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本与视觉的互动:李沧东电影与文学的互文性探析
1
作者 邬宏玺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23年第8期133-136,共4页
韩国电影近年来备受关注,尤其是以作家身份浮出韩国电影历史地表的李沧东导演,2020年出版的小说集《烧纸》主要收录了李沧东1983—1987年间的文学作品,作为前文本的文学与后文本中的电影形成了较为紧密的互文关系,在从小说到电影的沿袭... 韩国电影近年来备受关注,尤其是以作家身份浮出韩国电影历史地表的李沧东导演,2020年出版的小说集《烧纸》主要收录了李沧东1983—1987年间的文学作品,作为前文本的文学与后文本中的电影形成了较为紧密的互文关系,在从小说到电影的沿袭脉络基础之上,实现了文本与视觉层面的互动。由此,通过“人物形象的建构”“作为修辞的身体”“叙事空间的生产”三个维度的比较,探讨李沧东电影与李沧东文学之间的互文关系,从而形成一条可追溯的李沧东创作考古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沧东 电影与文学 烧纸 文本互涉
下载PDF
当下中国电影的改编问题与文化竞争力——兼及电影与文学的关系 被引量:9
2
作者 陈林侠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57-164,共8页
改编不仅是一种最能体现文学与其他艺术关联互动的创作方式,也是最能体现思想文化艺术等综合实力的文本。现实表明,当下中国电影改编虽然数量众多,但实际上与文学的关系是疏远的,更多的是从产业生产与市场消费的角度,处理与文学等其他... 改编不仅是一种最能体现文学与其他艺术关联互动的创作方式,也是最能体现思想文化艺术等综合实力的文本。现实表明,当下中国电影改编虽然数量众多,但实际上与文学的关系是疏远的,更多的是从产业生产与市场消费的角度,处理与文学等其他艺术的关系。这意味电影一方面难以从自身的角度,深入"中国问题"与"中国经验",提炼属于自身媒介的内容观点,另一方面,也拒绝了文学在叙事与思想上的支持,陷入自我中心但同时也是自我孤立的困境。这是当下中国电影在全球范围内缺乏文化竞争力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编 电影与文学 思想 逻辑 文化竞争力
下载PDF
论电影与文学的关系 被引量:5
3
作者 潘先伟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44-46,共3页
文学是一切影视作品创作的基础,文学作品深刻的内涵与丰富的表现形式,为电影镜头语言的表达提供了参照。中外电影史上,根据文学经典名著改编的电影几乎也成了电影的精品之作。文学与电影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既有趋同性,也有差异性... 文学是一切影视作品创作的基础,文学作品深刻的内涵与丰富的表现形式,为电影镜头语言的表达提供了参照。中外电影史上,根据文学经典名著改编的电影几乎也成了电影的精品之作。文学与电影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既有趋同性,也有差异性。中国电影在内蕴深度与哲学思维的本质上开掘不够,过多地表现在浅层的政治叙事,缺乏深层的哲理意蕴,关键是导演的文化、文学及哲学内涵的肤浅,对名利与浮华的过分追求。因此,加强电影文学元素的学习和表现,也是导演自我文化提升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电影 电影与文学 内蕴与升华
下载PDF
回顾:新时期电影与文学的关系 被引量:1
4
作者 汪坚强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4-6,共3页
新时期开始,电影与文学总是相互支撑共同完成文艺的社会审美功能。新时期电影追随文学思潮即时回应拨乱反正、改革开放的社会思潮,一旦文学在思想文化领域有新的发现,电影的改编就会紧随其后,用影像演绎原著精神。从初期的伤痕文学带来... 新时期开始,电影与文学总是相互支撑共同完成文艺的社会审美功能。新时期电影追随文学思潮即时回应拨乱反正、改革开放的社会思潮,一旦文学在思想文化领域有新的发现,电影的改编就会紧随其后,用影像演绎原著精神。从初期的伤痕文学带来的伤痕电影,到反思文学带来的反思电影,再到改革文学带来的改革电影,寻根文学带来的西部电影,先锋思潮带来文学与电影的形式革命等,完成了新时期电影与文学的共同繁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电影 电影与文学 文学改编
