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博得里的基本电影机器的意识形态效果
1
作者 余艾耘 《电影世界》 2018年第2期11-14,共4页
博德里在文章中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抛开电影文本不谈,就电影本身的机器本性而言,是否就有一种意识形态的原罪?为了表明电影发明本身就带有意识形态痕迹,他通过对电影操作的技术基础及其运作过程的分析,建立起一套关于摄影机、放... 博德里在文章中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抛开电影文本不谈,就电影本身的机器本性而言,是否就有一种意识形态的原罪?为了表明电影发明本身就带有意识形态痕迹,他通过对电影操作的技术基础及其运作过程的分析,建立起一套关于摄影机、放映机以及银幕等基本电影机器的意识形态效果的认识模型。在这一模型中,电影的生产及消费所依赖的意识形态效果不仅仅存在于电影的叙事内容之中。而且同样来自于电影机器本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形态 电影机器 博得里 阿尔都塞
下载PDF
反转屏幕:齐泽克论精神分析的电影机器 被引量:4
2
作者 尉光吉 《电影艺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20,共10页
以拉康后期的思想为基础,齐泽克发展了一套电影机器的理论。根据拉康的屏幕模型,齐泽克把凝视概念带入电影研究领域。凝视首先在希区柯克的影片中找到典型的表达,并打破了经典的缝合逻辑。而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影片提供了另一种维持象征... 以拉康后期的思想为基础,齐泽克发展了一套电影机器的理论。根据拉康的屏幕模型,齐泽克把凝视概念带入电影研究领域。凝视首先在希区柯克的影片中找到典型的表达,并打破了经典的缝合逻辑。而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影片提供了另一种维持象征秩序的手法,也就是界面。但在林奇的影片里,幻想的双重结构颠覆了界面,把屏幕变成通往创伤之物的窗口。最终,齐泽克的电影机器形成了一个连接想象界、象征界和实在界的回路,为观众保留了一个反意识形态的倒错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泽克 电影机器 拉康 精神分析
原文传递
中国科幻电影的机器人形塑及其影史价值 被引量:1
3
作者 覃才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53-60,共8页
20世纪70年代以来,深受西方影响的中国机器人题材科幻电影的发展及其机器人形象塑造,不仅经历了一个复杂的中国化过程,还将机器人题材推向了当下人工智能的时代语境。通过对机器人自主进化、反控制及人-机共同体方面的想象,中国机器人... 20世纪70年代以来,深受西方影响的中国机器人题材科幻电影的发展及其机器人形象塑造,不仅经历了一个复杂的中国化过程,还将机器人题材推向了当下人工智能的时代语境。通过对机器人自主进化、反控制及人-机共同体方面的想象,中国机器人题材科幻电影完成了机器伦理向电影语言的转换。中国机器人题材科幻电影具有明显的独立品质与先锋性,并自觉进行各种电影特效技术的实践,在强烈的国家、技术、时代及人的共鸣中还展现中国电影的共同体美学价值和国际化合作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电影 机器人叙事 机器伦理 科幻电影
下载PDF
“电影机器”在中国大陆地区的扩散 被引量:2
4
作者 刘彤 许志强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25-130,共6页
法国学者博德里"电影机器"理论还原和廓清了电影作为一种"机器"的属性。伴随着新一代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传统意义上的物化工具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并深刻地改变着博德里所建立的经典"电影机器"体系... 法国学者博德里"电影机器"理论还原和廓清了电影作为一种"机器"的属性。伴随着新一代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传统意义上的物化工具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并深刻地改变着博德里所建立的经典"电影机器"体系。因此,更加深入地认识电影作为"物化机器""意识机器""政策机器"的属性,有利于从不同视角解读"电影机器"的内涵与外延,从而为寻找电影作为"机器"存在的发展轨迹、内在机理和运行动力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机器 意识形态 政策 扩散 电影功能
原文传递
东西方机器人题材电影的分析与比较 被引量:3
5
作者 崔酣 郑晓芳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8期10-11,共2页
通过分析电影《变人》中机器人的命运及异质性,探讨《我的机器人女友》中机器人的经历及合法性认同问题,比较东西方文化背景下人类对机器人的不同态度,揭示对机器人否定与接受的根源在于东西方技术焦虑的差异,即西方式的理解具有一种向... 通过分析电影《变人》中机器人的命运及异质性,探讨《我的机器人女友》中机器人的经历及合法性认同问题,比较东西方文化背景下人类对机器人的不同态度,揭示对机器人否定与接受的根源在于东西方技术焦虑的差异,即西方式的理解具有一种向外的趋势,当技术的发展达到或可能达到人接受限度时明确与人的区别,保留人存在的独立性。东方式的理解则是一种整体的向内的趋势,天人合一的思想扩展了人的存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题材电影 技术焦虑 《变人》 《我的机器人女友》
下载PDF
忠犬与弗兰肯斯坦:西方机器人电影中的他者 被引量:1
6
作者 杨莉明 《新闻知识》 2016年第11期43-45,共3页
本文分析指出,在西方热门的机器人电影中,机器人通常被塑造成忠犬式的或者是弗兰肯斯坦式的形象。虽然两者大相径庭,但是实质上都是作为他者而存在。电影所呈现出来的人类与机器人之间的这种他性关系,受到了文化因素和技术哲学的影响。... 本文分析指出,在西方热门的机器人电影中,机器人通常被塑造成忠犬式的或者是弗兰肯斯坦式的形象。虽然两者大相径庭,但是实质上都是作为他者而存在。电影所呈现出来的人类与机器人之间的这种他性关系,受到了文化因素和技术哲学的影响。人与机器人之间的冲突,不仅是推动电影情节发展的要素,更是对人类生存困境进行深刻反思。理解机器人电影中的他者,对于理解人类的生存困境,理解电影创作中对人的本质的把握,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者 机器电影 人—机关系
