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闽新日报》中的电影殖民策略探究——以近代日本在华报业为场域
1
作者 林豪 《当代电影》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64-170,共7页
日本侵华期间,大肆对中华民族实行文化殖民,地域上从东北三省到东南沿海,政策上从通过扶持伪满政权,再到通过控制在华报业。其中尤以日本在华创办的《全闽新日报》为典型。其作为近代日本对华殖民统治的重要舆论工具,不仅仅是日帝“台... 日本侵华期间,大肆对中华民族实行文化殖民,地域上从东北三省到东南沿海,政策上从通过扶持伪满政权,再到通过控制在华报业。其中尤以日本在华创办的《全闽新日报》为典型。其作为近代日本对华殖民统治的重要舆论工具,不仅仅是日帝“台湾总督府”的特务情报机关,更兼负着特工使命,自称以“敦睦邻谊,指导民众”为办报宗旨,实则进行文化渗透,以达到文化殖民目的。其中电影殖民是其施行的重要殖民手段。从《全闽新日报》的电影相关报道中体现了它在电影宣传和同化两个方面的电影殖民策略,从中可以看出日本帝国主义利用报社积极进行电影殖民,构筑以《全闽新日报》为中心的日本在华报业,并为其东亚殖民政策服务。日本政府对于其犯下的侵略行径,企图充分美化和掩盖,并加剧殖民奴化思想宣传,然而包括东南沿海尤其是以厦门为中心的我国民众顽强抗争,利用剧团、电影协会等文艺活动同日本的文化侵略抗衡,抨击了日本的文化侵略行为,瓦解其殖民统治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殖民 《全闽新日报》 近代日本 在华报业
原文传递
日本对东北地区早期“电影殖民”的特点和本质 以1931年前大连地区电影放映业为中心 被引量:2
2
作者 庄君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37-143,共7页
日本通过《朴茨茅斯条约》控制中国东北南部,成为占领中国大陆的殖民者,以此不断扩张对华侵略。电影作为20世纪初世界范围内最新兴的媒体和艺术形式、改变和引领人们文化娱乐生活的时尚手段,被日本殖民者普遍使用,宣传日本文化,渗透日... 日本通过《朴茨茅斯条约》控制中国东北南部,成为占领中国大陆的殖民者,以此不断扩张对华侵略。电影作为20世纪初世界范围内最新兴的媒体和艺术形式、改变和引领人们文化娱乐生活的时尚手段,被日本殖民者普遍使用,宣传日本文化,渗透日式生活趣味,构建日本全面侵华的文化认同基底和殖民舆论环境。本文考察大连早期电影放映情况,提出"电影殖民"概念,进而分析日本殖民者如何利用先进的文化艺术技术服务其殖民统治和殖民文化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殖民 本质 大连 殖民
原文传递
俄国殖民语境下哈尔滨早期电影业考察(1899—1911)
3
作者 岳宗胜 黄博阳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24-131,共8页
1896年俄国通过《中俄密约》取得了中国东北修筑铁路的特权,野蛮把持着哈尔滨的经济、行政等管理特权,妄图侵占我国东北三省,实现其“黄俄罗斯”计划的政治图谋。本文以1899—1911年哈尔滨早期电影业为个案,分析俄国侵占哈尔滨后,采取... 1896年俄国通过《中俄密约》取得了中国东北修筑铁路的特权,野蛮把持着哈尔滨的经济、行政等管理特权,妄图侵占我国东北三省,实现其“黄俄罗斯”计划的政治图谋。本文以1899—1911年哈尔滨早期电影业为个案,分析俄国侵占哈尔滨后,采取垄断哈尔滨地区电影放映市场、构筑以电影院为主体的殖民文化空间、创建远东影业公司及确立电影管理制度等系列手段,进一步探究哈尔滨地区早期电影业背后的殖民统治和殖民文化传播的真实图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尔滨 电影殖民 电影 远东影业公司
下载PDF
殖民电影“本土化”:伪“满映”制造虚假繁荣 被引量:2
4
作者 郭淑梅 张珊珊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87-190,共4页
