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蔡楚生与抗战电影 被引量:3
1
作者 李亦中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1期123-126,109,共5页
关键词 中国电影 电影 前程万里 电影公司 电影摄影场 经典影片 故事片 联华公司 鸳鸯蝴蝶派小说 典型人物
下载PDF
从黄埔军人到电影事业家——郑用之从影记 被引量:3
2
作者 孙晓芬 《文史杂志》 1991年第2期5-7,共3页
1983年12月28日,在台北的一次车祸中,电影事业家郑用之先生不幸遇难。 这位抗战前就开辟电影制片事业的我国老一辈电影家郑用之先生,在台湾虽已到耄耋之年,身体却硬朗结实,不高的身材有些发胖,声音宏亮,说话富有幽默感,常戏言自己的第... 1983年12月28日,在台北的一次车祸中,电影事业家郑用之先生不幸遇难。 这位抗战前就开辟电影制片事业的我国老一辈电影家郑用之先生,在台湾虽已到耄耋之年,身体却硬朗结实,不高的身材有些发胖,声音宏亮,说话富有幽默感,常戏言自己的第六感特别敏锐,他在海外三十多年,却一口乡音未改。在辞世前,他正在写《用之从影回忆录》。不料,因不幸的意外事件,而未能将回忆录全部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事业 郑用之 电影制片 中国电影制片厂 抗战电影 影业公司 电影制作 中央电影摄影场 塞上风云 应云卫
下载PDF
记忆中的重庆大轰炸
3
作者 田苗 《红岩春秋》 1999年第4期43-46,共4页
重庆第一次被炸 抗日战争爆发之初,群众不是一下就觉醒起来的。在重庆,有些人还认为中国很大,日军还很远,打不到这里来;就是飞机轰炸也飞不到重庆,而且重庆还有大雾保护,敌机在天上看不清楚,轰炸不了。在此种麻痹情绪之下,自然对防空不... 重庆第一次被炸 抗日战争爆发之初,群众不是一下就觉醒起来的。在重庆,有些人还认为中国很大,日军还很远,打不到这里来;就是飞机轰炸也飞不到重庆,而且重庆还有大雾保护,敌机在天上看不清楚,轰炸不了。在此种麻痹情绪之下,自然对防空不很重视。 最先在中央公园修建的防空壕,我仔细看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轰炸 重庆 蒋介石 电影摄影场 《大地》 防空洞 纪录片 紧急警报 中央公园 品字形
下载PDF
张宗禹电影活动考 被引量:2
4
作者 段运冬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2-97,共6页
中央电影摄影场在早期电影活动中具有突出地位。一方面,它是20世纪30年代我国电影创作与生产的重要力量;另一方面,抗战胜利后,它通过接管、改组形成了三大分厂,而这三个分厂又演进为长春电影制片厂、上海电影制片厂,奠定了中华人民共和... 中央电影摄影场在早期电影活动中具有突出地位。一方面,它是20世纪30年代我国电影创作与生产的重要力量;另一方面,抗战胜利后,它通过接管、改组形成了三大分厂,而这三个分厂又演进为长春电影制片厂、上海电影制片厂,奠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的电影生产格局。原西南师范学院美工系(现西南大学美术学院)第一任系主任张宗禹,1934年进入中央电影摄影场,1936年任美工部主任,1940年春离开"中电"。在"中电"这样的重要制片公司、公司的重要岗位,以及最为关键的历史时段,张宗禹参与了20世纪30年代我国电影创作(新闻片、故事片)。但是,在现有的电影史学呈现中,张宗禹只是被零星提及,几乎处于被遗忘状态。本文通过美术史、电影史的跨学科交叉,还原张宗禹的电影活动,从而弥补电影史学的历史疏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宗禹 抗战时期 电影活动 中央电影摄影场 史学意义
原文传递
抗战电影追忆 被引量:3
5
作者 吴蔚云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31-33,11,共4页
