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富勒烯(C_(60)/C_(70))与N,N,N′,N′-四-(对甲苯基)-4,4′-二胺1,1′-二苯硒醚(TPDASe)间光诱导电子转移过程的激光光解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曾和平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47-451,共5页
富勒烯 (C60 /C70 )与N ,N ,N′ ,N′ 四 (对甲苯基 ) 4,4′ 二胺 1,1′ 二苯硒醚 (TPDASe)间在激光光诱导条件下 ,发生了分子间的电子转移过程 .在可见 -近红外区 ( 60 0~ 12 0 0nm) ,观测到了TPDASe阳离子自由基、富勒烯 (C60 /C7... 富勒烯 (C60 /C70 )与N ,N ,N′ ,N′ 四 (对甲苯基 ) 4,4′ 二胺 1,1′ 二苯硒醚 (TPDASe)间在激光光诱导条件下 ,发生了分子间的电子转移过程 .在可见 -近红外区 ( 60 0~ 12 0 0nm) ,观测到了TPDASe阳离子自由基、富勒烯 (C60 /C70 )激发三线态和阴离子自由基 ,在苯腈溶液中 ,观测瞬态谱测定了电子从TPDASe转移到富勒烯 (C60 /C70 )激发三线态的量子转化产率(ΦTet)和电子转移常数 (Ket)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 N N’ N’-四-(对甲苯基)-4 4’-二胺-1 1’-二苯硒醚 间光诱导电子转移过程 激光光解 芳香胺 富勒烯
下载PDF
气相电子转移过程中AH2+AH+(-)2电子自交换反应内氛重组能的从头算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曹颖生 宋新宇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CSCD 1996年第5期412-418,共7页
提出了一种适用于精确计算AH2(A=Al,Si,P,S)型分子内氛重组能的最新方案,并对其进行了合理推广。在HFSCF水平上利用不同基组(6—31G**,6-31+G**,DZ,DZP)计算了自交换反应的内氛重组能,... 提出了一种适用于精确计算AH2(A=Al,Si,P,S)型分子内氛重组能的最新方案,并对其进行了合理推广。在HFSCF水平上利用不同基组(6—31G**,6-31+G**,DZ,DZP)计算了自交换反应的内氛重组能,并确定了其参数值。通过优化分子的几何结构参数和对应的能量性质与实验观测值和理论值的比较可以证明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在忽略了键长-键角耦合对势能面贡献的情况下,采用函数模型建立了几种计算公式,并对其进行了讨论,同时还分析了不同计算方案中的共同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结构 电子转移过程 内氛重组能 人头算
下载PDF
逐级电子转移过程的0.5次微分电分析法 被引量:1
3
作者 薛永军 袁倬斌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2期1201-1205,共5页
卷积伏安法(新极谱法)是近十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的电分析方法。由于它在电化学理论研究和实际分析中的优点,已引起电化学工作者的重视,弄清电子转移过程,可知中间体(自由基)发生的电位范围和稳定性,以及电极过程的可逆性等,Sav... 卷积伏安法(新极谱法)是近十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的电分析方法。由于它在电化学理论研究和实际分析中的优点,已引起电化学工作者的重视,弄清电子转移过程,可知中间体(自由基)发生的电位范围和稳定性,以及电极过程的可逆性等,Saveant等,推导出了可逆逐级电子转移过程(n1=n2)的关积分伏安法的理论公式,但此过程的0.5次微分电分析法文献中迄今未见报道,本文报告逐级电子转移过程的0.5次微分电分析法的理论和实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积伏安法 逐级电子转移过程 0.5次微分电分析法
全文增补中
离子-原子碰撞反应中多电子过程的鉴别
4
作者 马新文 杨治虎 +7 位作者 刘惠萍 王友德 于得洋 陈熙萌 申自勇 吕魁 蔡晓红 刘兆远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1期137-138,共2页
介绍了在高电荷态离子-原子碰撞反应的实验中获得的多电子转移过程两维关联谱及多电子过程的鉴别。
关键词 离子-原子碰撞 电子转移过程 两维关联谱
下载PDF
薄层伏安法测量液/液界面电子转移速率的探讨
