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政治的电影走向电影的政治——新中国建立以来的电影工业及其文化政治学
1
作者 李道新 《艺术学研究(辑刊)》 2009年第1期36-53,共18页
从政治学与文化研究的视角观照新中国建立以来的电影工业及其文化政治学,可以为阐释新中国60年的电影历史获取一种整体性与批判性的学术立场。总的来看,从1949年到1979年亦即冷战时期和计划经济时期的中国电影,作为新中国政治文化的有... 从政治学与文化研究的视角观照新中国建立以来的电影工业及其文化政治学,可以为阐释新中国60年的电影历史获取一种整体性与批判性的学术立场。总的来看,从1949年到1979年亦即冷战时期和计划经济时期的中国电影,作为新中国政治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一体化的国家体制框架里,呈现为一种集政治与文化、生产与消费、精英与大众于一体的高度透明的话语体系,使电影成就为新中国政治与文化领域最具代表性的象征符号之一;而从改革开放以来迄今亦即从1979年到冷战后期、后冷战时期和市场经济时期,全球化语境里的中国电影工业,正在逐步调整政治与文化之间此消彼长的权力关系,力图从政治的电影走向电影的政治,以便有效地应对他者与自我、国家与族群、普遍与个体之间不断出现的矛盾冲突,并期望在产业发展与文化认同的交互平台上构建国家电影的主体性并真正融入世界电影的工业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文化 文化政治 文化政治 政治电影 电影的政治 新中国 电影工业
下载PDF
从政治的电影走向电影的政治——新中国建立以来的电影工业及其文化政治学 被引量:6
2
作者 李道新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30-36,共7页
从政治学与文化研究的视角观照新中国建立以来的电影工业及其文化政治学,可以为阐释新中国60年的电影历史获取一种整体性与批判性的学术立场。总的来看,从1949—1979年亦即冷战时期和计划经济时期的中国电影,作为新中国政治文化的有机... 从政治学与文化研究的视角观照新中国建立以来的电影工业及其文化政治学,可以为阐释新中国60年的电影历史获取一种整体性与批判性的学术立场。总的来看,从1949—1979年亦即冷战时期和计划经济时期的中国电影,作为新中国政治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一体化的国家统制框架里,呈现为一种集政治与文化、生产与消费、精英与大众于一体的高度透明的话语体系,使电影成就为新中国政治与文化领域最具代表性的象征符号之一;而从改革开放以来迄今亦即从1979年到冷战后期、后冷战时期和市场经济时期,全球化语境里的中国电影工业,正在逐步调整政治与文化之间此消彼涨的权力关系,力图从政治的电影走向电影的政治,以便有效地应对他者与自我、国家与族群、普遍与个体之间不断出现的矛盾冲突,并期望在产业发展与文化认同的交互平台上构建国家电影的主体性并真正融入世界电影的工业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文化 文化政治 文化政治 政治电影 电影的政治 新中国 电影工业
原文传递
电影与冶金:政治电影与世界记忆 被引量:1
3
作者 帕特丽夏·品斯特 曹慧慧(译) 刘宝(译)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7期40-43,共4页
全球数字文化中,到底何为政治电影?经典政治电影承认存在的合理性,在世界历史或人民记忆中占有一席之地,苏联导演谢尔盖•爱森斯坦的《罢工》(1925)与《战舰波将金号》(1925)等便属于此类。然而,当代电影的政治行为却今非昔比,人民不再... 全球数字文化中,到底何为政治电影?经典政治电影承认存在的合理性,在世界历史或人民记忆中占有一席之地,苏联导演谢尔盖•爱森斯坦的《罢工》(1925)与《战舰波将金号》(1925)等便属于此类。然而,当代电影的政治行为却今非昔比,人民不再疾风暴雨般地夺取政权,电影更加单刀直入地处理历史、回忆、档案,重塑“人民”的力量。而音像档案作为一种“世界记忆”,对其进行创造和加工则显得愈发举足轻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森斯坦 音像档案 电影的政治 《罢工》 谢尔盖 记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