抗战电影追忆吴蔚云口述查元整理摄制抗战新闻片1935年12月,我离开艺华影片公司,到达武昌,在“汉口摄影场”电影股工作。当时,汉口摄影场刚成立不久,由郑用之负责,人力不够,出没有摄影棚,不能拍故事片,保得先拍些军事题... 抗战电影追忆吴蔚云口述查元整理摄制抗战新闻片1935年12月,我离开艺华影片公司,到达武昌,在“汉口摄影场”电影股工作。当时,汉口摄影场刚成立不久,由郑用之负责,人力不够,出没有摄影棚,不能拍故事片,保得先拍些军事题材的新闻片,大多是国民党军队围剿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蒋介石 新闻片 国民党军事委员会 故事片 电影摄影场 国共合作 阳翰笙 抗日战争 日本 重庆
原文传递
中国美术电影追踪(解放前部分) 被引量:4
6
作者 鲍齐贵 《电影新作》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62-63,共2页
中国美术电影发源地——上海 1919年,万氏兄弟中老大万籁鸣被坐落在宝山潞的上海商务印书馆招聘,从南京来到上海。过了不久,万籁鸣妻子陈霭卿带老母亲和两个孩子也来到上海,在天通庵路三丰里租下两间石库门房住下。 1923年后,万氏兄弟... 中国美术电影发源地——上海 1919年,万氏兄弟中老大万籁鸣被坐落在宝山潞的上海商务印书馆招聘,从南京来到上海。过了不久,万籁鸣妻子陈霭卿带老母亲和两个孩子也来到上海,在天通庵路三丰里租下两间石库门房住下。 1923年后,万氏兄弟老二万古蟾、老三万超尘、老四万涤寰相继来到上海攻读美术专科学校。1924年,万氏兄弟四人分别进上海商务印书馆美术部和影戏部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术电影 万氏兄弟 上海商务印书馆 万超尘 万古蟾 霭卿 影片公司 中央电影摄影场 中国电影制片厂 影业公司
原文传递
马思聪的小提琴组曲——《西藏音诗》 被引量:4
7
作者 梁茂春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1986年第4期65-67,共3页
在我国近代音乐史上,马思聪的小提琴曲创作是一个独特的贡献。其中,组曲《西藏音诗》(1941年),曾受到国内外听众广泛的欢迎。 1940年,重庆的“中央电影摄影场”拍摄了一部纪录片《西藏巡礼》,这是一部报导抗战时期西藏的动态和风俗习惯... 在我国近代音乐史上,马思聪的小提琴曲创作是一个独特的贡献。其中,组曲《西藏音诗》(1941年),曾受到国内外听众广泛的欢迎。 1940年,重庆的“中央电影摄影场”拍摄了一部纪录片《西藏巡礼》,这是一部报导抗战时期西藏的动态和风俗习惯的新闻片。马思聪当时在香港,接受了为影片配乐的任务。不久他根据电影的音乐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思聪 小提琴 西藏 电影摄影场 音诗 抗战时期 独特的贡献 组曲 音乐主题 风俗习惯
原文传递
陈白尘年谱[三] 被引量:1
8
作者 陈虹 陈晶 《新文学史料》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189-197,210,共10页
1947年 39岁年初受熊佛西之聘,任上海戏剧专科学校兼任教师,直至1949年上海解放后。三月初,与杨晦同志协助郭沫若为上海《文汇报》编《新文艺》周刊。三月底因《文汇报》被封而停刊。三月,应中央电影摄影场导演陈鲤庭之邀去旧法租界某... 1947年 39岁年初受熊佛西之聘,任上海戏剧专科学校兼任教师,直至1949年上海解放后。三月初,与杨晦同志协助郭沫若为上海《文汇报》编《新文艺》周刊。三月底因《文汇报》被封而停刊。三月,应中央电影摄影场导演陈鲤庭之邀去旧法租界某咖啡馆长谈,动员其写作电影剧本。其时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已经爆发,中共人员已撤回延安。"中电"当局号召编导创作"戡乱"电影,为了及早占领摄影棚,故要求尽快拿出剧本。在陈鲤庭的怂恿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景诗 陈白尘 中央电影摄影场 上海电影制片厂 陈鲤庭 戏剧电影 短论 昆仑影业公司 熊佛西 夏衍
