(2)、T_(3)分期的诊断具有一致性(Kappa=0.696、0.590、0.455,P<0.05),对术前T_(4)分期诊断无一致性(P>0.05);二者联合与金标准对周围转移性小淋巴结及术前T_(1)~T_(2)、T_(3)、T_(4)分期的诊断具有较强的一致性(Kappa=0.838、0.808、0.865、0.709,P<0.05)。高分辨率MRI联合PET/CT在周围转移性小淋巴结、术前T分期筛查中灵敏度、特异度均高于90%。结论高分辨率MRI联合PET/CT对直肠癌周围转移性小淋巴结检出率较高,且联合检查在术前T分期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 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显像仪 直肠癌 周围转移性小淋巴结 T分期 诊断
下载PDF
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与磁共振成像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6
13
作者 任大卫 张德利 黄国平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54-256,共3页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是一种临床少见的特殊类型的脑血管疾病,尽管其发病率较低,但病死率却高达6%-30%;而CVST又是一种可逆性病变,其预后完全取决于是否得到了及时的诊治。由于该病临床表...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是一种临床少见的特殊类型的脑血管疾病,尽管其发病率较低,但病死率却高达6%-30%;而CVST又是一种可逆性病变,其预后完全取决于是否得到了及时的诊治。由于该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疾病的诊断几乎完全依赖影像学检查,误诊率较高。我们旨在通过对确诊的CVST患者CT和磁共振图像的回顾性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 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 磁共振成像 诊断 脑血管疾病 CVST 临床表现 可逆性病变
原文传递
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在^(18)F-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显像仪中的影像特点
14
作者 曹登敏 《创伤与急诊电子杂志》 2023年第3期142-147,共6页
目的探讨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histiocytic necrotizing lymphadenitis,HNL)在^(18)F-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显像仪(^(18)F-fluorodeoxyglucose Positr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18)F-FDG PET/CT)中的影像... 目的探讨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histiocytic necrotizing lymphadenitis,HNL)在^(18)F-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显像仪(^(18)F-fluorodeoxyglucose Positr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18)F-FDG PET/CT)中的影像特点。方法收集2012年12月至2023年4月福建省立医院收治的经病理证实为HNL的患者共21例(其中2例于外院病理证实)。男8例,女13例,年龄(33.29±16.08)岁,治疗前均行^(18)F-FDG PET/CT显像。记录各病例症状及肿大淋巴结分布(包括位置及影像表现情况)、最大直径(用d1表示)及最大直径淋巴结的位置(部位1),记录最大直径淋巴结的最大标准摄取值(maximum standard uptake value,SUV_(max),用SUV_(max)1表示)和所有病灶中代谢最高的淋巴结的SUV_(max)(用SUV_(max)2表示)、代谢最高淋巴结的位置(部位2)、最大直径(用d2表示),观察淋巴结密度是否均匀、是否合并脾脏肿大、全身骨骼是否弥漫性摄取增高,以及PET/CT第一诊断结果。结果21例HNL中,发热伴淋巴结肿大共17例,发热伴腹痛1例,单纯淋巴结肿大2例,消瘦1例;20例病灶均累及颈部淋巴结,其中,单纯颈部淋巴结受累7例,右颈部合并胸腔淋巴结受累1例,合并全身多处淋巴结(包括双侧颈部、腋窝、纵隔、腹腔、盆腔及双侧腹股沟)受累12例,仅1例单纯累及肠系膜间隙淋巴结。淋巴结分布呈“串状”13例,无“串状”分布8例。所有肿大淋巴结均呈^(18)F-FDG高摄取。d1平均为(2.05±0.57)cm,SUV_(max)1平均为11.14±4.72,SUV_(max)2平均为12.58±5.06,d2平均为(1.71±0.61)cm。部位1位于颈部14例、腋窝2例、纵隔2R区1例、腹腔3例、盆腔1例;部位2位于颈部14例、腋窝3例、纵隔2R区1例、腹腔2例、盆腔1例。部位1与部位2为同一位置共12例,为不同位置9例。淋巴结密度均匀18例,密度不均匀3例;脾脏轻-中度肿大16例,无脾脏肿大5例;全身骨骼弥漫性摄取增高14例,无摄取增高7例。PET/CT第一诊断为HNL仅3例,淋巴瘤10例,炎性改变7例,特殊感染1例。结论HNL的临床及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以发热伴淋巴结肿大为主,常累及全身多处淋巴结,以颈部淋巴结受累多见;^(18)F-FDG摄取最高及直径最大的淋巴结常分布于颈部,且多呈“串状”分布、密度均匀。多数病例合并脾脏轻-中度肿大及骨骼弥漫性摄取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 ^(18)F-氟代脱氧葡萄糖 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显像仪
