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活的勇气——对电影《时时刻刻》的生命哲学解读 被引量:1
1
作者 张玮艳 《文教资料》 2012年第3期73-76,共4页
改编自美国作家迈克尔.坎宁安同名小说的电影《时时刻刻》充满了浓重的死亡倾向。生命哲学认为生命的本质是自我超越,作为生命终结的死亡也是生命的自我超越。影片中的四位主人公通过亲历死亡、逃避死亡、直面死亡的方式面对生活中的困... 改编自美国作家迈克尔.坎宁安同名小说的电影《时时刻刻》充满了浓重的死亡倾向。生命哲学认为生命的本质是自我超越,作为生命终结的死亡也是生命的自我超越。影片中的四位主人公通过亲历死亡、逃避死亡、直面死亡的方式面对生活中的困顿与迷惘,收获了"比生命更多"的意义,彰显了生命的自我超越本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时时刻刻》 生命哲学 死亡 生命 自我超越
下载PDF
论电影《时时刻刻》里的生死抉择 被引量:1
2
作者 郑晴 《中国报业》 2022年第4期82-83,共2页
电影《时时刻刻》用特殊的蒙太奇剪辑手法为我们讲述了在一天之内处于三个不同时空的女人所发生的故事,她们有各自的痛苦与精神危机,生活都给她们出了一个同样的难题:生存还是毁灭。本文通过对她们最终选择生死的不同解读,反思当下何为... 电影《时时刻刻》用特殊的蒙太奇剪辑手法为我们讲述了在一天之内处于三个不同时空的女人所发生的故事,她们有各自的痛苦与精神危机,生活都给她们出了一个同样的难题:生存还是毁灭。本文通过对她们最终选择生死的不同解读,反思当下何为生存,何为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时时刻刻》 生存 毁灭
原文传递
从《时时刻刻》分析西方文学女性的困境 被引量:1
3
作者 纪奕娜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7期116-117,共2页
1998年美国知名作家迈克尔·坎宁安发表了《时时刻刻》(The Hours),它独特的题材以及风格都使它在很大程度上不同于当代文坛流行作品,而且也与作者本人的既往作品有很大差异,《达洛卫夫人》则是英国知名女作家伍尔夫的代表作品之一... 1998年美国知名作家迈克尔·坎宁安发表了《时时刻刻》(The Hours),它独特的题材以及风格都使它在很大程度上不同于当代文坛流行作品,而且也与作者本人的既往作品有很大差异,《达洛卫夫人》则是英国知名女作家伍尔夫的代表作品之一。它的蒙太奇表现手法活灵活现地表现出女性的内心世界,展示了她们所遭遇的困境。本文主要通过论述《时时刻刻》中的女主人公形象以及活动,分析这些西方文学女性所遭遇的种种困境,从而使得观众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这部电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时时刻刻》 西方文学 女性 困境
下载PDF
《时时刻刻》中的现代性焦虑
4
作者 贺一舟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4期104-105,共2页
《时时刻刻》(TheHours)是2002年奥斯卡获奖影片,由享有美国“X一代”作家之称的迈克尔·坎宁安(MichaelCunningham)1988年发表的第三部同名小说改编而成。运用心理分析理论,本文透析著名演员尼科尔·基德曼、茱莉安·... 《时时刻刻》(TheHours)是2002年奥斯卡获奖影片,由享有美国“X一代”作家之称的迈克尔·坎宁安(MichaelCunningham)1988年发表的第三部同名小说改编而成。运用心理分析理论,本文透析著名演员尼科尔·基德曼、茱莉安·摩尔、梅丽·史翠普在该片中如何演绎20世纪三位知识女性所遭遇的畸形心理情结与精神困惑,揭示了后工业时代人类普遍经历的现代性焦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迈克尔·坎宁安 电影《时时刻刻》 畸形心理情结 精神困惑 现代性焦虑
下载PDF
试论《时时刻刻》中女性自我意识之觉醒
5
作者 毛晓莉 《新西部(下旬·理论)》 2016年第1期86-86,82,共2页