原文传递
李纬和张莺:“错误谱成错误的恋曲” 被引量:1
9
作者 刘澍 《大众电影》 2004年第4期48-55,共8页
在中国电影界,李纬可谓是大名鼎鼎。他18岁从艺,现年85岁高龄,共拍摄了50多部影片,以扮演相貌各异的反派人物而广为人知。《51号兵站》中的敌情报处长马浮根、《舞台姐妹》中的唐经理,相同的反角,不同的演绎,活灵活现,出神入化,最为人... 在中国电影界,李纬可谓是大名鼎鼎。他18岁从艺,现年85岁高龄,共拍摄了50多部影片,以扮演相貌各异的反派人物而广为人知。《51号兵站》中的敌情报处长马浮根、《舞台姐妹》中的唐经理,相同的反角,不同的演绎,活灵活现,出神入化,最为人们所津津乐道;而他在《小城之春》和《飞刀华》里扮演的小资情调的知识分子张志忱和充满正义感的江湖艺人华少杰,同样贏得人们的喝彩;特别是他在《许茂和他的女儿们》中精心刻画的纯朴善良又带有“小农意识”的农村老汉,更是令人叫绝。正是成功地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银幕形象,李纬被广大观众誉为“银幕千面人”。 李纬的夫人张莺,在李纬进入演艺圈十年后也开始“触电”。她虽容貌俏丽,优雅灵秀,但是却不符合当时新中国银幕大力提倡的“工农兵形象”所需的气质,参加拍摄的影片屈指可数。岂料,在消尽韶华之后,张莺晚年又另起炉灶,可喜地闯出了一片崭新的天地。她与李纬通过银幕结缘,携手到老,生活中充满了足可以与银幕相媲美的爱情故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片上映 反派角色 费穆 电影摄影场 贺敬之 男主角 中国电影 斩断魔爪 王炎 交响曲
原文传递
追思凤子贤姐──勾魂夺魄,惹意牵情,并送别翰老、夏公、晓铃兄
10
作者 吴祖光 《剧本》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65-67,共3页
追思凤子贤姐──勾魂夺魄,惹意牵情,并送别翰老、夏公、晓铃兄吴祖光黎明到来之前,天上群星寥落。待曙光渐显,东方大明时候,昨宵满天晶莹闪烁的星辰便刹那不复存在了。这种每日都会发生的自然现象,正像我们这些旧时朋友,曾共同... 追思凤子贤姐──勾魂夺魄,惹意牵情,并送别翰老、夏公、晓铃兄吴祖光黎明到来之前,天上群星寥落。待曙光渐显,东方大明时候,昨宵满天晶莹闪烁的星辰便刹那不复存在了。这种每日都会发生的自然现象,正像我们这些旧时朋友,曾共同生活在三、四十年代,直到以后的近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间世》 四十年代 文化大革命 吴晓铃 完全出乎意料 失去知觉 电影摄影场 吴祖光 北京医院 《雷雨》
原文传递
白杨:从坎坷走向辉煌的一生
11
作者 佚名 《电影画刊》 2013年第5期24-25,共2页
白杨,原名杨成芳,湖南湘阴人,1920年4月22日生于北平.中国著名电影、戏剧表演艺术家。白杨1931年考入联华公司,拍了处女作《故宫新怨》.1936年以《十字街头》成名。她在抗战期间随上海影人在内地演出话剧.被誉为四大名旦之一,其后拍摄... 白杨,原名杨成芳,湖南湘阴人,1920年4月22日生于北平.中国著名电影、戏剧表演艺术家。白杨1931年考入联华公司,拍了处女作《故宫新怨》.1936年以《十字街头》成名。她在抗战期间随上海影人在内地演出话剧.被誉为四大名旦之一,其后拍摄了多部电影。1947年主演的《一江春水向东流》和1957年主演的《祝福》使其艺术成就达到了顶峰。白杨的表演风格质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电影家协会 山河泪 一江春水向东流 天国春秋 中央电影摄影场 梅萝香 抗战期间 杨艺 银幕形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