5
作者 姚冬娜 刘秀辉 +4 位作者 董德芳 马俊英 张韶华 康敬万 卢小泉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A03期11-11,共1页
由于液/液界面可以看作是模拟生物膜或人造膜的简单模型,因此研究其上电子转移过程对理解生物体复杂的生理变化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薄层伏安法最早由Anson于1998年提出,该方法以其简单、快速、易操作的优点成为测量液腋界面电子转... 由于液/液界面可以看作是模拟生物膜或人造膜的简单模型,因此研究其上电子转移过程对理解生物体复杂的生理变化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薄层伏安法最早由Anson于1998年提出,该方法以其简单、快速、易操作的优点成为测量液腋界面电子转移速率的有力手段,尤其是有机相中待测物含量仅需数皿,为研究一些产率低的难溶化合物的界面行为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转移速率 液/液界面 伏安法 测量 薄层 电子转移过程 模拟生物膜 难溶化合物
下载PDF
芳醚双枝树枝形聚合物体系的设计合成及三重态能量传递和电子转移的研究
6
作者 张鲁 李嫕 《感光科学与光化学》 CSCD 2006年第5期394-394,共1页
关键词 聚合物体系 电子转移过程 能量传递 设计合成 三重态 树枝 芳醚 光化学方法
下载PDF
铁蛋白在修饰金电极上的直接电化学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于萍 齐斌 +3 位作者 崔小强 杨帆 黎拒难 杨秀荣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239-1242,共4页
利用巯基丙酸单分子层修饰金电极,获得了铁蛋白的直接电化学,用SPR表征了电极组装过程,循环伏安法研究了这一电子转移过程。比较了静电吸附与键合和固定2种修饰方法的不同,发现利用键合固定的方法并不能像细胞色素c那样得到稳定的电化... 利用巯基丙酸单分子层修饰金电极,获得了铁蛋白的直接电化学,用SPR表征了电极组装过程,循环伏安法研究了这一电子转移过程。比较了静电吸附与键合和固定2种修饰方法的不同,发现利用键合固定的方法并不能像细胞色素c那样得到稳定的电化学信号,这可能是由于经过多圈扫描以后,铁蛋白的构象发生了变化。一个电位调制的关于铁的释放与获取机理被进一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蛋白 直接电化学 键合固定 修饰金电极 电化学研究 电子转移过程 循环伏安法 细胞色素c 单分子层 巯基丙酸
下载PDF
高电荷态氩离子与Ne原子碰撞过程中的转移电离截面的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马新文 刘惠萍 +6 位作者 陈熙萌 杨治虎 申自勇 王友德 于得洋 蔡晓红 刘兆远 《中国科学(G辑)》 CSCD 2003年第3期219-226,共8页
采用符合关联实验技术进行的Ar^(q+)+Ne(q=8,9,11,12)碰撞体系中多电子转移过程的研究。在实验上鉴别了反应中各种电子转移过程,并测量了转移电离截面。研究了转移电离截面与反冲离子电荷态的关系,并利用修正后的分子过垒模型计算结果... 采用符合关联实验技术进行的Ar^(q+)+Ne(q=8,9,11,12)碰撞体系中多电子转移过程的研究。在实验上鉴别了反应中各种电子转移过程,并测量了转移电离截面。研究了转移电离截面与反冲离子电荷态的关系,并利用修正后的分子过垒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计算结果较合理地描述了实验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电荷态离子 氩离子 NE原子 氖原子 碰撞 转移电离截面 符合关联实验技术 电子转移过程 反冲离子电荷态 分子过垒模型
原文传递
含氧化还原活性基团的荧光分子开关构建与门(英文)
9
作者 房晨婕 李春钰 +2 位作者 傅晓飞 岳衍峰 严纯华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832-1836,共5页
报道了一个基于光致电子转移(PET)机理的双稳态荧光分子开关,其中具有氧化还原活性的二茂铁基团作为荧光团蒽PET过程的氧化还原控制单元,通过双Schiff碱C=N键与蒽相连。研究了不同条件下蒽的荧光发射行为。以不同的化学试剂作为体系的... 报道了一个基于光致电子转移(PET)机理的双稳态荧光分子开关,其中具有氧化还原活性的二茂铁基团作为荧光团蒽PET过程的氧化还原控制单元,通过双Schiff碱C=N键与蒽相连。研究了不同条件下蒽的荧光发射行为。以不同的化学试剂作为体系的输入信号,以不同的荧光发射强度作为输出信号,利用荧光分子开关的质子化反应和氧化反应实现了一个分子水平的逻辑功能。输入信号及其相应的输出结果在分子水平上符合数字逻辑与门的真值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茂铁 荧光 与门 氧化还原 光致电子转移过程