下载PDF
西方机器人电影中的文化意蕴 被引量:6
7
作者 夏怡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3-16,共4页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机器人文化已经成为当今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机器人电影也已超出了单纯的娱乐范畴而带领人们对人类社会进行深入的思考。本文主要论述20世纪以及21世纪初西方机器人电影中所包含的文化意蕴,并从多个角度予以解读。...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机器人文化已经成为当今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机器人电影也已超出了单纯的娱乐范畴而带领人们对人类社会进行深入的思考。本文主要论述20世纪以及21世纪初西方机器人电影中所包含的文化意蕴,并从多个角度予以解读。具体内容包括:机器人电影中的非理性因素;机器人电影对科学至上的反思;机器人电影中人与机器的三重关系;机器人电影中人的主体性缺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机器电影 文化解读 机器
下载PDF
科学与哲学的碰撞——论好莱坞机器人电影的文化模式
8
作者 陈佳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108-112,共5页
机器人电影是好莱坞科幻电影主要的题材,其文化模式具有双重性。表层的科幻模式占主导,天马行空的想象,逼真特效的感官刺激体现出娱乐性、商品性;深层的哲学模式旨在发掘认知社会和自我的真理,彰显伦理性、思辨性。
关键词 好莱坞机器电影 模式 科幻 哲学
下载PDF
从电影之“镜”到电影之“境”:基于意境说的电影哲学“中国化”
9
作者 范炜婷 《电影艺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10,共8页
当我们将意境这一传统美学概念移植到电影学界时,不能仅仅将其视为一种美学范式,而应重视它所指涉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并探究这种哲学内涵与电影哲学对接的可能。其中,“境”这一概念指涉的佛教哲学时常使用“镜子”作为关键隐喻。作为... 当我们将意境这一传统美学概念移植到电影学界时,不能仅仅将其视为一种美学范式,而应重视它所指涉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并探究这种哲学内涵与电影哲学对接的可能。其中,“境”这一概念指涉的佛教哲学时常使用“镜子”作为关键隐喻。作为“镜”的感知主体与作为“境”的被感知客体组成另类的镜像结构,指向一种流动的内在关联性。这成为中国哲学介入当下欧美电影哲学,以中国视角重新定义电影作为一种媒介可以如何感知与认识世界的绝佳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电影理论 意境 电影机器 德勒兹 电影现象学
原文传递
基于多用户虚拟世界的英语口语学习新途径的探索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任静丽 马社林 《江西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2期60-64,共5页
研究如何利用三维虚拟环境开展教学活动,辅助英语口语的学习,并采集数据对教学效果进行有效地评价。目前,英语口语学习的瓶颈在于:缺乏逼真的语言学习环境和相应的社交活动。为解决这一问题,借助Second Life提供的三维虚拟环境,学生足... 研究如何利用三维虚拟环境开展教学活动,辅助英语口语的学习,并采集数据对教学效果进行有效地评价。目前,英语口语学习的瓶颈在于:缺乏逼真的语言学习环境和相应的社交活动。为解决这一问题,借助Second Life提供的三维虚拟环境,学生足不出户就可以模拟真实世界的社交活动。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以某非英语专业大一的班级作为实验对象,设计和实施了一个学期的教学活动,教学活动以情景式角色扮演为主。在教学的过程中使用Machinima纪录学生在虚拟环境下的活动影片,定期组织学生观看。实验结束后,对实验班和参照班的口语水平进行测试,结果显示实验班的学生在反应能力、口语的表达能力和流畅程度上有一定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口语 第二人生 沉浸式学习 机器电影
下载PDF
基于多用户虚拟世界的英语口语自主学习的实践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任静丽 马社林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第5期143-144,149,共3页
研究在三维多用户虚拟环境下,如何设计英语口语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课堂外进行自主学习。影响英语口语教学质量的主要原因是缺乏语言学习环境和相应的社交活动。多用户虚拟环境提供的虚拟世界可以弥补这一不足,使学生足不出户就可以和... 研究在三维多用户虚拟环境下,如何设计英语口语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课堂外进行自主学习。影响英语口语教学质量的主要原因是缺乏语言学习环境和相应的社交活动。多用户虚拟环境提供的虚拟世界可以弥补这一不足,使学生足不出户就可以和英语母语者相遇、模拟真实世界的活动。研究以任务驱动和Dogme教学方法作为指导,在多用户虚拟环境Second Life中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英语口语学习活动;在教学的过程中使用Machinima影片纪录学生在虚拟环境下的活动,组织学生事后观看,作为教学反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口语 第二人生 任务驱动 道格玛 机器电影
下载PDF
德勒兹的思想-影像
