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影技术主义的批判 被引量:3
1
作者 桑陌 《社会科学论坛》 2018年第6期241-247,共7页
近二三十年,科学技术的进步极大丰富了电影的表现手段,众多电影人尤其是中国电影人推崇电影技术主义。电影的本质、特征、功能是什么,电影技术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亟待理清。电影是艺术不是技术,故事为王技术为要。电影是讲故事的艺术,... 近二三十年,科学技术的进步极大丰富了电影的表现手段,众多电影人尤其是中国电影人推崇电影技术主义。电影的本质、特征、功能是什么,电影技术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亟待理清。电影是艺术不是技术,故事为王技术为要。电影是讲故事的艺术,技术是讲好故事的必要与重要手段。电影走向技术主义,既有理论和实践的支撑,更与当下市场化条件下价值取向迷失、过分追求票房有关,与人文关怀的缺失和逃避现实有关。对这一倾向需引起重视,走出误区,让电影回归艺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技术主义 电影是艺术 故事为王技术为要
下载PDF
论技术主义电影的审美价值机制 被引量:3
2
作者 杨菊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5期15-18,共4页
新世纪以来,中国电影市场上一批用高科技打造出来的以视觉奇观为主要审美标志的技术主义电影获得了广泛的市场认同。本文试探讨分析这批技术主义电影的诞生背景和它的审美价值机制。电影的技术本性、全球化的技术主义潮流、观众以视觉... 新世纪以来,中国电影市场上一批用高科技打造出来的以视觉奇观为主要审美标志的技术主义电影获得了广泛的市场认同。本文试探讨分析这批技术主义电影的诞生背景和它的审美价值机制。电影的技术本性、全球化的技术主义潮流、观众以视觉奇观为中心的审美趣味以及国家政府和广电总局对电影的重新定位这些因素构成了技术主义电影诞生的背景。而用数字技术制造视觉奇观来满足观众对视觉享受的审美期待视野和以观众的生死等人类的本能欲望为出发点来建构故事以及它的娱乐为本位则是技术主义电影的审美价值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主义电影 诞生背景 审美价值机制
下载PDF
重提电影文学性——兼论当代技术主义电影的审美价值误区
3
作者 杨菊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122-125,共4页
电影文学性是从电影与小说有较大的相似性这一视角出发来探讨电影的特性,它包括主题意蕴的人文性、情感的幽默性、故事的真挚性、叙事的机巧性等。电影文学性在当代电影理论探讨和电影创作实践两方面正在被冷落和边缘化,究其原因,一是... 电影文学性是从电影与小说有较大的相似性这一视角出发来探讨电影的特性,它包括主题意蕴的人文性、情感的幽默性、故事的真挚性、叙事的机巧性等。电影文学性在当代电影理论探讨和电影创作实践两方面正在被冷落和边缘化,究其原因,一是改革开放后中国电影理论界专注于电影的绘画性而忽略甚至排斥电影的文学性;二是当代电影奇观化的审美风潮影响所致。重提电影文学性非常必要,一是强调传承中国传统审美观的重要意义,二是呼吁拯救当代技术主义电影文学性品格的下降趋势,提升当代技术主义电影的艺术品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文学性 技术主义电影 审美价值
下载PDF
提升对电影文学性的重视和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马兰萍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7期10-11,共2页
在20世纪80年代,在我国电影圈内普遍流行着一个说法——电影不属于文学。在对电影自身的艺术规律进行坚持不懈的寻求的同时,重新认识电影与文学之间的关系,这对于电影文学来说是相当重要的,电影文学性在当代电影理论探讨和电影创作... 在20世纪80年代,在我国电影圈内普遍流行着一个说法——电影不属于文学。在对电影自身的艺术规律进行坚持不懈的寻求的同时,重新认识电影与文学之间的关系,这对于电影文学来说是相当重要的,电影文学性在当代电影理论探讨和电影创作实际应用两方面正在被人们忘却。随着电影事业的不断发展,世界电影已经一步步走向景观化,中国的电影人对电影的规律认识和表现的技巧也在发生着很大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文学性 技术主义电影 审美价值
下载PDF
Ambivalent Portrayals of Female Cyborgs in Oshii Mamoru's Ghost in the Shell and Innocence
5
作者 Yoshie Endo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12年第5期507-519,共13页
What we witness is that Oshii's narrative and patriarchal technology creates the female cyborgs, who simply mirror male heterosexual desire and who are denied agency in their role. Oshii does not imagine any possibil... What we witness is that Oshii's narrative and patriarchal technology creates the female cyborgs, who simply mirror male heterosexual desire and who are denied agency in their role. Oshii does not imagine any possibility that might destabilize his newly-imagined order, such as a cyborg that might upset heterosexuality. The absence of any female agency or desire in his cyber fantasy questions its subversive potential. Oshii seems to be immune to feminist theories on posthuman existence that conceptualizes subjectivity outside the gender polarities. Oshii describes a society where high technology only reinforces gender polarities. The representations of women's relationship to technology in Oshii's film, therefore, are quite problematic; the transgression of boundaries does not work out to reduce or annihilate domination by patriarchal needs and desires. Despite the fact that Oshii denies his female cyborgs a subject position other than that based exclusively in patriarchal fear and desire, his representations mark an ambivalence inherent in cyborg resistance, and feminist politics need to pay attention to such ambivale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sthuman CYBORG doll PSYCHOANALYSIS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