下载PDF
卟啉电化学
10
作者 卢小泉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A03期142-142,共1页
卟啉是一种光电活性物质,在生命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金属卟啉在生物体中参与重要的电子交换及能量转换过程,对氧化还原过程起重要的作用。借助多种电化学方法和表面分析技术可研究界面电子传递的过程,借助化学计量学和量子化... 卟啉是一种光电活性物质,在生命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金属卟啉在生物体中参与重要的电子交换及能量转换过程,对氧化还原过程起重要的作用。借助多种电化学方法和表面分析技术可研究界面电子传递的过程,借助化学计量学和量子化学构建界面电子转移过程的数学模型,对卟啉类化合物在电子转移、仿生催化和纳米界面的电子转移等领域进行深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方法 金属卟啉 电子转移过程 氧化还原过程 表面分析技术 卟啉类化合物 纳米界面 电活性物质
下载PDF
O(^3P)+CHF2反应振动模式分析
11
作者 周正宇 周欣明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36-43,共8页
用DFT方法在B3LYP/ 6 - 311++G 基组水平上研究了氧原子和CHF2 自由基反应 .计算了全部物种的结构、振动频率和不同驻点的能量 ,它的结果和实验值吻合 .指认了反应物、中间体、过渡态和产物的振动模式 ,它们之间联系和变化进一步解释... 用DFT方法在B3LYP/ 6 - 311++G 基组水平上研究了氧原子和CHF2 自由基反应 .计算了全部物种的结构、振动频率和不同驻点的能量 ,它的结果和实验值吻合 .指认了反应物、中间体、过渡态和产物的振动模式 ,它们之间联系和变化进一步解释了反应的机理和电子转移的过程 .通过分析 ,也确认了反应的主要通道和次要通道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反应 氧原子 CHF2自由基 反应机理 电子转移过程 多通道反应 振动模式 振动频率
下载PDF
基于碳纳米管的电化学生物传感
12
作者 陈金华 《化学传感器》 CAS 2008年第4期13-13,共1页
碳纳米管以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能和纳米尺寸效应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将碳纳米管作为电极材料应用于电分析化学研究始于1996年,Bfitto等将碳纳米管与溴仿(或矿物油等)混合填充于玻璃毛细管中形成电极,研究了多巴胺等的电催化伏安行... 碳纳米管以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能和纳米尺寸效应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将碳纳米管作为电极材料应用于电分析化学研究始于1996年,Bfitto等将碳纳米管与溴仿(或矿物油等)混合填充于玻璃毛细管中形成电极,研究了多巴胺等的电催化伏安行为,证实碳纳米管可加速在界面上的电子转移过程。这一特性引起了其在电化学传感器和生物电化学研究中的关注,基于碳纳米管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研究取得了快速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电化学传感器 碳纳米管 纳米尺寸效应 物理化学性能 电子转移过程 化学研究 玻璃毛细管
下载PDF
芘四硫酸四钠盐/甲基紫精复合物光物理性质的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志斌 邓湘君 《感光科学与光化学》 CSCD 1997年第3期210-216,共7页
本文通过吸收光谱滴定和时间分辨瞬态吸收光谱对芘四硫酸四钠盐(pyrenetetrasulfonicacidtetrasodiumsalt,PyTS)/甲基紫精(methylviologen,MV2+)复合物在水溶液中... 本文通过吸收光谱滴定和时间分辨瞬态吸收光谱对芘四硫酸四钠盐(pyrenetetrasulfonicacidtetrasodiumsalt,PyTS)/甲基紫精(methylviologen,MV2+)复合物在水溶液中的光物理性质进行研究.用甲基紫精滴定芘四硫酸四钠盐时,得到该复合物的组成成份是1∶1,反之,用芘四硫酸四钠盐滴定甲基紫精时,同样得到1∶1组成成份的复合物.该复合物的形成常数是2.4×106mol-1·L,当用光激发该复合物时,发现其中存在芘四硫酸四钠盐到甲基紫精的电子转移过程,并得到该过程的动力学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芘四硫酸四钠盐 甲基紫精 复合物 电子转移过程