殖民电影"本土化"是日本侵华战争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伪"满映"制造殖民电影,配合战争需要达到其文化侵略目的。其中重要手段是对伪"满映"演员进行包装、推出,发表演员对伪"满映"的忠诚感恩,现身... 殖民电影"本土化"是日本侵华战争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伪"满映"制造殖民电影,配合战争需要达到其文化侵略目的。其中重要手段是对伪"满映"演员进行包装、推出,发表演员对伪"满映"的忠诚感恩,现身说法,制造"伪满映"是伪满洲国文化娱乐的象征、是东北青年圆电影艺术梦"最佳场所"的假象,为殖民地虚假繁荣的"日满亲善"景象提供模版。殖民电影"本土化"过程,本土演员的悲惨遭遇,则被媒体严加封锁,偶尔才能曲折地渗露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殖民电影 明星推介 演员地位
下载PDF
论台湾本土电影中的后殖民元素——以《海角七号》为例 被引量:4
5
作者 王璟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82-83,共2页
《海角七号》在台湾连续上映超过3个月,票房屡创纪录,不但在岛内成为2008年度最具话题性的电影,更可谓台湾影坛近20年来的奇迹。这部在商业上取得成功的电影,其内容从大框架到小细节都充满了后殖民色彩,延续了上世纪80年代台湾新... 《海角七号》在台湾连续上映超过3个月,票房屡创纪录,不但在岛内成为2008年度最具话题性的电影,更可谓台湾影坛近20年来的奇迹。这部在商业上取得成功的电影,其内容从大框架到小细节都充满了后殖民色彩,延续了上世纪80年代台湾新浪潮以来本土电影的传统,却又更为精致并受到大众的欢迎,是研究台湾本土电影中后殖民元素的良好例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角七号》 殖民电影 台湾本土电影
下载PDF
新西兰电影中的殖民叙事与民族身份构建
6
作者 刘炜 《电影艺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29,共9页
新西兰本土电影虽然数量有限,却在文本中深入探讨了殖民历史和遗产,体现了当代电影与历史叙事之间的互动与对话。20世纪70年代末,新西兰电影关于殖民经历的叙述方式发生了显著转变,无历史的土地和对历史主体建构的渴望形成的悖论引发了... 新西兰本土电影虽然数量有限,却在文本中深入探讨了殖民历史和遗产,体现了当代电影与历史叙事之间的互动与对话。20世纪70年代末,新西兰电影关于殖民经历的叙述方式发生了显著转变,无历史的土地和对历史主体建构的渴望形成的悖论引发了关于身份问题的诘问,历史的表述成为承载社会焦虑与探索的想象场域。在国内外环境剧变的背景下,新西兰殖民历史电影对社会动态的反映既是对悬而未决的身份问题的一种桥接,也暗示了对该问题本质的省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殖民历史电影 身份认同 新西兰新浪潮电影 殖民
原文传递
《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中的后殖民主义元素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向秋婷 《视听》 2020年第8期109-110,共2页
本文以后殖民主义的视角来对印度电影《贫民窟的百万富翁》进行深入分析,从故事叙事结构、语言的转换以及音乐元素等的使用等方面来进行深入的解析,探讨其中蕴含的后殖民主义元素。笔者试图通过这部电影了解当代印度后殖民主义电影的元... 本文以后殖民主义的视角来对印度电影《贫民窟的百万富翁》进行深入分析,从故事叙事结构、语言的转换以及音乐元素等的使用等方面来进行深入的解析,探讨其中蕴含的后殖民主义元素。笔者试图通过这部电影了解当代印度后殖民主义电影的元素和变化,得出一些具有参考意义的结论,以求对印度后殖民主义电影有深入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殖民主义电影 《贫民窟的百万富翁》 印度电影 他者
下载PDF
拒绝影像的殖民——非洲电影人对欧美电影的回应 被引量:13
8
作者 张勇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8-73,共6页