下载PDF
电影与文学——北京国际电影节·第27届大学生电影节跨界对话沙龙实录
5
作者 戴锦华 冉平 +3 位作者 梁鸿 张越 陈昕(整理) 薄诗文(整理)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2期24-29,共6页
跨界对话沙龙是北京国际电影节·第27届大学生电影节的首创,其中"电影与文学"跨界对话沙龙由张越女士主持,北京大学戴锦华教授、国家一级编剧冉平与中国人民大学梁鸿教授讨论了电影与文学的关系。张越:最早的电影是卢米... 跨界对话沙龙是北京国际电影节·第27届大学生电影节的首创,其中"电影与文学"跨界对话沙龙由张越女士主持,北京大学戴锦华教授、国家一级编剧冉平与中国人民大学梁鸿教授讨论了电影与文学的关系。张越:最早的电影是卢米埃尔兄弟拍摄的《工厂大门》(1895)、《火车进站》(1895),只是短暂地展现一个场景,其中没有故事,也没有人物塑造,所以电影的发端似乎不需要文学,但文学的加入使电影走向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卢米埃尔兄弟 北京国际电影 戴锦华 电影与文学 大学生电影 跨界 中国人民大学 张越
下载PDF
20世纪80年代电影与文学的关系论争述评 被引量:1
6
作者 李云凤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5年第7期64-68,共5页
20世纪80年代,文艺界对电影与文学的关系展开了激烈的论争。论争主要涉及作为艺术门类的电影与文学的关系;电影文学、电影剧本的特性与门类归属;电影文学、电影剧本的作用等问题。论争廓清了人们对电影与文学关系认识上的某些误区,同时... 20世纪80年代,文艺界对电影与文学的关系展开了激烈的论争。论争主要涉及作为艺术门类的电影与文学的关系;电影文学、电影剧本的特性与门类归属;电影文学、电影剧本的作用等问题。论争廓清了人们对电影与文学关系认识上的某些误区,同时又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0年代 电影与文学 艺术
下载PDF
中国大片的新转机——兼及视觉转向中电影与文学的联姻
7
作者 肖帅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50-154,共5页
在文化的视觉转向中,视觉体验变得日益重要,文学等传统艺术则被逐渐"边缘化",视觉文化开始统帅整个世界。但中国大片对视觉体验过于片面的追求,却使其很快步入了窘境。自《集结号》始,中国大片开始与文学联姻,终于迎来了新的... 在文化的视觉转向中,视觉体验变得日益重要,文学等传统艺术则被逐渐"边缘化",视觉文化开始统帅整个世界。但中国大片对视觉体验过于片面的追求,却使其很快步入了窘境。自《集结号》始,中国大片开始与文学联姻,终于迎来了新的转机。许多大制作电影在充分融合各种先进技术为观众呈上视觉盛宴的同时,在艺术表现上也更加成熟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转向 中国大片 电影与文学联姻 转机
下载PDF
电影与文学:一个“艺术概论”课程的教学主题
8
作者 张一玮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4期84-90,共7页
电影与文学的关系是大学艺术概论课程中无法回避的理论主题。电影与文学在形式、内容、呈现对象及手段等方面具有显著差异,这令它们被归入不同的艺术门类。电影工业的兴起离不开对文学叙事和表现形式的吸纳与运用,也离不开文学家对电影... 电影与文学的关系是大学艺术概论课程中无法回避的理论主题。电影与文学在形式、内容、呈现对象及手段等方面具有显著差异,这令它们被归入不同的艺术门类。电影工业的兴起离不开对文学叙事和表现形式的吸纳与运用,也离不开文学家对电影工作的参与。与此同时,电影这一新兴媒介的发展与变迁还在不同历史阶段启发了文学创作,推动文学形态及表现手法的变迁。两者之间的关系,将为理解当代文艺生态的整体状况提供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与文学 关系 艺术概论教学 电影工业 媒介形式