12
作者 江渝 龚薏茹 《电影理论研究(中英文)》 2024年第3期70-82,共13页
电影能创造出不断差异化的、动态生成的、打破旧定见的思想-影像,以此更新哲学。电影作为哲学,即电影机器生成的生命流动,它来自电影机器与其他机器相互连接的生成与创造,也即永恒、重复地制造差异的过程;它构造非人的新感受,让观众经... 电影能创造出不断差异化的、动态生成的、打破旧定见的思想-影像,以此更新哲学。电影作为哲学,即电影机器生成的生命流动,它来自电影机器与其他机器相互连接的生成与创造,也即永恒、重复地制造差异的过程;它构造非人的新感受,让观众经验特异性事件,由此挑战旧观念,成为哲学创造的实践。作为“具体影像”,电影的思想-影像并没有固定样式,影片《坠落的剖析》可为例证。显而易见,德勒兹电影哲学在后人类时代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解释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尔·德勒兹 电影哲学 电影机器 思想影像 思想-影像 非人 《坠落的剖析》 后人类
原文传递
Non-contact and Automatic Measurement of 2D Size with CCD Matrix and Computer System 被引量:4
13
作者 ZHANG Ye, WANG Wen-sheng, GUO Yang-xue, SONG Hui-ying (College of Photoelectr.Eng.,Changchu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Changchun 130022,CHN) 《Semiconductor Photonics and Technology》 CAS 2003年第3期189-192,共4页
A measurement system with the CCD matrix and computer system is designed to test the 2D size of any shape workpieces automatically. In addition, the system adopts the method of the relative measurement which increases... A measurement system with the CCD matrix and computer system is designed to test the 2D size of any shape workpieces automatically. In addition, the system adopts the method of the relative measurement which increases the precision and the velocity.More importantly,the precision cant be changed with the conditions of the temperature and air pressure.The experiments show that the relative precision of 0.002 9 and the absolute precision of 2.97 μm are obtained. The instrument may be used in the product line and make the testing on line possib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D matrix photographic objective COMPUTER
下载PDF
Automatic Mid-Level Concepts Clusteringfor Violent Movie Scenes Detection
14
作者 Terumasa AOKI Shinichi GOTO 《Journal of Mathematics and System Science》 2014年第9期609-619,共11页
This paper presents a novel system for violent scenes detection, which is based on machine learning to handle visual and audio features. MKL (Multiple Kernel Learning) is applied so that multimodality of videos can ... This paper presents a novel system for violent scenes detection, which is based on machine learning to handle visual and audio features. MKL (Multiple Kernel Learning) is applied so that multimodality of videos can be maximized. The largest features of our system is that mid-level concepts clustering is proposed and implemented in order to learn mid-level concepts implicitly. By this algorithm, our system does not need manually tagged annotations. The whole system is trained on the dataset from MediaEval 2013 Affect Task and evaluated by its official metric. The obtained results outperformed its best sco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ltimedia analysis video processing violence scenes detection MediaEval machine learning MKL(Multiple KernelLearning)
下载PDF
岛民焦虑及其文化征候——日本影视中的民族心理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康志刚 《世界文学评论(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9年第1期193-197,共5页