下载PDF
碳辅助金属配合物热解法制备高含量Fe-N_(4)单原子催化剂用于氧还原反应
14
作者 蒋军生 韦何磊 +3 位作者 谭爱东 司锐 张伟德 余宇翔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5期753-761,共9页
单原子催化剂凭借其超高的原子利用率及在某些反应中表现出的出色催化效果,被认为是最有前途的电催化剂之一,引起了研究人员的极大热情和兴趣.制备高金属含量的单原子催化剂是基础研究和实际应用的前提和关键.然而,由于原子表面自由能... 单原子催化剂凭借其超高的原子利用率及在某些反应中表现出的出色催化效果,被认为是最有前途的电催化剂之一,引起了研究人员的极大热情和兴趣.制备高金属含量的单原子催化剂是基础研究和实际应用的前提和关键.然而,由于原子表面自由能随着尺寸的减小而急剧增加,在制备和催化过程中,单原子催化剂的金属原子很容易聚集成团簇甚至颗粒,因此如何制备高负载量的单原子催化剂仍然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在众多单原子催化剂中,非贵金属中铁基单原子被认为是燃料电池中的Pt催化剂的有效替代品.在燃料电池的核心反应–电化学氧还原反应中,Fe-N_(x)被证明是铁单原子催化剂中的主要活性中心.因此,为了获得更好的氧还原性能,提高铁单原子催化剂中Fe-N_(x)的含量就显得非常关键.前期已报道了一些关于制备高Fe含量的铁单原子催化剂材料的策略,例如空间限域策略和配位合成策略.其中卟啉和葡萄糖作为配位剂,双氰胺和三聚氰胺可热解成氮掺杂碳材料以捕获金属原子,形成M-N_(x).同时,具有高比表面积的富氧碳载体可以通过掺杂氮来作为固定金属原子的位点.我们开发了一种简单直接的方法,通过碳辅助金属配合物热解法制备高金属含量的Fe-N4单原子催化剂,即在最佳碳化温度800℃、三聚氰胺存在下对氮掺杂多孔碳辅助分散铁邻苯二胺配合物进行热解.在该方法中,氮掺杂多孔碳是一种具有丰富氮缺陷,高表面积(1267 m^(2)‧g^(–1))和良好分散性的多孔生物质碳材料.邻苯二胺作为含两个氨基的二齿配体,可以很容易地与过渡金属配位,形成稳定的平面四配位络合物.此外,由于在高温条件下过渡金属的催化作用,邻苯二胺也被用作氮掺杂碳的前体.因此,氮掺杂多孔碳和邻苯二胺是合成高金属含量铁单原子催化剂的关键前驱体.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大角度环形暗场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光谱表征,发现所制备的铁单原子催化剂中铁原子以单个原子的形式锚固在碳载体上,并与碳基质的四个掺杂氮原子配位,得到Fe-N_(4)的构型.通过调节Fe前驱体量,铁单原子催化剂中Fe的最高负载量达到7.5 wt%,在目前已经报道的铁单原子催化剂中排第四.电化学氧还原测试表明,在0.10 M KOH溶液中,随着铁含量的增加,铁单原子催化剂的氧还原性能逐渐提高.其中250Fe-SA/NPC-800样品表现出最高起始电位0.97 V和最正的半波电位0.85 V,可与市售的40%Pt/C催化剂相媲美.和已报道的铁单原子催化剂相比,由于我们制得的催化剂的比表面积较低,只有247 m^(2)‧g^(–1),所以制约了催化剂的性能.在混合动力学势域中,根据Koutecky-Levich方程计算得出的电子转移数约为3.6,表明250Fe-SA/NPC-800主要催化四电子转移过程,这可以归因于以Fe-N_(4)活性中心降低了四电子过程中关键中间体的形成能垒及过程的自由能变化.此外,250Fe-SA/NPC-800展现了较高的电化学稳定性.连续工作6 h后,250Fe-SA/NPC-800保留了超过87%的电流密度,而Pt/C表现出明显的衰减,仅保留了4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N_(4)单原子催化剂 氧还原反应 高含量 配位效应 电子转移过程
下载PDF
光谱电化学法测准可逆体系电子转移速率常数
15
作者 董静 王雪琳 +1 位作者 宋桂兰 奚正楷 《山东建材学院学报》 1998年第1期17-21,共5页
采用单电势跃——计时吸收光谱法(SPS-CA)测量了准可逆体系的电子转移速率常数。首先通过测K3Fe(CN)6—K4Fe(CN)6体系的标准速率常数ks0′,证实了理论公式、实验方法及数据处理的合理性,而后以SnO2... 采用单电势跃——计时吸收光谱法(SPS-CA)测量了准可逆体系的电子转移速率常数。首先通过测K3Fe(CN)6—K4Fe(CN)6体系的标准速率常数ks0′,证实了理论公式、实验方法及数据处理的合理性,而后以SnO2-In2O3膜玻璃电极为工作电极,分别测定了亚甲基蓝还原和无色亚甲蓝氧化的电子转移速率常数及该体系的ks0′,结果较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电化学 速率常数 电子转移过程