下载PDF
“电影就是文学”吗?——互联网时代电影与文学关系新思考
9
作者 陈旭光 《现代视听》 2021年第8期88-88,共1页
文学与电影的关系,是一个老问题。在青海的“FIRST青年电影展”上,著名导演谢飞先生重提当年张骏祥先生提出的、引起极大争议的“电影就是文学”论,使得这一老问题又引发了一些新思考。
关键词 文学电影 张骏祥 互联网时代 电影与文学 著名导演 思考
下载PDF
捷克新浪潮电影与文学文本关联阐释
10
作者 李懿 李红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3期6-11,共6页
1895年,电影技术在法国诞生。半个世纪之后,同样在法国,《四百击》《筋疲力尽》《最后一班地铁》《欧洲特快》等一批与传统银幕创作理念相去甚远的影片,在1958-1962年短短五年间集中呈现。这场银幕创新运动生成于法国,并由此逐渐推及延... 1895年,电影技术在法国诞生。半个世纪之后,同样在法国,《四百击》《筋疲力尽》《最后一班地铁》《欧洲特快》等一批与传统银幕创作理念相去甚远的影片,在1958-1962年短短五年间集中呈现。这场银幕创新运动生成于法国,并由此逐渐推及延伸,掀起了一场“新浪潮电影”银幕创新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浪潮电影 电影与文学 运动生成 创作理念 银幕 《最后一班地铁》
下载PDF
从文学到电影:关于改编观念、理论、模式及方法等的思考 被引量:10
11
作者 万传法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1-123,共13页
21世纪以来,中国的电影改编可以说进入一个全新时代,它呈现出如下特征:电影改编的地位及重要性达到历史性新高,在某种意义上,只有20世纪20年代堪与之媲美;电影改编的种类及资源前所未有的丰富多元;电影改编的观念及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 21世纪以来,中国的电影改编可以说进入一个全新时代,它呈现出如下特征:电影改编的地位及重要性达到历史性新高,在某种意义上,只有20世纪20年代堪与之媲美;电影改编的种类及资源前所未有的丰富多元;电影改编的观念及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在电影界一度被奉为圭臬的“忠实论”改编观念被颠覆;中国电影改编正在由“改编创作”向“改编生产”转向;改编的形态正由“静态化”走向“动态化”……如此等等,都引发人们对于电影改编的几大核心问题——改编观念、改编理论、改编模式及方法、电影与文学之关系等——进行重新审视与思考,并借以对未来中国电影改编进行某种前瞻性预设与历史性延展。总体来说,电影改编观念“去原著化”明显;改编理论以重返“戏剧式”姿态走向类型融合;改编模式及方式愈益灵活自由;电影与文学之关系则重归叙事之本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编 改编观念 改编理论 改编模式及方法 电影与文学关系
下载PDF
从借鉴到还原——电影之于文学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誉兮 《戏剧之家》 2017年第10期89-90,104,共3页
电影与文学的关系向来紧密,无论电影技术如何变革、如何升级,都离不开文学作品这一母体。传统电影主要是从文学作品中吸取一些元素,导演和编剧据此重新构思、安排情节。而当下电影与文学的关系出现了新动向,表现为近乎照搬网络人气作家... 电影与文学的关系向来紧密,无论电影技术如何变革、如何升级,都离不开文学作品这一母体。传统电影主要是从文学作品中吸取一些元素,导演和编剧据此重新构思、安排情节。而当下电影与文学的关系出现了新动向,表现为近乎照搬网络人气作家作品的主要情节和大部分内容。这种新动向,是当下商业电影成功的运营模式,体现了电影与文学的再一次成功合作,也预示了电影新的发展动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 传统电影与文学 当下电影与文学
下载PDF
影视中的文学性探析——评《影视文学批评学》 被引量:1
13
作者 安超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I0005-I0005,共1页