下载PDF
^(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在发热待查患者中的诊断价值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晓娟 颜学兵 《中国医药》 2023年第10期1509-1513,共5页
目的探索^(18)F-脱氧葡萄糖(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PET/CT)在发热待查患者中的诊断价值,筛选有助于提高^(18)F-FDG PET/CT诊断效能的临床参数。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7月至2022年7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诊... 目的探索^(18)F-脱氧葡萄糖(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PET/CT)在发热待查患者中的诊断价值,筛选有助于提高^(18)F-FDG PET/CT诊断效能的临床参数。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7月至2022年7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诊治的163例发热待查患者的临床资料,最终诊断由组织学结果或有效的临床治疗确定。将发热待查病因分为主要的感染性疾病组(48例)、非感染性炎症性疾病(NIID)组(42例)、肿瘤性疾病组(33例),分析发热待查不同病因间的临床差异。分析^(18)F-FDG PET/CT对发热待查患者的诊断价值。结果^(18)F-FDG PET/CT的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49.7%、78.8%、17.9%、51.1%、43.8%。感染性疾病组、NIID组、肿瘤性疾病组3组间白细胞计数、血清铁蛋白、乳酸脱氢酶、红细胞沉降率、最大标准化摄取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白细胞计数(比值比=0.890,95%置信区间:0.809~0.978,P=0.016)、血红蛋白水平(比值比=0.981,95%置信区间:0.963~0.999,P=0.034)与^(18)F-FDG PET/CT的真阳性率呈负相关,C反应蛋白则无明显相关性(比值比=1.005,95%置信区间:1.000~1.010,P=0.073)。结论对于发热待查患者,^(18)F-FDG PET/CT是有效的诊断工具,对于低白细胞计数及低血红蛋白水平患者应尽早行^(18)F-FDG PET/CT检查,有助于疾病早期诊断与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待查 ^(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 准确率 白细胞计数 血红蛋白水平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计算机断层扫描在口腔颌面部肿瘤颈部淋巴结转移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7
16
作者 苏乃川 李春洁 +1 位作者 史宗道 杨娴睿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6-39,44,共5页
目的评价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在口腔颌面部肿瘤颈部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Medline(OVID)和EMBASE(检索时间为2010年12月13日),并采用手工检索19种中文口腔医学期刊的方法收集... 目的评价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在口腔颌面部肿瘤颈部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Medline(OVID)和EMBASE(检索时间为2010年12月13日),并采用手工检索19种中文口腔医学期刊的方法收集PET/CT对口腔颌面部肿瘤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性试验。由2名研究者分别进行文献纳入及文献质量评价,应用MetaDisc 1.4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9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Meta分析结果显示PET/CT对口腔颌面部肿瘤颈部淋巴结转移(以淋巴结分区为单位)的合并敏感度、合并特异度分别为0.84、0.93;诊断比值比为47.89;工作曲线下面积为0.973 8。结论 PET/CT对口腔颌面部肿瘤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准确性很高,可以作为诊断口腔颌面部肿瘤颈部淋巴结转移的选择,但在选择时应该充分考虑其诊断费用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肿瘤 电子发射体层成像/计算机断层扫描 肿瘤转移 敏感度与特异度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计算机体层扫描在恶性淋巴瘤临床分期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13
17
作者 张群 陈龙邦 +6 位作者 王靖华 朱虹 耿怀成 褚晓源 管晓翔 宋海珠 金洁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7年第4期394-397,共4页