原文传递
分子形成示教板
16
作者 姜国顺 《中小学实验与装备》 1997年第5期28-28,共1页
分子形成示教板湖北省荆门市沙洋师范(428200)姜国顺为了解决分子形成这一教学难点,我们设计了分子形成示教板。它将原子间相互作用的电子得失过程直观地展现给学生。通过较直观的观察,使学生对分子形成及化学键的概念加深理... 分子形成示教板湖北省荆门市沙洋师范(428200)姜国顺为了解决分子形成这一教学难点,我们设计了分子形成示教板。它将原子间相互作用的电子得失过程直观地展现给学生。通过较直观的观察,使学生对分子形成及化学键的概念加深理解,达到了教学目的。1分子形成示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示教板 分子形成 显示器 原子间相互作用 发光二极管 电子转移过程 显示板 荆门市 开关控制 设计及制作
下载PDF
金刚石薄膜材料电化学传感研究获进展
17
作者 《表面工程与再制造》 2019年第3期64-64,共1页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是一种将与特定生物识别单元反应而产生的化学信号转换为电学信号的技术,具有高灵敏度、快响应速度、低成本、小型便携等优点,在临床医学、环境检测和检验检疫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高催化活性的金属氧化物识别单元是电...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是一种将与特定生物识别单元反应而产生的化学信号转换为电学信号的技术,具有高灵敏度、快响应速度、低成本、小型便携等优点,在临床医学、环境检测和检验检疫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高催化活性的金属氧化物识别单元是电化学生物传感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然而,金属氧化物识别单元电导率低,严重阻碍了反应过程中的电子转移过程,传感性能不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传感 薄膜材料 金刚石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生物传感技术 金属氧化物 生物识别 电子转移过程
下载PDF
中译本《有机人名反应及机理》出版发行
18
《大学化学》 CAS 2004年第1期59-59,共1页
关键词 《有机人名反应及机理》 中译本 出版 发行 工具书 有机反应 电子转移机理过程 参考文献 综述类论文
下载PDF
核酸对光色素荧光猝灭和结合的相互作用
19
作者 李辉 江致勤 张荣华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4期2458-2458,共1页
最新研究进展显示,核酸在受电子小分子探针作用下的电子转移过程最终会导致核酸碱基侧链的突变及核酸主链的断裂,因此探索分子探针与核酸相互作用机理在生物学和医学领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相互作用机理 核酸碱基 荧光猝灭 电子转移过程 色素 对光 分子探针 医学领域
原文传递
脉冲辐解研究3,4-亚甲二氧基苯甲醛的亲电性
20
作者 马建华 苗金玲 +3 位作者 张金丽 林维真 王文锋 姚思德 《中国科学(B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20-323,共4页
报道了利用脉冲辐解技术研究3,4-亚甲二氧基苯甲醛亲电子性能的结果.观测到3,4-亚甲二氧基苯甲醛与底物蒽醌-2-磺酸钠(AQS)之间在pH7磷酸盐缓冲溶液中的电子转移过程,检测到3,4-亚甲二氧基苯甲醛与3,4-亚甲二氧基苯甲醛之间电子转移反... 报道了利用脉冲辐解技术研究3,4-亚甲二氧基苯甲醛亲电子性能的结果.观测到3,4-亚甲二氧基苯甲醛与底物蒽醌-2-磺酸钠(AQS)之间在pH7磷酸盐缓冲溶液中的电子转移过程,检测到3,4-亚甲二氧基苯甲醛与3,4-亚甲二氧基苯甲醛之间电子转移反应的瞬态吸收谱,为电子转移反应中电子给予体与受体之间电子转移的发生提供了直接的原初证据.测定的3,4-亚甲二氧基苯甲醛的单电子还原电位值为?0.457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辅解3 4-亚甲二氧基苯甲醛 亲电性 亚甲二氧基 脉冲辐解技术 苯甲醛 电子转移过程 电子转移反应 磷酸盐缓冲溶液 瞬态吸收谱 电子给予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