影视中的文学性是一个既古老又新颖的话题。从电影诞生之初,就有人试图探索电影与文学之间的关系,比较二者的异同,分析二者的互动与转化。然而,随着影视技术的发展和影视市场的繁荣,影视中的文学性似乎逐渐被忽视或淡化,人们将更多的关... 影视中的文学性是一个既古老又新颖的话题。从电影诞生之初,就有人试图探索电影与文学之间的关系,比较二者的异同,分析二者的互动与转化。然而,随着影视技术的发展和影视市场的繁荣,影视中的文学性似乎逐渐被忽视或淡化,人们将更多的关注放在了商业价值、娱乐效果、社会影响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批评学 文学 电影与文学 娱乐效果 商业价值 影视
下载PDF
电影对文学的解读与重构——论关锦鹏电影中的张爱玲 被引量:1
14
作者 任嘉霖 《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142-144,共3页
文学的美来自文本的结构构成和话语含蕴。电影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则兼具声音和画面的美感。改编自名著的电影不胜枚举,但是由文学而来的影像艺术,不仅需要导演对画面和音效、台词的掌控,更需要导演对文学作品有深入精髓的个人体验。由... 文学的美来自文本的结构构成和话语含蕴。电影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则兼具声音和画面的美感。改编自名著的电影不胜枚举,但是由文学而来的影像艺术,不仅需要导演对画面和音效、台词的掌控,更需要导演对文学作品有深入精髓的个人体验。由香港电影导演关锦鹏执导的张爱玲小说《红玫瑰与白玫瑰》改编的同名电影,除了继承张氏独有的微妙情愫外,也用影像诠释了自己定义的张爱玲。文章借《红玫瑰与白玫瑰》的小说与电影,探讨文字与影像的关系,以期为今后的文学、艺术创作带来更多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意蕴 电影的影像构成 电影的表现手法 电影与文学的关系
下载PDF
传记电影与文学空间的再造 被引量:1
15
作者 卢桢 《文学自由谈》 2019年第6期108-113,共6页
大凡想要了解一位作家、一部作品,除了去认真读他的书外,还有一个便捷的渠道,便是闲适地观看与之相关的电影,并大可将观影上升到“学习”的层面。在很多情况下,我们愿意相信电影对作家生活现场的描述是切近真实的,观者沉浸在光影之中读... 大凡想要了解一位作家、一部作品,除了去认真读他的书外,还有一个便捷的渠道,便是闲适地观看与之相关的电影,并大可将观影上升到“学习”的层面。在很多情况下,我们愿意相信电影对作家生活现场的描述是切近真实的,观者沉浸在光影之中读解作家们迥异的人生经历与写作背景,看过一场电影,也就相当于读过一遍纸质版的人物传记。因此,关于文人作家的影视作品,就被传记文学研究者纳入“大传记”的研究视野,它们的文学性特别是“文学空间”,已成为当前电影评论和传记研究的一个显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空间 人物传记 传记文学研究 电影评论 写作背景 文人作家 传记研究 电影与文学
原文传递
台湾新电影运动的反思与启示 被引量:5
16
作者 周斌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2-46,共15页
在台湾电影发展史上,20世纪80年代初掀起的台湾新电影运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与同一时期先后发生的香港新电影运动和大陆新电影运动交相辉映,汇聚成了中国电影创作发展的新浪潮。在此期间,相继出现了一批创新意识和个性风格较鲜明,... 在台湾电影发展史上,20世纪80年代初掀起的台湾新电影运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与同一时期先后发生的香港新电影运动和大陆新电影运动交相辉映,汇聚成了中国电影创作发展的新浪潮。在此期间,相继出现了一批创新意识和个性风格较鲜明,艺术质量和美学品位颇高的优秀影片,既让世界影坛刮目相看,也让更多的域外观众了解和领略了中国电影的美学风貌。虽然当下台湾电影和大陆电影、香港电影在生态环境及创作、产业和市场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当年新电影运动所体现的艺术创新精神,以及电影艺术家对社会现实和近现代历史的关注与批判精神等,仍然值得积极倡导和大力弘扬。因此,重新回顾、反思这一艺术创新运动,探讨其意义和价值,总结其经验和教训,并从中获得一些新的启示,无论是对推动中国电影在新的时代环境下健康有序的发展,还是对重写中国电影发展史,都是十分重要和非常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新电影运动 电影创作 艺术创新 电影与文学