日本民族精神中的"岛民焦虑"已成为人类学及民族文化研究的共识,然而,这种岛民焦虑的具体神话结构是怎样的,又是如何在其文化中体现出来的,其内在的心理基质是什么?鉴于此,本文从民族的集体精神分析学视角入手,通过解析日本... 日本民族精神中的"岛民焦虑"已成为人类学及民族文化研究的共识,然而,这种岛民焦虑的具体神话结构是怎样的,又是如何在其文化中体现出来的,其内在的心理基质是什么?鉴于此,本文从民族的集体精神分析学视角入手,通过解析日本文化中最通俗的两种形式:恐怖片和机器人动漫电影来探究这一主题。这两种文化形式在日本不仅仅是最常见的通俗文化消费品,也是日本通俗文化外向型消费的重要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岛民焦虑 民族集体精神分析学 恐怖片 机器人动漫电影
下载PDF
洪深赴美与明星公司购置有声有色电影设备的考证(1931—1932) 被引量:1
16
作者 付永春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4-120,共7页
1931年,洪深受明星公司委托前往美国购买有声有色设备是中国电影技术史上的重要事件。它帮助明星公司实现了从无声到有声的技术变革。然而学界对这一事件的研究有待深入。洪深赴美采购了什么机器?什么品牌?花费多少?本文利用原始档案以... 1931年,洪深受明星公司委托前往美国购买有声有色设备是中国电影技术史上的重要事件。它帮助明星公司实现了从无声到有声的技术变革。然而学界对这一事件的研究有待深入。洪深赴美采购了什么机器?什么品牌?花费多少?本文利用原始档案以及中英文报刊史料,系统分析了洪深赴美采购的有声有色设备的名称、花费、作用和争议,力图推进这一研究,并总结20世纪30年代中美电影交流的一些特征,并借以丰富学界对中外电影合作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深 中美电影交流 电影机器 有声有色电影
原文传递
Hydrogen Concentration of Co-Deposited Carbon Films Produced in the Vicinity of Local Island Divertor in LHD
17
作者 T. Hino T. Hirata +4 位作者 N. Ashikawa S. Masuzaki Y. Yamauchi Y. Nobuta LHD Experimental Group 《Journal of 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 2011年第5期428-433,共6页
In international thermonuclear experimental reactor (ITER), one of major concerns is an in-vessel tritium inventory from a point of safety. It is believed that the carbon-tritium co-deposited film produced by the er... In international thermonuclear experimental reactor (ITER), one of major concerns is an in-vessel tritium inventory from a point of safety. It is believed that the carbon-tritium co-deposited film produced by the erosion of carbon diverter walls has a high tritium concentration. However, no systematic evaluation for the tritium concentration has been conducted yet. In the present study, the carbon-hydrogen co-deposited films were prepared at the wall of pumping duct in Local Island Divertor experiments of LHD, in order to evaluate the tritium concentration of the co-deposited films produced in ITER. The hydrogen concentration was obtained by measuring the amount of retained hydrogen in the film and the mass density of the film. The hydrogen concentration of the co-deposited carbon film at the wall not facing to the plasma with a low temperature was extremely high, 1.3 in the atomic ratio of H/C. This value is triple times higher than the previous value obtained so far. The crystal structure of the co-deposited carbon film observed by Raman spectroscopy showed very unique structure (polymeric aC:H), which is well consistent with the high hydrogen concentration. The present study suggests that the tritium concentration of the co-deposited film in ITER depends on the wall position and becomes quite high as high as T/C-0.65. The results obtained contribute to evaluate the in-vessel tritium inventory owing to the co-deposited carbon fil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vessel tritium inventory ITER LHD co-deposited carbon film hydrogen concentration crystal structure.