本文分析了影片《时时刻刻》中三位女主人公的生活与精神世界,解读了三位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过程。指出,影片以三位女性对生活的反抗与不满的挣扎向我们展开了一幅生动的女性精神生活,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独立的真实画卷。同时告诉女性,... 本文分析了影片《时时刻刻》中三位女主人公的生活与精神世界,解读了三位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过程。指出,影片以三位女性对生活的反抗与不满的挣扎向我们展开了一幅生动的女性精神生活,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独立的真实画卷。同时告诉女性,无论是怎样的一个个体,其实需要面对的是自己的"人生"。尽管追寻自己要走的人生轨迹是极其艰难的,但应该在追逐自我意识的路上不断前行,不一定也不应该以牺牲自己可贵的生命为最终代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时时刻刻》 女性 自我意识 觉醒
下载PDF
格雷马斯叙事学理论下的《时时刻刻》
6
作者 张文莉 耿维蔓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10期98-102,共5页
史蒂芬·戴德利在《时时刻刻》(The Hours)中运用了丰富的叙事技巧。阿尔吉达斯·朱利安·格雷马斯作为结构主义叙事学的代表,提出三组对立的“行动元”、四层结构和“符号矩阵”理论。影片以三位女性为主体,与其相关者作... 史蒂芬·戴德利在《时时刻刻》(The Hours)中运用了丰富的叙事技巧。阿尔吉达斯·朱利安·格雷马斯作为结构主义叙事学的代表,提出三组对立的“行动元”、四层结构和“符号矩阵”理论。影片以三位女性为主体,与其相关者作为不同行动元出现,推动或抑制着她们的行为。其行动均经历了产生欲望、具备能力、实现目标、得到奖赏这一完整过程。同时,电影潜藏着“符号矩阵”模式,也蕴含着史蒂芬对现代女性生活的理解,通过该模式揭示出女性生存困境下的“姐妹情谊”和人在现代社会“向死而生”的双重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时时刻刻》 格雷马斯 叙事学 符号矩阵 女性生存
下载PDF
水彩画背后的故事
7
作者 方菲 《方圆》 2023年第10期9-9,共1页
这幅画的背后是一起骇人听闻的性侵案。第一次采访了解案情的时候,我的脑海里不由得想起第75届奥斯卡金像奖电影《时时刻刻》中的一幕——准备自我毁灭的女主角睡在床上,生活的窒息感从四面八方涌来,像是吞噬她的洪水。而此案中受害者... 这幅画的背后是一起骇人听闻的性侵案。第一次采访了解案情的时候,我的脑海里不由得想起第75届奥斯卡金像奖电影《时时刻刻》中的一幕——准备自我毁灭的女主角睡在床上,生活的窒息感从四面八方涌来,像是吞噬她的洪水。而此案中受害者的遭遇就如同这部电影里的女主角一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时时刻刻》 自我毁灭 水彩画 窒息感 奥斯卡金像奖 女主角 四面八方 受害者
下载PDF
伍尔夫的鼻子
8
作者 林晓筱 《书城》 2020年第2期73-81,共9页
根据弗吉尼亚·伍尔夫的生平和作品改编的电影《时时刻刻》上映之后,导演史蒂芬·戴德利和编剧迈克尔·坎宁安(也是原著同名小说作者)受到了各界的批评。国际伍尔夫研究学会的副主席甚至感觉受到了冒犯,直呼"我必须捍... 根据弗吉尼亚·伍尔夫的生平和作品改编的电影《时时刻刻》上映之后,导演史蒂芬·戴德利和编剧迈克尔·坎宁安(也是原著同名小说作者)受到了各界的批评。国际伍尔夫研究学会的副主席甚至感觉受到了冒犯,直呼"我必须捍卫我的领土"。评论界的不满集中在女影星妮可·基德曼扮演的伍尔夫上,确切说,矛头就对准了影片中"伍尔夫"的那只鼻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时时刻刻》 弗吉尼亚·伍尔夫 作品改编 史蒂芬·戴德利 迈克尔·坎宁安 同名小说 鼻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