下载PDF
美国追寻主题电影的叙事结构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蔡圣勤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58-60,共3页
美国当代电影《蝎子王》、《西雅图不眠夜》和《小公主》的内容、形式到题材甚至电影的观众对象看起来毫无关联。但从叙事结构方面分析,它们都应属于追寻主题的影片。本文试以这三部影片为例,分析电影与文学的叙事结构的统一性和共同性。
关键词 电影与文学 叙事结构 追寻主题 典型模式
下载PDF
美国追寻主题电影的叙事结构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蔡圣勤 《黄石教育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19-23,共5页
美国当代电影《蝎子王》、《西雅图不眠夜》和《小公主》的内容、形式到题材甚至电影的观众对象看起来毫无关联。但从叙事结构方面分析,它们都应属于追寻主题的影片。本文试以这三部影片为例,分析电影与文学的叙事结构的统一性和共同性。
关键词 电影与文学 叙事结构 追寻主题 典型模式
下载PDF
世界经典歌剧之电影叙事功能探赜
19
作者 杨照民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05-107,共3页
电影作为综合艺术包罗万象,音乐在其中具有宣情与叙事的双重功能。从时空角度而言,电影与文学、音乐相较,属于空间结构的艺术,通过蒙太奇的空间组接在时间维度获得延展。作为时间艺术的音乐,融入电影则弥合了空间组接的间隙,在一种情感... 电影作为综合艺术包罗万象,音乐在其中具有宣情与叙事的双重功能。从时空角度而言,电影与文学、音乐相较,属于空间结构的艺术,通过蒙太奇的空间组接在时间维度获得延展。作为时间艺术的音乐,融入电影则弥合了空间组接的间隙,在一种情感时间的延宕中协同电影完成无缝剪辑。苏联电影理论家列别捷夫于《电影艺术论文集》中指出:"音乐在某种程度上消除了人们觉得银幕是哑巴的感觉,它以本身形象所具有的较高感染力,使电影场面列入艺术现象之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理论家 蒙太奇 电影叙事 经典歌剧 无缝剪辑 电影与文学 列别捷夫 电影场面
下载PDF
当代独立电影之底层镜像和叙事文本
20
作者 张哲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80-88,共9页
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至今,许多具有独立影像和叙事风格的剧情电影广受关注。这些作品大多获得重要的电影奖项,如戛纳电影节、柏林电影节、圣丹斯电影节等的相关奖项,以及英国电影学院奖等。有别于男性英雄主义的宏大叙事,这些带有明显的... 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至今,许多具有独立影像和叙事风格的剧情电影广受关注。这些作品大多获得重要的电影奖项,如戛纳电影节、柏林电影节、圣丹斯电影节等的相关奖项,以及英国电影学院奖等。有别于男性英雄主义的宏大叙事,这些带有明显的独立电影风格的作品以普通(底层)男性生活、情感境况为主题,进一步丰富了性别话语表达的类型。就影像的文学文本而论,这些作品能够引发另一个根本性的话题,即影像与文学共生共荣,而后者则更深沉、更有力量。这可能会对电影作者提供有益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立电影 男性主义 叙事表达 电影与文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