下载PDF
校园景观·文化仪式·青春记忆:一项关于高校露天电影展映史的个案追考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逊 《华中学术》 CSSCI 2018年第4期234-245,共12页
高校露天电影是一种带商业属性,在校园管理制度安排下的更为松散自由的内敛式'文化狂欢仪式'。从师徒制走向承包制,制度性记忆不断弱化;从商业化转向公益化,形式记忆逐步盖过内容记忆。经过1980年和2003年两次空间改造后,高校... 高校露天电影是一种带商业属性,在校园管理制度安排下的更为松散自由的内敛式'文化狂欢仪式'。从师徒制走向承包制,制度性记忆不断弱化;从商业化转向公益化,形式记忆逐步盖过内容记忆。经过1980年和2003年两次空间改造后,高校露天电影的放映职能逐步萎缩,社交、休闲、典礼、活动等其他多种职能功能并行延伸。放映和观影过程中的文化仪式感逐步消解,空间象征意义不断加强,但露天电影场作为大学景观所承载的'怀念青春'的怀旧性集体记忆始终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展映 电影机器理论 露天电影 集体记忆 仪式传播
原文传递
世界电影理论文献专栏
19
作者 吉加·维尔托夫(苏) 李念语(译)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09-112,共4页
维尔托夫的这篇宣言是史上最有影响力的电影宣言之一,也显示出他与同时期的苏联电影人之间的区别。与未来主义者一样,维尔托夫主张一种纯粹的电影,一种远离了只关注传统戏剧和讲故事的“摄影师”(Cinematographers)的电影,一种为... 维尔托夫的这篇宣言是史上最有影响力的电影宣言之一,也显示出他与同时期的苏联电影人之间的区别。与未来主义者一样,维尔托夫主张一种纯粹的电影,一种远离了只关注传统戏剧和讲故事的“摄影师”(Cinematographers)的电影,一种为了创造而不是科学的电影,这种电影使得人类能够成为“电影机器”本身,维尔托夫呼吁电影必须死去才能够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 电影眼睛派 电影机器
原文传递
高校露天电影研究综述——关于理论脉络、演进逻辑和诠释框架的探讨
20
作者 王逊 王鲁婧 《华中传播研究》 2018年第2期87-100,共14页
电影展映研究是'新电影史'思潮中的重要议题。目前我国电影展映研究发展缓慢,尚未形成系统的研究理论;针对属于'特殊电影展映机制'的露天电影研究相对较少,既有的研究也存在明显的'农村主义'偏向,高校露天电影... 电影展映研究是'新电影史'思潮中的重要议题。目前我国电影展映研究发展缓慢,尚未形成系统的研究理论;针对属于'特殊电影展映机制'的露天电影研究相对较少,既有的研究也存在明显的'农村主义'偏向,高校露天电影、城市社区露天电影等领域的研究成果稀缺。本文梳理了电影展映研究和露天电影研究的理论脉络与演进逻辑,结合社会学领域的仪式研究及集体记忆探讨了高校露天电影的解读框架,以期为现有的电影展映和集体记忆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展映 电影机器理论 露天电影 集体记忆 仪式传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