非洲长期被视为"电影沙漠"。英、法等殖民宗主国出于意识形态管控的需要,控制了非洲地区的电影创作、传播活动,非洲长期成为"他者"的视域。20世纪60年代取得民族独立之后,非洲人民开始掌握电影创作权,从题材、视角... 非洲长期被视为"电影沙漠"。英、法等殖民宗主国出于意识形态管控的需要,控制了非洲地区的电影创作、传播活动,非洲长期成为"他者"的视域。20世纪60年代取得民族独立之后,非洲人民开始掌握电影创作权,从题材、视角、音乐、口述等多个维度建构不同于欧美既定的非洲影像,非洲电影渐次成为世界电影"可见"的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电影 殖民电影 非洲影像 “他者”视域 本土视点
原文传递
文化子弹:华北沦陷区影业的张力与吊诡
9
作者 钱杉杉 《绥化学院学报》 2020年第12期112-115,共4页
文章通过深描与文本细读、个案分析,重点研究了华北影业的历史脉络,探析演变进程中的张力与吊诡。认为,沦陷时期华北影业前期是日方大东亚的殖民主张与电影工作者的殖民解构书写的吊诡,后期则演变为满映思想嫌疑人员组成的华北电影股份... 文章通过深描与文本细读、个案分析,重点研究了华北影业的历史脉络,探析演变进程中的张力与吊诡。认为,沦陷时期华北影业前期是日方大东亚的殖民主张与电影工作者的殖民解构书写的吊诡,后期则演变为满映思想嫌疑人员组成的华北电影股份有限公司与日制集团、满映集团之间的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沦陷区 影业公司 日本殖民电影
下载PDF
电影作为教育——对坦桑尼亚电影发展的一种观察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勇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0-84,共5页
近年来,坦桑尼亚成为中非影视合作的桥头堡。坦桑尼亚电影业的教化传统、教育功能是其发生、发展、演变的显著特点。殖民时期,英国殖民者严格控制坦桑尼亚的电影业,专注拍摄教育坦桑民众安分守己的电影;独立后,尼雷尔政府把电影当作公... 近年来,坦桑尼亚成为中非影视合作的桥头堡。坦桑尼亚电影业的教化传统、教育功能是其发生、发展、演变的显著特点。殖民时期,英国殖民者严格控制坦桑尼亚的电影业,专注拍摄教育坦桑民众安分守己的电影;独立后,尼雷尔政府把电影当作公共教育的手段,强调教育民众自给自足;实施新自由主义经济后,录像电影获得了长效发展,拓展了以往电影既定的教育空间。坦桑尼亚要打造属于自己的"邦戈坞"(Bongowood),仍面临着从业人员素养不高、盗版现象屡禁不止、外来资本把控市场等问题,开拓电影教育的国际合作、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提高普罗大众的素养教育,是未来发展壮大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坦桑尼亚 殖民电影 社会主义电影 录像电影 邦戈坞
原文传递
拒绝刻板印象:女性解放与非洲女性导演的崛起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勇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48-155,共8页
女性是洞察非洲电影与非洲社会发展的重要视角。本文以时间为轴,探讨女性在非洲电影行业中的位置和在影片中的呈现这两个女性主义电影理论关注的核心问题。在殖民时期,西方殖民者严格管制非洲人自主拍片的权利,非洲女性没有创作可能,只... 女性是洞察非洲电影与非洲社会发展的重要视角。本文以时间为轴,探讨女性在非洲电影行业中的位置和在影片中的呈现这两个女性主义电影理论关注的核心问题。在殖民时期,西方殖民者严格管制非洲人自主拍片的权利,非洲女性没有创作可能,只能在西方的他者视角中扮演着奇观、落后、无知的刻板化角色;独立后,少数非洲女性开始拍片但影响力甚微、非洲电影行业和非洲女性形象塑造依然由男性所主导,非洲女性因承载着政治道德隐喻往往以悲剧形象面世;近年来,随着非洲女性意识的觉醒和非洲经济社会的发展,非洲女性在电影行业中的地位提高,出现了一批具有现代女性意识的女导演和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女性 刻板印象 殖民电影 男性导演 女性意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