目的:观察氟去氧葡萄糖(FDG)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计算机体层扫描(PET/CT)显像和传统分期检查方法对恶性淋巴瘤分期和治疗后再分期的影响,以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视觉分析和半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比较42例病理确诊为... 目的:观察氟去氧葡萄糖(FDG)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计算机体层扫描(PET/CT)显像和传统分期检查方法对恶性淋巴瘤分期和治疗后再分期的影响,以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视觉分析和半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比较42例病理确诊为恶性淋巴瘤患者传统分期检查和PET/CT对分期和治疗后再分期的符合率,以及对淋巴结区和结外病灶检出率的差异。结果:PET/CT检查与传统分期手段对分期判断的符合率分别为95.2%(40/42)和78.6%(33/42)。对淋巴结内病灶传统分期检查的检出率为88.2%(60/68),PET/CT为97.1%(66/68),两者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淋巴结外病灶传统分期检查的检出率为58.3%(14/24),PET/CT为91.7%(22/24),两者间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PET/CT检查使TNM分期改变者9例,达21.4%,其中分期升高7例,下降2例,8例(19.0%)的治疗计划发生改变。结论:FDG PET/CT可提高恶性淋巴瘤的分期和再分期的准确率,并可提高淋巴结内外病变的检出率,这有利于更准确地制订治疗方案和预测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肿瘤分期 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计算机体层扫描 氟去氧葡萄糖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计算机体层扫描对原发性肺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7
18
作者 常林凤 卢光明 +5 位作者 朱虹 王中秋 吴江 胡裕效 秦利萍 王玲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6年第12期1081-1084,共4页
目的:探讨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仪/计算机体层扫描(PET/CT)早期及延迟显像对原发性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43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肺癌患者,均行PET/CT早期及延迟显像,观察瘤体PET图像上标准摄取值以及延迟显像后标准摄取值变化,... 目的:探讨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仪/计算机体层扫描(PET/CT)早期及延迟显像对原发性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43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肺癌患者,均行PET/CT早期及延迟显像,观察瘤体PET图像上标准摄取值以及延迟显像后标准摄取值变化,分析肺部病变CT形态、密度、边界、毛刺等征象,分别统计PET、CT和PET/CT对原发性肺癌诊断的准确率和假阴性率。结果:40例患者PET图像表现为标准摄取值(SUV)>2.5,3例SUV<2.5,诊断的准确率和假阴性率分别为93.0%和7.0%;24例延迟显像上升>10%,诊断的准确率和假阴性率分别为68.5%和31.5%;36例CT图像表现为边缘不规则,分叶、毛刺,诊断的准确率和假阴性率分别为83.7%和16.3%;PET/CT显示37例为肺癌,6例可疑肺癌,诊断的准确率和假阴性率分别为86.0%和0。结论:行PET/CT早期显像对原发性肺癌诊断有重要价值,但存在假阴性,而延迟显像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肺癌 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仪/计算机体层扫描 氟去氧葡萄糖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仪/计算机体层扫描检查的护理 被引量:7
19
作者 王玲 董雯 +2 位作者 李凌雯 黄红丽 常林凤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6年第11期1055-1055,1056,共2页
关键词 氟去氧葡萄糖 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仪/计算机体层扫描 护理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仪(PET/CT)在应激性心肌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0
作者 马玉龙 李树仁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6年第7期666-667,671,672,共4页
患者男性,68岁,因间断胸痛12d于2015年10月22日入住本科。患者缘于12d前大怒后出现胸痛,伴后背放射痛、低血压状态、恶心、呕吐,自服“速效救心丸”5粒后症状未能缓解。
关键词 应激性心肌病 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仪 冠脉微循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